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

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以节奏为基础。

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我园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

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

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充分体

现?quot;主体探究课程" 的基本特征之一: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培训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

出什么声音。学员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学员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铭铭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楷楷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秣秣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东东说沙棰是鸡腿,荣荣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可就是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陈旧的教育一点点的抹杀掉了,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主体探究课程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课程实施中一定要具探究性。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我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引入了叙事性智能理论,以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为儿童故事、儿歌、诗歌等)为主线,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主体探究课程"的崭新载体。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文学作品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 ,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音乐(心得)之受欢迎的音乐作业——谈谈我设计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论文之受欢迎的音乐作业——谈谈我设计的课外 音乐实践活动 受欢迎的音乐作业——谈谈我设计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沈靖琳一、音乐课需要作业吗?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与升华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师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可是在人们的观念中,作业只是主学科的专利,象音乐这样的学科似乎不需要作业。那么音乐课就真的不需要作业吗?曾经听到有学生这样评论音乐课——“音乐课嘛!就是唱唱歌罢了,考试也不过如此,那些课本上的歌听一两遍就会了,没劲。”这的确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事实。那么除了上课,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什么?每个星期短短的80分钟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学生有的没有吃饱,而有的没有消化就又要学新东西,怎样才能满足每个孩子?于是我开始尝试,在课外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奇怪,怎么音乐课也布置作业啊?你看看这些作业:在母亲节给妈妈唱首摇篮曲,小组合作表演节目,看像《音乐之声》这样的音乐影片,记下婚庆节日里听到的音乐,向长辈学一首歌曲,录下爸爸的歌声,听听他是男高音还是男低音……慢慢的,学生们来了兴趣,喜欢上了这些音乐作业。而对于音乐作业,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音乐作业能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感受音乐,培养乐感

和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二、科学设计音乐作业既然音乐作业如此受欢迎,那么我们到底怎样设计音乐作业还有如何实施呢?1.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那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音乐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点。我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要重思维训练。例如,在四年级的声音探索活动中,学生在课上通过实践发现各种声音在单独演奏的时候都很好听,但是混在一起却变成了噪音,课后,他们边听边摸索,慢慢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有的小组通过设计情节把各种声音有序的组合起来,有的小组则采用节奏配合的方式。在不断的尝试和思考中发现声音的配合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创造性的解决了问题,并获得美的享受。《音乐课程标准》还提出音乐课程具有社会交往价值。如齐唱、合奏,歌舞表演等活动都需要学生在群体中相互配合,以音乐为纽带,大家和谐的进行交流,所以我们设计音乐作业要兼顾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还应重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到社会大环境中进行音乐学习。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是人类智慧结晶,在演唱和欣赏那些优美的音乐作品时,就是在和伟大的艺术家们交流。对音乐文化多一分认识,就会多一分热爱。我们设计音乐作业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走出书本更多的了解世界个民族,各地区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专题作简单的研究,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以节奏为基础。 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我园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

奥尔夫音乐课说课稿

《快快起床》中班音乐活动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姐妹,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音乐活动《快快起床》。这是来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音乐,大家对这个可能不是很熟悉,我先介绍一下奥尔夫音乐的特点,这也是我上这堂音乐课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律动、舞蹈、表演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它的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节奏。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 二、偏爱打击乐器。 奥尔夫之所以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是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另外,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 三、即兴演奏 在课堂上,孩子们利用闹钟和闹铃声音形象生动地用响筒和手摇铃演奏了一 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 四、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新鲜有趣的游戏不断吸引了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案:《快快起床》 活动目的 1、倾听音乐,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2、能比较清楚地用相应乐器表现音乐中闹钟行走的声音和闹铃铃声。 3、在呼唤宝宝起床的游戏中感受音乐歌曲带来的积极情绪。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在游戏中让幼儿听辩特定音效。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精修订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 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浅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奥尔夫音乐是由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它使孩子们有了一种崭新的音乐体验。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深受儿童和教师的喜爱。奥尔夫强调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非常适合于儿童的音乐教育体系。 那么,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认识)原理主要有那几点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原本性的音乐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说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动作、语言、舞蹈、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行为领域”的原则。以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素质教育,是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 2、即兴创造性。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映。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

