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地产发展形势及开发盈利模式

产业地产发展形势及开发盈利模式

产业地产发展形势及开发盈利模式
产业地产发展形势及开发盈利模式

导读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市场迎来一场剧烈的变革,开发商纷纷寻找出路,商

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都成为方向,就连在几年前被认为是“啃骨头”的产业地产,

随着新城镇化的深入,产业地产这块“骨头”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追逐的对象。

目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目的产业地产开始逐渐升温,无论政府,还是行业企业,都更

加注重“产业内容”,传统房企、产业地产商、制造企业、电商业以及金融资本以各自的模式

纷纷布局产业地产。由于产业地产的客户是企业和政府,投资决策更加理性,产品要求更加

严格,因此,相较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的进入门槛更高,开发难度更大。再由

于产业地产涉及融资、开发、服务、招商、产业培育、税收、GDP等众多因素,因此成熟的

商业模式对产业地产开发至关重要。

1

产业地产发展形势

1、传统房企开始往产业地产转型

房企跨界转型已经不是新话题,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统计,国内排名前20的房地产商,目前有一半以上(万科、绿地、富力、碧桂园、世茂、招商局、绿城、首创、远洋、中粮等)涉足于产业地产,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部门或中心,探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

打造企业的新增长板块。

2、产业地产商开始大肆布局

华夏幸福、天安数码城、联东等产业地产商已经在产业地产领域浸淫20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树立的行业标杆。近年来,随着产业地产的不断升温,多数产业地产商继续发力,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布局。

3、制造企业、电商向产业地产延伸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制造企业、电商处于产业地产的上游,是产业地产的需求方。但现如今,产业资本开始觉醒,大量企业开始试水产业地产,产业地产上游驱动的现象十分普遍。

4、金融资本开始青睐产业地产

一方面,产业地产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继华南城、华夏幸福、卓尔发展、毅德控股、

五洲国际等产业地产商登录资本市场后,2014年,光谷联合、大连亿达、中国宏泰相继在香

港IPO,上海自贸区地主兼漕河泾的母公司临港集团借壳自仪股份,曲线完成IPO,赫赫有

名的苏州工业园(中新集团)也正在A股IPO排队中,据统计,2013-2014年在香港资本市

场上市的房企中,超过70%是产业地产商。另一方面,产业地产也得到了私募基金的充分认可,平安不动产、银证基金、嘉民基金以向专业物流地产商注资的方式或直接投入自持的方

式驱动物流园区的发展扩张。

2

产业地产主要开发及盈利模式

1、地产开发商模式

地产开发商模式是开发者在工业园区或其它地方获取土地,以整体开发或订制式开发的形式建设产业物业产品,如产业综合体、总部综合体等,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等方式进行项目经营和管理,最后获取开发利润的模式。联东U谷,天安数码城、坤鼎集团是地产开发商模式的典型代表。从本质上讲,地产开发商模式与传统的住宅开发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地产开发商模式成为众多资本进入产业地产主要选择的商业模式。

作为地产开发商,至少需同时具备以下三大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物业产品是地产开发商的生命线,也是能否打动客户的关键,地产开发商首先应具有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如产业综合体、总部综合体等,而且其产品体系还应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调整升级,如天安数码城的产品经历了工业园——工贸园——科技园——城市产业综合体的演进;产业招商能力,招商是提高产品去化率的关键,也是实现滚动开发的保障,地产开发商必须成立专业而强大的招商团队,采用多种招商渠道和策略,挖掘符合自身产品定位的有效客户;产业服务能力,在招商优惠政策趋同的形势下,园区服务成为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和招商成功率的重要砝码,园区可围绕“创意孵化、创业初期、企业成长、规模扩张、上市准备”的企业生命周期链条,构建全面的企业服务体系,如创业培训、市场开发、科技推广、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上市辅导等。

2、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

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以华夏幸福基业、宏泰发展、中南建设为典型代表,其也是我国在产业地产领域最早实践PPP模式的开发商,其商业模式大致如下:A政府与B产业新城开发商就C产业新城(一般为十几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的开发达成合作协议,在规定的合作年限内,B开发商负责地块内的土地平整、道路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产业规划、项目招商、宣传推广等产业发展服务工作,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物业管理、公共项目维护等基础性服务工作等;与此同时,B开发商以C产业新城内所新产生收入的该级政府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即扣除上缴中央、省、市级部分后的收入)作为投资回报,如新产生的土地出让金、税后、非税收入及专项资金等;合作期限结束后,B开发商将C产业新城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产权及经营权无条件移交给A政府。

产业新城开发商主要通过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二级开发获利。土地一级开发获利,产业新城

开发商代替政府从事区域一级开发如九通一平、公共设施建设等,因此,土地是其最大的产品,土地出让收入也是其最大的土地一级开发收入,另外产业新城开发商参与产业招商等新

城的运营,税收收入、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非税收入以及地方财政可以支付的专项收入也是其

土地一级开发收入来源。土地二级开发获利,即开发商获取房地产用地进行二级开发,通过

销售房产获利,目前,房地产开发销售收入成为产业新城开发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3、产业投资商模式

产业投资商模式以张江高科、清华科技园和湖北高投为主要代表,其也是国内最早实行“基地+基金”双轮驱动模式的开发商,与地产开发商模式和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相比,产业投资商

不仅将资金投向产业地产,同时还将资金投向入驻园区的企业。产业投资商的商业模式如下:产业投资商首先向社会资本募集园区开发基金,该基金不仅投向产业园区进行土地及产业物

