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18T15:01:00.7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贺小林

[导读]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具有多发性,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到带状疱疹病毒HHV3感染。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对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择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当中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人74例,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以伐昔洛韦治疗为主,研究组以伐昔洛韦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为主,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2.97%,研究组是94.59%;各项指标用时相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疗效相比两组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选择伐昔洛韦和干扰素进行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伐昔洛韦;干扰素;带状疱疹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acyclovir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Methods:selected June 2015 ~2016 year in June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treated 74 cases,37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37 cases,control group with valaciclovir treatment,study group with valaciclovir and interferon therapy,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iciency is 72.97%,the study group was 94.59%;compared with the indexes in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Conclusion:for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the combination of valaciclovir and interferon is effective and has a great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Keywords] valaciclovir hydrochloride;interferon;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具有多发性,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到带状疱疹病毒HHV3感染,症状表现主要是沿着单侧神经有大量的小水疱[1]。该病在起病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很容易造成后遗神经痛,对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并和单纯的伐昔洛韦治疗相比,汇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当中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人74例,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中,男病人21例,女病人16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是33岁、78岁,平均值是(52.3±5.4)岁;疱疹部位中,7例为头面部,12例为臀部,5例为四肢,13例为躯干;研究组中,男病人20例,女病人17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是34岁、79岁,平均值是(53.5±6.8)岁;疱疹部位中,6例为头面部,14例为臀部,7例为四肢,10例为躯干。所有病人都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排除有药物过敏、哺乳期、肝肾功能障碍及治疗前用其他药物治疗者。对两组上述资料进行对比,未见其差异存在统计意义,因此,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病人在入院时皆以1%碘伏涂抹其带状疱疹患处,每天2次,1个疗程为10天,持续涂抹30天。此为基础,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片300mg,每天2次,并给予Vit B12注射液0.5mg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10天。研究组伐昔洛韦片用法上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干扰素α-2b行肌肉注射,每次300万IU,2天1次,一共注射3次。

1.3疗效标准

痊愈:病人的疼痛感得以完全消失,且疱疹完全消退,皮损愈合情况良好。好转:病人的疼痛感得到明显缓解,疱疹萎缩或脱落

≥75%,皮损愈合的范围≥40%。无效:病人的疼痛感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加重,皮疹消退<40%。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数据资料用SPSS19.0统计包加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值±方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分别录入t和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的疗效情况

对照组37例以伐昔洛韦治疗为主,研究组37例以伐昔洛韦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为主,在实施不同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2.97%,研究组是94.59%,疗效相比两组有明显区别(P<0.05),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带状疱疹病人在发病后表现主要是有水痘或者隐性感染,且病毒能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其病毒就会被激活和生长繁殖,导致受侵犯神经节发炎与坏死,出现神经痛症状[2]。同时病毒会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向皮肤移动,并出现带状疱疹标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疗效对比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 疗效对比分析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本病前期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结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病程长,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大,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旧法治疗方法有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或静滴,或阿糖胞苷静滴。聚肌胞2mg/次,1周2~3次肌肉注射。止痛剂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0.1g,1日3次)、甲腈咪胍等。严重的尚可作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维生素B1、B12等亦可酌情应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患者顺应性差,治疗效果不明显。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主要成分为干扰素,目前临床上也逐渐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现通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新老二种治疗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更好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4-65岁,平均43岁。63例均符合《皮肤与性病学》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局部皮肤初起为不规则的红斑,继则出现数片成群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损害集群存在,常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隔以正常皮肤,数日后水疱内浑浊化脓或部分糜烂,最后干燥结痂)[2]。重型皮损30例,轻型皮损33例,病程均小于7天。15例曾有呼吸道感染史而服用过抗生素及抗感冒药。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3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一日四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加抗组胺药雷他定片,口服10mg,一日一次。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药。 对照组31例给予阿昔洛韦凝胶外用,一日六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10mg,一日一次。发热者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疼痛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50mg,一日二次。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7天后80%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且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7天后60%—79%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疼痛基本消失;无效:7天后少量皮损消退小于60%,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重型带状疱疹无并发症出现。 2 结果

