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

1.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杜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

(找支点是第一步,也是关键,告诉学生可让杠杆转一下)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在实际确定动力时,要看我们使用杠杆工作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需要杠杆向哪个方向转动,能使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不论是哪个物体施加的力,就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和确定动力时的方法相

同,由力的转动效果来决定,阻碍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就是阻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动力作用线就是通过动力作用点,沿动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动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所画的垂线长,也就是几何学中的点到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写成公式就是:F l ? l l = F2」2或写成比例式:?= 卜2 12

I?

(4)杠杆的应用及分类

杠杆的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三类

省力杠杆:其动力臂l i大于阻力臂12,平衡时动力F i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实际工作时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

费力杠杆: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11小于阻力臂12,平衡时动力F i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

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 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 等于阻力臂l2, 平衡时动力F i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杆杆解题思路

只要是杠杆问题,不外乎寻找:支点、力、力臂、平衡方程这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按下面四步进行解答,所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支点:找支点的方法是——支点一定是固定不动的,并且整个杠杆绕着它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力:找“力”的方法是两步走——第一步,

确定是否要考虑杠杆本身重力(这一步很关键,题目往往在这里设陷阱!),一般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选在物体的对称中心;第二步,确定与杠杆接触的物体施加在杠杆上的力。注意:不要有遗漏。

3.力臂:找力臂的方法是——从支点出发,向力的作用线(经常要延长成直线)作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的长度。

4.平衡方程:列平衡方程的方法是——(1)如果动力、阻力各一个:动力X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2)如果动力、阻力不止一个:动力

1X 动力臂1+动力2X 动力臂2+ =阻力1 X

阻力臂1+阻力2X 阻力臂2+ 。

剩下的工作,当然就是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中考杠杆试题归类点拨

题型一: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力臂

例1如图1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 为剪钢 丝处,B

为手的用力点,O 为转动轴(支点), 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 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 R 、阻力F 2、动力臂L 1、阻 力臂L 2。

点拨:画力臂时必须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

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是通过力的作用点并沿力 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答案:如图丙所示

例2如图2所示杠杆中,动力臂用L 表示, 图中所

画力臂正确的是()

图1 A

图2

点拨: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画动力臂时应从支点向动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四个图中只有D是正确的。

题型二: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例3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夹邮票用的镊子

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钓鱼用的鱼竿

点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我们把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就是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就是费力杠杆;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就是等臂杠杆。上面例子的实质都是考查的杠杆的分类。A B、D三种杠杆

均是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它们都是费力杠杆。

例4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如图3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3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图3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

D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点拨:本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人的前臂相当于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已经固定,且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确定的情况下,手托起的物体越重,肌肉提供的动力越大,感觉越累。

答案:A

例5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4可知它的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填“ A”、B”或“C),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___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动力臂L i。

图4

点拨:杠杆的动力和阻力指的都是杠杆吊桥受到的力,所以动力是绳对吊桥的作用力,阻力是吊桥的自身的重力。确定吊桥这个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需要找到支点,如图支点在C

点,动力臂L i大于阻力臂CO吊桥是一个省力

杠杆。动力臂L i如图5所示

题型三: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及应用题

例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 ?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

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__________ 位置平衡。

2 ?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点挂4个钩码如图6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图6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看左、右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乘积相等,则杠杆平衡;若乘积不等,那么杠杆将向乘积大的一边下倾。

答案:1.( 1)右;(2)水平。

2.①2个钩码挂在“ 6”处;②3个钩码挂在

“ 4”处等。

例8 一根长1m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还有一些细绳和一只铅笔。只用这些器材如何测出这根细棒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及导出计算木棒质量的公式。

点拨:细木棒可看作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求解,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使挂有

钩码的细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出力臂,即可求出木棒的质量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重心,用铅笔在重心处做出标记C;如图7所示;

图7

(2)用细线系住木棒上的某一点作为杠杆上的支点;

