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doc

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doc

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doc
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doc

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之

间的关系-

城市环境质量对城市和谐发展有着直接性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优劣在魔种程度上也说明城市发展的水平。城市环境同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的具有艺术气质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够陶冶市民的情操,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面貌。

一、城市环境设计应以城市环境为依托

城市环境从广义角度分析,城市环境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以及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同城市发展相关的要素。城市环境不单单指的是物质层面的环境,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等。总而言之城市环境包含的内容丰富,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有关的设计人员应认清城市环境的概念,明确设计的目标。进而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和载体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进而提升城市的艺术价值和品位。

只有将城市环境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和依托,以城市环境为设计的基础,才能设计出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及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的城市环境艺术工程作品。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其艺术价值。

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应深刻滴认识到城

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城市环境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特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艺术要求相统一!相协调。只有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城市环境,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我国目前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化过程中逐渐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以通过在改变城市环境质量及赋予城市环境艺术气质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加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将艺术的元素融入到城市环境中进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是实现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而言,必须要遵循以城市环境为依托的原则,透彻了解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如果没有透彻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完全脱离城市环境本体,闭门造车,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将毫无意义。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在设计前认真地了解及掌握城市环境的内涵,透彻地分析城市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如城市的人文风貌!风俗习惯!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在综合考虑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有关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及手段赋予城市环境艺术气质及内涵,进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相应地城市环境质量一旦提升将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上健康发展。所以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环境及城

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其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准确定位二者之间关系,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才能为城市环境建设增光添彩。

三、城市生态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环境艺术的范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设计,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来说要满足生态环境第一的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把设计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中的各个要素包括自然、生物、文化等分别进行研究,对各要素间的功能、结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统筹兼顾,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二)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环境艺术是一门绿色艺术和科学,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用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各种资源,以保证其设计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设计者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科技的发展问题、新材料的开发利用问题、设备的不断更新问题,以及人们的审美要求不断变化等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时刻关注科技的新成果,科学地加以积极运用,这样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结果的科学性。

(三)应遵循人性化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变主题始终是人性化,设计理念要以人为本,在实现人类良好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和精神环境,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人们,促进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四)应遵循适度性原则

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度的限制,过或者不及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同样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意味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防止出现过度设计或改造,也要避免设计欠缺造。新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求我们要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思考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装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如何进行生态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想实现生态化,从设计师的角度看,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技能以外,还需要有明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明白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渗透生态保护理念。

(一)制定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案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前,首先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在设计方案的构思、设计材料的选择、装饰物的布局等方面,都要事先设计好方案,而这种方案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破坏后代人的需要,有效利用自然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节约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本着节约性原则避免繁杂设计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尽量简化设计,这样就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设计符合生态价值观。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简化设计不等同于简单设计,不能以牺牲艺术美来发展生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实施高效性设计策略

高效性的设计策略就是要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以

低成本换高利益,杜绝粗放、浪费的设计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尽量选用可再生资源,或者或易于再生的原材料,实现材料的最大价值,实现高效的设计目标。

