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经支气管冷冻活检(cryobiopsy,CB)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很多并逐年增加,但该技术仍没有标准化操作流程,且其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分类中的地位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冷冻活检的快速发展,在不同医疗机构及操作者之间的技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制订经支气管冷冻活检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该技术、合理选择适应证、提高诊断效率及安全性很有必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经多次讨论后制订了本共识,该专家共识的建立是基于既往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和有实际操作经验专家的建议…,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文章和会议论文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到现有的证据水平较低,达成一致意见但没有对证据水平和推荐力度进行正式的评级。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冷冻活检是经支气管镜将冷冻探头尖端送至支气管或肺内病变区域,通过制冷剂的快速释放吸收周围环境热量,从而使冷冻探头迅速降温,将探头周围的组织冷冻凝固,通过冷冻的黏附力,将探头和探头周围冻结的组织整体拔出,从而获取靶组织。与活检钳活检相比,由于获取标本组织较大且结构相对完整,有利于病理分析与诊断,因而成为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型活检方式。经支气管冷冻活检分为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endobronchial cryobiopsy,EBCB)和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TBCB),前者针对支气管镜下可见的病变,主要位于气管和支气管腔内;而后者则针对支气管镜下不可见的外周肺病变。

2008年冷冻技术首次应用于支气管腔内病变取样引,2009年进一步拓展至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诊断并取得了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和较好的安全性。近十年来,国外应用经支气管冷冻技术对支气管腔内病变、ILD、肺外周病灶、肺移植术后的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报道文献数量近几年增加迅速,2017年发表了近70篇,2018年初发表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用于诊断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的专家共识”,2018年9月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x society,ATS)等多学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诊断指南也特别关注了TBCB。我国2010年开展EBCB 技术,2016年进行了TBCB,近2年来冷冻活检技术逐渐引起了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关注,发展迅速,已开展了TBCB对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气源压力变化对冷冻效能的影响、冷冻肺活检对ILD诊断有效性和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这些工作显示了我国在冷冻活检工作方面的特色。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EBCB:支气管腔内病变最常用的取样技术是活检钳活检(forceps biopsy,FB),但由于活检组织量小,导致诊断敏感度和确诊率偏低。一项采用EBCB对腔内可视病灶的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显示,EBCB诊断阳性率为95%,而常规FB的诊断阳性率为85.1%。EBCB 获得的标本较FB获得的标本大,而且诊断阳性率较FB明显增高,尽管轻中度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由于EBCB的标本量明显多于FB,有利于后续的分子病理学检测。

建议:EBCB的标本量、诊断效率高于FB,轻中度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出血发生率没有显著增加,但考虑到操作要求等方面因素,建议对腔内可视病灶活检时,在FB标本不理想时再考虑EBCB。

2.TBCB:目前TBCB已应用于ILD、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以及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ILD约占肺科医师接诊患者数的15%,其诊断是呼吸科的难点,ILD的诊断和管理常常基于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和病理学家组成的多学科讨论(multidisciplinary discussion,MDD),当综合HRCT、临床和实验室结果不足以明确诊断时,充分的病理学资料对诊断至关重要。虽然外科肺活检(surgical lung biopsy,SLB)被认为是目前ILD诊断最有效的取样方式,但SLB毕竟有一定创伤和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医疗费用较高,部分患者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SLB,故使其在ILD诊断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ILD患者行TBCB的适应证与SLB相同,即结合临床、实验室结果和影像仍然不能获得明确诊断的ILD患者,为明确诊断可以考虑行TBCB。最近的一项针对SLB及TBCB在ILD应用价值的研究中纳入447例患者,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SLB)和2.6d(TBCB,P<0.0001),诊断率分别为98.7%(SLB)和82.8%(TBCB,P=0.013),并发症病死率为2.7%(SLB)和0.3%(TBCB)。TBCB具有良好的诊断阳性率,且相对于SLB具有较少的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的ILD外科肺活检的替代方法,TBCB诊断不明的病例再考虑SLB。

2018年ATS等多学会联合发布的IPF诊断指南对肺活检方面的内容指出:

①首次就诊、原因不明的ILD且怀疑IPF,HRCT表现为非典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e,UIP)者,建议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SLB,而对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和TBCB并未形成推荐意见。

②初诊、怀疑IPF的不明原因ILD,HRCT表现为典型UIP,建议不做BAL、SLB、TBLB 以及TBCB。该指南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指初诊的ILD患者。同时,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报道TBCB对ILD有较高的诊断率和较好的安全性,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方面尚显不足,尚无标准化操作流程,因此指南未明确指出TBCB的地位。临床实践上,有条件开展TBCB的单位,经过多学科讨论未能明确诊断的ILD,TBCB是肺活检的重要方法,也是外科肺活检的替代方法,这符合国际共识,也没有违背指南的精神,并有助于临床探索、指南更新。

(2)外周肺结节患者的TBCB适应证与传统TBLB相同,有研究结果表明,TBCB与传统TBLB 相比诊断阳性率以及并发症(出血与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冷冻探头的前端1 cm是金属不能弯曲,冷冻探头弯曲度较常规活检钳差,对操作角度较大的部位探头无法进入,例如上叶尖段支气管等。有关TBCB应用于肺外周结节的研究较少,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BCB在外周肺结节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3)评估肺移植排异反应常采用FB取材,有研究采用TBCB对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取材,发现TBCB相较于传统FB具有如下优势:

①获取更多标本量;

②保留更多的肺泡、小血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③对标本质量影响少。这些优势可提高肺移植患者的同种异体肺排异反应的识别度,使TBCB获取的组织评估比传统活检更为准确。

