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点知识讲解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点知识讲解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点知识讲解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点知识讲解

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点

※考点清单

1、了解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

2、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4、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5、揣摩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6、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领悟文本的深长意味。

7、品味并积累优美语句,学习文本的表达技巧。

※备考指南

一、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以及完整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也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

(1)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老师》《阿长与〈山海经〉》。

(2)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社戏》。

(3)写景的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

《春》《济南的冬天》。

(4)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借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白杨礼赞》。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要素的把握,可根据记叙文的不同特点来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常常按人物成长的阶段、所在的不同地点、不同性格特征、感情的变化来进行分析;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常常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地点转换、发展的阶段来进行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则可以按观察点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来进行分析。

(四)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够作为线索的主要有:时间、事件、某物、某人、见闻、地点的转移、感情的变化。

(五)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有三种: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叙述方式。这种写法可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插叙有两种:

(1)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2)插进对有关人或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毕,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倒叙和插叙的区别:

(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件事情就是插叙部分。这种写法是先顺叙,后中断一下进行插叙,再回到中心事件上进行顺叙。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紧扣“时间”,前后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个场面,插叙结束后,再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

(六)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不同的记叙文中使用不同的人称,其表达的效果和作用不同。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其优点是能够拉近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增强叙述的真实感、亲切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我的老师》。然而使用第一人称,只能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经历的事情(物),超出这个范围就失真了。

2.第二人称使用第二人称来叙事的文章比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也有很多文章会在以其他叙事人称为主的情况下,偶尔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者议论,这种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仿佛对方就站在面前,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直接的感情流露。

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写法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用谈论他人他事的口吻进行叙述。使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不如第一人称亲切、真实。三种人称各有长处。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即述说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通篇或长段中,描写很少单独使用,它常常和叙述结合在一起使用。如果说叙述是写意画,那么描写则是工笔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对描写对象的直接的全面的描写。如果从描写对象存在的状态来分,描写还可以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3.说明在记叙文中,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对所记事件、人物或问题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主要是对所记事件、人物的感想和评价。在记叙文中,一般很少单独议论,多是叙议结合。

5.抒情抒情,是指在具体叙述、充分描写的基础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表达。

记叙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抒情往往同描写、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记叙文常常借用叙述描写的形式抒情。这是在客观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加上了主观的感情色彩,让心境与事物相应和。

(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悬念是指读者对文中所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未来表示关注的心态。旧时写章回体小说的人,每到关

键处,便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故意设下悬念。

2.抑扬“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写作时讲究抑扬,一上一下,一束一放,两相对应,互为映衬,就可以形成波澜起伏之势,使文章或作品曲折多变,摇曳多姿。

抑扬手法有两种形式

(1)欲抑先扬。即为了否定表现对象,先用误解的方式或真诚的态度去褒扬它,然后再着力进行贬抑。欲抑先扬法,亦即“抬高跌重法”,其特点在于扬是手段,抑是目的,扬得愈高,跌得愈重,这样就可以使表现对象受到更为深刻、更为彻底的否定,从而使文章体现出新鲜的意味。

(2)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表现对象,先用曲解的方法或嘲讽的态度去贬抑

它,然后再着力进行褒扬。欲扬先抑法的特点在于抑是手段,扬是目的。通过抑扬对照,使表现对象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使文章翻出新意。

3.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增添作品的艺术效果。

4.衬托衬托是通过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

从正面衬托,反衬是从反面衬托。

5.象征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指“托义于物”,即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

的概念、思想、感情。例如,红色象征革命,火炬象征光明等。象征包括象征体和本体,前面例子中的“红色”

“火炬”是象征体,“革命”“光明”是本体。象征体和本体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比如一提的到火炬,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它能在黑暗中带来光明。但象征体和本体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因为象征体的属性是多侧面的,在不同场合,同一事物可象征不同的意义。

象征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还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

6.夸张夸张手法不是指夸张修辞的运用,而是指作品为了歌颂或暴露某种事物,在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夸饰、扩大或缩小描写对象的特征,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夸张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手法:①通过比喻来夸张,在小说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常用这种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通过描写、渲染来夸张。

7.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于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8.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将作者心中的浓情渗透到赏景、写景的活动之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或贬地叙述和描写,表达出心中或喜或悲的“情”来。这种间接抒情,比直白式的抒情有着更为含蓄、更为巧妙的特点。由于“景”作为抒情的假借物,所以这类文章中的写景不是见什么写什么,而是从抒情的需要出发,选取最适宜表达作者胸中情愫的景点着力刻画,笔墨多用于与抒情关联最紧密的方面。

二、答题要领支招

1.层次分析类试题:注意提取语言标志

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①按时间的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②按空间的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接志);③按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⑤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

2.拟题和分析标题的作用、含义题

【答题思路】拟题可以从人物、事件、情节、中心思想等角度思考。标题的作用有生动形象、点明主旨、行

文线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等。若是人物语言、主要事件,那么可以揣摩其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