五、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可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了能能够实现在不影响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为人们营造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加强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目前多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脱离城市环境本体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透彻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意义和价值。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更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及影响力。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 发表时间:2017-07-19T14:02:12.10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作者:杨晓翔[导读] 人们对个性化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的作用也愈加明显。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实用艺术与大众艺术两方面的元素,发挥着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或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要。现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对个性化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的作用也愈加明显。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影响因素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环境而开展的设计活动,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将艺术与环境相结合,艺术的塑造空间和实体。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很好地把握人与环境的空间关系、比例关系、尺度关系,能够很好地运用色彩因素及材质肌理等因素进行设计,来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环境的需求。从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艺术与环境的依存与融合,同时也可体会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观念。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诸多事物都有关系,包括城市规划和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包括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设计,还包括壁画、塑像、架上艺术等相关艺术作品的设计与运用,同时也包含室内的相关设计。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关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艺术设计,对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艺术。 二、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的特征 1.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在实用性方面表现突出,强度艺术与功能,具有服务属性。换句话说,环境艺术设计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环境本身。需要重视服务性和实用性,在完成相关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环境使用者的利益与需求,做到既注重环境的实用性、自然性或生态性,又对环境中的人文因素加以重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关注环境中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 2.无害性与积极性的协调统一。无害性主要是指设计时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生态性,既要体现出对环境空间的审美创造,又要满足人们生理上对环境生态的依赖,使设计作品能够让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管是对自然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来说都体现出无害性。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非常重视无害性与积极性的协调统一。 3.多样性与整体性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人群,空间环境的营造是多元的。它表现在功能、文化、造型、风格的多元化,还表现在技术、材料、工艺的多元化。 多元化丰富了环境的构成,同时也会使空间构成显得丰富而杂乱,为此,环境设计作品无论大小都需要在作品设计时注重环境的整体性,注意协调区域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设计理念方面既要有个性、有特色,还要注重整体性、合理性或科学性。因此,多样性与整体性的协调统一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4.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不可分割,都是需要满足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在营造审美意境的同时,对于功能的考虑要以实用为目的,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加丰富人们对环境空间的审美体验。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特征。 三、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风格化因素。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环境主体的建筑就是风格最为多元化的载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环境下都会产生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它们限定了环境的风格特色,在一定的时期里代表着所谓的时尚的风格。另一方面,设计师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来反映其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风格特色的把控,由于设计师自身专业及文化修养的差异性,在进行设计时,风格化对于个性化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2.功能性因素。空间功能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的使用质量。设计师进行设计时要将环境的整体因素考虑在内,基于实际需求来有效地提高空间使用功能,分析或研究空间的形态构成,对其进行拓展,以此来体现个性化的功能因素。 3.整体化因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出实用性或科学性,同时也要具有艺术性。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科学性体现在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上,艺术性则体现在环境形态的构成和设置上,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在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表达时,需要考虑整体化因素,会对设计师个性化表达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关注到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其专业特色在于运用艺术个性来改善环境和发展环境。这也正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的特点。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是有限的,是在环境整体性基础上的个性。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环境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多个方面的优势,在整体性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性来拓宽环境的内涵,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进而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发展[J].艺术品鉴,2015,(10):33-34。 [2]王荣华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个性化[J].戏剧之家,2014,(3):241-241。