带状疱疹的护理常规

带状疱疹 一、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 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 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 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 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 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 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 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三、治疗]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 )神经痛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 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 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NSAIDs、曲吗多、乌 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 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 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最新版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反应的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此外,任何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如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3.带状疱疹的传播

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28周出生的婴儿(早产儿?)或体重<1000g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遮盖皮损后,VZV 传染性会下降。 4.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 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通常在儿童和年轻的成人中症状较轻。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出现于带状疱疹起疹前数天到数周。疼痛可为烧灼痛、刺痛、 搏动痛、或电击样疼痛。触觉敏感性改变、微小刺激引发的疼痛、剧烈瘙痒也不少见。 带状疱疹皮损一般呈单侧分布,发生于一至两个相邻的皮区,疱疹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整个病变呈带状分布倾向,不越过躯体中线。少数皮损可发生于主要皮区或相邻皮区以外。罕见数个皮区不对称受累,即身体的两侧均出疹。皮疹最初表现为不对称的、单侧的红斑或斑丘疹,通常于12-24小时内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疱液清,内含高浓度VZV。2-4天后,水疱融合。在第3天,水疱可变浑浊,经过7-12天干涸。免疫正常者,皮损持续至结痂消失的时间通常为2-3周。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皮肤改变可持续数月,可反复出现小水疱。 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一些没有皮区疼痛症状的人,也会在出疹时或出疹后几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 谭冠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脊髓背根神经节。已证实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因此,流行病学也将HE的感染原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erpetic 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后遗症,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疼痛性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PHN的治疗方法有一定进展,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但对顽固性PHN,远期疗效仍很有限。目前,对PHN的处理,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方针。 一、发病率 HZ年发病率在125/10万,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50/00~100/00,儿童为0.50/00,无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HZ患者约有10%并发PHN,50岁以上并发PHN为15%~70%,而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发生率高达50%~75%[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HZ和PHN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二、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 带状疱疹急性期亦称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其病理改变是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受累,临床表现为受累背根神经节分布区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局部出现红斑和疱疹。 ㈠急性带状疱疹的常见部位及发病率 急性带状疱疹好发于胸部和三叉神经分布区,一般为单侧受累,双侧发病者低于1%,可有1%~8%患者复发。AHZ的常见部位及发病率见表1。 表1 急性带状疱疹常见部位及发病率 部位发病率(%) 胸部50 额面部(三叉神经) 3~20 颈部10~20 腰、下肢5~15 摘自Tollison,CD. Practical Management 3th ed。 ㈡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草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专家组 [关键词]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当VZ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病毒重新复活发生带状疱疹。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带状疱疹发病的基本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药物等对细胞免疫的损害,其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能会明显下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表指南,通过介绍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并确保为每一位带状疱疹患者带来最新的治疗方法。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05T15:42:14.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吉启斌 [导读]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的疱疹或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吉启斌 (江苏金湖县吕良中心卫生院 211600) 【摘要】目的是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带状疱疹对患者神经根的伤害,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及时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好发于免疫力底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结论 a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优于其它药物。 