(3)把质量为m的钩码用细线系好后套在木棒上;

(4)左、右调节钩码或支点的位置使木棒在

水平位置平衡;

(5)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及支点到系钩码细线的距离L i和L2。

计算:设木棒质量为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

MgL i=mgl2即Ml i=mL所以木棒的质量为

M - —-m

A

、从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中辨认杠杆

1 (2003年哈尔滨市)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

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可知它的支点是点

(填“ A”、B'或“ C”),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 杠杆

(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动力臂L i。

二、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的体现

3 (2003年安徽省)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二阻力+阻力臂”。他-.--i . 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兀

动力F i/N 动力臂L i/cm 阻力F2/N 阻力臂L z/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三、与杠杆相关的实验设计

4 (2000年天津市)一根长1m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个已知质量

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还有一些细绳和一只铅笔.只用这些器材如何测出这根细棒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及导出计算木棒质量的公式.

四、与杠杆相关问题结合的综合题

(1)杠杆与密度问题的结合

例5 (2000年广西)在图中,杠杆AB是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杆,其质量为116g;C是用细线挂在木杆O'点上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现杠杆恰好在

1 1

水平位置平衡,量得:AO'=-AB, AO=-AB,求:合金球C的密度为多少?(铜的

8 4

3 3

密度为p铜=8.9g/cm,铝的密度p铝=2.7g/cm )

(2)杠杆与压强问题的结合

例6 (2004年天津市)如图是锅炉上的保险阀,当门受到的蒸汽压强超

过安全值时,阀门被顶开,蒸汽跑出一部分,使锅炉内的蒸汽压强减小,已知

杠杆重可以忽略不计,OA与AB长度的比值为1:3, 阀

门的面积是3cmf,要保持锅炉内、外气体的压强差是1.2

x 105Pa,试求应将质量为多大的生物挂在杠杆

的B点?(g 取10N/kg)

(3)杠杆与浮力问题的结合

例7 (2003年河南省)图是小亮为村里的养牛场设计的牲畜自动饮水器的示意图,设计储水箱A的蓄水深度为0.5m,阀门K处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6X10

休,支点O到浮球球心的距离为O到B点距离的2倍,要求浮球浸入水中丄时

3 杠杆水平,K处的活塞即能将出水口关闭。(g取10N/kg)

(1)若不考虑活塞、杆KB OC及浮球的重力,小亮选用浮

球的体积应为多大?

(2)实际上活塞、杆及浮球的重力是需要考虑的,若考虑它

们的重力,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保证饮水器正常工作?(答出

一种措施即可)

(4)杠杆与速度问题的结合

例8 (2004年河北省)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光滑木板 AB 长1.6m ,

可绕固定点0转动,离0点0.4m 的B 端挂一重物G,板的A 端用一根与水平地

面成30°夹角的细绳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 8N 。然后在O 点 的正上方放一质量为0.5kg 的小球,若小球以20cm/s 的速度由O 点沿木板向A 端匀速运动,问小球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细绳的拉力减小到零。

(取g=10N/kg ,绳 的重力不计)

(5)杠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例9 (2003年安徽省)某工地在冬季水利建设中设计了一个提起重物的

机械,其中的一部分结构如图所示. OA 是一个均匀钢管,每米长所受重

力为30N; O 是转动轴;重物的质量 m= 150kg ,挂在B 处,O 吐1m 拉力 F 作

用在A 点,竖直向上?为维持平衡,钢管 OA 为多长时所用的拉力最 小?这个

最小拉力是多少?

