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伤科 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

(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

(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

(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1)主要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 序列。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

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

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二)疾病分期

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

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 股骨头受累<15%。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Ⅱ-A 股骨头受累<15%。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

Ⅲ-B 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 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三)分型

采用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见下图)。

分型体系由四种类型组成(A,B,C1,和 C2),以股骨头MRI T1加权的正中冠状位面和前后位X线图像为分型依据。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然而C2型坏死区域向外延伸超过了髋臼的外缘,C1型没有。负重面是髋臼外缘和泪点连线中点垂线以外的区域。

(四)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或沉涩。

2.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燥黄或黄腻,脉细数。

3.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苔腻,脉滑或濡缓。

二、治疗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为主。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

(2)肾虚血瘀证: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主。

治法:补益肝肾,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桑寄生、杜仲、牛膝、茯苓、骨碎补、党参、当归、芍药、熟地、甘草、川芎。

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

(3)痰瘀蕴结证:以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为主。

治法:祛痰化湿,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味。茵陈、生姜、半夏、桂枝、白术、茯

苓、当归、炙甘草、陈皮、川芎。

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

2.针灸治疗: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远端的穴位,主要有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承筋、跗阳、足三里、阳陵泉、关元、太溪、悬钟、涌泉等。

3.手法治疗: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髋关节局部放松:

①操作方法:患者可取俯卧位和侧卧位,术者应用中医推拿的揉捏法、滚法和拿法,作用于髋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髂腰肌、内收肌等。穴位:有环跳、秩边等。术者可应用肘部操作。时间以10分钟为宜。

②操作要点:手法要柔和、均匀、持久和有力,以达渗透入里的目的。

③注意事项:不可用力过大,以免造成局部软组织水肿、淤血。

(2)手法牵引下髋关节活动:

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应用手法牵引可增加髋关节的间隙,同时配合向外、向上、向内和环转髋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可根据患者承受力逐渐加大。时间为10分钟为宜。

②操作要点:牵引要适度,与患者沟通,逐渐增加牵引力度和活动范围。

③注意事项:牵引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膝关节及踝关节。

(3)辅助髋关节活动:

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操作者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分别辅助患者做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动作,并逐渐加大力度。可根据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和方位,相应增加活动的时间。

②操作要点:操作前检查患者髋关节功能并阅读x光片,了解患者功能受限的情况。操作时由缓到快,由轻到重,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③注意事项: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操作时忌力度过猛,损伤髋关节。

(4)放松和自主活动

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放松的情况下,由操作者指导患者自主做直腿抬高、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环转、蹬空屈伸动作。

②操作要点:医生必须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③注意事项:患者在自主活动中不宜活动过快、过度。

4.康复训练:

(1)扶物下蹲法:单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慢慢下蹲后再扶起,反复进行3-5分钟。

(2)患肢摆动法:单或双手前伸或侧身扶住固定物,单脚负重而立,患肢

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摆动3-5分钟。

(3)内外旋转法:手扶固定物,单脚略向前外伸,足跟着地,作内旋和外旋运动3-5分钟。

(4)屈髋法:患者正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双下肢分开,患肢反复作屈膝屈髋运动3-5分钟。

(5)抱膝法:患者正坐床边、沙发、椅子上,双下肢分开,双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复屈肘后拉与主动屈髋运动相配合,加大屈髋力量及幅度。

(6)开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髋膝踝关节各成90度角,双足并拢,以双足尖为轴心作双膝外展,内收运动,以外展为主3-5分钟。

(7)蹬车活动法:稳坐于特制自行车运动器械上,如蹬自行车行驶一样,速度逐渐加快,活动10-20分钟。

上述功能锻炼方法应注意以下肢微热不疲劳为度,每次时间因人而宜,每天早晚进行锻炼,自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贵在坚持,争取早日康复。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选择蜡疗、带刃针疗法、钩活术疗法、中药熏洗疗法、中药关节腔注射等治疗方法。其他如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亦可选用。

