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

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试件尺寸,试件的形状,表面状态,加荷速度,温度,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经数据处理后,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但是,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每项实验都有误差,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

差;

(2)正确处理数据,合理计算结果,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以便在经济的条

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要求

1

材料密度试验

3

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砂的筛分析试验

3

混凝土拌和物试验

2

掌握混凝土拌和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和调整方法。

4

砂浆拌和物试验

2

掌握砂浆拌和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检验或控制现场拌制砂浆的质量。

合计

9

实验一材料密度试验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主要仪器及耗材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通过900孔/cm2的筛后,再将粉末放入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0.01g/ cm3):

ρ=m/V

式中m—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g;

V—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02 g/ cm3,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烘干至恒重。

2、实验过程中保持李氏瓶中液体温度恒定。

3、读液体体积时,读液面下凹部切线对应刻度。

4、控制向李氏瓶内的下料速度,并及时排出瓶中气泡。

思考题

1、砖、石等材料作密度实验时,为什么要磨成细粉状,应该多细?。

2、用李氏瓶测定材料体积时,应该用什么液体?

实验二砂的筛分析试验

实验目的

掌握筛分析试验的试验方法,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实验原理

通过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在拌制混凝土时,细骨料的级配和粗细程度,对节约水泥和获得均匀的混凝土有重要影响。

主要仪器及耗材

标准筛、摇筛机、天平、、烘箱、浅盘、料勺、毛刷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砂样应通过9.5mm的筛,并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2、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孔径大小顺序排列的标准筛中,在摇筛机上筛10min。取下标准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试样的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量:

质量仲裁时

生产控制检验时

式中mr——筛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面积(mm2)。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两份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3、分别称量各个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 g,所有各个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总和与砂样总质量相比,差值不得超过+1%。

数据处理与分析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的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出试样的颗粒级配曲线,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曲线相比较,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4、计算细度模数μf:

μf=(A2+A3+A4+A5+A6-5A1)/(100-A1)

式中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 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精确到0.1%。

按细度模数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5、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进行,取两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实验注意事项

1、砂筛分前检查各筛从上至下是否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

2、逐个用手筛时,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总量的0.1%为止

思考题

1、如何评定砂的级配与粗细?

实验三混凝土拌和物试验

实验目的

掌握混凝土拌和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和调整方法。

实验原理

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试验是检验混凝土拌和物是否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检查和易性是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仪器及耗材

混凝土搅拌机、拌板、拌铲、磅秤、坍落度筒、捣棒、直尺、容量桶、试模等。

实验内容与步骤(设计性实验可无此项目)

1、混凝土拌和物的拌制

1)人工拌合

(1)按所定配合比备料,以全干状态为准,

(2)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二端翻拌至另一端,然后再翻拌回来,如此重复,直到颜色混合均匀,再加上石子,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3)将干混合料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人一半左右的凹槽中;(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混合料上铲切一次,直到拌合均匀为止。

(4)拌合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合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大致符合下列规定:

拌合物体积为30L以下的4-5min;

拌合物体积为30-50L时5-9min;

拌合物体积为51-75L时9—12min。

(5)拌好后,根据试验要求,立即做坍落度测定或试件成型。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须在30min内完成。

2)机械搅拌

(1)按所定配合比备料,以全干状态为准。

(2)预拌一次,即用按配合比的水泥、砂和水组成的砂浆及少量石子,在搅拌机中进行涮膛。然后倒出并刮去多余的砂浆,其目的是使水泥砂浆先粘附满搅拌机的筒壁,以免正式拌合时

影响拌合物的配合比。

(3)开动搅拌机,向搅拌机内依次加入石子、砂和水泥,干拌均匀,再将水徐徐加入,全部加料时间不超过2min,水全部加入后,继续拌合2min。

(4)将拌合物自搅拌机卸出,倾倒在拌板上,再经人工拌合1-2min,即可做坍落度测定或试件成型。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必须在30min内完成。

