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医科大学外科学之骨科概论

山西医科大学外科学之骨科概论

山西医科大学外科学之骨科概论
山西医科大学外科学之骨科概论

一、骨科总论

骨折fracture: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青枝骨折: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多见于儿童。

成因:1暴力作用—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

--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

2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特定部位使之发生骨折。

3骨骼疾病。有病变的骨骼,受到轻微外力时即断裂,称为病理性骨折。

分类:与外界1.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关系2.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

不完全骨折:骨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

骨折的程度横形骨折

和形态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

完全骨折:骨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粉碎性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骨骺分离

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

骨折端稳定程度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

骨折段五种不同的移位1.成角移位2.侧方移位3.缩短移位4.分离移位5.旋转移位

骨折段移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

①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②肌肉的牵拉。不同骨折部位,肌肉起止点不同,肌肉牵拉造成不同方向移位。

③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的牵拉,可致骨折分离移位。

④不恰当的搬运和治疗。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1.休克: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

2.发热: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不超过38℃。

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与瘀斑和功能障碍。

2.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早期并发症1.休克--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 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

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1)肝、脾破裂(2)肺损伤(3)膀胱和尿道损伤(4)直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1)重要血管损伤(2)周围神经损伤(3)脊髓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一水肿一缺血的恶性循环。

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褥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8.急性骨萎缩(acute bone atrophy) 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挛缩

一、间接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 骨折后6~8h血肿形成。(2)血肿逐渐机化;骨内外膜处2w开始形成骨样组织。

2.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4~8周。

3.骨痂改造塑型期-- 一般约需8~12周。

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二、直接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异常活动;

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拆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骨折愈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利用和发挥有利因素,避免和克服其不利因素,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一)全身因素

(二)局部因素

(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一)全身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则所需时间更长。

2.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螺旋形和斜形骨折,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形骨折断面接触面小,愈合较慢。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愈合较慢。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这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血液供应状况也不同。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良好

(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

(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

(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良好,多见于干骺端骨折。许多小血管从关节囊、韧带和肌腱附着处进入骨内,血液供应丰富,骨折愈合快。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如胫骨干中、下l/3骨折,由于胫骨干主要靠从其中、上1/3交界处后侧面进入髓腔内的滋养动脉由上而下来的血液供应骨折后,滋养动脉断裂,远侧骨折段仅靠骨膜下学血管维持,血液供应明显减少,骨折愈合较慢。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如胫骨中、上段和中、下段两处同时发生骨折,上段骨折段仅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下段骨折处则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因此上段骨折较下段骨折愈合快。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如股骨颈囊内骨折,股骨头血液供应几乎完全中断,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3.软组织损伤程度

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可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的肌肉、血管和骨膜,破坏从其而来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的愈合。

4.软组织嵌入

若有肌、肌腱等组织嵌人两骨折端之间,不仅影响骨折的复位,而且阻碍两骨折端的对合及接触,骨折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

5.感染

开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出现软组织坏死和死骨形成,严重影响骨折愈合。

(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1.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可损伤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不利于骨折愈合,应予避免。

2.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影响骨折段血供,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3.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

4.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段分离,并可因血管痉挛而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5.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处仍可受到剪力和旋转力的影响,干扰骨痴生长,不利于骨折愈合。

6.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影响骨折愈合。

现场急救不仅要注意骨折的处理,更重要的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处理。

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

骨折的急救

1.抢救休克: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

2.包扎伤口: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绝大多数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3.妥善固定: 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

4.迅速转运: 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

①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内脏的损伤。

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病人疼痛。

③便于运送。固定可用特制的夹板,或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等。若无任何可利用的材料时,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末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

功能复位的标准

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能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

2.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

手法复位方法

2.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称为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二、骨折的固定

外固定——用于身体外部的固定

内固定——用于身体内部的固定

(一)外固定

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

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

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等。

1.小夹板固定

小夹板固定的指征:

(1)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

(3)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2.石膏绷带及支具固定

石膏绷带固定的指征:

(1)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

(2)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如脊柱骨折。

(3)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

(4)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

(5)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3.外展架固定

外展架固定的指征:

