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

漢語原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直音),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取上字的聲母和下字韻母及聲調。

注音符號●民國二年二月十五日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佈「注音字母表」。●民國九年,注音字母添「ㄜ」,去三個蘇音字母「万」v、「兀」Ng、「广」Gn,成為三十七音(聲母21個,韻母16個)。●民國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國民政府另改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簡稱為「注音符號」或注音,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多年來,廣泛應用於為漢字注音(包括大陸的各種字典也始終列爲對照)。

羅馬(拉丁)化的主要成果借拉丁字母注音漢字的歷史進程,其源頭大概出自西人對中文名稱譯音的需要。其“開山”之作當推1605 年利瑪竇的《西學奇跡》和後來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至19 世紀又有馬禮遜的《英華字典》及麥都思的《英漢字典》,皆是用26 個字母給漢字注音。

威妥瑪式英國人威妥瑪於1867擬製, 後經翟理斯略加改良, 亦稱謂為"威翟式"。被廣泛地運用於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外交護照之中文人名地名等等。如臺北拼為Taipei, 高雄拼為Kaohsiung。

五四運動之後,國內有人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開始了國語羅馬字運動。此後又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後來也曾表達為“漢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這些熱鬧轉瞬已成歷史的陳跡,擬作“新文字”而創立的羅馬拼音(包括漢語拼音)終究無法勝任獨立文字的大任,依然像注音符號一樣用於漢字注音。因其借用西文字母,方便了西人識別和印刷。只是這些西人從小慣用的字母,現在卻需要請教中國人才可拼能懂^_^ 鑒往而知來,回溯歷史,真是有許多值得回味之処。——唐華注】。

1928年9月,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正式公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但是,國語羅馬字始終沒能走出知識分子的圈子,沒有在社會上普遍推行。

1958 年2 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在大陸學校普遍推行。

或爲效法大陸漢語拼音,臺灣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在1998年又創造《通用拼音》,2000年由國語推行

委員會宣佈,是目前中華民國的中文拉丁化。目前除臺北市拒絕外,已經逐漸落實在地名拼寫上。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

————————————————————————————————作者:————————————————————————————————日期: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 写法 直式横式 注ㄓ ㄨ ˋ ㄓㄨˋ丨ㄣㄈㄨˊㄏㄠˋ 音ㄧㄣ 符ㄈ ㄨ ˊ 注音符号 号 ㄏ ㄠ ˋ 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范例(注音与汉语拼音) ㄅ b b p 八(ㄅㄚ, bā) ㄆp p p’杷(ㄆㄚˊ, pá) ㄇm m m 马(ㄇㄚˇ, mǎ) ㄈ f f f 法(ㄈㄚˋ, fǎ) ㄉ d d t 地(ㄉ丨ˋ, dì) ㄊt t t’提(ㄊ丨ˊ,tí) ㄋn n n 你(ㄋ丨ˇ, nǐ) ㄌl l l 利(ㄌ丨ˋ, lì) ㄍg g k 告(ㄍㄠˋ, gào) ㄎk k k’考(ㄎㄠˇ, kǎo) ㄏh h h 好(ㄏㄠˇ, hǎo) ㄐji j ch 叫(ㄐ丨ㄠˋ, jiào)ㄑci q ch’巧(ㄑ丨ㄠˇ, qiǎo)ㄒsi x hs 小(ㄒ丨ㄠˇ, xiǎo)