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

每次测定前,用湿布将拌板及坍落度筒内外擦净、润湿

并将筒顶部加漏斗,放在拌板上,用双脚踩紧踏板,使其位置固定。

(2)用小铲将拌好的拌合物分三层均匀装人筒内,每层装入高度在插捣后大致应为筒高的1/3。顶层装料时,应使拌合物高出筒顶。插捣过程中,如试样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以便自始至终保持高于筒顶。每装一层分别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渐向中心。插捣筒边混凝工时,捣棒应稍有倾斜,然后垂直插捣中心部分。底层插捣应穿透整个深度。插捣其它两层时,应垂直插捣至下层表面为止。

(3)插捣完毕即卸下漏斗,将多余的拌合物刮去,使与筒顶面齐平,筒周围拌板上的拌合物必须刮净、清除。

(4)将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提高过程约5-10s内完成,将筒放在拌合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合物试体最高点与筒高的距离(以1mm为单位计,读数精确至5mm),即为拌合物的坍落度。

(5)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在150s内完成。

(6)坍落度的调整。

在按初步计算备好试拌材料的同时,另外还须备好两份为调整坍落度用的水泥与水,备用的水泥与水的比例应符合原定的水灰比,其用量可为原来计算用量的5%和10%。

当测得拌合物的坍落度过大时,可保持砂率不变,酌情增加砂和石子,尽快拌合均匀,重做坍落度测定。

数据处理与分析

拌和物的坍落度应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果提起坍落度筒后,拌和物发生崩塌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测定。

观察粘聚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表面轻轻敲击,如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倒塌、部分崩塌或出现石子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观察保水性。提起坍落度筒后,如有较多的水或稀浆从底部析出,则表示拌和物的保水性不好;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水或稀浆从底部析出,则表示拌和物的保水性良好。

实验注意事项

1、做塌落度前,应湿润塌落度筒、底板、捣棒。

2、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塌落度筒整个过程要150s内完成,提筒要垂直平稳。

思考题

1、混凝土的拌合物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如何调整?

2、混凝土拌合物从加水到测定塌落度,全部过程为什么要在30分钟内完成?

实验四砂浆拌和物试验

实验目的

掌握砂浆拌和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检验或控制现场拌制砂浆的质量。

实验原理

砂浆拌和物和易性试验是检验砂浆拌和物是否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流动性和保水性。检查和易性是施工中砂浆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仪器及耗材

砂浆搅拌机、拌板、拌铲、磅秤、砂浆稠度仪、捣棒、砂浆分层度仪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砂浆拌和物的拌制

1)人工拌合

按设计配合比(质量比),称取各项材料用量,先把水泥和砂放人拌板干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坑;将称好的石灰膏(或粘土膏)倒入凹坑中,再倒人一部分水,将石。灰膏或粘土膏稀释,然后充分拌合,并逐渐加水,直至混合料色泽一致、观察和易性符合要求为止,一般需拌合5min。可用量筒盛定量水,拌好以后,减去筒中剩余水量,即为用水量。

2)机械拌合

(1)先拌适量砂浆(应与正式拌合的砂浆配合比相同),使搅拌机内壁粘附一薄层砂浆,使正式拌合时的砂浆配合比成分准确。

(2)先称出各材料用量,再将砂、水泥装入搅拌机内。

(3)开动搅拌机,将水徐徐加入(混合砂浆须将石灰膏或粘土膏用水稀释至浆状),搅拌约3min(搅拌的用量不宜少于搅拌容量的20%,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

(4)将砂浆拌合物倒至拌合铁板上,用拌铲翻拌两次,使之均匀,拌好的砂浆,应立即进行有关的试验。

2、砂浆稠度测定

将拌好的砂浆一次装入砂浆筒内,装至距筒口约lOmm为

止,用捣棒插捣25次,并将筒体振动5-6次,使表面平坦,然后移置于稠度仪底座上。

(2)放松圆锥体滑杆的制动螺丝,使圆锥尖端与砂浆表面接触,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测杆下端刚好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