6.原发疾病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肾病、皮肤病等。

(二)手术治疗

1.打压支撑植骨术

(1)适应证: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

(2)手术方法:采用仰卧位,手术操作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

①髓芯减压、病灶清除:大腿外侧股骨大转子下方做纵行切口,暴露股骨大转子,于大转子下方沿股骨颈中轴向坏死区中心钻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透视确定定位准确后,沿导针扩大骨隧道,沿骨隧道尽量彻底清除坏死骨,注意操作过程不要穿破关节面。

②打压、支撑植骨:病灶清除完毕,充分冲洗骨隧道后,经隧道填充松质骨粒(自体骨或者同种异体骨),并用植骨棒适当打压改善或纠正塌陷的股骨头轮廓,然后植入相应的干燥异体腓骨及螺钉。

2.死骨清除、血管束与带血管骨瓣植入术

(1)适应证:ARCO分期ⅢC期,年龄<50岁。

(2)手术方法:采用仰卧位,髋关节Smith-Peterson's切口。

①分离带血管大转子骨瓣:于粗隆间股外侧肌深面分离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分支,切取所支配的约2×2×2cm左右大转子骨瓣,盐水纱布包裹,置于肌间隙中

保护备用;

②病灶清除:显露并切开关节囊,脱出股骨头,清理滑膜。掀开股骨头软骨破裂处,清除死骨、肉芽组织,用高速磨钻打磨硬化骨(壁)至均匀渗血。

③髂骨取骨:用骨刀于髂前上棘后方的外侧凿开皮质骨,刮匙松质骨备用。若取游离髂骨瓣,则根据所需骨瓣大小凿取带双皮质的髂骨瓣。

④同种异体松质骨和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植骨:根据死骨空腔的大小,取异体松质骨条剪碎成小颗粒状,与髂骨松质骨混合,适当打压植入股骨头内软骨下,塌陷纠正。

⑤大转子骨瓣植入:于股骨头前外方头颈交界处用骨刀开一个大小约1x1cm 软骨窗,将骨瓣植入,并轻轻锤击,使骨瓣位置稳定无松脱。若需植入髂骨瓣,则将髂骨瓣修整后,放置于头颈交界正外上方提供支撑作用。

3.人工关节置换术

(1)适应证:ARCO分期Ⅲ、Ⅳ期患者,疼痛明显伴有跛行。

(2)手术方法

①侧卧位,患侧向上,采用后外侧切口,钝性分离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暴露髋关节囊,切开关节囊,行髋关节脱位,用电锯行股骨颈截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②髋臼置换,用小号髋臼锉锉除髋臼软骨,然后使用合适的髋臼锉扩大髋臼,修整完毕后用定位器确定方向,取出已灭菌的髋臼假体,置入后加以固定。

③股骨头置换,用髓腔开口器打开髓腔,接着用扩髓器及髓腔锉扩大髓腔,将大小相应的假体牢固地打入髓腔。冲洗伤口,去除所有的骨碎片,内旋复位,各方面活动关节,观察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效果满意后,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

以上手术术后根据病情,选择进行预防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等。

(三)其他治疗方法

1.中药血管灌注术:通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骨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将溶栓药物以及扩血管药物在介入系统(DSA)监视引导下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使血管内形成的脂肪栓及小血栓溶解,阻塞的微小血管再通,同时使局部血管扩张,微循环缺血改善,疏通髋关节附近的微血管,继而增加侧支循环和改善股骨头营养,使坏死的骨质逐渐被吸收,或骨细胞增生,新骨形成,股骨头得以修复。但也有众多弊端,如不适合高龄患者,因该类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易发生意外。同时易使内膜增生引发血管闭塞,加重病情。

2.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也可选用钻孔减压、植骨、钽棒植入、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四)护理:辨证施护,包括脱离致病因素的接触环境,如戒烟戒酒,伤口换药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

