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

在讲解文言文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先明晰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意义,而要清楚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就要对文言文的含义和来源进行梳理,即什么叫文言文,其形成和口语的关系是怎样的,它有哪些分类?

在维基百科中,关于文言文,它是这样定义的:“ 文言文” 是相对于“ 白话文” 而言。“ 文言文” 的意思就是指“ 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 白话文” 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 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饭否?” 。“ 饭否”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文言文” 。

那么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作品、桐城派作品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 五四” 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

代白话文所取代。因此,一般把“ 五四” 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文言文可分为韵文、骈文和散文三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 重点是辞赋这种文体,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赤壁赋》、《秋声赋》等;骈文指句式对称字数相等的文章, 如《滕王阁序》;散文根据时代而有不同的形式, 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说理散文、叙事散文等。

以上是对关于文言文的整理,到今天,“为什么语文课上要适量多教一些文言文?理由很简单: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从这个宝藏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们本人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拒绝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谈不上世界性一样。”。(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诚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于今天仍然是必要的,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要建立在对文言的正确解

读上。而且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是知识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 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会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 法” 可依。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会使人有肃穆高精,启迪心智之感。

针对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人说:“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 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 字斟句酌” ,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词语也不放过,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 内容分析” ,或者来个“ 中心归纳” 。教师是“ 独霸课堂” ,喋喋不休,出现了“ 媳妇懒,婆婆勤” 的现象。三是“ 从本到本” ,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 一” ,学生只知其“ 一” ,却不知“ 反三” 的结果。------ ”;也有人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

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改革死角的症结所在。所谓“八字真经”,无非就是由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而且其肢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更惨,说它“碎尸万段”也不算夸张。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最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一句话,文言文教学的发展瓶颈是有‘言'而无‘文'”。”事实上,从我近三年来所听的不下百节的文言文教学课来说,以上所言的现象在今天的课堂上并不多见,倒是在文章的讲解上,老师着力甚多,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了了,学生的文言文认知能力和兴趣并没有提高多少,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四个教学实例出发,来寻找一下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第二节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探讨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篇目在三个学段中共计有49 篇,而且在七年级文言文并不自成单元,根据其主题散落在各个单元中,如七上,其编排如下: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西江月》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30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七下: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30 狼

但是从八年级起,文言文开始自成一个单元,具体篇目见下: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望江南( 梳洗罢)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其实从上述的编排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各类散文,其哲思意蕴和文本理解难度都在增加,最终回到文言文肇始的先秦。七年级时将文言文归类于不同的主体单元,其目的也是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的关注文言文的“文”,经过一年的文言文训练后,学生从八年级起,能自觉地利用自身的文言文认知水平,集中精力学习一批文言文精品,为日后的文言文阅读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依此,文言文的教学在各个学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必须依据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规律进行行之有效的设计,才能满足《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便是重点,而在八年级,则需强化学生文言文思维能力,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开始鉴赏。到了九年级就需要学生能看出文言文文本后面所蕴含的道理和文化了。初中三年,每段各有任务,如果没有教师这种教学的连续性,则学生的文言文认知水平始终会在原地打转转。

“真正的教育变革都是发生在课堂上”,即使是同一位老师给不同的学生讲同一节课,其效果也会有不同。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下面我们

以三个样本为例,来说明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得失:样本一:

《世说新语》两则

业故事,并就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和看法。

2. 完成《学探诊》中本课练习。

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体看来,整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由《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进入,针对它是一本记录人物言行的书,引出本课的第一个问题,即整体感知后,快速回答课文所选的两个小故事所“志” 的主要人物是谁?由此既切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又为我整节课的最后小结及提升做好了铺垫。

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人物性格。在这个环节中,包括了了引导学生读文章,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能通过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及动作的刻画来品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想打破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先译文后理解的模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及自己的语言感觉,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将文言词、句意理解并掌握。

最后,给出同样出自《世说新语》的一则小故事“床头操刀人”,让

学生再次体会《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并引出鲁迅先生对此书的评价“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从而引起学生阅读此书的兴趣。

