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最新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最新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最新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本报记者胡佐宏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正是因为看中国庞大的OEM/ODM市场,欧洲最大的化妆品OEM生产商——英国仕华露飞((Swallowfield)于2004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首次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目前,在国内OEM企业里生产产品的国际品牌中,既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品牌,也有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

外国品牌给中国市场发展带来好处

换个角度看洋品牌 如今对于中国大城市的人们,坐在麦当劳里吃着汉堡、喝着可口可乐、并用柯达胶卷记录下这美好时光,早已是很平常的事。然而很多忧国忧民的有志者对此深感忧虑,他们在琢磨着,如何打败洋品牌、重振民族工业。 现实使人清醒,当可口可乐、麦当劳和柯达在《财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品牌还依然弱小。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众多洋品牌在抢占了我们市场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可口可乐’在中国当然有利可图,”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炳松对此直言不讳。 据卢先生介绍,中国公司已在全球市场排名第7位,并对第5名充满信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投资了23家装瓶厂;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均已实现98%国产化;每年上缴各项税款30多

亿元人民币;每年要在中国国内购买70亿人民币原材料,规模经营带动了包装、运输、冷藏工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国家轻工业局在1993年还与可口可乐公司确立了共同开发中国品牌目标,开发了“醒目”碳酸系列和“天与地”非碳酸系列品牌,品种有汽水、茶饮料、果汁等,此新品牌仅在1998年一年内增长率达10倍之多,并且由中外各占50%股份的天津津美饮料有限公司持有商标。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将资金“定居”中国,技术转移中国,还为中国创立了新的驰名商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季崇威先生认为,企业使用外方商标很合算,因为使用外方商标创造市场价值更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而中外合作的“中国品牌”更可谓在中国本土安装了一台“印钞机”。 当人们在麦当劳餐厅享受洋快餐时可能并不知道,这里的牛肉、鸡肉、薯条、奶制品等食品原材料97%以上在中国生产供应。麦当劳系统的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食品半产品,不仅满足了麦当劳自身的需要,还有部分出口到亚太地区的国家。麦当劳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麦当劳玩具,每年均有13亿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餐厅。 与饮料、餐饮行业相比,我国感光材料行业更是困难重重。1992年开始,几家感光企业多次与世界著名的感光企业探讨合资合作的可能性,但均未成功。1994年,美国柯达公司提出与我国

案例分析――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的利弊

案例分析——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的利弊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进入战略打入目标市场,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具体而言,有三种进入模式可供企业选择: 出口进入模式、合同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这三种进入模式,从企业的控制程度来看是逐渐增强的;同时其风险也是逐渐增大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国的国情来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 一、出口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模式 商品出口是最古老的一种进入全球市场的方式,也是现在使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方式。商品出口是指国内企业把其产品通过适当的销售渠道销往国外市场。根据企业是否选择中间商和所选择的中间商的不同,商品出口可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案例一: xx丰田汽车进入xx 1958年,丰田公司在美国只卖出了288辆汽车。1978年,在庆祝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20周年时,它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达到50万辆。1975年,丰田公司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进口汽车品牌,超过了它的最大劲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成为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年产量超过300万辆。 丰田公司根据市场研究和详细的竞争分析精心选择销售地点。“可乐娜”牌汽车于1965年在美国正式推出之时,丰田在美国已经拥有了384家经销商以及价值3000万美元的零配件库存,在进行任何的行销攻势之前,丰田公司一定会在营业地区建立服务中心,以给行销最强有力的支援。 案例分析: 直接出口是指生产企业独立承担一切出口业务,直接把产品卖给国外市场的中间商或最终用户。具体做法有:

(1)利用国外的经销商; (2)利用国外的代理商; (3)直接卖给最终用户; (4)设立驻外办事处; (5)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 直接出口的优点: (1)生产企业对国外目标市场的控制程度比较高; (2)生产企业能更直接、更迅速地取得国外目标市场的信息; (3)可更好地保护商标、专利、信誉和其他无形资产。 直接出口的缺点: (1)成本比间接出口高; (2)企业独立处理外贸业务,需要专门的外贸、法律等人才; (3)需要自己寻找客户和自己建立流通渠道。 二、合同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模式 合同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方式是指从事国际营销的生产企业通过与目标国的法人签订协议,将自己的无形资产使用权授予对方,允许其制造、销售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或为其提供服务、设备、技术支持等,以获得报酬并进入国际市场。合同进入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同生产、管理合同。 案例二: xx实行特许经营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讲课稿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本章主要论述了跨国公司的全球市场进入模式

复习思考题 1.跨国公司在进入海外市场时所面对的进入壁垒都有哪些?应该如何面对 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内的各种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是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直接因素之一;市场潜力、基础设施和竞争情况,影响着市场进入模 式的选择;文化距离因素;公司自身的的规模,战略目标,对控制的偏好,产 品等因素。 跨国公司应该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再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使产业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出口含量和加工层次。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加快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重视对海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增强规 模优势跨国并购。跨国公司应特别注意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加强商业、法律、教育、运输和通信各方面的保障,特别注意其他实力雄厚的全球竞争者的存在。两国文化、商业惯例差异越大,越要采取高灵活度、低资源消耗费的市场进入 方式,尽力避免使用除了风险投资协议之外的直接投资,降低风险。 2.试述特许经营的概念和以及优缺点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授权另一家独立的公司,即被特许方(或受许方)按 某种特定的方式从事业务经营。 优点:首先,公司可以用最少的投资将盈利业务模式向海外扩张,政治风 险相对有限;其次,被特许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通常拥有较高的积极性; 最后,被特许人通常对于当地市场环境、文化风格等因素比较了解,有利于市 场的发展。 缺点: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特许经营人;缺乏对特许经营者的控制;与公司持股 参与海外经营可能获得的收入相比,特许收入相对较低等 例子:肯德基在华采取“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模式。“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就 是将一家成熟的肯德基餐厅整体转让给通过了资格评估的加盟申请人,同时授权其在 原餐厅位置使用肯德基品牌继续经营。 3.何为战略联盟?是说明战略联盟的类型以及优劣势,并阐述想要实现成功的 战略联盟应考虑的要素有哪些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相关问题(doc 7页)

更多资料请访问.(.....)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问题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问题及政策取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大大超过 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15.1%的平均增长速度;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70%-90%左右;尽管2l世纪初跨国并购投资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份额。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吸收外资离不开利用跨国并购这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自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第一起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香港中策公司收购山西太原橡胶厂以来,外资并购的发展并不顺畅。据统计,到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外资并购额仅占4.96%。自2003年以来,外 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案例逐渐增加。 虽然外资并购这种国际上主要的外商投资方式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外商投资实践中出现的变化,已让许多中国人焦虑不安。 一、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问题 (一)最大的负面效应——市场垄断的威胁

外资控股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在于它可能导致的垄断,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后,凭借其雄厚实力逐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将可能垄断或图谋垄断国内一些产业。 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2.28%上升到现在的35%以上。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感光材料行业,1998年以来,柯达出资3.75亿美元,实行全行业并购,迅速获取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2003年10月柯达又斥巨资收购了乐凯20%的国有股,全面控制国内数码冲印市场。在移动通讯行业,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家企业199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在软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基本控制了国内大中城市的饮料市场,国内生产能力超过5万吨的啤酒厂合资率已经达到70%。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便可能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如果外资并购造成垄断,外商不仅控制国内市场,制定垄断价格和瓜分市场策略,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容易制约内资企业成长和技术进步,制约国内幼稚产业发展。 (二)挑战中国的相关政策 我国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了禁止外商设立独资企业和外商控股的产业内容,但可操作性不高,目前并没有单独制定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而是把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与其他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等同视之,对于哪些领域允许外资并购、哪些领域鼓励外资并购、哪些领域禁止外资并购,主要靠部门内部掌握,缺乏全国统一、透明、公开、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这使并购的信息搜集难度加大、谈判困难、并购交易成本上升。为了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参与跨国并购,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获得最大利益,必须确定明确的外商并购的产业导向。 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发展动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产业,都应是允许跨国并购的领域:第一,不涉及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第二,我国缺乏国际竞争优势、而且产业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利用跨国并购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经济领域”,也要有动态的思维。过去一直被许多国家认为是属于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如电信、交通、运输、电力、公共设施等,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了开放的领域,成了跨国并购的主战场。在电子、制药、航空、新技术等国际化程度高且我国目前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可以大胆参与跨国并购。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本报记者胡佐宏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