浅谈中国现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应用思考

大 众 文 艺 大50 现手法所带来的,其视觉质感问题也受到其表现的观念手法的左右。印刷与材质问题都可以结合到视觉表现手法中来,从而很好地为平面设计的形式感的创作服务。这些都是很好形成平面视觉质感问题的关键,也是其视觉质感这一概念呈现的前因。 四、视觉质感概念观点总结 视觉质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视觉表现手法的探索研究及对当今平面设计的表现效果的归纳论述。在平面设计发展与方式方法不同趋向的今天,视觉质感这一崭新概念势必会受到设计观念手法创新的左右,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 作品的视觉质感的风格。视觉质感的传递也是随着作品的表现手法方式的不同感性地传递给读者,所以我们在研究视觉质感这一概念性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其成因即平面视觉设计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探索与试验设计方式手段的新领域,不断革新与突破原有的设计方式及思考方法,使得平面设计的视觉质感成为引导平面设计方式方法多元化发展的概念。作者简介: 张正甜,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平面设计师。 摘要: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所在,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实施现状中的地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起的作用。 关键词:吉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华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的文化,它是一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灵魂。如四大文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它们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类的劳动成果。“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精髓所在。天圆地方是认识事物的方式,看待事物的依据,天人合一是坚定的信念、方向和一切行为的准则。在思想上,“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基本理念。它提倡的是“改造自然”向“回归自然”转变。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从观念上、手法上、材料上运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 二、传统文化思想带给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性整合,创造出一个即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中国传统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能满足人们渴望在环境空间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人与科技之间的情感对立,找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情感寄托。近代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干劲;现代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能调理出根治地球资源环境危机的妙药良方。 三、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1)西方理念框架下进行设计。现代中国认为传统的风水学是迷信的,予以否定,导致中国在此领域理论呈现空白状态,使得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引入成为必然。但在比较中西文化和哲学后,不难发现西方的传统艺术观、社会关中充斥着大量人类实践与自然对抗的理念,实为背弃大自然的概念。此概念指引下的营建环境得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如很多各有特色的古城镇、文化遗迹,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逐渐褪色,丧失了原有的特点,而且逐渐被无情之手把它们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传统文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城市人文环境的破坏。北京市为平安大道而拆除了规划范围内所有清末的四合院,长春的老街道已经不见了往日的踪影,杭州西湖湖畔再也找不到半个世纪之前的面貌。(2)传统文化设计思维遭到现代设计得摒弃。从20世纪80年代环境艺术的概念引入,到现在的整个中国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大量的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为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然而,各种由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又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严峻的考验。 四、现代环境设计怎样结合传统文化 当今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已成为世界上最宏大的建设工地,这对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而言,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前中国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根据中国地域的文化历史脉络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现代作品。我们的设计师要从国情出发,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让时代感与传统文化意识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道路。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师时代重任。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走向新时代,走向世界。传统文化与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转化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得思想结合现今形势进行转化。就如“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经过衔接现代设计思维让现代人接受,产生共鸣。能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生存方式的同时,也追溯记忆,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就如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园林特色的现代建筑。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贝聿铭老把这些司空见惯的中国园林中的传统元素作为建筑语汇,寥寥数笔将北京香山饭店勾勒在蓝天红叶之间。(2)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设计应具有强烈时代感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新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苏州博物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传统元素,恰如其分地与这块土地有机地融合一起,既反映时代特征,又有强烈的地域感。 结语 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捋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价值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明显是不可取的,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继承中国的传统环境艺术优秀观念,必须分析内在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关注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中国传统环境艺术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有重大的意义。它能使中华民族的精髓在当今仍散发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环境设计史纲》重庆大学出版社.吴家骅著.2002年6月第一版.[2]《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特征》.郑曙暘.[3]《乡土生态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生态解析》.周浩明.[4]《风水典故考略》.史箴. [5]《中国风水格局的构成,生态环境与景观》.尚廓. [6]《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理论辨析》戚珩.丹宇.[7]《生态与风水环境意向:生态居住方案介绍》糜丹宇.白智平. 浅谈中国现环境艺术设计中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应用思考 覃方亮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理论研究?设计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班级:城规102班 E-mail;785911260@qq.com指导教师;黄宗胜 (教授) 课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E-mail;785911260@qq.com (贵 州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城 市 规 划 102 班) 摘 要贵州大学新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关 键 词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两年有余,为了了解环境的总体和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适宜程度,以及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环境质量延续共存 引言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是指一定 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 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贵州大学新校区的 建成两年有余,环境质量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人 群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人造环境与原生 态环境正在逐渐相互补充融合,人与环境的关系 也在随着环境矛盾的增加而联系更加紧密,目 前,校园人群对环境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校 园生态环境是不是能够对美化校园各空间产生 作用,是不是有利于融入人群的生活,成为本次 研究的目的。由于新校区的生态系统范围较小、 结构相对大城市的生态系统简单,故其环境质量 的分析将较为明确,评价也较为准确。 第一部分为通风走廊人工环境区,第二部分以生活服务体育锻炼为主的第一生活区,第三部分是以教学办公和图书馆为主的教学办公学习区,第四部分是以原生态山区为主的原生态区,第五部分是生活服务为主的第二生活区。进行实地测量。提供计算绿地面积计算不同区域的绿地率及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的绿地率。1.2.2对植物配置进行统计研究1.2.3现场发放环境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师生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得出师生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满意程度。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准备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相机、 皮尺、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本、植物采集记录本 等。 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 1.2方法选取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为 研究对象; 1.2.1按空间结构和路网如图分为五个部 分,2结果与分析2.1校园各区域基本情况由于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具有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新校区在建设中很大程度受到其气候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在遭到建设破坏后能够较快的弥补及恢复。2.2各部分所占面积及比例第一部分占地9.82公顷,第二部分占地9.49公顷,第三部分占20.76公顷,第四部分占17.85公顷,第五部分占10.21公顷,合计68.13公顷。1.2.4现场访谈,记录,访谈者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和提供改善的措施建议。 用地面积比例图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姓名:李婷 班级:11景观1 学号:1110643127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的选择 (2) 1.2调研地的选择与目的 (2) 1.3实地调研后 (2) 1.4调研与分析方法 (2) 第二章城市人居环境 (3) 2.1概念 (3) 2.2研究内容 (3) 第三章武汉市人居环境调研 (4) 3.1历史发展状况 (4) 3.2城市发展现状 (5) 第四章武汉市人居环境分析 (7) 4.1交通部分 (7) 4.2居住区部分 (7) 4.3绿化部分 (8) 4.4污染部分 (9) 4.5人文部分 (9) 4.6提出的一些建议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城市地率先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议题被多次提出讨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领域,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从小见大”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调研,分析其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参考,从这一“小”的方面,找出城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关键这一“大”的方面。 相对“城市人居环境”,可能“城市环境”这一词大家更熟悉,若从最基本的说离不开城市是什么、城市具备什么,城市环境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又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因面临着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等城市问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本文从一个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对武汉市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从交通、居住区、绿化、污染、人文这些部分分别阐述问题和特点,并提出“屋顶花园”、“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城市多样性建设”等等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和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武汉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问题,而且也能发现其他城市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武汉类似的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共同问题无疑是为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敲响警钟,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指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久利益出发才能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舒适。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多样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 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 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 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 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 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