另外,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仍然突出并强化了我一贯强调的读书教育。

无论是开头的导入,还是结课的收束与提升,都紧扣着《世说新语》的特点来进行的,而不是仅仅就讲其中的两个小故事。从课后的效果来看,班内确实有一批学生找来《世说新语》翻看,对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或评或议,津津乐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预设不足,有些环节处理略显生硬。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是希望学生对两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有所争议的,从而在学生的争议中,进入对文意的疏通和理解。不料学生很快就说出正确答案并且没有形成我预想中的争论。那时,我应当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而我还在此浪费了些时间。

另外一点,中心环节处理时略显拖沓,时间分配不当,小环节不够紧凑,导致最后拖堂。

该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整体来说,有些新意,但是怎样在手段上更好的支撑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创新怎样落实才最终适合学生的认知并达到积累的目的,从教学设计和最终的课堂实施上来看,显然教师还有些含糊。学生是入学快半年的初一生,文言文教学应该是文言和文一起进行的,就拿本课来说,教师紧紧抓住《世说新语》的志人特点展开对两篇

小故事的讲解,这是好的创新,围绕该创新,教师在提问设计上应从“志的是谁?怎样志的”下功夫,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心中非常明确,本节课中,重点要积累的字词有哪些,古今比较、传承关系如何,要一一列出,为学生今后进一步阅读文言文积累词语上的规律做准备。此外便应是熟读成诵,一节课课时有限,教师准备的内容过多,反而削弱了重点,另外非要花时间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人物归于哪一门中,也显得生硬,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可以个性化些,不见得要与原著的分类一致。

教学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2 分钟)

二、小组合作为白文断句、全班讨论

(20

分钟)

三、讨论课文内容(10 分钟)

四、分角色朗读、背诵

我们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是谁

呢?对,就是三国时代东吴君主孙

权。为什么生儿子要像他呢?因为

他与曹操、刘备年龄相差很大,年

纪轻轻,据有江东,与曹刘抗衡近

五十年。孙权手下还有两个得力干

将,一个是和诸葛亮一起草船借箭

的鲁肃,一个是让关羽败走麦城的

吕蒙。他们君臣之间发生过一段很

有意思的故事,这就是“孙权劝学”。

(1 )5 分钟小组合作,为

白文断句。

今天我们不看课文,而看这个

无断句、无注释的白文版。请大家

激发兴趣,营造

情境,交代人物关系,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做铺垫。

充分利用学生的

智力资源,让学生在

讨论中落实重点字词

及文言现象的意思。

发现学生在理解

文意时的典型问题,

带动全班一起来思

考、解决。

用问题牵引学生

熟读文本,再次强化

重点句子的理解。在

(6 分钟)

五、小结布置作业(2 分钟)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为本

文断句,有疑难的地方可以查字

典,但是不要看书。看看哪个小组

完成得最快最好!讨论完马上举手

示意我!

(教师巡视,记录典型错误。)

(2 )小组展示断句成果,

说明断句过程中的分歧。

(点评:这个过程的加入,

对学生整理自己的文言思维帮助

很大,同时也让老师发现学生学

习中的薄弱点和困难在哪里。)

教师投影出来,并提问:

对于这个断句结果,大家有没

有什么不同意见?

(可断可不断的地方可以让

学生用诵读的方式来比较哪个好)

讨论中教师适时补充注释

(当涂、治经、博士、吴下)

(点评:对本课出现的重点

讨论中理清文章层

次,为学生背诵做铺

垫。

让学生充分理解

全篇。有感情地理解

和背诵本文。

让学生继续深入

理解课文,激发学生

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

趣,了解古人劝说策

略。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

读。请大家迅速分角色,揣摩语气,

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背诵着分角

色表演出来?(4 分钟)

小组背诵表演(1 分钟)学

生评价(1 分钟)

询问为什么能背得那么快?