随访内容分数随访内容分数⒈疼痛⒉□无畸形,无下列畸形 4 □无44 □固定性内收畸形<10°0 □活动后稍有疼痛,不需服止痛药40 □固定性伸直位内旋畸形10°0 □活动后轻度疼痛,偶需服止痛药30 □双下肢长度差异≤3.2cm 0 □活动后中度疼痛,需常服止痛药20 □固定性屈曲畸形<30°0 □稍活动后明显疼痛,偶服强烈止痛药10 (有其中一项则不得分)

□卧床不敢活动,常服强烈止痛药0

⒊活动度(屈+外展+内收+外旋+内旋)⒋行走时辅助

□210°~300° 5 □不用11 □160°~209° 4 □走长路时须用手杖7 □100°~159° 3 □走路时总要用手杖 5 □60°~99° 2 □用单拐 4 □30°~59° 1 □用两根手杖 2 □0°~29°0 □用双拐0 ⒌系鞋带,穿袜子⒍坐椅子

□容易 4 □任何高度椅子1h以上 5 □困难 2 □只能坐高椅子,0.5h以上 3 □不能0 □坐椅不能超过0.5h 0 ⒎上汽车⒏跛行

□能 1 □无11 □不能0 □轻8

□中 5

□重0 ⒐行走距离⒑爬楼梯

□不受限11 □自如 4 □1Km以上8 □基本自如,但须扶栏杆 2 □500m左右 5 □勉强能上楼 1 □只能卧床0 □不能0 Harris评分法四个等级: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2.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

临床评价(60分)

疼痛(25分)

□A.无痛25分

□B.轻微20分

□C.轻度15分

□D.中度10分□E.重度0分

功能(18分)

A.跛行

□a.无7分

□b.轻度5分

□c.中度3分

□d.重度0分B.行走距离

□a.无限制7分

□b.500~1000m 5分

□c.100~500m 3分

□d.屋内1分

□e.卧床0分C.支具

□a.不需4分

□b.手杖2分

□c.单拐1分

□d.双拐0分

关节活动度(17分)

A.屈曲

B.外展

C.内旋

D.外旋□>9009分□>3004分□>1502分□>1502分□>6005分□>1502分□>501分□>501分□>3002分□>501分□<500分□<500分□<3000分□<500分

X线评价(40分)

A.治疗前评价分数

□0-Ⅰ期35~40分□Ⅱ期30分

□Ⅲ期20分

□Ⅳ期10分B.治疗后评价分数

□0-Ⅰ期:Ⅱ-Ⅰ40分

Ⅱ期:

□A.囊性变或硬化灶部分被新生骨替代35分□B.无变化;Ⅲ-Ⅱ或Ⅰ-Ⅱ30分

Ⅲ期:

□A.囊性变,硬化灶,塌陷或死骨部分被新生骨替代25分□B.无变化;Ⅳ-Ⅲ或Ⅱ-Ⅲ20分

Ⅳ期:

□A.关节间隙增宽15分

□B.无变化;Ⅲ-Ⅳ10分

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分四级: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

3.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

(二)评价方法

1.就诊当天:可选用Harris评分法、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以及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价。

