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范围以膈为顶,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下至耻骨联合和腹股沟,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部分生殖系统及脾和肾上腺等。由于腹腔脏器很多,且又互相交错重叠,故体检时正常脏器部分与异常肿块容易混淆,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及辨别。腹部体检中以触诊为主,尤以脏器触诊最为重要。不论任何现代化的特殊检查方法,目前尚无法代替医生的体检。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部体检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为了准确描述和记录脏器及病变的位置,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及其内在脏器十分必要。现将常用分区及标志介绍如下:

一、腹部体表标志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

1.胸骨剑突。

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4.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腹白线)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脊肋角

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有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11.第12肋骨。

二、腹部分区(abdominal areas)

依据腹部自然标志及若干人为画线将腹部分为几个区域。常用的是九区法和四区法。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腹部体表分区九区法

各区的脏器分布情况如下:

(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right hypochondrial region)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

(2)左上腹部(左季肋部,left hypochondrial region)胃、脾、结肠左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3)上腹部(epigastric region)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4)右侧腹部(右腰部,right lumber region)升结肠、空肠、右肾。

(5)左侧腹部(左腰部,left lumber region)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

(6)中腹部(脐部,umbilieal region)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

(7)右下腹部(右髂部,right iliac region)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8)左下腹部(左髂部,left iliac region)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9)下腹部(hypogastric region)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或增大的子宫。

2.四区法通过脐分别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个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腹部体表分区四区法

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脏器如下。

(1)右上腹(right upper quadrant)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2)右下腹(right lower quadrant)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

(3)左上腹(left upper quadrant)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4)左下腹(left lower quadrant)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左输尿管。

(三)七区法七区法与九区法相近,即在九区法的基础上,将两侧腹部的三区改为通过脐的水平线分成上下两区。计为左上腹部、左下腹部、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七区。各区的主要脏器分布情况如下。

腹部体表分区七区法

1.左上腹部(left upper abdominal region) 脾、胃、左肾、左肾上腺、胰尾、结肠脾曲、降结肠。

2.左下腹部(left lower abdominal region) 降结肠、乙状结肠、左输尿管、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

3.上腹部(epigastric region) 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

4.脐部(umbilical region) 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

5.下腹部(hypogastric region) 回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和增大的子宫。

6.右上腹部(right upper abdominal region) 肝右叶、胆囊、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

7.右下腹部(right lower abdominal region) 回盲部、阑尾、右输尿管、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格模板标志

精心整理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 前—— 后—— 内侧—— 外侧—— 近侧—— 远侧—— 尺侧—— 桡侧—— 胫侧—— 腓侧—— 浅—— 深——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3)、额状面(冠状面

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指骨的背面。 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趾骨。

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 、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 、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看里妥作用、骨髓骨髓充满在骨松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 四、颅 2块,分为上颌体、颅骨由23块骨组成。 眶上缘至外耳门下缘的界,分成上下两部分,脑颅,下部为面颅(如图。 迷路的眶面,位于两眶内侧壁的前部;颧骨2块,在额骨与上颌骨之间,位于眶的外下方,颞突与颞骨颧突连结而成颧弓,的骨性突起;下鼻甲2块,附在上颌体的鼻面,为卷曲的薄骨板;腭骨2块,位于上颌骨腭突的蝶骨翼突之间,构成鼻腔的外侧部分和硬腭的后一部分。 五、躯干骨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一一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一一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一一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 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一一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一一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一一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一一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様侧一一前臂的外侧称为橈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一一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一一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一一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体表标志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紙 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 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課、外上髒。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梯骨:橈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器骨:器前上棘、器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附骨、跖骨、趾骨。 身体主要部位定位 在操作中,我们常用示指和中指宽度即“横指宽”作为简便定位测量的标准。 1呼吸道定位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范围以膈为顶,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下至耻骨联合和腹股沟,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部分生殖系统及脾和肾上腺等。由于腹腔脏器很多,且又互相交错重叠,故体检时正常脏器部分与异常肿块容易混淆,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及辨别。腹部体检中以触诊为主,尤以脏器触诊最为重要。不论任何现代化的特殊检查方法,目前尚无法代替医生的体检。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部体检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为了准确描述和记录脏器及病变的位置,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及其内在脏器十分必要。现将常用分区及标志介绍如下: 一、腹部体表标志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 1.胸骨剑突。 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4.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腹白线)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脊肋角 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有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最新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 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内容]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实验目的] (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 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 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 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 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 临床常在第4 —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 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 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 —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

精选-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 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