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正是因为看中国庞大的OEM/ODM市场,欧洲最大的化妆品OEM生产商——英国仕华露飞((Swallowfield)于2004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首次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目前,在国内OEM企业里生产产品的国际品牌中,既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品牌,也有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

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

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范文大全中查看更多范文。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 《一》早期进入市场策略 1.早期进入市场策略分析

早期指领先于其他厂商而率先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的产品。这一时期往往对应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投入期,市场存在高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但早期进入市场能形成一种竞争优势,即能建立并提高该行业的进入壁垒,防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从而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早期在市场中赢得一定的忠实客户,通过这些客户又可能对其他潜在的客户产生有利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对于全新产品或技术更新迅速的产品,早期进入市场的产品往往会成为或被默认为该行业的标准。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推出个人计算机的厂商,它的计算机产品被业界认为是“正宗的”,而后来的compAQ(康柏)等公司生产的个人计算机都被称为“兼容机”。 不论新产品和它要满足的需要是否基于价格或技术等,早期进入者总是有机会建立进入壁垒的。这些壁垒可以建立在规模经济、经济效应、进入后的营销计划修正、产品、生产与技术的继续改进等方面。 2.早期进入市场的营销组合 但同时,早期进入者也会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市场是新的,广告和推销的重点必然会放在介绍产品的功能或该产品能满足的需要等方面,这对于后来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便宜,他们进入市场时可省下放在介绍产品方面的广告费用,而直接进行市场占领。另外,市场

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选择

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选择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有利的地位,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新产品开发出来后,由于进入市场的策略或时机选择不当而功亏一篑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新产品选择合适的策略或时机进入市场对企业而言异常关键。 先进入市场与后进入市场的利弊比较 先期进入市场是指一个公司力争首先进入一个新产品市场,保护并扩大其市场份额,以树立本产品在本行业中的主导或支配地位。如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市场上霸主地位的确立,微软公司在操作领域的扩张,均是如此。当一个企业的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或具有较强实力的情况下,产品领先进入市场被认为是最佳策略之一。而后期进入市场是指一个公司让竞争对手先行进入市场,然后视其在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通过模仿或改造,进而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从而与领先进入者展开竞争的策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买方市场业已形成的情形下,后期进入市场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青睐。 其实,先进入市场与后进入市场并非两种矛盾的策略,真正用好了这两种策略,就会发现它们各具优势,都能达到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目的。先期进入市场的优势在于抢占先机,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先期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最大的市场份额、最广的销售渠道,通过高价促销的手段,以及凭借投放市场初期的垄断地位,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同时还可以先入为主地给消费者灌输新的消费观念,使后进入者在引导与之不同的消费观念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较大的代价。先期进入市场还能够先于其他竞争者确立并提高生产量,积累生产和销售经验,实现规模经营从而降低新产品成本。但是,并非每一个先期进入市场者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市场开拓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位的产品宣传以及销售人员的培训等都将使企业在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初面临沉重的压力和巨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先期进入市场的许多投入并非总能保持专有,它的经验可被后进入者无偿借鉴,它的专利并非一劳永逸,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丝毫不能松懈,否则很容易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 后期进入市场的企业准备充分,相对后期进入更加稳定,同时能够享受相对较低的成本。后期进入市场的企业能快速吸收先进入市场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无需花费更多资金就可深入地了解到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新产品进行改进或更新。后进入市场的企业尽管不用承担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及风险,但它所获得的收益可能会低于先进入者,原因是先期占领市场的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已成为原型或“原创”产品,后期进入者要想渗透这块领地,除了产品必须质量过硬、富有创意外,还得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顾客的偏好,因此顾客转移购买成本较高。这是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负担的。 新产品进入市场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自身实力是把握市场时机的基本因素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 场的动机与方式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开放经济已经成为每一个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所必然选择的道路,资本市场开放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跨国公司投资在世界资本流动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它不仅为东道国带去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竞争力、居民收入和就业率水平。了解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和运行特征,可