2.治疗后3~12个月:可选用Harris评分法、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以及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价。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1 目的和范围 1.1本《指南》的目的旨在为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规范,提高指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1.2本《指南》提出指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分类、治疗和功能锻炼。 1.3本《指南》限用于16岁以上成人单纯外伤性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骨折、骨骺损伤、病理性骨折及合并脱位或神经、血管、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指骨骨折不在本指南适用范围。 1.4本《指南》适用于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为其在进行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过程中,提供循证证据参考。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术语:指骨骨折、fracture of phalanges、phalangeal fracture、fracture of finger bones 2.2定义:人体手部指骨在损伤及外力作用下,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受到破坏。 3 诊断[1] 3.1病史 手指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指骨骨折处疼痛,并见局部肿胀、功能障碍,可触及压痛,伤指纵轴挤压痛阳性,或可见畸形、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3.3影像检查 X线摄片检查多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对于部分无移位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可结合CT 或MRI进一步协助诊断。 3.4分类[1][2][3] 根据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指骨骨折与陈旧性指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则分为近节指骨骨折、中节指骨骨折与远节指骨骨折。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关节内骨折与关节外骨折。 3.4.1 根据受伤时间分类 3.4.1.1新鲜指骨骨折: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者; 3.4.1.2陈旧性指骨骨折:受伤时间超过3周者。 3.4.2 根据骨折受累部位分类 3.4.2.1 近节指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因骨间肌与蚓状肌的收缩,多向掌侧成角; 3.4.2.2 中节指骨骨折;亦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如骨折位于指浅屈肌止点以远,易造成掌侧成角,反之,则多见背侧成角。 3.4.2.3 远节指骨骨折:多见挤压伤造成,或肌腱止点撕脱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再细分为甲粗隆骨折、干部骨折、基底骨折。 3.4.3 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分类 3.4.3.1关节外骨折:骨折端可位于指骨颈、指骨干及指骨基底部。近、中节指骨颈骨折多向掌侧成角;指骨干骨折根据骨折线走行分为为横形、斜形、螺旋形以及粉碎形骨折。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完整word版)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关节炎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 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关节肿痛较甚时,根据《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可酌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 运动康复 参考《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康复治疗应个体化,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变部位及程度选择慢走、水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抬腿训练股四头肌、静蹲训练等合适的康复方法。 中医医疗技术

1.中药离子导入: 以制川乌、制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等药物为处方,用50°左右白酒浸泡45天制成中药药液,将药液均匀涂抹于纱布衬垫,然后将纱布衬垫置于病变关节,经直流电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治疗患处,1次/日,14天一疗程。 2.针法:根据病情选取最舒适的体位,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血海、犊鼻、肾俞等10~20穴,随证施法,留针30分钟,1次/日,14天一疗程。 3.灸法: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体位,选取血海、犊鼻、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5~15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一疗程。 4.药罐: 用3~5个火罐拔患处,每次留罐10~15min,1次/日,14天一疗程。 5.中药穴位贴敷: 以白芥子、延胡索等药物为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关元、中脘等5~6个穴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药贴于相应穴位,1~2h后取下,1次/日,14天一疗程。 6.针刀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压痛点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长短、大小相适应的针刀快速进入皮下,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摆动,术毕取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后输液贴覆盖术口48小时。5~7天一次,2次为一疗程。 7.推拿治疗:选择合适体位,先采用轻柔的?、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治疗以舒经通络;然后使用旋转复位扳法、斜扳法、拔伸松动等手法理筋整复;再局部选穴使用一指禅推、按、揉等手法治疗;最后根据病变部位使用拿法或拍法或擦法等不同的结束手法。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8.膏方治疗:骨关节炎常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易复发加重,对活动期病情控制后进入缓解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温阳的膏方作为后续治疗,增强患者体质,控制病情复发。 9.穴位注射治疗:以当归注射液或鹿瓜多肽注射液等药物,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双足三里等2个穴位进行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结合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拟定。 (一)评价标准 西医疗效评估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颈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股骨颈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凡发生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均称为股骨颈骨折。 3 诊断[1] 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3.1病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3.2.1症状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青紫肿胀。 3.2.2体征无移位、嵌插型骨折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有压痛,纵轴叩击患肢足跟或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移位的骨折可见短缩、外旋、外展及轻度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粗隆上移等。 3.3影像检查 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如早期X线片征像不明显而临床怀疑骨折,需进一步行 CT或MRI检查。 3.4 分型 3.4.1 按骨折部位分型 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基底型。 3.4.2 按骨折线分型( Pauwels 角分型) Ⅰ型:Pauwels 角为 0 °~ 30 ° ;Ⅱ型:Pauwels 角为30°~ 50°;Ⅲ型:Pauwels 角为大于 50°。 3.4.3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 Garden 分类)[2] Ⅰ型: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股骨颈完全骨折不过没有移位;Ⅲ型:股骨颈完全骨折,出现移位不过保持接触;Ⅳ型:完全移位,股骨头以及股骨颈间无连续性。 3.5 鉴别诊断 股骨颈骨折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往往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 3.5.1 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两者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平均70岁;粗隆间骨折属关节外骨折,没有关节囊束缚,外旋短缩畸形更明显,外旋可达90度;粗隆间骨折因局部血运丰富,肿胀和瘀斑大都明显,疼痛也较股骨颈骨折更剧烈;粗隆间骨折压痛点在粗隆部,股骨颈骨折压痛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外下方。有时单凭临床检查两者难以

