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doc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doc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doc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doc

实验三 LINUX的C语言编程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 FreeBSD 下使用 vi 编辑 c 语言代码,使用gcc 编译,并运行。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查阅资料,掌握vi 编辑器的基本使用,包括两种不同模式的区别,如何在两种模

式之间切换,以及常用的编辑命令等;

2、使用 vi 编写一个 c 程序,要求该程序通过命令行接收用户的输入,其输入参数为

FreeBSD系统中的任意文本文件,接收输入后, c 程序读取该文件内容,并打印在屏幕

上。编辑好后,存为.c 文件(如 a.c ),使用 gcc 编译该文件,运行结果文件。

3、详细记录学习的内容和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用到的vi 命令, c 程序源代码, gcc

命令,以及执行结果文件的命令等;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三、实验过程

1、vi 编辑器的基本使用

(1) vi 工作模式及其切换

vi存在两种模式:指令模式和输入模式。在指令模式下输入的按键将做为指令来处理:如输入a, vi 即认为是在当前位置插入字符。而在输入模式下,vi 则把输入的按键当

作插入的字符来处理。指令模式切换到输入模式只需键入相应的输入命令即可(如a,A ),而要从输入模式切换到指令模式,则需在输入模式下键入ESC键,如果不晓得现在是处于

什么模式,可以多按几次[ESC] 。

(2).常用命令

1.vi# 在命令行中输入vi, 进入 vi 编辑器

2.i# 按一下 i 键, 下端显示 --INSERT--

#插入命令 , 在 vi 中可能任意字符都有作用

3.Esc# 退出i( 插入 ) 命令进行其它命令使用

4.:r # 读入一个文件内容, 并写入到当前编辑器中

5.:w new# 将该编辑器中的内容写入到一个新文件中

6.:w# 在编辑的过程中保存文件, 相当于word 中的ctrl+s

7.:! command# 暂时离开vi 到指令列模式下执行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ls# 在编辑过程中执行shell 命令ls

8.:sh# 进入shell 命令行, 执行完命令后ctrl+d 退出重新进入vim 编辑继续编辑在 shell 命令下,执行 ctral+l 完成清屏

9.:wq# 保存文件并退出

10.ZZ# 保存文件并退出, 同上一个命令, 注意大写

11.:q!#强制退出,不保存

12.:set number或者:

set nu#使编辑中的文件显示行号

13.:set nonumber或者:set nonu

#与上一条命令相反, 不显示行号

14.:help i#查看插入命令帮助

15.u#撤消上一步操作

16./Fedora#查找Fedora 字符

17.:s /Fedora/Redhat#将Fedora字符替换为Redhat( 只替换在光标所在的行)

18.dw# 删除单词, dd#删除行

19.o# 打开空白一行

20.vim + #进行文件最后一行进行编辑

21.vim +n #进入文件第n 行进行编辑

22.:1,.s/redhat/fedora#.号表示当前行, 即光标所在行

#将第 1 行到当前行 (.) 第一次出现的redhat字符代替为fedora

23.:1,.s/redhat/fedora/g#将第1行到当前行(.)所有出现的r edhat字符代替为fedora,g全局标志

24.:1,$s/redhat/fedora/g#$表示最后一行

# 将第 1 行到最后一行所有出现的redhat字符代替为fedora

25.:%s/redhat/fedora/g#同上一个命令

26.:%s/redhat\/fedora/g

# 将第 1 行到最后一行所有出现的redhat字代替为fedora

#字 , 而不是字符

27.:f#显示文件内容, 状态等等

#同 ctrl+g 命令

28.:e!#当前文件,返回到上次保存

:e file#切换编辑文件

29.:n# 当编辑时有多个文件( 比如 vim file1 file2)时切换到下一个文件, 与 :e file 结合使用

基本使用如下图所示:

2、使用vi编写一个c程序,读取文件内容,并打印在屏幕上。

假设读取文件 a.txt中的内容, a.txt中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源程序为 a.c,源程序内容如下所示: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ch = 0;