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在即兴创作过程中,即兴活动逐渐使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能力获得极大发展,儿童接受挑战,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焕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 3、参与性 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教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等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需要的只是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它的教育思想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它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去创造和安排,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民族文化和音乐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性作品。它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容易进入的天地。 5、面向所有的人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自发欲念,人人都具有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一、世界三大著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1865年---1950年)著名的瑞士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 克罗兹,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 育体系。其体系的核心是“体态律动”。 (1)所谓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本身 入手,先让学习者聆听音乐,再引导 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 要素。体态律动教学把人体变成 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能 够解释和表现音乐的乐器。通过 这件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核 心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 觉和情感强化了音乐的艺术性 质。(2)体态律动的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

本能、对音乐情绪和表现的感 受、对运动平衡的感觉、以及培 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和训 练有节奏的心理。体态律动打开 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的领 域。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 伊·左尔坦(1882---1967)是20 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 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 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 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深远的 教育体系之一。其主要教育手段与 内容:(1)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有 突出重要的地位。(2)以歌唱作为 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3)以首调 唱名体系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它是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奧尔夫将创造力称作他的教育理念的灵魂。并为挖掘、发展人类生而具有的探索、创造精神创立了一套科学而丰富多彩地教学方法。 (二)奥尔夫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1、奥尔夫本人简介: (1)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年),德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 (2)在他的童年充满了音乐、诗歌、文学、戏剧的熏陶,这也为他日后在音乐戏剧和舞台音乐奠定了坚实的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在科技和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仅要使孩子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生存能力,更得具备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素质是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情商而非智商。可见,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从人类灵魂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就可以从心灵深处得到美的启迪,例如,每当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每位中国人都会为之振奋,因为是战斗的号角.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乐曲,表达着亿万人民的心声,鼓舞着人民的斗志。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陶冶儿童新高尚的情操方面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最主要的因材施教。其次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利用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针对少年儿童所表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一、充满情趣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得力工具。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宣泄感性的艺术,同时,具有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和演唱的情感美,都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他可以深刻的作用于人的意志,有效的发挥德育的作用。要想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来实施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德育全面渗透进去,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更多更好的得到美誉的教养,使他们通过音乐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人民的伟大。要想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性格为目的。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音乐这门课程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要想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我们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涵着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起伏、断链等,它与人体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最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当然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也可以听录音带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的飞跃,我们在这个

基础上更应该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随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吧: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术,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

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历经七十余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进入中国,因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教”的理念息息相通,逐步在中国音乐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史上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接受并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且在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创造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新经验和新形式。 奥尔夫曾经说过:“走遍世界的,不是我为表明这个理念而编写的东西,而是这个理念本身”。是什么样的一种音乐教育的理念,能够让其在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不但没被淹没反而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来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曾说过:“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原本性一词并非奥尔夫所创用,但是,他将它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其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理念。 什么是原本性呢? 原本性是指质朴的,简单的,单纯的,最自然的,清澈的,但同时也是能够诉诸心灵、反应内心的,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形式,

就像不施脂粉的自然风貌一样。 那什么是原本性的音乐呢? 首先,音乐源于生活,它产自人民大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表现的是人们内心的情感,是感情交流的媒介。不同特征的音乐表现不同的生活层面和感情需要,可以用来传授知识,组织集体劳动,记载历史变迁,举行仪式和进行交流。比如大家熟悉的劳动号子、山歌等。还有很多地区或民族进行人生的礼仪(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或者祭祀甚至恋爱、交流,都要载歌载舞。 因此,原本性的音乐是这样一种音乐:它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感情。人不是仅仅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人也不仅仅做机械的跟随,而是以自己的内心情感相和;它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自然的、躯体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可以体验的,它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正如《乐记》所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次,原本性音乐从音乐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大型的形式,也没有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的有关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音乐的基本素材。比如能代表某个民族音乐风格的节奏,或者能代表某个地域音乐风格的音阶走向等等。这些基本素材通过高质量的去运用,可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