骨蚀的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 1.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遵医嘱中药塌渍。 4.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 (2)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 (3)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 (4)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蜡疗(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 (3)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 四、健康指导 (一) 生活起居 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住向阳病室为宜。 3.教会患者正确的睡姿、坐姿,避免下蹲、坐矮凳子、弯腰拾物、前倾系鞋带等动作。 4.告知患者扶拐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教会正确使用拐杖和维护拐杖方法。 5.单侧患病坚持扶拐不负重行走,双侧患病则需坐轮椅,避免股骨头塌陷。 (二)饮食指导 1.血瘀气滞证: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鲈鱼、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百合等;忌煎炸、肥腻、厚味、寒凉的食品。食疗方:山楂桃仁粥。 2.肾虚血瘀证 (1)肾阴虚患者宜食滋养肾阴的食品(不宜与萝卜同服),如大枣、枸杞子、黑芝麻、甲鱼肉、桃仁等;忌辛辣香燥的食品。食疗方:枸杞大枣粥。 (2)肾阳虚患者宜食温壮肾阳,补精髓的食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的食品,食疗方:核桃黑芝麻粥。 (3)血瘀患者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等;忌煎炸、肥腻、厚味的食品。 3.痰瘀蕴结证:宜食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山药、薏苡仁、赤小豆、木耳等;忌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的食品。食疗方:苡仁赤豆粥、冬瓜排骨汤等。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2010年针灸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进行诊断。 共收治符合治疗标准患者100例,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2、中医治疗规范 1、毫针疗法: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气 ⑴针灸处方:肾俞、足三里、绝骨、大杼、关元、肝俞、三阴交、阳陵泉,前四穴用温针灸;关元用温和灸。 ⑵随证选穴:肾虚髓亏配太溪;阳虚寒凝配腰阳关、重灸神阙;瘀血阻滞配膈俞、血海。 2、腹针疗法: 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颈椎增生者配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 腰椎增生者配水分、双侧外陵、双侧气穴、双侧四满 膝关节增生者配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3、穴位注射疗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⑴取穴:阿是穴 颈椎增生者配风池、大椎、大杼、肝俞、肾俞 腰椎增生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 膝关节增生者配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 ⑵方法:用10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0.5mg在选定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天治疗1次,二周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

定点取压痛点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孔巾,用“汉章”牌Ⅰ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与骨刺的竖轴垂直,作剥离松解术。术毕用创可贴贴刀口,每周治疗1次。 6、中药内服: 1)肾虚髓亏:肾气丸加减 2)阳虚寒凝:乌头汤加减 3)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以上疗法毫针疗法为必选,余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腹针疗法、中药内服据病情选用。 3、综合疗效分析 2010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观察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指标均改善明显,各项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 4、总结及优化 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医学理论、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证候分型无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因骨痹多为退行性病变,针灸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症状,但临床疗效尚未十分理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制定规范的骨性关节炎针灸诊疗方案,拟定各种治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乃当务之急。对其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2.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抓住骨痹的主要病机,筛选有效穴位,辩证配伍,重用灸法,配合其它刺灸方法,优化整合,以其寻找出一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简便易学、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 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 ⑴有外伤史; ⑵ 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 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 ⑴ 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 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U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川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 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 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 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骨外科诊疗规范