业开发,同时还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型创新企业,用投资的方式吸引大批创新企业入驻,产业投资在实现资本溢价的同时还是带动园区资产增值。

作为产业投资商,其需要具备园区开发运营的产品开发能力、产业服务能力、和产业招商能

力外,还至少需要具备基金募集和产业投资两大能力,其中,基金募集能力是指基金主发起

方大规模、快速向社会募集资本的能力,一般与基金管理团队的经验、有无政府引导基金兜底、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营销能力等因素有关;产业投资能力是指高质量向潜在的产业项目投

资的能力,该能力可通过组建高质量、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团队实现。

4、基金投资商模式

基金投资商模式是国际流行的以Reits为核心的轻资产运作的产业地产商业模式,以普洛斯、安博、嘉民、丰树等物流地产开发商为典型代表,国内的万通控股正在实践这一商业模式,

该商业模式大致如下图所示:基金投资商通过发行工业地产基金的形式募集资金,其可通过

与老厂房拥有方,如制造企业合作,收购该物业后进行现代化改在并将改造好的物业回租给

合作方,或者其通过拿地新建工业物业的形式吸引潜在客户入驻,当工业物业的入驻率达到

一定水平,每年能够产生可观而稳定的现金流时,通过发行Reits的方式对物业进行资本化

运作,完成一轮的资本循环,进而从事下一轮投资。

对于基金投资商而言,其最为关键的能力是资本对接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基金投资商只有

对金融知识、金融工具及渠道方面有很好的掌握,才能够确保能再前期的并购和物业投资上

获得县级以及在未来的资本运作上对接资本市场,从而保证公司在业务开拓上能够获得足够

的资金发展动力和清晰的退出渠道,维持公司投资运转。基金投资商的自身定位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才能对物业进行持有运营,对物业升值和资产价值成长周期有敏锐的判断和把握,保证公司业绩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同时具备资本对接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基金投资商必须成立专门的部门具体负责,以普洛斯为例,普洛斯形成了由地产开发部、物业管理部、基金管理部形成的“三核联动”模式,地产开发部主要负责物流地产的开发及前置招商,物业管理部主要负责将出租率提升到90%以上,基金管理部主要负责对接资本。

产业地产的四种商业模式均有内在的资本运作逻辑、盈利方式以及核心能力要求,对于产业地产商,尤其是新进的产业地产商而言,该四种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说,产业地产商还需在行业法律法规的边界内,根据自己的资源、能力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帮助自己在产业地产开发建设领域少走弯路、错路、冤路。

产业地产的运营商业模式简析

产业地产的四大商业模式 2017-12-24 17:12 来源:长安第2俱乐部物业/四大/房地产 近年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目的产业地产开始逐渐升温,刹那间,涉足产业地产各路资本的种种活动在地产领域掀起巨大的波澜。 首先,传统房企开始往产业地产转型。房企跨界转型已经不是新话题,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统计,国内排名前20的房地产商,目前有一半以上(万科、绿地、富力、碧桂园、世茂、招商局、绿城、首创、远洋、中粮等)涉足于产业地产,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部门或中心,探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打造企业的新增长板块。以绿地集团为例,近年来,绿地先后规划启动了哈尔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庆绿地大学科技园、西咸新区空港产业城、江西省2.5产业示范基地南昌绿地未来城、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园、海口绿地空港产业城等产业地产项目。 其次,产业地产商开始大肆布局。华夏幸福、天安数码城、联东等产业地产商已经在产业地产领域浸淫20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树立的行业标杆。近年来,随着产业地产的不断升温,多数产业地产商继续发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布局。华夏幸福在固安成功探索出“园区+地产”的产业新城模式后开始在全国复制,拟在打造50个特色产业新城,规划面积约960平方公里,俨然成为国内的一大地主。联东U谷以标准的产业综合体和总部综合体进行复制,目前已在联东U谷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青岛等一二线成果开发了40多个园区,未来的5~10年,联东U谷运营的园区数量将达到100个。清华科技园依靠众多的资源优势,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超过30个园区,凭借自身的品牌资源,清华科技园还计划在未来的6年内将园区数量扩大到100个,大有蓄势待发之势。中新集团、宏泰发展、亿达中国、天安数码城等产业地产商业均制定了自身的园区扩张计划。 第三、制造企业、电商向产业地产延伸。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制造企业、电商处于产业地产的上游,是产业地产的需求方。但现如今,产业资本开始觉醒,大量企业开始试水产业地产,产业地产上游驱动的现象十分普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是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发、运营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其七大业务之一,目前,中汽零已在苏州、昆山、海门、保定、九江、义乌、天津、宜昌等地开发了近20个专业园区。作为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的海凭国际也开始发展产业地产业务,拟在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拿地建设医疗器械专业产业园,当前,其湖南长沙项目运作的十分成功。作为电商的阿里巴巴已经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等合作、伙伴发布“菜鸟网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拿地,进军物流地产。富士康、华为、中兴、海尔、联想、三一重工、玉柴集团、如意集团等均有进入产业地产的计划或行动。 最后,金融资本开始青睐产业地产。资本的嗅觉一向敏锐,产业地产火爆后,自然少不了资本的身影。一方面,产业地产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继华南城、华夏幸福、卓尔发展、毅德控股、五洲国际等产业地产商登录资本市场后,2014年,光谷联合、大连亿达、中国宏泰相继在香港IPO,上海自贸区地主兼漕河泾的母公司临港集团借壳自仪股份,曲线完成IPO,赫赫有名的苏州工业园(中新集团)也正在A股IPO排队中,据统计,2013~2014年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房企中,超过70%是产业地产商。另一

