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学案)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学案)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学案)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学案)

第5课儒家文化的外传学案

【教学目标】

1、基本史实:

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基本史实,儒家文化的西传的事例以及对其影响

2、史能与史识:

①分析理解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②知道儒学的西传,明末以来对欧洲地区的影响。注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西方学者

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其大加赞赏,一是对传教士引入的儒学有误解的成分;二是崇尚理性、对抗神学的现实需要。19世纪以后的西方思想家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批评态度。

③对儒家文化的辩证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儒家文化的西传

难点:如何辩证评价儒家文化?(注重方法论)

【教学要点】

说明:★为高考要求;◆为选学或仅限于理解层次

一、儒家文化圈的概念

二、儒学传播的途径

三、儒学的西传★

1、过程:

始于__________;耶稣会士来华后,更对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的翻译与西传;进入___________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具规模,译文日益完善;

____________,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

2、实例:

_________曾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__________不仅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以很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_________对“五经”作了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_________在巴黎以拉丁文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重点)。思考:16—18世纪,儒学西传,受到西方学者,

特别是法国思想家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四、儒家文明与现代化

日本、韩国、新加坡

【课后反思】

同步训练质量检测

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人生信条出自下列哪位思

想家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2. “以下经典言论中,将“孝”引申为“忠”的是 ( )

A、“父母在,不远游。”——《论语》

B、“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

C、“君子之事亲孝,帮忠可移于君。”——《孝经》

D、“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胎。”——《孝经》

3、材料题:西方人眼里的孔子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时叹言道”欧洲的忘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

的世界.”

①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

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分)

材料二:1982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埠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

改名为《倾听龙的回声》。

②从材料二中公刘为密特朗照片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2)

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合发表宣言称:”如果有人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③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呼吁”如果有人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分)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5课 文化创新 第2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素养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昆曲表演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创作了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使中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强烈对比和美感。这表明( B ) ①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②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③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④艺术创作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材料中强调了各种艺术形式可以嫁接,相互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艺术形式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该创新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对比和美感,强调了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保证,选B。艺术混搭不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②错误,④错误,艺术创作可以继承传统,必须借鉴西方文化说法过于绝对化。 2.历史学家Tony Judt曾写道:“我们亏欠我们的小孩一个比我们所继承的更好的世界;但是我们也亏欠我们的前人一些东西。”连北京高考作文题也在感叹:“世易时移,一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在传统文化上,我们该怎样对得起前人与后代( C ) ①继承传统文化,反对西化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③提高辨别眼力,选择利用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②③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④属于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无关。故选C。 3.《汉书》记载: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D )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实践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D.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邯郸学步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选D。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测试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开幕式美轮美奂,别出心裁。在这里有独特的岭南文化符号,让人追思岭南先民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历程;而以“水”为核心元素,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险,象征着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宽广胸怀。亚运会开幕式所展示的独特岭南文化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外文化兼收并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国好声音》这档源于荷兰的电视音乐节目,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创新,追求节目质量,以其独特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既叫好又叫座,深受大众喜爱。这表明() ①吸收成功经验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 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弘且颇具震撼力的严肃历史正剧。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战国中后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也真实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史。材料说明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④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火爆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观众能从这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这启示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在文化创作上要A. 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不断创新,追求发展 6.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这说明()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 文化创新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儒学与中国文化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 of cultural 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

201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学案语文

第5课《黄河颂》学案(七下)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与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的抒情气息而被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写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2.《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 页 1 第 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请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这一教学内容。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一、儒家文化的地位 儒家文化从古至今在中国一直占据很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甚至占了统治地位。比如说,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儒家文化虽然在古代占据统治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它的统治地位是一成不变的。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统治地位被取消。五四运动虽然取消了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但是在今天儒家文化仍然在我过占据重要的地位,原因是因为儒家文化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集会的宣言中所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不管是不是新儒家的信徒,有一点是无须争辩的:儒家的“建制化”已经完全失败了,无法再为中国社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影响全面的政治社会秩序,似乎也再无可能恢复那种主宰地位,这是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个共识与基础。但是即便是这个成为“游魂”的儒家,凭其博大精深与两千年的底蕴,取精用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社会中个体现代人格的建构则处于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级社会,往往被当做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这一方面,儒家思想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义。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高不可触、遥不可及,不具有现实性,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 二、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很深,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涉及到我国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所涉及。 1、积极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无答案)