建议:TBCB可以应用于ILD、外周肺结节的诊断以及肺移植术后的排异监测。多学科讨论无法诊断的ILD,TBCB是外科肺活检的替代方法,TBCB诊断不明的病例再考虑SLB。对HRCT表现为典型UIP者,建议不做TBCB。

(二)禁忌证

TBCB的禁忌证与常规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禁忌证相同,因TBCB建议全身麻醉下进行,因此仍需考虑患者是否能耐受全身麻醉,结合国外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2.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3.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者全身情况极度衰竭。

4.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临床或影像学提示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通过超声心动图或右心导管检查对肺动脉压力进行术前评估,当超声心动图评估收缩期肺动脉压>50mmHg(1 mmHg=0.133kPa)时表明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增加,此时如果缺乏其他更确切的证据则认为是TBCB的相对禁忌证。

5.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6.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包括使用氯吡格雷等噻吩并吡啶类或其他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不能纠正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50x109/L)。使用阿司匹林是相对的禁忌证。

7.急性加重期的ILD。呼吸功能的急剧恶化应该考虑为一个相对禁忌证。

8.肺功能受损严重患者(FVC占预计值%<50%和D L CO占预计值%<35%为相对禁忌证)。

三、操作

由于目前操作技术还没标准化,以下是达成的一致性意见。

(一)术前准备、术中相关注意事项

1.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冷冻仪、冷冻探头、硬镜设备或气管插管设备、支气管内封堵用止血球囊(如Fogarty球囊或其他工具)、止血药品、胸腔闭式引流术相关物品、标本采集及保存物品(包括装有10%中性甲醛固定液或

2.5%戊二醛固定液的标本瓶、病原微生物培养瓶等),其余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建议在C臂X光机、径向超声探头等病灶导引设备辅助下实施TBCB,利于准确定位,可减少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术前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等检查,疑有肺动脉高压者可行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力测定。

3.麻醉及气道管理:冷冻活检时冷冻探头是经可弯曲支气管镜工作孔道进入体内,在获取标本后探头末端的组织标本较大无法通过气管镜的工作通道取出,故移出时需要将冷冻探头及标本、可弯曲支气管镜作为整体一同拔出体外。既往大部分研究均采用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硬镜)下进行TBCB。建立人工气道,有利于在发生大出血时可以快速的插入气管镜进行负压吸引或者使用堵塞球囊等止血措施。同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硬镜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避免拔出冷冻探头时对声门和上气道结构的损伤。虽然部分研究报道是局部麻醉、且未建立人工气道情况下直接经支气管镜行冷冻活检,但冷冻活检出血风险高于常规活检钳活检,不建议在局部麻醉、没有建立人工气道的条件下进行操作,也不建议在喉罩下进行TBCB。对于硬镜或气管插管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在TBCB时采用气管插管比硬质支气管镜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及呼吸性酸中毒的风险。因此,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减少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硬镜建议选用较大管径的鞘管便于操作。硬镜下TBCB可不需常规预置封堵球囊,但必须备有封堵球囊随时应用,气管插管下TBCB建议常规预置封堵球囊以更好防控出血。气管插管的大小则需要根据封堵球囊是通过气管插管的腔内或从气管插管旁边进入的途径来决定,如果封堵球囊通过气管导管,则要求较大的型号,如果从气道插管旁边通过,型号可以较小,如7.5号左右。但从操作的便利性建议封堵球囊从气管插管旁边进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常规气管插管后,可弯曲支气管镜经鼻进入,从插管旁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排空气管插管的气囊,通过气管到达目标叶段支气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工作通道置入导丝至拟活检目标叶段支气管内,留置导丝后退出可弯曲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经气管插管进入气道,助手将堵塞球囊沿着经已放置的导丝送至拟活检目标叶段支气管开口,可弯曲支气管镜直视下注气使球囊充盈,注气量以能完全封闭目标段或叶支气管开口为宜,记住所需注入的气量,测试完毕后放气备用。重新充盈气管插管气囊、固定封堵球囊防止移位和滑出。

建议:在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下、建立人工气道(硬镜或气管插管下)进行冷冻活检,人工气道的内径应满足支气管镜顺利进出及大出血时的紧急处置需要。硬镜下备用或预置封堵球囊,气管插管下需预置封堵球囊。

4.活检部位的选择:ILD通常选择在病变最显著的远端肺实质,但应该避免纤维化或蜂窝肺最严重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获得的标本诊断价值有限。同时在病灶相对正常组织交界部位做活检。

胸膜下区域的组织对于UIP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距离胸膜<1cm进行活检会显著增加气胸发生风险。但从肺的中间三分之一处进行活检会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因为在该区域中有中等大小的动脉血管与支气管伴行,而且这个部位的支气管缺乏完整软骨板保护。建议有条件单位在x光透视引导下进行TBCB,伸入冷冻探头至轻抵脏层胸膜(如果不能到达胸膜下,则不应经此支气管活检,而是选择另外的路径),之后探头应缩回1~2cm并在此处活检。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同肺叶的不同肺段行活检与相同肺段行活检相比,同肺叶的不同肺段活检的诊断率更高。尽管目前还不清楚TBCB是否应该在2个不同的肺叶取样,但就目前已有的UIP叶间异质性数据而言是支持这种做法的,尤其是当CT显示同一肺叶无不同的病变区域或不同的病变位于不同肺叶的情况。但目前文献中仍然没有关于不同肺组织采样策略的数据,也没有前瞻性研究统计不同采样策略的诊断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注意避免选择以下部位作活检:

(1)纤维化病变最严重的部位(诊断价值有限);

(2)距离胸膜<1cm的病灶(气胸风险大);

(3)靠近肺门的内中2/3处(有伴行、软骨保护不全的中等大小血管,活检易致大出血且不能获得细支气管和肺组织);

(4)未排除血管瘤的空洞病变;