【关键词】带状疱疹 a干扰素神经根疼痛 【中图分类号】R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13-02 带状疱疹疾病的定义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的疱疹或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热疮”)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的人群,通过呼吸道粘膜入侵引起原发感染。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病毒感染后以潜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在某些因素的激发后,病毒从一个神经节或数个神经节沿各自支配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反复感染,病后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很少发生二次感染。 病理 皮肤的病变主要表现在表皮,水疱位于表皮深层,在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气球状表皮细胞。在病变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支配病变皮肤处神经的神经节内也有病变。表现为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神经节或神经后根有剧烈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常有轻度的前驱症状,以局部淋巴结肿痛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神经痛为特点。典型的皮损,在炎症的基础上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周围有红晕。皮损以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资料 本人从2006年—2010年期间,共诊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人共15例。男性七例,女性8例,其中儿童2例,50—70岁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带状疱疹 1例。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平均发病年龄60岁。 病史特点 早期以急性疼痛起病,疼痛的性质为剧痛,有皮肤痛觉过敏,疼痛于神经走向一致。体格检查除局部皮肤疼痛感明显外,无其它阳性体症。辅助检查B超、全胸片、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常被误诊为肋骨神经痛、胸膜炎等,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及肉体疼痛的折磨。诊断的不及时性或用药的不合理性,常留下神经根疼痛数月,严重的甚至留下永久的神经根疼痛。 2例儿童,1例男童6岁以急性胸痛就诊。辅助检查:全胸片正常、心电图正常、生化正常。疼痛两日后,出现散在的成簇丘疹。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a干扰素。第一日50u肌注一日两次,同时给予VB12 300ug肌注q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05 PIN。第二日给予a干扰素100u qd。治疗三日后,疼痛减轻。一周后疼痛感消失,停用干扰素。十日痊愈,未留下神经根疼痛。1例女童8岁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于第三日腹部出现成簇状丘疹沿神经走向分布。明确诊断后,停用抗生素等药物。第一日给予a干扰素50u肌注一日两次,同时给予VB12 300ug肌注q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05 PIN。治疗第四日,腹痛减轻。一周后,疼痛感消失,停用干扰素,十日痊愈,也未留下神经根疼痛。一周内疼痛缓解率100%,两周内治愈率100%。 6例成人,以急性胸痛就诊4例,腹痛就诊2例。分别以胸痛待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查相关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分别于2例病人第二日出现疱疹,3例第三日,1例第四日出现疱疹。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a干扰素。第一日100u肌注一日两次,同时给予VB12 500ug肌注bi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2 PIN。第二日给予300u qd,4例于第三日疼痛感减轻,疱疹扩散停止,呈衰败趋势,结痂明显好转。2例于第四日疼痛感减轻,疱疹扩散停止,呈衰败趋势,结痂明显好转。于治疗的第六日疼痛感不明显,于第七日停用a干扰素,两周内痊愈。治疗一周内疼痛缓解率100%,两周内治愈率100%。 6例成人,发病明确诊断后,于院外给予聚肌胞2ml肌注一日两次,VB12 500ug bid阿昔洛韦0.3ti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治疗一周后1例病人疱疹开始衰败,结痂好转,神经根疼痛无好转。5例扩散面积较大,皮肤结痂有感染,疼痛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导致患者夜不能寐,不思饮食。后于我院停用聚肌胞,停用聚肌胞,口服抗生素控制皮肤感染。第一日给予a干扰素100u bid,布洛芬0.2 PIN。第二日300u qd。4例治疗第七日,疼痛感减轻,2例第十日疼痛感减轻。疱疹结痂明显好转。两周后疼痛感不明显,三周基本痊愈。未用a干扰素一周疼痛缓解率为0,疱疹好转率16.6%。后用a干扰素,治疗一周内缓解率80%,两周内缓解率100%,三周内痊愈率100%。 1例女性,35岁原有系统性红斑狼疮8年伴发耳后带状疱疹,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头痛,发病后于院外给予更昔洛韦0.4静脉滴注qd ,WB12 500ug bi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2 PIN,同时给予雄黄调酒外敷,治疗一周,疼痛无明显改善,耳后发际结痂明显,扩散面积较大。后于我院治疗,停用更昔洛韦,给予小计量干扰素100u qd,治疗十一日后,疼痛开始缓解,两周疼痛明显缓解后停药。入院前生化检查与治疗后生化检查无明显区别。 分析(一)通过临床实践证明,a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缓解率快,治愈率高,不留下神经根疼痛,无并发症发生。一周内用a干扰素治疗疼痛缓解率100%,疱疹扩散控制率100%,两周内治愈率100%。未用a干扰素治疗者,一周内疼痛缓解率为0,疱疹好转率达 16.6%,疱疹扩散率84%,其它药物B12 阿昔洛韦等药物对带状疱疹的疼痛缓解率无效果。发病两周后,用a干扰素治疗,一周疼痛缓解率达66%,两周疼痛缓解率达100%。而一周后用a干扰素,一周内疼痛缓解率低,病程长,但仍然有效,故a干扰素目前临床实践证明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药物。 分析(二)干扰素是一簇可诱导的分泌糖蛋白,主要分为INF—a、INF—b、INF—y,是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口服不吸收,肌肉或皮下注射,a干扰素吸收率在80%以上,而b及y干扰素的吸收率较低。故临床使用a干扰素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因子,增加机体免疫力。而带状疱疹病毒恰好好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故a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分析(三)首次小剂量使用,是减少干扰素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用干扰素后畏寒高热的症状,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更好的配合