A

30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北苑中学吴艳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内容,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再来介绍简单机械—杠杆。为下一节滑轮的学习埋下伏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主要学习杠杆的概念、平衡条件及分类,有很多物理方法渗透其中,对学生是很有好处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好奇心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会画力臂.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四、学习重难点 1、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2、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五、学习用具 铁架台、钩码、杠杆、刻度尺 六、学习过程 模块一: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如:船桨、剪子、核桃夹、跷跷板等得出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的学习。 点击链接九年级物理杠杆图片 - 豆丁网 小组交流有疑问的问题,合作解决。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力的作用线? 解决措施:先让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以图的形式进行讲解。

2、力臂的概念可能会提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解决措施:先让学生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用实验说明,在杠杆一段固定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侧竖直向下拉和斜拉,发现示数改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教师在这时在引入力臂的概念。 板书: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 设计意图:初步介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模块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进行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思考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决措施:大部分同学会想到静止时平衡,想不到水平位置,在学习完力臂后再告诉他们。这样方便读出力臂,便于读数。 2、什么时候我们说杠杆平衡?如果实验探究的话,在什么情况最好读数? 解决措施:杠杆平衡应该能想到静止,这里联系复习二力平衡的定义,物体受二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二力平衡。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再说杠杆匀速直线转动时不好读数,所以用静止状态。 然后请同学们按照探究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边实验,边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然后小组内交流,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代表先说出实验方案,全班交流,确定之后再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有问题及时解决,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点击链接杠杆平衡条件实验_百度文库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要做好几步,所以把实验分成很多小步,要理清思路,不要忘了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的。 模块三:杠杆的分类 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实际作用,对杠杆进行分类,引导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点击链接杠杆应用图片素材._百度文库 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反思总结: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根据一定标准对杠杆、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出实验方案,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 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 条件的应用过程。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 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称、铅球、自制杠杆(能 够让一质量为50 克的钩码吊起一铅球) 2、课件准备 古代埃及金字塔图(导入新课用)、猜测古代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图、“大力士推小男孩”的(供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录

像)?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投出一幅金字塔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师:作为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造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其中,最主要的谜团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的条件下,如何来搬运重达200 多吨的石块呢?(投出课本古代埃及人民搬运石块图。)师:现在,人们利用物理知识对它的建造进行了科学的猜测:聪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巨大的石块一步步地搬运到金字塔顶部的。以上只是人们的猜想,要解决问题光* 猜想行不行? 生:不行。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那段历史,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怎么样?生:好(兴高采烈地)。 (师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杆、铅球、50 克重的钩码)师:让铅球代表巨大的石块,让小小的钩码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让这一装置代表如图所示装置,现在,就让这一小小的钩码把沉重的铅球吊起,相信吗?生:相信(但也有个别学生微微摇头表示不信)。 师:好,咱们就让实验现象来证明吧,谁上来操作一下?(一生上讲台演示,钩码把铅球吊 起,当学生吊起铅球时,教师指着这一装置问其 他同学。)师:谁知道我们在物理上如何来称呼这类装置? 生:杠杆。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板书课题:12、4 杠杆) [ 从学生熟悉的金字塔入手,并通过自制教具的模拟实验,成功地创设了情景, 既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激发起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1节 杠杆教案

第一节杠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 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 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是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扩展,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来看,杠杆这一节起到了一个联系前后知识点的纽带作用。作为力的应用——杠杆,是一种最简单机械之一,后面介绍的其他简单机械也是由杠杆引出,而复杂机械正是由简单机械所组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喜欢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和运动以及弹力、重力、摩擦力之后编排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力的知识. 杠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学生会切实感受到使用它会给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地、有重心地、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还需教师给予指导。 (三)教学环境分析 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能创建物理情景,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态度与价值观 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4、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支点两侧挂上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下表;(重复3次) ③、在杠杆支点同侧挂上钩码和弹簧秤,并竖直向上拉弹簧秤,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下表;(重复3次)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实验次数 动力F 1 (牛) 动力臂l 1(米) 动力×动力臂F 1 l 1(牛·米) 动力F 2 (牛) 阻力臂l 2(米) 阻力×阻力臂F 2 l 2(牛·米) 支点在F 1 F 2 之间 1 2 3 支点在F 1 F 2一侧 4 5 6 3、质疑: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上数据,我们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找出“变中不变”的物理规律? 4、引导:引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渗透科学的处理方法,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5、板书投影: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1l 1=F 2l 2 思考:如图,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某同学由图示得出F 1·OA=F 2·OB ,这个结论对吗?为什么? (三) 分析三类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 点或B 点或C 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O ·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1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3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图中切纸刀、羊角锤工作时的动力F1和阻力F2的示意图,标出 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课堂小结】 一、杠杆的平衡 一般说来,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做缓慢的匀速转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三、杠杆应用——三种杠杆