(5)双侧肺同时活检(发生出血或气胸后有致命风险)。

建议:对ILD行TBCB时,结合影像学在同侧肺的不同病变程度区域多点取材以增加诊断的阳性率,不可同时行双侧肺活检。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在x线引导下进行TBCB。

5.冷冻探头大小的选择:目前国内用于TBCB的常用冷冻探头直径有2.4和1.9mm两种,2.4mm探头冷冻效能高于1.9mm探头,为了获得相同大小的标本,使用1.9mm探头可能需要更长的冷冻时间。冷冻探头前端有1cm不能弯曲的金属部分,2.4mm的探头需要使用更大工作通道的支气管镜,操作角度将进一步受限,对于需要较大操作角度的病变部位取材建议选用1.9mm探头以利于操作。2.4mm的冷冻探头相较于1.9mm的探头会难以到达外周的肺组织,尤其是胸膜下的病变。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较大工作通道的治疗性支气管镜,更大的工作通道有利于出现大出血时的处理,此外,较大的工作通道可以使操作者更容易感知到探头与胸膜接触时细小的阻力。

建议:选用1.9mm探头更适合在需要操作角度较大的病变部位,而且更容易到达肺外周部位;建议采用较大工作通道的支气管镜以利于大出血的处理。

6.冷冻时间的确定:TBCB的冷冻效能与冷冻时间、冷冻探头大小、活检组织性质、局部的温度及分泌物等方面的因素有关,不同品牌、同一品牌新旧产品(不同代数)的冷冻设备冷冻效果也有差异。

目前报道的临床研究所采用冷冻时间一般为3~6s,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组织标本,但具体到某种疾病时需要的冷冻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定论。研究结果已证实冷冻活检标本的大小与冷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冷冻时间长短与出血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冷冻时间越长,活检标本就越大,发生出血以及气胸等并发症的机会亦越多。

最近有研究结果显示冷冻气源压力在设备推荐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40~60bar),活检标本大小与气体压力呈正相关,低于50bar时冷冻活检效果明显减弱,接近40bar时几乎无法进行冷冻活检。

冷冻时间和冷冻气源气体的压力均影响冷冻活检标本的大小,如果要获得相同大小的标本,不同的气体压力,其所需要的冷冻时间也不一样。在TBCB时既要关注冷冻时间的长短,亦要关注冷冻气源气体压力的大小。

建议:冷冻时间1.9mm探头从4S开始、2.4mm探头从3s开始,如果标本过小则再逐步增加时间以获得满意的标本。TBCB需同时关注冷冻气源气体压力。

7.冷冻活检次数及标本质量:目前在ILD诊断中最理想的肺活检标本大小还没有确定。研究结果表明标本大小与诊断率呈正相关,病理学家建议标本大小直径至少在5mm以上,这个大小在显微镜上用4倍物镜可以看到整个视野,这样的面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明确诊断,因此建议冷冻标本大小为直径>5mm。

尽管在大多数中心通常取3~5块活检标本,但诊断所需的活检标本数受标本大小、疾病异质程度和病变分布的影响,因此最佳的活检标本数量难以统一确定。通常为了增加诊断的阳性率而进行多次活检,但是并没有关于不同肺组织采样策略的诊断率和并发症的差异的相关研究。我国病理学家建议,TBCB时取3~5块活检标本用于病理检测,多块标本能更好显示ILD的病理学特点。

建议:TBCB标本直径为5mm以上;获取3~5块的组织标本有利于ILD的病理分析。

8.冷冻活检标本的处理:冷冻探头及标本取出后立即放入37℃或室温生理盐水中解冻,用湿纱布轻柔取下,注意避免暴力剥取组织。取下的标本尽快完成大小测量(分别测量标本长、宽和厚度并记录其大小)。随后立即转移到10%中性甲醛溶液(用于病理等检查)或培养液中(用于微生物培养)。后续流程如石蜡包埋、HE染色(建议至少2个色阶以及病理学家需要的任何特殊染色,比如VanGieson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特殊检查。处理TBCB标本的两个关键方面:

(1)尽量减少组织标本的处理(将标本从探头中取出至石蜡包埋的整个过程)。

(2)切片时将组织包埋石蜡块中并调整方向,以获得最大化的组织切片面积,以便TBCB获得的组织足够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

建议:生理盐水解冻轻柔取下标本,避免暴力剥取组织,尽量减少组织标本的处理(将标本从探头中取出至石蜡包埋的整个过程);进行病理切片时调整石蜡块的方向以获得最大化的组织切片面积。

(二)操作流程

1.麻醉、建立人工气道。

2.可弯曲支气管镜到达拟活检部位的支气管。

3.预置封堵球囊(需要时),并检查球囊在正常工作状态。

4.冷冻探头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送入至病变区域引流支气管处,缓慢送入病变区域直到感觉有阻力,并通过冷冻探头送入的长度或X-光下判断探头是否到达胸膜下。如果未能到达胸膜下,更换不同的支气管送入冷冻探头进行尝试。

5.冷冻探头从胸膜处后撤1~2cm,设定冷冻时间,开启冷冻开关,听到冷冻时间到了的提醒音后把支气管镜、冷冻探头及标本作为整体一起拔出,主要靠手腕的力量,应避免过度暴力拽拉。如果阻力太大,应避免暴力强行拉出,这时应复温,分析原因,必要时减少冷冻时间。罕见原因如由于严重纤维化导致冷冻探头无法取出标本。这时应更换部位进行尝试。

6.拔出支气管镜、探头及标本后,一方面立即处理标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注意患者的情况如气道出血、血氧、心率、心律等,如有预置球囊,同时注入气体或生理盐水充盈球囊封堵支气管。