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 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 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 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 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 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 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 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2]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与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将网络虚拟 技术与现实环境有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逼真的场景。如何将虚 拟现实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所有设计者需要长期 研究的课题。

[美学,艺术设计,内涵]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涉及美学、哲学、建筑学、工程学、设计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环境艺术设计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美学特征是其重要的艺术灵魂。可以说,美学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纲”,抓住纲,就能纲举目张。因此,系统地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同仁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人们创作出具有科学的生存环境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美学内涵蕴藏在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空间之中。一个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创造出符合生态原则、适应人的行为需求、具有独特风格的空间特征和文化意蕴的和谐统一的空间艺术整体,可见环境艺术设计是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体。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我们在旅游时看到的许多风景,大部分是经过设计师在原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得来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系统的艺术设计来增加场景空间的美感。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设计,努力地使空间环境具有美的时代感是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人们运用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来愉悦身心、美化生活。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体现是设计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通过色彩、景物造型、特定的装饰等来体现环艺设计中的美感;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混合或者相互反射,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引起人们的联想,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有效、积极的心理审美反应。例如,绿色让人感觉清新,红色让人感觉热情,灰色让人感觉忧郁,橙色让人感觉明媚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不同的装饰能够突出不同的景物特点,增强设计的表现力,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能够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不同的美学特征。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完整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表现具有完整性。“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环艺设计的重要核心理念就是环境整体意识的确立,通过整体意识的综合表现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诸如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都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求的美感是能突出各类空间的艺术特征,又能将其统一于环境艺术空间的整体之中。此处的“完整性”不但是指单个设计的完整性,还要求它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每个设计构成建筑组群,同时又是作为该组群的一部分而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总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美学的角度

环境艺术设计介绍

【关于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地景艺术(Land ART)”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Landscape)”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建筑、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人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如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2]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编辑本段] 【环境艺术的理解】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共识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本段]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编辑本段]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 1、生态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P3) 2、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她条件的总与。生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P6) 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P12) 4、种群: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与(P17) 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动态参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结构与性别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关系、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 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与位置。(P22) 7、群落(即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24) 群落的特征:a)群落中的优势种;b)群落的物种多样性;c)群落的种间关联性;d)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e)群落的稳定性。(P25-26) 8、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P29)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10、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 1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P42) 1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P43) 13、生态系统有两大部分(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4、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答:(1)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就是动态功能系统;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C)生态系统就是开放的“自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类: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学的创始人:帕克(P46)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就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与城市社会生态学。(P46) 3、城市生态位:就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与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与生态关系的集合。 4、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1)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 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从边界范围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身特点,如水资源短缺,人口高度密集,绿地缺乏乡镇工业的污染等等。 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 我国城市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要燃料,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极为突出。价值地形等各种原因,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目前我国各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酸雨。一些城市因为地形的封闭性和城市内的山丘,引起局部气流复杂,加上人工建筑的影响,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水体污染严重 水域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大量的建设高楼大厦,部份河流阶地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更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造成了水体污染,尤其是对隔水能了差的浅覆型地下水。 地面塌陷 这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 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建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和的行业用地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和住房所以依赖的小型交通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加上原有工业的发展,是的城市的噪声污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和绿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并且我国群众还尚未真正的觉察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意识落后素质不高,导致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有些城市就连城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形象。长期来,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多占土地,重复征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土地管理层次未完全理顺,更缺乏科学的用地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地与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城市基本缺少大众性的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交通用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使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强了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范围,构建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物质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完备的城市市政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引起“城市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包袱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人们怀念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 1 生态城市的渊源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1981年首次提出的,虽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说,生态城市的历史渊源却很久远。早在3000 年前,中国人就已形成了一套人类生态理念体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而在古代欧洲城镇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也能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愿望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或卫星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则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徘徊和停滞之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紧跟国际发展的趋势,自80年代初以来得到了迅猛复兴和发展,至1990年己经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不少城市已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如长沙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市,江西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区,云南提出要建绿色经济省,上海、大连、株洲等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并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 生态城市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