ㄓjhih【jh】zhi【zh】chih【ch】主(ㄓㄨˇ, zhǔ) ㄔchih【ch】chi【ch】ch'ih【ch'】出(ㄔㄨ, chū) ㄕshih【sh】shi【sh】shih【sh】束(ㄕㄨˋ, shù) ㄖrih【r】ri【r】jih【j】入(ㄖㄨˋ, rù) ㄗzih【z】zi【z】tz 【tz/ts】在(ㄗㄞˋ, zài) ㄘcih【c】ci【c】tz’?【ts’】才(ㄘㄞˊ, cái) ㄙsih【s】si【s】ss?【s】塞(ㄙㄞ, sāi) ㄚ a a a 大(ㄉㄚˋ, dà) ㄛo o o 多(ㄉㄨㄛ, duō) ㄜ e e e 得(ㄉㄜˊ, dé) ㄝ e êeh 爹(ㄉ丨ㄝ, diē) ㄞai ai ai 晒(ㄕㄞˋ, shài) ㄟei ei ei 谁(ㄕㄟˊ, shéi) ㄠao ao ao 少(ㄕㄠˇ, shǎo) ㄡou ou ou 收(ㄕㄡ, shōu) ㄢan an an 山(ㄕㄢ, shān) ㄣen en en 申(ㄕㄣ, shēn) ㄤang ang ang 上(ㄕㄤˋ, shàng) ㄥeng eng eng 生(ㄕㄥ, shēng) ㄦer er erh 而(ㄦˊ, ér) ㄧ或 yi【i】yi【i】yi【i】逆(ㄋ丨ˋ, nì) 丨 ㄨwu【u】wu【u】wu【u】努(ㄋㄨˇ, nǔ) ㄩyu【u】yu【ü】yu【u】女(ㄋㄩˇ, nǚ)连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2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拼音范例(注音与汉语拼音)丨ㄚya【ia】ya【ia】ya【ia】加(ㄐ丨ㄚ, jiā) 丨ㄛyo yo【io】yo【io】唷(丨ㄛ, yō) 丨ㄝye【ie】ye【ie】yeh【ieh】接(ㄐ丨ㄝ, jiē) 丨ㄞyai yai yai【iai】崖(丨ㄞˊ, yái) 丨ㄠyao【iao】yao【iao】yao【iao】消(ㄒ丨ㄠ,xiao) 丨ㄡyou【iou】you【iu】yu【iu】休(ㄒ丨ㄡ, xiū) 丨ㄢyan【ian】yan【ian】yen【ien】先(ㄒ丨ㄢ, xiān) 丨ㄣyin【in】yin【in】yin【in】今(ㄐ丨ㄣ, jīn) 丨ㄤyang【iang】yang【iang】yang【iang】江(ㄐ丨ㄤ,jiāng) 丨ㄥying【ing】ying【ing】ying【ing】京(ㄐ丨ㄥ, jīng) ㄨㄚwa【ua】wa【ua】wa【ua】抓(ㄓㄨㄚ, zhuā) ㄨㄛwo【uo】wo【uo】wo【uo】捉(ㄓㄨㄛ, zhuō) ㄨㄞwai【uai】wai【uai】wai【uai】怪(ㄍㄨㄞˋ, guài)

注音字母拼音对照表

注音字母对照表声母表 韵母表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 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ㄆ: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取其“ㄆ”声 ㄇ:"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声 ㄈ: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或“ㄒ丨ˇ”(喜)。取其“ㄈ”声 兀:本念“兀ㄜ”,今读ㄨˋ,表示高而上平,苏音。取其“兀”声(今不用) ㄉ:古之“刀”字,读“ㄉㄠ”。取其“ㄉ”声 ㄊ:古之“突”或“凸”,读“ㄊㄨ”。取其“ㄊ”声 ㄋ:古之“乃”字,读“ㄋㄞˇ”。取其“ㄋ”声 ㄌ:古之“力”字,读“ㄌ丨ˋ”。取其“ㄌ”声 ㄍ: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ㄎㄨㄞˋ”(浍)。取其“ㄍ”声