骨外科诊疗常规 为了规范治疗操作规则,防范医疗纠纷和治疗差错出现,特定制骨外科诊疗常规。凡违及者除了经济处罚外,一切后果自负。 1 凡年龄60岁以上,或小于60岁既往有高血压者,入院后一律监测血压一天两次或一天三次。 2 凡急诊入院患者,或老年患者,一律急诊测血常规、电解质、随机血糖、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率、心电图、胸片,需急诊手术者查凝血功能、输血前常规。 3 凡入院病人检查发现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部立位腹平片、ASO、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异常者,一律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4 凡需急诊手术病人,最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胸片、血糖、肾功能,非急诊病人包括全身检查肝功能、肺功能、心功能。 5 凡老年患者需手术者,包括局麻PVP手术,即使心电图正常,也要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冠心病,以防心脏猝死。 6 凡腰腿痛入院患者,必查腰椎间盘(L3~S1)CT,腰椎MRI,还需查AFP、CEA、尿本周氏蛋白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还需查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排除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查HLA-B27排除强直性脊髓炎。 7 择期手术患者,必须全面检查心、肝、肺、肾、脑、内分泌、胃肠道、血液系统功能是否良好,必须查腹部立位腹平片,老年患者必查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气分析。 8 凡入院病人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必须给病人家属签病危通知书,告知随时有可能血栓行走造成心、肺、脑等栓塞,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9 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必须行下肢髂、股动静脉至腘窝动静脉等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血管栓塞和动脉闭塞硬化症。 10 凡老年患者大于60岁及以上需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需手术者要告知家属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血管意外,如心梗、心脏猝死、脑梗、脑溢血等危及生命。若手术后病情需要,必须跟病人家属讲转ICU之事。 11 凡病人诉某处疼痛需镇痛处理,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落实疼痛部位,根据病人整体情况,予以止痛处理,严禁未检查病人,口头给予杜冷丁、强痛定注射。 12 若病人诉胸腹部疼痛,或者恶心、心中不适、胸痛、胸闷,必须立即做床旁心电图,以防心绞痛、心梗。即使合并有肋骨骨折,也必须做心电图后方可止痛处理。 13 病人入院后重点关注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等,严禁未问糖尿病病史,未查随机血糖,即大量静脉滴注葡萄糖。 14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骨折需择期手术者,术前需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15 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者,主管医生必须到场,以主管医师为主,科主任牵头,总住院必须到位,值班医师协助。护理部由护士长牵头,医师分工协作,一组搞抢救治疗,一组跟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双管齐下。若人员不够,本组上级医师和白班医师参与。 16 手术问题:手术切忌粗暴、抢时间,力争精益求精,认为骨折大致复位即可、打马虎。一定要让主管医师、家属满意方可。若骨折复位不满意,则需重来一次。 17 若病人年龄大,既往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术后一律上氧气,上心电监测。若出现内科疾病加重者,想方设法要把病人转到内科去,绝不允许由于内科疾病死于我科。 18 凡病人需转长沙上级医院诊治者,必须经报告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长沙。 19 凡病人为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骨折未急诊手术者,术前一律需做牵引治疗,以骨牵引为主。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设计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osteoarthritis,OA),它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787117102599) 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 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C.Nevitt.Osteothritis:Epidemiology.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gy.2006),根据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 0级:正常。 1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3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4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有严重的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二)、症候分型 (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

骨伤科疾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 第一节颈椎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症候诊断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病理分型 1.颈型:枕颈部同,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