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直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1、局部治疗 可用消炎止痛药膏涂于患处,有良效。 2、抗病毒药 3、营养神经治疗 维生素肌内注射或口服。 4、止痛药物 可选用常见的止痛剂。 5、综合治疗 对于泛发严重病例者,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6、其他治疗 如红外线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糜烂面愈合,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7、保持患病区卫生,干燥并且尽量暴露于空气(不用衣物覆盖)。不要搔痒或弄破水疱。因疼痛而无法入睡,试着用一条整洁干净的弹力绷带捆绑该区域。 8、缓解神经痛处理,粉碎两片阿司匹林,把它混合于两大汤匙的消毒酒精里面,接着把这种糊状物每天三次涂抹于水疱表面。

9、减轻瘙痒处症状,78%的炉甘石洗剂,20%的消毒酒精,1%的苯酚和1%的薄荷醇混合。连续地涂抹这种混合物直到水疱结痂。 带状疱疹的注意事项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18T15:01:00.7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贺小林 [导读]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具有多发性,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到带状疱疹病毒HHV3感染。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对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择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当中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人74例,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以伐昔洛韦治疗为主,研究组以伐昔洛韦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为主,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2.97%,研究组是94.59%;各项指标用时相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疗效相比两组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选择伐昔洛韦和干扰素进行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伐昔洛韦;干扰素;带状疱疹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acyclovir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Methods:selected June 2015 ~2016 year in June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treated 74 cases,37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37 cases,control group with valaciclovir treatment,study group with valaciclovir and interferon therapy,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iciency is 72.97%,the study group was 94.59%;compared with the indexes in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Conclusion:for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the combination of valaciclovir and interferon is effective and has a great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Keywords] valaciclovir hydrochloride;interferon;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具有多发性,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到带状疱疹病毒HHV3感染,症状表现主要是沿着单侧神经有大量的小水疱[1]。该病在起病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很容易造成后遗神经痛,对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并和单纯的伐昔洛韦治疗相比,汇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当中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人74例,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中,男病人21例,女病人16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是33岁、78岁,平均值是(52.3±5.4)岁;疱疹部位中,7例为头面部,12例为臀部,5例为四肢,13例为躯干;研究组中,男病人20例,女病人17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是34岁、79岁,平均值是(53.5±6.8)岁;疱疹部位中,6例为头面部,14例为臀部,7例为四肢,10例为躯干。所有病人都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排除有药物过敏、哺乳期、肝肾功能障碍及治疗前用其他药物治疗者。对两组上述资料进行对比,未见其差异存在统计意义,因此,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病人在入院时皆以1%碘伏涂抹其带状疱疹患处,每天2次,1个疗程为10天,持续涂抹30天。此为基础,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片300mg,每天2次,并给予Vit B12注射液0.5mg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10天。研究组伐昔洛韦片用法上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干扰素α-2b行肌肉注射,每次300万IU,2天1次,一共注射3次。 1.3疗效标准 痊愈:病人的疼痛感得以完全消失,且疱疹完全消退,皮损愈合情况良好。好转:病人的疼痛感得到明显缓解,疱疹萎缩或脱落 ≥75%,皮损愈合的范围≥40%。无效:病人的疼痛感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加重,皮疹消退<40%。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数据资料用SPSS19.0统计包加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值±方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分别录入t和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的疗效情况 对照组37例以伐昔洛韦治疗为主,研究组37例以伐昔洛韦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为主,在实施不同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2.97%,研究组是94.59%,疗效相比两组有明显区别(P<0.05),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带状疱疹病人在发病后表现主要是有水痘或者隐性感染,且病毒能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其病毒就会被激活和生长繁殖,导致受侵犯神经节发炎与坏死,出现神经痛症状[2]。同时病毒会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向皮肤移动,并出现带状疱疹标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导读:生活小常识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它的发病症状会表现出皮肤红肿以及发热和畏寒等,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好好的进行治疗。 一、治疗 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预防各种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0.2g,5次/d口服,连续6~9d,或静脉滴注,每次5mg/kg体重,2次/d,连用6d。 万乃洛韦: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用法及用量为0.3g,2次/d口服,连用6~9d。 其他: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阿糖腺苷等。 2、镇痛