以更好的制定吸收国际投资政策,更有效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跨国公司动机方式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动机是什么?凯斯夫曾经幽默地说过:“似乎没有证据表明跨国企业与国内的企业以不同的曲调跳舞”。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行为最主要的动机已经形成了强力的共识。在邓宁看来,国外的资本对东道国进行投资。企业在国外的经营活动和在国内的经营活动受大致相同的目标影响,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杨建龙把外商投资者的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入型”动机,通过跨国企业直接占领国外市场;另一类是“成本型”动机,如获取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回避贸易壁垒,降低销售成本,或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取得经济规模等。这两类动机虽然形式不同所导致的投资行为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出于以下动机: 一、巨大的消费市场: 根据GDP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到2015年,中国可能会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另一方面,中国的吸引力无疑有一部分来自中产阶级人数的惊人增长。可支配收入人群不断增加,正推动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事实上,大量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增长21%。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将带来大量商机,因为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将越来越重要,令商家不能忽视。专家组预计,今后4年中国的消费量将增加3倍,而美国同期的消费量则基本持平。其实很多跨国公司是凭借对中国经济的一些分析数据到中国来的,作为外国人,看到这些数据,肯定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二、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劳动力的数量在国际比较中占绝对优势。中国有劳动力7亿4千万,每年新增劳动力1千万,而整个欧盟才有劳动力4亿3千万,中国农村就业人高达50%,据有关方面的测算,要完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48年时间。更重要的是,很多投资者都坚信,庞大的人口将保证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相当长的时期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保守地估计,中国的农村地区还有约1.5亿剩余劳动力。根据刘易斯的理论,城市里的工资将在很长的时间保持在大约仅能维持工人最低生活的水平,直到所有的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而中国加入世界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真正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日益成为全

案例分析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的利弊

案例分析——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的利弊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进入战略打入目标市场,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而言,有三种进入模式可供企业选择:出口进入模式、合同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这三种进入模式,从企业的控制程度来看是逐渐增强的;同时其风险也是逐渐增大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国的国情来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 一、出口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模式 商品出口是最古老的一种进入全球市场的方式,也是现在使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方式。商品出口是指国内企业把其产品通过适当的销售渠道销往国外市场。根据企业是否选择中间商和所选择的中间商的不同,商品出口可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案例一:日本丰田汽车进入美国 1958年,丰田公司在美国只卖出了288辆汽车。1978年,在庆祝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20周年时,它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达到50万辆。1975年,丰田公司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进口汽车品牌,超过了它的最大劲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成为仅 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年产量超过300万辆。 丰田公司根据市场研究和详细的竞争分析精心选择销售地点。“可乐娜”牌汽车于1965年在美国正式推出之时,丰田在美国已经拥有了384家经销商以及价值3000万美元的零 配件库存,在进行任何的行销攻势之前,丰田公司一定会在营业地区建立服务中心,以给行销最强有力的支援。 案例分析: 直接出口是指生产企业独立承担一切出口业务,直接把产品卖给国外市场的中间商或 最终用户。具体做法有:(1)利用国外的经销商;(2)利用国外的代理商;(3)直接卖给最终用户;(4)设立驻外办事处;(5)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 直接出口的优点:(1)生产企业对国外目标市场的控制程度比较高;(2)生产企业能 更直接、更迅速地取得国外目标市场的信息;(3)可更好地保护商标、专利、信誉和其他无形资产。 直接出口的缺点:(1)成本比间接出口高;(2)企业独立处理外贸业务,需要专门的 外贸、法律等人才;(3)需要自己寻找客户和自己建立流通渠道。 二、合同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模式

