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一)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在学习了一般整式的乘法之后,为了学习因式分解、分式加减运算而学习的关于多项式乘法的两个公式,学好了这两个公式,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学习便容易了。因此,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既是一般整式乘法的特例又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乃至本套教材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要求较高,学生要做到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公式,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公式,是正确理解公式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扫除正确理解的障碍,即消除一些容易混淆之处。

(三)学习起点能力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情况来看,已经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但是由于学习进度紧凑,增加了巩固认识法则的困难,有学生掌握不够。

从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来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大多

数同学已具有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意愿,但由于基础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思维品质还不够成熟,思维方法欠灵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公式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②能正确地运用同完全平方公式公式,并初步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并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科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制作边行为a和b的正方形以及边长为(a+b)的正方形和长为a,宽为b的纸板

(七)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a2、+b2、与(a+b)2 ;a2、-b2、与(a-b)2有什么区别?

怎样计算两个数的和的平方或差的平方呢?

生1:a2、=a.a,所以(a+b)2=(a+b)(a+b),这样就转化成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了。

师:(微笑)对学生进行表扬,像研究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探究一下(a-b)2和(a+b)2的运算结果又什么规律同学们带着这样问题一起来学习14.2.2完全平方公式(一)

探究:完全平方公式

1:、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p+1)2(p-1)2(m+2)2 (m-2)2

师:好,咱们就4人一组(每组中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组长给组员分题,并检查组员,统一答案后,有各组代表板演到黑板上。

解:(p+1)2=p2+2p+1

(p-1)2=p2-2p+1

(m+2)2=m2+4m+4

(m-2)2=m2-4m+4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等式,并组内讨论,你有什么发现,组长将组员的发现进行归纳总结。

生:归纳如下:

组1:等式左边是和的平方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三项,都是二次项。

组2 右边第一项是左边第一项的平方,右边最后一项是左边第二项的平方,中间一项是它们两个乘积的2倍。

组3 左边如果为“+”号,右边全是“+”号。左边如果是“—”号,它们两个乘积的2倍就为“一”号,其余都为“+”号

师:(微笑)对学生进行表扬请同学们利用多项式乘法以及幂的意义计算

(a+b)2与(a-b)2

生:(a+b)2=a2+2ab+b2

(a-b)2=a2-2ab+b2

师:这就是完全平方公式,

师:谁能用语言叙述,(有意识看着学困生)

生:(基础较差,不自信,声音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师:(激励的眼光)你总结的很好,你能在大声叙述一遍让大家加深印象吗?

生:(胸有成竹,声音洪亮)叙述了一遍。

师:(微笑着)老师这里有一个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诀

板演:(a±b)2=a2 ± 2ab +b2

(首±末)2=首2±2首末+末2

首平方,末平方,首末2倍中间放

生:兴趣很高,气氛很热闹

2 、几何拼图验证

师:请同学们拿上你准备的三种规格的硬纸片,请你根据二次三项式a2±2ab+b2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硬纸片拼出一个正方形,并研究所拼出的正方形的代数意义。小组合作在互动中完成拼图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快

生:小组内进行拼图:(学困生也在认真的拼图)很快完成了拼图。

师:师参加到小组讨论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参与的小组活动中

师:自学课本p110例3,2分钟时间看例题,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没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生:5分钟后学生全都举起了手

示范教案一172平方差公式(二)

第十二课时 ●课题 §1.7.2 平方差公式(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图1-23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生]老师,我们拼出来啦. [师]讲给大伙听一听. [生]我是把剩下的图形(即上图阴影部分)先剪成两个长方形(沿上图虚线剪开),我们可以注意到,上面的大长方形宽是(a-b),长是a;下面的小长方形长是(a-b),宽是b.我们可以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更大长方形,是由于大长方形的宽和小长方形的长都是(a-b),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边重合,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如图1-24所示的图形(阴影部分),它的长和

