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 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

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

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 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 16 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

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

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

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0 世纪至 20 世纪 50 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

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

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

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

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 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

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

整体直观; 2. 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

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 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

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

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

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

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 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

论等方面;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

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

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4. 伦理原则: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

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

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教育研究对象是人;①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②

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③研究者应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

(六)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 选题 2. 研究设计 3. 搜集资料 4. 整理与分析资

料 5. 撰写研究报告 6. 总结与评价阶段;

(七)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 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

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

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

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 特点:除了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外,独特之

处在于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很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很强;④研究参与主体广泛; 3. 功能:是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

要条件;能够提高教育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研究能力; 4.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

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 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 学科理

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 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 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2. 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 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 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

(三)教育研究假设——1. 假设的含义: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推测性论断或假设性解释科学研究,是在进行研

究之前就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2. 作用: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

①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②根据假设的内容,

涉及具体的方案收集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③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

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3. 假设的主要类型:①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②描述假设、解释假设和预测假设;4. 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①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

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②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

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③无关变量即干扰变

量或控制变量; 5.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假设表述应简单明了具体明确;另外

研究假设中的变量应是可以操纵和测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有意义的、可

检测的;

(四)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1. 选择研究对象(1)总体、样本和抽样:总体,是特定研究对象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

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

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

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可行性);②取样的随机性;③取样的代表性;④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预定分析的

精确程度;所采取的抽样方法和统计方法;研究对象总体的同质性;研究

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诸方面;⑤取样的可行性;(3)样本大小的参考值:①

对于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大小为总体的 10%,除少数情况外不少于 100;②相关

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不少于 30;③实验研究,条件控制严格的为每组

15 人,条件不严格的为一个自然教学班;(4)取样的基本方法:①简单随机取

样(抽签、随机数目表),适用条件是样本总体个数有限且数量不大;优点是方便易行,缺点是不适合大样本;②系统随机取样(等距取样),适用条件是大样本,但不适用于样本分布有周期性的特点的情况;③分层随机,适用条件是总体成分复

杂且各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是可有效地减少误差,缺

点是必须对总体中的各层有一定的了解;④整群随机取样,适用条件是总体大、数量多且各层之间同质性较高的情况,优点是抽样方法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2.确定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被试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各种方法的

优缺点等选择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3. 制定研究计划:包括①研究题目②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单说明③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④课

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⑤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

基础和有关条件⑥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⑦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

仪器设备;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 选题价值论证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 课题研究

的基本思路论证 4. 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 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三、

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 含义: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

和知识的载体; 2. 作用:①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②提供

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③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及主要分布—— 1. 种类:①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

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

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

借鉴使用价值;②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

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

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

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

参考性等特点; 2. 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 基本过程:①分析和准备阶段;

②搜索阶段;③加工阶段; 2. 主要方法: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跟踪法)④综合查找法; 3.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①脱机检索②联

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由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终端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其中美国的 DIALOGU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 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 确认文献的真实性:

①内审法,旨在辨别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②外审法,旨在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

3. 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①基本内容,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综

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②格式和内容安排,包括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

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和参考文献;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 含义: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

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 2. 基本特点:①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②客观性③自觉性;(二)教育观察研究的

基本类型—— 1.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 参

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4.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三)教育观察研究

的实施程序—— 1. 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④分析资料,得

出研究结论; 2.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1)描述记录:①日记描述法(裴斯

泰洛齐首先使用);②轶事记录法;③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以行为样本;

①时间取样②事件取样;(3)行为核对表;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1. 含义: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

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

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2. 类型:①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②现状调

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

法; 3.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②选择调查对象③确定调查

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④制定调查计划⑤实施调查⑥整理、分析调查

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 优点:①调查过程的标准化②调查形式的匿名性③调查的

范围广④适用于大样本,效率高⑤结果较少地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⑥结果

较易量化; 2. 局限:①灵活性问题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试,无法记

录其答题时的反应;③问卷的效度问题也应予以关注; 3. 问卷的结构:①指导语②

问题③结束语; 4. 问题的设计:(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

②关于问题的数量(时间为 20-30m);③关于题目的排列;(2)问题的形式:①

结构型(封闭式问卷)②非结构型(开放式问卷)③综合型;(3)

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菜单式)、评判式(排列式、编序式)、等

级式、等距式、划记式;

(三)访谈调查——1. 优点:①灵活性强②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③能够

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2.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②无法控制主试对被试的

影响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 3. 类型:①结构性和非

结构性访谈调查②一次性和重复性访谈调查③个别和集体访谈调查; 4. 过

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③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

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

(四)测量调查—— 1. 含义: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

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是根据一定的法则,以测试为工具对研

究对象进行测试并且进行量化分析; 2. 类型:①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

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

数和百分数;②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

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③定距测量,

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

标准差等;④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

何形式的运算;⑤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⑥

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量;常用的有斯坦福 - 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⑦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

