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音乐教学目标与任务:

除了歌曲的学习以外,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音乐论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音乐备课

第一课茉莉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读谱演唱歌曲《知了》。

3、认识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4、初步学会划拍唱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读谱唱歌《知了》。

1、导入

2、读歌词想画面。

3、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模仿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

1=bB 2/4 3·5 61 16︱5·6 5‖

4、划拍唱谱练习:1=bB 2/4 3·5 61 16︱5·6 5‖

5、学习歌曲《知了》:

(1)师范唱。

(2)学生聆听《知了》。边听边想画面,感受初夏听闻知了声的欢快心情。

(3)教唱歌曲的旋律:

A:“×·”附点四分音符,学生学知了的叫声。

B:让学生随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哼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划,有感情的唱一唱歌曲。

二、、茉莉花

1、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导入

2.教师范唱歌曲《茉莉花》。

(1)你听到了些什么?说歌词

(2)简介江苏民歌《茉莉花》。

3.学唱歌曲《茉莉花》。

(1)随乐划拍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轻声唱歌词,感受歌曲的委婉与细腻。

(3)完整跟唱。

三小结

1

第一课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跟唱扬州方言民歌《杨柳青》。

2、听赏浙江民歌《采茶舞曲》,学跳简单地“采茶舞”动作,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轻快的舞曲节奏与欢快的音乐情绪。感受方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

学跳采茶舞。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赏《杨柳青》

1、初听歌曲《杨柳青》。

2、讲解扬州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3、再听歌曲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仔细找找苏州方言。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听全曲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6、讲解歌曲衬词的唱法

7、学一学唱一唱(歌曲中的衬词)

8、随乐表现。

二、采茶舞曲

1播放乐曲,提问: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

2歌曲的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3对《采茶舞曲》这首歌的背景简介:

4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品味一下这首江南民歌。

5、请学生说出特别的字、词:水、长、岸、茶。

6、模仿用方言随乐演唱。

7、舞茶

为歌曲编创几个动作表演,重点提示采茶的动作。

8、随乐跳舞表现。

三、小结

2

第二课运动员进行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并哼唱主题,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句式、结构特点,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积极参与节奏游戏。

教学过程:

一、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给走得好的学生带上花环,选出颁奖嘉宾

3、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奥运冠军

二、二部节奏卡农练习——拔河比赛

1、出示比赛节奏:见书P13页节奏一

2、比赛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拍手

三、四部节奏卡农练习——掰手腕比赛比赛

1、指导训练用堂鼓进行四部节奏练习

2、比赛并宣布结果,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音乐拍手

四、学唱旋律——接力比赛

1、指导学生完整的唱出歌曲主旋律

2、随琴唱曲。

六、课堂小结

3

第二课小小足球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现力。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第13—20、24—27小节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录音机、钢琴、足球场地挂图、不同踢球姿势的足球小人图片、足球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播放球场比赛,说一说球员的表现,激发兴趣,点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

感受歌曲中失败和胜利的情绪变化,学生自由表达。

2、学习歌曲第一段。

①、用听唱法分句教唱。

第一遍初步印象。

第二遍注意音准节奏。

a、6 7│i 5│4 3│2 6│(附点音符、2—6的演唱)

b、5 —│5 0│(唱三拍、休止一拍)

c、i 66 6 6│4 6 0 6│5 55 5 5│3 5 0│

(这一句节奏较复杂,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前八分休止符等,注意示范、反复教唱。)

第三遍注意感情处理。

②、学生跟琴分句唱一遍。

③、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一段。

第一遍轻声唱,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3、学习歌曲第二段。

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二段。

第一遍轻声唱,教唱结尾句。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4、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5、变换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6、跟录音演唱。

三、课堂小结。

4

第三课“告别”与“惊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3、音乐知识: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介绍海顿;让学生阅读音乐家海顿的故事,初步了解海顿的生平。

二、听赏《告别交响曲》片段。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哼唱主题旋律。

4、在唱熟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PP〈FF〉PP

三、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4、哼唱主题旋律。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学生听上述交响曲。

5

第三课听赏《小夜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3.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四、总结

6

第四课我的家乡日喀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两声部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能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歌曲的节奏舞蹈。

3、能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听赏歌曲《拉萨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学习,踢踏舞步。

教学用具:图片、藏族服饰、哈达、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听赏《拉萨谣》

二、引导掌握

1 出示多媒体画面和背景音乐。介绍藏族的生活、文化特点。

2、播放一段藏族的踢踏舞。(背景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边看边想藏族的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节奏是什么?谁来模仿模仿?