FILE *fp = NULL;

char s[100];

printf(" 请输入文件名:\n");

scanf("%s", s);

fp = fopen(s, "r");

if (fp == NULL)

{

printf("\nCann't open the file!");

exit(1);

}

else

{

while ( ( ch = fgetc(fp) ) != EOF)

{

putchar(ch);// 或者 printf("%c", ch);

}

printf("\n");

fclose(fp);

}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分析与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在使用vi 时,由于对命令不熟悉,导致试验进度很慢,还经常出错。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不断的练习,慢慢熟悉了命令的使用。

经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如何在FreeBSD 下使用 vi 编辑器和vi 的常用命令,并知道了如何使用vi 编辑 c 语言代码,使用gcc 编译,并运行。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进程与线程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2)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查阅资料,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和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 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 shared,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使用系统调用 fork()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 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理解线程的实验步骤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在 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 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1) 观察上述进程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2) 提交源程序清单,并附加流程图与注释。 三、实验过程 1、进程的与线程的创建和构造 (1).进程的创建和构造 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 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fork()和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2)线程的创建和构造 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但是,与独立的进程相比,进程中的线程之间的独立程度要小。它们共享内存、文件句柄和其他每个进程应有的状态。 线程的出现也并不是为了取代进程,而是对进程的功能作了扩展。进程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它们看似同时执行,但相互之间并不同步。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而且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尽管这让线程之间共享信息变得更容易,但你必须小心,确保它们不会妨碍同一进程里的其他线程。 线程与进程相似,是一段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代码,是程序中单个顺序的流控制,但与进程不同的是,同类的多个线程是共享同一块内存空间和一组系统资

西工大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 一、1.什么是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答:(1).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a.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分配及回收内存 c. I/O(Input/Output)设备管理:I/O分配与操作 d.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详见课本P2-3) 2.什么叫并发性?什么叫并行性? 答: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3.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及时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 [分时系统:秒级(一般情况)实时系统: 微秒级甚至更小] 交互性:分时系统交互性更强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详见课本P9和P11) 三、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1)程序在并发执行方式下,运行时具有异步性的特征,“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就需要一个数据结构PCB来记录程序的状态,以及控制其状态转换所需的一些信息。因此,将PCB、程序、数

据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就是进程实体。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引入进程的概念,便于操作系统对于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2)区别: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动态的。2)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和数据。除此之外,进程还应由记录进程状态信息的“进程控制块”组成。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的运行目标是执行它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答:进程互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竞争资源而形成的制约关系。 进程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某种时序上的限制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制约关系。 3.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③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④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4.说明进程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状态。 答:进程是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样板.doc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

“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西工大信号与系统-实验1

西北工业大学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

a. 上图分别是0N或者M

b. 以上是代码,下图是运行结果

由上图可看出,图上一共有3个唯一的信号。当k=1和k=6的时候的图像是一样的。因为档k= 1时,wk=(2*PI)/5,k=6时,wk=2PI+(2*PI)/5,即w6 = 2PI+w1,因为sin函数的周期是2PI,所以他俩的图像是一样的 c.代码如下:

图像如下: 可得出结论:如果2*pi/w0不是有理数,则该信号不是周期的 1.3离散时间信号时间变量的变换 a. nx=[zeros(1,3) 2 0 1 -1 3 zeros(1,3)];图像如下: b. 代码如下: x=zeros(1,11);

x(4)=2; x(6)=1; x(7)=-1; x(8)=3; n=-3:7; n1=n-2; n2=n+1; n3=-n; n4=-n+1; y1=x; y2=x; y3=x; y4=x; c: 代码和结果如下结果 下图是结果图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_OS3(10)