最新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公式专题

半期复习(3)——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公式及常见题型 一.公式拓展: 拓展一: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2)(222+-=+ 2)1(1222-+=+a a a a 2)1(1222+-=+a a a a 拓展二:a b b a b a 4)()(22=--+ ()()22 2222a b a b a b ++-=+ ab b a b a 4)()(22+-=+ ab b a b a 4)()(22-+=- 拓展三: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拓展四:杨辉三角形 3223333)(b ab b a a b a +++=+ 4322344464)(b ab b a b a a b a ++++=+ 拓展五: 立方和与立方差 ))((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二.常见题型: (一)公式倍比 例题:已知b a +=4,求ab b a ++2 2 2。 (1)1=+y x ,则222 121y xy x ++= (2)已知xy 2y x ,y x x x -+-=---2 222)()1(则= (二)公式变形 (1)设(5a +3b )2=(5a -3b )2+A ,则A= (2)若()()x y x y a -=++22,则a 为 (3)如果2 2)()(y x M y x +=+-,那么M 等于 (4)已知(a+b)2=m ,(a —b)2=n ,则ab 等于 (5)若N b a b a ++=-22)32()32(,则N 的代数式是

平方差公式教案

14.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从前,有一个土财主,一天他把一块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阿凡提。第二年,他对阿凡提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2米,另一边减少2米,再租给你,你也没吃亏,你看如何?”阿凡提一听马上说道:“不行,那样我会吃亏的。”阿凡提是这样想的,(50+2)(50-2)=2496<2500。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他能如此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吗? (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1:多项式与多项式是如何相乘的? 问题2: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 +1)(x -1)= ; (2)(m +2)(m -2)= ; (3)(2x +1)(2x -1)= . 问题3: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们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22b a b a b a -=-+. 问题4:同学们猜想出的这个等式一定成立吗 (三)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的应用

乘法公式的拓展及常见题型整理 一.公式拓展: 拓展一: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2)(222+-=+ 2)1(1222-+=+a a a a 2)1(1222+-=+a a a a 拓展二:a b b a b a 4)()(22=--+ ()()222222a b a b a b ++-=+ ab b a b a 4)()(22+-=+ ab b a b a 4)()(22-+=- 拓展三: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拓展四:辉三角形 3223333)(b ab b a a b a +++=+ 4322344464)(b ab b a b a a b a ++++=+ 拓展五: 立方和与立方差 ))((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二.常见题型: (一)公式倍比 例题:已知b a +=4,求ab b a ++2 2 2。 ⑴如果1,3=-=-c a b a ,那么()()()2 22a c c b b a -+-+-的值是 ⑵1=+y x ,则222 121y xy x ++= ⑶已知xy 2y x ,y x x x -+-=---2222)()1(则 = (二)公式组合 例题:已知(a+b)2=7,(a-b)2=3, 求值: (1)a 2+b 2 (2)ab

⑴若()()a b a b -=+=22 713,,则a b 22+=____________,a b =_________ ⑵设(5a +3b )2=(5a -3b )2+A ,则A= ⑶若()()x y x y a -=++22,则a 为 ⑷如果2 2)()(y x M y x +=+-,那么M 等于 ⑸已知(a+b)2=m ,(a —b)2=n ,则ab 等于 ⑹若N b a b a ++=-22)32()32(,则N 的代数式是 ⑺已知,3)(,7)(22=-=+b a b a 求ab b a ++22的值为 。 ⑻已知实数a,b,c,d 满足53=-=+bc ,ad bd ac ,求) )((2222d c b a ++ (三)整体代入 例1:2422=-y x ,6=+y x ,求代数式y x 35+的值。 例2:已知a= 201x +20,b=201x +19,c=20 1x +21,求a 2+b 2+c 2-ab -bc -ac 的值 ⑴若499,7322=-=-y x y x ,则y x 3+= ⑵若2=+b a ,则b b a 422+-= 若65=+b a ,则b ab a 3052++= ⑶已知a 2+b 2=6ab 且a >b >0,求 b a b a -+的值为 ⑷已知20042005+=x a ,20062005+=x b ,20082005+=x c ,则代数式ca bc ab c b a ---++222的值是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习题及答案