3、拍一拍基本节奏,用脚来踢踏踢踏。

4、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加手的动作)

5、想一想:藏族的舞蹈动作和他们的服饰特点有什么联系。

三、学唱歌曲

听赏《我的家乡日喀则》学唱二声部

(1)听辨歌曲的最后两小节高低声部的不同吗?(分声部弹奏)

(2)分声部唱一唱。高声部先用u来轻声哼唱,低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低声部的用a来轻声哼唱,高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

(3)两个声部都跟着琴声来唱一唱自己声部的曲谱。

(4)加歌词演唱二声部。

(5)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三、生随乐边唱边跳。

四、课堂小结

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记忆乐曲主题,能随乐用声势动作

参与表现。

2、听赏与跟唱歌曲《卓玛》,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听赏与跟唱。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风格,记忆主题,随乐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听赏《阿坝夜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教师介绍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同学们体会乐曲的民族风格与音乐的特点。

4、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

5、聆听乐曲主题部分。

6、合着音乐的节拍来做一做。(学生设计声势动作)

7、出示主题音乐旋律,学生随乐模唱,记忆音乐主题。

8、随乐表演。

二、听赏与跟唱

1、承上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音乐风格。

3、听歌词,讲故事。

4、比一比谁记得歌词多。

5、再听歌曲,随乐哼唱。

6、随乐跟唱。

7、唱唱演演(学生边唱边加动作表现)。

三、小结

8

第五课踩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

2、用声势节奏积极参与表现。

3、学习音乐知识—四四拍子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难点:

感受雨点的可爱有趣,体验夏季踩雨的欢乐情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看雨

1、导入

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雨落下来像什么?

2、讨论出现歌词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3、朗读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二、踩雨——学唱歌曲

1、导入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踩雨》。

(1)出示《踩雨》的歌谱。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评价看谁踩得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自编声势节奏,边唱边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

(2)唱曲谱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4)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请同学们唱一唱,体会小朋友们在雨中嬉戏的欢乐情趣。

三、学习音乐知识—四四拍子

1、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2、《练一练》

四、自编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全班边唱边随乐踩雨。

五、总结9

第五课

第二课时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力度对比的声音学会演唱《大雨和小雨》。

3、能积极参加音乐听赏活动,体验乐曲的情境,感受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大雨和小雨》

1、导入

2、聆听《大雨和小雨》的范唱。学生用声势节奏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

3、出示《大雨和小雨》歌谱,学生自由选择大雨、小雨两种角色,合作划拍视唱歌谱,教师指导学生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对唱,表现大雨和小雨。

4、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单。

(1)学生边读歌词边用声势节奏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

(2)学生分两大组对唱,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

5、在教师指挥下,学生集体随乐完整演唱歌曲。

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乐曲表现了自然界中怎样的情景?

(2)介绍作品

3、再次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2)乐队中有些什么乐器?你能模仿演奏一下吗?

4、分段聆听音乐

(1)播放第一段音乐,随音乐模拟乐手演奏。

(2)播放第二段音乐,学生哼唱主题旋律。

(3)播放第三部分音乐,听一听这部分音乐与那部分相似?

