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整理)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整理)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整理)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

品种名称: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洲元936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82-2-2为母本,866-3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潍麦8号早熟

1天;株高72.4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95.1万,有效穗35.7万,分蘖成穗率37.5%;穗型长方,穗粒数48.3粒,千粒重35.4克,容重799.6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秆锈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9%、湿面筋32.5%、沉淀值34.4ml、吸水率64.1ml/100g、稳定时间8.6min,面粉白度75.1,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4.20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0.54%,2006-2007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75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4.8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适宜基本苗每亩8-12万。

审定意见:在全省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

新麦2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7

品种名称:新麦26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麦9408/济南17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半直立,叶长卷,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深绿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7万穗、43.5万穗,穗粒数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数64.0、67.5,蛋白质含量15.46%、16.04%;面粉湿面筋含量31.3%、32.3%,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稳定时间16.1分钟、3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6kg,比对照新麦18减产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8日至1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

鄂麦23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2078/川农8539//百农64)”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

审定编号:鄂审麦2004003。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株型较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穗纺锤形,小穗排列较稀疏,长芒,白壳,白粒。抗寒性、抗倒性较强,后期熟相好。区域试验中株高85.3厘米,亩有效穗25.4万,每穗实粒数34.3粒,千粒重37.6克。全生育期209.9天,比鄂恩1号长3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2004年品质测定容重83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22%,湿面筋含量24.8%,沉降值35.6毫升,吸水率57.6%,稳定时间4.6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

产量表现:2001~2003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99.50公斤,比对照鄂恩1号增产4.84%。其中,2001~2002年度亩产294.33公斤,比鄂恩1号增产3.71%;2002~2003年度亩产304.67公斤,比鄂恩1号增产5.96%,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麦区种植。

郑麦36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5006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麦47/PH82—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强筋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苗期长势旺,抗寒性较好,幼苗起身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遇“倒春寒”不育小穗增多;株型紧凑,株高70厘米左右,叶片宽短上举,抗倒性好;穗层整齐,落黄一般,后期有早衰现象;长方形穗,大穗中粒,籽粒角质;成产“三要素”为:亩成穗40万个左右,穗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容重794g/L、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为15.29%、湿面筋含量33.2%、形成时间9.2min、稳定时间13.9min、最大抗延阻力470E.U.,面包体积850cm3,面包评分93分,综合品质评价该品系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一级强筋麦标准。

抗性鉴定:2003~2005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成株期综合抗性鉴定和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叶枯病,中感纹枯、白粉病。

产量表现:在2002-2003年度国家黄淮麦区南片冬水组区试中,平均亩产544.9kg,比优质强筋对照种藁城8901增产7.22%,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2.9kg,比优质强筋对照品种增产6.5%,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播期以10月10~25日为宜;亩播种量6~8公斤,基本苗以每亩12~15万为宜,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基肥应本着重施氮肥、搭配钾肥、适当减少磷肥的原则。一般亩施农家肥3~4方,尿素12~1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氯化钾6~10公斤。追肥应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不施返青肥,拔节到孕穗阶段每变动施尿素5~10公斤,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速效氮肥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抽穗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注意防治穗蚜。

适宜地区: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25日,每亩播量6-8kg,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

藁优2018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7号2008年11月审定通过

选育单位: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9411/98172

报审单位: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株高73厘米左右。亩穗数48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1.9个,千粒重38.6克,容重789.9克/升。生育期240天左右,与藁8901品种相当。抗倒性强。2005~2006年度抗寒性与藁8901品种相当,2006~2007年度抗寒性优于藁8901品种。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2006年籽粒粗蛋白14.98%,沉降值44.2毫升,湿面筋31.9%,吸水率58.1%,形成时间6.8分钟,稳定时间28.0分钟;2007年籽粒粗蛋白15.48%,沉降值45.8毫升,湿面筋31.8%,吸水率57.4%,形成时间6.0分钟,稳定时间24.0分钟。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结果:2005~2006年度中抗条锈病,高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6~2007年度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05~2006、2006~2007年度冀中南优质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9公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6.58%。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43公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5.3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1日~15日,播种量为基本苗18~22万/亩,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施二铵25公斤/亩(秸秆还田地块加5公斤尿素/亩)做底肥,春季一次性施入尿素15-20公斤/亩。后期注意除治蚜虫。