3.提炼概括文章中心、主旨题

【答题思路】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4.语句品析题

(1)句子含意的理解(作用)。

【答题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主旨、感情)。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答题思路】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语言组织:“××”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被赋予了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5.人物形象概括题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答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6.开放性探究题

【答题思路】这一类题目的出题方式一般为“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问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作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来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②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以具体的事例或深刻的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③表达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 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 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 (一)知识清单 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 (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2)概括文章的主要容,突出文章的主旨。(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点燃一个冬天游睿 *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 (三)应考指南 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 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拟写标题的方法 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容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概括文章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标题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

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一一记叙文阅读练习 (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____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 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 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 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 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 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 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ku 1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ku 1 ___________ 见 2?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 _____________ 3?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4.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 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 50 字)。 (二)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 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 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 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 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 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 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①把握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文章线索; 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⑦吸引读者、新颖; 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 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②过渡段:承上启下。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鉴赏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常用知识点实际: 1.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复、反问、设问、对偶…… 4.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啊托、铺垫、伏笔、照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物喻人、 渲染、象征、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6.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 7.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8.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9.记叙顺序的技巧 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好处是文章条理清晰,文气自然贯通。 插叙: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 作用: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或其他精彩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高潮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10.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情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笔法灵活,不受时空的限制。 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格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或影响)如何 【要点】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 素。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 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解答题目的含义。由表里纵向深入,从表层含义说到深层含义。 作用:①是行文的线索 ②点名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

记叙文(一) 【知识点】 一、【记叙文概念】 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二、【记叙文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注意:人物有时候不仅仅是人,也有可能是物(动物植物甚至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物)但是记叙文不论是写事还是写物,最主要的是要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找出下列记叙文中的六要素: < 最短系列世界上最短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最短荒诞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他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吃了 最短的文言小说: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陶) 三、【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 四、【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 (2)空间顺序(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3)事情发展的顺序: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五、【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想象和思考。 六、【文章分层】 按事件(时间)的发展顺序: 《 例如起因,经过,结果;小时候,少年时,中年时,年老时 按不同内容(事例)来安排材料:例如《西游记》 按空间位置(方位)安排材料:例如游记 按逻辑关系:总分总;总分;分总 过渡句往往成为分层的得力帮手 七、【中心句】 (一)含义:能够概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开头、中间或结尾) (二)作用:结构上:总述概括;归纳总结;承上启下 \ 内容上:结合文章回答(人物/情节/思想) (课堂引入:三个小段例子) 八、【过渡句】 (一)含义: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段落中间) (二)作用: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内容上:结合文章回答 (课堂引入:报幕的例子) 九、【记叙文的线索】 ]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划重点:线索可以作为标题,标题也可以作为线索。 十、【文章内容归纳】 (一)要素组合 找到六要素,进行组合: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最终结果是什么 (二)段意合并

初一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专题

初一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 【开心感悟】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一、记叙文知识脉络: 六要素:、、、、、 表达方式:、、、、 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顺序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 次清晰。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补充: 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二、解题步骤 1.细读文章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句子,如中心句、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等。了解每段的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作者的情感倾向等。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标题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的线索图文稿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 的线索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线索的分类①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变色龙》 ②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荔枝蜜》 ④以某一物品为线索. 《小桔灯》 ⑤以某一事件为线索。 2.答题技巧: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往往是文章的线索,特别是在首位段中。 点例分析《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内容简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方,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方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的反悔,伤心极了。 《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 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有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 (一)生命的补丁 ①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作者:黑白) 1、如果将文题“生命的补丁”中的定语部分“生命的”删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2、比较第①②段,用文中原文填空。(每小题2分,计4分) (1)第①段写的是

记叙文十大考点

记叙文十大考点 如何快速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教你高招 考点一:叙事线索 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策: 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2、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类型3、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 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 技巧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6、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⑶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6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作用:正常叙事,条理清楚,脉路清晰 倒叙作用:概括倒叙部分的内容、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叙述、引出对……的回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给人以鲜明印象,为……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不落俗套,避免单调 插叙作用:概括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和衬托作用,表达什么情感,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上下文……形成对比,丰富文章内容、与顺叙的结尾部分照应,结构完整、为揭示中心做铺垫、表达人物具有什么性格 线索:人、物、一句话、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种情感、时间、空间 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组织文章内容、表达情感(情绪变化)、寄托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记叙文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第一人称(我)作用:真实、亲切、感人,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你)作用:便于与读者直接交流、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直接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他)作用:写作不受时空限制,开阔自由、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真实客观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描写(动作、神态、肖像、语言、心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社会风气、风土人情、思潮)作用:交代……环境、表现……困难,表现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做伏笔、铺垫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内容概括:谁---起因---经过----结果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欲扬先抑、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由点到面、夸张手法、拟人手法、讽刺手法等 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优美、朴实清新、含蓄幽默、鲜活隽永、文雅、通俗、口语化、方言化、富有情感、富有哲理、富有诗意(韵律美、图画美、色彩感等) 开头段作用:概括内容(交代了……内容)、总起全文、交代……线索、奠定……感情基调、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和例题

记叙文阅读考点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 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考点之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 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最新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