论牙膏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营销策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 市地:2014年8月10日

牙膏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分析中国牙膏市场的现况 (3) (一)牙膏产业发展迅速 (3) (二)牙膏品牌种类日趋繁多 (3) (三)牙膏功效被需要 (3) 二、牙膏消费群体分析 (4) (一)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4) 1.价格的影响。 (4) 2.产品促销活动。 (4) 3.牙膏使用频率。 (4) 4.品牌的广告效应。 (5) 5.对功效的要求。 (5)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5) 1.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习惯不同。 (5) 2.消费者购买动机 (5) 3.购买数量 (5) 4.消费者购买包装的习惯 (5) 5.消费者对牙膏利益要求。 (5) (三)消费区域特征分析 (6) 1.一线品牌覆盖全国各地 (6) 2.二线品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6) 三、牙膏新产品进入市场应考虑的因素 (6) (一)产品自身方面 (6) 1.全效型牙膏仍是市场主流。 (6) 2.牙膏市场向天然、本草方向发展。 (6) 3.符合国际口腔用品发展潮流的增白牙膏类别。 (6) 4.新元素、新概念层出不穷。 (6) 5.超强单功能(止血、祛渍、祛口臭等)药物型牙膏有相当的市场。 (7) (二)价格方面 (7) 1. 由高向中低梯队搭配。 (7) 2.由低向中高梯队搭配。 (7) 3.中低端搭配。 (7) (三)渠道 (8) 1.流通渠道。 (8) 2.终端渠道。 (8) 四、牙膏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 (8) (一)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制定战略决策 (8) 1.企业自身实力。 (8)

国外中小企业开始凯觎中国市场

汽车导报 中国商报/2004年/12月/10日/第T00版/ 日前,德国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北京代表处正式成立。作为德国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乔治玛林过去10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同中国的良好合作,为中国能源、汽车和铁路等行业提供各种优质钢材。乔治玛林的行动表明,国外中小企业也开始加强在华投入,以开拓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 国外中小企业开始凯觎中国市场 本报记者陈雄亮 12月6日,德国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代表处成立仪式,来自商务部、外交部、北京市委、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部门的嘉宾及100余名中外记者共计300余人出席了仪式。更值得一提的是,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下机伊始0便直奔仪式现场助阵壮威。 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是德国中小企业中的领头羊,但与大众、奔驰、宝马、博世等跨国巨头相比,它的进入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规模上都不足引起业界的/震动0,但是,乔治玛林的进入至少向大家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在继跨国企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之后,一批国外中小企业也开始伺机进入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正如约尔根#葛斯曼博士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遇,我们想利用这一点。0 中小企业投资热情看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市场日益成为各国企业竞相追捧的目标,不仅是跨国企业巨头,一些中小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同样充满了热情,到中国来投资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 以德国为例,当中国人对西门子、奔驰、大众等德国跨国集团耳熟能详时,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企业也希望能够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众多机会中,与跨国大集团一样分享诱人的蛋糕。这种趋势与早先德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犹豫不决迥然不同。 德国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此次的进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成立仪式上,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CEO约尔根#葛斯曼博士表示,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过去10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同中国的良好合作,为中国能源、汽车和铁路等行业提供各种优质钢材,此次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旨在进一步了解和开拓广阔的中国市场,以便更好地为中国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欧洲领先的钢材供应商,德国乔治玛林冶金控股公司旗下在德国和奥地利共有40家公司,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包括废料)收集加工到最后制成各种成品钢材的完整产业链,在钢材生产等多个经营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集团公司共有约800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15亿欧元。 乔治玛林的进入发出了一个信号:随着中德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展开,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德国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去年向一直没有同中国开展业务关系的600家德国中小企业发出的问卷调查显示,包括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药品、化学、纺织品和汽车零配件等行业的德国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

