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

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

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

1.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调整人口政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2. 社会现实需求: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对生育观念、家庭观念等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政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来调整人口政策。

3. 国家战略需求:人口政策涉及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来进行调整。

4. 国际影响和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影响和压力也日益增加,政府需要考虑国际社会的反应和期望,维护国际形象和声誉,因此调整人口政策也成为必要举措。

5. 科技变革影响:科技的进步和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对生育方式、计划生育技术等的影响,政府需要根据科技变革的影响来调整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的调整

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预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该政策经过反复论证并不断调整,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技能、质量的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蕴含的哲理。(13分) 29、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从我国人口变化的严峻形势出发,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或者答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亦可)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指导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更注重人口综合素质,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3分) ③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既顺应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又注重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2分)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对真理的认识。(2分)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过程中预冷并不断调整。(2分) ⑥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还注重人口技能和质量,证明了这一点。(2分)

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

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更是面临着人口问题的巨大挑战。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形势与政策对人口问题的处理十分关键。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形势与政策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一、形势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形势是指环境和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对人口问题的影响。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人口迁移和就业等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人口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在于,一方面会使劳动力人口减少,另一方面会给养老金、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 除了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也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形势。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目前男女比例为100:94.69,而正常的男女比例为100:103-107。这种男女比例失衡会导致“光棍”男大量聚集,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家

庭幸福。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使得人口迁移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质量吸引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向 城市,这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政策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其中,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处理人口问题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计 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让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有 效防止了人口爆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在逐步调整。我国实行“双独家庭”“三孩生育”等新政策,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 此外,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以解决人口迁移 和就业问题。包括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教 育等政策,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同时,近 年来,我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迁移到城市,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结合形势与政策探讨人口问题的创新解决办法

公共政策环境: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环境

材料:公共政策环境: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环境动因分析生育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 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 1949-1953年:鼓励生育政策。 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1954年12月,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座谈会。1955年3月中央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指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 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 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反右派斗争和1958年发端的大跃进运动,对节制生育工作思想有所冲击,但大跃进的干扰很快过去,中国客观存在的人口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62年12月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认为“提倡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不仅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而且符合有计划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1963年10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计划生育机构,要求“中央和地方,都要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具体领导这方面的工作”。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务院秘书长任主任的计划生育委员会,接着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节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就开始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

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 1978年10月,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具体提出晚婚为女23周岁、男25周岁,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这样,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的限制人口增殖的生育政策基本形成。 1980-1984年: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国务院在1980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正式宣布高速计划生育政策。指出:“国务院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必须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一个坚决的措施,就是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住,争取全国总人口在本世纪末不超过十二亿”。 由70年代的“晚、稀、少”变成了80年代初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没有变化,少生从允许生二孩调整为基本只准生一孩。 解答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环境动因分析 一、追溯政策出台背景。 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出台背景往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 从经济背景来看,人口基数大、经济底子薄、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的状况,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始终是制约

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和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和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上,全面小 康是第一个“百年渡口”。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 人口的质量。 3、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有计划的节制生育是人口控制的一种,常见方法有生育控制、增加家庭生育的间隔时间,从而减轻人口压力 与家庭负担。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4、法律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具体做法是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制定这一基本国策的原因和目的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相适应。 5、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国策及其新特点是人口普查作为基础性、全 局性、权威性的基本国情调查,不仅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的重要 手段,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6、”200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二条第一款:“中国是人口众 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1992年全国人 大通过、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实行男女平 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023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 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就集纳了这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他们

提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 法律分析:回顾我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阶段: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年,恢复劳动力,鼓励生育。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法律分析:1956年提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养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首次正式表示了中国政府在人口方面的政策性观点。 我国的人口政策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政策强化、调整、放松和发展期。政策强化期:政府认为把人口减少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开始了一系列严格的计划性生育政策。 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政策变化过程 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标志着中国的人口政策开始成型,人口机构也初步建立。当时的号召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其中涉及的包括调整生育政策、投资健康和教育、注重农村地区儿童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流动、激发老龄社会的发展活力、促进性别社会平等和加强家庭发展7个方面。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引人注 目的话题。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现状及相关政策,并提出一些应对 措施。 一、人口现状 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3亿,是全球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人口老龄化也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计划生育政策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 口增长速度并提高人口素质。这些政策包括晚婚晚育、一对夫妇生育 一个孩子等。这些措施的结果是显著的,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计划生育政策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计 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出现了严重的性别偏好和性别比例 失调。此外,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劳动力和养老等方面的压力。 三、调整人口政策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其他人口相关问题,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计 划生育政策。2013年,中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允许夫妇生育两个 孩子。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促进人口 结构的调整。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率有所回升,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方面,考虑到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的提高,许多夫妇仍然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出生率仍然低下。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宽人口政策的可能性。一些专家建议逐步放开生育限制,甚至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妇幼保健和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福利。 四、人口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中国的人口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施策。调整人口结构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良好的人口结构可以促进劳动力供给、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并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 然而,人口结构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更好的资源分配和发展平衡。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政策的展望 未来,中国的人口政策将继续调整和优化。政府需要引导人口结构的合理变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养老服务。