(1)肱骨骨折合并挠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

(2)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

(3)臂丛神经牵拉伤。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持续牵引

牵引既有复位作用,也是外固定。持续牵引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1)颈椎骨折脱位——枕颁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

(2)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

(3)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

(4)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

(5)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鹰咀骨牵引

5.外固定器

适应证

①开放性骨折。

②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

③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

④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

Pinless external fixator

(二)内固定

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

动力加压钢板DCP

肱骨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

不愈,再次手术植骨加钢板内固定

功能锻炼

1.早期阶段

骨折后l~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

2.中期阶段

即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

3.晚期阶段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功能锻炼不足的病人,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尽早使之消除。

临床医学概论学习感想 钟密

临床医学概要论文 题目临床医学概论学习感想学生姓名钟密 学号 200914140135 系别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专业药学 届别 2013届 指导教师唐安武、廖原、许荣峰 2013 年 1 月 15 日

临床医学概论学习感想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让我认识了四位风格迥异但同样知识渊博的老师。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药学专业的同学也对临床医学这门桥梁课程有了些许了解。由于医学方面知识的匮乏,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想。 临床医学概论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诸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等临床学科均包含在内,它简明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药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熟悉了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学习临床医学各种疾病的概述和诊治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我们通过了解临床医学的相关进展及时把握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关的领域的需求,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架起桥梁、拓宽知识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短短的十六课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外科学、诊断 学以及内科学相关疾病。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 化的。在古代,外科学的范畴仅仅限于一些体表的疾病和外伤;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在病因和 病理方面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加之诊断方法和手术技术不断 地改进,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经包括许多内部的疾病。我们在上 课过程中主要学习了麻醉、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 伤相关内容,掌握了一些医学基本概念及临床用药。诊断学中我 们重点学习了一些常见症状如发热、咯血与呕血等,尤其是咯血 与呕血的鉴别与区别用药让我记忆尤新。呕血是指呕吐物含有鲜 血或血性物,一般上消化道,如食道和胃出血时容易引起呕血, 先有恶心感,继之发生反射性呕吐。如呕吐物为鲜血则提示是食 道出血,如呕吐物为咖.啡色的则表明是胃或十二指肠出血。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内科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 二、简答题: 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三、论述题: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 实验诊断 1.临床血液学检查 一、血常规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2.临床意义:A、相对增多 B、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大小异常3.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临床意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小板增多、减少 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1.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 2.血糖增高及降低 3.血清钾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临床免疫学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蛋白、粪颜色 物理诊断 1.甲状腺肿大的分级 2.脾脏肿大分度 3.肝脏触诊 4.视触叩听的定义,包括哪些内容 5.罗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6.叩诊分类及临床意义 7.心脏检查 8.心尖搏动 9.心律 10.心音 11.额外音 12.杂音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临床医学概论内科学重点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疾病。 2.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障碍。 3.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本期主要征象是(呼吸衰竭)伴或不伴(心率衰竭)。 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 5.心力衰竭会出现(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 6.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和(门静脉高压症)。 7.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为特点;()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原因。 8.急性胰腺炎多为患者(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发病的。 9.缺铁性贫血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是皮肤、黏膜()。 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血栓)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 11. ( )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首发症状.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 )、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 13. 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三高为()、全身水肿、高脂血症;一低为低蛋白血症,首选药物为()。 14. 急性肾盂肾炎,有()等肾局部症状。 15. ()的确立是诊断尿路感染的基础。

16. 由于肾脏不能从尿中排出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及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 17. 高血钾和水中毒,需紧急()治疗。 18.临床上以()、()及()等为特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19.糖尿病三多一少:()、()、()、()。 20.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表现常因:()和()。 2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本病好发于()妇女。 22.()是SLE的特征性改变。 23.SLE的治疗:()及()。 24.肝细胞性黄疸各种使()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的摄取、结合等功能降低,因血中的()增加,·····()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 是由于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UCB)潴留于血中,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UCB)转变为结合胆红素(CB),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结合胆红素(CB)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而反流入血,结果发生黄疸,其中以结合胆红素(CB)增高为主。亦可因肝细胞肿胀, 汇管自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削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CB)增加而出现黄疸。 25.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致小胆管与毛细血管破裂,胆汁中的()反流入血;尿色深,皮肤颜色变浅或呈(),实验室检查特点() 。 26.为判断咳嗽和咳痰的临床意义,应注意:①;②;③;④; 27.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客观表现为(),重者出现()、()