老总访谈:国外品牌如何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老总访谈:国外品牌如何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更多现场精彩图片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即使是全球的第一,也未必能成就中国第一。 拥有70多年历史全球最大的厨房家具厂商之一德国bauformat (博夫曼)集团,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高科技橱柜生产线,在全球家具行业中率先获得国际IS090 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国际GS 安全五金件认证书。欧洲E-1 绿色环保认证、德国优质厨房家具证书。 从全球范围来讲,博夫曼是成功的,而正所谓中国有中国的特色,市场巨大,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外的品牌如何适应本土特色?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本期对话人物: 北京博夫曼厨房家具有限公司总裁张勇 北京博夫曼德国厨房家具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伟 >>>了解更多嘉宾资料 访谈时间:1月11日10:00-11:00 访谈地点:搜狐嘉宾聊天室 主持人:戴蓓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作客搜狐嘉宾聊天室,访谈现在开始.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市场巨大的同时,带来了竞争的激烈。正所谓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一个新的国外的品牌如何迅速打开中国的市场,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博夫曼厨房家具有限公司总裁张勇先生,北京博夫曼德国厨房家具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伟先生,欢迎两位嘉宾光临今天的聊天室。

访谈嘉宾 【张勇】: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各位网友来探讨关于中国市场的橱柜问题。 【孙伟】:非常愿意和很多网友聊一些关于厨房设计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首先请张总介绍一下德国博夫曼集团的概况。 【张勇】:德国博夫曼集团是一个家族企业,成立于1929年,距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的一个知名品牌。博夫曼集团的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拥有650个员工。它每天能够生产将近2500套橱柜。2005年的年销售额将近1.6亿欧元,排在德国橱柜里面前五名。博夫曼集团是一个专业制造橱柜的公司,它的产品非常丰富,有八大系列,160种面板可以供不同客户来选择。 它的风格有很多种,有古典风格,有现代风格,有简约风格,还有乡村风格。而且博夫曼获得了ISO9001国际认证,以及国际环保E1环保标准,以及优质厨房证书。