一般有可待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严重可用阿米替林25mg,每日2~3次,氯米帕明,多虑平,25mg,每日1一3次。奋乃静,2mg,每日3次,亦可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72h释放阿片类止痛剂,皮肤局部外贴。若药物镇痛无效,可作神经阻滞。 3、皮质类固醇激素 应用尚有争议,有人主张早期应用可减轻急性炎症,减少后遗神经痛,但亦有报道,应用激素后可引起病毒播散,皮疹泛发。一般对年龄较大、免疫功能正常者可早期使用醋酸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10天内减量停药。 4、物理疗法 可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艾条围灸等。电生理及神经调节术:的原理是通过电极适当地刺激能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从而产生麻木样感觉来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主要分为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脊髓电刺激等。 5、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1%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酞丁安搽剂,更昔洛韦软膏等,水疱破裂有渗出者用1%甲紫液或8万u/100ml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湿敷。额面部带状庖疹水肿明显者可用8万u/100ml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对眼部带状疱疹应特别注意及时处理,可用0.1%~0.5%疱疹净滴眼液或无环鸟苷眼药水或眼膏等。 6、皮内注药:将局麻药注射于病变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利多卡因等局麻药可阻断感觉纤维的疼痛传导,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同时也阻断反射性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作用,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运,促进组织功能恢复。此种方法是最近推广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简单易行、安全、副作用少。 7、神经阻滞:根据疼痛部位,可选用周围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或硬膜外阻滞。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要局部没有明显的感染,对确定侵犯神经干的注射可以起到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感染、增加皮损愈合速度、减少后遗症的作用。 8、中医治疗 耳针:选肺、肾上腺、神门,每日针刺1次,或王不留行贴压。 体针:选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

治疗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

治疗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 治疗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 方法:病灶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刺疱疹及病变范围, 皮肤微出血.然后用闪火法拔罐.拔出红黄相间的液体.消毒卫生纸擦净. 注意: 1.毒液一定要拔净,一次拔不净,要反复拔,直到干净为止. 2.病变部位一定要拔严,不留空位. 说明; 1.用本方法治疗完毕后,立刻止痛.有的患者病变部位被衣被接触即疼痛难忍,但是在拔罐过程中,只有轻微的拔罐造成的抽吸感. 2.病变部位糜烂的,不需梅花针扣刺,直接拔罐既可.拔完后,用红外线烤干. 3.有的部位用拔罐无法操作时,可用10---20毫升的注射针管,切去头部,对准病变部位,抽吸针柄,可起到和拔罐同样的效果.现在则用真空拔罐代替. 4.操作完毕后.我一般不再消毒处理.也无感染的病例.但是,为了操作规范,请大家在运用时,自己掌握. 5.此方法优于其他方法.我治疗将近100例,均一次治愈. 我治带状庖疹一针绝 至阳穴点刺放血加拔罐轻者一次重者五次愈,不吃药打针绝效一百多例未见后一神经疼者 三商穴可治愈带状疱疹 三商穴为少商、中商、老商三穴。中商在拇指爪甲正中根部下一分许处;老商在拇指爪甲角尺侧一分处。 病例:王某,男,26岁。三天前右上腹起一簇密集的疱疹,如米粒大,环形如带、有灼热刺痛感。局部皮肤异常敏感,着衣则痛加剧。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滑。针刺三商穴放血,各挤出粘稠血数滴。针一次后疼痛明显减轻,经治疗数次后病愈。 体会: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蛇盘疮。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湿毒之邪所致。外邪侵入人体,肺经首当其冲,而“肺合皮毛”治应在肺,三商穴属肺,能宣泄肺热、疏散肺经之邪,故能治毒邪入表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方法: 取鱼腥草干品30-50克(鲜品300克),加水适量,煎汤,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可连续服用3-7天。