外科学之骨科个人总结

1.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 17.无菌术内容: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23.酸碱平衡的维持:体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 24.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 28.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3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37.输血适应证: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 38.输血并发症: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 39.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及凝血异常 44.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44.休克微循环变化: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46.休克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 47.休克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检测 5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53.感染性休克 5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75.麻醉前用药目的:

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 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提高病人的痛域;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 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 90.全身麻醉并发症:反流与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高热、抽搐和惊厥。 133.癌症疼痛治疗: 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以口服药为主;按时服药;个体化用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阿司匹林; 第二阶梯:轻、中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可待因; 第三阶梯:重度,阿片类药,吗啡 辅助用药:弱安定药;强安定药;抗抑郁药 135.病人自控镇痛PCA: 负荷剂量:指PCA迅速达到无痛所需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所需药量; 单次剂量:指病人因镇痛不全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 锁定时间:指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PCA装置不执行单次剂量指令;背景剂量:为设定的PCA装置持续给药量。 157.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成为条件性或机会型感染。 160.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61.痈(carbuncle)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63.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164.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 180.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 183.常用的急救技术: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病人。 235.移植术: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为移植术。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 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大纲及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概论 一、绪论 1、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1)、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发展的带头科学。 2)、医学将更广泛的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渗透。3)、预防医学得以进一步重视与发展。 4)、老年医学将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 2、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指介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二、诊断学基础 1、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影像诊断。 2、常见症状 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 (1)分度:低热:37.3~38C°中等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1C°以上 (2)、疼痛的分类: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 (3)、胸痛病因:胸壁疾病、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 2)、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3)、中毒性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药物中毒、急性发热性疾病。 (4)、精神神经性呼吸困难:颅脑疾病、癔病、神经衰弱。 3)、咯血 【临床表现】 (1)、咯血量:每日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为中等咯血量,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 (1)、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3、问诊与基本检查法 1)、问诊 (1)、问诊方法:首先进行过渡性交谈;由简单问题问起,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围绕主诉展开,尽量让患者自己叙述;避免诱问、套问、重复提问;边问诊边思考、对已知病史资料及时分析、归纳,分清主次。 (2)、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 2)基本检查法:视、触、叩、听、嗅。 三、内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概念】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病因: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其他。 【临床表现】 1)、症状:咳嗽、咳痰、喘息。 2)、体征: 3)、早期患者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患者背部及肺底部听到散在的干、湿音, 喘息型患者可听到哮鸣音。 4)、临床分型、分期 (1)、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 (2)、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5)、并发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 【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可作出支气管哮喘的明确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 1)、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器物疗法。 2)、临床缓解期:戒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临床医学概论内科

临床医学概论 复习导航 --编自老师上课强调重点 以及书本知识 以下为学习指导以及考试题型分析(必看): (一)考什么 1.考试分成两部分:科学和外科学。各占50分。

2.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二)哪些为重 1.据老师介绍,科学简答题以四个系统为重:1.循环系统 2. 消化系统 3.呼 吸系统 4.泌尿系统 2.复习时,不仅要复习本提纲中的每个知识(划横线部分多为填空易考题型), 还要从整体把握每个系统都有什么疾病(主要是我们学习的疾病,没学到的不用记)。比如,循环系统有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 3.简答题型举例:给出一个病人的症状,体检指标等,由此判断是什么病。这时,你需要写出病名,以及判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等。 4.本提纲加粗字体和划线容为老师强调容。 科学目录(依据书本目录采编,故不连续)第一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5)

