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农业,科研,高校,中专校,中小学,卫生等七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农业,科研,高校,中专校,中小学,卫生等七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农业,科研,高校,中专校,中小学,卫生等七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农业,科研,高校,中专校,中小学,卫生等七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渝职改办[2000]439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农业、科研、

高校、中专校、中小学、卫生等七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推荐条件(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职改办,市级各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

现将《重庆市工程、农业、科研、高校、中专校、中小学、卫生等七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印发你们执行,并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谓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指不具备国家颁发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学历、资历或职务档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条件的,可不受现行规定中学历、资历、职务档次限制,推荐评审与其条件相应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本文印发的条件只作为破格晋升的推荐条件和资格审查时掌握。被推荐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他们的评审条件应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按照《试行条例》的规定,经相应评审委员

会综合考核评审。

三、其他系列的破格评审问题,本着从严掌握的原则,可参照本通知印发的七系列和此前印发的会计系列破格推荐条件推荐,经该系列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同意,送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

四、被推荐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由单位人事部门填写《破格申报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样式附后),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和程序,报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批。

五、以前的文件规定若有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六、请各地、各部门、各有关评审委员会通过试用提出修改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

二○○○年十月十七日

重庆市工程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积极为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职发[1990]4号)的有关规定,现制定我市工程系列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条件。

一、破格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技术特殊荣誉奖。

2、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一、二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3、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是国内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4、在某一学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或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两条者,也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的主研人员。

2、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3、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或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重要空白。

4、在新兴科技、前沿学科方面获重大发明专利,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5、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大技术引进项目中主持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6、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国内本行业领先水平。

7、在国际或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或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被该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评价具有较

高学术水平或独到见解。

四、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的主研人员。

2、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3、在全市有较大影响,是市内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4、在某一学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市内外有重大影响,或取得市内全行业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也可破格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省、市(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的主研人员。

2、提出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系统理论、观点,对学科发展有较大影响,受到市内同行知名专家肯定。

3、国家优秀设计奖一、二等奖项目的主要设计者,或国优产品的技术负责人。

4、获得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5、在本学科、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对本学科(专业)有重大贡献,在全国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6、在国家和市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7、在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上有重大发明或创造,或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8、研究成果或重要建议、报告被市以上党委、政府采纳,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9、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市(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不含科普文章),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以及论文在国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受到同行知名专家肯定。

六、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破格推荐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省、市(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项目中解决过重要技术难题,起过重要作用。

2、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四等奖一项的主研人员。

3、经政府奖励主管部门批准开展评定的区县和市级部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等奖的主研人员。

4、国家优秀设计奖三、四等奖和省、市(部)优秀设计奖的主要设计者。

5、是省、市(部)优质产品的技术负责人。

6、在区县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解决了技术难题,取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

7、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成绩突出,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8、研究成果或建议被区县党委、政府采纳,对本地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较大作用。

9、发表过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著,或在市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及以上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重庆市农业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积极为在我市农业生产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根据国务院、国家人事部有关文件规定,现制定我市农业系列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条件。

一、破格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世界公认的国际组织颁发的学术、技术特殊荣誉奖。

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一、二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3、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组织受聘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或正副会长(理事长),被国家有关学术机构聘为评审专家的正、副组长,是国内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

术带头人。

4、在某一学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或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或因此而受到省、市(部)级表彰奖励者。

三、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也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星火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2、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全国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前10名获证书人员)的主研人员。

3、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或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重要空白;在新兴科技、前沿学科方面获重大发明专利,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市级部门以上表彰奖励。

4、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大技术引进项目中主持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通报以上表彰奖励。

5、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受到省、市(部)级表彰奖励。

6、在国际或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或独到见解的论文两篇或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四、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星火奖二等奖的主研人员。

2、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丰收计划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前10名证书获得者)的主研人员。

3、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组织受聘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或正副会长(理事长),被市级有关学术机构聘为评审专家组的正、副组长,是市内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4、在某一学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市内外有重大影响,受到经市政府奖励主管部门批准开展评定的市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或在市内全行业中取得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也可破格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国家星火奖三等奖两项,丰收计划奖三等奖三项

(前10名获证书者),省、市(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两项,星火奖一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2、国家优秀设计奖一、二等奖项目的主要设计者,或国优产品开发的技术负责人。