房地产产业盈利模式

房地产产业盈利模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房地产盈利六大模式 根据房地产产业链增值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房地产相关的企业盈利模式划分为六大盈利模式: 1.综合运作型 2.地产开发型 3.房产开发行 4.物业持有型 5.整合销售型 6.金融投资型 分类标准:根据其主要盈利来源所处价值链的环节不同进行分类。 1.综合运作型:从土地获取到物业开发及销售全程参与,自行开发,通过销 售回收投资。 盈利特性:盈利包括土地增值,策划增值,工程建造增值,营销策划增 值。 资金需求:土地获取与房产开发需要大量投资。项目中期逐渐实现平衡,项目后期会有大量现金流入。 核心能力:政府公关能力,建筑规划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研究能 力,销售控制能力。 发展趋势:国内传统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追随市场发展会逐步分化,向专业化发展。 代表企业:华润置地。 2.地产开发型:以经营土地为主,通过规划,成片出让,同时与开发结合。 盈利特性:通过土地运作实现盈利,收益巨大。 资金需求:获取土地需要大量资金,但此类公司往往具备政府背景,实际支出不多。土地出让后有大量现金流入。 核心能力:政府公关能力,资产管理能力。 发展趋势:市场开发初期产物,总量不大,且随市场发展会逐渐减少。 代表企业:陆家嘴,珠江集团。 3.房产开发型:进行房产开发,通过销售回收投资。 盈利特性:通过房屋建设销售实现盈利,物业设计及成本控制对利润有较大影响。 资金需求:前期投入较大,项目中期逐渐实现平衡,项目后期会有大量现金流入。 核心能力:建筑规划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研究能力,销售控制能力。 发展趋势:当前内地房地产的主要运作模式,随市场发展更趋专业化。 代表企业:合生创展、宝资通。 4.物业持有型:物业开发后自行持有,通过物业经营回收投资。 盈利特性:随物业开发逐渐提升,总体较为稳定。 资金需求:前期投入较大,后期可形成较为稳定的现金流流入。 核心能力:融资能力强,物业管理能力,资产运作能力。

房地产中介公司发展前景及思路

房地产中介公司发展前景及思路 房地产中介企业发展迅速,从资料查阅,目前全国从业人员已达几十万人,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以及市场细分的日益加剧,房地产中介行业逐步凸显,对于盘活存量,联动消化增量,促进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双向拉动,完善房地产市场流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以销售2手房和信贷业务来赚取服务费为主。业务拓展思路较窄,经营服务不够专业. 房地产中介是房地产市场细分和集约化经营的结果,是房地产市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地产中介受国家政策的推进管理更加完善,客户更加信赖,但是重庆地产中介行业起步较晚,过去主要销售顶帐房为基础起步,所沉淀的各类社会资源较少(特别是人才资源),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规范、人员素质良势不齐、资金 实力不足和品牌力度不够等劣势,但重庆中介行业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存在差异性,给中介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重庆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个体消费者占主导的市场,个人购房占九成,但每年的住宅增量市场中新增商品房毕竟有限,由于房子本身存在的不可移动性和单一不可挑剔性,已显出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特征。中介企业所掌握的房源量多、差异化明显且层次梯度较强,易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房子价位的优势。在重庆地区一般二手房的价格与同地段同档次的一手房相比一般会低10-20%,这样就推动了价格影响因素占主导的住房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对接,形成了住房的梯级消费,房产中介将会更多人来选择。尤其农村进入城市的一些消费群体更加突出。 第三、城市化进程因素。随着城市旧城改造的深入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区的房地产资源将来供给会更多地呈现写字楼、商场和店面等非住宅形式,而且从长远来看,作为居住之用的住宅的开发势头会逐渐减缓,今后存量市场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导市场。 第四、重庆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开发企业专门致力于开发市场,将房子的销售流通环节交由中介企业来运作是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中介企业利用雄厚的客户资源和网络系统加速房子的流通,这种“双赢”促进中介企业规模的扩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第五、重庆地区的发展房地产中介业也是很关键的推动。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一个交易便捷和频繁的房地产市场。因此加强房地产服务体系建设是市场发展所必须的,发展房地产中介行业是首当其冲的。 综上述房地产发展势头,我公司开展房地产中介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房源的竞争。房源是中介企业的命根子,所有的中介经营活动都围绕着这个核心运转。要构建服务网络,收集不同地段、不同层次的各类房源信息。同时通过专业的评估大胆收购重庆地区有投资潜力的房子。给实力相对较弱的房产中介公司构成危机。如重庆地区的一些经纪公司在原有的业务范围之上又开展了收购、联合收购、以及房屋置换业务。也在不断推出一些新思路。 第二、技术产品的竞争。中介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科技含量,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办公软件的开发,要加强网络技术与中介经纪技术的结合,依托网络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要加强人员的培训,优化队伍业务素质,更好地实现房子与消费者的对接。同时多与开发企业、以及重庆地区物业公司沟通,专门成立沟通小组来满足该项目客户方讯息,从中搜寻商机(通过调研来考证是否可行)。