ㄎ: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读“ㄎㄠˇ”(考)。取其“ㄎ”声 万:“万”字的简体,本念万ㄢˋ(今读ㄨㄢˋ),苏音。取其“万”声(今不用) ㄏ:古之“厂”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罕)。取其“ㄏ”声 ㄐ:古之“纠”字,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读“ㄐㄧㄡ”。取其“ㄐ”声 ㄑ:ㄑ: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犬)。取其“ㄑ”声 广:本念“广ㄧㄢˇ”,今读ㄧㄢˇ,表示山崖上盖著房子,苏音。取其“广”声(今不用) ㄒ:古之“下”字,读“ㄒ丨ㄚˋ”。取其“ㄒ”声 ㄓ:古之“之”字,读“ㄓ”。取其“ㄓ”声 ㄔ: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彳:左脚的步伐。读“ㄔˋ”。(吃)。取其“ㄔ”声 ㄕ:古之“尸”字,读“ㄕ”。取其“ㄕ”声 ㄖ:古之“日”字(象形),读“ㄖˋ”。取其“ㄖ”声 ㄗ:古之“节”字,分尖团者读“ㄗ丨ㄝˊ”。取其“ㄗ”声 ㄘ:古之“七”字,分尖团者读“ㄘ丨”。取其“ㄘ”声 ㄙ:古之“私”字,读“ㄙ”。取其“ㄙ”声 ㄚ:古之“丫”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物之歧头曰“丫”,读“丨ㄚ”。(押)。取其“ㄚ”韵 ㄛ: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读如“或”之韵。取其“ㄛ”韵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20100927

漢字注音方式簡介 漢語原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直音),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取上字的聲母和下字韻母及聲調。 注音符號●民國二年二月十五日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佈「注音字母表」。●民國九年,注音字母添「ㄜ」,去三個蘇音字母「万」v、「兀」Ng、「广」Gn,成為三十七音(聲母21個,韻母16個)。●民國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國民政府另改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簡稱為「注音符號」或注音,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多年來,廣泛應用於為漢字注音(包括大陸的各種字典也始終列爲對照)。 羅馬(拉丁)化的主要成果借拉丁字母注音漢字的歷史進程,其源頭大概出自西人對中文名稱譯音的需要。其“開山”之作當推1605 年利瑪竇的《西學奇跡》和後來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至19 世紀又有馬禮遜的《英華字典》及麥都思的《英漢字典》,皆是用26 個字母給漢字注音。 威妥瑪式英國人威妥瑪於1867擬製, 後經翟理斯略加改良, 亦稱謂為"威翟式"。被廣泛地運用於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外交護照之中文人名地名等等。如臺北拼為Taipei, 高雄拼為Kaohsiung。 五四運動之後,國內有人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開始了國語羅馬字運動。此後又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後來也曾表達為“漢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這些熱鬧轉瞬已成歷史的陳跡,擬作“新文字”而創立的羅馬拼音(包括漢語拼音)終究無法勝任獨立文字的大任,依然像注音符號一樣用於漢字注音。因其借用西文字母,方便了西人識別和印刷。只是這些西人從小慣用的字母,現在卻需要請教中國人才可拼能懂^_^ 鑒往而知來,回溯歷史,真是有許多值得回味之処。——唐華注】。 1928年9月,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正式公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但是,國語羅馬字始終沒能走出知識分子的圈子,沒有在社會上普遍推行。 1958 年2 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在大陸學校普遍推行。 或爲效法大陸漢語拼音,臺灣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在1998年又創造《通用拼音》,2000年由國語推行委員會宣佈,是目前中華民國的中文拉丁化。目前除臺北市拒絕外,已經逐漸落實在地名拼寫上。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