(3)拧开制动螺丝,使圆锥体自动沉人砂浆中,同时计时间,到10s,立即固定螺丝。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lmm)。

(4)圆锥筒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3、砂浆分层度测定

将拌合好的砂浆,经稠度试验后重新拌合均匀,一次注满

分层度仪内。用木锤在容器周围距离大致相等的四个不同地方轻敲1-2次,并随时添加,然后用抹刀抹平。

(2)静置30min,去掉上层200mm砂浆,然后取出底层lOOmm砂浆重新拌合均匀,再测定砂浆稠度。

(3)取两次砂浆稠度的差值,即为砂浆的分层度(以mm计)。

数据处理与分析

砂浆稠度、分层度均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20 mm,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

实验注意事项

1、测定砂浆的稠度时,应特别注意固定螺丝放松时与按下表表的严格同步,稠度仪必须放置在相对水平稳固的桌上。

2、分层度实验测定过程中,要防止振动,插捣次数应严格保持25次。

思考题

1、砂浆的稠度与分层度各代表砂浆的什么性质?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 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等。虽然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组成、 结构和构造有所差异以及工程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侧重的试验项 目,但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里以天然石料的常规试验为例,说明材料的一些基本性 质试验的试验原理和方法。本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饱水率、抗压 强度以及坚固性等六项基本性质。 1.1 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密度可计算材 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李氏瓶 (2)天平 (3)筛子 (4)鼓风烘箱 (5)量筒、干燥器、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碎,用筛子除去筛余物,放到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0V (cm 3)。将李 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慢慢送到李氏瓶内(不能大 量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 3为止。再称取未注入 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送入瓶中试样的质量m (g )。 (3)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 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1V (cm 3)。 (4)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读数1V ,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0V ,得到试样的密 实体积V (cm 3)。 5.试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后第二位): V m = ρ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 cm 3); 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 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后结果,但两个 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 cm 3。 1.2 表观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 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物质量。 2.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 (2)天平 (3)鼓风烘箱 (4)干燥器、直尺等。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某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材料作业指导书 20XX年12月30日xxxx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主题批准页总页数23页(含此页) 编号批准日期年月 版次第版第次修订生效日期年月 批准人持有人 副本控制受控人 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 1建筑钢材 -----------------------------------------4

2骨料 ----------------------------------------------15 3水泥--------------------------------------------21 4混凝土---------------------------------------------22 5砌筑砂浆-------------------------------------------28 6砌墙砖及砌块料-------------------------------------30 7回填土、灰土、砂和砂石-----------------------------38 8 YAW—300型水泥压力机操作步骤----------------------42 9KZJ5000–1型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操作步骤------------43 10 YAW-2000B型全自动压力试验机操作步骤----------43 11 WE—1000A型液压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44 12 HS40型混凝土渗透仪操作步骤-----------------------46 13材料部门人员岗位职责------------------------------47 14 安全规程------------------------------------------50 15记录及报告----------------------------------------52 一建筑钢材 一、依据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

生物化学实验细则 为了保证生物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培养同学们掌握良好、规范的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特制定以下实验细则,请同学们严格遵守。 1. 实验前应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复习相关知识。 2. 严格按照生物化学实验分组,分批进入实验室,不得迟到。非本实 验组的同学不准进入实验室。 3.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各位同学进入各白实验小组实验台后, 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和嬉戏,不得无故离开本实验台随便走动。 绝对禁止用实验仪器或药物开玩笑。 4. 实验中应保持实验台的整洁,废液倒入废液桶中,用过的滤纸放入 垃圾桶中,禁止直接倒入水槽中或随地乱丢。 5. 实验中要注意节约药品与试剂,爱护仪器,使用前应了解使用方法, 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白移动实验仪器。否则,因非实验性损坏,由损坏者赔还。 6. 使用水、火、电时,要做到人在使用,人走关水、断电、熄火。 7. 做完实验要清洗仪器、器皿,并放回原位,擦净桌面。 8. 实验后,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2006年1月

