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关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15、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谈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20、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二、简答题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分)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0分)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三、材料分析题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分)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

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20分)

(3)设计本科板书。(1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数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

(2)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式的基础。(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规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续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冋左前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身,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继续卖加速前进。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画作欣赏,学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DACCBAADCBDBBADCDACB:

2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相似性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二)原有认知结构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

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24.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

③3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④4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

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

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26.

(1)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一、揭题读题,释题引入

1.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滩边的故事,题目叫——(课件出示)

2.释题:见过浅水洼吗?(出示词卡)

3.读题:再读课题。

二、自学把握生词

1.自主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用横线画出,然后多读几遍

2.交流难读的词语

如:甚至、蒸干、继续、在乎、叨念等(平翘舌、前后鼻、轻声等)

教师指导:课件出示:甚至shenzhi蒸干zhenggan

学生朗读,注意翘舌音,分清前后鼻音。

3.交流反馈,巩固识字

“至”,减法记忆,“到处”的“到”减去立刀旁。

三、回归课文,感悟理解

1.将词语放入课文,自读感悟。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2.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有多不多?

明确: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

3.朗读感受,指导读出小鱼的多、小鱼的可怜。

4.这么多的小鱼,你能用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吗?(课件出示:被困的小鱼)

许许多多、成百上千、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四、巩固拓展

师: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太阳渐渐升高,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有的小鱼已经喘不过气来,有的小鱼快死了…,.…如果你就是浅水洼里的这条小鱼,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师随机评价。

(3)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男孩小鱼得救

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27.

(1)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飞跃。算术思维着重的是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笞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而代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思维,它的要点是发现关系和结构,以及明确这些关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是结构性的,侧重的是关系的符号化及其运算,是无法依赖直观的。结构化、符号化抽象化及概括化是代数思维的特点。“用字母表示数”,既用字母表示出了数,又准确地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数”的引出莫定了积极而充分的情感基础。这个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符号意识。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

公式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3)教学过程

一、经验导入

1.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理由】游戏开式能引起学生的内容学习动机,并且用字母表达数字的基本形式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授环节

二、1.提出可题,小组讨论。

根据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表达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填

写表格。

小红的年龄爸爸的年龄

131

232

333

424

……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小红和爸爸年龄的数量关系:方案一: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方案二:用一个字母来替代小红的年龄a,a+30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

教师提问:用不同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哪个更合理,更简洁呢?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小红的年龄的变化的,但是爸爸比小红大30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用字母表示爸爸的年龄

【设计理由】以小红和爸爸的年龄可题切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引向抽象概况。

2.感受实际应用

教师提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200可以吗?

教师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得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理由】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年龄问题感受用字母

示数时需要符合实际情况。

三、巩固练习

如果用a表示同学们的你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你们爸爸妈妈的年龄,写好之后同桌交流汇报。【设计理由】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四、回顾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课大家掌握了什么?

学生总结出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还有日常生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回家朗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如果继绩编大家试一试,用字母表达规律。

【设计理由】寓教于乐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8.

(1)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确切的掌握各个国家如:中国,英国,新加坡,泰国,日本庆祝儿童节的具体日期有所不同,

获得大意和具体信息,并根据听到和读到的文章信息完成课后的判断对错和其他教师设置的问题如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听力水平,培养正确的听力和阅读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图片,回答教师问题,两两合作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各个国家儿童节的不同日期和不同庆祝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庆祝儿童节的视频,视频中小猪佩奇和乔治正在和朋友们庆祝自己的节日-儿童节。并提问同学喜欢儿童节码?doyoulikeChi1dren’Dayandwhy?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同学观看文中配图猜测文章主要讨论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讨论欲望,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听力材料介绍背景信息,顺利导入新课。

新授

学生听istenandread的主要内容,回答可题:IsChildrenDayonthesamedayaroundthewor1d?找同学回答问题来检测导入中根据图片猜测文章大意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与反馈和激励性评价。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五个部分并完成TureorFa1se,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找寻到了具体题目对应信息,过程中教师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寻国家关键词的方式快速找出正确笞案。

学生再次听录音,熟悉文章内容了解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日期庆祝儿童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泛听主旨的能力提高听的技能和阅读细节内容的阅读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9.

