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悌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悌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悌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悌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

一、【舜妹护兄】

舜妹爱兄。敬及皇英。闻谋预泄。井廪得生。

【原文】

虞舜之女弟。名系。一名敤首。与象同母。爱敬舜及二嫂。每以慈谏其亲。

以弟道规象。不从。凡父母恶舜。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掩井焚廪之谋。皆预泄于舜。是以舜得免害。调护维持。始终无怠焉。系善作画。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浚井完廪。事出卒然。匿孔两笠。计必先定。向使舜无所闻。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

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果然化大事为无事。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不至送命。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老是很热心的调和。从头至尾。没有懈怠的心。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

赵姬劝衰。迎还叔隗。自处于卑。尊嫡不怠。

【原文】

周晋赵衰妻姬氏。文公女也。初、衰随文公出亡。过狄。狄人妻以廧咎如女

叔隗。生盾。后衰还晋为卿。文公以女妻之。生同、括、婴。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至、则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衰不可。姬必逆之。衰乃不得已迎之耳。吕坤曰。妇人能容妾、足矣。况身自为妾乎。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况以子为庶子。而嫡狄人之子乎。赵姬之贤。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

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就是晋文公的女儿。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

君的时候。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经过狄国。狄国里的人。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嫁给赵衰做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名叫赵盾的。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生了三个儿子。叫做赵同、赵括、赵婴。晋文公的女儿、一定叫赵衰到狄国去、迎接叔隗母子回来。接到了以后。看了赵盾人品很不差。就叫他做了长子。叫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下。又叫

叔隗做了大夫人。自己情愿做赵衰的小老婆。你想他贤德不贤德呢。

三、【聂嫈孔怀】

聂政姊嫈。惧灭弟名。哭尸告吏。自杀轻生。

【原文】

周齐聂政为严遂刺韩相。恐累及姊嫈。因自披其面。抉其目。屠肠而死。韩

暴其尸于市。购问以千金。莫知为谁。嫈曰。吾弟披面抉目屠肠以死者。为我故也。我岂可爱其身而灭弟之名耶。乃之韩。哭其尸。谓吏曰。杀韩相者。妾之弟。轵深井里聂政也。旋自杀尸旁。

按聂政母终后。家惟一姊。乃以不肯累姊。宁自披面抉目屠肠而死。姊亦不忍使弟死而无名。竟哭尸告吏自杀。呜呼、有此弟竟有此姊。非惟震惊一时。亦可流芳百世矣。

【白话解释】

周朝齐国里有个聂政。为了严遂的缘故。就把韩国的丞相杀死了。聂政又恐

怕杀死了人以后、连累着他的姊姊聂嫈。因此就把自己的面孔用刀割碎了。眼睛挑出了。肚子剖开了。使得人家认不出他。韩国里就把他的尸首。放在街面上。悬了千金的赏格。可是总没有人认得他。聂嫈得知了。就说道。我的弟弟割碎了脸皮。挑出了眼睛。剖出了肚肠。这都是为了我的缘故。我那里可以爱惜了自己的性命。埋没了我弟弟的声名呢。于是就到了韩国。哭着聂政的尸首。并且对着看守尸首的官说。刺杀韩国丞相的。就是我的弟弟。是轵地方深井里姓聂名政的就是。过了一回儿。他也在聂政的尸首旁边自杀了。

四、【芒孟慈母】

慈母孟阳。前妻有子。犯法当刑。力救免死。

【原文】

周魏芒卯继妻孟阳氏。生子三。前妻五子皆不孝。母遇之甚厚。凡衣食起居。

迥异乎己子。犹不孝。一日、前妻中子犯法当死。氏朝夕悲哀。竭力营救。魏王闻之。高其行。竟赦中子。自是五子皆亲附于氏。氏因以礼义率导之。八子均成名。为魏大夫。

吕坤曰。孟阳氏之于前子也。中心慈爱。不在声音笑貌间。始终慈爱。不在一时勉强间。可谓贤矣。即五子终不改也。而众论自公。即众论不公也。而此心无愧。世之继母。尚念于斯。

【白话解释】

周朝时代。魏国里有个人。名叫芒卯。他的继妻姓孟阳。娶过来以后。生了

三个儿子。芒卯的前妻。也遗下了五个儿子。可是都不孝顺继母。孟阳氏看待他们。仍旧很好。凡是穿的、吃的、住的、都比较自己生的儿子好许多。但是他们

依然不肯孝顺。有一天、那前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犯了死罪。孟阳氏日夜哭哭啼啼。竭力想法子去救他的性命。这桩事、给魏王得知了。觉得孟阳氏的品行很高。因此就把那个犯罪的儿子释放了。从此以后。那五个儿子对孟阳氏也很亲热了。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孟阳氏又时刻用礼义教导他们。到后来八个儿子都成就了功名。都在魏国里做了官。

五、【文姬保弟】

赵李文姬。匿其弟爕。密托王成。得存奕叶。

【原文】

汉赵伯英妻李文姬。太尉固女也。固为梁冀所杀。家属被收。少子燮为文姬

所匿。密托固之门生王成。引燮入徐州。变姓名为酒家佣。酒家异之。以女妻燮。后遇赦还。文姬戒之曰。先公为忠臣。虽死犹生。慎勿言及梁氏以掇祸。燮从之。后为河南尹。李氏赖以安全。

吕坤谓文姬之友爱。无庸言矣。托王成。是谓知人。不怨梁氏。是谓审势。盖梁氏虽已伏诛。然一言及梁氏。势必牵连主上。其将重速祸焉。引咎而已。悌且忠矣。固也宜有是女哉。

【白话解释】

汉朝赵伯英的夫人李文姬。就是做太尉的、官名叫李固的女儿。李固给奸臣

梁冀杀死了。家里的人也都捉了去。只有他的小儿子名叫李燮的。李文姬把他躲过了。暗暗地托了李固的学生子、叫王成的。领了李燮到徐州地方去。改了姓名。做酒店里的酒保。酒店里的主人。看到李燮的人品很不错。举止也大方。不像贫贱人的样子。就把女儿给他做妻子了。后来李家免了罪。李燮就从徐州回来了。李文姬对他警告说。父亲是个忠臣。所以虽然亡过了。可是仍旧和活着一样。你讲话要紧慎。不要提起梁家的长短。自己去招祸。李燮就听他、依他的话。后来李燮做了河南地方的县官。李家因此竟得安稳保全了。