通过师生交流,引出乐曲的曲式结构----ABA三段式。

5、复听全曲。(学生随乐自由表现)

三、小结

10

第六课

第一课时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能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温馨、甜蜜、祥和的气氛。

2、能在歌曲演唱体验中认识弱起小节,并感受歌曲弱起的手法带来的富有推动的、深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和谐、均衡。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全家福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以“赏”引领,感受新歌

1、聆听歌曲范唱,谈歌曲带来的感受。

2、教师范唱,交流:那些地方有力度变化,怎样变化的,

演唱时的表情、声音上有那些变化。

三、学唱歌曲,加深体验

1、分析歌谱,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特点。

2、认识弱起小节。

3、随琴哼唱、视唱第一部分齐唱的旋律。

4、学习第二部分合唱的旋律。

5、学唱歌词。

四、师生探讨,表现歌曲

五、小结

11

第二课时回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萨克斯独奏曲《回家》,感受乐曲表达的情境。

2、认识吹管乐器萨克斯,了解它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3、复习巩固表现合唱《可爱的家》。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悠扬柔婉的情绪特点,认识吹管乐器萨克斯,了解它的外形和音色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萨克斯管所特有的音色效果对音乐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以及对“家”的主题的深化。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歌曲《可爱的家》(巩固两声部旋律和表现歌曲情绪)

2、导入:家:原本是住所,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家是我们停泊的港湾,家,是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

3、初听《回家》

4、认识演奏乐器——萨克斯管课件

5、了解萨克斯管课件+ppt

6、了解了萨克斯管,我们再回到乐曲《回家》:首先通过五线谱来视唱旋律(用lu哼唱,唱好旋律中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连音线旋律)分小组或男女生演唱旋律,熟悉旋律,其次可以用唱名谱视唱旋律,从而加强对音准的练习和指导,再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范唱

7、、复听:设问:乐曲有几个主题,各主题不同的情绪

师:第一主题(旋律平稳、舒展,带有少许忧伤,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第二主题(节奏紧凑,十六分音符的加入使得乐曲显得更加激动,表达作者回家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涵

8、再听:ppt视频(感受萨克斯所带来的音乐效果)

9、小结:任务:回家问候父母,长辈、亲人,送去祝福,感受家的温暖。

1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歌曲《吉祥三宝》,感受歌曲中孩童的纯真以及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和谐亲情。

2、能分角色合作演唱。

教学重点:听赏与跟唱

教学难点:感受和谐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音乐,欣赏歌曲,初步感知音乐《吉祥三宝》

二、介绍相关文化

教师系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CAI演示,马头琴演奏背景音乐)

三、听赏

1、听内容好听的歌,我们要再听,边听边想,歌曲中有几个人对话?第一段是谁问谁答?第二段是谁问谁答?第三段呢?仔细听。(CAI播放)第一段是孩子问爸爸答,孩子问了什么?爸爸怎么回答的?

(读第一段歌词)师读爸爸用低沉的音色生读孩子

师小结:爸爸告诉孩子: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位,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那第二段是谁问谁答呢?(读第二段歌词)男生问,女生答。妈妈告诉孩子什么呢?

师小结:植物的叶子为了托起花儿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花儿为了结成果实奉献了自己美丽的容颜,果实为了发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在对方需要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为对方做出牺牲。第三段还是孩子问,回答的谁?(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在心里读,并想一想,“我们三个”为什么也是吉祥三宝?(因为我们家人也象天上三宝和植物三宝一样关爱着彼此、达到和谐)

2、听音色

歌曲中有一个地方特别能听出这种和谐,你们听,哪个是爸爸的声音,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孩子的?CAI播放,出示这个乐句的乐谱,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到的选择。之后学唱每个声部曲谱、歌词各一次,合一次。

四、表现

1、跟唱熟悉歌词一遍CAI播放

2、纠正学生演唱时出现的词曲错位现象。

3、自由组合选角色模仿带表情地演唱(CAI播放春晚录象)

4、分角色表演唱

选出几位同学当孩子男生唱爸爸女生唱妈妈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来演唱《吉祥三宝》,愿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吉祥、温馨、幸福!可别忘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哦。

13

第七课

第一课时小小鼓号手

教学目标:

1、能带着欢快、自豪的情绪,用明亮、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2、能与同学合作模拟鼓号队各种乐器的节奏进行综合表演唱,并从中体验鼓号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听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教学难点:能准确模拟鼓号队乐器的节奏,并积极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CAI课件、电子琴、大鼓、小鼓

教学过程:

一、听赏《草原小姐妹》

1、组织教学导入

2、听赏全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了解故事梗概。

3分段听赏,逐步深入音乐。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3、完整听赏,随乐哼唱主题。

二、学习歌曲《小小鼓号手》1、过渡导入

14

2、看鼓号队表演的视频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引导学生说出乐器名称并模仿演奏姿势