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杠杆》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 1知识内容 《杠杆》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一节从内容设计上看,既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又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扩展。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讲述杠杆的应用。 2知识地位 《杠杆》一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课的学习安排在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内容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通过对杠杆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机械运动及功和能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杠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是力的一种基本应用,教材后面讲述的其他机械均可以由杠杆引出,从内容安排上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讲解起来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杂志、电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过杠杆,对于杠杆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可能描述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画面,加深体验,强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2能力方面 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3 情感方面 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故事或魔术,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初三学生要记住杠杆的定义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的理解。他们对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动力杠杆、阻力杠杆往往混淆不清。有时找不到动力和阻力,有时画不出力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杠杆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教学当中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杠杆及其五要素,包括力及力臂的正确画法,就是该节课设计和讲授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解中,教师需要从一开始就做严格标准的画图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耐心细致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用逐步启发的办法让学生自己理解“力的作用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等概念及画法。通过例题,习题,讲练结合,层层深入。 二教学目标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需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的挖掘,我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杠杆,了解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②能识别常见的工具及简单机械中应用的杠杆及其类型。 ③理解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 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 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 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 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 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 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 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杠杆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杠杆、支架、钩码、尺、线等 三、复习 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学生演板) 四、导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板书课题) 五、新授 那么什么是杠杆呢?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 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看图 13-1),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

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杠杆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五要素”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杠杆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教学难点】 难点1:画力臂;难点2: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难点1的解决办法:(1)要强调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并与几何中“画垂线”的方法对比进行学科知识渗透;(2)教师作“画力臂”示范;(3)总结归纳画力臂方法的口诀。 对难点2的解决办法:要在学生设计最困难的地方出示“路标”,着重引导启发学生解决如下问题:(1)动力和阻力大小怎样测量?——分别用两组钩码重力作为动力和重力最方便测量;(2)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怎样测量?——杠杆有多种平衡状态,取水平位置时的平衡状态最方便测量。 【教学器材】 杠杆支架钩码回形针(分组,两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蜡烛跷跷板”) 师:仔细观察跷跷板,想一想它的两端为什么不断地翘起、落下?大家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学完这节书我们就会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杠杆)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杠杆 (通过展示图片、录像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了解复杂的机械由简单机械组成,从而说明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师:我们也来学阿基米德利用杠杆(笔)来撬动地球(球),观察、思考什么是杠杆,有何特征? 生1:直的硬棒。 生2:能绕一个点转动。 师:好,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科普组教案杠杆原理