第四节发绀 (5) 第五节黄疸 (6) 第六节咳嗽与咳痰 (6) 第八节呼吸困难 (6) 第十四节腹痛 (7) 第十五节水肿 (7) 第二章体格检查 第二节一般检查 (8) 第三节头部检查 (8) 第四节颈部检查 (8) 第五节胸部检查 (8) 第六节腹部检查 (9) 第五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临床一般检验 (10)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10)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病 (11) 第五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第六节支气管哮喘 (11) 第八节呼吸衰竭 (11) 第十一节肺结核病 (12) 第十二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2)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心力衰竭 (12) 第二节高血压病 (13) 第四节冠心病 (13) 第五节心脏瓣膜病 (13) 第九章化消系统疾病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 (14) 二、肝硬化 (14) 三、胰腺疾病 (14) 第十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 (15) 二、白血病 (15)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一、发热: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产热超过散 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病因:(一)感染性: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2、抗原-- 抗体反应;3、内分泌代谢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 枢性发热);5、皮肤散热减少;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0C ) 中等度热( 38.1-390C)高热(39.1-410C)超高热(>410C)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常伴有寒战。小儿易伴有惊厥。(2) 缓升型多不伴寒战。 2、高热期:数小时:疟疾;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周: 伤寒。 3、体温下降期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持续性发热(多见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波动 幅度大于2℃(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 5,回归热(淋巴 瘤) 6,不规则热(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 炎) 二、头痛 病因:(一)颅内病变:1感染脑炎,2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 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3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转移癌,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血肿。(二)颅外病变: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眼耳鼻牙齿疾病。(三)全身 性疾病:1感染,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衰,3中毒,4其他 ---神经衰弱,尿毒症,低血糖==) 临床表现:1.起病的急缓;2.头痛的部位;3.性质(痛感)4. 时间与节律;5.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三、咳嗽与咳痰 咳嗽是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可阻止异物进入呼吸道,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维护肺部换气功能等。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的病态现象。 病因:1呼吸道疾病---炎症,异物,肿瘤,粉尘等刺激均可以引起。2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血胸,胸穿。3心血管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概论下》外科学部分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概论(下)》外科学部分供医院管理、卫生经济、 时常营销、卫生法学、生 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使用请注意:交卷时提交的答案以当前页面显示的考生作答为准,交卷后将不能再重做试卷,确定交卷? 一、论述题(根据题目要求,请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阑尾炎的诊断依据及 主要鉴别诊断?该题分值10 分, 请在下列处填写第1 题答案:参考答案: 诊断依据: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2 分 2、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2 分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 分鉴别诊断: 1、内科疾病:肠系膜淋巴 结炎、急性胃肠炎、腹型 紫癜。1 分 2、妇科疾病:黄体破裂、 卵巢囊肿蒂扭转、右侧输 卵管妊娠破裂、盆腔炎。2 分 3、其他可导致右下腹痛的 外科疾病:胃十二指肠溃 疡穿孔、美克尔憩室炎、 右侧输尿管结石等。1 分 二、A1型题(单句型最佳 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 均有五个备选答案。在答 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 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 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 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 示正确回答。) 2、正常血浆渗透压为 A.290 -3 1 0mmol/L B.180-310 mmol/L C.290 -400 mmol/L D.60 -100 mmol/L E.1 00 -200 mmol/L 该 题分值.9 分, 请在此处 选择第2 题答案:A B C D E 参考答案: A 3、血清钾超过多少 mmol/L 即为高钾血症 A.3 、5 mmol/L B.4 、5 mmol/L C.5、0 mmol/L D.5、5 mmol/L E.6、5 mmol/L 该题分 值.9 分, 请在此处选择 第3 题答案:A B C D E 参考答案: D 4、男性,1 0岁,3 天 来突然高烧39 C,右膝及 小腿剧痛,膝关节活动疼 痛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题习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改变 A.梗阻上面肠管膨胀,肠壁变薄,梗阻下面肠管瘪陷肠壁正常 B.梗阻上面肠管膨胀,肠壁肥厚,梗阻下面肠管瘪陷肠壁正常 C.肠壁静脉瘀血,水肿,渗出 D.肠边缘动脉搏动消失,肠壁坏死,穿孔 E.腹腔出现血性液体,细菌和毒素 2、男性,40岁,腰痛二月,二周前因扭伤腰部,疼痛加剧,且向右小腿外侧放射,腰部活动受阻,腰4、5棘突偏右有固定压痛,右小腿及足背外侧痛觉下降,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足拇趾背伸力下降,X线片示正常,最可能诊断: A.腰背肌筋膜炎 B. 慢性腰部损伤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腰椎结核 E. 腰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诊断根据是: A.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 B. 跟臀试验 C. 皮肤感觉、肌力及腱反射变化 D.脊柱姿态变化 E. X线平片 4、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最灵敏可靠的实验检查方法是: A.基础代谢率 B. 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 C.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4 D.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3 E.放射性碘摄取试验 5、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腹横肌发育不全 B.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C. 腹外斜肌腱膜发育不全 D. 腹内斜肌弓状缝位置偏高 E. 腹股沟区解剖缺损 6、下列类型的骨折中,最不稳定的是 A.嵌入性骨折 B. 斜形骨 C.脊柱骨折 D. 横行骨折 E. 裂缝骨折 7、急性肠梗阻发生下列错误时,哪一种情况不宜手术? A.行胃肠减压后,补液后一般情况恶化,出现休克 B.腹痛加剧,出现腹膜刺激症 C. 便血 D.腹胀,并呈现溢液性呕吐 E.腹部出现压痛性包块 8、ChArCot三联症为: A.黄疸,寒热,腹痛 B.黄疸,寒热,休克 C.腹痛,黄疸,腹水 9、某男,30岁,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四天,三年前曾作阑尾切除术,右侧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最恰当的诊断为: A.麻痹性肠梗阻 B. 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 C.粘连性肠梗阻 D. 肠扭转