干货产业地产地四大商业模式

干货产业地产地四大商 业模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产业地产的四大商业模式近年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目的产业地产开始逐渐升温,刹那间,涉足产业地产各路资本的种种活动在地产领域掀起巨大的波澜。 首先,传统房企开始往产业地产转型。房企跨界转型已经不是新话题,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统计,国内排名前20的房地产商,目前有一半以上(万科、绿地、富力、碧桂园、世茂、招商局、绿城、首创、远洋、中粮等)涉足于产业地产,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部门或中心,探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打造企业的新增长板块。以绿地集团为例,近年来,绿地先后规划启动了哈尔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庆绿地大学科技园、西咸新区空港产业城、江西省2.5产业示范基地南昌绿地未来城、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园、海口绿地空港产业城等产业地产项目。 其次,产业地产商开始大肆布局。华夏幸福、天安数码城、联东等产业地产商已经在产业地产领域浸淫20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树立的行业标杆。近年来,随着产业地产的不断升温,多数产业地产商继续发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布局。华夏幸福在固安成功探索出“园区+地产”的产业新城模式后开始在全国复制,拟在打造50个特色产业新城,规划面积约960平方公里,俨然成为国内的一大地主。联东U谷以标准的产业综合体和总部综合体进行复制,目前已在联东U谷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青岛等一二线成果开发了40多个园区,未来的5~10

年,联东U谷运营的园区数量将达到100个。清华科技园依靠众多的资源优势,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超过30个园区,凭借自身的品牌资源,清华科技园还计划在未来的6年内将园区数量扩大到100个,大有蓄势待发之势。中新集团、宏泰发展、亿达中国、天安数码城等产业地产商业均制定了自身的园区扩张计划。 第三、制造企业、电商向产业地产延伸。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制造企业、电商处于产业地产的上游,是产业地产的需求方。但现如今,产业资本开始觉醒,大量企业开始试水产业地产,产业地产上游驱动的现象十分普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是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发、运营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其七大业务之一,目前,中汽零已在苏州、昆山、海门、保定、九江、义乌、天津、宜昌等地开发了近20个专业园区。作为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的海凭国际也开始发展产业地产业务,拟在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拿地建设医疗器械专业产业园,当前,其湖南长沙项目运作的十分成功。作为电商的阿里巴巴已经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等合作、伙伴发布“菜鸟网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拿地,进军物流地产。富士康、华为、中兴、海尔、联想、三一重工、玉柴集团、如意集团等均有进入产业地产的计划或行动。 最后,金融资本开始青睐产业地产。资本的嗅觉一向敏锐,产业地产火爆后,自然少不了资本的身影。一方面,产业地产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继华南城、华夏幸福、卓尔发展、毅德控股、五洲国际等产业地

博志成研究院——房地产企业盈利模式转变

房地产企业盈利模式转变 房地产企业盈利模式现状 盈利模式是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途径和方法。好的盈利模式往往实现多点收益,产生更多利润。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分为自发盈利模式与自觉盈利模式两种。自发盈利模式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如何盈利,能否盈利缺乏清醒认识,企业虽然盈利,但盈利模式不明确、不清晰,具有隐蔽性、模糊性特点。自觉盈利模式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对盈利实践总结,盈利模式是有意识的调整和设计而成,它具有清晰性、针对性、相对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10几年时间里,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处在自发盈利模式,较少有企业能够主动设计自身盈利模式。 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盈利困局 通过10几年的摸索,政府、企业、客户对房地产行业发展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尤其以政府和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最为突出。政府对行业认识的加深导致行业调控政策针对性更强,企业可打擦边球的机会更少,例如2010年出台的商品房限价、开发贷紧缩、大规模保障房建设等政策,都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销售与开发节奏。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行业认识的加深导致企业战略布局与业务组合更贴近社会发展,产品设计更符合客户需求,例如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三四线市场的如火如荼,中小户型住宅的供不应求都证明了企业对行业认识的加深。在房地产行业各个环节操作逐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也在逐年下降,企业再想依靠自发盈利模式,盲目发展即可获得丰厚利润的时代将逐步远去。这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

己、主动出击,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盈利模式,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否则很快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吞噬。 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变盈利模式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做加法,增加相关业务与新兴业务,变成一个集各业务为一身的巨无霸,靠业务的互动、规模发展带动企业整体发展。例如万达地产、宝龙地产、中粮集团地产业务等,都是不断增加与商业地产相关的业务,突破商业地产招商难、运营难等难题来推动企业发展; 二是与之相反,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做减法,消减所有获利较低或亏损的业务,只留有获利丰厚的主业,靠业务的专注带动企业发展。例如万科早期的发展就是通过消减贸易、文化等业务,专注住宅开发,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长期在广州发展的越秀地产也是这样,通过不断剥离交通、新闻纸等业务,专注房地产开发,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知名企业; 三是企业整合业务模式,调整原有业务在公司的战略定位。调整后原有主要业务可能转变为辅助业务,原有种子业务可能转变为支柱业务。主辅业务的转变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转变。例如中南建设成长于江苏海门市一个县级市,工程建设实力非常雄厚,拥有国家特级资质。看准房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后迅速出击,把房地产开发业务作为企业的第二主业,通过短短几年发展已不可小视,2010年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销售额70亿。 不管哪种转变模式,在业务转变的同时也转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业务转变是不是适合企业未来发展?转变的风险何在?转变的方法和节奏需要注意哪些?我们借助两个案例说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转变盈利模式。 借商业快速发展之风,创商业盈利模式之新