生物化学实验细则 (i) 目录 (2) 实验1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反应 (3) 实验2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6) 实验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虽- --11实验4 凝胶过滤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虽 (16) 实验5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20) 实验6唾液淀粉酶的性质和活力测定 (24) 实验7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25) 实验8植物体内的转氨基作用 (27) 实验1 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反应 (3学时) 目的要求 1.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 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 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4. 了解蛋白质两性性质 原理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胶体颗粒,所以蛋白质溶液和其他亲水胶体溶液相类似。但是,蛋白质胶体颗粒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则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沉

建筑材料的检验标准

建筑材料的检验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2003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CECS48:93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452-2002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4131-1997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90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T8075-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 混凝土外加剂及相关标准汇编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1999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DBJ/T15-13-95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2006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DL/T5332-2005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2-2004 基桩和地下连续墙钻芯检验技术规程DBJ15-28-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200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J409-2005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J/T15-37-2004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2013

实 验 一 Automation Studio 的使用和基本程序编程及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utomation Studio 的基本使用技巧和方法 2、熟悉Automation Studio 的基本命令 3、学会和掌握Automation Studio 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装有Automation Studio编程软件;贝加莱PLC-2003一台; 各PC机与PLC-2003通过RS232电缆连接进行通信。 详见附录一。 三、实验内容 熟悉并练习Automation Studio的使用,用选定的编程语言编制、调试控制程序。Automation Studio是贝加莱公司为其自动化控制设备PLC(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开发的一种可使用多种编程语言的PLC开发环境,如附录二所示。 1.PLC硬件配置: 根据所给实验装置,使用Automation Studio对系统硬件进行配置。 配置方法见本指导书附录B。 2.实验程序1: 使用Automation Basic或其它PLC编程语言,编制一段小控制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利用实验装置上的第一个模拟量旋钮(电位器),来控制模拟量输

出,当旋转该电位器时,第一个模拟量输出随之变化,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时(模拟量输入为最小值0),要求模拟量输出为0(光柱无显示),当旋钮顺时针旋到底时(模拟量输入为最大值32767),要求模拟量输出为最大值(光柱全显示); 同时,第二个模拟量输出的状态正好与第一个模拟量输出相反。 3.实验程序2: 使用Automation Basic或其它PLC编程语言,编制一段小控制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利用实验装置上的两个开关,来控制模拟量输出,当接通(合上)其中一个开关(另一个应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个模拟量输出从0开始随时间逐渐增大,达到其最大值后,再从0开始…,周而复始;当接通(合上)另一个开关时,第二个模拟量输出从0开始随时间逐渐增大,达到其最大值后,再从0开始…,同时,第二个模拟量输出从其最大值开始随时间逐渐减小,达到0后,再从其最大值开始…,周而复始。 四. 思考题 1.在Automation Studio中为什么要对PLC系统硬件进行配置? 2.为什么要为用户编制的控制程序命名? 3.为用户程序选择循环周期的原则是什么? 4.Automation Studio为用户提供多种编程语言有什么好处?

含有害物质建筑材料使用控制作业指导书

含有害物质建筑材料使用控制作业指导书 控制范围:施工过程辅助材料和构造建筑产品的材料 引用文件: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稀卷材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7-2001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GB18588-2001) 控制措施: 一、含放射性核素建筑材料的使用控制 1、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主体材料:水泥与水泥制品、砖、瓦、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墙体保温材料、工业废渣、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及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等。 装饰材料:花岗石、建筑陶瓷、石膏制品、吊顶材料、粉刷材料及其他新型饰面材料等。 2、材料含有害物质要求 (1) 建筑主体材料 当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 Ra (内照射指数)≤1.0和I r(外照射指数)≤1.0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对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 Ra(内照射指数)≤1.0和I r(外照射指数)≤1.3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2) 装饰材料 A类材料: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 Ra(内照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 2004.9 实验壹、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壹)试验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测定水泥各龄期的强度,从而确定或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二)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台面有卡具)、模套、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及抗折和抗压夹具、刮平直尺等。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试验前准备 (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和底座的接触面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壹层薄机油。 (2)水泥和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 (3)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拌合用水量为225±1ml。(4)标准砂应符合国标要求。 2.试件成型 (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加拌30s。停拌90s,在第壹个15s内用壹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之内。