4、节奏练习

【1】、师敲击大鼓:4/2 x x | x 0 | x xx | x 0 ||

1)、引导学生拍击节奏

2)、出示课件齐拍一遍

【2】、敲击小鼓:4/2 x x | x xx | xx xx | x xx ||

1)、引导学生拍击节奏

2)、出示课件齐拍一遍

5、聆听音乐第一段

1)、引导学生手敲击桌面模仿大鼓声音,随音乐轻轻敲击大鼓节奏

2)、引导学生用筷子敲击桌边模仿小鼓,随音乐轻轻敲击小鼓节奏

6、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挑战成功!当一个小小鼓号手,你的心情怎样?(自豪,骄傲)今天鼓号手们唱出自己的心声!你们听

14

1)、聆听全曲

2)、老师用铃鼓伴奏,有节奏地读歌词第一部分

3)、请学生跟着铃鼓的节奏朗读歌词的第二部分及结尾部分

4)、跟着琴声轻声唱曲

5)、跟着琴声轻声唱歌词,及时纠正

6)、分组唱

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7)、齐唱

7、表现

老师当指挥,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大鼓,一组小鼓一组号

要求:第一段歌词时,大鼓组为演唱组伴奏,小组作吹号状。在小鼓声音中作准备。第二段歌词时,小鼓组为演唱者伴奏。小号组依旧,结尾部分大家一起演唱。

三、小结

15

第七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欣赏,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通过欣赏了解京剧

1、初听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1)、根据服饰的不同区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2)了解京剧的行当。(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

2、复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3、介绍剧情,了解人物。

4、模唱“铁梅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理解铁梅的人物性格。

5、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3、再次欣赏了解京剧主奏乐器。

4、扮演铁梅唱一唱。

三、总结

16

第八课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狐假虎威》。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情景表演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能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编创音乐故事并参与表演。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地评论。

教学重点:

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狐假虎威》,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情景表演活动中。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编创音乐故事并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狮王》

2、随乐律动并揭题。

(二)学唱第一段

1、初听第一段。

2、按故事情节虽亲分句学唱第一段。

(1)学唱第一、二、三乐句。

(2)学唱第四乐句,处理该乐句的力度与休止。

(3)学唱第五乐句,处理该乐句的渐强记号。

(4)学唱第一乐段的其他乐句,体会乐句的递进。

3、完整唱第一段。

(三)学唱第二段

1、初听第二段。

2、按故事情节随琴分句学唱第二段。

3、完整演唱第二段。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故事表演

1、表演铺垫。

2、分组编创。

3、完整表演,认真观看并评价。

(1)完整表演。

(2)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地评价他人。

(六)总结。

17

第九课

第一课时铁路修到苗家寨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合唱部分能做到和谐均衡,表现火车开通后苗家人的喜

悦心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2、能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并用鼓点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学习。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律动体验

1、介绍苗族的乐器—木鼓。

2、讲解木鼓的打法和节奏。

3、学生用声势动作模击节奏。

三、学习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1、初听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2、轻轻跟唱。

3、附点节奏训练。

4、诵读歌词。

5、加歌词演唱。

6、二声部的演唱学习。

7、分组练习演唱。

四、参与表现

师生合作,木鼓伴奏,学生唱歌。

五、小结

18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实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实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实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层层推动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使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所以,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仅仅凭听觉上的经验实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所以老师能够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4.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能够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别。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401班何銮丽 2010年9月 第1课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提高:《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鉴赏: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唱。让孩子们享受演唱能力提高后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把《国歌》唱得更好。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九课教案