= 2 ,求 x 2 + , x 4 + 2 = x - ? + 2 x ? ; ③ 将 x - = 2 , x ? = 1 代入求解即可; 1 ? 2 =? x + ? - 2 x 2 ? 的值及 x 2 ? 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习题) ? 例题示范 例 1:已知 x - 【思路分析】 1 1 1 x x x 4 的值. ① 观察题目特征(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积 x ? 判断此类题目为“知二求二”问题; 1 x = 1 ,所求为两数的平方和), ② “x ”即为公式中的 a ,“ 1 x ”即为公式中的 b ,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得: x 2 + 1 ? 1 ?2 1 x 2 ? x ? x 1 1 x x ④ 同理, x 4 + x 4 ? x 2 ? x 2 1 ? 2 1 ,将所求的 x 2 + 1 1 x 2 x 2 = 1 代入 即可求解. 【过程书写】 例 2:若 x 2 - 2 x + y 2 + 6 y + 10 = 0 ,则 x=_______,y=________.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首平方,尾平方,二倍乘积放中央”. 观察等式左边, x 2 - 2 x 以及 y 2 +6 y 均符合完全平方式结构,只需补全即可,根 据“由两边定中间,由中间凑两边”可配成完全平方式,得到 ( x - 1)2 + ( y + 3)2 = 0 . 根据平方的非负性可知: ( x - 1)2 = 0 且 ( y + 3)2 = 0 ,从而得到 x = 1 , y = -3 . ? 巩固练习 1. 若 (a - 2b )2 = 5 , ab = 1 ,则 a 2 + 4b 2 = ____, (a + 2b )2 = ____. 2. 已知 x + y = 3 , xy = 2 ,求 x 2 + y 2 , x 4 + y 4 的值.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 课一等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 算. 2.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 ( 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x+(a+b)x+ab 2、如果m=n,且都用 x 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x+y)(x-y) (2)(2a+b)(2a-b) 2、教师提问:1)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 2 2 ) )( (b a b a b a- = - +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 ;② (a+2b)(2b+a); ③(a?b)(a+b) ;④ (2x+y)(y?2x). 三、例题讲解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6x); (2) (b+2a)(2a?b); (3) (-x+2y)(-x?2y). 评析:1)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102 × 98 ;(2)(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 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 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 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 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 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 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 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 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初中数学 平方差公式教案

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知识复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an+bm+bn 活动2 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1)(x-1);(2)(a+2)(a-2); (3)(3-x)(3+x);(4)(2m+n)(2m -n). 再计算:(a+b)(a-b)=a2-ab+ab-b2=a2-b2. 得出平方差公式 (a+b)(a-b)= 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活动3 请用剪刀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拼成如图2的长方形,你能根据图中的面积

说明平方差公式吗? 图1 图2 图1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b 2). 在图2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b )、(a -b ),所以面积为 (a +b )(a -b ). 这两部分面积应该是相等的,即(a +b )(a -b )= a 2-b 2. 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 计算: (1)(3x +2)(3 x -2); (2)(-x+2y )(-x -2y ) (3)(b +2a )(2a -b ); (4)(3+2a ) (-3+2a ) 练习: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课本 70页练习1有同种题型) 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1)(x +1)(1+x ); (2)(a +b )(b -a ); (3)(-a +b )(a -b ); (4)(x 2-y ) 2121