六、【敦妻担金】

汝敦之妻。克尽悌道。与夫担金。还其兄嫂。

【原文】

魏汝敦妻。广汉人。敦家富早孤。嫂贪吝。敦以所受田产。悉让与兄。留园田耕作。土中得金一器。以示妻。妻曰。此金藏自先人。既让矣。不当复留。乃与敦担金还兄。嫂初疑其来贷。不悦。见金大喜。兄恻然曰。吾独何人。而让弟独为君子耶。遂弃妻还金。与敦相爱如初。

因嫂贪而让其产。以所受田宅奴婢财产三百余万悉让与兄。敦之悌已可法矣。乃掘地得金。其妻犹以为先人所遗。与夫担而还之。苟有天良。无不感恻。嫂犹贪顽如故。宜乎其兄弃之也。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汝敦的妻子。是广汉地方的人。汝敦家里很有钱。爷娘早已

亡过了。他的嫂嫂很贪心。又很鄙啬。他就把自己所分得的田产。统统让给哥哥了。自己只留下一块园地耕种着。有一天、他在园地的泥土里面。掘出了一坛金子。他就拿给妻子看。他的妻子说。这些金子是我们祖宗藏下的。既然我们不要那些田产。那末这些金子。也不应当再留在我们这里的。于是就同了汝敦。两夫妻抬了金子去还给兄嫂。嫂嫂看见他们俩来了。起初疑心他们是来借钱的。很不高兴。后来看见了金子。才大大的欢喜。汝敦的哥哥看了这个情形。心里有点感动了。就说。难道我是这样的小人。让我弟弟独自一个做着君子吗。就逐出了老婆。并退还弟弟的金子。两兄弟依然同从前一样的要好。

七、【钟郝雍睦】

钟郝妯娌。雍睦相亲。贱不下贵。富不骄贫。

【原文】

晋王浑妻钟氏。弟湛妻郝氏。妯娌也。皆有德行。相亲爱雍睦。治家有礼。

钟夫人为魏太傅繇之曾孙女。幼时即能文。稍长。博览群家。容止美丽。虽出身阀阅。并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

妯娌以异姓而处人骨肉之间。每因母家富贵贫贱之不同。而致构衅趋争。化同为异。乃兄弟之斧斤也。观于钟郝相处雍睦。浑然无迹。青史流芳。千古不朽。世之为妯娌者。盍以此为前事之师哉。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王浑。他的妻子是姓钟的。弟弟王湛的妻子。是姓郝的。他

们妯娌两个人。都有很好的德性品行。彼此非常的亲爱。非常的和睦。管理家里的事务。也都依着礼法做去。钟夫人就是三国时候、在魏国里做了太傅官、名叫钟繇的曾孙女儿。幼小时候、就会做文章了。年龄稍为长大一些儿。就看过诸子百家的各种书本。他的容貌和行动都美丽得很。虽然他的娘家门第高。并不因了自己娘家富贵。来欺陵郝夫人。郝夫人也不因了自己娘家贫贱。来奉承钟夫人。所以当时的人。都称赞钟夫人的礼。和郝夫人的法。

八、【秀姑友恭】

秀姑在家。敬事兄嫂。抚弟二人。友恭尽道。

【原文】

晋刘琪女。名秀姑。早丧父母。年逾二十未嫁。在家事兄嫂、甚敬。有弟二

人幼弱无依。秀姑为抚育成人。待之甚慈爱。后适王桂林。官至词部郎。生子三。均显贵。秀姑享寿至八秩。尚康宁无恙。人咸以为友爱兄弟之报。

古今女子。抚弟妹者颇多。未闻同时并敬兄嫂。朱子云。善事兄长为悌。仅抚弟妹而未敬及兄嫂。犹为悌道中憾事。今观秀姑尽心抚育二弟。至于成人。而又事兄嫂甚敬。宜其夫荣子贵。福寿康宁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刘琪有个女儿。名叫刘秀姑。他的爷娘是亡故得很早的。所以刘

秀姑年纪过了二十岁以外。还没有嫁给人家。刘秀姑在家里。服侍他的哥哥和嫂嫂。却是恭敬得很。他还有两个弟弟。年纪都很幼小。身体都很软弱。可怜孤苦伶仃。没有可以依靠着过生活的人。刘秀姑就抚养他们俩。一直抚养到长大。并且对待他们。是很慈善。很爱护的。后来刘秀姑嫁了王桂林。他丈夫的官做到礼部侍郎。生了三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很有名声。刘秀姑的寿年活到八十岁了。还很康健、很安宁。没有一些儿疾病的。当时的人。大家都说、这是刘秀姑敬重哥嫂爱护弟弟的报应。

九、【李崔敬兄】

崔辩之妹。痛折连枝。兄女眇目。为子娶之。

【原文】

北魏李叔引妻。崔辩妹也。高明慈笃。辩有女明惠。通翰墨。眇一目。亲党

莫有求者。其家议下嫁之。李妻闻而悲感曰。吾兄盛德。不幸早世。岂可令其女屈事卑族。乃为其子翼娶之。女克循妇道。与翼书诗数十首。辞理可观。

夫以兄弟姊妹之子女。订结婚姻。血统攸关。不可法也。惟崔氏以敬兄之故。不忍使其兄之女下嫁卑族。宁娶眇女以为己妇。其敬爱之心。自非他人所能及。此等举动。愧煞须眉矣。

【白话解释】

北魏朝时候。李叔引的妻子。就是崔辩的妹子。他的见识很高明。他的性情

又很慈爱的。崔辩有个女儿。生得很聪敏。并且懂得文墨。可是一只眼睛是瞎了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亲戚乡党们。就没有向他去求婚的。崔家里就想把这个瞎眼女子、嫁给门第低一点的人家。李夫人得知了。很悲伤地说。我的哥哥生平道德很高尚。虽然不幸、死得很早。那里可以叫他的女儿、委屈了嫁到门第小的人家去呢。就给他自己的儿子、名叫李翼的娶了来。崔家女儿很能够谨守着做妇人的道理。寄给李翼的书信和诗句有几十首。文理都是很可观的。