商业地产发展九个模式

商业地产发展九个模式 产权酒店只管投资 很多开发商看到商业地产是一块“肥肉”,都竞相介入,但又不愿和商铺正面较量,于是另辟蹊径,在风景区或城市繁华地段修建类似于酒店的房子卖给购房者(即投资者),再由专门的管理公司或有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来进行统一管理、经营。 点评:投资者只管投资,当跷脚老板,到时候分钱。安逸是安逸,但回报或折旧率如何实现是关键。 分时度假居住投资两相宜 又有一些开发商认为,产权酒店模式呆板,不灵活。于是费尽心机想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分时度假,投资者买下酒店或类似于酒店的房子以后,可以选定一年之中一定时间自己居住,同时还可以到其他城市相互联姻的开发商开发的酒店居住而不需付费用,其余时间由管理公司按酒店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购房者不参与管理和经营,只得到固定的有一定年限的折旧率。 点评:这种模式有二大好处:一,房子是按套数卖,在面积上不会被欺骗;二,经营方式灵活,自用投资两相宜。但值得关注的是固定的回报式折旧率最终如何兑现,特别是经营不善时。所以选择景点应是关键,游人多的地方好经营。 认购建筑面积挖掘中小客户 这种模式在欧美一些发达地区非常盛行,成都目前只有万国熊猫城在执行这种模式,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必将是商业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认购建筑面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地产商把位于黄金地带的商场或写字楼,划成几大区域,每个区域再划成若干份,每个购房者可购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所有购房者共同拥有这个区域的产权,每个人可执有共有产权证。 点评:这种模式有二大特点:一,一般都是价格昂贵的商场或写字楼由于面积大、价格贵才用这种模式;二,本钱少的中小投资者也可以购买,实际上是产权证券化的前奏。 银行担保保障回报 一些商业地产项目都作出了不得低于8%的投资回报承诺,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开发商推出了银行担保模式,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这种模式即使后期经营不善,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就由银行来为购房者付清。 点评:值得提醒的是银行的投资担保一般只有几年期限,几年以后呢?谁承担责任。毕竟购买物业寻求回报是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投资保障招揽顾客 投资本身就是风险和收益并行,收益又是一个未来的不确定的预期值,谁敢对这个预期值做出承诺?而在电讯广场、世都大厦,开发商都给出了不少于8%的投资回报承诺。开发商表示,在一定期限内,如果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将由他们自掏腰包补上。 点评:这种模式确实能给投资者一定的信心,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开发商能否兑现还得让时间去检验。 产权商场两权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房地产商铺投资形式,在蓉城悄然走俏。商铺业主出于投资目的,将产权商铺通过发展商和第三方公司整体委托品牌经营商进行统一经营,商铺业主获得定期的投资回报。 点评:这种模式主要避免了以前一些开发商把商铺卖完以后一拍屁股走人的毛病。再加上统一经营和管理,避免了以前一些商场各自为政的现象,对品牌经营确实大有裨益。 商企联姻巨头摇旗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理论的突破与试点的起步阶段 1978年在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 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的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的综合开发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 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 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 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 目前而言,中国的高房价算是控制住了,可是未来中国楼市又将会何去何从呢?我认为,未来两三年,房价不可能再上升,但是也不会狂降,应该是出于一种稳中有降的态势,每个地区降幅可能会不太一样, 降幅最大估计也就是15%左右。 因为房地产业就目前而言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如 果房地产市场大跌,那么经济增速就将会放缓,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 定现象,而且房地产业关系到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和大批工人的就业 问题,如果大跌,社会经济颓废将是必然的。

虽然预测房价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未来3到5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算上通胀因素,假设中国名义GDP按照 每年10%的速度继续增长,平均来看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将会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那么三五年之后,相当于房价降了30%到50%,以前 买不起房的人就可以买得起了。 至于三五年后,房价回归理性,限购高准备金率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地方政府限购政策会 放宽一点,微调微调,交易量上升一些,再降下来再微调,这是一个政 府与房地产商博弈的过程。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 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华夏幸福工业地产片区开发模式分析调研报告

华夏幸福 工业地产片区开发模式 分析调研报告 2017年9月30日 目录 一、华夏幸福公司的背景和业绩状况 1 二、华夏幸福的模式分析 3(一)组织架构设置: (二)项目拓展策略: (三)业务开展类型 (四)园区开发步骤: (五)盈利模式 (六)核心竞争力分析 (七)城镇化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18

一、华夏幸福公司的背景和业绩状况 (一)公司背景 华夏幸福成立于1998年,早前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区后,逐渐向工业园区域运营开发商转型,目前已形成“园区+地产”的运营模式。 在园区开发方面,该公司主要业务内容包括对开发区域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管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管理、土地整理、产业发展服务(招商引资服务)、物业管理、厂房建设租赁等。 在房地产开发方面,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以孔雀城、大卫城、华夏系列等产品系列。 (二)公司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2年,华夏幸福全年完成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营业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012年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截至201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亿元,公司持续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 公司在产业促进方面的收入也实现了较大提升,201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亿,其中产业发展服务收入为亿,加上与之相关的业务包括土地整理、园区建设、综合服务等的收入达到亿,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三成。 2012年,华夏幸福业务布局迅速扩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拓展园区5个,成功实现了环北京、环沈阳、环上海三大区域布局。新拓展的5个园区分别位于河北香河、辽宁沈阳苏家屯、江苏无锡、江苏镇江和河北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截至2012年底,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产业新城和城市产业综合体达到15个。

房地产产业盈利模式修订稿

房地产产业盈利模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房地产盈利六大模式 根据房地产产业链增值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房地产相关的企业盈利模式划分为六大盈利模式: 1.综合运作型 2.地产开发型 3.房产开发行 4.物业持有型 5.整合销售型 6.金融投资型 分类标准:根据其主要盈利来源所处价值链的环节不同进行分类。 1.综合运作型:从土地获取到物业开发及销售全程参与,自行开发,通过销 售回收投资。 盈利特性:盈利包括土地增值,策划增值,工程建造增值,营销策划增值。 资金需求:土地获取与房产开发需要大量投资。项目中期逐渐实现平衡,项目后期会有大量现金流入。 核心能力:政府公关能力,建筑规划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研究能力,销售控制能力。