点评学生表现。

我们从对文章浑然不知,到能

断句,翻译,背诵,已经很好!最

后,还要能汲取古人的智慧。孙权

劝学,最大的智慧是劝,如果你能

学会孙权的劝说策略,那么在生活

中是不是很有用?为了让你更好

地学习劝说策略,老师再给出两个

古代经典劝说案例,请你去琢磨,

看谁能发现这三篇经典案例的共

同点!把你的发现写成一篇短文。

总结《孙权劝学》及两篇拓展材料《触龙说赵太后》、作业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劝说策略上的共同点,写一篇小

这个样本的前后教学设计差异很大,王老师经过多次试讲,几易其稿,最终的定稿如上。王老师是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硕士生,学科功底很好,只是在教学上跳跃式较强,要求学生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理解文本,掌握字词的目的,喜欢用表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但是怎样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寻找文言文教学的准确切入点从而达成学生的语言连贯性是王老师要思考的问题,第一稿同《木兰诗》的讲解一样,热闹有余,收获不足,学生在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上依然有不少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主张王老师从文言断句开始来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和细致理解的能力。事实上,对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断句是一种有刺激意味的挑战和游戏,在断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须具备三个维度,即整体感知、语义理解、内容析出。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知识盲点能自我发现,对一些文言规律会自主找寻,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在此时的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触动和帮助会是最大,这种设计从初一开始应用,对学生的双基和日后的文言文自我学习大有裨益。由于教学中不是死抠词句,嚼得过细,这就留下了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有的地方老师又重点畅讲,并指导评点,这就突出了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印入更深。教学中这样疏密相间,略其所当略,详其所当详的教法,是符合学生读文、认知的规律的;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可以受到很好的锻炼。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心中要做

到:

1 、有意识多增加诵读、背诵的环节。诵读、背诵可以增强语感,进而理解文意,同时也可以在写作中化用、引用,缘此,辨明字音,理解词义句意,是诵读环节的必走之路,唯有此,背诵才能准确无误。

2 、一定要清楚教材中的常用文言词和语,在做文本阅读时适时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3 、恰当的使用白文断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文言字、词、语、句以及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文言断句可以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和细致理解的能力。

4 、以文代言,在设计中尽量以样本的形式出现,设计中要明晰文本究竟在哪里“导”、“导”什么,在什么地方“点拨”、“点拨”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导”,在什么地方“发现”。使文言文教学文本滋阴学生的心灵高度。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 在讲解文言文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先明晰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意义,而要清楚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就要对文言文的含义和来源进行梳理,即什么叫文言文,其形成和口语的关系是怎样的,它有哪些分类? 在维基百科中,关于文言文,它是这样定义的:“ 文言文” 是相对于“ 白话文” 而言。“ 文言文” 的意思就是指“ 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 白话文” 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 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饭否?” 。“ 饭否”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文言文” 。 那么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作品、桐城派作品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 五四” 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

代白话文所取代。因此,一般把“ 五四” 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文言文可分为韵文、骈文和散文三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 重点是辞赋这种文体,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赤壁赋》、《秋声赋》等;骈文指句式对称字数相等的文章, 如《滕王阁序》;散文根据时代而有不同的形式, 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说理散文、叙事散文等。 以上是对关于文言文的整理,到今天,“为什么语文课上要适量多教一些文言文?理由很简单: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从这个宝藏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们本人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拒绝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谈不上世界性一样。”。(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诚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于今天仍然是必要的,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要建立在对文言的正确解