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能力发展倾向;⑧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 16 项人格因素测

验等; 3. 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①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

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

标和意图;②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

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③难度,

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④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

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 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

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2. 基本要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无

关变量,观测因变量)②实验组和控制组③前测和后测; 3. 特点及优缺点:(1)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因果关

系的探讨;②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③合理控制无关变量;(2)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体现在试验研究对象、实验物质手段、研究

方法和教育实验结果上; 4. 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①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分析模式),即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教育学;②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人文科学的方法);5. 功能:①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②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发展;③为新的科学

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顺序;6.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顺序:(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

指导实验的理论指导;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施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③

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

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最后进行重复实验或扩

大实验;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 确认性实验、探索性

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 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4. 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①前实验,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对无关因素的干扰和混淆因素则缺乏应有的

控制,因而无法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难将实验结果推论

到实验以外的其他情形,内外效度均低;②准实验,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

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准实验是在教

育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推广到其他教育实际中去的可行性;教育实

验大多属于准实验,是因为教育实验的情境和教育实验的对象的特殊性,教育

实验难以满足一般科学实验的规范要求,在许多教育实验中,实验对象是处于

正常的自然状态接受实验的;③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1. 含义: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研究者必须

科学的确定和描述教育实验进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论述它的内容和方法; 2. 步骤:①陈述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②确定实验处理;③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④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⑤判定实验需要控制的无

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程度;⑥选

择适合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 3. 基本类型:坎贝尔和

斯坦利的分类为( 1)单因素设计,包括①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单组前后测

和固定组比较设计)②准试验设计(不等控制组和时间序列设计)③真实验设

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和所罗门四组设计);(2)多因素

设计;

(四)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的效度—— 1. 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效度是指一个教育实

验研究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量指标; 2. 内在效度:

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

有①历史②成熟③测验④工具⑤统计回归⑥被试选择⑦被试的缺失⑧选择和成熟

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3.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

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外在效度分为总体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适用范围)和生态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设计的实验情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两类;

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①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②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

用效应③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应(霍桑效应)④多重处理的干扰;

(五)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 内涵:①研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

力,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②研究对于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③研

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2.主要方法: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研究者要用平衡、消除、抵消、恒定和随机等方法来控制或减少其干扰作用;

(六)教育实验涉及的主要格式及优缺点—— 1. 单组前后测:①优点是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实验处理前后两

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被试兼作控

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局限是没有控制组,不能控

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可能产生练习效应; 2.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①优点是使用了控制组,成熟等因素受到一定控制;其它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变量影响,则对两组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可以得到抵消,可以控制历史因素;

②局限是被试不是随机分配,没有前测数据,判断被试的同质性是困难的,无

法控制被试的差异; 3.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①优点是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习与统计回归的影响②局限是

不能对被试缺失加以控制; 4.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①优点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

素;局限是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 5. 所罗门四组设计:优点是将前测反复效应分离出来;可以做四组比较;运用 2×2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局限是同质

的四组被试很难做到;

七.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 产生与发展:①柯立尔进行了最早的行动研究尝试;② 勒温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 行动 - 观察 -反思 - 计划),将它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③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之中; 2. 含义:就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和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特点:有学者把行动研究

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总之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研

究主题使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应用者是行动研究者;研究过程注重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及时性和立即应用性; 4. 优点:克服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单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

论水平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沟通; 5. 缺点: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的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不能对研

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要求;需要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教师

对工作保持敏感,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在总体上,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

展圈又都包括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①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的方案;②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观察和反思;③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是反思、修订计划

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④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

螺旋圈的中介,反思这一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和写出研究报告;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 含义:资料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2. 意义:是对调查资料

的全面检查;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3. 资料整理的步骤:①审核,确保资料的质量,真实性 , 准确性和完整性;② 分类;是整理的核心工作;确定分组标志,进行整理和统计;③ 汇总,把分散的资料集中起来;(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 概念:主要采用数学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分析),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

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定量分析的方法:①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分为集中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地位量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 T 分数)、相关系数;②数据推断。主要是用抽样的方式对样本进行研

究,并从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分为参数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和统计检验;(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1. 概念:是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

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以便对研究对象有整体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2. 过程:①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及

分析材料的范围;②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③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方

法,确定分析的维度;④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⑤对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信度、

效度和客观度的评价; 3. 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2. 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3. 学术论文及其构成: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陈述。学术论文的总特点是学术性,具体表现为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学术论文

按研究目的可分为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综合论述性论文和预测性论文三类;

构成①标题②内容摘要③序言④正文;⑤结论与讨论⑥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4.