7.标本取下后,支气管镜再次经人工气道快速进入到活检的叶段支气管,仔细观察出血情况或球囊位置。根据出血情况给予相应处理(见并发症处理)。出血不多或停止后,冷冻探头经其他支气管进入、重复上述步骤再次进行肺活检,活检前根据支气管的位置必要时调整封堵

球囊的位置。如果标本质量达不到要求且出血不多,可以经原来的支气管进行再次活检,但需分析标本不佳的原因,如果冷冻时间不够,则要调整冷冻时间。如出皿量较大或出现气胸,应终止活检。

8.活检结束后,再次支气管镜检查气道情况,确认没有活动性出血。

9.术后观察和处理:按照全身麻醉下气道介入诊疗术后常规处理,密切观察是否有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发生,如有呼吸困难、低氧等情况,应尽快行胸部X线检查。如术中出血较多,术后酌情给予止血药物。出血较多和/或感染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人群等),术后可短期给予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四、冷冻活检的并发症及处理

冷冻活检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感染、基础病急性加重等,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必须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文献报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TBCB明显少于SLB。

1.出血:出血是冷冻活检的最常见并发症,通常在内镜下容易控制,例如通过使用支气管内阻塞物(如封堵球囊等)和/或使用硬质支气管镜。大多数文献均按照4个不同等级进行评分:无出血、轻度出血(例如负压吸引即可清除出血,无需其他内镜止血措施)、中度出血(如需要内镜下介入止血:局部注入冰盐水、1:10000的冰肾上腺素稀释液或支气管封堵球囊止血)、严重出血(例如引起血流动力学或呼吸功能不稳定、需要血管介入或其他外科手术、输血或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在一项纳入12项研究的Meta分析中,383例患者中有65例(16.9%)观察到冷冻活检术后出现中度出血,发生中度出血的总概率为0.12(95%CI为0.02~0.25)。TBCB时可弯曲支气管镜和冷冻探头需要整体移出体外(因为活检标本太大不能直接通过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取出),取出标本后无法马上直接观察支气管腔内情况,如果发生严重出血,在没有预先建立人工通道的情况下再次进入气道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强烈推荐全身麻醉下使用硬质支气管镜或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预防性地在支气管中放置封堵球囊导管或支气管内阻塞物,并且在TBCB之后立即充胀球囊阻止血液进入中央气道及健侧支气管。硬质支气管镜至少应插入至拟活检侧主支气管,以便于一旦发生严重出血时可以及时堵塞支气管进行止血。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在不采取这些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出血量大时除上述的内镜下止血外,需同时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其他止血药物等,具体可参阅“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需要做好支气管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的应急预案。

建议:强烈推荐经气管插管或硬质支气管镜下进行TBCB,并备好或预防性地放置封堵球囊等支气管内阻塞物,硬质支气管镜至少应插入至拟活检侧的主支气管。

2.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气胸是TBCB另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从0%到接近30%不等。在一个纳入15项研究包含有994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气胸的发生率为10%,而另一项纳入13项研究的Meta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术后气胸发生率为9.5%(95%CI为5.9%~14.9%)。当组织病理学表现为UIP、HRCT表现为网状纤维化结构以及在靠近胸膜的地方行活检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

每次活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发现血氧下降、心率加快需注意气胸、纵隔气肿的可能,同时还应注意有无皮下气肿体征。一旦发生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等,即按照相应的规范处理。

3.感染:规范操作,术中注意出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后一过性发热,无需治疗可自行退热。若发热时间超过24h,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者,应做病原学检测,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特别术中出血较多、机体免疫力低等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4.基础病急性加重:极少数病例TBCB术后出现基础病急性加重,其发生可能与气胸、严重出血以及后续的正压通气等因素相关。文献提示HRCT扫描中最近出现的斑片状毛玻璃样区、肺功能恶化明显、过去1个月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高炎症因子水平和/或更特异性的标记物(如KL-6)可能是急性加重高风险的预测因子。

5.其他:文献报道TBCB后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肺水肿、肺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

五、开展TBCB的条件

目前国家尚未对TBCB进行手术等级的分类,基于TBCB开展的难度以及风险,建议将TBCB纳入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进行管理。开展TBCB的呼吸专科医师应该具备熟练掌握各种诊断性和治疗性支气管镜的操作技术,包括经支气管肺活检时及活检后大咯血、张力性气胸的处理。出于安全的考虑,建议拟开展TBCB的操作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展这一技术操作;同时单位必须具有重症监护病房以及进行急诊胸外科手术和血管介入止血治疗的条件与技术团队。

会计发展史

西方会计思想对近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复式记账方法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 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式复式记账法,即源于13世纪以后的意大利沿海城市弗洛伦萨,热亚那和威尼斯等地,后经英美等国长时期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借贷记账法。至大清银行的创办,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得以实际应用。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关键词:复式记账西方会计思想传统会计现代会计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method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for the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that is, from the 13th century after the Italian coastal city of Florence, Genoa and Venice and other places, long after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debits and credits. Tai Ching Bank was founded, marking the debits and credits began to be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Westernaccountingthought Tradition Accounting Modern intellectual Accounting 1、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 1.120世纪初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围拓宽,有关会 计学包含的内容得以大为拓展。一方面增加了原来会计思想中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如整理帐和统驭帐。据杨端六介绍“整理帐法为英国学者所推崇,其法较繁,而统驭帐法为美国学者所鼓吹,其法较简,国人爱简恶繁,遂多采用统驭帐法而放弃整理帐法”,其认为采用统驭帐法“总帐内户数可以减少而易于试算准确,且报告表册较易明晰。至于记帐手续,并不十分增多”。 而整理帐法与统驭帐法的差异在于“进货销货现款三簿形式均同仅多过帐一次手续;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仅各多一整理帐户;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各有试算表,与统驭帐法之结差表相比较,仅多一户之差额”。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

函数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函数》整体学习指导 解读:该部分学习意在通过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概念丄、 巩固(分段函数)和加深(映射的概念)(教材中先函数后映 射遵循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性质的学习(为什要只重点研究函数 的这几个性质?水浒传里有108将,但是只对武松、鲁智深、 林冲等十几个人着力刻画,这是文学家的方法,也是数学家的方法。 函数(Function)本部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套路。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幕函数) / 解读:该部分学习是在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之后对方法的 有力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加深对函数研究一般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内部发展(函数的零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函数的应用(数学发展的两条主线都涉及了) 社会现实需要(解决社会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函数概念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我们要参观的景点:(The seenery we ' II visit ) 1.函数的概念是什么?(What?) 2.为什么要建立函数的概念?(Why ?) 3.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函数概念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 (How?)

