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坛经》最后的教言

《坛经》最后的教言

《坛经》最后的教言

下面 :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
(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
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
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

这是讲,
六祖大师在回到新州国恩寺后不久,
他老人家不是在七月份讲,
一个月后也就是八月份
他就要往生了吗?
所以六祖大师就在八月三日的
这一天,召集弟子们办了一堂斋,
也就是请大家吃饭,吃一餐好的,
然后六祖大师就招呼大家说:
你们都各自依位次坐下吧,
我现在就要和你们告别了 。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
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这时首座和尚法海
又再次代大家提问说:
和尚您要留下什么教诲和妙法,
可以令后代的迷人,
得见自身的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 。
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 。
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
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 。
欲求见佛,但识众生 。
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 。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
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 。
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
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 。
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
外无一物而能建立,
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
故经云: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
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
名自性真佛偈 。
后代之人,识此偈意 ,
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
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

这一大段开示虽然很长,
但意思也还是很好懂,
六祖大师的表达始终都是
那么的直白明了,直指人心,
没有那些绕弯子的玄妙 。
他老人家说:
你们大家都要用心谛听了 。
那些后代的迷人,
如果他们能够了解众生,
也就是了解一切万法
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
都是缘起性空的,
那么他们就会了解佛性了 。
如果不能了解一切众生因缘和合、
缘起性空的道

理,
那么就算历经千万劫的寻找,
也不可能见到真正的佛 。
我现在要教你们
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
见到自己心中的佛性 。
想要求佛见佛,
其实只要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
就行了 。
我们是因为自心的众生迷失了
才不认识佛性,
绝不是佛迷失了而不认识众生 。
我们的自性如果能够觉悟,
那么众生当下就是佛 。
我们的自性如果迷失了,
那么本有的佛性也就变成了众生 。
自性如果能了悟平等,
那么众生当下即佛;
自性如果生起了邪见险恶之心,
那么佛也就变成了众生 。
你们的心里如果还有险恶谄曲,
那么就等于是佛在众生之中 。
如果能够一念平等正直,
那么就等于是众生成为了佛 。
我们的心中本来就都各自有佛,
这个自性佛才是真正的佛 。
我们自己如果都没有佛心,
那么又要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
所以“汝等自心是佛”,
你们的心就是佛,
千万不要有所狐疑!
在我们的心性之外并没有任何的
人事物可以单独存在,
万法都是从我们的心性里
变化显现出来的 。
所以经典里面才会说:
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
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 。
我现在留下一首偈子和你们告别,
这首偈子就叫作“自性真佛偈” 。
后世的人如果能够了解此偈的含义,
那么他们就能见到自己的本心,
就能自然成就佛道 。
那么,
这首偈子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大意
就行了 。

偈曰:

第一句,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这是讲,
我们的真如自性就是真佛,
我们心中的邪见和贪嗔痴三毒
就是魔王,
没有外来的佛,也没有外来的魔 。
当我们的心中生起邪见愚迷的时候,
那么我们的心就是魔的房舍;
当我们的心中生起正见的时候,
那么我们的心就是佛在其中 。

第二句,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当我们在自性之中
生起邪见和三毒的时候,
那就说明魔王其实已经住进来了 。
但是当我们一旦生起正见,
三毒自然消除,
那么这时魔王就会转变成真正的、
无假的佛 。

第三句,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这个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
三身本来就是一个身 。
如果我们能够在自性之中
见到这个三身,
那么这就是成就无上佛道的菩提之因.

第四句,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这一句稍微拗口一些 。
大意是讲,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一切化身、
从一切因缘和合的万法中

了悟到这个清净自性的,
所以这个清净自性它一定就是
遍及一切时一切处的,
它就常在一切化身和一切万法之中 。
如果有谁能够善用这个清净自性的

力量而使化身行于正道,
去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那么他将来的圆满果报
就会无穷无尽了 。

接下来,
因为淫欲是我们欲界众生
最大的障道因缘,
所以六祖大师在这里话锋一转,
就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

第五句,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这是讲,
我们众生的淫欲之性、淫欲之心,
本来就是从清净的自性、
从清净的空性中幻化而生的,
所以只要能够了悟淫欲是空,
把淫欲除去,
那么自然就能见到清净的自性法身 。
如果你们愿意安住在这个清净的
本性之中,各自远离五欲,
那么当你们明心见性的刹那,
就是见到了真实 。

第六句,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那些今生能够遇到这个顿教法门的人,
当他们忽然悟到自性,
那就等于是亲眼见到世尊了 。
否则如果想要向外去修行、
去寻觅求佛,
那就不晓得要到哪里才能找到
真正的佛了 。

第七句,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这是讲,
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心中自见真佛,
那么这个才是真正的成佛之因——
这是修行一切法们的核心关键,
大家要留意 。
否则不见自性而向外去寻觅,去求佛,
那些有这个起心、有这个念头的人,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大愚痴人 。

第八句,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这是讲,
六祖大师现在已经把无上的
顿教法门留下来了,
所有想要救度众生的人
你们必须先把自己给修明白了,
否则
“自未得度,能度他者,无有是处”,
佛陀讲的和六祖大师是一个意思 。

最后,
六祖大师就殷勤叮嘱说,
我要特别提醒你们
以及提醒那些将来学道的人,
你们如果不具备上面所说的那些见地,
“不作此见”,
那么你们就只能一辈子忽忽悠悠,
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了 。

这首偈子里面体现出来的六祖大师
的慈悲实在是令人很感动,
但还不止如此,
六祖大师对弟子们的关爱,
对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悲心
那可以说是无尽的,
我们从下面这段“唠叨”又“啰嗦”的
开示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
当然,
这个“唠叨”和“啰嗦”是加双引号的 。

「师说偈已 。告曰:汝等好住 。
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
受人吊问身著孝服 。
非吾弟子,亦非

正法 。
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
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
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
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 。
今再嘱汝,令汝见性 。
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 。
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
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

这是六祖大师最后、最后的开示了。
六祖大师在说完“自性真佛偈”后,
就再次叮嘱说:
你们要好好地依法安住 。
在我灭度之后,
你们千万不要做世间人情的那种
悲泣流泪,
不要接受别人的吊问或者身穿孝服,
否则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正法。
你们只要能够明心见性,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做到
“无动无静,无生无灭,
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能够牢记并做到这个就够了 。
但我还是很担心你们心有迷惑,
不能正确领会我的意思,
所以我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
不断叮嘱你们,
希望能令你们见到自己的本性 。
那么等我灭度以后,
如果你们能够依教奉行的话,
那就好像我还在世一样,
没有任何的区别 。
但如果你们违背我的教法,阳奉阴违,
那么就算我还在世间,
那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

紧接着六祖大师
就说了最后一首偈子,
这个风格有点特别,
连续用了好几个不常见的形容词,
什么“兀兀”、“腾腾”、“寂寂”、“荡荡”,
大家如果觉得很难理解、
不能意会的话,
那就不用浪费时间瞎琢磨了 。
倒不如把这几个形容词丢开,
那么六祖大师这首偈子的意思
就变得很清晰了,
所谓
“不修善,不造恶;
断见闻,心无著”,
这样一来,
六祖大师的意思
是不是就很容易明白了?
如果还不明白,
那就自己回家慢慢参 。

—— 大虚法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