语文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语文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一、文言文阅读教案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突出重点、培养兴趣,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并能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古汉语的语法结构、词序、字义等。 (2)掌握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1)学会分析短文的结构,把握篇章主旨。 (2)通过词语比较、猜测上下文意义等方法,理解生僻词汇和句子。 (3)通过背景知识和推理,理解古代典故和典籍。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1)学会运用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作,提高句子的表达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代典籍、古诗词等素材进行写作的能力。 (3)注重写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讲解 (1)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用实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 阅读文言文篇章 (1)选择适合初中七年级学生阅读的文言文篇章,提供课前课堂阅读和课后作业。 (2)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写作训练 (1)以文言文课文和古代典籍为素材,提供写作任务。 (2)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5. 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 (1)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2)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1 教学目的: 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 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二、学生自读。教师板书要特别注意的词语(见“教学目的一”),学生边读边在这些词语下加着重号。教师行间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2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翻译指导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翻译指导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初三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文言 文翻译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进行教学。 一、熟悉文言文基本句型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首先需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句型。文言文 的句式结构相对固定,例如主谓宾结构、各种状语从句等,掌握这些 基本句型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和句式模板,这样在翻译过程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二、注重语境理解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注重对语境的理解。文言文的语境 相对复杂,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借代意义。学生在阅读和翻 译文言文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背景信息。只 有深入理解了文言文的语境,才能准确地翻译出其中的意思。 三、注意翻译的整体准确性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重点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文言文是一门讲 究精确用词的语言,学生在翻译时要确保所选的词语准确无误,表达 清晰明了。同时,还要注意翻译的整体连贯性,保持句子结构的统一,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表达不清的情况。 四、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一些翻译技巧。例如,可 以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运用词语相似、词源辨析等方法进行翻译;可以通过加入标点符号、调整句子结构等方式使译文更加流畅易读; 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五、多加练习,提高翻译水平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翻译水平。可以选择一些经 典文言文作品进行翻译,同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译文,学习他人的 翻译经验和技巧。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学生的翻译能力会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初三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系 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的 基本句型,注重语境理解,注意翻译的准确性,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并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做到文言文翻译得心应手。希望本文的 指导方法和技巧对初三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_《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本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文本,赏析大鹏的形象。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2、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味。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四、教学流程: 1、出示“鱼”的古字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依字化形,这是个象形字。再出示“鲲”,学生读,这是形声字,根据右边的“昆”读出。(中国字读半边,不怕错上天) 2、出示“鸟”的古字,左边再加个“朋”,读什么? 3、“鲲”是什么样的鱼?“鹏”又是什么样的鸟?“鹏”即“凤”的古字。《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可见“鹏”左边的“朋”来自它群鸟之王的地位。一说到“鹏”我们不由想起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毛泽东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的《逍遥游》,认识一下“鹏”。 【设计意图】用古字导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紧扣文章的主要形象。

《陋室铭》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陋室铭》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的优秀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北冥有鱼》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北冥有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本文的内容主旨。 3.领悟本文阐述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了解本文内容主旨。 [难点] 领悟本文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视频已经播放完了,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段视频是前几年上映的电影《大鱼海棠》。在这部电影中,有条大鱼名叫鲲,大家知道它的创作来源吗?我听到有同学说是来自庄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文章《北冥有鱼》。[板书:北冥有鱼]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本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中生字词的

读音及意思。 明确:教师强调“抟”“扶摇”“耶”等词语的读音、含义。“抟”(tuán) 意为盘旋飞翔,扶摇意为旋风,“邪”(yé) 通“耶”,疑问词。 2.学生独立思考,概述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明确:围绕“北冥有鱼”,先介绍鲲鹏形体,再写仰视鲲鹏飞南冥,最后写想象高空俯视情景。[板书:鲲鹏形体、鲲鹏南飞、高空俯视] (三)深入研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明确: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学生独立思考: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明确: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追求精神自由的地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海水、旋风的力量。[板书:海运、风力] 3.小组合作探究: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世说新语:咏雪》优秀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描述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 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2.质疑问难。3.思考课 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三、学习新课: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初中语文_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感知人物形象,领会为人之道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知人物形象,领会为人之道 难点:领会为人之道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指导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礼貌是一扇明亮的窗,打开它,心灵不再黯淡无光。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关于“信”和“礼”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世说新语》的相关资料 全体学生齐读目标和资料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师点拨诵读的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重音,读出语气,把握情感。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①自由朗读②个别读,师和生点评③师提示:不(fǒu)、哉(zāi)

(2)再读课文,重点读人物对话部分。要求:注意语气、重音、情感 ①同桌互读互评②生两两读,生和师点评 (3)全班齐读课文 2、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小组内自主和合作探讨疑难字词 (2)每组组长搜集本组未能解决的字词,全班共同化解 (3)师出示重点字词句:①期②不③委④舍去⑤乃至⑥则⑦引⑧顾⑨君⑪尊君⑫家君⑬非人哉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⑮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生通译全文 3、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主要人物是? 5、你认为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结合有关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 (1)元方/友人是__人,从__句子看出(读时注意人物表情、语气情感) (2)师点拨: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守信、知礼、聪颖 (3)生再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四)合作探究 1在元方的义正辞严地指责后,友人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入门不顾,此行为是否失礼?(生展开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2、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位聪颖的元方,本文为何不选入“夙惠”门,而入“方正”门? 师点拨:虽然表现了元方的聪慧,但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之道,从元方的责客语中反面说明“信”与“礼”的重要性,所以入“方正”门更好。 (五)拓展延伸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文中我们学到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学校、家庭、社会等角度) (六)小结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诚信识礼为做人之本,用诚信文明开启知识之窗,塑造玩美的自我!