景点一: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 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 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 案例1:圆的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 案例2:锐角:与锐角1互余,:与1的关系; 案例3:气体的质量一定时,它的体积V与它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思考1】上述的每一个问题在变化过程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都涉及几个变量?【思考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什么来刻画的? 【思考3】综合思考1和思考2的解答,总结上述例子变量间关系的共同特点? 【早期函数概念】 十七世纪伽俐略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 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在他的解析几 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 1718年约翰?贝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由任一变量和常数的任一形式所构 成的量(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明确的函数定义),贝努利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 式构成的量叫“ x的函数”。 欧拉在《无穷分析引论》(1748)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该 变量和一些数或常量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式。” 【总结】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数学家对函数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共同的思考:函数就是解 析式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这两个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卢卡-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

中国会计学发展史

历史是稳定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地推移形成了时间的长河,而未来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按逻辑顺序的延伸。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都不能割断历史,而应尊重历史,认识历史,吸取历史中的精华,继承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这正是我们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会计发展史的基点。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发展史是经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追朔会计发展的历史,正是为了充分认识会计发展的现实,正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同时,也是为了把握未来会计发展的大趋势。然而,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坚定、清醒、有作为的今天,我们才有可能反思地追怀人类会计世界发展的往事,真实地认识人类会计世界发展的现实,勇敢地探索人类会计世界发展的未来。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会计随着历史的需要而发展,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变革,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也在不断地变革,尽管很多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在环境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以后,仍然还在延续使用一个较长的时期。 二.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产生是基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会计发展史

会计研究对象 会计史是研究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其历史运行规律并将这些规律用于预测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部分,会计史学的研究始终涉及到会计学的精华部分。 会计史是会计知识的海洋,会计思想的宝库。是会计文化中的文化,会计理论中的理论。研究意义 (1)有助于我们了解会计学科的根基由来与现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是现实的活水之源 “在所有的学科里,理论和概念都是在历史的持续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导致另一种思想,我们今天的现状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昨天的成就。”——享德里克森《会计理论》 2)有助于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正确把握会计学科的现状。 3 )探索会计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会计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历史观 狭义与广义、静态与动态 历史的时空界域不仅包含着已经成为历史的那一部分,而且包容着正在发生变化与处于演进之中的历史过程,以及包括着由现时向未来转变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历史是漫长的,现时则是短暂的,未来迫近于现时,并表现为以无限的时空一直向前延伸,历史、现时与未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会计环境系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发展水平,以及与会计相关联的财务、审计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及其特殊情况。 会计环境的正面构成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的影响。 1. 会计是什么? 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资金运动论有何异同? 2. 会计干什么? 运用一定的专业技术计量记录劳动过程中的损耗和劳动成果。 货币只是历史性的产物,没有货币之前计量对象为实物。剩余价值和利润也是历史性的产物,最早只是表现为各种劳动果实。 3.会计为什么会产生、存在、发展? (一)只有在人类生产行为发生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二)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两者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 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水平是衡量原始会计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会计的历史起点: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客观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的自然界去寻找帮助进行记事的载体,以及进行计量、记录的方法了。1)简单刻记方法是古代原始人最初采用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通常以坚硬的石器等为刻具,在岩石等载体上刻划出简单、直观的条纹或缺口来反映一定的经济数量或事物。(2)直观绘图记数、记事方法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与简单刻记并存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通常是描绘所需记录事物或经济活动的具体形象反映经济事物的数量。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计量、记录方法发明应用的意义。历史起点;与数学、艺术起源的历渊源关系;与语言、文字的历史渊源关系,刻符计量、记录法的历史进步,一整套计量、记录符号的创造,刻划符号在一定区域内的实用趋向一致性和规范化,对人类语言、原始文字,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 函数概念是中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早在16、17世纪,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数学不仅研究静止不动的量,而且要研究运动过程中各个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促进数学由常量上学时期进入到变量数学时期。函数也就成为研究变量数学必不可少的概念。 函数(function )一词,始用于1692年,见著于微积分创始人之一莱布尼兹G.W.Leibnic,1646—1717)的著作。而f(x)则由欧拉(Euler )于1724年首次使用。我国于1859年引进函数的概念,它首次是在清代数学家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历山大合译的《代微积拾级》中出现。函数在初高等数学中,在物理、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中,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科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起着基础的作用。 函数的概念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发展,函数的定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精确、完善、抽象,函数的概念也不断得到严谨化、精确化的表达。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生成量”就是函 数概念的雏形。最初,函数是表示代数上的幂(23,,,x x x …),1673 年,莱布尼兹把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变动的几何量,如切线、法线,以及点的横坐标都成为函数。 一、解析的函数概念 在18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把函数理解为一个解析表达式. 1698年,瑞士著名数学家约翰·贝努利定义:由变量x 和常量用任何方式构成的量都可以称为x 的函数.这里任何方式包括代数式子和超越式子. 1748年,约翰的学生,杰出数学家欧拉在它著名的《无穷小分析引沦》中把函数定义为“由一个变量与一些常量通过任何方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变革过程。 关键词:原始计量单式簿记复式簿记 1.古代会计阶段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 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 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 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中国有关会 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 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 济收支的目的。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 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 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 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 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 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 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 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 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 等处罚。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 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它以“入 -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西 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南北 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 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 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 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