(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10分)

《火车开啦》,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第一第二句为完全重复,第三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最后一个乐句现在大调式主和弦上分解进行,而后级进下行至c大调主音。

(2)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感受描述火车的音乐形缘象,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情绪。

2.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演唱、体验歌曲,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唱歌曲的兴趣

3.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知道歌曲中采用了重复的手法。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解析】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师:你]坐过火车吗?(坐过)那你们体验或观察过火车的启动过程吗?请你们想一想,火车要出站时的情景(鸣笛、启动、奔跑、飞驰)

师:请你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设计火车出站的过程,可以用任何的图形和符号,然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总结:老师把你们的设计总结一下

x-|x-|Wuwu

xx|xX|Honglonghonglong

XXXX|XXXX|kachakachakachakacha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读节奏,模仿火车的声音

二、节奏练习

汽笛—wu—单手握拳向下拉动,二分音符

大轮子—honglong——双手同向90度角摆动,四分音符。

小轮子—kachakacha—双手连续摆动,八分音符。

配合歌曲伴奏,在每个声部中挑选带领部分学生走出座位模仿火车开动。

理由:通过模仿火车的叫声“wuwuwu”,做师生合作游戏式的发声练习。感受歌唱时的状态和腹部气息的支持。

三、师生配合,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

师:我们走了这么久,火车开到了哪儿呢?噢,原来是美丽的欧洲国家一一匈牙利(大屏出示有关匈牙利的图片,让学生简单了解这个欧洲国家)为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朋友,列车广播站特地送上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快来听一听!(放范唱录音)

2、简介歌曲,揭示课题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谁来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回答,师揭示课题并小结:这是一首匈牙利儿歌,表达了活泼、欢快的情绪。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3、再听范唱,师生边听边拍手感受四二拍节奏特点(用前面三种节奏给歌曲伴奏)

4、按节秦读歌词。(注意提示学生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的区别,第一句有四个喀嚓,第二句只有两个喀嚓

5、师范唱:老师是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呢?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活泼而又弹性的声音和情绪表达。

6、师生接唱,练习歌曲。

四、巩固歌曲,游戏拓展

1、布置游戏

师:歌曲学会学会了,接下来,我们该开着火车去欣赏匈牙利美丽的风景了,为了安全,这列火车由老师来开,有星星车票的同学(在课堂中为激励学生发放的红星)优先乘坐,谁想上来赶紧出示你的车票吧!(组成一列小火车)

这一路我们要经过高高的山洞、长长的的大桥(师带领“小火车”尝试穿越,边走边提示其他学生扮演山洞和大桥)。

2、师生开火车游戏,大家共同唱歌曲进行游戏。

3、拓展渗透德育。

(一轮游戏之后),师:接下来你想开着火车去哪儿呢?学生发言:去北京天安门、去给老师送礼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歌曲,并抒发情感

五、游戏结束,课堂小结:

这真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旅行,同学们,你们觉得呢?让我们开着火车返回我们可爱的家乡吧!同学们,再见!(学生跟着音乐,排队开火车走出教室)

30.

(1)重点: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准备姿势和运球动作。

难点:按拍球的部位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解析】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变向运球的用处,80%同学初步掌握变向运球动作要领,20%同学能够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解析】练习形式

1.集体模仿练习

教师将动作分为准备姿势和运球动作两个环节,带领学生模仿练习。

队形组织:体操队形

目的:感知动作结构

2.分组练习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纠正,交换练习。

队开组织:两人相距5米练习

目的:培养团结和纠正错误

3.加大难度分组练习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纠正,交换练习。

队开组织:两人相距10米练习

目的:巩固所学内容

31.

(1)中国画分科:人物、山水、花鸟;

表现形式: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彩墨画特点,能够采用丝毛法、散锋干擦法、绒毛法等技法,结合概括、夸张等手法,大胆用墨色表现动物的脸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欣赏创作等活动,学生掌握绘画步骤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发展了造型表现能力与观察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物的脸》创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并养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画作欣赏,学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解析】“画作欣赏”学习内容新授活动及理由:

对比欣赏,学习创作手法

PPT展示黄胄国画作品《花猫》与现实生活中花猫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a.作品采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花猫的?

b.作品中的花猫与现实中的花猫有什么不同?突出了花猫的哪些部分?对创作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品《花猫》比照片中的猫更有精神,突出表现了花猫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长长的胡须,这样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能使欣赏着对猫的典型特征看得清,记得牢。