十、【和政敬让】

和政公主。敬事嫠姊。肃宗赐田。让与妹氏。

【原文】

唐和政公主、下嫁柳潭。安禄山陷京师。其姊宁国公主方嫠居。主乃寄三子

于所亲。以马乘宁国。自与潭徒步驱之。日跋涉百里。潭供薪水。主供炊涤。以事宁国。卒免于难。肃宗有疾。主侍左右甚谨。诏赐田。以女弟宝章公主未有赐。固辞让以与宝章。帝从之。

吕坤谓和政恩抚孤侄。远避朝权。授矢平贼。仗义谕盗。输财助国。上疏恤民。怜布思之妻。策社稷之计。诏馈一无所取。闻寇再语备边。善行不可悉述。余取其友爱。以媿姊妹之薄者。

【白话解释】

唐朝的和政公主。是嫁给柳潭做妻子的。那时候有个安禄山造了反。打破了

京城。和政公主的姊姊叫做宁国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和政公主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寄在亲戚家里。把一匹马给宁国公主坐了。自己和柳潭跟着走。天天要走一百里路程。柳潭做着打柴汲水的事务。和政公主做着烧饭洗菜的事务。来服侍宁国公主。总算大家都逃出了难关。有一次、肃宗皇帝生了病。和政公主服侍得很小心。皇帝就奖赏他良田。但是和政公主因为他的妹妹宝章公主。皇帝没有田给他。所以自己不要。一定要让给宝章公主。皇帝也就答应了。

十一、【柳卢睦族】

卢氏睦族。长幼咸临。敬承慈爱。各得欢心。

【原文】

唐柳镇妻卢氏。七岁、通毛诗。归柳后。孝舅姑。睦姻族。仁孝益闻。镇在

朝为御史。凡诸伯叔母诸姑姊妹及其子。虽远在千里外。具迎以来。卢承事唯谨。尊于己者卑下之。卑于己者畜慈之。敌己者友爱之。各得其欢心。子宗元。女二。皆贤孝。人以为太君教训所渐云。

传载柳卢氏当岁恶。食不足。而食诸孤之幼者恒充也。诸姑有归者。废寝食为装赍。子宗元。生四岁。家无书。亲授古赋十四首讽传之。以诗礼图史及女工授诸女。后皆为贤妇。是悌中之尽礼者。

【白话解释】

唐朝柳镇的夫人卢氏。在七岁的时候。就懂得毛诗的经义。后来嫁到柳家来。

他服侍公公婆婆非常的孝顺。对待亲戚宗族们很和睦。于是他的仁义孝顺。尤其闻了名。柳镇在朝廷里做了御史的官。凡是他的伯姆婶姆姑母姊妹、以及子侄外甥辈。虽然远远地隔离了有一千里路程以外。他总具备了一切。去迎接了来同住。卢氏对待他们很恭谨。比自己尊长的人。就对他们很尊敬。自己看得很卑小。比自己幼小的人。就对待他们很慈爱。和自己平辈的。就对他们很友爱。总之把这一班人看待得很欢心。他的儿子名叫柳宗元。还有两个女儿。都很贤德孝顺。人家说这是渐染了卢夫人教训的效果。

十二、【进妻反钥】

李光进妻。冢妇后归。反娣管钥。慎睦闺闱。

【原文】

唐李光进之弟光颜先娶。母委家事于颜妻。及进娶妻。母已亡。颜妻即计曩

时出入。归管钥于冢妇。进妻谓进曰。君兄弟素友爱。今妾初来。即令归管钥。恐家庭从此生嫌矣。进遂反管钥曰。弟妇事姑有年。姑命主事。历年无失。不可改也。

冢妇司管钥。礼也。颜妻归之。宜矣。则进妻返之。岂非不合于礼乎。然其言曰。妾初来。即令归管钥。恐从此生嫌。是其为家庭和睦计。为兄弟友爱计。劝夫反之。可谓独具只眼。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李光进。还没有娶亲。可是他的弟弟名叫李光颜的。先娶了妻

子。他的母亲。就叫李光颜的妻子管理一切的家事。等到了李光进娶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亡故了。李光颜的妻子。就计算好从前出入的账目。把锁匙归到长房里去掌管。李光进的妻子。就对李光进说。你们兄弟。素来是很和好的。现在我刚才嫁过来。就叫次房里归还锁匙过来给我管。恐怕家庭里从此就要生嫌隙了。李光进听了妻子的话。就把锁匙交还了李光颜。说、弟妇服侍婆婆好几年了。所以婆婆就叫他当家。几年来一些也没有过失。所以不必掉换了。

十三、【郑徐二难】

妙安妙圆。共忘形迹。奉姑乳儿。各无私积。

【原文】

唐张孟仁妻郑妙安。仲义妻徐妙圆。皆敦义睦。徐富郑贫。各忘形迹。从不

以事介嫌。恒一室纺织。有所馈。俱纳于姑。不私为己有。郑归宁。徐乳其子。徐归宁。郑亦如之。不问孰为己子。子亦不辨孰为己母。家猫为人窃去。犬哺其儿。人谓和气所感。上表其门曰二难。

郭燮熙谓凡有所馈。俱纳于姑。孝也。惟孝顺。故和睦。况兄若弟以仁义名。宁有不由仁义行哉。语云。和气致祥。彼二妙既如一体。宜乎猫犬胥感于和气。而犬母为哺猫儿焉。表为二难。是真难能也已。