会计古代发展史

会计古代发展史 张航 (班级:11财策本1,学号:11110605001) 摘要:本文主要让大家了解会计从史前到清代经过几千万年,会计的发展过程的艰辛与进步。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会计、会计名称溯源和会计从史前到清朝的演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自己所上的专业课——会计的历史,让同学们从源头了解这门学科,让大家从内心喜欢甚至爱上会计学。 关键词:会计,名称溯源,古代,发展史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 与监督,并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名称溯源 会计的名称的溯源有很多种说法,就中国会计的名称的溯源版本也有很多,下面我挑选了一个我认为正确的说法讲一下。 【2】会计命名于西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已经出现“会”和“计”这些形状的字体,而且其含义已基本定型。“会”字,上有“合”,下有“曾(古时是‘增’的通假字)”,故其有增加、聚合和汇总之意。“计”字左为“言”,又为“十”。古时直言曰“言”,难言曰“语”,故“计”字包含务必要求准确,不虚假乱造之意。“十”字,由代表东西的“一”和南北的“|”组成;古时,以所在的部落为中心,人们沿着东西南北的方向分别外出狩猎,归时将猎物一起放于中央,汇合加重,进行计算。根据西周的具体情况,“会计”在此时的含义就是既有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岁总合算。 会计的得名,说明了此时的会计已经从国家职能的附属部分,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事实上,西周时确立的一些会计习惯深远的影响了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如“入”和“出”作为记账的符号地位此时得到了确认,以后一直沿用了下来。 三、会计在古代的发展史 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它的历史的说法有多种版本,我从《中国会计史稿》上找到了一个版本比较像正史的一个版本,如下: 【3】(一)、史前时期的会计

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实习报告 2011年10月5日 题目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作者组长:张婕组员:王笑晗,李良芳,薛兰瑞宁,严娟娟 摘要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数学的核心,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直至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发展与比较的研究,对函数概念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分为这几个方面: 1 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2 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3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4现代函数概念——集合论下的函数 正文第一方面: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在欧洲,函数这一名词,是微积分的奠基人莱布尼兹首先采用的,他在年发1692表的数学论文中,就应用了函数这一概念,不过莱布尼兹仅用函数一词表示幂。后来,在十七世纪,伽俐略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绝大部分函数是被当作曲线来研究的。 第二方面: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1718年瑞士数学家约翰·贝努利使用变量概念在莱布尼兹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给出了不同于几何形式的函数定义:函数就是变量和常量以任何方式组成的量,并首先采用符号作为函数的记号。也就是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式构成的量叫“x 的函数”,表示为,其在函数概念中所说的任一形式,包括代数式子和超越式子。 数学家欧拉在其著作《无穷小分析论》中,把凡是给出解析式表示的变量统称为函数。1734年,欧拉首先创造十分形象且沿用至今的符号作为函数的记号,欧拉给出的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这个变量和一些数即常数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表达式。他把约翰·贝努利给出的函数定义称为解析函数,并进一步把它区分为代数函数(只有自变量间的代数运算)和超越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变量的无理数幂所表示的函数),还考虑了“随意函数”(表示任意画出曲线的函数),不难看出,欧拉给出的函数定义比约翰·贝努利的定义更普遍,形象,但关于函数的定义,欧拉并没有真正揭示出函数概念的实质。 第三方面: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1822年傅里叶发现某些函数可用曲线表示,也可用一个式子表示,或用多个式子表示,从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一、对数函数的产生: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经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天文数值计算,于是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而发明了对数。德国的史蒂非(1487-1567)在1544年所著的《整数算术》中,写出了两个数列,左边是等比数列(叫原数),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叫原数的代表,或称指数,德文是Exponent ,有代表之意)。欲求左边任两数的积(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数)的和(差),然后再把这个和(差)对向左边的一个原数,则此原数即为所求之积(商),可惜史提非并未作进一步探索,没有引入对数的概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所制造的「纳皮尔算筹」,化简了乘除法运算,其原理就是用加减来代替乘除法。他发明对数的动机是为寻求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他依据一种非常独等的与质点运动有关的设想构造出所谓对数方法,其核心思想表现为算术数列与几何数列之间的联系。在他的1619年发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记为Nap.㏒x,它与自然对数的关系为:Nap.㏒x=10㏑(107/x)由此可知,纳皮尔对数既不是自然对数,也不是常用对数,与现今的对数有一定的距离。瑞士的彪奇(1552-1632)也独立地发现了对数,可能比纳皮尔较早,但发表较迟(1620)。英国的布里格斯在1624年创造了常用对数。1619年,伦敦斯彼得所著的《新对数》使对数与自然对数更接近(以e=...为底)。对数的发明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简化了行星轨道运算问题。 二、对数函数的发展过程: 最早传入我国的对数著作是《比例与对数》,它是由波兰的穆尼斯(1611-1656)和我国的薛凤祚在17世纪中叶合编而成的.当时在lg2=中,2叫「真数」,叫做「假数」,真数与假数对列成表,故称对数表.后来改用「假数」为「对数」.我国清代的数学家戴煦(1805-1860)发展了多种的求对数的捷法,著有《对数简法》(1845)、《续对数简法》(1846)等.1854年,英国的数学家艾约瑟(1825-1905)看到这些著作后,大为叹服.当今中学数学教科书是先讲「指数」,后以反函数形式引出「对数」的概念.但在历史上,恰恰相反,对数概念不是来自指数,因为当时尚无分指数及无理指数的明确概念.布里格斯曾向纳皮尔提出用幂指数表示对数的建议.1742年,J.威廉(1675-1749)在给G.威廉的《对数表》所写的前言中作出指数可定义对数.而欧拉在他的名著《无穷小分析寻论》(1748)中明确提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函数,和现在教科书中的提法一致.