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历史变化与改革趋势

人口控制政策的历史变化与改革趋势 张翼 内容摘要: 在解放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中,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控制政策不同。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这个纬度而言,1966~1976这十年成 果显著;1977年以后的激进指标增加了完成国家计划的难度,故导 致了20世纪80年代政策的波动;1988年以来政策多元而稳定,终 于迎来了低生育水平的局面。从现阶段看,不能简单地将中国"计划 生育"理解为"一对夫妇一个孩";从长时段上看,中国在降低人口增 长率方面为世界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是"晚、稀、少".面对生育率的 持续降低,应考虑选择恰当时机改革现行政策。 关键词:中国;人口控制;历史;战略调整 中国在1949年之后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中,发生了人口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增率过渡到工业化初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增率,再转变到工业化中期——快速工业化时期(90年代后)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增率。无疑,促使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政策控制三方面。现在,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调控手段,只能借助于人口政策的实施。实际上,人口政策——尤其是控制人口增长或促动人口转变的政策,也只能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有效。发达国家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的失灵史、东亚儒家文化圈富裕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日本和我国港台地区)鼓励出生率上升政策的无力状况说明,在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社会,国家或政府调控人口生育政策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而,检讨中国1949年以来人口调控政策的得失经验,反思中国人口结构问题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的影响,探索人口政策未来的改革方向,不仅有利于制定中国未来的人口战略,而且还对世界其他力图控制人口增长的第三世界国家有着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段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对某些似是而非的历史论断做出个人评价,并对中国未来的人口政策提出改进意见。 一、从解放初期到"文革"以前的人口政策(1950~1965年) 1950年之后,土地改革焕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中,"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迅猛膨胀。城市社会的出生率在摆脱了战乱、疾病、动荡、贫穷等马尔萨斯意义的抑制后迅速增长,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高居于农村之上(直到60年代中期,城市的出生率才低于农村)。1950年4月《机关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的颁布、1950年12月卫生部《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的出台等,又严格限定了女性的流产行为,从而形成"限制避孕、限制节育"的政策特色。 但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就认识到了人口增长所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和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人口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的重要领域。因此,解决人口问题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对中国的人口形势和政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口问题的背景 自20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一直逐渐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的增长率达到了高峰,但最近几十年,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2019年末,我国总人口约为14.5亿,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二、人口问题的分析 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大约25年前,我国还处于一个典型的年轻化国家状态。但是如今,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率的下降以及生育不均衡的问题,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实。 2. 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口则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三、政策的分析 1. 政策的制定需要在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总 体来说,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保障人民福祉和稳定社会。但如果仅仅按照传统思维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那么将会出现二胎和三胎缺口导致的大规模低收入家庭无法得到生产和生育方面的帮助,进而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 2. 政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民生等方面。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政策应注重面向未来,并制定一系列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问题的举措。实施措施包括:提高生育鼓励力度、加速城乡协调发展、加强老年人照料、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等。 3. 必须注重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中国已经从计划生育 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未来,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必须考虑到实际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此外,政策的实施还应该要注重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结论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政策,并完善评估和监测机制。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也都应该参与到解决人口问题中来。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人口在促进经济、稳定社会、维护和促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是由于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提高所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于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针对 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 1. 劳动力供给减少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这使得劳动力市场紧张, 给企业用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产业 发展的主要问题。 2. 生产成本上升 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薪酬以吸引劳动力。这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 财政压力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家的养老金支出大幅增加,同时医疗和福利支出也随之增加。这 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财政支出的增加限制了国家在其他领域的投入和发展。 4. 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对医疗、保健、养老等领域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相对减少,这对一些传统消费行 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5.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生产成本、财政支出、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整 体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人口老龄化会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增长,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 较大的影响。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分析 1. 加强人口政策的调整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需要加强人口政策的调整,鼓励生育政策的适度放宽,鼓励年轻家庭生育。国家还应加大对优生优育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年轻家庭生育健康、优质的子女。