浅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状况

浅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状况 发表时间:2015-01-27T10:03:23.9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三怀 [导读] 在环境艺术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设计的复杂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张三怀 红谷滩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展开论述,简单介绍了其设计的原则,分析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景,值得学习。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1、引言 从20 世纪80 年代环境艺术的概念引入,到现在的整个中国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大量的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为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然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由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又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严峻的考验。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引发出令人担忧的全球问题,面临资源的枯竭与发展中国家在后工业化时代进一步沦为世界需要的工厂和环境污染之源。为此,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2、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 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在人类面临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机,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艺术门类,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有更多的思考与举措,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艺术将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和实践的发展方向。通过艺术设计的导向引导社会价值的转变,充分利用和发扬先进文化,促进薪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理念与措施环境艺术设计针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可利用资源进一步耗费的问题应形成其设计理念及相应措施。环境艺术设计在于空间功能的艺术协调,并不一定要创造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人工自然物,重要的是其设计元素即满足人们的实际功能需要,又符合人们审美的精神要求,更重视人在环境中的情感调节和控制,使环境真正起到陶冶情操的功能作用。可持续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持续发展观在设计中并不是简单的环保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互换,也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它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转变;是对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对环境合理利用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生态要求和经济要求之间的平衡,合理地选择材料、结构、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能耗,不产生环境污染和毒副作用,并易于拆卸回收,也就是少量化、再利用和能源再生的三个原则。 3、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在环境艺术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设计的复杂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简化设计并不等同于简单设计,不等于放弃艺术审美的追求。因此,简化设计即节约资源,同时又满足审美和使用功能,越来越成为评价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在业内,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使当前先进的信息、生物、纳米等高科技术服务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除了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的环保改造,同时也要加强对空中水资源、太阳能、风能的合理开发利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以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将方案的前期规划、方案确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甚至停止使用后的回收过程作一整体设计构思。在整个过程的每一环节,我们应把环保节能的观念放在优先的位置,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日本鹿儿岛建筑会社生态中庭,是一个将生态型建筑理念用于办公楼设计的尝试。无论是在建筑设计里,还是在室内环境空间里,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常规设计的手段,充分利用风、水、阳光、植物等自然元素,通过对外墙、遮阳板、屋顶架空层、绿色中庭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营造健康舒适的楼内空间环境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目的。中庭两侧全部采用通道,把办公室与中庭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上部开设了天窗,在中庭顶部安装反射装饰板,充分地使用天然光。中间的绿廊、水景、光廊充分体现人和大自然的最大融合,通过大量具有环保意识的设计,即在空间上体现了民族文化,又最大地利用自然光,降低了大楼的能耗。生态设计观生态化,其内涵是将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化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要做到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的设计原则。 4、应用前景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工环境是以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为代价的,近几十年来人居环境的恶化、资源匮乏和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仅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应对,还要突破技术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在发展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道路上,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几年内走过了别人几个世纪,甚至更长时期的路,从西式古典到西方现代,从国际化思潮到地域性文化,到当今的生态化设计。虽然,很早就有人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问题,然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功地处理好人与生态化设计的范例并不多。 为营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很多地方的环境设计开始回归到近自然状态或退耕还林,有的把河两岸的水泥打碎,重新恢复为泥地,甚至把已经拉直了的河流恢复成原来弯弯曲曲的蛇形,使水流回缓,水中的许多生物又重新出现。建立生态化设计观,创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人类不能回避的责任;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用更少的能源和资源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材料应用的循环,产品产出与回收的循环。使用资源,净化环境,回归自然,才会有人类的灿烂明天。 5、结语 历史文化是前人创造的,文化的生命与延续有赖于今人与后人的继续努力,我们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应有相应的举措,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将面临发展的危机、民族的衰退。只有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历史传统、现实科技水平及现代社会意识,才能达到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科技文化形象的目的,才能解决人类所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创意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它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融使用功能、享受功能、欣赏功能于一体,是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对现代设计文化提出的高要求。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文化,时刻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文化一直被设计界所瞩目。设计是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物中,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文化层面的东西都会通过设计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设计的产品,通过自身的存在,向大众传达各种信息,实现其物质文化的基本功能。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审美经验物化的过程。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文化与艺术含量,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既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享受需求,而且还应有欣赏功能。设计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用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它包括广告、建筑、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出版、多媒体艺术、工艺品、影视动画等,几乎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通过强调创造性与个性,来提高产品的科技、艺术含量和审美附加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市场、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事实证明,今天的艺术设计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和有效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创意的艺术价值也愈加得到重视和彰显。在这种形势下,艺术设计对于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产品附加值以及文化建设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艺术设计来说,“创意”是核心要求,那么“产业”则指明了设计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而发展,能够使其内涵的界定更加清晰,从而有利于推动其向纵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土壤,为艺术设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必将造就艺术设计的繁荣。同时,艺术设计的繁荣也会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