数学函数的发展史

总课题:数学的发展史 子课题:函数的发展史 一、组长:李 组员:刘田仁姬孙二、指导老师:张

三、班级:高一12班 四、成员简介: 李:性格开朗、刻苦认真担任组长 刘:喜欢英语、大方担任搜集 仁:喜欢信息、刻苦认真担任写作 姬:开朗大方、热情担任搜集 孙:爱好动漫、画画性格外向担任整理 田:开朗大方刻苦认真担任整理 五、选题的原因: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我们的数学修养‘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加强团结,了解数学。 六:研究计划: 共六人:姬刘担任搜集 李仁担任写作 孙田整理资料 七:研究成果: 历史表明,重要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贯穿古今、旷日持久、作用非凡,回顾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看一看函数概念不断被精炼、深化、丰富的历史过程,是一件十分 有益的事情,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函数概念来龙去脉认识的清晰度,而且更能帮助我们领悟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数学学习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曾经认为,函数概念来源于代数学中不定方程的研究.由于罗马时代的丢番图对不定方程已有相当研究,所以函数概念至少在那时已经萌芽. 自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以后,运动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人们在思索:既然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它本身又有自转和公转,那么下降的物体为什么不发生偏斜而还要垂直下落到地球上?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原理是什么?还有,研究在地球表面上抛射物体的路线、射程和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炮弹速度对于高度和射程的影响等问题,既是科学家的力图解决的问题,也是军事家要求解决的问题,函数概念就是从运动的研究中引申出的一个数学概念,这是函数概念的力学来源.

会计发展史

题目:会计发展史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110510 姓名邹江敏 学号110510131

会计发展史 一、会计的起源 会计与会计学科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希腊,以及在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国度里,会计的发展都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 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两者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原始会计行为,仅仅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开始是用一些原始的不定形体的零散的记录符号和标记,而后发展到采用一些象形数码进行一些比较集中的记录,再后,才是数码与文字记录的相结合。 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的历史起点: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刻符记事与抽象绘图记事阶段(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变革:经济“书契”计量、记录方法的产生(奴隶社会前夕)——单式簿记阶段(流水式序时记录时期和三账记录时期)。 中式“三账”系指“草流”、“细流”与“总清”这三种相互关联的账簿。 西式“三账”系指“草流”、“分录账”和“总账” 单式簿记阶段:在中国经历了单一流水账设置时期(商代)和“三账”设置时期(西周至清代),在名称上经历了册与简册之称应用阶段(商至西周初年)、籍与籍书之称应用阶段(西周中至春秋时期)、籍(书)与簿(书)在应用中并立阶段(战国至三国两晋)、簿账并用与结合应用的阶段(南北朝至清代) 单式簿记阶段: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备忘录、日记账与总账的设置。在古埃及,官厅的记录官登记的主要账簿是“日记簿”,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序时记录。在古罗马,设置有流水式序时记录的日记账和现金出纳账。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

函数发展史

函数发展简史 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 后又经历了贝努利、欧拉等人的改译。 1821年,法国数学家柯西给出了类似现在中学课本的函数定义:“在某些变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一经给定其中某一变数的值,其他变数的可随着而确定时,则将最初的变数叫自变量,其他各变数叫做函数,在柯西的定义中,首先出现了自变量一词。 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进一步指出了对应关系(条件)的必要性,利用这个关系以求出每一个x的对应值. 康托尔 自从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的集合论被大家接受后,用集合对应关系来定义函数概念就是现在高中课本里用的了。 . 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一书时,把“function”译成函数。

优美的函数图象

笛卡尔的故事 当时法国正流行黑死病,笛卡儿不得不逃离法国,于是他流浪到瑞典当乞丐。某天,他在市场乞讨时,有一群少女经过,其中一名少女发现他的口音不像是瑞典人,她对笛卡儿非常好奇,于是上前问他…… 你从哪来的啊? “法国”“你是做什么的啊?” “我是数学家。” 这名少女叫克丽丝汀,18岁,是一个公主,她和其它女孩子不一样,并不喜欢文学,而是热衷于数学。当她听到笛卡儿说名身份之后,感到相当大的兴趣,于是把笛卡儿邀请回宫。笛卡儿就成了她的数学老师,将一生的研究倾囊相授给克丽丝汀。而克丽丝汀的数学也日益进步,直角坐标当时也只有笛卡儿这对师生才懂。后来,他们之间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发生了喧腾一时的师生恋。这件事传到国王耳中,让国王相当愤怒!下令将笛卡儿处死,克丽丝汀以自缢相逼,国王害怕宝贝女儿真的会想不开,于是将笛卡儿放逐回法国,并将克丽丝汀软禁。笛卡儿一回到法国后,没多久就染上了黑死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笛卡儿不断地写信到瑞典给克丽丝汀,但却被国王给拦截没收。所以克丽丝汀一直没收到笛卡儿的信…… 在笛卡儿快要死去的时候,他寄出了第13封信,当他寄出去没多久后... 就气绝身亡了。这封信的内容只有短短的一行…… r=a(1-sinθ) 国王拦截到这封信之后,拆开看,发现并不是一如往常的情话。国王当然看不懂这个数学式,于是找来城里所有科学家来研究,但都没有人能够解开到底是什么意思。国王心想……反正笛卡儿快要