游戏一:你能把两个拳头放在一起而保持不动吗? 用这个游戏可以和力气比你大的人开个小小的玩笑。方法简单极了,请你的对手把两臂向前伸直,两手握拳,一个拳头放在另一个上面。你的任务就是把两个叠在一起的拳头分开,要是分不开,对手 就赢了。 你也许以为对方力气大,很难分开。其实,这简单得如同儿戏,你只需用两个指头迅速地把对方的手背往两边一拨,拳头就轻而易举地分开了。(如果这个办法不灵,检查一下对方是否在捣鬼,比 如用上面的拳头握住下面拳头的大拇指。) 这个游戏妙就妙在对方越是使劲把拳头并在一起,你就越容易把它们分开,所以别忘了叫对手使 劲。 为了使双拳保持并在一起的位置,对方必须在上下方向用力,几乎没有往左右两边用力,而你的进攻正是从左右两边发起的。你手指的作用力与对手的力来自不同的方向,所以你的手指用力虽然不 大,却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游戏二:你能折断一根火柴吗? 游戏三:三人抵挡不过一人。 这是一个四人游戏。找一根长棍或竹竿,再用纸做一个靶子放在地上。三人握住棍子,把棍子竖着举起,一端对准纸靶子,保持50厘米的距离。另一个人趴在地上,手掌对着棍子的下方。 现在各就各位:手握棍子的三个人齐心协力直捣靶心;趴在地上的那个人在其他三人使劲时,把棍子轻轻往旁边推。最后谁赢了呢?是握棍子的那三个人吗?不是。他们三个人不管怎么使劲,也抵不过趴在地上的那个人,劲用得再大也无法使棍子头碰到靶子,不信你试试。 这个游戏说明不同方向的力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把棍子往旁边推的力和把棍子往下捣的力是相互独立的。趴在地上的人用的力的方向与其他三个人用的力的方向并非相反,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他只要轻轻地一推就能使棍子远离目标。而其他三人使多大的劲,也无法达到目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根据一定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 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过程。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 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称、铅球、自制杠杆(能够让一质量为50克的钩码吊起一铅球) 2、课件准备 古代埃及金字塔图(导入新课用)、猜测古代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图、“大力士推小男孩”的漫画(供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影片(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录像)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投出一幅金字塔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师: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造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其中,最主要的谜团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如何来搬运重达200多吨的石块呢? (投出课本古代埃及人民搬运石块图。) 师:现在,人们利用物理知识对它的建造进行了科学的猜测:聪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巨大的石块一步步地搬运到金字塔顶部的。以上只是人们的猜想,要解决问题光*猜想行不行? 生:不行。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那段历史,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怎么样? 生:好(兴高采烈地)。 (师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杆、铅球、50克重的钩码) 师:让铅球代表巨大的石块,让小小的钩码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让这一装置代表如图所示装置,现在,就让这一小小的钩码把沉重的铅球吊起,相信吗? 生:相信(但也有个别学生微微摇头表示不信)。 师:好,咱们就让实验现象来证明吧,谁上来操作一下?

杠杆【公开课教案】

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具: 杠杆、支架、钩码、尺、线等 复习: 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学生板演) 导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板书课题) 新课教授: 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 (模拟撬粉笔盒) 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

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

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实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实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实行分类。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水平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水平,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升探究的乐趣。 2.使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的学习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杠杆教案设计

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新课教学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

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 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或匀速转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学生回答)

九年级人教版四杠杆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四杠杆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四节杠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4)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课前准备】 课件名称:自制《杠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设备:演示设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三角板。 学生分组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随着力学的学习我们发现物理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用了(切换投影)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些我们常用的工具,老师想用它们来考考大家的

动手能力,(拿出一瓶汽水)这是一瓶汽水,请一名同学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瓶盖打开。哪名同学来试一下 学生:选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教师:(拿出一个装画像的密封的布袋) 这个布袋子里装的是某位同学的画像,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 学生:想。 教师:请一名同学也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这个布袋打开。 学生:学生选择剪刀把布袋剪开(布袋中的画像就是剪布袋的同学)。 教师:为检验同学们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来做个夹花生游戏,这是两盒花生,请两名同学用筷子分别从盒子中把花生夹到指定的位置,在一定时间内谁夹得多谁就是胜利者。请两名同学到前边来。 学生:学生游戏。 二、进行新课 教师:刚才看到同学们都熟练而轻松的完成了每项工作,这一方面说明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确实很高,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机械很简单。别看他们简单,人类发明出这些机械可是用了很长的时间。发明和使用机械始终是伴随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利用机械人类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才创造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两千多年前着名的学者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若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可以搬动地球”,实际上阿基米德所构想的装置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械呢 学生:杠杆。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板书】§13-4 杠杆 教师: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都属于杠杆,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工具,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