初中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优质教学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优质教学教案 《陈涉世家》讲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优质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优质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背诵精彩语段。 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4、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领会课文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准下列词语。 阳夏人辍耕点缀掇啜泣怅恨苟富贵嗟乎鸿鹄之志闾左谪戍戊戌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故罾丛祠篝火陈胜王忿恚佐毋斩鞭笞袒右攻蕲询徇殉社稷谯憔樵 2、读熟课文。 以读准字音、句读,朗读流畅为目标。 二、新授内容 1、交流课前搜集的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及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

的知识。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促使了秦速亡。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2、掌握下列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者……也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若为佣耕太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闾左谪戍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度已失期法皆斩举大计等死,死国天下苦秦久矣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指意念鬼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罾固以怪之矣间令之次所旁丛祠中狐鸣旦日往往语指目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笞尉剑挺佐之并杀徒属第借令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受命从民欲袒右为坛而盟蕲下将兵徇蕲以东比至陈与皆来会计事将军身被坚执锐社稷刑其长吏 三、内容梳理 1、本文记叙了历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 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 2、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 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三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心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这两篇文言文分别从长辈对晚辈的尊重鼓励,和晚辈对长辈的维护两个角度出发,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风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课前准备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学习《咏雪》 一、导入: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描写雪花的句子。 二、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学生诵读,教师点拨优劣。 (二)学生读注释,注意古今异义,了解作者,说出课文的大意。(完成第一和第四题) 1、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2、《咏雪》译文: 《咏雪》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导学:(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文章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和睦、轻松、快乐、融洽的气氛。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儿女"的古意是: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儿子和女儿的合称,与父母的关系是被生养关系。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魏晋时极为看重人的出身门第,对于高门大族,特别是王谢两家,最为高贵.谢道韫既是谢家女,又嫁与王家为妻,自然更为高贵。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陋室铭》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托物言志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诵读法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曾经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房三厢的屋子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三室三厅;可是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文人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知县

强迫这位文人在半年的时间内搬了三次家,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如果同学们是这位文人,你们会怎么办呢? 我们的文人用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选择写了一篇文章,立于房门前。那今天呢,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立于房门前的文章《陋室铭》,一起了解这位文人是怎么想的,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73页。 (板书:陋室铭 ) (二)教师活动:作者及文体介绍 同学们知道这位文人是谁了吗? 是的,就是刘禹锡。 (板书:刘禹锡) 那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他所了解的刘禹锡呢? 明确: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在书上注释一中有解释,同学们注意勾画。 (三)教师活动:范读 现在呢,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①听清字音。不熟悉的字音要标注。②听清断句,停顿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 好了,现在该同学们来展示了。(起读) 同学们读的很好,请注意以下几个字。苔(tái)痕案牍(dú) 鸿儒(rú) 吾(wú) 德馨(xīn) 西蜀(shǔ)(或:连这几个比较难的字也读得很准确,我们再来着重看看 苔(tái)痕案牍(dú) 鸿儒(rú) 吾(wú) 德馨(xīn) 西蜀(shǔ)) (四)教师活动:翻译课文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预习,老师在这想先考考大家。谁能为老师解释一下“惟吾德馨的‘馨’,谈笑有鸿儒的‘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白丁’,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 明确: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案牍:官府的公文。

初中语文_《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故而知新 ——《〈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背诵和默写古文。 2.掌握课下注释等重点文言词汇,准确流畅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1.学会总结文言现象,能判断特殊文言词语用法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学以致用,通过课内学习课外古文,具有初步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实词的意思用法,能准确翻译课文。 2.归纳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 能学以致用,通过课内古文的学习能初步培养起阅读课外古文的能力。教学方法: 赏读法评析法探讨交流法圈划读记法练习法、平板等多媒体辅 助法 三教学过程