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①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②观点和材料的一致

要求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④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

达准确完整;

专业资料学习资料教育培训考试建筑装潢资料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人类活动的层次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活动。其中,有意识的反思是指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2.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活动的发展 教育活动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千年的历史。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教师专业化的提法越来越普遍化;

(2)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1)传统的教育 ①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 ②班级授课制具有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的弊端。 (2)现代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1)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探索和研究。 (2)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步骤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和研究过程提供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2007-2012)

2007年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1)提出问题。(2)确定方法。(3)正文部分。(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大师教育(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大师教育(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选做题: Ⅱ: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1)称书包法; (2)课堂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试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大师教育答:称书包法的优点在于:形式直观,简单易行,方便整理。局限在于:笼统地通过一个因子进行判断,有误差;只适合在数量较少的情况。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调查法的局限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课堂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对事物有最直接的认识;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课堂观察法的局限在于,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研究方案(略)。 Ⅱ.答案要点:(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实 践 作 业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一、*******(一级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一)(二级标题,黑体,小四,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⒈(三级标题,黑体,五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非单独成行则同正文) 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一、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三大类型: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1、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它是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因此,它属于主观定性研究,设计简单,形式自由,调查样本小。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更正式的调研之前以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可以区分为次级资料研究、专家访问、相似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四种(Patton,1990)。 进行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面对的挑战是:由于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清楚,且缺乏理论根据,所以若进行精细研究,常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情况,而且这种类型的研究费时、耗力、经费高。 2、描述性研究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 有的法则和规律,也成“纯研究”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所揭示的法则或规律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按照分析方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按照研究内容—价值研究(价值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什么,为谁,为什么目的,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问题)和事实研究(事实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等。事实研究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和测量) 2)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每一个时段的结点,方法特征和代表人物】 ●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16BC)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 初步运用辩证法和朴素的系统观;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BC-19BC末20BC初)经验论(培根)、唯理论(笛卡尔) 和经验论与唯理论相结合(康德)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受社会科学影响较大;实用主义倾向明 显;心理学实验教育学兴起;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拉伊和梅伊曼;比较教育学出现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BC50年代至今):受自然科学影响较大; 3)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问题:重思辨分析、轻实践和实验;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学科移植为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借鉴国外为主,本土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研究不足; 4)教育研究主要发展趋势: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受 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跨学科和多学科教育研究趋势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会不断出现; 5)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 6)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阶段(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 意义)--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搜集资料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总结与评价阶段(结论与优缺点分析) 7)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和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版考试必备

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导致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1.教育研究特点: 一般特点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⑤创造性。 独特特点①综合性与整体性②周期长③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④实践工作者参与⑤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2.教育研究的分类: ⑴按目的、功能分: ①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②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特定问题,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是开发与创造用于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为某一领域的教育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主要解决如何改进现实、展望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 ④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

果。 ⑤预测研究:对教育的某一个领域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研究,在对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⑵按适用范围与概括程度分: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研究方法、方法论。 ⑶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3.内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4.外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5.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6.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7.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类型、选定研究方法、选定研究对象、分析规定研究变量、制成有关研究工具、形成研究方案 ②实施阶段: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8.好得研究课题的特点(评估一项选题的标准) 问题具有价值、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发展需要、问题具有现实性、

考研教育学之教育研究方法模拟题及答案

考研教育学之教育研究方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专业教育研究方法科目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1、按照研究的目的和功能,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A.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B.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C.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D.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 2、下面哪种方法属于实证研究方法() A.归纳 B.类比 C.概括 D.观察 3、访谈者在没有征求访谈对象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这种做法有可能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伦理原则 C.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D.创新性原则 4、下面哪一种方法属于定量研究? A.文献法 B.观察法 C.类比法 D.内容分析法 5、样本总数为N=1000,样本容量是n=100,求出间隔1000÷10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100次。这种抽样方法是 A.分层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随机抽样 D 等距随机抽样 6、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关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有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7、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A.专著和论文 B.提要和文摘 C.研究综述 D.书目和索引 8.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与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这类文献是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综合文献 9.按照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10、在观察研究中,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的记录方法是() A.描述记录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日记记录法 (二)简述题 1、当前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2、简述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法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教育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4、简述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5、简述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6、简述访谈调查的优缺点。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2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2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PISA测验是一项国际性的测验,并针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这种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的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搜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度量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包括调查、测验、实验、结构化观察等方式。定性研究通常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本题的测验属于定量研究,因此,答案是D。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赫尔巴特的研究处于 (分数:2.00) A.直觉观察时期 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D.教育研究的变革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培根、笛卡尔、康德、夸美纽斯。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比较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 (分数:2.00) A.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 B.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 C.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 D.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有:生态化、综合化、跨文化化、现代化。教育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5.某硕士生将选题定为“高考改革研究”,导师否定了他的题目。这一选题违背了 (分数:2.00) A.问题有研究价值 B.问题提出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C.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 D.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的基本要求有:问题有研究价值:问题提出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问题研究要具有可行性。高考改革研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读者不能从“高考改革研究”六个字中解读出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在问题表达必须具体

教育研究方法必背知识精华版

2010年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教育研究方法之一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 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