【白话解释】

唐朝张孟仁的妻子姓郑名妙安。张仲义的妻子姓徐名妙圆。他们大家很和睦。

虽然徐家富。郑家穷。但是他们从来不在这些上面计较。所以妯娌间并没有介意的事情发生。他们时常在一间房子里面纺纱织布。得到了吃的用的东西。就都送到婆婆里去。自己从没有私下藏着的。郑妙安回娘家去了。徐妙圆就给郑妙安的孩子吃奶。徐妙圆回娘家去。郑妙安也同样的给徐妙圆的孩子吃奶。大家不管那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总是一样看待。小孩子也认不出、究竟那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了。有一天、家里的猫。生了几只小猫。大猫给人家偷去了。那看门的狗。就来饲养小猫。给他吃奶。别人家说。这个是郑妙安和徐妙圆两个人和气所感化的。皇帝得知了。就写了二难两个字。题在张家的门前。

十四、【余陈让产】

余楚继妻。让产前子。教翼远游。卒成进士。

【原文】

宋余楚继妻陈氏。生子翼。三岁而楚死。陈氏尽以其产与前妻二子。谓翼曰。

彼无母。勿以此为争也。翼年十五。使游学四方。氏穷窭。几无以自存。翼在外十五年。成进士归。迎母入官。氏闻前妻二子贫困。又收养而存恤之。

吕坤曰。继母每私其所生。能均产业。足矣。况夫产尽让前子。既贫而又恤之。即亲母何加焉。均产。中道也。让产。贤道也。天下无过慈之继母。吾于陈氏所深取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姓余名叫楚的人。他的后妻陈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余翼。

余翼到了三岁的时候。余楚就亡过了。陈氏就把家产完全让给了前妻生的两个儿子。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他们没有了母亲。你不要为了这些家产和他们争夺。等到余翼十五岁了。陈氏就叫他到外面游学去。这时候陈氏穷苦得了不得。几几乎连衣食也不够了。后来余翼在外边过了十五个年头。才中了进士回来。把母亲迎接去了。陈氏打听得前妻的两个儿子。还是穷苦困顿。也把他们接了过来一同住着。并且时时刻刻照应他们。

十五、【王何贤名】

王妻何氏。勤俭积资。弟妹贫困。尽以与之。

【原文】

宋王木叔、甚贫。妻何氏。永嘉人。勤俭佐夫。家用遂饶。一日、语夫曰。

子可出仕。弟妹贫寒。余资久蓄何益。请以与之。木叔曰。是吾志也。旦日尽散。簪珥不遗。木叔既仕。何氏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许。何不畀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尽以田与弟妹。一郡称为贤妇。

吕坤谓憎同室而专货利。妇人莫不尔。欲其彼我分明已难。况尽推所有以与弟妹乎。况其家素贫。因何氏勤俭佐夫。渐渐积蓄。而始得此所有乎。其夫喜而从之。友于可概见矣。

【白话解释】

宋朝王木叔的家里非常穷苦。他的妻子何氏。是永嘉地方的人。很勤俭地帮

助丈夫。于是家景渐渐好起来了。有一天、何氏对他的丈夫说。你是可以出去做官的。但是弟弟妹妹很穷苦。我们家里多下来的钱。放着有什么用呢。还不如给了弟弟妹妹的好。王木叔听了说。这个正合我的心意。到了第二天。就把多下来的钱都给了他们。甚至小小一枝簪、一副耳环、也都没有留下。等到王木叔已经做了官。何氏又对丈夫道。现在弟弟妹妹还觉得穷苦。我们有这许多田地。何不给了他们呢。王木叔听了。很是欢喜。就答道。这尤其合我的心意了。就把田地都给了弟妹。因此一县里的人。个个称赞他是贤德的女子。

十六、【欧阳贤嫂】

廖妇欧阳。小姑闰娘。乳哺送嫁。贤嫂名扬。

【原文】

宋廖忠臣妻欧阳氏。舅姑死疫。遗一女名闰娘。才数月。氏适生女。同乳哺

之。乳不给。乃以其女分邻妇乳。而自乳闰娘。凡有食物。必倍厚之。久之、女亦自甘退让。及筓。人每求其女。氏必以小姑未字辞。卒以富贵家先闰娘。罄其妆奁之美者送之。送女之具不及也。

吕坤曰。姑嫂、世所谓参商人也。年少分疎。易生嫌隙。世之为嫂者。诚如欧阳氏。则举世皆闰娘矣。吾以是知一人尽道。二人成名。同室仇仇。过分多寡耳。难以罪一人也。

【白话解释】

宋朝廖忠臣的妻子。双姓欧阳。公婆都染了疫病死去了。遗下了一个女儿。

名叫廖闰娘。才生下来只有几个月的。那时候、刚巧欧阳氏也生下了一个女儿。就和小姑同养着。姑娘侄女儿一同吃着奶。奶汁不够了。欧阳氏把自己的女儿寄到邻舍家里去。自己给廖闰娘吃奶。每逢吃食物的时候。给廖闰娘的、总比给自己的女儿多一半。经过好久的时间。欧阳氏的女儿。也晓得退让了。等到两个女孩子年纪长大了。有人来向他的女儿求婚的。欧阳氏一定说。小姑还没有许给人家。怎么可以先许我的女儿呢。最后终把廖闰娘先嫁给了富贵人家。尽数把好的嫁妆给了他。嫁自己女儿的嫁妆。就没有这样好了。

十七、【邹媖引过】

宋有邹媖。引过护嫂。四子登科。富贵寿考。

【原文】

宋邹媖、为继母之女。前母兄娶荆氏。继母虐之。媖辄掩护。后嫁士人。内

外称其贤。及归宁。抱数月儿。嫂置诸床。儿堕火。烂额死。母大怒。媖曰。女自卧儿于嫂室。嫂不知也。荆悲悔不食。媖不哭。且曰。我梦儿当死也。强嫂食而后食。后生五子。四登进士。年九十三而卒。