带状疱疹的治疗

治疗带状疱疹验方(计量单位都是:克) 方法一: 内服方 黄芩10 ,连翘、僵蚕各20,板蓝根、延胡索各25,柴胡、香附子、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各15。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外用房 生大黄30,冰片5,蜈蚣5条。研磨备用,用时,用香油擦拭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3~6天。 方法二: 取王不留行30,鸡蛋2个,用文火将王不留行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为细末,鸡蛋捅一小孔,倒出蛋清,将蛋清与药末调成糊状,局部涂抹,每日三次。一般用药5日即可。 方法三: 1.雄黄20,明矾20,柴胡10,槟榔5,龙胆草15。用法:上方除雄黄,槟榔外,将其余药物加温浸泡3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30分钟,煎至250毫升左右滤出,然后加入雄黄,槟榔粉末,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用纱布去药液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下次加温再用。一周为1个疗程。 2.紫草20,黄芩20,黄连20,黄柏20,甘草20。取75%酒精500毫升。将中药放入酒精中浸泡,一个月后取出药液备用。用时以棉签将药液涂抹于疱疹表面,每日3~4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3.马齿栏50,雄黄粉10,独头蒜5头。将大蒜去皮后,与其他药共同捣成糊状,外用涂患处,有燥湿止痛之功。 方法四: 龙胆草,珍珠母(先),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降香,生甘草各10,大黄(后)6。 若发于面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 发于腹部与下肢,加苍术,猪芩各12,黄柏10, 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 水煎,日一剂,分早晚口服。 外用:青黛10,生石膏20,寒水石20,研磨成末,鸡蛋清调和,涂患处,日数次。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带状疱疹,最怕胡椒粉!你好!我一直是你的忠实粉丝,我也一直偏爱中医。我提供一个偏方,对于蛇缠腰(带状疱疹),简单有效的治疗,就是:用胡椒粉洒在蛇缠腰的地方。这是我的好朋友去世的爷爷传下来的,他爷爷生前是老中医,生前在我们老家医治过很多病患。以后我会不断提供老爷爷的各种偏方,给广大患者提供方便。认识一种可以令你受用一生的本土草药[治生蛇特效药] 别错过它 杠板归,是位隔壁老人家推荐的,当时邻居有人得了带状疱疹,厦门人俗称“生蛇”,是生在脖子上的,虽然到医院做了治疗,但还是痛苦不堪,老人家知道后,就采来杠板归,石臼 里捣成泥糊,将其敷在疱疹上,另外将剩下的草煮水喝,喝的当晚,疼痛就大为减轻,第二天,带状疱疹就已基本好转,愈后不留疤痕,效果绝对显著。而多年以后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才真正让我对这种草的神奇,有了更加深的认识,我是前胸和后背得的带状疱疹,整大片,那晚那种神经性的抽痛真不得了,天明,家人就采来了杠板归,从敷药不到半小时,患处即感清凉舒服,一天之内带状疱疹的症状基本消除。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将这款草药推介给很多生蛇患者,都是快的一天,迟的两天,症状基本好转。 查过网络,很少有杠板归治疗生蛇的实例,因此,把我的经历说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此偏方发出,希望能帮到更多人。【别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犁头刺藤、老虎利、雷公