《平方差公式》案例分析

《平方差公式》案例分析 xxx 20XX年12月29日 10:31 浏览数:270 | 评论数:0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代数以至整个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公式之一,是构建学生代数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换元的数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悉平方差公式; (2)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3)会推导验证平方差公式,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是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工具,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难点: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方面已掌握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与乘法运算.在情感态度方面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已初步具有对熟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思维方面逐渐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较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征.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学理念.我以探究体验的教学法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采用分层教学. [学法分析]: 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探索发现——归纳验证——应用拓展”这一学习与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将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草坪一边减少4米,一边增加4米,改建后的草坪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处处存在) 2.探索活动 师: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生:面积不变. 师:那就请你通过剪拼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与正方形纸片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认为一边减少4边增加4米, 一边减少4米,少的与加的一样,所以面积不变,此时,就势提出让学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的10cm×10cm 与8cm×12cm的纸片来剪纸拼图) 师展示学生拼图:谁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 (学生通过剪纸拼图的方式对自己先前的猜想予于否定) 师:多的这部分在拼成的图形中是哪一块的面积? 生:…… 师:它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 …… 师:多出的面积是多少? 生: …… 师:如果原来的正方形减少与增加的长度都是n呢?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 运算. 2.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 ( 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x+(a+b)x+ab 2、如果m=n,且都用 x 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x+y)(x-y) (2)(2a+b)(2a-b) 2、教师提问:1)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 2 2 ) )( (b a b a b a- = - +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 ;② (a+2b)(2b+a); ③-(a?b)(a+b) ;④ (-2x+y)(y?2x). 三、例题讲解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6x); (2) (b+2a)(2a?b); (3) (-x+2y)(-x?2y). 评析:1)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102 × 98 ;(2)(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 2)只有符合公式才能应用公式,否则,只能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指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 (1) 2 2 1 ) 2 1 )( 2 1(x x x- = - +

完全平方公式之恒等变形

§1.6 完全平方公式(2) 班级: 姓名: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 2、会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恒等变形的推导. 难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的恒等变形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 ● 环节一:复习填空 ()2_____________a b += ()2_____________a b -= ● 环节二: 师生共同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恒等变形 ①()222_______a b a b +=+- ②()222_______a b a b +=-+ ③()()22_______a b a b ++-= ④()()22_______a b a b +--= ● 典型例题及练习 例1、已知8a b +=,12ab =,求22a b +的值 变式训练1:已知5a b -=,22=13a b +,求ab 的值 变式训练2:已知6ab =-,22=37a b +,求a b +与a b -的值 方法小结:

提高练习1:已知+3a b =,22+30a b ab =-,求22a b +的值 提高练习2:已知210a b -=,5ab =-,求224a b +的值 例2、若()2=40a b +,()2=60a b -,求22a b +与ab 的值 小结: 课堂练习 1、(1)已知4x y +=,2xy =,则2)(y x -= (2)已知2()7a b +=,()23a b -=,求=+22b a ________,=ab ________ (3)()()2222________a b a b +=-+ 2、(1)已知3a b +=,4a b -=,求ab 与22a b +的值 (2)已知5,3a b ab -==求2()a b +与223()a b +的值。 (3)已知224,4a b a b +=+=,求22a b 与2()a b -的值。

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一)

平方差公式(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7.1 A) 第二张:例1,记作(§1.7.1 B) 第三张:例2,记作(§1.7.1 C) 第四张:练一练,记作(§1.7.1 D) 四、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2-1 [生]可以.在(1)中2001×1999=(2000+1)(2000-1)=20002-2000+2000-1×1 =20002-12=4000000-1=3999999,在(2)中992-1=(100-1)2-1=(100-1)(100-1)-1=1002-100-100+1-1=10000-200=9800. [师]很好!我们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将(1)(2)中的2001,19 99,99化成为整千整百的运算,从而使运算很简便.我们不妨观察第(1)题,2001和1999,一个比2000大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和,一个比2000小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差,所以2001×1999就是2000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即(2000+ 1)(2000-1);再观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为:20002-

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案例名称:《平方差公式》 所属课程:数学 所属专业:初中数学 授课课时:一课时

《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内容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平方差公式是学生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已经掌握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掌握其结构特点,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本节课的难点:①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即公式:22))((b a b a b a -=-+中的字母a ,b 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乃至任何代数式。正确找准哪个数或式相当于公式中的a ,b.②平方差公式的变式应用。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1.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验证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