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实验、压头实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援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二、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患为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 5%葡萄糖250ml iv drip qd 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20 %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地塞米松5mg(递减)iv drip qd 五---七天为一疗程。 2、口服药物: (1)VB1、VB6等神经营养药物。

骨伤科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明显外伤史。 (2)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或皮下瘀斑。 (3)膝关节内侧压痛,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完全断裂时膝关节不稳定。 (4)X线片示:外翻应力下摄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伸撕脱性骨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 (1)膝部有明显的外翻位受伤史; (2)伤后膝内侧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障碍; (3)膝内侧可有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 (4)患者呈跛行步态; (5)韧带完全断裂者,膝外翻畸形,关节内缘可触及凹陷; (6)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7)如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麦氏征阳性;抽屉试验阳性等; (8)X片检查:在膝外翻应力下拍摄正位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撕脱性骨折。必要时行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度 Ⅰ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轻度损伤,膝关节无不稳定。 Ⅱ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损伤,膝关节伸直位时无不稳定,屈膝位时出现轻度不稳定。 Ⅲ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损伤,分为ⅢA型和ⅢB型损伤; ⅢA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但后内侧关节囊未损伤。伸直位稳定,屈膝位不稳定,slocum试验阴性;

ⅢB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后内侧关节囊损伤,伸直位屈膝位均不稳定,slocum试验阳性。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膝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障碍。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2.筋脉失养证:伤后迁延,膝部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舌淡无苔,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可用轻手法在膝关节内侧沿韧带走行方向理顺损伤的肌纤维,用捋顺法促进消肿。中后期,可在膝关节压痛点部位及其上下施以指揉法、摩法、擦法。再沿侧副韧带走行方向施以理筋手法,最后扶膝握踝伸屈膝关节,以解除粘连,帮助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外固定 韧带损伤较重者,将患膝置于15°~20°屈曲位,用长腿石膏或膝关节支具固定,固定时将小腿下段外侧垫一厚棉垫,使膝关节保持内翻位。4~6周后解除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3.外用膏药治疗 内侧韧带轻度损伤者可局部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外用膝关节支具或自粘性绷带稍内翻应力固定。一般可固定2~4周。 4.外用中药熏洗 损伤中后期膝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为主,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海桐皮汤加减熏洗患处。 推荐方药: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防风、甘草、白芷等药物。 5.其他治法 (1)局部红外线、激光等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伴有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或伴有骨折者应早期手术治疗。修补韧带或摘除半月板,有骨折者一并固定。陈旧性内侧副韧带断裂影响功能者,可手术重建内侧副韧带,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6周。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虚血瘀证:髋痛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燥黄或黄腻,脉细数。 (二)痰瘀蕴结症: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苔腻,脉滑或濡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 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患者多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应扶双拐,保证患肢不负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湿敷、中药贴敷、雷火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 肾等。 (二)髋部活动受限 1.评估患肢疼痛与活动的关系,指导辅助工具使用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到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关节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3.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但应以不负重为前提,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髋关节略感轻痛为宜。 4.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穴位按摩、雷火灸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法

1.内服药 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中药汤剂宜饭后一小时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 指导病人严格遵医嘱服药,如止痛药不可擅自增减,以防发生药物过量。 2.注射给药 静脉滴注活血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雷火灸(详见附录2) 5.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6.中药热敷(详见附录2) 7.艾灸(详见附录2) 8.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健侧卧位训练。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多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交叉配血等。

2018骨痹 诊疗方案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787117102599) 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

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 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根据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 0级:正常。 1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3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4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有严重的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二)、证候诊断 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阳虚寒凝: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瘀血阻滞: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FicatIII-IV期,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87.-5)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87.-5股骨头坏死疾病编码。 2.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除外股骨近端肿瘤及骨折。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 1.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遵医嘱中药塌渍。 4.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2)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3)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4)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蜡疗(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3)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四、健康指导 (一) 生活起居 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住向阳病室为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