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

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 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 2 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常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脐:位于腹部正中。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 cm,偏左或右1.5 cm处,可行腹腔穿刺。由于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等各种原因引起尿潴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地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颈 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地上缘,与第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地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地骨性标志.胸骨角地两侧接第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地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地分界线. 、肋弓:由第—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地标志. 、剑突:胸骨下方地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地交点处是心包穿刺地常用部位. 、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地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第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地标志之一. 、颈动脉结节:即第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地目地. 二、颅地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枕外隆突:位于枕 部向后最突出地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地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地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地搏动;中点上方约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眉弓:眶上缘稍上方地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上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地上方,为肩部地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地定点. 、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地连线,通过第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肋或第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 、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 、豌豆骨——位于小鱼际地根部,腕部远侧皮纹内侧地突起,其外侧有尺神经深支到达手掌. 下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 、髂嵴、髂结节——骨髓采样处,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腰椎棘突,腰椎穿刺据此定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盆测量地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得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与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与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得最高点得连线平对第4腰椎得棘突就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得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得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与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1、计数椎骨序数得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得特征:第7颈椎得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她颈椎得棘突。胸椎得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得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得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得标志 4、枕骨大孔得后上方得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就是重要得体表标志; 5、乳突也就是一个重要得骨性标志 6、肩胛骨得上角与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与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与肋间隙得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与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就是重要得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得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得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就是重要得体表标志; 1、三角肌得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得血管神经经过就是临床常选用得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得血管与神经,为肌内注射得常选部位;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得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得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与小肠得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得中外就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得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得标志:盲肠得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8、每个肺段从结构与功能来瞧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得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得定位诊断与肺段切除;

(整理)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

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腹部查体操作技能

腹部查体操作技能 (一)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1)体表标志:包括肋弓下缘、腹上角、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和脊肋角等。 (2)腹部分区:包括四区法、九区法和七区法。 1)九分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2)四分区法:通过其画一水平线与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3)七分区法:根据九分区法的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上中下区,上下腹部再由腹正中线分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中腹部则按照九分区法的两条垂直线分为左右中腹部和中腹部。 2.腹部外形、腹围 (1)外形:健康人平卧时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连线水平或略低,称为腹部平坦。明显高于该水平称为腹部膨隆,明显低于该水平称为腹部凹陷。全腹膨隆见于腹腔积液、积气、胃肠胀气、腹腔巨大包块。局部膨隆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腹壁肿物、疝等。全腹凹陷见于消瘦、脱水、恶病质。 (2)腹围测量:排尿后平卧,软尺绕脐一周。在同样条件下动态测量。 3.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和妊娠;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 4.腹壁静脉一般不可见,但在消瘦、老人或皮肤白皙者可见静脉显露。病理状态下可见腹壁静脉曲张。判断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对病因诊断很有帮助,方法为: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指腹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指紧压不动,另一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抬起该手指,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帮助判断血流方向。门脉高压:血流方向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俗称“海蛇头”;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和胸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下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向上。 5.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不出现。胃肠道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扩张而隆起,可呈现胃肠的轮廓,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增强,可以看到蠕动波。 (1)胃型和蠕动波:蠕动波自左季肋部向右推进,至右腹直肌下消失,此为正蠕动波。有时可见逆蠕动波。 (2)肠型和蠕动波:常伴高调肠鸣音。小肠梗阻肠型位于脐部,蠕动波方向不定;结肠远端梗阻时肠型和蠕动波位于腹周。

腹部解剖

图注:1 交感干、2 左肺、3 食管、4 胸主动脉、5 心包、6 胃、7 胃短动脉、8 左肾上腺、9 脾动脉、10 脾、11 左肾、12 输尿管、13 降结肠、14 右肺、15 肋间后动脉、16 奇静脉、17 支气管支、18 右主支气管、19 右肺动脉、20 迷走神经、21 膈、22 腹主动脉、23 肝、24 下腔静脉,25 右肾 上腺、26 右肾动脉、27 右肾

图注:1 交感干、2 左肺、3 食管、4 胸主动脉、5 心包、6 胃、7 左肾上腺、8 胃短动脉、9 脾动脉、10 脾、11 左肾、12 输尿管、13 降结肠、14 右肺、15 肋间后动脉、16 奇静脉、17 支气管支、18 右主支气管、19 迷走神经、20 右肺动脉、21 右肺静脉、22 下腔静脉、23 肝静脉口,24 膈、 25 肝、26 腹主动脉、27 右肾上腺、28 右肾、29 右肾动脉

图注:1胸锁乳突肌、2 三角肌、3 头静脉、4 胸大肌、5 前锯肌、6 腹外斜肌、7 外侧皮支、8 腹直肌鞘前层、9 胸腹壁静脉、10 旋髂浅静脉、11 腹壁浅静脉,

图注:1胸锁乳突肌、2 头静脉、3 胸大肌、4 腋动、静脉、5 胸小肌、6 腹直肌鞘前层、7 腱划、8 腹横肌、9 腹内斜肌、10 半月线、11 髂腹下神经、12 股静脉、13 臂丛、14 前锯肌、15 腹外斜肌、16 腹直肌、17 腹直肌鞘后层、18 腹壁上动、静脉、19 第10肋间神经、20 腹壁下动、静脉,21 腹横筋膜、22髂腹肌沟神经、23锥状肌、24 弓状线、25白线

图注:1 肝、2 肝圆韧带、3 横结肠、4 盲肠、5 胃、6 大网膜、7 回肠,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讲解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 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 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上腹部(右季肋部) (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