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大胆猜想的创新思维品质。 2.目标解析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2)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的过程。从中发现、体会、理解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能力,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验证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为学习本节知识做了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能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相应问题,建立并运用公式,从而拓展学生知识技能成为可能。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的解。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平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讲练相结合. 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用符号证明这个规律,并探索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中学会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7.1 A) 第二张:例1,记作(§1.7.1 B) 第三张:例2,记作(§1.7.1 C) 第四张:练一练,记作(§1.7.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2-1

[生]可以.在(1)中2001×1999=(2000+1)(2000-1)=20002-2000+2000-1×1=20002-12=4000000-1=3999999,在(2)中992-1=(100-1)2-1=(100-1)(100-1)-1=1002-100-100+1-1=10000-200=9800. [师]很好!我们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将(1)(2)中的2001,1999,99化成为整千整百的运算,从而使运算很简便.我们不妨观察第(1)题,2001和1999,一个比2000大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和,一个比2000小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差,所以2001×1999就是2000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即(2000+1)(2000-1);再观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为:20002-12,恰为这两个数2000与1的平方差.即 (2000+1)(2000-1)=20002-12. 那么其他满足这个特点的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呢? 我们不妨看下面的做一做. Ⅱ.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表示其规律 [师]出示投影片(§1.7.1 A)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1+3a)(1-3a); (3)(x+5y)(x-5y); (4)(y+3z)(y-3z). 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生]上面四个算式都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生]上面四个算式每个因式都是两项. [生]除上面两个同学说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例如:算式(1)是“x”与“2”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2)是“1”与“3a”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3)是“x”与“5y”的和与差的积;算式(4)是“y”与“3z”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师]我们观察出了算式的结构特点.像这样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它们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公式专题

半期复习(3)——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公式及常见题型一.公式拓展: 2a2b2(a b)22ab 22 拓展一:a b(a b)2ab 11211 2 2 2 a(a)2a(a)2 22 a a a a 2a b2a b22a22b2 2 拓展二:(a b)(a b)4ab 22(a b)2(a b)24ab (a b)(a b)4ab 2222 拓展三:a b c(a b c)2ab2ac2bc 拓展四:杨辉三角形 33232 33 (a b)a a b ab b

444362243 4 (a b) a a b a b ab b 拓展五:立方和与立方差 3b a b a ab b 3223b3a b a ab b 22 a()()a()() 第1页(共5页)

二.常见题型: (一)公式倍比 。 2 2 a b 例题:已知 a b =4,求ab 2 1 1 (1) x y 1,则 2 2 x xy y = 2 2 2 2 x y 2 ) 2 (2) 已知x x x y ,xy ( 1) ( 则= 2 ( 二)公式变形 (1) 设(5a+3b)2=(5a-3b)2+A,则A= 2 2 (2) 若( x y) ( x y) a ,则a 为 (3) 如果 2 ( ) 2 (x y) M x y ,那么M等于(4) 已知(a+b) 2=m,(a —b) 2=n,则ab 等于 2 (2 3 ) 2 ( ,则N的代数式是(5) 若2a b a b N 3 ) (三)“知二求一” 1.已知x﹣y=1,x 2+y2=25,求xy 的值. 2.若x+y=3 ,且(x+2)(y+2)=12. (1)求xy 的值; 2+3xy+y 2 的值. (2)求x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14.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明水二中刘培国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 内容解析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全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目标解析: 1、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平方差公式》教案

14.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设计 一、板书标题,揭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内容与要求 看教材:课本第151页------第153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打上记号,完成第153页练习题。想一想:1、平方差公式实质是什么?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多项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3、你对152页思考中的图形理解吗? 8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53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2、你能根据下面的两个图形解释平方差公式吗? 3、学生抢答P153练习结果,并要求学生是否有不同意见。 4、学生板演: 计算: (1)x2+(y-x)(y+x) (2)20082-2009×2007