藤、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头草、利酸浆、拦蛇风、有刺粪箕笃、犁头藤、三角藤、有竻火炭藤、大猛脚、五毒草、火轮箭、猫爪刺、蛇牙草、南蛇风、老虎刺、猫公刺、白大老鸦酸、杠板归、豆干草、酸藤、降龙草、蛇见退、水马铃、芽叶蓼、有刺犁头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 的地上部分。 【采制】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 带状疱疹的真正好秘方 带状疱疹在皮肤科,只能算是小毛病,但医生会治者甚少, 能100%治好者就更少了。 二十多年前,我和上百位乡村医生在卫校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位同行站在一株柳树下,手里拿着个柳树枝编的圆圈,闭着眼晴在不停的叽咕,向和尚念经。一问才知,他本人患了带状疱疹,在用斜门歪道之术治病呢。我说:你不会治带状疱疹?他说不会。我说要不要我传个绝招给你?他说不用。我行医时,有一天下午,陈集街上就有三位带状疱疹患者开车到我家治疗。因为别的医生治不好。仅我本人经手此病患者不下百人,无一例不愈者。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导读:本文是关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它的发病症状会表现出皮肤红肿以及发热和畏寒等,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好好的进行治疗。 一、治疗 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预防各种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acyclovir):0.2g,5次/d口服,连续6~9d,或静脉滴注,每次5mg/kg体重,2次/d,连用6d。 (2)万乃洛韦(valaciclovir):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用法及用量为0.3g,2次/d口服,连用6~9d。 (3)其他: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阿糖腺苷等。 2、镇痛 一般有可待因(30mg,每日2次)、卡马西平(100mg,每日3次);苯妥英钠(每天300mg),严重可用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25mg,每日2~3次,氯米帕明(clomipramine,安拿芬尼),多虑平,25mg,每日1一3次。奋乃静(fluphenazine),2mg,每日3次,亦可用芬太尼透皮贴剂(fentanyltransdermalsystem)可

持续72h释放阿片类止痛剂,皮肤局部外贴。若药物镇痛无效,可作神经阻滞。 3、皮质类固醇激素 应用尚有争议,有人主张早期应用可减轻急性炎症,减少后遗神经痛,但亦有报道,应用激素后可引起病毒播散,皮疹泛发。一般对年龄较大(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者可早期使用醋酸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10天内减量停药。 4、物理疗法 可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艾条围灸等。电生理及神经调节术:的原理是通过电极适当地刺激能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从而产生麻木样感觉来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主要分为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脊髓电刺激等。 5、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1%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酞丁安搽剂,更昔洛韦软膏等,水疱破裂有渗出者用1%甲紫液或8万u/100ml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湿敷。额面部带状庖疹水肿明显者可用8万u/100ml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对眼部带状疱疹应特别注意及时处理,可用0.1%~0.5%疱疹净滴眼液或无环鸟苷眼药水或眼膏等。 6、皮内注药:将局麻药注射于病变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利多卡因等局麻药可阻断感觉纤维的疼痛传导,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同时也阻断反射性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作用,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运,促进组织功能恢复。此种方法是最近推广

带状疱疹的成因及愈后注意

带状疱疹的成因及愈后注 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带状疱疹的发作主要是由于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当机体抵 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带状疱疹病毒就开始活动,生长繁殖,沿周 围神波及皮肤,出现皮疹,.严重时可呈血性水疱,彼此融合,也可发生 坏死溃疡,产生神经痛.总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有水有毒,由肾脏排不 出去表现在皮肤上引起的,将毒素排出,排尽,从而是可以达到根治的.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 病毒所致.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 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当机 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劳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 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临 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 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 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 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 “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建议中医中 药治疗.用邱医堂中医传统外科膏药活血生肌膏贴敷可治愈.膏药可 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013版、草稿)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013版、草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专家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当VZV 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病毒重新复活发生带状疱疹。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带状疱疹发病的基本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药物等对细胞免疫的损害,其发病率呈 显著增长趋势。50 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能会明显下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表指南,通过介绍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并确保为每一位带状疱疹患者带来最新的治疗方法。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反应的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此外,任何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如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3.带状疱疹的传播 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 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28 周出生的婴儿(早产儿?)或体重<1000g 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遮盖皮损后,VZV 传染性会下降。 4.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 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通常在儿童和年轻的成人中症状较轻。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出现于带状疱疹起疹前数天到数周。疼痛可为烧灼痛、刺痛、搏动痛、或电击样疼痛。触觉敏感性改变、微小刺激引发的疼痛、剧烈瘙痒也不少见。 带状疱疹皮损一般呈单侧分布,发生于一至两个相邻的皮区,疱疹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