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1月-3月思想汇报

2016年1月-3月思想汇报

2016年1月-3月思想汇报
2016年1月-3月思想汇报

2016年1月~3月思想汇报

尹凯凯2012011109 电子工程系

清华有一句著名的校风——行胜于言,于是我开始思考站在党员的角度来看行胜于言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简单来说行胜于言是融入我党血液中“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行胜于言”对于党员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共产党人每天在用实际行动印证着的一句真理。梅贻琦校长曾对清华的同学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实际上,这是梅贻琦先生一生不懈的追求,这不仅仅是清华人默默做事,埋头奉献的体现,更是对广大党员的深刻鞭策。

从文学作品起源来看,“行胜于言”最初的来源可能要追溯到圣人孔子,他曾说:“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另外,《论语》中多处显示了孔子有关“行胜于言”的思想。孔子在这里强调了言行的极端重要性。“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都涉及到孔子对言行的独到见解。由上可见,无论孔子对《易经》的推演解说,还是《论语》本身的生动记载均表明,“行胜于言”的提出都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历史背景来看,“行胜于言”铭文形成之时,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局,国家积贫积弱。清谈误国的士大夫们无谓的呐喊,无力的说辞让清华学子寒心;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受尽凌辱的留学遭际令满怀热血的爱国清华人深感实干兴邦的重要性。对于作为“国耻纪念碑”的清华而言,强调“行胜于言”就是强调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再也不能走清谈误国的老路的最强有力的宣誓。1920级学生毕业时在向母校赠送日晷时“行胜于言”是他们对清华实干精神的称颂和肯定。也表达了他们誓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干实事,为国效力的拳拳热忱。无论是孔子的至理名言,还是满腔的救国热忱都是庚申级校友把“行胜于言”篆刻在日晷上献给母校的最初用意。“行胜于言”的最初内涵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又有对国仇家恨的愤懑;既是对孔子言行论的认同,又是强烈爱国热忱的表达。

然而,时过境迁,有人开始怀疑“行胜于言”的指导意义,有些遵从“行胜于言”的党员开始被嘲笑、甚至被冠以头脑不灵活的帽子,这对于党的健康发展来讲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其实,这个“胜”字往往被视为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少人将其浅面地误读为言行之间的简单对比或高低。有人认为“行胜于言”一语有所偏失,在他们的观念里“行胜于言”过分强调行动而轻视言语。但事实上“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站在清华人的角度,少说话,多做事是清华人与众不同的品质。“行胜于言”是清华精神中“重视实干”的体现。“行胜于言”它反映了一种朴素、辩证的人生哲学,体现了清华人严谨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它与“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浑然天成,紧密相连,造就了百年砥砺铸辉煌、水木清华谱新篇的光荣历史。它凸显的是一种实践的态度,一种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原则,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磕。“行胜于言”蕴含着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认真为学的治学作风,踏实研究的朴实精神。

2016年2月10日

汇报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