3、获得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4、在本学科、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全市性学术组织受聘担任常务理事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上职务,对本学科(专业)有重大贡献,在全市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5、在国家和市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大科技项目中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或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经市政府奖励主管部门批准开展评定的市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6、研究成果或重要建议、报告被市以上党委、政府采纳,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7、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着,或主编过全国统编教材,或在市(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不含科普文章和教辅资料),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以及论

文在国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受到同行知名专家肯定。

六、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破格推荐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省、市(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项目中解决过重要技术难题,起过重要作用。

2、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星火奖、全国丰收计划奖一、二等奖一项或三、四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3、经市政府奖励主管部门批准开展评定的区县和市级部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4、国家优秀设计奖三、四等奖和省、市(部)优秀设计奖的主要设计者。

5、是省、市(部)优质产品的开发技术负责人。

6、在区县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解决了技术难题,取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

7、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成绩突出,受到经市政府奖励主管部门批准开展的市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8、研究成果或建议被区县党委、政府采纳,对本地

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较大作用。

重庆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积极为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职发[1990]4号)的有关规定,现制定我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条件。

一、破格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殊荣誉奖。

2、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的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3、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一、二等奖,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4、省市(部)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特等奖、一等奖或省市(部)级以上软科学研究特等奖、一等奖的课题负责人。

5、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某一学科领域评选出的杰出青年学者。

6、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是国内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或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或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也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三等奖的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二等奖的主研人员。

2、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星火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3、省市(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政府哲

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等奖或省市(部)级软科学研究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4、在学术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或在学科建设、理论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重要空白。

5、在国家重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主持解决了关键性学术理论难题,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6、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独到的科研方法,成绩卓著,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7、在新兴科技、前沿学科方面获重大发明专利,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8、在国际或全国公认的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五篇或出版学术专著二部,被该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评价具有较高学术或独到见解。

四、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四等奖(优秀奖)以上的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研人员。

2、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星火奖一、二等奖的主研人员。

3、省、市(部)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或省、市(部)级软科学研究二等奖以上的课题负责人。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4、在全市有较大影响,是市内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5、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市内外有重大影响,或取得市内全行业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也可破格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被评为优秀成果四等奖(优秀奖)以上的主研人员。

2、国家星火奖三等奖两项,省、市(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星火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3、省、市(部)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或省、市(部)级软科学研究二等奖以上的主研人员。

4、提出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理论、观点。对学术发展有较大影响,受到市内同行知名专家肯定。

5、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有较高造诣,对本学科(专业)有重大贡献,在全国或全市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6、在国家和市重点科研项目中解决了重大学术理论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7、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或发展新学科方面成果显著,在市内有较大影响。

8、获得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9、研究成果或重要建议、报告被市以上党委、政府采纳,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10、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市(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五篇以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不含科普文章和教辅资料),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以及论文在国外正式刊物(即有ISBN编号的刊物)上发表,受到同行知名专家肯定。

六、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破格推荐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省、市(部)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等奖(优秀奖)以上或省、市(部)级软科学研究四等

奖(优秀奖)以上的课题负责人;省、市(部)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等奖以上或省、市(部)级软科学研究三等奖以上的主研人员。

2、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省、市(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项目中解决过重要技术难题,起过重要作用。

3、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星火奖

一、二等奖一项或三、四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四等奖一项的主研人员。

4、经市政府奖励主管部门批准开展评定的区县和市级部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课题负责人;区县和市级部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的主研人员;区县和市级部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等奖的主研人员。

5、在区县和市级部门重大科研项目中解决了学术理论难题,取得了较大经济、社会效益。

6、研究成果或建议被区县党委、政府采纳,对本地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较大作用。

7、发表过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著,或在市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积极为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职发[1990]4号)的有关规定,现制定我市高等学校教师系列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条件。

一、破格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格履行教师职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技术特殊荣誉奖。

2、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的主研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渝农发[2014]213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8.25 【实施日期】2014.08.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渝农发〔2014〕213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业水利)委员会(局),果业局,蔬菜局,畜牧兽医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市有关单位: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有效保障我市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设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不够;资金投入