漢語原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直音),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取上字的聲母和下字韻母及聲調。 注音符號●民國二年二月十五日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佈「注音字母表」。●民國九年,注音字母添「ㄜ」,去三個蘇音字母「万」v、「兀」Ng、「广」Gn,成為三十七音(聲母21個,韻母16個)。●民國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國民政府另改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簡稱為「注音符號」或注音,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多年來,廣泛應用於為漢字注音(包括大陸的各種字典也始終列爲對照)。 羅馬(拉丁)化的主要成果借拉丁字母注音漢字的歷史進程,其源頭大概出自西人對中文名稱譯音的需要。其“開山”之作當推1605 年利瑪竇的《西學奇跡》和後來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至19 世紀又有馬禮遜的《英華字典》及麥都思的《英漢字典》,皆是用26 個字母給漢字注音。 威妥瑪式英國人威妥瑪於1867擬製, 後經翟理斯略加改良, 亦稱謂為"威翟式"。被廣泛地運用於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外交護照之中文人名地名等等。如臺北拼為Taipei, 高雄拼為Kaohsiung。 五四運動之後,國內有人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開始了國語羅馬字運動。此後又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後來也曾表達為“漢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這些熱鬧轉瞬已成歷史的陳跡,擬作“新文字”而創立的羅馬拼音(包括漢語拼音)終究無法勝任獨立文字的大任,依然像注音符號一樣用於漢字注音。因其借用西文字母,方便了西人識別和印刷。只是這些西人從小慣用的字母,現在卻需要請教中國人才可拼能懂^_^ 鑒往而知來,回溯歷史,真是有許多值得回味之処。——唐華注】。 1928年9月,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正式公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但是,國語羅馬字始終沒能走出知識分子的圈子,沒有在社會上普遍推行。 1958 年2 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在大陸學校普遍推行。 或爲效法大陸漢語拼音,臺灣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在1998年又創造《通用拼音》,2000年由國語推行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基本规则对照表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基本规则对照 表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基本规则对照表是一张比较完整的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的对照表,以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两种表示方式的特点。汉语拼音是把汉字的读音用26个字母的组合来表示,而注音符号也是把汉字的读音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两者都是我国汉语的标准写法,但是大家使用的却不尽相同,为了避免混淆,在使用上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规则,以下就是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基本规则对照表。 一、声母 声母是汉语拼音中最常用的拼音字母,如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其对应的注音符号分别是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二、韵母 韵母是汉语拼音中用来表示音节末尾的音节,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其中单韵母有a、o、e、i、u、ü,复韵母有ai、ei、ui、ao、ou、iu、ie、ve、er、an、en、in、

un、vn,其对应的注音符号分别是ㄚㄛㄜㄝㄞㄟㄢㄣㄤㄥㄦ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ㄢㄣㄤㄥㄦ。 三、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特殊音节,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如zhi、chi、shi、ri、zi、ci、si、yu、ye、yue、yuan、yin、yun、yong,其对应的注音符号分别是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ㄩㄝㄣㄡㄢㄨ。 四、声调 声调是汉语拼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拼写汉字时,要正确的表达声调,才能够表达出准确的读音。汉语拼音中的声调有四种,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对应的注音符号分别是ˉ、ˊ、`、ˇ。 五、定式 定式是汉语拼音中用来表示完整的音节的一种特殊的字形,例如:zhāng、zhàng、z hāo、zhào、zhāi、zhài、zhān、zhàn,其对应的注音符号分别是ㄓㄤㄓㄠㄓㄞㄓㄢㄓㄞㄤㄓㄞㄢㄓㄢㄤㄓㄢㄢ。 六、其他 除了以上提到的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的基本规则外,还有一些不太常用的音节,如yü、ye、yue、yuan、yin、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 写法 直式横式 注ㄓ ㄨ ˋ ㄓㄨˋ丨ㄣㄈㄨˊㄏㄠˋ 音ㄧㄣ 符ㄈ ㄨ ˊ 注音符号 号 ㄏ ㄠ ˋ 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范例〔注音与汉语拼音〕 ㄅ b b p 八〔ㄅㄚ, bā〕 ㄆp p p’杷〔ㄆㄚˊ, pá〕 ㄇm m m 马〔ㄇㄚˇ, mǎ〕 ㄈ f f f 法〔ㄈㄚˋ, fǎ〕 ㄉ d d t 地〔ㄉ丨ˋ, dì〕 ㄊt t t’提〔ㄊ丨ˊ,tí〕 ㄋn n n 你〔ㄋ丨ˇ, nǐ〕 ㄌl l l 利〔ㄌ丨ˋ, lì〕 ㄍg g k 告〔ㄍㄠˋ, gào〕 ㄎk k k’考〔ㄎㄠˇ, kǎo〕 ㄏh h h 好〔ㄏㄠˇ, hǎo〕 ㄐji j ch 叫〔ㄐ丨ㄠˋ, jiào〕ㄑci q ch’巧〔ㄑ丨ㄠˇ, qiǎo〕ㄒsi x hs 小〔ㄒ丨ㄠˇ, xiǎo〕ㄓjhih【jh】zhi【zh】chih【ch】主〔ㄓㄨˇ, zhǔ〕