(2)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壹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壹层时,每个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壹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平器播平,再振实60次。(3)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壹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壹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壹端移动,壹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且用同壹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表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和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 3.养护 (1)试件编号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2)试件脱模后应立即放入水槽中养护,养护水温为20±1℃,养护期间试件之间应留有间隙至少5mm,水面至少高出试件5mm,养护至规定龄期,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4.强度试验 (1)龄期 各龄期的试件,必须在规定的3d±45min,7d±2h,28d±2h内进行强度测定。在强度试验前15min将试件从水中取出后,用湿布覆盖。 (2)抗折强度测定 ①每龄期取出3个试件,先做抗折强度测定,测定前须擦去试件表面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试件侧面和圆柱接触。 ②调节抗折试验机的零点和平衡,开动电机以50N/S±10N/S速度加荷,直至试件折断,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Word版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2006-4-29

目录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3实验二、怎样计算 5实验三、最佳分数近似值 6实验四、数列与级数 7实验五、素数 8实验六、概率 9实验七、几何变换 11实验八、天体运动 13实验九、迭代(一)——方程求解 15实验十、寻优 16实验十一、最速降线 18实验十二、迭代(二)——分形 20实验十三、迭代(三)——混沌 21实验十四、密码 22实验十五、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23附表(实验报告) 24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熟悉Mathematic软件常见函数图形 2、通过作图,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观察函数的性质 3、构造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表,观察函数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 1.1函数及其图象 1.2数e 1.3 积分与自然对数 1.4调和数列 1.5双曲函数 三、实验步骤 1.开启软件平台——Mathematics ,开启Mathematics编辑窗口; 2.根据各种问题编写程序文件 3.保存文件并运行; 4.观察运行结果(数值或图形); 5.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浅谈学习心得体会 四、实验要求与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具体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问题→数学模型→算法与编程→计算结果→分析、检验和结论→心得体会) 1、1函数及图形 (1)在区间[-0.1,0.1]上作出 y = sin(x)/x 的图象,观察图象在 x = 0 附近的形状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 sin(x) 和它的展开式的前几构成的多项式函数y = x-x^3/3!,y = x-x^3/3!+x^5/5! . . . 的图象,观察这些多项式函数图象对 y = sin x 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3)分别取n =10,20,画出函数 y = sin(2k-1)x/(2k-1),k=1,2,...,n求和} 在区间[-3PI,3PI]上的图象.当N 趋向无穷时函数趋向什麽函数? (4)别取n = 5,10,15,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f(x) = sin x 与p(x) = x * (1-x^2/PI^2)*(1-x^2/(2^2*PI^2))*...*(1-x^2/n^2*PI^2))在区间[-2PI,2PI]上的图象,观察 p(x) 图象对 y = sin x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1、2数e 观察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a n=(1+1/n)n和A n=(1+1/n)n+1的变化趋势: (1)n=10m,m=1,2,. . . ,7时的值,a n,A n观察变化趋势.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三个函数地图象y=(1+1/10x)10^x , y=(1+1/10x)10^x , y=e观察当 x 增大时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班级__________姓名 工程造价教研室 2005.4

实验1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材料密度的测试,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 (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磨,用孔径0.2 mm筛子筛分除去筛余物,并放到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3) 实验步骤 ①密度的测定 A 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B 称取50~90 g试样,用漏斗将试样逐渐送入李氏瓶内,使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3的刻度为止。再称剩下的试样,计算送入李氏瓶中的试样质量m(g)。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液面的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得试样得绝对体积 V(cm3)。 ②体积密度的测定 A 称取试样质量m及蜡封试件在空气的质量m1,并对试样表面涂蜡。 B 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数V1。 C 将试样放入容量瓶中,记录水的体积数V2。 (4) 实验结果计算 ①密度 按下式计算出密度 (精确至0.01 g)