不足,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不配套;支持措施不尽完善,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境,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实现了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二)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发展设施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手段。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是我市农业发展必须克服的问题,发展设施农业可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综合利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循环化和生态化,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优质园艺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食物安全,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1196809.html,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大委发 [2010] 2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夯实转型升级的创新基础、培育持续竞争的综合实力、构建融入世界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战略选择 1.城乡一体融合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以“农业基地化和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农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要素互补、功能多样、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2.人才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农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农科教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和高

端人才,创建区域性涉农人才科技高地,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 3.标准品牌提升 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种苗农业,集成创新装备和技术标准;重点强化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提升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环境标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完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链和科技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4.旅游休闲驱动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紧密链接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加速由产品市场决定的供应农业向产品、服务和消费市场共同决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领域。 5.生态循环提质 积极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和设施装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陆地、海洋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性开发,有效应对生态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大连、引领东北、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实现产业功能体系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标准品牌集成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

北碚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在实地考察北碚区柳荫镇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产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对比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分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柳荫镇 1都市现代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中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人“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主要以产品型都市农业为其主体,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符合健康安全要求的农产品。除此之处,也发展了服务型和体验型的都市农业。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已出了观光农园,垂钓乐园、森林旅游、观光牧场、租赁农园、少儿农庄、民俗观光村、民宿农庄等多种形式。此外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也展开了都市农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了重庆主城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方向。北碚是全国知名的生态模范城,在北碚发展建立“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区”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与良性循环,它将是实现城乡统筹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示范地。北碚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都市型农业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抓,已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都市型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搭建都市型农业发展科技平台和人才智库。根据北碚区功能定位,柳荫镇被确定为北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 2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2.1自然条件

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实施细则

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和《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国科发政〔2017〕330号)精神,建立健全创新绩效管理制度,深化科研院所管理改革,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渝科局发〔2019〕11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利用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设立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引导专项”),以后补助方式激励和引导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市场服务效益和水平,增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第三条引导专项坚持“总额控制、绩效导向、分类管理、自愿申报、稳定支持”的原则,分为研发投入激励资金和市场服务激励资金两个类别。 研发投入激励资金主要激励科研机构加大R&D经费支出,引导科研机构通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市场服务激励资金主要激励科研机构加强市场服务,引导科研机构开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 第四条科研机构可根据引导专项的支持对象自愿申报相应的引导专项类别。 研发投入激励资金的支持对象为纳入全国科技统计调查范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非企业法人组织。 市场服务激励资金的支持对象为市级科研机构,包括市级事业法人科研院所和由原市级事业法人科研院所转改制为企业法人的科研机构。 第五条引导专项采取评审评价后一次拨付后补助资金的方式对科研机构进行绩效激励。 研发投入激励资金的额度根据年度R&D经费统计认定结果,实行分类测算、叠加计算,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其中:首次纳入全国科技统计调查范围的单位按照年度R&D经费支出认定额的2%计算,其他单位按照年度R&D经费支出新增额的5%计算,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统计单位统计调查年度R&D经费支出超过5000万元的,按当年R&D经费支出额的0.5%计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市场服务激励资金的额度依据年度创新绩效评价结果计算,实行择优资助,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科研机构年度创新绩效评价兼顾单位性质、存量、相对水平和增长率等多个维度,采取功效系数法测算系数后计算得分。 第六条市科技局每年集中组织实施一批引导专项,原则上4月底前受理申报、7月底前完成评审评价工作。按照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一)通知。市科技局发布引导专项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时限、申报要求等内容。 (二)申报。科研机构自愿填写引导专项申报书,同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一并报送至市科技局。 (三)评审。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对引导专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形成审核意见和评价结果。 (四)遴选。市科技局根据申报材料和评审评价结果,提出引导专项的拟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农发〔2017〕154号)_0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农发〔2017〕154 号) 【发布单位】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发布文号】渝农发〔2017〕154号 【发布日期】2017-06-19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http:///?topicId=684594&ci=501&psi=32 各区县农委、畜牧兽医局、果业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委属有关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全市“三品一标”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三品一标”发展的重要性 “三品一标”是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近年来,全市“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存在总量不足、规模不大、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和绿色食品续展认证率低等