(3)(-0.25x-2y)(-0.25x+2y) (4)(a+1 2 b)(a- 1 2 b)-(3a-2b)(3a+2b) 五、归纳,矫正,指导运用 1、概念归纳:平方差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 (a+b)(a-b)=a2-b2.其中a、b表示任意数,也可以表示任意的单项式、多项式。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应用: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怎样改正? (1)(a-4)(a+4)=a2-4 (2)(2x+5)(2x-5)=2x2-25 (3)(-a-b)(a+b)=a2-b2 (4)(mn-1)(mn+1)=mn2-1 计算: (1)(a+b)(-b+a)(2)(-a-b)(a-b) (3)(3a+2b)(3a-2b)(4)(a5-b2)(a5+b2) (5)(a+2b+2c)(a+2b-2c)(6)(a-b)(a+b)(a2+b2) 六、随堂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2001×1999 (2)998×1002 2、计算: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56页 1 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突出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自主探究、举一反三、语言叙述、推导验证、几何解释、应用巩固等活动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始终注意:(1)以问题为活动的核心。在组织活动前,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如对平方差公式进行几何解释时,将书中图形一分为二),创设问题情境.(2)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的目的。数学教育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出发点.因此,本节课我组织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意让学生在参与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导、归纳证明、解释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与应用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与应用 提高培优完全平方公式 222222()2,()2a b a a b b a b a a b b 在使用时常作如下变形: (1) 2222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 2222()()4,()()4a b a b a b a b a b a b (3) 2222 ()()2()a b a b a b (4) 2222 1 [()()]2a b a b a b (5) 22 1 [()()]2a b a b a b (6) 222222 1 [()()()]2a b c a b b c ca a b b c c a 例1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 40,面积为75,求分别以长方形的长和宽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多少? 解设长方形的长为α,宽为b ,则α+b=20,αb=75. 由公式(1),有: α2+b 2=(α+b)2-2αb=202-2×75=250. (答略,下同) 例2 已知长方形两边之差 为4,面积为12,求以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解设长方形长为 α,宽为b ,则α-b=4,αb=12.由公式(2),有:(α+b)2=(α-b)2+4αb=42+4×12=64. 例3 若一个整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证明:这个整数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 证明设整数为x ,则x=α2+b 2(α、b 都是整数).

由公式(3),有2x=2(α2+b 2)=(α+b)2+(α-b)2.得证 例4 将长为64cm 的绳分为两段,各自围成一个小正方形,怎样分法使得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最小? 解设绳被分成的两部分为x 、y ,则x+y=64. 设两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S ,则由公式(4),有:S=(x 4)2+(y 4)2=116 (x 2+y 2) =132 [(x+y)2+(x-y)2] =132 [642+(x-y)2]. ∵(x-y)2 ≥0,∴当x=y 即(x-y)2=0时,S 最小,其最小值为 64232=128(cm 2). 例5 已知两数的和为 10,平方和为52,求这两数的积. 解设这两数分别为α、b ,则α+b =10,α2+b 2 =52. 由公式(5),有: αb=12 [(α+b)2-(α2+b 2)] =12 (102-52)=24. 例6 已知α=x+1,b=x+2,c=x+3. 求:α2+b 2+c 2-αb-bc-c α的值. 解由公式(6)有: α2+b 2+c 2-αb-bc-αc =12 [(α-b)2+(b-c )2+(c-α)2] =12 [(-1)2+(-1)2+22] =12×(1+1+4)=3.

初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的几大知识点

初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的几大知识点 (一)学会推导公式: (这两个公式是根据乘方的意义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得到的),真实体会随意“创造”的不正确性; (二)学会用文字概述公式的含义: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 1、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注:这里说项时未包括其符号在内). 3、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数学式. (四)两个公式的统一: 两个公式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公式: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这样可以既可以防止公式的混淆又杜绝了运算符号的出错。 这一章节的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

一次项系数的理解。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