评语: 课中检查完成的题号及题数: 课后完成的题号与题数: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三 实验名称:七、八日期:2013.05.23 班级:10011007 学号:2010302555 姓名:杨宏志实验七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1. 实验目的 理解当操作系统引入线程的概念后,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线程成为系统调度的单位,与同一个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程序空间。 2. 实验预习内容 预习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在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 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shared 变量定义到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 实验总结 (1) 观察上述程序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2) 提交源程序清单,并附加流程图与注释。思考:分析进程和线程的不同之处。 5. 具体实现 1)观察线程并发性: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 func(void *params) { while(1) { printf("i am the thread 2\n"); sleep(1); }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res=pthread_create(&tid, NULL,func,NULL); while(1) { printf("i am main thread\n"); sleep(1); } return 0; }

WORD实验报告

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 2.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 3.掌握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 4.熟悉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 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word的基本操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2.word的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3.word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4. 通过word进行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1.word的基本操作:①启动word软件 (1) 启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word程序 (2) 双击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winword.exe程序 (3) 双击word 文档文件(*.doc) (4) 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 (5)开始-运行-输入“winword”②认识word2003窗口(1)标题栏位于屏幕最顶端的是标题栏,由控制菜单图标、文件名、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组成。(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项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3)工具栏 标题栏下面的是工具栏,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word会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新建、打开、复制、粘贴、打印、撤消、恢复等“格式”工具栏:字体、字号、下划线、边框、对齐方式等 如果想了解工具栏上按钮的简单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该按钮上,过一会儿旁边会出现一个小框,显示出按钮的名称或功能。 word窗口中可以有许多工具栏,可以根据需要在“视图”—“工具栏”中增加或减少工具栏。每一个工 具栏都可以用鼠标拖动到屏幕的任意位置,所以又称为浮动工具栏。工具栏内图标按钮体现了“菜单栏”中的一些主要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按钮进行相应操作。如我要打开一个文件,除了可以使用菜单栏外,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 (4)编辑窗口 再往下的空白区域就是word的编辑窗口,输入的文字就显示在这里。文档中闪烁的竖线称为光标,代表文字的当前输入位置。(5)标尺 在编辑窗口的上面和左面有一个标尺,分别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用来查看正文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图片、文本框、表格的宽度,还可以用来排版正文。( 6)滚动条在编辑窗口的右面和下面有滚动条,分别为垂直滚动条和水平滚动条,用来滚动文档,显示在屏幕中看不到的内容。可以单击滚动条中的按钮或者拖动滚动框来浏览文档。(7)显示方式按钮

科技实验报告.doc

科技实验报告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 “×××的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

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西工大作业机考《计算机操作系统》标准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一、单选题 (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 B.请求页式管理 C.段式管理 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 正确答案: 2. 主要由于()原因,使UNIX易于移植。 A.UNIX是由机器指令编写的 B.UNIX大部分用汇编少部分用C语言编写 C.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D.UNIX小部分用汇编大部分用C语言编写 正确答案: 3. 磁盘是共享设备,每一时刻()进程与它交换信息。 A.可有任意多个 B.限定n个 C.至少有一个 D.最多有一个 正确答案: 4. 操作系统是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通用软件 D.工具软件 正确答案: 5. 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大致可分为()等几类。 A.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设备调用类 B.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 C.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信息维护类、设备调用类 D.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设备调用类 正确答案: 6.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发生。

B.同一时间间隔内 C.不同时刻 D.不同时间间隔内 正确答案: 7.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处理机的利用率()。 A.降低了 B.有所改善 C.大大提高 D.没有变化,只是程序的执行方便了 正确答案: 8.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正确答案: 9. 进程间的基本关系为()。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同步与互斥 C.并行执行与资源共享 D.信息传递与信息缓冲 正确答案: 10. 下列方法中哪一个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A.银行家算法 B.一次性分配策略(即预分配策略) C.剥夺资源法 D.资源有序分配 正确答案: 11.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A和B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综合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薛景 学生姓名臧玉付班级学号120010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 (计算机通信)

