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专题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课程标准】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发展迅速。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知识整合】

一、背景:1、“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

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

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3、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

向西欧国家贷款,后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

4、布雷顿森林体系

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

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

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

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

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

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㈠、欧洲联盟

1、成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

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

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

域。

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3、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

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㈡、北美自由贸易区

1、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2、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

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

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形成原因: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2、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3、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

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和建立

1、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形成:1947年英法美中等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是降低关税,减

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②、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③、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国际经

济组织的作用,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动作,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性多边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全球性经贸机构。它

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促使各成员国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运

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③、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

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④、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进一

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⑤、它为经济全球化制订规则,为国际经济提供交流合作的

舞台,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

出复关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意义:

①、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

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

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

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④、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

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⑤、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①、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域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②、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各国都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

点,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③、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

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权力权。

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①、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⑤、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⑥、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⑦、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进程: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高度发展的结果。

①、从新航路的开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一战到二战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因素;

⑤、二战后期国际经济交往制度化,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的组织,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⑥、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相互隔绝;

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

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

济区域集团不断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

健康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③、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和问题

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②、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

中谋求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组织活动

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

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

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 副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 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 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天津高考10题)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D 【考查点】北美自由贸易区 2.(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30题)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 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C 【考查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 3.(2013年广东高考38题)(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历史观。 (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3)通过搜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材料,了解东盟日益扩大及其影响;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 (2)在学习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的同时,联系中国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上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专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高考·考纲】 【专题·导航】 本单元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单元·结构】方法一、按时间轴整理 方法二:按知识网络整理 【单元·归纳】 (一)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与区别 【专题·训练】 1.(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21题)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4.(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 5.(2014·广东佛山一模·2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是 6.(2014·广东茂名二模·23)“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 A.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B.规则不严密 C.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D.被美国操纵 7.(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测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8.(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9.(201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材料可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

期末检测 ( 一 ) ( 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 1938 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优质教案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

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发展的趋势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建议: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前提,而20世纪则是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世纪。尤其是20世纪末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课程标准】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发展趋势 1、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 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 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整体把握 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依据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应将“欧洲 联盟”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而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作为教学的两个 辅点内容,力求在一个中心上深入,在两个辅点上拓展。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高中历史和高中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要利用旧知识的回忆,借助世界政治地图,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同时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 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 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 【知识梳理】 一、欧盟的发展过程 1、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1951年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建立欧和,《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1967年,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2、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 (1)1992年,欧共体12过签署《》,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过渡。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2)对世界:。 思考探究 1、结合下列材料和问题分析:欧洲为什么能走向联合? 必要性:二战”后西欧的经济状况如何?“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临怎样的危险? 可能性:德、法两国为什么积怨?又怎样抛弃前怨携手合作?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学案 洛阳市第十五中学李芳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树立开放观念。 2.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载体和主要表现;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3)明确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3.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发现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分析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设计一个小小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既看到经济全球化利的一面,又看到其弊的一面,既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2)目的: (3)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分组展示。 1:生活中的外国品牌的商品有哪些? 2:国际上畅销的中国商品有哪些?

3:我国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4:国外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一)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活动1:2分钟速记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作用 活动2:自我检测 (1)经济全球化是指() A.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C.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要求 (3)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 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一旦中国投资减缓, 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4)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生产的相机,并不是全部生产过程都在日本完成。 其零部件产地如下: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部分零件来自韩国,组装在马来西亚,最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销往世界各地市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C.经济全球化有利无害 (5)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6)下列对对跨国公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 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 公司实现的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④跨 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精品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

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精品文档.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 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设计

世界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 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手段】 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讲授新课: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其差异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在上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处于边缘。 说明:①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边缘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 ②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分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收入的石油出国,如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B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 C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000美元以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还包括非洲的南非。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注意: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这种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的世界经济事实状分布现象(或称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开始对掠夺和殖民扩张,欧洲经济开始向外扩散。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丁美洲、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洲,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相继变成边缘地区。 注意:(1)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结果。 (2)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以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特征,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用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处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3)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核心在欧洲;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扩大到北美;第三次技术革命扩大到日本。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扩大,核心区在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区,亚洲、拉美、非洲等边缘区。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思考:当今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题含答案

第24课 1 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 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大受益者。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冷战后,局部冲突逐渐增多,并且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③④不符合史实,①②正确,选A。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各国之间的实际距离没有“拉近”,世界也没有真的变“小”。人们之所以有了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快捷。 4.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味,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在中国名列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长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是() A.中国人饮食结构西化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所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KFC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D项。 5.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说:“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收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们的计算机的毛利只有5%,贴牌手机的专利费要占到售价的20%”。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①发达国家垄断了科技市场 ②发展中国家应抵制全球化 ③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倒退 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市场、利润被发达国家主导,这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更是挑战,②③明显错误,选B。 6.(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读下图,该图反映了( ) A.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 C.全球化趋势 D.单极格局 解析:C。材料体现了美国通用汽车的生产由很多国家共同完成,这体现了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趋势,答案为C项。 7.美国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析:D。美国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结合日本的娃娃利卡,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这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发展趋势. 本课分三个子目讲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一子目承上启下,讲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第二子目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第三个子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一共三课,前一课讲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后一课讲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本课则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重点介绍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处理本课教材时我将遵循两个指导思想,分别是: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的呈现系统化;结合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学生现实可以感知的内容,加强中外联系,便于认知和体会。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忆、理解能力;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唯物史观,学会用史实去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让学生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使用图片和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因此,教师要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材料,以便上课时进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展示法(调动学生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目录 1前言 (1) 1.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1) 1.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现状 (2) 1.3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2)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2.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3) 2.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3) 4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对策 (4) 4.1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4) 4.2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4) 4.3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加强公平贸易 (5) 5结论 (5) 参考文献 (5)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客观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各个国家既要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审时度势规避风险、迎接挑战,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策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联成网络,把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应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现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