函数的起源与发展

函数的起源与发展 今天的数学大厦已有数千年历史,这是世界数代数学家不断建设完善的结果,伴随着数学思想的发展,函数概念由模糊逐渐严密,对于数学和科学来说,函数是一个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数学概念,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标志。 ——引言 众所周知,函数概念是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设A,B是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 数,记作??或?。

仍然是未知的。(定义?5)这实际是“列表定义”,好像有一个“表格”,其中一栏是?x值,另一栏是与它相对应的?y值。这个定义指出了对应关系(条件)的必要性,把函数的“对应”思想表现出来,而“对应”概念正是函数概念的本质与核心。 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Cauchy)更明确的给出定义: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一个变量的数值可以在某一范围内任意变化,这样的变量叫做自变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自变量的数值而变化,这个变量称为因变量,并且称因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 直到1930年,现代的函数概念才“出炉”,若对集合M的任意元素x,总有集合N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在集合M上定义一个函数。 函数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它的身影。下面来看一道千古谜题。 题目要求相当简单: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 要作正十七边形,还只能用尺规,谈何容易。然而一个数学天才只用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他的名字就是高斯。 作图方法: 步骤一:?? ?给一圆O,作两垂直的半径OA、OB,????作C点使OC=1/4OB,????作D点使∠OCD=1/4∠OCA,?? ?作AO延长线上E点使得∠DCE= ???步骤二:?? ?作AE中点M,并以M F 点,此圆交直线OA于G4和G6两点。 ?步骤三:?? ??过G4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4 有2(cosa+cos2a+…+cos8a)=-1?? 注意到 cos15a=cos2a,cos12a=cos5a, 令x=cosa+cos2a+cos4a+cos8№a?? y=cos3a+cos5a+cos6a+cos7a???? 有:x+y=-1/2?? 又xy=(cosa+cos2a+cos4a+cos8a)(cos3a+cos5a+cos6a+cos7a)???? =1/2(cos2a+cos4a+cos4a+cos6a+…+cosa+cos15a)???? 经计算知xy=-1又有?? x=(-1+根号17)/4,y=(-1-根号17)/4?? 其次再设 x1=cosa+cos4a,x2=cos2a+cos8a??? ?y1=cos3a+cos5a,y2=cos6a+cos7a???? 故有x1+x2=(-1+根号17)/4????y1+y2=(-1-根号17)/4?? 最后,由cosa+cos4a=x1,cosacos4a=(y1)/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1.产生: 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发展: (1)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是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成本核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等。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生产决策、销售决策、财务决策等。决 (3 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种种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能够选择到最佳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4)网络财务,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 它的功能有: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支持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兑、网上报关等。 二、会计电算化作用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凭借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能及时完成各项会计核算任务。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 1.管理主体: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2.基本任务: (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 众所周知,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几乎渗透到每一个数学分支,因此考察函数概念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过程,无疑有助于我们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函数的本职,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1 函数概念的产生阶段—变量说 马克思曾认为,函数概念是源于代数中自罗马时代就已经开始的不定方程的研究,那时,伟大的数学家丢番图对不定方程的研究已有相当程度,据此,可以认为函数概念至少在那时已经萌芽。实际上作为变量和函数的朴素概念,几乎和数学源于同一时期,因为数学家在研究物体的大小及位置关系时,自然会导致通常称为函数关系的那种从属关系。但是,真正导致函数概念得以迅速发展则是在16世纪以后,特别是由于微积分的建立,伴随这一学科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函数概念也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演变过程。 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以后,运动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到了16世纪,对于运动的研究已变成自然科学的中心问题。在这一时期,函数概念在不同科学家那里有着不同形式的描述。在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的思想,他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述函数关系。例如,他提出:“两个等体积圆柱体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高度之比的平方根。”“两个侧面积相等的正圆柱,其体积之比等于它们高度之比的反比。”他又说:“从静止状态开始以定常加速度下降的物体,其经过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些描述非常清楚地表明伽利略已涉及并讨论变量和函数,但他并没有做出一般的抽象,并且也没有把文字叙述表示为符号形式。 几乎与此同时,许多数学家,如托里拆利、瓦里斯、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等,从不同角度对函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有的数学家是把一些具体的函数看成曲线进行研究,尽管当时还没有建立实连续的概念,但数学家却默认曲线都是连续的。托里拆利就曾对曲线()0≥ y ex进行过研究;而瓦里斯在他的《动学》中研究过正弦曲 =x ae 线,并注意到了这一函数的周期性。麦尔先纳研究了旋轮线等等,总的来讲,当时关于对数曲线和指数曲线的研究比较普遍。在解析几何产生前后,人们除了已认识的代数曲线外,还确定了相当多的超越曲线。笛卡儿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几何曲线与机械曲线的区别并由此引出代数曲线(函数)和超越曲线(函数)的区别。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概念是对会计本质的概括,综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理论界根据会计的作用和功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对会计给予定义,形成了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的范畴。 第二,会计主体为某一特定的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核算的部门。 第三,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除货币计量以外,还可运用实物计量(千克、吨、米、台、件等)和劳动计量(工作日、工时等)。但只有借助于统一的货币计量,才能取得经营管理上所必需的连续、系统而综合的会计资料。因此,在会计上,对于各种经济事务即使已按实物量或劳动量进行记录,但最终仍需要按货币量度综合加以核算。 第四,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 广义的会计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在这些会计学科中,财务会计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它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其他会计学科的基础,所以,学习会计要从财务会计入手,因此,狭义的会计仅指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业务,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进行记录、计算、分类、调整、汇总,并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给企业内外部的会计报告使用者。具体说,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就是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其主要内容是财务报表),这些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反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任何人通过阅读这些财务会计报告都能够对企业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的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因此,人们在不断革新生产技术的同时,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从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 会计随着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并定期以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