吕坤谓小姑如姑。嫂甚畏之。媖、异母也。乃继母恶其嫂。饮食常不给。则私以己食继之。母役嫂。则必与之俱。嫂有过。则辄引为己罪。视异母嫂能如是。其多寿多男多贵子。殆天所以报善人欤。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邹媖。他是后母所生的女儿。他的嫡母所生的哥哥。娶了妻子荆氏。

后母待他很不好。邹媖每每遮掩嫂嫂的过失。保护嫂嫂的身体。后来邹媖嫁给读书人做妻子。里里外外的人。都说他贤德。邹媖回娘家来探望母亲。抱了才生下几个月的儿子同来。他的嫂嫂就抱了来。把小孩子放在床上。不晓得怎么一来。小孩跌在火里了。烧烂了额角死去。邹媖的母亲知道了。就大大的生了气。邹媖说。这是我自己把小孩睡在嫂嫂房里的。嫂嫂是不知道的。他的嫂嫂荆氏。一方面悲痛。一方面懊悔。就不要吃饭了。邹媖装着不悲伤的样子。一些也不哭。并且说。我前次做梦。就晓得这个儿子是应当死的。硬要嫂嫂吃饭。嫂嫂也就吃了。

后来邹媖接连生了五个儿子。有四个都中了进士。自己活到九十三岁。才去世。

十八、【三姑事长】

三姑祖病。侍奉不离。事其伯父。犹子比儿。

【原文】

辽郭维翰女。名三姑。九岁父卒。又三年母丧。弟年幼。上有祖父。年七十余。依其伯。伯已年五十。祖父病风不起。三姑侍汤药饮食。三年不离。祖逝。伯继病。三姑侍伯病。如事父母然。伯终。三姑服丧三年。服阕。适胡大庵为妻。夫荣子贵。人咸敬之。

三姑境遇、苦甚矣。父丧甫毕。即遭母丧。在母丧中。又侍老病之祖父。祖父逝。伯继病。事如父母。伯亡。如丧考妣。天盖苦其心志以试之也。夫荣子贵。宜矣。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辽国里的郭维翰。有个女儿。名叫郭三姑。九岁的时候。他的父

亲就亡故了。过了三年。他的母亲又死了。他的弟弟年纪很小。上面还有个祖父。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是和郭三姑的伯父一同住着的。他的伯父年纪也有五十岁了。他的祖父生了中风病。瘫在床里。终日不能够起来的。郭三姑服侍祖父。吃汤吃药吃饭。都由郭三姑照料。有三年不曾离开过祖父。后来祖父死了。他的伯父又生了病。郭三姑服侍伯父的病。和服侍爷娘一样。伯父死了。郭三姑就穿了三年素服。服满了以后。嫁给胡大庵做妻子。后来郭三姑的丈夫儿子。都都很荣华富贵。当时的人。大家很敬重他的。

十九、【茅女扶兄】

茅女兄痿。倭至嫂奔。扶兄出避。同受火燔。

【原文】

明慈溪人茅氏女。年十四岁。父母俱亡。独与兄嫂居。其兄病痿卧。值倭寇

入县。嫂出奔。呼女与偕。女曰。我室女。将安之。且尔我俱去。谁扶吾兄者。乃坚决侍兄病而不行。倭寇至。纵火。女力扶其兄。避空室。竟被燔灼俱死。

茅氏女年仅十四耳。而能知室女之未可随行。且以孱弱女子。扶病痿之兄以出。岂真不量力哉。意甘同死。不忍委兄而去。道固当尔。则杀身乃所以成仁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慈溪县地方上。茅家里有一个女子。他的年纪只有十四岁。但是

他的父亲母亲。都是早已去世了。独自跟了他的哥哥和嫂嫂一同住着。他的哥哥生了一种筋肉疲软的痿瘫病。睡在床上。不能够自由行动的。那时候、刚逢着日本的兵打进慈溪县城来了。他的嫂嫂就逃出去。并且叫小姑一同逃走。茅家女子说。我是个闺门女子。逃到那里去呢。并且你我都逃走了。那一个人来扶我的哥哥呢。于是他很坚心决志地、侍奉着哥哥的病。终于不肯走开。后来日本强盗到

了。放起火来。茅家女子用尽了气力。扶了他的哥哥避到空房子里去。竟被猛烈的火烧死了。

二十、【曹杜易乳】

杜氏讽姑。为翁置妾。得子妾亡。易乳以接。

【原文】

明曹桂妻杜氏。年二十四而寡。遗腹生女。念家无他丁。翁嗣将绝。日讽姑

为翁娶妾。从之。得一子。弥月、妾死。杜即以己女托族母。而自乳翁子。逾年、翁姑并没。或谓之曰。汝辛苦抚夫弟。能以夫弟为后耶。杜曰。夫弟后翁。他日得生二子。则其一、即我后也。

曹杜氏以遗腹产女。家无他丁。翁嗣将绝。日讽姑劝翁娶妾。欲得一夫弟以延宗祧。既得夫弟而庶姑死。乃易乳以保全之。成始成终。出于天性。非特孝悌两全。抑且节绝义昭著矣。

【白话解释】

明朝曹桂的妻子杜氏。年纪二十四岁的时候。丈夫就死去了。遗腹生下了一

个女儿。他心里思量着。家里没有另外的男子。恐怕曹家的香火。就要断绝了。所以天天去劝婆婆。要给公公娶个小老婆。后来婆婆听了他。就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生下了刚刚满月。那个小老婆又死了。杜氏便把自己的女儿。托了族母去抚养。自己来给公公的儿子吃奶。过了一年。公婆都死了。有人对杜氏说。你这样辛辛苦苦抚养你丈夫的弟弟。难道可以把丈夫的弟弟、当着自己的后代吗。杜氏回答道。丈夫的弟弟。当然做公公的后代。但是等到他生了两个儿子。那末有一个。就是我的后代了。