谈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谈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及挑战 陕西科技大学刘金 摘要:本论旨在通过对中国企业的研究,探讨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发现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这些挑战的存在,使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有所准备。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市场问题,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不断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正促进着大企业跨国发展及并购,国际企业之间呈现出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企业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急需通过进军国际市场,将中国产能过剩进行转移,满足企业利润空间的稳定增长,同时打造中国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一,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已有很多企业走出国门的,例如近年中兴进军南美市场,万达院线在美国上市,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成功在国际市场的大浪中生存下来,现阶段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所面临问题也不断突现,我首先应该发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才能针对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助推中国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 1.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欠缺。不管是现在高科技产品还是一些关键的零部件,都是国外提供的技术支持,因此长时间中企业从事OEM,让中过成为世界加工厂,中国产品被标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使得中国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 2.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品牌影响力。其一,表现在中国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相关部门建设,其二,表现在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通常是贴牌生产,对自有品牌的建设不愿意投资,或者成本太高。 3.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受外国对华贸易政策政策的影响,其表现在,一是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企业产品的进口,二是本身中国企业产品本身存在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问题。 4.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传播的中国文化和元素可能与当地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在民族性格,政治,宗教信仰等问题。 二,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机遇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都已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的发展和壮大,而中国企业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报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报告 发表日期:2006年9月14日 在国产服装供过于求的同时,我国高档和中高档服装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以北京为例,北京王府井、国贸中心几乎被国际名牌所垄断,而高档百货商店如赛特、燕莎等国内自主品牌仅占到40%左右。 随着中国服装企业与国外品牌在设计、生产、营销领域的合作,目前已有500多个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国外服装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中国国内市场服装品牌的数量也呈爆炸性地增长,二线品牌明显增多,国外服装企业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产品直接打进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设立专营店或专营柜的世界名牌服装,如姬龙雪、贝纳通、鳄鱼恤、花花公子、欧迪芬、袋鼠等已有50多个,这些品牌全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占据了我国服装中高档市场的相当份额。 另一种是将牌子输入中国。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厂房和劳动力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销往世界各地。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以下对各国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韩国服装企业抢占中国边角市场 韩国服装企业因其国内需求低迷不振,已开始大力开辟中国市场。韩国服装企业的目标是:将中国市场变成为韩国服装企业第二内需基地。所以韩国服装企业和韩国品牌服装大量进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3月,已打入中国市场的韩国服装品牌已达50多个,在中国主要大城市里韩国服装品牌已开设了400多家店铺,其中针织服装品牌“SSON”、“ONANON”等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销量迅速扩大。EXR-高丽服装公司已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5家店铺,该公司的特长是结合休闲服和运动服的优点,开发出休闲运动装,深受高收入消费者的欢迎。SGWicus的女性休闲女装“ab.f.z”在四川成都开设了4家店铺,有向上海、杭州一带扩展市场的趋势;EnC科隆的高尔夫运动服装在中国同类服装进口市场上销量一直居第一位。第一毛纺公司也在中国推出了多个品牌。

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资料

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

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 《一》早期进入市场策略 1.早期进入市场策略分析 早期指领先于其他厂商而率先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的产品。这一时期往往对应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投入期,市场存在高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但早期进入市场能形成一种竞争优势,即能建立并提高该行业的进入壁垒,防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从而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早期在市场中赢得一定的忠实客户,通过这些客户又可能对其他潜在的客户产生有利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对于全新产品或技术更新迅速的产品,早期进入市场的产品往往会成为或被默认为该行业的标准。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推出个人计算机的厂商,它的计算机产品被业界认为是“正宗的”,而后来的COMPAQ(康柏)等公司生产的个人计算机都被称为“兼容机”。 不论新产品和它要满足的需要是否基于价格或技术等,早期进入者总是有机会建立进入壁垒的。这些壁垒可以建立在规模经济、经济效应、进入后的营销计划修正、产品、生产与技术的继续改进等方面。 2.早期进入市场的营销组合 但同时,早期进入者也会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市场是新的,广告和推销的重点必然会放在介绍产品的功能或该产品能满足的需要等方面,这对于后来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便宜,他们进入市场时可省下放在介绍产品方面的广告费用,而直接进行市场占领。另外,市场的原始开拓可能会使早期进入者产生资金、人员等方面的缺乏。万燕是国内第一家开发VCD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厂商,但由于其在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它没有了供应市场的能力而痛失机遇,并最终以倒闭告终。 那么,早期进入市场应该采取何种定价策略呢?撇脂和渗透是我们熟知的两种方案。一般来说,在产品成本以可变成本为主时,适于采用撇脂战略,如电子消费品和产业用品。这时,分销网点应该受到限制,以保护高价格;在固定成本很高时,适于采用渗透战略,如果追求广阔的细分市场,则进行的广泛的分销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交易导向的促销上多花些费用。当然,由于营销费用高,利润较低,所以显得比较昂贵。