ρ=m/V 式中m ——装入瓶中的质量,g V——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3 密度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②体积密度 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 ρ0=m/V0 式中m ——试样的质量,g V0——试样的体积(包括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材料绝对密实体积)V0=V2-V1-[(m1-m)/ρ蜡] 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③孔隙率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孔隙率P (5) 问题与讨论 ①在进行密度试验时,试样的研碎程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试验样品内部存在较多孔隙。颗粒越大材料孔隙率越大,测得的密度值越大,其误差越大。试件越碎,测试结果越准确。 ②在测试密度的试验中,为什么要轻轻摇动李氏瓶? 答:因为需要排除空气。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 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 ,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 ,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 ,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 ,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 ,试件尺寸 ,试件的形状 ,表面状态 ,加荷速度 ,温度 ,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 ,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 ,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 ,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 ,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经数据处理后 ,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但是 ,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 ,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 ,每项实验都有误差 ,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 ,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 ,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 ,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 ,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数据 ,合理计算结果 ,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 ,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 ,以便在经济的条 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实验一材料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 ,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 ,须将材料磨成细粉 ,以排除其内部孔隙 ,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 ,通过900孔/cm2的筛后 ,再将粉末放入105~110℃烘箱内 ,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 ,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 ,记下刻度数 ,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 ,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 ,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 ,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 ,记下液面刻度 ,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 ,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0.01g/ cm3): ρ=m/V 式中 m—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 ,g; V—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 ,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 0.02 g/ cm3 ,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烘干至恒重。 2、实验过程中保持李氏瓶中液体温度恒定。 3、读液体体积时 ,读液面下凹部切线对应刻度。 4、控制向李氏瓶内的下料速度 ,并及时排出瓶中气泡。

操作系统_课程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洪朝群编写 适用专业:计算机(嵌入式)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9 月

实验指导书前言内容要求 前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介绍,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哪些方面的技能,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其中哪几项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各项实验主要了解、掌握的具体知识,训练及培养的技能。 本指导书的特点。 对不同专业选修情况说明。

实验一: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与界面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并且了解Linux 界面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用vmware workstation安装Ubuntu12.10系统。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无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无 六、实验步骤 1、下载Ubuntu12.10桌面版安装镜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913480453.html,/download/desktop 2、打开vmware,建立虚拟机镜像 3、安装过程参考(“VMWare8.0安装Ubuntu12.04教程.pdf”文件),注意使用虚拟机的时候把镜像文件放在最后一个盘。 4、(可选步骤)如果本机上的wmware版本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下载新版进行安装。https://www.wendangku.net/doc/d913480453.html,/d/FWACAQQFRTZQ?p=09122 七、思考题 Linux与Windows有何不同?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电工程系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4)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4) 六.课程设计内容简介 (4) 七.附录 (6)

前言 课程设计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零碎知识系统化,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感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要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独立完成某一焊接结构的全部设计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除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焊接结构的整个设计、装配过程外,更应该注重焊接结构设计的某一细节,完全弄懂、弄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焊接结构的初步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编写了《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者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焊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电力、海洋钻探、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产品的主要形式,也是在许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焊接结构学作为焊接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焊接结构理论教学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本周开展了焊接结构学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焊接结构学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焊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焊接构件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试图,使学生加深绘图要点和培养计算机绘图技能;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查阅技术资料、团队协作和独立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了解焊接结构、工况环境、制造过程的特点,掌握焊接结构的整体设计、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的编制要领。最终能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研究设计相应的焊接结构,制定相关的焊接工艺。设计主体可以是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对选择构件进行结构的设计,焊接接头(对接、搭接、T形和角接头)合理性分析,对相关接头的强度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易产生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行分析,绘制部分结构的草图,最后绘制一张A1焊接结构图纸,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熟悉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的结构特点,了解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各部分的受力及运行状态、结构特点以及影响制造工艺的因素并能按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卡和工艺卡(具体要求见附录)。 具体要求: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 于实践,勇于创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