二十一、【茅曹敬爱】

茅氏多病。劝夫妻曹。曹拜床下。感动年高。

【原文】

明谭宗胜妻茅氏。多病无子。劝夫以继室礼娶曹氏。谭从之。曹见茅。问为

谁。谭绐之曰。嫂也。曹遂敬奉汤药不懈。后见夫持茅手脉。视而泣。曹乃以礼谏。谭不得已以实告。曹曰。吾失礼多矣。亟走拜茅床下。茅惊。答拜曰。屈君若此。我何能安。固逊。遂以姊妹序齿。

茅诚贤矣。而曹初以为姒。敬奉不懈。悌也。夫执茅手。以礼谏之。亦悌也。迨明真相。嫡庶互让。茅父且感其事而悟。老年兄弟。和乐如初。尝语人曰。使吾兄弟式好者。吾女也。于戏、二女之感人深矣。

【白话解释】

明朝谭宗胜的妻子茅氏。身体多病。没有儿子。就劝丈夫用娶后妻的礼节。把曹氏的女子娶了来。谭宗胜就依着做了。曹氏看见了茅氏。就问丈夫道。这个

是什么人呢。谭宗胜就骗他说。那个是我的嫂嫂呵。曹氏以为真的。所以就很敬重的。给茅氏递汤递药。不敢懈怠。后来看见丈夫握了茅氏的手脉。看着哭了。曹氏就用礼法来劝他的丈夫。谭宗胜不得已、就把实在情形对曹氏说了。曹氏听了说道。那是我多多失礼了。就急急忙忙走到茅氏房里。在床前跪下了。茅氏吓了一跳。也就跪下了说。委屈你到这般地步。我心里是很不安的。大家逊得了不得。最后就排了年纪的大小。做姊妹称呼。

二十二、【穗女抚弟】

穗女抚弟。置帚具酒。族叩夜门。款之愧走。

【原文】

明陈穗女。年十八。父母殁。二弟长者六岁。少者五岁。亲族利其有。日眈

眈于旁。女矢志抚弟。置帚数十。具酒食以待。寒夜、族兄弟乘黑叩门。女燃帚启户。款以酒食。皆大惭。诡曰。吾辈夜行。火灭求烛耳。自此遂绝意。及二弟毕婚。年四十五。乃嫁。无子。二弟迎养终身。

陈女所处之境。伶仃孤苦。岌岌可危。稍不谨慎。祸即随之。乃矢志抚弟。预防周至。非但不示人以隙。且令其感愧以去。化险为夷。保全门户。可谓女中丈夫矣。

【白话解释】

明朝陈穗的女儿。十八岁的时候。爷娘死了。有两个弟弟。大的六岁。小的

五岁。宗族里的人。贪着他家里有钱。天天等着。很有分肥的意思。于是陈穗的女儿。立下了誓愿。抚养弟弟。他预备了几十个火把。又暗暗地办好了酒饭。等他们来。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有许多族里的兄弟。趁着天暗了。就来敲门。陈穗的女儿就把预备了的火把点着火。开了门。放他们进来。把预备的好酒饭。请他们吃。这一班族兄弟。弄得难为情起来了。他们就讲了一句谎话说。我们晚上走路。灯火灭了。所以来讨点蜡烛的。从此他们就把贪羡的心思打消了。陈穗的女儿一直等到两个弟弟都娶了亲。自己已经四十五岁了。方才出嫁。后来没有儿子。两个弟弟就迎接他回来。养老他的终身。

二十三、【欧冯均产】

冯氏问翁。嫡庶之别。服等产均。欧父大悦。

【原文】

明欧公池妻冯氏。顺德人。公池有两兄。皆庶出。父分产。欲厚公池。冯氏

请曰。嫡子庶子为父母服。有差等乎。欧父曰。皆三年。冯曰。三子皆翁所生。服既无别。分产可有别乎。若是非妾所愿。亦非后人福也。欧父嘉叹而从之。

父母爱幼子。常情也。况公池又为嫡子乎。父分产欲厚嫡子。而冯氏乃以嫡庶服之无别。明分产之不可有厚薄。冯氏此言。知礼达义。对于翁则孝。对于夫则悌。诚可以为后世法矣。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欧公池。他的妻子冯氏。是顺德地方的人。欧公池有两个哥哥。都

是庶母所出的。后来他的父亲分家产的时候。就想多分一些给欧公池。冯氏就问欧公池的父亲道。父母死了。嫡出的儿子和那庶出的儿子。为父母服丧的期限。有没有分别的呢。欧公池的父亲说。那是没有分别的。都是三年的丧服呵。冯氏说。三个儿子都是公公亲生的。既然丧服也没有分别。难道分起家产来。可以有分别的吗。假使这个样子分法。不是我所情愿的。恐怕也不是后人的福气呵。欧公池的父亲听了冯氏这一番的话。非常的称许他。就依了冯氏的主张。把家产平均分了。

二十四、【俞王劝翁】

俞妇王氏。劝翁重兄。七分田宅。勤俭治生。

【原文】

明俞僧妻王氏。新昌人。僧无兄弟。而伯有六子。甚横。欲七分其田宅。僧

父持之坚。遂交恶。王氏知之。白僧父曰。财重乎。兄弟重乎。愿翁慎所处。僧父从之。僧伯大喜。遂式好如初。王氏勤治生。后十余年。伯产尽归王氏。

财重兄弟重数语。人虽知之而不肯言。言之而不肯行。王氏一女子耳。竟能作此言。劝翁实行。共复悌道。而天亦报施不爽。可见人贵勤劳。不在遗产之多寡。世之争产者。可以休矣。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俞僧。他的妻子王氏。是新昌地方的人。俞僧没有亲兄弟。可是他

的伯父有六个儿子。非常横暴。不讲道理。要将田地房屋做七份分派。俞僧的父亲一定不肯。于是他们兄弟俩就生了恶感。王氏知道了这回事。就对俞僧的父亲说道。世间上究竟还是钱财重要。还是兄弟重要。请公公仔仔细细想一想去做。于是俞僧的父亲、就听从了媳妇的话。不再去争田产了。俞僧的伯父就大大的欢喜。彼此仍旧同从前一样的和好了。王氏很勤俭的治理家中生活。过了十几年。俞僧的伯父所有产业。尽数卖给王氏了。