适宜地区: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济南17号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62-2号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77厘米,穗型纺锤、顶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6克,容重748.9克/升,较抗倒伏,中感条,叶锈病和白粉病。品质优良,达到了国家面包小麦标准。落黄性一般。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96-1998年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2.9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52%,居第一位;1998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25公斤,比对照增产5.8%。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推广种植。

烟农5158

审定编号:皖麦2009001

育种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烟航2号(来源于鲁麦14经高空诱变处理)×烟农15(来源于白蚰包//St2422/464)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全生育期221天左右,较对照品种(皖麦38)迟熟1天左右;株高86厘米左右,与对照品种相当;亩穗数为38万左右,穗粒数41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抗性表现: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感条锈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7年条锈病近免疫,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秆锈病。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品质分析结果,2006年:容重826克/升,粗蛋白(干基)14.59%,湿面筋28.4%,吸水率55.6%,稳定时间4.7

分钟;2007年:容重816克/升,粗蛋白(干基)15.61%,湿面筋32.8%,吸水率57.2%,稳定时间16.0分钟;2008年:容重808克/升,粗蛋白(干基)14.61%,湿面筋33.0%,吸水率62.5%,稳定时间11.9分钟。基本符合强筋小麦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2006年度区试亩产497.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9%(不显著);2006-2007年度区试平均亩产529.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6%(不显著)。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9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

兰考矮早8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3

选育单位:河南省兰考农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小黑麦84(184)×90选系

特征特性:弱春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号晚2~4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深,叶片宽短。株高75厘米,株型紧凑,旗叶宽厚上冲,抗倒力强。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低,平均亩成穗25万,穗粒数42粒,千粒重45克。苗期抗寒性中等,春季耐倒春寒能力偏弱,中后期耐渍性好,熟相较好。对秆锈病免疫,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含量14.6%,湿面筋含量34.5%,沉降值33.5毫升,吸水率64.2%,面团稳定时间4.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53.5E.U,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2.4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减产1.3%(不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减产3.3%(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9.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0.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0~15日。缩小行距,增加播量,行距8~10厘米,每亩基本苗20~25万株。肥水管理中,底肥占总施氮量的30%,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总氮量的70%。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烟农19号(原代号烟优361)

品种来源: 烟台市农科院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0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1号。

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黄绿色、上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45天,比鲁麦14号晚熟1-2天,熟相较好。株高84厘米,亩有效穗数41.9万个,有效分蘖率33.5%,穗粒数34.5个,千粒重36.4克,容重766.5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抗倒性一般。抗病性鉴定:中感条、叶锈病,感白粉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结果:粗蛋白含量15.1%,湿面筋33.5%,沉降值40.2ml,吸水率57.24%,形成时间4分钟,稳定时间13.5分钟,弱化度24B.U,公差指数19B.U,评价值61。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3.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3%;1999-2000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3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3%。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一般每亩基本苗7-8万,节水地块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亩基本苗12-15万;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要偏施氮肥,保证苗齐、

苗匀、苗壮;浇好越冬水。春季抓好划锄保墒,第一次肥水在拔节后期或挑旗期。该品种在肥水较大地块易倒伏,管理上应适当控制播量,合理肥水,并采取化控措施增强抗倒性。及时防治白粉病。

烟农21号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省审编号:鲁农审字[2002]023号

国审编号:国审麦2004016号

特征特性:属冬性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强壮,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春季起身较晚,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壮、蜡质,抗倒能力强;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产量三因素协调,丰产性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株高75cm左右。穗粒数38—43粒,千粒重40—45克。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定的品质分析单位分析:容重781g/L,蛋白质含量14.44%,湿面筋含量32.2%,沉降值48.9ml,吸水率61.8%,形成时间5min,稳定时间8min,最大抗延阻力(E.U.)375,拉伸面积80cm2,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品种对秆锈病免疫,中抗至高抗条锈病、白粉病。

泰农1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6号,原代号泰农2413。

育种单位: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选育过程:常规品种。莱州137为母本,烟369-7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泰农2413。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潍麦8号早熟1天;株高73.7厘米,叶片上举,抗倒性较好,熟相一般;亩最大分蘖83.8万,亩有效穗32.9万,分蘖成穗率39.2%;穗型长方,穗粒数43.6粒,千粒重40.8克,容重795.4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2008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和叶锈病。2007~2008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30.4%、沉淀值33.1ml、吸水率59.7ml/100g、稳定