问题。新形势下,发展“三品一标”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公众消费升级需求,增加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战略的主要抓手。全市农业系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加快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三品一标”发展的总体要求 发展思路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和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以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三品一标”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立足安全管控,在强化产地认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地准出功能;绿色食品突出安全优质和全产业链优势,引领优质优价;有机农产品彰显生态安全特点,因地制宜,满足公众追求生态、环保的消费需求;农产品地理标志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带动优势地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立。 基本原则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围绕“371+X”农业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 的公告 【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 【发布部门】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1.10.19 【实施日期】2011.10.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各会计师事务所: 为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引导民间组织严格遵循《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重庆市民政局将遴选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参与民间组织的审计工作(包括年度财务审计、评估审计、专项审计)。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资格条件 (一)合法注册并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二)持有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并开业满三年; (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近三年以来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过刑事处罚、行政

处罚或通报批评以上行业惩戒; (四)熟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愿意从事公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二、报名程序 (一)报名时间:2011年10月20日至28日11时(以我局收到的书面申请材料时间为准,超过报名时间,不再接受。) (二)报名地点:重庆市民政局四楼403办公室(渝北区民安大道489号) (三)报名方式:凡符合条件并有申报意向的事务所,以书面方式递交重庆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联系人:全芳89188256) (四)报名所需材料 1、重庆市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申请表 2、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3、执业资格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4、注册会计师情况表 5、会计师事务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遴选确定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将在局纪检监察室的监督下,会同局规划财务处、市财政局、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相关专家对参加申报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遴选审查,审查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将在重庆市民政局公众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1196809.html,)预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将进入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 附件1.重庆市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申请表 附件2:注册会计师情况表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 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与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根据《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及《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政策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增强行业(领域)自主创新 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条工程中心是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 的企业、科研院所和咼等院校等组建的研究开发实体,是我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重点产业或 行业领域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 (二)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 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聚集和培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

理人才,为本市企业或行业提供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实行对外开放服务,承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 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系统集成等任务,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成熟、先进技术的交易与推广;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结合智力引进工作, 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地对外开展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 (六)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有关公益性科技计划任务和 其它科技工作。 第五条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是 负责市级工程中心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科委主要职责是:制定和颁布工程中心管理办法及发 展规划,下达并组织实施工程中心年度建设计划,负责工程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检查、监督、验收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工程中心建设期一般为2年。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 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副产品 【发文字号】渝农发[2010]431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0.12.03 【实施日期】2010.1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渝农发〔2010〕431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委(局)、畜牧兽医局,委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0年12月2日第7次主任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规范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品牌,提升重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及《中国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庆名牌农产品,是指在重庆市境内生产、经评选认定获得“重庆名牌农产品”称号、并获准使用“重庆名牌农产品”统一证书及标志的农产品。 第三条凡在重庆市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均可申请重庆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 第四条重庆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遵循自愿、无偿、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庆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二章组织管理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渝劳社发[2008]4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08.09.04 【实施日期】2008.09.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 问题的通知 (渝劳社发〔2008〕47号)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11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及其专职工作人员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参保范围和条件 与在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包括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分支

机构和代表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境外非政府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社会组织(以下统称社会组织)建立或形成劳动关系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包括兼职人员、劳务派遣人员、返聘的离退休人员和纳入行政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劳社部发〔2008〕11号文件下发时(2008年3月)男未满60周岁,工人岗位女未满50周岁,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女未满55周岁的,按规定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参保登记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参保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本通知下发后30日内,持民政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及复印件(如《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基金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证书》)、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与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原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与途径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北京农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出:着眼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 要求,完全符合北京实际。立足于首都城乡统筹全局,跳出农业看农业,北京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实现北京农 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农业地位的再认识——少数不等于小数。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仅占 1.3%;农业从业人员62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都是少数。但是应当看到,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愈发重要和明显。从首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城市对农产品 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 障等任务越来越重;城市休闲产业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观光、农村度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是北京的重要定位,宜居离不开生态,都 市型现代农业正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与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发展现代 农业既能满足生产者的增收愿望,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沟通了城乡,促进了和谐。由此不难看出, 农业虽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 第二,农业价值的再认识——隐性价值显现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首都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接近20000元,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 度假的首选,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给北京农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业价值 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层面,其生态服务、生活参与的隐性价值 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肺”、“眼”、“脑”的需求。据有关研究显示,北京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全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100多亿元。农业的社会价值通 过各种途径显现,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和科研示范窗口;农业观光采摘园使越来越多的城 镇居民享受丰收的喜悦。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其经济价值也不断提升。在拍卖 活动中,一个西瓜卖到19000元,一个大桃卖到6800元,一个苹果卖到66000元,一条鱼卖到236000元……从过去时角度看,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确实发生了背离;但从未来时角度看,正是这种背离使我们看到农 业的多元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随着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的隐性价值将会不断显现,而且不断增值。 第三,农业环境的再认识——优势得天独厚。 其一,市场需求旺盛。2006年,全市农副产品需求量超过800亿元,特别是北京拥有潜力巨大的高端 消费市场,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其二,科技资源丰富。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有25家,