发展趋势:国内传统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追随市场发展会逐步分化,向专业化发展。 代表企业:华润置地。 2.地产开发型:以经营土地为主,通过规划,成片出让,同时与开发结合。 盈利特性:通过土地运作实现盈利,收益巨大。 资金需求:获取土地需要大量资金,但此类公司往往具备政府背景,实际支出不多。土地出让后有大量现金流入。 核心能力:政府公关能力,资产管理能力。 发展趋势:市场开发初期产物,总量不大,且随市场发展会逐渐减少。 代表企业:陆家嘴,珠江集团。 3.房产开发型:进行房产开发,通过销售回收投资。 盈利特性:通过房屋建设销售实现盈利,物业设计及成本控制对利润有较大影响。 资金需求:前期投入较大,项目中期逐渐实现平衡,项目后期会有大量现金流入。 核心能力:建筑规划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研究能力,销售控制能力。 发展趋势:当前内地房地产的主要运作模式,随市场发展更趋专业化。 代表企业:合生创展、宝资通。 4.物业持有型:物业开发后自行持有,通过物业经营回收投资。 盈利特性:随物业开发逐渐提升,总体较为稳定。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 前言: 大多数人理解的“就地产看地产”,实际上地产行业最缺乏对产业的理解。产业是一门学科,房地产从属于产业之一。实际上,人们看待一个区域时,是在地产这个产业范围内进行思考,地产范畴内有交易和买卖两种形式。以土地为例,当要解决2平方公里的土地问题时,单靠交易的方式就容易出现“鬼城”、“空城”等现象。 这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其本身规模靠单一的房地产买卖的简单模式已经无法驱动。由此延伸了一种概念,如果要对2平方公里以上规模尺度的土地进行区域开发,就需要伴随对其他产业的思考与探索。产业、人、建筑三位一体,息息相关。人凭借产业,与他人及建筑发生联系。不同的人对尺度的把握不同,对于规划需要设立一个尺度,对于区域开发应该界定一个尺度,不至于因为人的关系影响了规划及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一种整体开发,正如埃及人造船问题中小船和大船的关系,把一个大型的项目切成小项目,把这些大问题以大化小,把它简单化。比如,开始就解决30平方公里的问题很无序,那就将30平方公里化为6个5平方公里来思考,其间只需把握6个5平方公里之间的关系,理顺之后再考虑30平方公里的问题,会简单很多。 此外,我们所谓的“创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只存在重组原来的结构,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到解构主义,强调对于传统的颠覆,并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创造和整合,而当下IPHONE便是一款具有浓郁的充满解构主义色彩的技术革新之作。它的出现为“创新”做了新的阐释。 我们对于区域运营的模式其实一直在进行思考和整合,这些整合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地产区域运营模式的一种解构,一种深入浅出的探讨。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主要三种区域运营的模式。 一、“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的区域运营模式 新江湾模式,尺度在2到5平方公里,对产业依托性较弱,如果土地靠近城市的距离近,城市化波及到土地时,其对产业的依托性更弱。针对这种模式不应将其复杂化,可以采取用卖房子的方法来卖地,就能简便很多。这是一种简单的原理,新江湾模式需要样板统计,从而需要配套销售,立即辅助配套产品,从而发掘其未来发展趋势,将土地未来的规划展现给开发商。此种模式适合于未来城市化可以波及到的,对产业依托性比较弱的土地,这种模式的衍生形式之一就是一二级联动。 当一家企业去做一个区域开发,这个区域如果在其看来短期内无法实现城市化,那么单枪匹马是很有挑战性的。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该企业寻求合作伙伴,项目整体就能做起来了。当然,一级开发,整体开发,区域开发,带来的收益颇微,风险也较高,技术环节存在各种问题,毕竟土地方面的收入是一个盲点。通过合作为一个区域造势来做二级开发,即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便能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当一个企业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吸引一些地产商来购买土地,同时自行开发,这时候地厂商就是整个地产开发环节中的一个入口,可以做到自行开发、自行销售,也就是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的成功之处。目前的房地产,包括土地开发区域,其开发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即笔者一直提到的“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这种方式仅适用于短期内,比如三到五年内城市化可以波及到的土地,特点在于其投入是可控并循序渐进的,通过众人来加速整个区域的开发速度。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工业、产业地产开发模式

中国工业、产业地产开发模式 纲目 一、工业、产业地产:下一轮地产开发热点 1、“世界工厂”与申城工业地产辉煌前景 2、产业集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产业地产的辉煌前景 二、中国工业、产业地产的开发现状及趋势 1、工业地产开发现状及趋势 2、产业地产开发趋势 3、中国产业地产开发案例 三、“三套车”一一工业产业地产开发战略合作模式 四、工业产业地产项目赢利模式 五、工业产业地产项目运营模式 六、工业产业地产项目开发流程 七、工业、产业地产项目传播与招商模式 一、工业、产业地产:下一轮地产开发热点 1、“世界工厂”与申城工业地产辉煌前景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步伐的加快,“长三角”首当其冲成为首先“接 口”,下一轮申城周边的标准工业厂房和现代物流用房,都将供不应求。现代工业厂房的开发和租赁,将成为房产开发的大热门。 ――〈〈解放日报〉〉 截至20RR年,上海各类房产总面积约在3.5亿平方米左右,而工业房产就占到8000多万平方米。 上海每年至少可向市场提供100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产业地产(不包括工业用地面积)。 ?对于大批空置或闲置的工业厂房,有四个方面的潜在用途功能可供投资商投资规划与开发: 社区商铺 商务办公用房。 都市工业楼宇(园)。 制造业配套功能用房