时间6.2min,面粉白度77.3。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2.56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8.64%;2007~2008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7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8.25%。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适宜播量每亩基本苗15~18万。

适宜地区: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烟农15

育种单位:山东省烟台农科所

品种来源:蚰包麦×ST2422/464杂交育成

特征特性:白皮、角质率68%,籽粒粗蛋白17.2%,沉淀值43.5毫升,面粉湿面筋37.4%;吸水率55.4%,面团形成时间4.5分钟,面团稳定时间9.3分钟,评价值50,烘烤面包体积737.5立方厘米。

西农979

育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05

审定情况:2005年国家和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号:CNA20030519.0

品种来源:西农2611//918/95选1

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早熟,成熟期比对照小偃22早2天左右,比豫麦49早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耳紫色,叶片上倾,株高73厘米,株型适中偏紧,成穗率高,籽粒饱满,角质率高,黒胚率低。亩产超千斤的产量因素构成为: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38~40粒,千粒重42~45克。黄淮麦区区域试验混样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4克/升,蛋白质15.39%,湿面筋32.3%,沉淀值49.71毫升,吸水率62.4%,面团形成时间6.1分钟,稳定时间17.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64E.U.,拉伸面积121平方厘米;。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慢秆锈病,中感赤霉病,感白粉病和条锈病

产量表现:2004年和2005年国家黄淮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6.8千克和482.2千克,较优质对照藁麦8901分别增产5.62%和6.35%。

栽培要点:播前施足基肥,氮肥与磷肥配合,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基本苗每亩14万~18万,适时冬灌,酌情春灌,旱年浇好灌浆水,并结合冬灌追施氮肥,氮肥追肥量占全生育期氮肥总用量的25%~30%,注意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

适宜区域: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和山东省西南部高中产水肥地种植。

郑麦9023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中心从杂交组合[小偃6号/西农65//83(2)33/84(14)43]F3/3/陕213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01年河南省和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1003、鄂审麦0032001、苏审麦200203、国审麦2003027。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强筋优质、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春季生长迅速,株高8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直立,穗层整齐,落黄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硬质白粒,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2粒左右,千粒重42克以上。抗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梭条花叶病,感白粉病。多年多点品质分析结果:河南省麦区粗蛋白质含量14.90%、湿面筋含量35.7%、沉降值53.4毫升、吸水率62.31%、面团稳定时间17.6分钟;长江中下游麦区粗蛋白质含量14.48%、湿面筋含量29.5%、沉降值53.8毫升、吸水率63.5%、面团稳定时间7.3分钟。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03.3千克,比对照豫麦18减产1.42%,2000-2001年继试平均亩产499.9千克,比对照豫麦18减产1.19%,2000-2001年参加河南省优质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20.6千克,比对照豫麦34减产3.3%,同年参加省种子管理站新品种展示,平均亩产466.3千克,比对照豫麦47减产3.6%。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2千克,比对照豫麦18增产4.7%(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48.5千克,比对照豫麦18增产2.7%(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6千克,比对照豫麦18增产2.1%。2002年参加长江流

域冬麦区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7.1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309.2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极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7.9千克,比当地对照减产2.1%。

栽培要点:黄淮冬麦区南片适播期为10月15~25日,长江中下游麦区适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量为每亩7~9千克,基本苗要求为每亩15万~20万。生育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和穗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注意氮肥后移,保证中后期氮素供应,确保强筋品质。

适宜范围: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中南部及湖北北部种植。

西农987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3

品种名称:西农929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陕229/莱州953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微匍匐;叶色深绿,叶窄较长,旗叶上挺;株高78cm左右。茎杆坚韧,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大、均匀,多花多粒,结实性好;白壳,长芒;籽粒色白、饱满、角质、卵圆形;千粒重40克左右。抗寒耐冻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抗倒伏能力强。田间综合抗病性好,成熟落黄好。生育期233天左右,较小偃22早熟1-2天,熟期适中偏早。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

栽培要点:选用地力水平为400公斤以上的中、高水肥地种植。施足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肥配合,基肥中氮肥用量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70-75%。适播期为10月中旬,亩播量7-8公斤,基本苗亩14-16万,冬前群体亩55-60万,春季最大群体亩80-90万,亩成穗40-45万。适时冬灌,酌情春灌,旱年浇好灌浆水,结合冬灌追施氮肥,追肥量占全生育期氮肥总用量的25-30%,留2%的氮肥用于抽穗灌浆期叶面追肥。在白粉病、赤霉病重发区或重发年份,注意及时防治。小麦抽穗开花期及时进行一喷三防,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并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功能期,增加粒重,确保优质高产。