第九课:环球音乐探宝(二)——傲游大洋洲 一、教学内容 1、学唱《剪羊毛》 2、学唱《瓦尔森·马蒂尔德》 3、欣赏《毛利欢迎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民歌,了解大洋洲有代表性的音乐,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能用诙谐、欢乐的声音演唱《剪羊毛》 3、用优美的歌声学唱澳大利亚民歌《瓦尔森·马蒂尔德》 4、欣赏器乐合奏《剪羊毛》和澳大利亚民歌《瓦尔森·马蒂尔德》,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民歌的特点 5、欣赏毛利歌曲《毛利欢迎你》,了解新西兰的音乐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剪羊毛》和《瓦尔森·马蒂尔德》 难点:学习八分附点音符节奏和八分附点音符节奏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剪羊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导入。 两脚弯弯细又长,一张嘴巴明晃晃, 不吃米面不吃菜,单吃布匹和纸张。 谜底(剪刀)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八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节奏。 师:剪刀不仅可以剪东西,而且还可以剪出节奏,请看下面这些节奏,你会读吗?(ppt出示节奏)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小剪刀的节奏。 2、课题延伸(领略澳大利亚风景)师:今天老师要带着这把小剪刀到澳大利亚去领略异国风情,看看剪刀在那个国家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播放ppt 师生讨论 3、进入主题——《剪羊毛》 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工作,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澳大利亚草原的美景来听听这首《剪羊毛》的旋律,想想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聆听第一遍)(1)认识休止符 (2)学唱歌词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音乐教学目标与任务:除了歌曲的学习以外,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音乐论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教学设想: 1、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上行”音阶,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旋律上行的知识。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组织教学在《国旗国旗真美丽》音乐中进教室。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二、感受“上行”音阶。导入:同学们真聪明,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

1、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 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 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 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学生听完后回答。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 4、并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 5、师:那你们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谁作词?谁作曲? 6、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四、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向往北京 教学内容 一、聆听:童声合唱《北京童谣》,马头琴独奏《草原连着北京》二、唱歌:《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北京的路》三、创编:编节奏 四、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合唱马头琴 教学目标 一.在了解北京相关文化的基础上,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北京的路》和《白鹤呀,请借一借你的翅膀》,表达对祖国北京的热爱。二.聆听童声合唱《北京童谣》,马头琴独奏《草原连着北京》,能随着音乐律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乐)曲的情绪。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体会"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 四.在创编节奏的实践中学会互相配合,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材分析 "游北京"是一首编创的歌谣,分为三段,共12句。歌谣描绘了被禁的美丽景色、风味小吃、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通过有节奏的诵读歌谣,让学生更热爱北京。《白鹤呀,请借一借你的翅膀》是一首以藏族民间音调为素材写成的单乐段歌曲。其曲调热情、纯朴、优美抒情,并间有舞蹈性和歌唱性的特点,充分表现了藏族同胞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学唱歌曲《北京的路》和《白鹤呀,请借一借你的翅膀》,体味音乐做描述的京韵文化,表达对祖国北京的热爱。 二、通过欣赏童声合唱《北京童谣》及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体会"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琴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谈谈北京,激发情感 1、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谈谈在北京的见闻或者介绍一下北京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看课件,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特色小吃、现代建筑。 3、跟着老师读一读儿歌《游北京》,加上快板打节奏。 4、请学生当小导游,上台表演《游北京》 5、布置作业:要求课下邀请好朋友一起合作练习快板表演《游北京》,要背词,加动作。 四、歌曲教学,体验情感。 1、师:从刚才看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北京现在的交通非常的便利,道路四通八达,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歌曲《北京的路》。 2、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复习切分音节奏,用笔画出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型,并唱一唱。 4、视唱歌谱,介绍前倚音的知识,并唱一唱歌曲中有前倚音的旋律。 5、师生接龙按节奏朗读歌词。 6、学唱第一段歌词,注意纠正学生已唱错的地方。 7、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8、听琴练唱第二段。 五、歌曲处理 复听范唱,听听这些小朋友是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讨论总结出歌声应轻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1课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内容: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二、感受“上行”音阶。 导入: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1、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 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 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 学生听完后回答。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 4、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 5、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即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四、聆听《歌唱祖国》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第二课时《采一束鲜花》 教学内容: 演唱《采一束鲜花》 教学目标: 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2-02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了四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基础薄弱,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除了歌曲的学习以外,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