骨科SCI杂志

1、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 OARS, 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缩写刊名: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IF:4.742 偏重研究:骨关节炎,椎间盘,风湿病 分类: R68,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R59, 全身性疾病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Rheumatology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风湿病学 2、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 缩写刊名: J Orthop Res IF:2.6919 偏重研究:《矫形研究杂志》刊载矫形外科领域各个方面的临床、实验和理论研究论文和简讯。(文种:英文) 分类: R62, 整形外科学(修复外科学)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3、 European spine journal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pine Society, the European Spi nal Deformity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Sec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缩写刊名: Eur Spine J IF:2.5629 偏重研究:《欧洲脊骨外科学杂志》属脊骨外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涉及解剖学、生物机制、病理学、生理学,以及肿瘤、外伤、变形、变质的诊断、研究、治疗、管理等方面,兼载专家评论文章及短讯。印刷版订户目前可免费上网。(文种:英文) 分类: R68,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4、 Spine. IF:2.499 偏重研究:《脊骨》研讨人体脊骨机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每年定期发表欧洲和日本专家的专论,刊登北美脊骨学会、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和颈椎研究学会学术会议论文。分类: R68,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5、 Joint, Bone, Spine : Revue Du Rhumatisme. 缩写刊名: Joint Bone Spine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重点部分)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重点部分) 一、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3、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儿科、外科、妇产科各 有1题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按授课专题归类,除了以下内容外,还需要结合任课教师课堂上要求的重点进行复习。 1、诊断学部份:常见症状(发热的分度、正常体温、发热的原因、;水肿的类型与特点;呼吸困难的类型、常见原因与特点;疼痛的分析要点;咯血的常见原因)基本体查的方法,生命征及其正常值。 2、脑血管病:按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几类?脑血管疾病常出现“三偏”是指什么?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是什么?常见缺血性脑血管(脑梗死)类型有哪些?诊断的常用检查。 3、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有哪些?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常见的冠心病的临床类型有哪些?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怎样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显著症状?心电图特征有哪些?最有特征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WHO/ISH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什么?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的病因有哪些?高血压的常见表现;高血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什么?高血压主要治疗药物有哪些? 4、妇产科:决定分娩的因素有哪些?分娩的产程是什么?产道?异位妊娠常见的部位有哪些、异位妊娠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流产的类型?流产的并发症? 子宫肌瘤最常见症状?宫颈癌的类型有哪些?临床表现?宫颈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因及转移途径,标志物 5、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的三个临床分型包括哪几种?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甲肝等)主要传播方式有哪些?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分别指什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经过几个阶段? 6、眼科:眼的结构,结膜炎的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有关近视与散光的正确观念 7、外科与骨折 外科感染按病变性质分为哪些感染?各类感染的常见菌种有哪些?影响外科感染结局的因素有哪些?脓性指头炎的治疗是怎样的?丹毒有什么临床表现?破伤风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如何处理破伤风的伤口?外科感染的有什么