2、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请在下方空白处填写本程序的全部 ..程序代码及软件界面截图)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WIDTH=50;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HEIGHT=40; JButton one=new JButton("1"); JButton two=new JButton("2"); JButton three=new JButton("3"); JButton four=new JButton("4"); JButton five=new JButton("5"); JButton six=new JButton("6"); JButton seven=new JButton("7"); JButton eight=new JButton("8"); JButton nine=new JButton("9"); JButton zero=new JButton("0"); JButton DOT=new JButton("."); JButton ADD=new JButton("+"); JButton SUB=new JButton("-"); JButton MUL=new JButton("*"); JButton DIV=new JButton("/"); JButton EQU=new JButton("=");

信号与系统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 段哲民 信号与系统1-3章答案

第一章 习 题 1-1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1) f 1(t)=(2-e -t )U(t); (2) f 2(t)=e -t cos10πt×[U(t -1)-U(t-2)]。 答案 (1))(1t f 的波形如图1.1(a )所示. (2) 因t π10cos 的周期 s T 2.0102== ππ ,故)(2t f 的波形如图题1.1(b)所示. 1-2 已知各信号的波形如图题1-2所示,试写出它们各自的函数式。 答案 )1()]1()([)(1-+--=t u t u t u t t f )]1()()[1()(2----=t u t u t t f )]3()2()[2()(3----=t u t u t t f 1-3 写出图题1-3所示各信号的函数表达式。

答案 2 002121 )2(21121)2(21 )(1≤≤≤≤-?????+-=+-+=+=t t t t t t t f )2()1()()(2--+=t u t u t u t f )] 2()2([2sin )(3--+-=t u t u t t f π )3(2)2(4)1(3)1(2)2()(4-+---++-+=t u t u t u t u t u t f 1-4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1) f 1(t)=U(t 2-1); (2) f 2(t)=(t-1)U(t 2-1); (3) f 3(t)=U(t 2-5t+6); (4)f 4(t)=U(sinπt)。 答案 (1) )1()1()(1--+-=t u t u t f ,其波形如图题1.4(a)所示.

西工大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OS2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二 日期:2013-5-16 实验名称:构造进程家族树 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创建若干个子进程,构造进程家族树,分析进程家族树的结构关系;学 习相关系统调用(例如,getpid()和getppid()等)的使用方法。 2. 理解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进程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程序空 间。 二、实验内容: 1. 进程的创建: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三个子进程,在各个子 进程中再使用系统调用fork()进一步创建子进程,如此重复,构造一棵进程家 族树。分别使用系统调用getpid()和getppid()获取当前进程和父进程的 进程标识号并输出。 2.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对其进行循 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shared 变量定义到main()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三、项目要求及分析: 1.学习进程构造的相关知识,学习获取进程相关信息的系统调用函数。利用系统调用getpid()和getppid()所获得的进程标识号信息,验证是否进程间关系是否满足要求的进程家族树。 2.了解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观察进程执行结果,根据进程间的执行关系思考原因,并和线程进行比较。 四、具体实现:

4.1 流程图 1.进程家族树 Pid_1=fork() Pid_2=fork() Pid_1<0? error Pid_1==0? 输出pid 和ppid Pid_2<0? ERROR Y N Y Y Pid_2==0? Pid_2_1=fork() Pid_2_1<0? ERROR Y Y Pid_2_1==0? 输出pid 和ppid Pid_2_2=fork() N Y pid1>0?Pid_2_1>0? Pid_2_2<0? ERROR Pid_2_2==0? 输出pid 和ppid N Y Pid_2>0? Pid_3=fork() Pid_3<0? ERROR Pid_3==0? 输出pid 和ppid N N Y Y Y Y N N Y N Y 2.