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分析报告

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分析总结 总结: 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成功,归纳为: 1、合理的股权设置,确保决策的效率 2、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 3、正确的产品组合 4、正确的目标区域/终端 5、合适的产品定价和市场进入策略 6、人才/领导力/执行力 一、外资医药企业基本情况 (2) 二、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 (4) 三、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设立情况 (5) (一)股权的设置 (5) (二)产品选择 (6) 1、知识产权方面的选择 (6) 2、治疗领域的选择 (7) (三)外资制药公司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 (8) (四)外资品牌药品的营销 (9) (五)外资医药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外资医药企业部门的设置特色 (9) 五、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发展趋势 (12) 1、外资纷纷加大投入 (12) 2、研发向东转移,在华设立研发机构 (13) 2、制剂生产本土化 (14) 3、变处方药为OTC (14) 4、加紧第三终端市场开发 (15) 六、结语 (16)

一、外资医药企业基本情况 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销售收入的年平近30%,净利润的增长年平均高达40%,资产扩张速主达15%以上,并且有加速的迹象,无论是收入或是利润增速远远高于国内的医药企业。特别是具有专科用药的外资企业,比如北京诺华,诺上海罗氏、珠海联邦等外资医药企业的收入及利润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3

二、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 中国医药工业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工业之一, 医药工业第一次大规模的外资进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冢、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西安杨森和苏州胶囊先后在中国顺利建厂投产,这5家最先在中国成立的医药合资企业被业内称为“老五家”。他们的先行者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年均4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和十分优厚的利润回报。这直接导致了随后在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中国制药业的第二次大规模投资。其中包括辉瑞(Pfizer)、默克(Merck)和葛兰素(Glaxo)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继在华设立生产和销售实体。至2010年,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已有30年多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华设生产基地。 跨国制药公司在华投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跨国企业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等手段,利用中国医药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在华设厂和分公司;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主要通过在华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等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个阶段则是中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通过独资、加快并购中国本土医药企业等手段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大在华的外围技术研发力度。

宝洁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企业介绍 宝洁公司的全称是普罗克特与甘布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mpany),是1837年由威廉·普罗克特和詹姆斯·甘布尔两人在美国中西部的辛辛那提创办的主要生产肥皂和蜡烛的公司,两人的姓氏作为公司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宝洁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洗涤和护肤保健品制造商。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6位。宝洁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1988 年宝洁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在中国销售的品牌有:玉兰油、海飞丝、沙宣、伊卡璐、飘柔、潘婷、舒肤佳、激爽、佳洁士、护舒宝、帮宝适、碧浪、汰渍等。与其他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工作,1988年正式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城市成立了若干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品牌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两方面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中国化妆洗涤用品市场的抽样调查表明,到1998年5月止,在洗发、美容、洗衣粉、香皂和牙膏五类产品领先的前5家中国品牌和外资品牌中(共25个品牌),宝洁公司一家即拥有8个品牌,占主要品牌数的近1/3,市场占有率分别为洗发类43.1%、美容类13.1%、洗衣粉类28.1%、香皂类27.8%、牙膏类13.9%。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一方面与它的全球市场优势地位有关,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它独具中国特色的营销策略。在品牌营销方面,宝洁公司的独到的前卫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战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1、全面、精准的市场细分 宝洁公司的市场分析(以洗发水为例),不是根据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特征(如,年龄、性别)等,而是依据消费者头发的特性来细分市场。海飞丝,是针对需要去屑的头发;潘婷,是需要营养的头发;飘柔,是想要柔顺的头发;沙宣,想要专业美发的头发。每一个品牌的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并且每个品牌下的产品又有更具体的细分。如,潘婷,是针对缺少营养的头发,又细分为乳液修复系列、丝质润滑系列、强韧防掉发系列、染烫损伤系列等。可见,宝洁公司产品市场细分是全面和精准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市场,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其市场占有率。 2、差异化的多品牌战略 ●品牌差异化,形成了公司内部的竞争,我们常说“最好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宝洁公 司内部的竞争使宝洁公司不断的挑战自我,推动宝洁公司不断前进。 ●宝洁公司的多品牌战略,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的品牌偏好,提高其忠诚度,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