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五、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水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采菱》,体验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 2、聆听《采茶舞曲》,感受江南采茶姑娘采茶时的忙碌,欢欣的情景,及愉快的心情。 3、通过聆听感受“水乡”的美,体验音乐与民族的关系,激起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4、能用口风琴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感受口风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江南音乐、江南丝竹中安静地进教室。 2、口风琴节奏模仿练习,为解决难点XXX XXX X.X 作铺垫。 二、聆听《采茶舞曲》 1、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听听。 < 1> 谁到过杭州游玩? <2> 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吗? <3> 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听听、唱唱)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由越剧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 <1>你听到过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随着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听出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了吗? 4、复听《采茶舞曲》,用动作表现歌曲,学习简单的采茶动作。 加复听《采茶舞曲》,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创编歌曲最后造型。 三、学唱歌曲《采菱》 1、让我们继续游览在江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聆听《采菱》。 2、介绍菱角(多媒体演示)

3、聆听《采菱》,律动(划船动作) <1>歌曲的情绪特点? 4、学唱歌词:跟琴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5、学唱歌谱:跟琴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口风琴辅助练奏) 6、有情绪地演唱。 7、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口风琴练奏,为歌曲《采菱》伴奏。 <1>分小组创编,谱例记录,打击乐器表现,口风琴练奏,教师指导。 <2>小组展示,为歌曲伴奏。 <3>合奏展示,为歌曲伴奏,使歌曲推向高潮。 小结: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为生在江南而自豪,让我们一起热爱江南,热爱家乡,建设我们的家乡吧! 第一课水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唱出水乡柳树的柔美。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聆听《洪湖水,浪打浪》,简要介绍歌曲的由来和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1、谈话歌曲导入:大家都看到过柳树吧!你看到过的柳树是怎样的呢?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形象和情绪。 加小结: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条比作姑娘,柳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3、复听歌曲,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4、再听录音范唱,学唱歌词,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X.x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X.”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教案

第3课学唱两首秋天的歌 一、教学目标: 1、从语言入手,感受、把握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掌握切分节奏的读法。 2、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土风舞》和《红叶》,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的不同情绪与美感。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的第三乐章,熟悉音乐主题。 4、跟随老师的歌声或琴声,用击拍的方式识读《我和你》的乐谱。 二、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2、学会二声部合唱《红叶》。 3、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4、识读《我和你》乐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新的节奏型“X X X”。 2、能用歌声表达不同情绪的歌曲。 3、熟记《秋》的音乐主题。 4、熟读《我和你》的乐谱。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课前准备: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树叶、果实、图片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叶》。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复习《秋天》引出学习《红叶》这首歌。 (三)新课教学。 1、听伴奏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3、朗读歌词,感受:“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体会美的意境。 4、跟琴轻轻哼唱歌曲。 5、说说自己演唱此曲后的感受。 6、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充分表现秋天美的意境。 7、分男女组进行演唱感受不同音色之美。 8、第二声部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唱与不唱,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9、试一试演唱歌谱,充分感受歌曲旋律之美。

(四)拓展。 用优美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1、分组根据歌曲的情绪、内容创编动作。 2、汇报表演。 3、师生评价。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土风舞》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叶》。 要求: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导入新课。 1、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土风舞》。 (四)学唱新歌。 1、听一听。 初步聆听《土风舞》。(感受歌曲的情绪)(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学科: 音乐第一单元东海渔歌第一课时集备时间集备教师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唱歌《赶海的小姑娘》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一、导入1、提问: “你们看到过大海吗?谁来说说对大海的印象?”“那么没看见过大海的同学,你们心目中大海是怎样的呢?” 2、请学生欣赏海景。 课件展示海景图片,“这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海景,你想去看哪个海?” (通过听、说、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好奇和热爱之情。 )二、学唱歌曲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 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即兴创编动作,随音乐表演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 提问: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学唱第一乐段(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 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2)老师分句子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轻声哼唱这四个乐句,注意演唱姿势和声音位置。 (4)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老师提问: 应用什么样的速度、音色、情绪演唱才能表现出赶海小姑娘的心情?(6)学生随伴奏用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1)老师范唱第二乐段,并提问: 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他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么?(2)老师分句子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提问: 清同学们找一找,第二乐段的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型?(4)老师讲解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5)老师弹琴,学生用“lu”轻声哼唱这三个乐句,注意演唱姿势和声音位置。 (6)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7)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8)学生随伴奏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注意节奏准确,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水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第一课时 1-1 一、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二、表演《采菱》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范唱歌谱 4.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听唱、学唱曲调。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很自然的唱好。 5、伴奏的加入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1-2 一、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内容: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 2、练声 二、新授课 1、老师不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2、学生即兴创编动作,随音乐表演。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老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4、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演唱这四个乐句,注意演唱姿势、声音位置。 (4)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老师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音色、情绪演唱才能表现出赶海小姑娘的愉快心情? (6)学生随伴奏用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老师范唱第二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老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二乐段的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型? (4)老师提问: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5)老师弹琴,学生用“lu”演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型。 (6)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 (7)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8)老师提问:这个乐段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9)学生随伴奏演唱第二乐段第一段歌词,注意第一、二乐句要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第三乐句要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6、学唱结束句 (1)老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401班何銮丽 2010年9月