《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019)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科局发〔2019〕11号) 各区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渝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有关单位: 《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已经重庆市科学技术局2018年第5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2月15日 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庆市科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利用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坚持“权责清晰、配置科学、管理透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原则,适用于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管理与实施主体 第四条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由市科技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科技咨询专家、第三方机构共同完成。 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和科技咨询专家应当在“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科技管理系统)中注册备案,且达到社会信用等级和科研信用等级的相关要求。申报项目的企业原则上应符合重庆市科技型企业标准,并在“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入库注册。 第五条市科技局负责统筹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统筹发布项目指南、配置项目经费和下达立项计划,统筹组织第三方机构的遴选、管理、监督,统筹实施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绩效评价等项目管理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科研诚信、科技报告、科学数据等项目综合监管体系建设。 第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或其他具有科研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机构,分为项目牵头单位(含独立申报与实施项目的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 项目牵头单位须是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应当在相应研究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具有必备的人才条件、技术装备、资金保障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应当制订和落实本单位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制度规范,落实项目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协调管理项目任务的组织实施与重要事项,审核并提交真实、有效的项目资料及其证明材料,采集并上报科学数据和科技报告,依法依规调整项目预算。 项目参与单位可以是市内外的法人组织,通过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协议,以合作方式联合申报和实施项目,并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 第七条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 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统筹组织开展项目研究的能力,须是项目牵头单位的在职人员,主要负责牵头制订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按规定安排和使用项目经费,向项目牵头单位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按要求撰写、提交和归档科技报告、科学数据等项目相关资料。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粮油产业结构的意见(渝农发〔2017〕88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委员会,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委属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现就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市粮油产业结构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优化调整粮油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2016年我市粮油产业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6万吨,连续9年稳定在110 0万吨以上,口粮安全得以稳固。油料作物继续增加,油菜实现“十连增”。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七大特色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市粮油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是调优品质。优质稻比重达到43%。品质较好的菜用马铃薯销售势头良好,效益较好的甜糯玉米、青贮饲料玉米面积有所增加。二是调减低效作物。2016年调减普通籽粒玉米和小麦40余万亩,为发展特色效益经济作物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我市粮油虽连续多年稳定增产,但主要农作物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品质不优,特色产品不足,品牌建设滞后,导致价格偏低,种植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粮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粮油产业结构。 二、优化调整粮油产业结构的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统领,推进粮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新形势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生态优先,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发展方式,改革生产经营体系,提高机械化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品质效益,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油产业现代化道路。 (二)发展目标 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要实现基本稳定,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以稻谷为主的口粮作物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以上。油料稳定在55万吨。同时要以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调减普通籽粒玉米,优先发展中高档优质稻,因地制宜发展甜糯玉米、青贮饲料玉米;适度发展优质、菜用、保健的马铃薯、甘薯、荞麦、杂粮杂豆等。力争2017年全市特色效益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0万亩,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全市主要粮油作物结构调整布局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 【发文字号】渝民办[2005]22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05.03.28 【实施日期】2005.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 (渝民办[2005]2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救灾工作,提高灾民救助工作管理水平,现将《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2.《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 二00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是指从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到灾情基本稳定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对灾民实施紧急救助的相关工作。为规范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按照民政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和《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保障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灾情管理 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后,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要求,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为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依据。 (一)区县(市)级民政部门 1.建立健全联络到镇(乡、街道)的救灾应急通讯系统,确保救灾工作相关信息联系通畅,传递迅捷,为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奠定基础。 2.在自然灾害发生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通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向市民政局报告。 (二)市民政局 在接到区县(市)级民政部门灾情报告后的4小时内,完成灾情数据的审核、汇总工作,编制《重庆救灾》向市政府报告并送有关部门,同时,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三)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民政部启动应急响应或市政府实行黄色预警(Ⅲ级)、蓝色预警(Ⅳ级)时,市、区县(市)两级民政部门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市民政局须在每日15时前向民政部和市政府上报前24小时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当民政部进入三级响应或市政府实行橙色预警(Ⅱ级)时,灾区区县(市)级民政部门每2小时须向市民政局最新灾情,市民政局每2小时须向民政部和市政府报告最新灾情;当民政部进入二级、一级响应或市政府实行红色预警(Ⅰ级)时,灾区区县(市)级民政部门每1小时须向市民政局报告最新灾情,市民政局每1小时向民政部和市政府报告最新灾情。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近些年来,北京加大了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风貌,为更好推动和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意见。 壹、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壹)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十壹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深入实施“221”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在坚持和确保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集成政策,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发展保障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加强特色、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提升农业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绿色附加值,使郊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指导原则 市场引导,主体积极的原则。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确定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靠市场调动运营者的积极性。调动和整合社会、企业及个人资金,共同推进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政策措施要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特点,提升农业的科技、绿色、文化、加工等附加值,按照层次推进、重点推进、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创新机制,集成推进的原则。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公共资金,采取搭建平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予以扶持,力争实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育亮点的目标。 优化结构,扶大成强的原则。结合“221”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整合优势资源,优项增量,培育特色的产业,促进郊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把各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的强势,集优成势,把产业扶大做强。 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贯彻落实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搭建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完善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投入机制。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努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北京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郊区农业由单壹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使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和谐发展。 二、政策扶持重点和条件 针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意见重点围绕构建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自挂职以来,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经验的学习、调研,发现北京市近年来适应高端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关键环节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北京种业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主要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多个,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是市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2000年被市政府批准为重庆市农业科学园区。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庆示范区。2009年1月9日被建设创新型国家研究中心命名为全国30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示范园区”之一。2010年1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比位居全国38个园区第八名。2013年被科技部评为优良园区,并列入“国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基地”之一,承载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城乡统筹的重任。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的规划,核心区(包括核心A区和核心C区)规划面积为3889公顷;示范区位于渝北区内;辐射区位于渝北区外重庆市内。 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建设;示范区主要承担“熟化”科研成果的示范、技术培训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和生产加工。园区强化“三区”联动,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强推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核心A区位于重庆主城,地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腹心地带,面积1143公顷。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内。2011年6月,《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石盘河、果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过市政府审批,规划用地面积726.57公顷,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定位为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渝北区“一线两圈三片”布局的重要节点,将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总部金融、文化创意、高端商业商务等第三产业,形成以食品城大道为南北轴,布局商务办公、商贸服务为主,兼有居住、滨水公园、文化娱乐、医院、学校配套的城市新中心。 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兴隆镇境内,2009年8月市政府批准建设,总规划面积2746公顷。2011年6月20日,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区政府98次常务会审定。作为现代农业“一区三带十基地”布局的主战场,总体定位为打造“西部农谷”,集中于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统筹城乡示范和大都市旅游农业休闲,功能分区为农民新居、智能温室区、科研总部聚集区和都市园艺产业区,重点建设异域文化、特色餐饮、健身养生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做靓重庆1000万人的农业大公园。 核心A区自1997年开发建设以来,已成功引进126家企业(产值过亿元的11个,其中泰山电缆已达22亿元),主导产业有电线电缆、汽摩零配件、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年工业产值逾60亿元,累计创税收约25亿元。随着规划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型商贸企业、总部基地群入驻,将在确保年税收5亿元的基础上迎来新增长点。截止2012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全面建成三期统建房、园区实验小学、石盘河箱涵、宝圣大道、宝环路、食品城大道、210国道绿化改造等重点工程,综合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一个崭新、文明、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中心城区已呈现雏形。 核心C区自2009年8月市政府批准建设以来,已完成土地流转1.8万亩,总规和控规相继通过市、区政府审批。目前已引进三家精品农业旅游项目。其中,常青藤·四季田园一期1600亩已建成开园;五谷地·翁布里亚已启动建设;北农·奇彩山谷生态园已开展基建和农业生产。贯穿其中的东西干道、空港大道向北延伸段、兴古路、210国道兴隆段绿化改造正快速推进。 自2001年9月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