ㄔchih【ch】chi【ch】ch'ih【ch'】出〔ㄔㄨ, chū〕 ㄕshih【sh】shi【sh】shih【sh】束〔ㄕㄨˋ, shù〕 ㄖrih【r】ri【r】jih【j】入〔ㄖㄨˋ, rù〕 ㄗzih【z】zi【z】tz 【tz/ts】在〔ㄗㄞˋ, zài〕 ㄘcih【c】ci【c】tz’ŭ【ts’】才〔ㄘㄞˊ, cái〕 ㄙsih【s】si【s】ssŭ【s】塞〔ㄙㄞ, sāi〕 ㄚ a a a 大〔ㄉㄚˋ, dà〕 ㄛo o o 多〔ㄉㄨㄛ, duō〕 ㄜ e e e 得〔ㄉㄜˊ, dé〕 ㄝ e êeh 爹〔ㄉ丨ㄝ, diē〕 ㄞai ai ai 晒〔ㄕㄞˋ, shài〕 ㄟei ei ei 谁〔ㄕㄟˊ, shéi〕 ㄠao ao ao 少〔ㄕㄠˇ, shǎo〕 ㄡou ou ou 收〔ㄕㄡ, shōu〕 ㄢan an an 山〔ㄕㄢ, shān〕 ㄣen en en 申〔ㄕㄣ, shēn〕 ㄤang ang ang 上〔ㄕㄤˋ, shàng〕 ㄥeng eng eng 生〔ㄕㄥ, shēng〕 ㄦer er erh 而〔ㄦˊ, ér〕 ㄧ或 yi【i】yi【i】yi【i】逆〔ㄋ丨ˋ, nì〕 丨 ㄨwu【u】wu【u】wu【u】努〔ㄋㄨˇ, nǔ〕 ㄩyu【u】yu【ü】yu【u】女〔ㄋㄩˇ, nǚ〕连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2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拼音范例〔注音与汉语拼音〕丨ㄚya【ia】ya【ia】ya【ia】加〔ㄐ丨ㄚ, j iā〕 丨ㄛyo yo【io】yo【io】唷〔丨ㄛ, yō〕 丨ㄝye【ie】ye【ie】yeh【ieh】接〔ㄐ丨ㄝ, jiē〕 丨ㄞyai yai yai【iai】崖〔丨ㄞˊ, yái〕 丨ㄠyao【iao】yao【iao】yao【iao】消〔ㄒ丨ㄠ,xiao〕 丨ㄡyou【iou】you【iu】yu【iu】休〔ㄒ丨ㄡ, xiū〕 丨ㄢyan【ian】yan【ian】yen【ien】先〔ㄒ丨ㄢ, xiān〕 丨ㄣyin【in】yin【in】yin【in】今〔ㄐ丨ㄣ, jīn〕 丨ㄤyang【iang】yang【iang】yang【iang】江〔ㄐ丨ㄤ,jiāng〕 丨ㄥying【ing】ying【ing】ying【ing】京〔ㄐ丨ㄥ, jīng〕 ㄨㄚwa【ua】wa【ua】wa【ua】抓〔ㄓㄨㄚ, zhuā〕 ㄨㄛwo【uo】wo【uo】wo【uo】捉〔ㄓㄨㄛ, zhuō〕 ㄨㄞwai【uai】wai【uai】wai【uai】怪〔ㄍㄨㄞˋ, guài〕ㄨㄟwei【uei】wei【ui】wei【ui】圭〔ㄍㄨㄟ, gu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