适宜地区:适宜陕西关中灌区种植。

永良4号

品种来源:1973年用墨西哥品种索诺拉只(母本)与区农科院育成品种宏图(父本)杂交,经多年北育南繁、系统选择育成。

选育单位:该品种由宁夏永宁县良种场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为92天左右,春性,株高为80—85厘米,穗长8—9厘米,长芒,籽粒卵圆形,红粒、硬质、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45克,试验平均籽实产量400—460公斤/亩,容重为816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3.84%,湿面筋含量33.4%,沉降值41.6ml,属中筋品种。本品种茎杆弹性强,抗倒伏,抗青枯早衰,适应性强,稳产性好,适宜单、套种。该品种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及西北、华北锈病、赤霉病偶发区。它是以墨西哥品种索诺拉64与宁夏品种宏图杂交,经北育南繁,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籽粒卵园形,红色,半硬质,千粒重45g;长芒,白壳,纺锤形穗,穗长8-10cm,结实小穗13-15个,穗粒数26-30粒;春性,幼苗直立,叶宽,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杆粗壮,株高75-85cm,穗层齐,落黄较好,亩收获穗较高;抗杆锈,散黑穗,穗发芽,感条,叶锈,赤霉病;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生育期100天

左右。该品种一般亩产350-450kg,最高550kg。

龙辐麦17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辐射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于1997年春进行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温室加代,经系谱选择于2000年决选育成,于2004-2005年申请参加省区域试验,2006年的参加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龙辐麦17。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育日熟85天左右,苗期匍匐,叶片较宽,发育较慢,分蘖较多且整齐,后期灌浆速度快。株高85-90cm左右,秆强抗倒伏,抗旱性强。有芒、黄壳、红粒。千粒重35-38克左右,容重803.5克/升。该品种具有强筋面包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2002-2006年经连续抽样检测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16.32%,湿面筋含量35.97%,沉降值64.7ml,吸水率61.6%,形成时间16.9min,稳定时间25.7min,评价值93.4,最大抗延阻力575.5E.U,延伸性18.87cm,面积90.5cm2,品质指标达到了强筋水平。

适宜种植地区:我省东部和北部地区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种植。

龙麦3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22

品种名称:龙麦33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麦26/九三3u92

省审编号:黑审麦2009001)

特征特性:春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克旱20号晚熟1天。幼苗直立,前期发育较慢,分蘖力强。株高100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角质。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4.7万穗、36.8万穗,穗粒数31.0粒、28.7粒、千粒重45.7克、41.9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根腐病,中抗秆锈病,高抗叶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34克/升、805克/升,2008年硬度指数70.1,蛋白质含量15.71%、16.99%;面粉湿面筋含量32.6%、34.8%,沉降值58.8毫升、63.5毫升,吸水率61.7%、65.8%,稳定时间7.6分钟、4.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88E.U、352E.U,延伸性176毫米、180毫米,拉伸面积116.4平方厘米、83.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9.9kg,比对照克旱20号增产5.0%;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322.9kg,比对照克旱20号增产9.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5.8kg,比对照克旱20号增产9.0%。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6万~50万苗,施肥方式最好秋施底肥三分之二,春施种肥三分之一,结合三叶期补施N、K肥。扬花期结合防病增施N、K肥。注意防治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农大3753

品种来源:农大3753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蓟县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共同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1997年组配杂交组合,其组合为:京冬8号/黑小麦76。品种亲本京冬8号是北京市农科院1990年育成的丰产、稳产小麦品种;黑小麦76是陕西农科院作物所育成

的紫粒品种。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与蓟县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农大3753于2003年育成,2003~2005年度参加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成熟期与京411相近。幼苗半匍匐,苗色浓绿,长势健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株株型紧凑,株型好,茎秆粗壮,株高75cm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紫粒。籽粒短圆形,角质,千粒重42g左右。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好。经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后期落黄好。