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报告模板 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的朋友,下面请看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验报告模板1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实验报告模板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西工大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 一、1.什么是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答:(1).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a.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分配及回收内存 c. I/O(Input/Output)设备管理:I/O分配与操作 d.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详见课本P2-3) 2.什么叫并发性什么叫并行性 答: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3.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及时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 [分时系统 :秒级(一般情况)实时系统: 微秒级甚至更小]交互性:分时系统交互性更强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详见课本P9和P11) 三、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1)程序在并发执行方式下,运行时具有异步性的特征,“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就需要一个数据结构PCB来记录程序的状态,以及控制其状态转换所需的一些信息。因此,将PCB、程序、数据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就是进程实体。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引入进程的概念,便于操作系统对于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2)区别: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

动态的。2)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和数据。除此之外,进程还应由记录进程状态信息的“进程控制块”组成。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的运行目标是执行它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答:进程互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竞争资源而形成的制约关系。 进程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某种时序上的限制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制约关系。 3.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③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④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4.说明进程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状态。 答:进程是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进程状态有就绪、执行和阻塞。就绪转换为执行由于进程调度,执行转换为就绪由于时间片到,执行转换为阻塞由于等待外部事件,阻塞转换为就绪由于外部事件发生了。 六、1.段页式管理中,怎样访问内存,取得某一条数据或指令 答: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数据或指令,须三次访问内存。 第一次是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中取得页表始址; 第二次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取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并将该块号与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_OS3(5)

班级:10011007 学号:2010302541 姓名:陈一凡 实验七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一.实验目的 理解当操作系统引入线程的概念后,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线程成为系统调度的单位,也是系统并发运行的独立单位。同一个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 ()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 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在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int shared (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 个线程,在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 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int shared 变量定义到main ()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 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 ()函数中创建至少两个线程,在这些线程中分 别说明(定义)名称相同的整型变量(例如,int x ;),分别在各个线程中修改这些变量,试观察这些变量值的变化。 开始 创建主进程 设置局部变量shared Sleep 1 S 创建线程 Shared++ 输出Shared 的值 结束 开始 设置全局变量shared 创建主进程 Sleep 1 S 创建线程 Shared++ 输出Shared 的值 结束

实验八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 一、实验目的 模拟存储管理常用的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技术,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虚拟内存的思想和主要的页面淘汰算法。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行列,共320条指令,指令中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2) 具体实验办法是:在[0,319]之间选一起始点M;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第M+1条;向前地址[0,M-1]中执行一条指令M;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第M+1条;向后地址[M+2,319]中执行一条指令M。如此继续,直至产生320条指令。使用产生随机数的函数之前,首先要初始化设置RAN()产生序列的开始点, SRAND(400);然后计算随机数,产生指令序列。例如: a[0]=1.0*rand()/32767*319+1; a[1]=a[0]+1; a[2]=1.0*rand()/32767*(a[1]-1)+1; a[3]=a[2]+1; a[4]=319-1.0*rand()/32767*(a[3]-1);其中rand()和srand()为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函数分别进行初始化和产生随机数,多次重复使用这5条指令,产生以后的指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五

实验五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了解FreeBSD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 2、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 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多次运行,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并分析原因; 3、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在观察程 序执行时屏幕出现的现象(多次运行,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并分析原因; 4、如果在程序中使用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子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 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5、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三、实验过程 1、进程的概念与含义 狭义:进程就是一段程序的执行过程。 广义: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

进程的概念主要有两点:第一,进程是一个实体。每一个进程都有它自己的地址空间,一般情况下,包括文本区域(text region)、数据区域(data region)和堆栈(stack region)。文本区域存储处理器执行的代码;数据区域存储变量和进程执行期间使用的动态分配的内存;堆栈区域存储着活动过程调用的指令和本地变量。第二,进程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程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实体,只有处理器赋予程序生命时,它才能成为一个活动的实体,我们称其为进程。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重要的概念。是多道程序系统出现后,为了刻画系统内部出现的动态情况,描述系统内部各道程序的活动规律引进的一个概念,所有多道程序设计操作系统都建立在进程的基础上。 2、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 源代码如下所示: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p1, p2 if (p1 = fork()) // 子进程1 { printf("b\n"); exit(0); } else { if (p2 = fork()) // 子进程2 { printf("c\n"); exit(0); } else { printf("a\n"); // 父进程 exit(0); } } }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_OS3(12)