融( )化: 萌( )发: . 花香鸟语: 销声匿( )迹: : 5.大自然的语言 编写者:王俊 责任编辑:章顺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 2、学习本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相关链接】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 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 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 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 一 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 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 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 . 次第: 悬殊: 翩( )然: 周而复始: . 3、浏览全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理清结构层次。 5、我的疑问(请将你的疑问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合作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 一、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二、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 [导航]: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有: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等。 1、从全文看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说明内容的? 文章首先介绍____________,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__________,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 2、齐读第1自然段,想想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快速阅读2-3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4、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并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拓展提升】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 1、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2、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3、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4、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 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你知道下面古诗中的物候现象吗? 1、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第五课文化创新(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2)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

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第七章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本章学习要求: 从古至今,中国就始终处在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儒家思想也一直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自中国的明朝,相应的在西方是文艺复兴以来,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传播,儒家思想在西方世界加速了流传和被讨论的进程。文化的传播通常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虽然,我们熟悉的是自明朝以来就存在着国人吸收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说,但另一方面,殊不知,“东学西渐” 也是从此悄然开始的。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了解儒家思想在西方思想界传播的状况以及对于西方人思想的影响。 学习时数: 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2学时 课节安排: 第一节16世纪到20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第二节西方人眼中的儒家思想 视频素材 ?笔记本 ?书签 ?学习档案 第一节 16世纪到20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一、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儒家思想的传播 从16世纪末期利玛窦(1552—1610)来华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开始了,这是一次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双向交流。最早将儒学传人西方的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便开始思考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调适。明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传教士在罗马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此后,儒家经典不断传人西方。他们一方面利用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向中国人宣传以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另一方面研究中国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来了解和适应中国。如利玛窦等耶稣传教士来中国后,学习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并由利玛窦于1594年完成了对朱熹注的《四书》的拉丁文翻译工作,一般认为,他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是用来帮助当时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传教士们能够尽早了解中国的思想,更好更快地学习中国的文化。到l7世纪末,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十多本中国经典著作的译作。 自利玛窦以后欧洲学者开始注意中国,孔子也被尊为道德与哲学上的最博大的学者。卫方济(1651—1729)译《中华帝国经典》,其中包括四书、五经,可算当时最完备的译本,莱布尼茨等人关于中国的知识均受此书影响。白晋(1656—l730)、雷孝思(1666—1735)、刘应(1656—1727)、马若瑟(1656—1727)等人对《易经》《诗经》《书经》和《礼记》等都有研究。白晋、马若瑟和傅圣泽共同研究中国经籍,从中发掘与基督宗教义相合之处并写成《中国古书中基督教教义之遗迹》一书。而使欧洲人较深切地了解中国历史者,主要是耶稣会士的著作,到17世纪末叶已有数十种中国儒家经典译本在欧洲流行。欧洲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也不断涌现,影响逐渐超过中国经典本身。这部分作品因“礼仪之争”而产生,但它们对欧洲的影响大大超出“礼仪之争”的范围,成为欧洲人接触并了解中国宗教、思想和历史的主要依凭。 此外,除了礼仪之争问题导致儒家经籍被广泛而深入研究并流向西方以外,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乎《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依据《结构论》的系统综合理论,曾邦哲提出公元前约几百年几乎同期发展的希腊(自然)文化、犹太(律法、波斯时期)文化、印度(佛教、精神)文化、华夏(儒家、伦理)文化奠基了人类至今以来的核心文化模式。不管世人对其文化,精神内涵的做何解释,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再从几个方面概括介绍一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它的建立必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服务。从2004年创立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