2、产业集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产业地产的辉煌前景 ?什么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集群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在经济竞争中产生很强的竞争优势,其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有效培育与发展可以实现多种经济发展目标。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有诱致性自发形成,强制性培育形成和引导性培育形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钱平凡一一 ’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 产业集群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辅相成 产业集群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专业化 集中化 网络化 地域化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社会作用 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一一 ――首先,产业集群的出现显著推动了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集群经济可以使同一产业内部的分工更为精细化,使一个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提咼效率。 ――第三,集聚将促使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技术创新,使先进的经验、技术更为迅速地在区域内传递,产生技术溢出效果。 ――第四,核心产业的集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这些关联产业发展,进而在一个地方形成一种完整的产业链条。 ――第五,随着主导产业的延伸和关联产业的出现,特定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人口将大规模增长,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第六,建立产业集群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节约环保成本。 产业集群的社会效应一一 ――首先,由于经济集聚一一扩散效应,产业集群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产业集群的形成将造成人口的大规模集中,而人口的大规模集中正是城镇化的基础。 ――第三,人口的集中及其就业问题的解决,加上城镇化的推进,再辅之以适当的农地制度创新,将增加继续主要经营农业的农民的农业用地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第四,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家、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工人、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家队伍,从而有助于优化各地的社会结构。 ?产业集群的的六个特点一一 一是产业集群覆盖到大部分的传统行业。

房地产十大开发模式

一、规模化品牌扩张开发模式 谈起这种模式,最典型的例子还是碧桂园。 碧桂园,广州人无人不晓,中国房地产业内人士无人不知。 碧桂园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品牌做起来了,并在强势品牌带动下,实行规模化生产、规模化营销,开辟了大盘担纲时代;为业内经营者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塑造品牌,并为品牌延伸提供了成功经验。 其对广房地产产生革命性影响之处在于成功准确地把握并引导了中国房地产业的走势:郊区化、大盘化(规模化)、复合(整化)化。

与此相对应,其操作模式为:A产品路线:工业化建造、规模化;B、企业运作:纵向一体化、建筑、装修、物业经管一条龙服务;C、营销策略:连锁化经营,在珠江三角洲大板块内扩张。 1、复合地产整合出“碧桂园”强大品牌。 “跳出地产做地产”是碧桂园的聪绝招,且在七年以后就已进行,不可不谓先知先觉。(1)1994年初,其与名人辈出的北京石景山中学合办碧桂园学校,竟出人意料招到1300多名学生;(2)楼未建成,配套先行,五星级会所同时建成。这两点成了广州,乃至全国不少楼盘争相仿效的致胜招术(当初是绝招,后来用的开发商多了,便成了必备招术)。建校达到了聚人气、积资金、增加知名度、美誉度的效果。“给成功人士一个五星级的家”的经营理念,精彩演绎出“碧桂园”神话。 2、大盘化(规模化)。不少专家特别提及碧桂园象工厂化那样大规模造房子,迅速满足了人们“安得广厦千万间”住房需。,人们惊奇地发现,从涉足房地产开始以来的8年时间里,顺德碧桂园先以一片荒野之地变成一座现代卫星城,随后一年一个碧桂园。

广州碧桂园打破广州楼市春节不开盘的历史,且一口气销了4000多套房,创造了大盘神话,规模神话、品牌神话。这两年碧桂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扩张,华南碧桂园(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顺德碧桂园东园、顺德碧桂园西苑(占地178万多平方M)均安碧桂园(仅高尔球场占地就达1700多亩),佛山碧桂园,其已在珠江三角洲“遍地开花”。 3、郊区化居住模式,碧桂园较早超越洋人所崇高的“5+2”生活模式,即在市区工作5天,在郊区休息生活2天。后来,大凡在广州市区以楼盘(超过半小时车程)均非常推崇“5+2”生活模式。而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奠定,“7+0”模式(市区上班,郊区居住),已成为洛溪盘等类型工程的着眼点。 这一模式,除了深圳万科外,广州还没有第二个发展商敢这样大规模操作。值得提醒的是:品牌在较小的范围内随大规模开发扩张市场的有效需求的容量。 二、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若论广楼市十年的长青树,恐怕非祈福新村莫属。十年

前瞻产业研究院腾飞集团产业地产发展模式分析

腾飞集团产业地产发展模式分析 腾飞集团是新加坡裕廊集团旗下以产业地产开发和招商为主营业务的子公司,为新加坡产业地产的标杆企业。旗下拥有三个成功上市的信托基金,管理亚洲区域内多个私募房地产基金。业务遍及新加坡、中国、印度等10个国家和地区,开发项目包括科技园、物流地产、孵化器等多种类型,代表项目有新加坡科学园、印度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腾飞新苏等。 布局.主要布局在亚洲范围内,选址靠近已有工业区或邻近交通枢纽 大区选择主要布局在亚洲范围内:腾飞集团的产业地产亚洲范围内分布广泛,包括新加坡、印度等10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内地的产品布局范围涵盖北京、西安等7个城市。