临床医学概论学习感想钟密

湘禺呀陀 临床医学概要论文 题目临床医学概论学习感想 学生姓名 2013年J—月15 日 临床医学概论学习感想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让我认识了四位风格迥异但同样知识渊博的老师。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药学专业的同学也对临床医学这门桥梁课程有了些许了解。由于医学方面知识的匮乏,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想。 临床医学概论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诸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等临床学科均包含在内,它简明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药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熟悉了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学习临床医学各种疾病的概述和诊治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我们通过了解临床医学的相关进展及时把握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关的领域的需求,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架起桥梁、拓宽知识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短短的十六课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外科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学相关疾病。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在古代,外科学的范畴仅仅限于一些体表的疾病和外伤;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在病因和病理方面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加之诊断方法和手术技术不断地改进,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经包括许多内部的疾病。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主要学习了麻醉、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相关内容,掌握了一些医学基本概念及临床用药。诊断学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一些常见症状如发热、咯血与呕血等,尤其是咯血与呕血的鉴别与区别用药让我记忆尤新。 呕血是指呕吐物含有鲜血或血性物,一般上消化道,如食道和胃出血时容易弓I起呕血,先有恶心感,继之发生反射性呕吐。如呕吐物为鲜血则提示是食道出血,如呕吐物为咖.啡色的则表明是胃或十二指肠出血。 咯血又叫咳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多因肺部或支气管出血。咯血前常有喉部发痒感,血中常混有痰液。 患者对呕血与咯血分不清,往往主诉不清,很可能导致医生误诊。因此区别呕血与咯血,对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用药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往往从病史、出血方式、血液颜色、内容物、出血前症状、血液反应、大便检查等方面进行鉴别。明确病情病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冠心病的学习也让我对临床医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冠心病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与猝死型,其急救措施一般是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一旦发生了心绞痛的症状,要立即休息,同时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两分钟内心绞痛就可以缓解。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缓解心绞痛需要的时间较长。预防冠心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⑵ 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教学资料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 资料

1、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段。 2、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 3、病理性骨折: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的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 称为病理性骨折。 4、骨折的成因:①直接暴力②间接暴力③疲劳性骨折 5、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6、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7、不完全骨折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8、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 折、骨垢分离。 9、压缩性骨折: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松质骨,如脊椎骨和跟骨。 10、骨骺损伤: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11、根据骨骺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12、常见的骨折端移位:①成角移位②侧方移位③缩短移位④分离移位⑤旋转移位 13、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 ①外界暴力的直接作用方向是造成骨折端移位的主要因素;②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可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③不恰当的搬运。 14、骨折的临床表现:①全身表现:休克、发热;②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檫感。 15、具有骨折的三个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16、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如裂缝骨折、嵌插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没有典型的骨盆特有体征,因常规行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便确诊。 17、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临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应拍摄特殊 位置的X线平片。 18、有些不易确定损伤情况时,还需拍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平片,以便进行对比。 19、早期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 20、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21、骨筋膜室综合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 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22、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23、机制: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的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

西医综合考研:外科学骨科要点

西医综合考研:外科学骨科要点 1、骨折脱位 (1)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掌握)。 (2) 骨折的临床表现(休克、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有体征),X线检查和早(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 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晚期并发症(坠击性肺炎,褥疮,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 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3) 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骨折 的类型数量,血供,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治疗手 法的影响),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 骨折的急救(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及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折复位的标准(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各种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及其适应证。开放 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及时正确处理伤口,防治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 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同前)。 (5) 几种常见骨折(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髁上、尺桡骨、桡 骨下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髌骨、胫腓骨、踝部以及脊柱和骨 盆折)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6) 关节脱位的定义和命名。肩、肘、桡骨头、髋和下颌关节 脱位的发生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 2.膝关节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病因(膝的半屈,内收外展, 挤压和旋转)、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节镜的进展及使用。 3.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 救及治疗原则(早期急救包扎止血,彻底清创,处理深部组织损伤, 早期闭合伤口,术后处理)。 4.断肢(指)再植的定义、分类。离断肢休的保存运送。再植的 适应证、手术原则和术后处理原则。 5.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常见的上下肢神经损伤的病因、易受损伤的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6.运运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1)运劝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