西农971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8

品种名称:西农9718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西农2611/9062

特征特性:弱春性,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早1天,比对照偃展4110早1~2天。幼苗半匍匐,叶小,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新蘖多,两极分化慢,抽穗较早,成穗率较高。株高73厘米左右,株型半松散,旗叶小、上冲,长相清秀,穗叶同层,穗层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较低。平均亩穗数42.6万穗,穗粒数29.0粒,千粒重42.0克。苗期长势一般,抗寒性好,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抗倒性较好。有一定耐旱性,耐后期高温,灌浆快,成熟早,熟相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慢叶锈病、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感叶枯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3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26%、14.00%,湿面筋含量32.0%、32.0%,沉降值49.4毫升、49.0毫升,吸水率61.8%、57.4%,稳定时间11.2分钟、11.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84E.U.、584E.U.,拉伸面积125平方厘米、484平方厘米。属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9.03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4.90%(极显著);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2.26公斤,比对照1偃展4110减产2.60%(不显著),比对照2豫麦18-64增产4.41%(显著)。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02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2.7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8万苗,注意防治叶枯病、赤霉病。在山东荷泽、河南濮阳、江苏徐州和连云港种植时注意适期晚播。

襄麦25

品种来源:襄樊市农业科学院用“Tail062/鄂麦19”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审定编号:2008年通过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4。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较高,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茎秆无腊粉,叶片中等大小,旗叶下披。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圆形。后期熟相较好。抗倒性一般。区域试验中株高95.80厘米,亩有效穗30.12万,每穗实粒数39.75粒,千粒重40.84克。生育期193.9天,比郑麦9023迟熟0.9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田间赤霉、白粉明显轻于郑麦9023,其它病害与郑麦9023相当。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98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5%,湿面筋含量31.98%,沉降值45.08毫升,吸水率60.3%,稳定时间7.45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

产量表现:2006~2008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0.3

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4.94%。其中,2006~2007年度平均亩产434.72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6.85%;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405.83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3.03%,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栽培要点:1、适时晚播。该品种对温光反应不敏感,因此播期不宜过早。一般鄂北10月18日至10月28日播种,鄂东及江汉平原10月28日至11月7日播种。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视肥力状况及播期早晚亩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2、科学施肥。注意平衡配方施肥、氮肥后移。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6~8公斤,其中氮肥60%作底肥、40%作追肥。3、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倒伏。注意清沟防渍;五叶一心期看苗适量喷施多效哇。4、注意防治病虫害。5、注意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扬麦15

品种来源: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

审定时间:2005年9 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中熟,比扬麦158迟熟-2天;株型紧凑,株高80厘米,抗倒性强;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叶片宽长,叶色深绿,长相清秀;穗棍棒形,长芒、白壳,大穗大粒,籽粒红皮粉质,每德36 拉,子拉饱满,粒红,千粒重42 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亩30万穗左右;中抗至中感赤霉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耐肥抗倒,耐寒、耐湿性较好。2001-2003年区试,平均亩产352公斤。2004-2005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平均亩产496.7公斤。2003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水分9.7%,粗蛋白(干基)10.24%,容重796g/l,湿面筋含量19.7%,沉降值23.1ml,吸水率54.1%,形成时间1.4min,稳定时间1.1min,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适宜作为优质饼干、糕点专用小麦生产。

适宜区域:作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下游麦区砂土--砂壤土地区推广应用,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可推广种植。

郑麦004

育种单位: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07

品种来源:豫麦13/90M434//石89-6021(冀麦38),系谱号为94661-1-2-4-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多粒型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抗寒性强,子粒半角质;株型较紧凑,旗叶上冲,株高75厘米左右,抗倒伏;亩穗数40万穗左右,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41克左右。抗寒、抗倒性好,抗干热风,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轻,综合抗逆性好。蛋白质含量11.96%,湿面筋含量23.2%,形成时间1.6分钟,稳定时间0.9分钟,是黄淮南片麦区的主导弱筋小麦品种。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9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 5.54%;2003~2004年继续参加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3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4.32%。2003~2004年参加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7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4.28%。

栽培要点: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高肥水地早中茬种植,适播期10月10~25日,每亩播量6~8公斤,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

栽培要点:适宜早播,耐晚播,播期弹性大,播期10月初至11底,每亩播种量7.5公斤左右。适于广大黄淮麦区高、中肥力地块种植。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 “豫麦34 ”、 “高优503 ”、 “济南17 ”、 “野猫 ”、 “格来尼

”和 “辽春10号 ”、 “小偃5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3 ”、 “皖麦3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8901