区位选址普遍位于或毗邻已有工业区或邻近交通枢纽:腾飞集团在科技园、物流地产和工业地产上的选址,普遍选择位于或毗邻已有科技园区、工业区或者临近高速公路和地铁站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块。例如,科技坊一期位于宏茂桥工业区,离中央高速公路和地铁站的车程不到5min,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产品.以科技园、工业空间、办公和商务空间、物流和配送空间为主 产品主要开发科技园、工业空间、办公和商务空间、物流和配送空间、定制空间等:腾飞开发多样化、精细化的产品类型,结合腾飞专业的管理支持模块,对项目进行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该项目的产品。 建立配套设施,周边配套服务设施齐备:腾飞集团通过提供周边齐备配套设施和多样化的服务,使得入驻企业获得满意的物业空间体验。例如,新加坡科技

园周边设有餐厅、会议室等常规场所,还包括健身房、游泳池等健身场地,并配有上下班高峰时间段班车服务。 平台.利用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招商,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招商策略采取多领域、大企业带动品牌效应:从招商策略来看,腾飞首先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园区招商。以新加坡科技园一期为例,入驻企业包括路透社、索尼、英石油、朗讯科技、富士施乐等,涉及能源、信息技术、通讯、材料与化学等领域。 搭建系统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服务作为产品延续,是平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资产管理.结构式资产管理,以REITs回笼资金带动滚动式开发 结构式资产管理:由于产业地产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明显长于住宅,产业地产的开发需采取滚动式开发模式,而这一开发模式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较高要求。腾飞集团于2002年成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行房地产收购、持有、增值、出售、再投入等操作。 以REITs回笼资金,带动滚动式开发:从资本运作来看,分为增加资产、增强资产和剥离资产3个阶段。增加资产阶段,开发新产品或收购有价值资产。资产增强阶段,招商运营获取稳定租金和增值服务费,培育成成熟项目。剥离资产阶段,通过REITs的形式打包出售资产以回笼资金,并支持下一项目的开发或收购,从而实现滚动式开发。

欧美房地产发展模式启示录[116851]

欧美房地产发展模式启示录[116851] 自从冯仑提出“学习万科好榜样”之后,万科就真的成了不少房地产企业的标杆。在王石和郁亮的带领下,万科也学会了给自己树立榜样,激励自身不断成长,这个榜样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巨头普尔特(PULTE-HOMES)。在谈到万科和普尔特的差距时,喜欢引用数据的郁亮这样说:万科20年持续盈利,而普尔特持续52年盈利,在27个州、44个城市有业务,比万科做得好;对于股东的回报率,普尔特能够达到18%,而万科目前只能做到11-12%;普尔特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占有率是5.3%,而万科现在只有1%…… 国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则和模式都与中国大相径庭。在高度专业化的背景下,当我们还在期盼着中国房地产百亿企业出现的时候,美国房地产企业早已突破了千亿的大关。在中国的背景下,我们当然不能提出“学习国外好榜样”,但国外房地产企业的专业化精神和客户终端式的扩张路线,不能不提。我们该学谁:香港还是美国 最早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应该放弃香港这个不称职的榜样、转而“投靠”美国的是冯仑。冯仑坐而论道,认为香港与内地差异太大,中国和美国则颇为相似,发展路线应向美国靠近。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房地产发展模式。 首先,土地经济形态的差别造成土地价值和企业行为不同。香港处在城邦经济的框架之内,经济和一个城市的发展绑在一起。而中国内地和美国则都面临着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地价差距也很大。在香港和台湾,土地就是绝对财富,土地价值被夸大到了迷信的程度。但在美国没有几家公司是靠土地取胜的。 第二,从金融模式来看,当香港纵向安排价值链的时候,美国房地产公司的业务更专业化,做地就做地,做房子就做房子,搞出租就搞出租,每家公司只做一个环节来追求增值。因此,在美国,预售的销售模式基本不存在。 第三,亚洲企业的价值体系和管理文化都比较模糊,这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距。在美国,最基本的要求是人我界限清楚、专业化、细分、财务透明。 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模式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第一是土地制度、空间布局;第二是财务体系、金融模式;第三是价值体系、管理文化。“西方的企业组织像织物,经纬是标准的,花色程序是固定的,延伸出去几百丈,花色还是如一。组织形态的标准化十分重要。” 在诸多差异的影响下,学习香港模式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大多卖期房、夸大土地价值、依赖银行、项目赌博、公司治理倾向家族化。业内人士普遍承认,欧美的发展模式更符合市场经济原理。当地产基金成为主导 在美国的地产模式中,基金或者投资银行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者,地产建造商或中介商只不过是围绕地产基金的配套环节。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使房地产企业始终无缘全球财富500强,因为房地产的利润实际上被多个环节瓜分了。 在美国,房地产的核心是金融运作而非开发营建。无论是位列500强第54的摩根大通,还是第73位的摩根斯坦利,都脱不开来自于房地产的盈利贡献。 一般来说,美国房地产的终端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出售的住宅物业,一类是商用物业。因此开发公司也分为两种:第一个是从事住宅开发并销售的企业,从属于建筑服务业,相当于我国的住宅开发商;第二类是从事商用物业开发和销售的企业,也就是国内持有物业的开发商,也属于建筑类。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企业都有着这二者的身影,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真正涉及到房地产投资信托。 对银行的过分依赖,缺乏对基金、尤其是海外基金的利用,已经为不少业内人士所关注。走在前面的企业如万科、万通,开始寻求基金的开发之路。 万科幸运地撞上了美国的PulteHomes,也是上市公司,也是跨地域开发,公司主导权也不在公众基金手中,45年中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但离500强已不再遥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