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编制 目录 《无机化学》 (1) 《分析化学》 (5) 《有机化学》 (13) 《物理化学》 (22) 《人体解剖生理学》 (27) 《微生物学》 (33) 《免疫学基础》 (36) 《生物化学》 (40) 《临床医学概论》 (45) 《药物化学》 (50) 《药剂学》 (57) 《药理学》 (60) 《药物分析》 (65) 《天然药物化学》 (70)

《生药学》 (73)

《无机化学》 一、课程描述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分为基础理论和各族元素两部分,前者讲述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溶液理论、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与晶体、化学热力学初步、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酸碱理论、沉淀平衡、氧化还原以及配合物等;由于课时的限制,元素各论现在不纳入课堂讲授的范畴,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配合物和氧化还原等基本理论,熟悉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各理论的发展,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既要加强基础理论,又要联系实际。适当介绍新理论、新成就,反映出现代科学水平,为我国培养现代化药学科学人才。 建议学时:68学时 参考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第三版),武汉大学等合编 《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基础》,曹凤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无机化学》,申绊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T.L. Brown, H.E. LeMay, Jr., and B.E. Burstein,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8th Ed. Prentice Hall, 2000 P.W. Atkins and J.A. Beran,General Chemistry, 2nd Ed.,Scientific American Books, 1992 J.W. Hill and R.H. Petrucci,General Chemistry,Prentice Hall, 1996 Linus Pauling,General Chemistry,Prentice Hall, 1970 D.F. Shriver and P.W. Atkins,In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研究化学的目的、方法 3)化学发展简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的萌芽、化学的现状 4)无机化学简介 5)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 6)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知识点] 1)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 2)无机化学的定义。 3)无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 4)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2.原子结构 [基本内容] 1)氢原子光谱与Bohr模型 2)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依据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象表示 3)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轨道与能级 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4)元素某些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基本知识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2)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

临概 1、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2、骨折的病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力牵拉、疲劳骨折、病理骨折。 3、骨折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演进期(2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塑型期(12)。 4、骨折的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5、骨折治疗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6、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有母体产道排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7、决定分娩的三因素:(1)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是主要产力,具有以下特点:节律性、对称性与极性、缩副作用。(2)产道:(1)骨产道。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连线。骨盆倾斜度:约为60°(2)软产道(3)胎儿 8、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产道的形状及径线而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使胎先露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9、临产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展平,子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 10、分娩的分期及临床经过(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颈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h,经产妇约需6~8h。(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需数分钟至1h。(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一般不超过30min。 11、胎盘剥离及娩出的方式有两种:一、胎儿面娩出式,二、母体面娩出式 12、子宫破裂是指发生于妊娠后期及分娩期的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的裂伤,分自发性破裂和损伤性破裂,以分娩期自发性破裂多见。【分类】1、根据破裂的原因分为:自然破裂和创伤性破裂;2、以破裂部位分为:子宫体破裂和子宫下段破裂;3、按破裂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 13、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其中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血量较多。【分类】按其原因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障碍。 14、前置胎盘:正常妊娠晚期时,胎盘附着在在子宫体的上部,如果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或直接覆盖在子宫颈内口上,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者。【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体征】贫血、休克症状的有无与出血量有关。注:阴道流血的迟早,反复发生次数,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类型有关。 15、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16、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早期性交<16岁、早婚、早育、孕产频繁及性关系紊乱。 17、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肌瘤变性: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形态。1、玻璃样变2、囊性变3、红色性变4、其他(肉瘤性变)。 18、蒂扭转:确诊后,立即抢救。(争分夺秒)其他在书上。 19、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而排除了全身出血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20、Asheman综合征: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损伤引起,子宫内膜炎、更易导致闭经。 21、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者未建立有效的呼吸运动。可发生于产前、产程中,少数发生于产后。产前、产程中或产后窒息统称为围生期窒息。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