【绪余】

悌者。所以事长也。无论伯叔姑姊兄嫂师友。凡长于我者。皆应敬以事之。而友爱若弟若妹。以及兄弟之子女。姊妹之子女。皆在于悌道之中也。女子之悌。当更有进。盖于归以后。以夫家为家。无论舅姑二人之兄弟姊妹。皆为长亲。即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嫡庶之间。以及妯娌姑嫂嫡庶之子若女。皆无不包括于悌道之中。所谓爱屋及乌。怀其少、即所以敬其长也。孝悌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可不慎欤。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德育课本-第二册(忠信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二册 忠篇 一、【龙逢极谏】 龙逢谏君。深谋远虑。冀其少悛。立而不去。 【原文】 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人心已去。天命不佑。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夏桀凿山穿陵。谏者辄被杀。耆老或谏。桀又杀之。又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贤者多出奔。龙逢继起而为最后之极谏。冀君少悛。桀终不悟。怒而杀之。宜乎天变地崩。翌年即亡其国矣。 【白话解释】 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 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龙逢。进了一番劝谏的话。说道。古来的皇帝。爱惜百姓。节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够长久做着国里的君主。现在你君王的用度没有限制。杀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经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这国家的灭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过一些呢。桀王不肯听他。关龙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他杀死了。 二、【比干死争】 比干强谏。尽其忠诚。纣王淫泆。遂以死争。 【原文】 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遂剖而视之。武王伐纣。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忠臣不畏死。以仁存心也。比干谏而死。孔子与微箕二子同称为三仁。夫仁也者。使人身名并全。微子是也。使人爱身而后名。箕子是也。使人杀身以成名。比干是也。录其谏死之忠。以觇其仁。 【白话解释】 名字叫受辛。因为他十分残忍。除灭正理。所以大家送他一个谥法。把他叫做纣了。那时候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在纣王的身边做着少

《弟子规》之出则悌(二)

《弟子规》之出则悌(二) 【诵读声声】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问题引路】 同学们,在家里吃饭时,你们做到了让老人先吃,自己再动筷吗?跟弟弟、妹妹相处时,你会因为自己是哥哥姐姐,就霸道地与弟弟妹妹抢玩具和好吃的吗?平时的生活中,你有因为某一样东西,而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争吵甚至打架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二部分,一起来感受古人兄弟姐妹之间礼让、团结的做法和晚辈尊敬长辈的优良美德吧! 【为你解读】 “出则悌”这一部分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对财物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值得注意的是,“财物轻”不是单方面的“轻”,而是双方面的“轻”。一方面,自己不要凡事都从财物方面考虑,觉得吃亏、不公而心生怨气;另一方面,也不要主动去侵占其他兄弟姐妹的财物,或占些小

便宜,使对方不满和心生怨恨。怕吃亏和主动去占便宜都会影响兄弟姊妹间的亲情,影响相互之间往来。 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谨(jǐn)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也不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刺痛了对方的心,对方起了怨恨,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言语方面要非常注意,兄弟之间,讲话时多给对方一分尊重,互相恭敬,互相能够容忍对方的过错。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同时,这意义也要延伸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斤斤计较,不讲伤人的话,多宽容,多恭敬,那么人人之间也就相处得和谐融洽。 言语在孔门4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其实,在忍当中不但能扩宽自己的心量,也会唤醒对方的惭(cán)愧(kuì)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理亏。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指的是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一、辩证地认识《弟子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如果没有规矩,早就陷入了崩溃。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传承数千年,即使外族来袭也依然无法改变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我想,这主要在于社会对规矩是需要的,这种规矩不是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学会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有了这些守则规范,我们才能够经由对这些守则规范的遵守而变成谦谦君子。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时,就要辩证地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成就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的,其实就是从小养成的好规矩,好习惯。难怪名人说?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二、【出则弟】解读 【解读】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弟通悌:从心,弟声。《说文》:?悌,善兄弟也。?本义:敬爱兄长,泛指敬重长上。 《三字经》里提到?首孝弟,次见闻?,这里可以看到,即使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孝悌仍然比读书重要。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今人还比不上古人吗? 《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教导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教导人有节有度,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所以「悌」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孔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只要你走出自己的房间,就要与人交往,首先就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离开自己的家庭,就要与族里的其他长辈交际。交往要注意什么呢?《弟子规》为我们提供可操作的礼仪、规矩。 弟道第一条,注意与兄弟交往礼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 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 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 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德育故事-第一册(孝悌篇)

《德育故事》初集第一册「悌篇」 点选目录 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姜肱大被缪彤自挝 王览争酖庾衮侍疫刘琎束带牛弘不问田真叹荆 李勣焚须文本乞恩公艺百忍士选让产陈昉百犬 文灿拒间温公爱兄朱显焚券张闰无私章溢代戮 郑濂碎梨廷机教弟严凤敬兄世恩夜待 一、【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 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注解】 1.殷:朝代名。商王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 2.昌,文王之名。 3.圣瑞:指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之事。 4.传位:传诸侯之位。 5.荆蛮:蛮之在荆州,后为句吴。 6.被,与披通。 7.文身,画文于身也。浑然,浑沦之谓。 【白话解释】 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 圣人出世的祥瑞。再由季历传位给昌 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

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 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注解】 1.据,拒守也。掠,夺取也。 2.瘠,瘦也。辜,罪也。 3.分别迁授:指孝迁长安卫尉,礼被征为御史中丞。 4.亟,急也。 【白话解释】 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 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三、【许武教弟】 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原文】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 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 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 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 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 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 “道” 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 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 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 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 每天总是会 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 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 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 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 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 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 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 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 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 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 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 家里能和睦共处, 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 互相的帮助, 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 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 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 大。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 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 欢迎来到大方广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孝篇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原文】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为元妃。女英为次妃。事瞽瞍犹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为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为帝妃。事瞽瞍犹若初焉。于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白话解释】 唐代尧皇帝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娥皇。次的名叫女英。当时尧皇帝因为朝里的四岳官举荐虞舜。就