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的原因分析 自1970年代初引进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不断地变革和调整。 这其中,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变化 我国的人口在20世纪初期就已陆续达到了10亿以上,而在上世纪50年代,人口数 量已经达到了6亿。由于中国特有的农村多子女传统,人口爆炸式增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对政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初实行计 划生育政策,希望通过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压力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提高人均生活 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二、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最初阶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此时我国正处于 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快 速发生变化,更多地追求个人自由权利,其中包括生育权。加上少子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中国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鼓励生育。 三、政策落实和掌控问题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中,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在政策的执行和掌控上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贡献考核、强制堕胎等问题,导致政策落实困难和执行失误。这些问题引发了社 会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和不满,也促使政府调整和完善政策。 我国的人口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如婚龄的上升、户籍制度的改革、教育的普及等,都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带来了影响。这些变化增加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复杂性,对政府的管 理和对社会的影响也有所改变。 总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革是由多个方面因素所共同推动的,其中包括人口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和掌控问题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而政策的调整也是不断追求 人口和社会发展与政策实行的平衡,旨在最终实现人口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生育政策变化的原因

生育政策变化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生育政策也在不 断的调整和变化。从一胎政策到二胎政策,再到现在提倡“全面二孩”,每一次政策变化都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本文将围绕“生育政 策变化的原因”展开探讨,分步骤阐述。 一、经济发展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国经济一度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家需要迅速扩大人口规模以提高生产力。因此,当时推出了“计划 生育”政策,推行一胎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在这个时期,人口的数 量和质量并不受到足够重视,重点是控制人口数量,以便更好地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二、人口结构变化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逐渐 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17.9%。同时,由于单身率的上升和晚婚化现象的加剧,年轻人开始延迟生育,导致生育率逐渐下降。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的状况,2013年底,中央政府开 始推出全面二孩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妻再生一个孩子。 三、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不断向着更高质量、更加人性化的发展方向转变,生育 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观念 的转变,人们对于生育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许多年轻夫妻认为, 只有孩子多了,家庭才更圆满,亲情才更丰富。此外,不少独生子女 也非常希望能有兄弟姐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鼓励生育,提倡全面 二孩政策,也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 总的来说,生育政策的变化,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生育政策还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现阶段,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问题方面,找出成因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人口问题含义及形成原因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结构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问题的总称。人的两重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产生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人生存在环境之中,同时兼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特征,所以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方式等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自身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状态下的人口数量、分布和增长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有很大关系。当人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人口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二、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1.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和加速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近30年来,我国的生育率快速下降。但同时也要接受另一事实: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去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预测到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近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问题一直是该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国的人口问题愈发复杂。本文将从人口增长、老龄化问题以及人口政策等角度来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特点之一。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显著加快。这种人口增长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粮食供应、就业压力以及资源和环境短缺等问题。 为了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在1979年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被称为“独生子女政策”。该政策限制了每个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然而,这项政策也引发了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出现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等。 二、老龄化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子女是养老的主要依靠。然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导致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压力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对社会福利资源的需求也在不

断增长。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同时,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鼓励年轻人生育,以保持人口的相对稳定。 三、人口政策 中国政府意识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除了计划生育政策外,政府还实施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例如提供优惠政策和福利措施,以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二孩。 此外,政府还通过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人口压力。政府还加大投资力度,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缓解就业压力。 然而,要解决人口问题,单纯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比如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每个家庭的责任感,提高人们的生育意识。同时,社会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福利和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和照顾服务。 结论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出综合性的人口政策,解决人口增长、老龄化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充分发挥其人口资源的优势,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③所示国家最可能是( ) A.中国B.德国 C.日本D.印度 【答案】D 【解析】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分析,③所示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D正确。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分析,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其特征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是①。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D.亚洲、拉丁美洲 【答案】C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上各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很不均衡,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非洲、欧洲。【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用来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非洲、欧洲。 3.“PPE怪圈”是指贫穷(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题。 【1】图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由左图可知,人口增长与生活贫困、环境退化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b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即人口增长最快,则b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B正确。 【2】目前下列国家中基本不可能出现“PPE怪圈”的是() A.坦桑尼亚B.德国C.阿富汗D.津巴布韦 【答案】D 【解析】人口增长越快,月容易形成“PPE怪圈”,坦桑尼亚、津巴布韦、阿富汗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可能形成“PPE怪圈”;德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模式为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不可能出现“PPE怪圈”。 【考点】人口问题 4.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 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答案】A 【解析】注意材料反映“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且主要是青壮年劳 动力,故使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减少,故老龄化水平高,城市反之。城市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高,会导 致人口老龄化比重偏高,农村环境质量好、人口寿命长、城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信息没有依据)不是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A。 【2】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 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D.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可知,“城乡倒置”现象,主要是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人口来到城市就业。因此,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既可以安排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也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减少农 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数量。故选D。 【考点】人口问题 【名师】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人口老龄 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在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