实验报告三 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实验名称: 日期:2013.5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 班级: 学号:2010302554 姓名:王振10011007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理解当操作系统引入线程的概念后,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线程成为系统调度的单位,与同一个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程序空间。 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 模拟存储管理常用的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技术,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虚拟内存的思想和主要的页面淘汰算法。 二、实验内容: 1. 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 学习虚拟存储器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熟悉各种主要的页面调度算法。 三、项目要求及分析: 1. 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 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在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 程,在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 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shared 变量定义到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 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设计 (1) 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行列,共320条指令,指令中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 成: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25%的指令 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2) 具体实验办法是:在[0,319]之间选一起始点M;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第 M+1条;向前地址[0,M-1]中执行一条指令M;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第M+1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doc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如何写?格式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西工大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如何操作使用FreeBSD

一、实验目的 了解FreeBSD,学习如何操作使用FreeBSD。 二、实验要求 1.请查阅资料,了解FreeBSD 项目的各个方面,比如它的历史、目标、开发模式; 2.学习使用FreeBSD,(账号:root;密码:无),学习使用常用命令;; 3.详细记录探索学习的内容和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资料的查询、资料的来源(资料 名称、网址等)、所做的各种尝试、以及最终的结果(包含截屏);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三、实验设备(环境) 1.WindowsXP操作系统 2.Vmware虚拟机 3.FreeBSD操作系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FreeBSD的基本知识; 1.1FreeBSD简介; FreeBSD是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是由经过BSD、386BSD和4.4BSD发展而来的Unix的一个重要分支。FreeBSD 为不同架构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了不同 程度的支持。并且一些原来BSD UNIX的开发者后来转到FreeBSD的开发,使得 FreeBSD在内部结构和系统API上和UNIX有很大的兼容性。由于FreeBSD宽松 的法律条款,其代码被好多其他系统借鉴包括苹果公司的macOS,正因此由于 MacOS X的UNIX兼容性,使得macOS获得了UNIX商标认证。 不同版本的FreeBSD可以支持x86、amd64(x86_64)、ARM、IA-64、PowerPC、PC-98。SPARC等架构 1.2FreeBSD历史; FreeBSD的发展始于1993年,取源于386BSD。然而,因为386BSD源代码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以及Novell(当时UNIX的版权拥有者)与伯克利接连而来的 诉讼,FreeBSD在1995年1月发布的2.0-RELEASE中以加州大学的4.4BSD-Lite Release全面改写。

西工大2020年4月《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西工大2020年4月《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96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完整答案:wangjiaofudao 1. 一作业进入内存后,则所属该作业的进程初始时处于()状态。 A.运行 B.等待 C.就绪 D.收容 正确答案:C 2.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 A.进程 B.程序 C.作业 D.系统调用 正确答案:C 3. 下列方法中哪一个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A.银行家算法 B.一次性分配策略(即预分配策略) C.剥夺资源法 D.资源有序分配 正确答案:D 4. 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和操作的异步性。 A.多道程序设计 B.中断处理 C.程序的并发执行 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正确答案:C 5. 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的能力。 A.串行操作 B.控制操作 C.重执操作 D.并行操作 正确答案:

6. 进程间的基本关系为()。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同步与互斥 C.并行执行与资源共享 D.信息传递与信息缓冲 正确答案: 7. 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 A.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B.内存空间利用率提高 C.内存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D.内存空间利用率不影响 正确答案: 8. 进程和程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下面描述中,()是错误的。 A.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 B.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 C.进程有生命周期,而程序相对是永久的 D.程序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正确答案: 9. 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 A.可由CPU直接访问 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入内存 C.必须由文件系统管理 D.必须由进程调度程序管理 正确答案: 10. 只能在核心态下执行的指令是()。 A.读时钟日期 B.屏蔽所有中断 C.改变文件内容 D.调用库函数 正确答案: 11. 下述几种引起进程永远等待的情况中,只有()是属于死锁问题。 A.进程申请系统中不存在的资源 B.进程申请的资源数超过了系统资源总数 C.由于程序性错误引起的循环等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