设计意图:将现实中的花猫与艺术家作品《花猫》进行对比,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彩墨表现动物脸时需采用概括、夸张等手法,作品才会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意味。

二、作品欣赏,学习表现技法

1.再次欣赏黄胄《猫头鹰》、《花猫》等彩墨动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a.作品中的墨色有着怎样的变化?

b.画家是如何用笔表现丰富效果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国画创作中,墨与水不同比例的调和可以产生焦、浓重、淡、清等丰富的效果。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用笔灵活多变,中锋与侧缝相结合,表现出生动的动物开缘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步骤欣赏画作细部,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丰富效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根据动物不同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用笔、用墨方法,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欣赏分析“猫脸画法”步骤图,师生共同探讨猫脸的画法步骤:第一步:用淡墨勾勒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第二步:用干笔浓墨擦抹出脸部的绒毛;第三部:用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型。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示范体验。教师画出脸型及五官,学生用淡墨上色

设计意图:欣赏与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动物脸部的绘画步骤,示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猴子、狮子、小狗的脸部创作,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索: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及毛发?

学生小组展示后教师总结:出了千笔散锋皴擦法,还可以采用丝毛法、绒毛法、

散锋中锋破笔法等等,浓淡墨、王湿笔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动物的花纹及毛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创作思路彻底打开,积极主动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丰富画面效果,使课堂的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

云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弟子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就是最早的课程。此 后,《四书》、《五经》长期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古代,我国有语文教学而没有语文学科,语文是和史学、伦理学融于一体的。明清时学校课程是以习作八股文为重点内容。 我国最早的蒙学识字课本是西汉的《急就篇》,之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影响深远,比驰名西方的夸美纽斯的课本早一千多年。 鸦片战争以后。“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课程方面,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规定初小和高校均设国文科。

(二)五四运动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1920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小学语文课程从此称“国语”科,实现“言文一体”。这是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全国教育会联合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l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语文、读文、作文、写字四项,要培养听、说、读、作、写五种语文能力。 (三)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此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而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建国后语文界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1.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1953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3.1956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 4.1958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 5.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第一章: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我国小学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小学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 、小学德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集体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少先队活动 、课外活动 、班主任 第四章: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第五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 、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1 第六章:教学实施 、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原则 、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章: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中国的教育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 创立条件: 、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2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2018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完整版)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Word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 真题: 材料解析: 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课堂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 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7、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 6、系统性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

30题: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世界; 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1.语言说服 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 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③做好引导总结。 2.事实说服 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②做好充分准备; ③加强指导; 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法 ①选好示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冶法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四)指导实践法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品德评价法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获得学生支持; 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种类: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代作用论 1.【答案】A。解析:外铄论指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提出“白板说”是外铄论的观点。故选A。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2.【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故本题选C。 3.小龙明知乱仍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3.【答案】C。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A选项,知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B选项,情是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C选项,意是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D选项,道德信念是干扰项。题干中,小明知道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也就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说课讲解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 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 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 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 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 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 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 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 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 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 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 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 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的发展。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 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 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 的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 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 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达 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 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 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十六、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 法等。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 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 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

第一章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 1、小学教育的任务: (1)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2)具体任务:①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②引导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③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培养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渐发展对道德的理解。 教育概述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4、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6、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学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1、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萌芽阶段 (1)《学记》(礼记,中的篇目)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步教育专著。《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反对司机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提出学习过程包含“学、思、习、行”四个基本环节;提出“庶、富、教”的观点。 (3)墨翟,“兼爱”“非攻”。 (4)道家,顺其自然。 (5)苏格拉,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6)柏拉图,《理想国》。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里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 (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创立阶段 (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4)康德,德国哲学家,把教育学作为大学一门课程在大学授课,《康德论教育》,认识为宜需要教育的动物。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6)洛克,英国教育家,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科学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8)杜威,美国教育家,《民主主义教育》,新三中心论,活动中心课程论。 教育学发展阶段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2)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5)赞可夫,苏联教育家,《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所有学生达到一般发展。(6)布鲁纳,美国教育家,《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倡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 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 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 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 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 6.年级组 ?(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 按作用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6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7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18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20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2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2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25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6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有哪些? 27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28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29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3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3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3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3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35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3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3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4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4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42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地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