第1课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提高:《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鉴赏: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

最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水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采菱》,体验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 2、聆听《采茶舞曲》,感受江南采茶姑娘采茶时的忙碌,欢欣的情景,及愉快的心情。 3、通过聆听感受“水乡”的美,体验音乐与民族的关系,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用口风琴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感受口风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江南音乐、江南丝竹中安静地进教室。 2、口风琴节奏模仿练习,为解决难点XXX XXX X.X 作铺垫。 二、聆听《采茶舞曲》 1、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听听。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5

< 1> 谁到过杭州游玩? <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吗? <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听听、唱唱)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由越剧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 <1>你听到过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随着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听出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了吗? 4、复听《采茶舞曲》,用动作表现歌曲,学习简单的采茶动作。 5、复听《采茶舞曲》,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创编歌曲最后造型。 三、学唱歌曲《采菱》 1、让我们继续游览在江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聆听《采菱》。 2、介绍菱角(多媒体演示) 3、聆听《采菱》,律动(划船动作) 4、学唱歌词:跟多媒体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5、学唱歌谱:跟多媒体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6、有情绪地演唱。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5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丰收欢乐而归第一时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跟什么有关呢?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

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第二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教师:上节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二、舞蹈教学、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第三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

、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开始是什么乐器领奏的? 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

苏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1、听:《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 2、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歌表演律动 3、竖笛:《阿西里西》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 2、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 1956 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曲为 ABA 三段

式结构。A 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 段与 A 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给去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四、新授课 (一)、情境创设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快活泼的歌,好吗?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 2、导入: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二)、感受体验 1、欣赏: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风光。 2、师:我们刚才听的两首歌曲都是高山族的民歌,高山族主要都集中在台湾。你们知道高山族有什么特点吗? 3、欣赏:高山族舞蹈《杵舞》 (三)、唱歌表现 1、范唱 师:高山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他们有首歌名字就叫《我的祖家是歌乡》,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把这首歌曲唱下。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1)、该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音乐的情绪如何? 再次欣赏歌曲,思考:怎样才能把歌曲唱的更好听? 2、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视唱曲谱。 师:曲谱作为音乐的一种技能,我们还是要学习的,虽然我们现在是会了再唱曲谱,但是,你学会唱曲谱后,没有老师你也能学会新歌。 (四)、高山族的民歌主要有四类。其一为劳动歌。它产生于(其中也有一部分用于)农耕、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其二为生活歌。它包括了情歌、舞歌、酒歌和儿歌等。其三为仪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新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歌唱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 教学设想: 1、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上行”音阶,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旋律上行的知识。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组织教学 在《国旗国旗真美丽》音乐中进教室。 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二、感受“上行”音阶。 导入:同学们真聪明,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 1、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 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 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 学生听完后回答。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 4、并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 5、师:那你们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谁作词?谁作 曲? 6、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四、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即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聆听国歌的其他三种形式:独唱、齐唱、刘翔在领奖台上的版本(在线观看) 师:好,同学生了解了国歌的背景,下面我们来听听不同版本的国歌,并谈谈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畅所欲言。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在《歌唱祖国》的歌曲中结束。 《采一束鲜花》 教学目标: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