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 21世纪的音乐课,孩子们要学些什么?新的课程中贯穿始终并特别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合理地安排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二、建立现代的教育理论,钻研现代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尤其有他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所有这些迹象表明,音乐教师必须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音乐教师在致力于现代教学方法运用中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三、注重音乐课的气氛,理解真正的民主开放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轻松愉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驱音乐的主人。 四、教学观念、方法的创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一辈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本质上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最后我想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发表时间:2018-11-23T10:00:00.4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作者:邵芬[导读]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41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艺术教育,日益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和特殊意义。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让德育走进孩子心中,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课中,让他们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做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音乐教育熏陶感染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导入,渗透德育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并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我通过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既学会了新歌,又受到了教育。如《好孩子要诚实》是一首直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的少儿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然后再来学习这首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即孩子和小花猫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活动,使学生们在进行学唱歌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切分节奏与小猫叫声“喵、喵”及“妙、妙”巧妙结合很有童趣,同时,把歌曲推向高潮,给人以回味。当我说到这个故事被编成了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学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学”,因为这个故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新歌的兴趣增强了,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 二、图画导入,渗透德育 运用图画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看到优美的图画,同时伴以优美的旋律,得到美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最合适不过了。教唱前,教师出示中国国旗并提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国旗。老师讲解:国旗上面的图案是由五颗星组成,五颗星象征的含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紧接着教师再问:你经常在哪儿看到国旗冉冉升起?听到这儿,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学校里每当到了星期一的早晨,都要升国旗,奏国歌,有的说每天晚上7:00的《新闻联播》时能看到国旗,还有的说当我国运动员夺冠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一边用录音机范唱歌曲,一边让学生闭眼体会,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明白了国旗代表祖国的尊严,体会到了国旗的神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三、儿歌导入,渗透教育 儿歌,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优势,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用儿歌教学法组织教学,好处很多:一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具有情趣、形象生动、直观,三是易读易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我选择了上新课说儿歌这一形式。如在教《走路》前,我先把歌词编成一首儿歌:学生跟着我,念得既符合歌曲节奏,又能够把歌词拟人化描绘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小兔子的活泼可爱、小鸭子的滑稽走路动作、慢腾腾的乌龟、走路很轻的小花猫,教师读的时候再配上动物夸张的动作表演,为学新歌做好了良好的铺垫。通过《走路》这课儿歌的学习,学生既知道了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又喜爱上了这些小动物,从小养成了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人与大自然应和谐发展的理念熏陶。 四、旋律导入,渗透德育 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优美的旋律不但可以启发人们无穷的遐想,更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其实,旋律是无比神奇的,优美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叹息“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激进的旋律使人奋发进取,“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悲伤的旋律又令“江州司马湿青山”。例如,在教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长城谣》时,我先让学生听一听旋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从旋律中听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教师出示多媒体歌单,学生们一边听着旋律,一边朗读歌词,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起反抗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在音乐课上,旋律导入法,也能渗透德育教育。 五、创设舞台,渗透德育 为了让孩子们把学习的专长发挥出来,我们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创设舞台,以表演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进步。音乐老师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评选活动,成绩优良的给予奖励。如在“六一”儿童节、元旦汇演,安排演出活动。再者,班级举行汇报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使他们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大了知道报效祖国。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得对:“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传播者,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平时,我们要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浅谈如何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老话题。的确,从音乐教学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部分,如果只是纯艺术地从音乐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对学生审美育人的目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在实践中,我抓住了几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或补充一些同类题材的歌曲来学习。如一年级 通过欣赏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后来的国歌。这首歌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当这首歌曲流传开以后,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在被定为“国歌”后,是如何激励着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的封建社会主义祖国的情况。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进行乐曲分析时,有着重讲解了乐曲是怎样反映出作者的心声的。例如,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和三连音构成的号角示音调来唤起人们奋起战斗;在第三乐句,用重音“>”强调了形式的严峻等等。在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它象征着中国人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表现了中华人民有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前夫后记的大无畏精神。在演唱时,特别注意要求学生把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唱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谈谈在现阶段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热爱祖国作新中国的主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很好的演唱和吹奏国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祖国和人民,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懂得没有共产党就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 2--6岁奥尔夫音乐课程--音乐真美好,人本促创造 教学对象: 2——6岁幼儿; 教育内容及目标: 1、培养幼儿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能力 2、培养幼儿在音乐、图画、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方面的造诣及能力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 4、发展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5、体验集体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6、养成对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及表演游戏场面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演员、观众的责任意识 7、促进幼儿身体机能、思维、人际、自我认知、空间等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 8、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 9、发展对音乐、舞蹈、艺术的审美敏感性以及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审美敏感性 课程分班:

奥尔夫班市场分析 奥尔夫教育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奥尔夫教育是世界上三大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美国及欧盟,奥尔夫教育遍及幼儿及成人。幼儿奥尔夫教育在美国占到42.7%,新西兰占到51.8%,在法国占到46.9%。在我国香港、台湾及沿海地区,奥尔夫教育被越来越的教育部门推广到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中。 奥尔夫教育的教学气氛深受孩子们喜欢 当代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们对奥尔夫独特的人本教育思想越来越重视。而且,奥尔夫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研究表是,接受奥尔夫教育后,幼儿的人格、能力、创造与生命活力等指数明显提升。与未参加奥尔夫教育的幼儿相比,提高的比率分别高出42.2%、47.3%、45.6%。 奥尔夫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现在不少大型幼儿园、实验小学开设了奥尔夫教育班,但由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不规范、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华夏爱婴整合大陆、港台三地的奥尔夫音乐专家,通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打造出了国内最成熟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包括奥尔夫师资培训、奥尔夫教材教案、奥尔夫教具,是幼儿园、妇女儿童中心及课外学习机构开设奥尔夫音乐班的首选。

试谈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6993105.html, 试谈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 作者:汪洁茹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7期 摘要: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的思想感受和自然现象的艺术,而音乐教育 则是以音乐为艺术的手段和内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增进知识技能的教育。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当代的音乐教育衍生出新的活力,新的组织方式。本文通过对传统、现代化未来的音乐教育的研究以及对未来音乐教育的展望,结合新媒体的诞生,发展及运用,多维角度分析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音乐教育;未来发展 一、传统音乐教育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无数灿烂宝贵的文明遗产,而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也不绝如缕,从古代的成均、痒等音乐教育场所,到春秋时期孔子的音乐教育,再到唐代的梨园教坊等。古代的音乐教育主要学习人群是贵族子弟,乐师,是小范围的教育,少数人能接受的教育。20世纪初沈心工、李叔同等人的出现奠定了学校音乐教 育的基础,使普通的人民也能接受到音乐教育。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音乐教育的发展依然有所局限。随着1919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上海音乐的前身)建立,我们正规的、大规模的培养音乐人才的音乐教育场所正式成立。传统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孔子为代表:音乐的审美态度是“和”音乐的评价观念是“尽善尽美”,孔子将音乐作为一种工具,从而使礼乐相结合,达到治天下的功能,强调音乐的功能性。 二、现代音乐教育 而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人们对音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主要为以下几种思想价值:“审美体验”“社会交往”“文 化的传承”。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要求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性,改变评价的机制,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的情感,更好的进行音乐体验,培养提高审美的感受性。现代音乐教育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些方面是相地立的,但是并不代表传统的音乐教育无可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当代音乐教育要求学生要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我们的学生在说唱之间潜移默化地了解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地的风土人情,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永久的流传下去。而现代音乐文化不但强调传承性还更加注重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勇于创造开拓思维,发挥想象不要有所局限。老歌新唱的型式也是音乐创造的优秀典范。新时代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传承民族的、优秀的、有价值的文化,还要求在这些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发展,使音乐教育在未来显示出无穷的活力。 1、新媒体下的音乐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