历史第五课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授课:曹六平,杨帆时间: 一、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目标: 二、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三、自学指导: 1.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①年月,为镇压,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死伤惨重。 ②年月,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 根本:。 3.《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年,清政府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①经济上:; ②政治上:; ③军事上:; ④外交上:。危害: 。 四、课堂达标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8.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 A.青浦大捷 B.慈溪战斗 C.黄海战役 D.廊坊战役 9、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13、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14、《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5、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6、《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17、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 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1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 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第5课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中考总复习数学教学案 第5课时:课题:一元二次方程式 复习目标: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理解配方法、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 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 能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I 基础回顾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分别是: (1) 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_______________ ; (1)当N >0时,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N =0时,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当N <0时,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0时,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兀二次方程 ax +bx+c-0的两根是 X 1、 X 2,则X 1 + X 2 = ;X 1 ? X 2 = ; 5、 用适当的方法求解方程: 2 1、(x-1) =3、 3、(X +1)(X +2)=2X +4 n 范例尝试 2 例1、(2011南京市)解方程 X -4X +1=0 例2、(2011广东省)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 2 _2x+m=0 o (1)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 m 的范围;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 +3X 2=3,求m 的值。 2、2X 2-7X +6=0 2 4、X -4X +3=0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有国际性特殊文化现象的东方文化,它影响着中国、日本、越南、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儒家学说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串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儒家传统的价值意识依然主导着并决定着中国人社群的道德信念与家庭伦理。儒家思想发源于中 国,而广泛传播与东亚文化圈和世界文化圈。在东亚各国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地位。概而言之,在儒家弘扬的道德之中,从比较的意义上看,中国儒学凸显其“仁”,韩国儒学凸显其“义”,日本儒学凸显其“忠”;或者用略为细微的分类,中国凸显“仁恕”,韩国凸显其“义节”,日本凸显其“忠勇”。下面谈谈儒学在东亚各国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应该谈谈中国儒学,中国是儒学的发源地,历史上有多个朝代曾把儒家学说作为主流思想,如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后来的西夏,金等朝均崇尚儒学。儒学的产生创造了以伦理道德为鲜明特色的东方文化,它蕴藏着深厚的有价值的伦理道德思想,虽然过去几千年,但是其宝贵的文化精髓仍然被我们所用,以致于儒学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或未来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将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始终是以“仁爱”观念居于核心地位,仁爱是中国儒学的主导价值取向。“仁”的思想来源可上溯到中国早期人道主义的保民思想,《尚书》中“老保赤子,唯民其康”,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伦理价值的反映。尤其是《尚书》中对保护老弱孤幼的重视与强调:“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若”,“不敢侮鳏寡”,这种对孤寡老人和失怙幼孤的特殊关注,是中国早期人道主义的滥觞。实际上,孝的真正意义也应当从这方面来了解,孝是对父母亲情的回报和珍视,它不仅在来源上是仁的根源,也是仁的实践,所以程伊川说:“行仁自孝弟始,盖孝弟是仁之一事”。 作为贯穿儒家思想始终的方法论的中庸之道, 其精髓就在于平衡协调各种 矛盾关系、促进事务的和谐发展。重新审视“中庸之道”这一哲学理念时发现它有许多适应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中庸”既是儒家的道德标准, 又是儒家的方法论原则 再来谈谈日本儒学,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 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

五年级英语第5课导学案

五年级Lesson5:What Are They Doing?导学案 Group : Name : Designer: Liu Na Date :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1)people 人2)don ’t=do not 不3)can ’t=can not 不能4)behind 在…后面 反义词 in front of 在…前面5)find 找到 6 )draw 画 2.短语:1)play cards 打牌 2)have fun 玩的开心3)play with 和…一起玩 4)on the train 在火车上5) behind me 在我后面6)read the newspaper 看报纸 3.能熟练运用句型:1)A: What is the woman doing?这个女士正在干什么? B: She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她在看报纸。 2)A: Who is playing?谁在玩? B : The man behind me is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s. 我身后的男士正在和他的朋友打牌。 3) A: What are they doing?他们在干什么? B : They are playing.他们在玩。4)A: What are you doing? B: I ’m playing with the baby.你在干什么?我在和婴儿玩。 【学习重难点】能熟练运用本课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并能做出正确的答复。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学习流程】 Step1:课前热身。 1.sing an English song. 2.Listen and do. Lead the students to do the dialogue: A: What is he/she doing? / What are they doing ?B : He/She is …/ They are … Step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听录音跟读课文,学习生词。 3.我们要用我们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4.合作探究我能行!(小组合作讨论) What are they doing? Step3:交流展示 1. 组内交流问题,表演对话。 2. Let ’s do it.( Part 2) Step4:反馈拓展.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The woman is ______ ______ _______(看报纸) ____the train. 2) I ’m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和这个婴儿玩). 3) The man behind me is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s. (对划线部分提问 ) ______ _______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s? 4) They are having fu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ey are haveing fun together .(改错)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老师评价 展示交流我大胆! 自主学习我认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