”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8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 “8901 ”品质低于 “豫麦3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品种名称: 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 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9369洲元.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具体如下: (1)“藁城8901”: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901”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8901”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8901”品质低于“豫麦34”。 (2)“豫麦34”: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高优503”: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郑州9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济南1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东一些面粉厂的欢迎。 (6)“小偃54”:属于硬质冬小麦,是前几年河南省的优质小麦中质量最好的。近年来,品种退化,品质有所降低,该品种亩产相对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急剧减少。

优质强筋小麦指定交割仓库一览表

仓库名 称 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地址邮编铁路到站 010 1山东济 宁市第 一粮库 王映忠山东省济宁市车站西 路67号 272043济宁站 010 2荷泽市 粮油中 转储备 库 姚香蕊菏泽市人民南路43号274023菏泽粮库专用线 010 3河北藁 城永安 国家粮 食储备 库 王玮0311-0311-河北藁城永安路18号052160藁城站 010 4河北省 粮食局 直属机 械化粮 油储备 库 赵彦兵0311-0311- 4626133 河北省元氏县城北051130元氏(省粮食局直 属库专用线) 010 5河北邢 台国家 粮食储 备库有 限公司 张齐鸣邢台市中兴西大街36 号 054000邢台 010 6河北衡 水和平 国储粮 库有限 责任公 司 席景涛0318- 2057008 衡水市和平东路道岔 街4号 053000衡水粮库专用线 010 7江苏徐 州国家 粮食储 备库 张传义25徐州市下淀路174号221004徐州北(徐州国家 粮食储备库专用 线) 010 8河南新 乡新华 国家粮 食储备 库 鲍耀宾0373- 2117217 0373- 2117199 新乡市解放路425号453000新乡站(新乡新华 国家粮食储备库 专用线) 010 9河南濮 阳皇甫 国家粮 食储备 张曙明河南濮阳市高新区黄 河路西段 457000濮阳西站皇甫粮 库专用线

库 011 0陕西西 瑞粮食 储备库 有限公 司 索王平029-029- 4429980 西安西站108专线710077西安西站108专线 0111 河南郑州 兴隆国家 粮食储备 库景耀东5 6 郑州市南阳路北段粮仓 路1号 450053 海棠寺站粮食专用 线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就是在小麦高产田中将追施氮肥时间适当向后推迟,一般后移至拔节期(4月中旬),土壤肥力高的地片若种植的是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以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同时要将氮素化肥做底肥的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可减至30%—50%,追肥比例为 50%—70%。 二、氮肥后移的增产原理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我们习惯的传统施肥方法为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越冬前浇越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让我们来计算一下,我县冬小麦的生育期一般为230—270天,小麦从播种、出苗到返青、起身期这段时间大约占小麦整个生育期的2/3,而这段时期小麦总的生长量不足小麦生育期内总生长量的1/10,大量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致使小麦到生育中期就田间郁蔽,麦田透光性较差,下部叶片不能有效利用太阳光能,造成早衰,大大增加了小麦后期倒伏的危险性,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再有,由于小麦生育前期,根系不发达,次生根数量少,很难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氮肥,氮素又难以被土壤固定,会随着降水渗入土壤深处,很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白白的浪费掉;不但如此,多余的氮肥还能污染地下水,而对人体造成危害;而氮肥后移技术是将施用氮肥的时期和施用量重点放在了小麦生育中后期,由于此时小麦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因此对氮肥吸收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坚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能够促进根系下扎,增加

(整理)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 品种名称: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洲元936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82-2-2为母本,866-3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潍麦8号早熟

高强筋小麦济麦44繁种项目介绍

高强筋小麦济麦44繁种项目介绍 一、济麦44基本情况 济麦4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突破性强筋品种。该品种以自主创制的大穗大粒、强筋小麦济954072为母本,济南17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80018。 济麦44半冬性,越冬抗寒性好,株型紧凑,穗长方形,抗倒伏,熟相好。产量高,与济麦22相当,兼抗多种病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功能研究室2017-2018年度抗病性鉴定表明:成株期抗条锈病、高抗秆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抗土传小麦病毒病、低感麦蚜),综合农艺性状好。济麦44品质已达到了国际市场加麦1号和美麦DNS强筋商品小麦的水平。该品种在2017、2018连续两年的全国小麦质量报告中,均达到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用标准的一等强筋小麦标准,面包品质优良,受到香港南顺集团公司、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和面粉企业的关注。而且济麦44适宜我省肥沃棕壤、褐土、沙姜黑土和土质粘重的潮土(淤土)地块种植利用。由于济麦44品质突出,农艺性状优良,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目前在河北、河南、安徽、天津等省市的试验示范中也表现突出、稳定优异。 二、公司繁种基地情况 我公司目前在*****等地共流转土地***万余亩,土地托管***万余亩,流转土地主要用于小麦繁种工作和单一小麦的种植工作。我公司拥有自己