(一)师激情导入,走入课文 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了一课古文,认识了两位古代的儿童,他们聪明机敏,而且其中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诚信方正,还记得他们出自哪篇课文?(生答:《〈世说新语〉二则》;谢道韫、陈元方)师:对!就让老师今天引领同学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二则》这篇课文,在“温故而知新”中再次感受这两位儿童美好的形象吧。 大家思考一下,哪个画家画得更好?画画需要雕琢细节,作文同样需要描写细节。 (二)攻关升级,全面复习 1.明确复习目标。 ♦师平板出示复习目标。 ♦生齐读复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本堂复习任务。 2.第一关看谁的记忆力好:背诵课文二则 ♦师激情过渡:同学们,请看平板画面上方,有“第一关”字样,难不成这是要打游戏吗?哪些同学平日闲暇喜欢大大小游戏?为什么?怎样才能打到高级别的游戏段手呢? 生:纷纷表态发言(轻松快乐、有趣刺激、有成就感……需要耐心、毅力、探索研究、专心致志、不怕挫折勇于攻坚……) 师:学生发言后,顺势总结并指出游戏和学习的相通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并且激发学生攻坚克难、勇于挑战自我全面扎实复习古文的决心勇气和挑战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

初中语文_《文言文两则 学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弈》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 《学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没有讲解古汉语知识,而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文言文,又设置了给两人起名字,“召开学弈经验总结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关键词: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一、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文辞凝练,含义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结合译文解释重点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做任何事必须专心

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意思。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总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四、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名句,师朗读。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你们知道这些句子都出自何处吗?(《孟子》) 学生交流对孟子的了解,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孟子图像、孟子简介、《孟子》简介)指名朗读。 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战国中期邹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

初中语文_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初中阶段浅易文言文,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对文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中富 有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 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情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来看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具有独立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而这一部分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通过预习质疑,再由小组释疑,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故事情节、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是中考阅读题中常见题型。《唐雎不辱使命》尽管是一篇文言文,但故事性强,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知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从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来看教学中以朗读为主,通过集体读、个人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品味语言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刻画人物的写法有独到之处,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所以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描写的方法。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唐雎小小安陵国的使臣,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勇赴国难、不畏强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或许对于这种精神不能透彻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以上几点要求,联系本单元、本课自身的内容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1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 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 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一:文言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三怕)分模块一一解决,让学生 学会学习语文,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将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 主动。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 (2)较复杂的现代文阅读 (3)写作 本课具体任务:学会阅读文言文 1、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它是相对于 白话文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散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括策、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 2、文言文分类: (1),叙事性文言文【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论语》《两小儿辩日》《晏子使楚》、】 (2),写景类文言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3),传记性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

(4),议论性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5),特殊文体:说【《马说》《爱莲说》】表【《出师表》】铭【《陋室铭》】 3、如何阅读文言文: 一、首先要读懂 (1)通读,注意古今读音的不同。(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古汉语词典。)(2)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实词、虚词的特殊用法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a、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字可以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 种现象叫做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通假字有三种:同音通假、音进 通假、变音通假。判断方法:通假字读音与被通假字读音相同,一般没有 意义上的联系。 b、古今异义:由于时代变迁出现的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通常有词义的扩 大、缩小、延伸三种。判断方法,根据语境。 c、一词多义: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甚至分属不同词类。判断方式:语境。 d、词类活用: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应用,临时改变它的基 本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

初中醉翁亭记语文教学设计5篇

初中醉翁亭记语文教学设计5篇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醉翁亭记语文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中醉翁亭记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二、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熟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重点放在朗诵上。 一、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二、读课文。 1、正音 滁(chu) 壑(he) 琅琊(langya) 潺(chan) 酿(niang) 僧(seng) 辄(zhe) 霏(fei) 暝(ming) 朝(zhao)而往伛偻(yu)(lv) 洌(lie) 蔌(su) 射者中(zhong) 弈(yi) 觥筹(gong) 翳(yi)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疏通全文大意。可先给学生译文,但不需细讲,只了解大概即可。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