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来看看他的品行究竟怎么样。舜的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就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们姊妹两个人。服侍舜。虽然在田野里。也是很尽妇道的。舜的父亲瞽瞍和象。想谋杀舜。叫舜去修米仓。穿深井。要趁势弄杀他。舜就去告知他们俩姊妹。他们虽然晓得瞽瞍和象的阴谋。可是仍旧叫舜去做。等到尧帝把皇帝位子让给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他们服侍瞽瞍。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原文】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

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

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

弟子规: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 chū zé tì 【出则悌】 在日常生活中友爱兄弟姐妹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说: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有孝道。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说: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说: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说: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理应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解说:称呼长辈时,不能够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说: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 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说: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 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 才上马或上车。 zhǎng zhě lì yòu wù zuò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说: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能够坐下。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说: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 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问题引路】 同学们,或许你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作为弟弟妹妹,你会恭恭敬敬地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吗?作为哥哥姐姐,你会以身作则,倡导和睦,保护弟弟妹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一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人兄弟和睦、相亲相爱的做法。 【诵读声声】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为你解读】 “出则悌”是指在家庭以外,要学习“悌”。教导我们 离开家,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一个人在家里对兄弟能够友爱、以礼相待,他到外面与人相交,当然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处事态度。 “出则悌”第一部分讲的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作为哥哥姐姐的要帮助弟弟妹妹,并和弟弟妹妹们和睦相处;作为弟弟妹妹的要懂得尊重哥哥

姐姐,并对哥哥姐姐有礼貌。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在这里,“兄道友”的“友”有3层含义: 第一,亲爱,友爱。简单地说,父母给小哥俩买了一件玩具,递给了哥哥,哥哥一看弟弟手空着,也很想玩,就递给了弟弟,说:“你先玩吧。”这就是与自己的弟弟表达亲爱、友爱之情。 第二,帮助,协助。未成年时,哥哥姐姐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有的本事大些,运气好些,有的本事小些,运气差些,本事大运气好些的哥哥姐姐如果能提供帮助则要尽可能地帮助、提携(xié)本事小,运气差些的弟弟妹妹。 第三,和顺。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处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引起事端。作为年龄稍长一方的哥哥姐姐有调解弟弟妹妹们矛盾、平息事端的责任,绝不能作为大的,带头挑事、闹事。假如说弟弟妹妹们因矛盾吵起来了,作为大的,要首先站出来制止。尤其是作为家中老大,父母在世时,老大是父母的左膀右臂;父母过世后,老大则是“一家之主”。中国有句古话“父不在,长兄为父”,老大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弟道恭”的“恭”是恭敬,有礼貌的意思。哥哥姐姐虽是同辈人,年龄相差一般也不大,但也不能缺乏对他们应

(完整版)《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 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一章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恶色,柔吴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礼尽,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第二章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第三章章谨 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务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明,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第四章章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啮其指。负薪归庐。 徹。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徹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于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六、【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双目皆瞽。入鹿群中。为取鹿乳。 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11 进度:出则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复习: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教学内容教学检讨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 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 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交车或火车 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 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 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交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 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 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 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 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 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时间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里。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1.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2.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3.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喂,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它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依林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 (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

《德育故事》三集 2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悌篇 一、【周公祝代】 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 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即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 二、【伋寿争死】 伋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 周卫公子伋。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宣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 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绝矣。乃伋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 三、【伯鱼十往】 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 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著。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姪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读课文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德育课本》初集第3册《二十四义》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 义篇 一、【冯谖焚券】 冯谖弹铗。客于孟尝。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原文】 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矫命。以债赐诸民。焚券而归。孟尝君曰。债收毕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问。何所市。曰。市义而还。君府藏盈积。惟寡义耳。君曰。诺。后孟尝君废。诸客皆去。独赖冯谖。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则曰无好无能。孟尝笑而受之。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剑铗。孟尝如愿偿之。人方疑其贪也。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卒至君废客散。赖谖而复位。义士之报人多矣。 【白话解释】 周朝战国时候。齐国有个冯谖。替孟尝君到薛的地方去讨债。他就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把百姓们欠他的债。都赐给百姓们了。又把这许多的债票、当着

百姓们的面前、统统烧掉了才回来。孟尝君看见冯谖回来了。就对他道。债都收完了吗。为什么来得这样快呢。冯谖回答道。收完了。孟尝君又问冯谖买了什么回来呢。冯谖回答道。买了义字回来。我看你的府上。金银谷米绫罗绸缎。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一个义字。所以我替你买了希有的东西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勉强应了一声。后来孟尝君不做齐国的相国了。他门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亏得冯谖。才能够再做了齐国里的相国。 二、【仲连蹈海】 齐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不忍为民。 【原文】 周齐鲁仲连、游于赵。时秦围赵急。魏遣新垣衍说赵。请帝秦。仲连乃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上。虏使其民。彼即肆然为帝。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忍为之民也。秦军闻之。却五十里。 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而死。其辞慨慷。其志激昂。义气所感。秦军为之却退。新垣衍称其为天下士。平原君且欲以千金为之寿。仲连笑而却之。为

弟子规(之出则悌)

弟子规及译文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

《弟子规》“出则悌”释义

《弟子规》“出则悌”释义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 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 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 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能 够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 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能够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 不能够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 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 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 才能够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能够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能够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理应专注聆听,眼睛不能够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出则悌 引子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在“入则孝”的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的学习。什么是“悌”呢?“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出则悌”讲的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我们和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 “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悌”呢?在古代,《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而我们今天和长辈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我们来看《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是怎么要求的。 、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家庭一般就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三口人,我们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是不是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当哥哥姐姐的,年纪大,懂得道理多,应该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妹,学习上多帮助弟妹。而且,在兄弟姐妹吵架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要谦让弟妹。那么,当弟弟妹妹的,要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不能因为自己小就任性不听话。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小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