专业的农业种植和服务团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基地,公司先后购置了***台左右农用机械设备,包括大型拖拉机**台、自走式施药机***台、飞防无人植保机**台、深耕整地联合做业机**台等,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管理实施“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模式,为小麦繁种与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济麦44繁种前景 1、我公司在****流转土地**余亩,通过繁种,可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迅速推广济麦44的种植,同时实现向****统一供种,实现繁、推、管一体化服务。。 2、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形成单一种植作物区,通过订单生产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向全国大型粮食和面粉生产企业的定点供应。 3、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小麦内在品质。通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管理模式,统一采购绿色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施肥和统一病虫害防治,减少肥料和农药残留,确保济麦44的品质和产量。 4、提高粮食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集约化生产优势,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提高农民收益。 5、促进优粮工程,加速推广优质小麦品种种植。目前市场存在小麦品种多、品质不一和产量不稳定的现象,通过济麦44繁种和推广,满足农业和粮食对优良品种的需求,提高小麦市场竞争力。

2016-2017年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品质分析结果及汇总表-最新

附件5 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品质分析结果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要求,我中心对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3个区试组340份样品、337个品种进行了品质测定。 一、送样情况 2017年我中心陆续收到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各送样点寄送的品种337个、样品340份,每份样品量在1~2kg之间。中心对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样品情况汇总见表1。 二、试验设计 1.方法标准 容重:GB/T 5498-2013《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 水分: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定温定时烘干法) 粗蛋白质:NY/T 3-1982《谷物、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湿面筋:GB/T 5506.2-2008 《小麦和小麦粉面筋含量第2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稳定时间:GB/T 14614-2006《小麦粉面团的物理特性吸水量和流变学特性的测定粉质仪法》2.品种分类标准 依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品种分类见表2。

表2 品种分类 3.3、2017年新实行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对优质小麦的规定 优质品种:满足下述各项相关指标要求的强筋、中强筋和弱筋小麦为优质品种。 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稳定时间≥10.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450、拉伸面积≥100cm2,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足中强筋的降为中强筋小麦。 中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稳定时间≥7.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350、拉伸面积≥80cm2,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足中筋的降为中筋小麦。 中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200、拉伸面积≥50cm2。 弱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 三、品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品质检测数据详见附表1。 参加测定的样品共340个,依据《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标准进行分类评分,2017年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指标的有29个品种: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21个,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6个,黄淮冬麦区旱地组2个;达到弱筋小麦指标的品种有18个: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8个,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5个,黄淮冬麦区旱地组5个(表3-1)。 2015-2017年连续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的品种有94个(见附表2),其中达到强筋小麦指标的品种有7个: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丰德存麦21、山农116、西农235和新麦45,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济麦55和冀麦U80,黄淮冬麦区旱地组中麦35;达到弱筋小麦指标的品种有9个: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丰韵麦6号和中苑1号,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石13-6609、冀麦782和粮圣101,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冀麦325、长9499、长7080和运旱1512(表3-2)。 表3-1 2016-2017年1年度达标小麦品种(原标准)

优质强筋小麦

论文关键词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安阳 论文摘要从培肥地力、一播全苗、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河南省优质强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麦农提供技术参考。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当而降低该品种的烘烤品质指标。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麦区为主,大致在北纬38°~40°。该地区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强筋力面筋的形成。 3.1冬前管理 3.1.1保证全苗。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1.2浇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3.1.3推广化学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学除草。但使用化学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同时要选择无风晴天喷雾。对喷过除草剂的器械,必须做好清洗等善后处理。 3.2春季(返青期至挑旗期)管理 3.2.1拔节期追肥浇水。该时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植株;能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促进单株个体健壮,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3.2.2浇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2.3推广化控、化除新技术。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如果群体偏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 500万穗/hm2的麦田,河南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壮丰安450~600mg/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日平均气温10℃有利于麦苗吸收,并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达到理想效果。 3.2.4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防治用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严格操作方法,方能达到防治目的。 3.3后期(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3.3.1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因此,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3.3.2防病虫。小麦病虫草害均会造成小麦粒秕,严重影响品质,白粉病、锈病等是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