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武穴市龙坪中学朱勇胜

[教学课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

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型]

自学训练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列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示:适当补充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和电灯、计算机和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2展示课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二训练

A 知识训练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兴起时间、别称、发

源地、内容、标志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19世纪最后几十年20世纪40年代

别称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新科技革命

发源地英国欧洲美国

内容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

劳动

电力作为新能源,广

泛使用,人类由蒸汽

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

明和应用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

用电力的普遍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

影响生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

产力的迅猛发展,创造

出以往社会都无法比拟

的巨大的社会财富

生产力突飞猛进发

展,推进了资本主义

大工业蓬勃发展和社

会经济高速增长

带来了生产工具根本

变革、扩展了劳动对

象的范围,促进了劳

动者素质的提高

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

主义制度在工业革命完

成后最终确立起来(或

巩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

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发生变化,出现了

垄断和垄断组织,垄

断的出现是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

体现,(或使资本主

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

展到垄断阶段)

迫使垄断资产阶级不

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或使垄断资本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

使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表明的道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启示1)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必须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中某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适应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指导学生认真整理所填写的图表1中的知识,纠正不足之处。

B 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1,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样观察和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基本方法。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我们不妨称之为横竖法。)

3提高解决图表类型材料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

美国总统大选年1936年1952年1972年198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

耗资(美元)1400万 1.4亿4亿10亿15亿24亿30亿

(选自黑龙江·2001年中考)

1)引导学生采用横竖法分析图表2。

2)引导学生结合图表1来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2。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表2反映了美国总统大选耗资随着年份的增加不断地增长。教育学生观察图表类型的材料要注意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训练二:

(选自浙江绍兴·2001年中考)

1引导学生采用横竖法分析图表3。

2引导学生结合图表2来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3。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并随着年份的增加在不断减少,图表类型的材料有多种多样;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的材料:1可以使用横竖法;2要注意现象的变化和发展;3要辨别图表材料的标题和标注等。)

C 觉悟提高

1能力方面的点拨

5000

1000

3000

2000

4000

6000

1949 1999 2030 (年份)

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

图表1

图表2 图表3

三国科技实力对照

表 三国(地区)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比例表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的材料要注意三点:1要使用横竖法;2要注意现象的变化和发展;3要辨别图表材料的标题和标注等

2 知识方面的点拨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对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影响部分)

2)引导学生讨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认真填写图表1中的结论、表明的道理部分.

(提示:不能够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3 觉悟方面的引导

1) 学生结合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谈谈对自己

的启示。

(提示:不能够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2) 学生阅读和分析图表4。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分值

100

89.30 58.57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补充材料1 据调查,目前,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占0.3%,而欧盟为4.4%,是我国的近15倍;美国为6.9%,是我国的23倍。又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0%-80%,而中国仅为30%。)

(补充材料2 目前,我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0,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20。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为1200-1300公斤,发达国家为2万-10万公斤;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的粮食只能养活3人,而美国可以养活465人,英国可养活126人。钢铁工人每年人均炼钢量,我国为33吨,日本为4500吨;采煤工人每年人均采煤量,我国为360吨,美国为3692吨;炼油工人

人均年产量,我国为938吨,日本为9318吨。)

3) 引导学生分析图表4(结合图表1和补充材料1、2)表明了什

么?

(提示:不能够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4)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打算,为自己的家乡出谋

献策。

三 小结

1 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归纳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知识

2 方法小结: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一个方法。

3 激情导行: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导致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18世纪中期以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生产力的飞跃,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的革命,使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为了我们辛勤劳动的父辈和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树立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表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发展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社会生活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会进步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把所有的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2)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于蒸汽动力代替水力,使工厂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和发展起来一起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变了原来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优势的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是在大工业的推动下,把人们集中在一些城市和城镇中,从事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关系变得极其密切的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 (4)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第一次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适合于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国制度等相继确立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5)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6)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增强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力量。改变了殖民方式,强占市场和掠夺原料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大量向殖民地移民成为主要方式之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随着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又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7)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大为提高,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严重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对生产力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①垄断组织既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又是某一行业独占生产和市场的经济联合体;②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工业部门由于其复杂多样的制造程序和巨额资金的需求,都要求改变独家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联合生产,所以出现了新的经营联合体,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销售体系,即垄断组织;③垄断组织的产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经济决定政治,随着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为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公民意识增强。(4)对殖民侵略方式的侵略:国际垄断集团要求瓜分世界,输出资本。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美德超过英法,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格局发生了变化,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从棉花时代跨入钢铁时代;从平面运输时代跨入立体运输时代,运输的发展使贸易迅速增长,又进一步推动了贸易格局的变化,英国的贸易中心的地位被打破,出现了多个贸易中心。 (6)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人类终于跨入现代文明的大门。由于化学农药和农业机械的普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②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浅谈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英、德、美、中各国发展轨迹 [摘要] 通过讲述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政府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取得先机;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占尽良机;中国错失良机。 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引起各国社会形态的剧变,随之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十八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探寻每次科技革命中西方大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道路,给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核心技术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业、采煤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国际地位衰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于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首先爆发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转化为工人阶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繁荣、国内交通发达;煤铁等资源丰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胡格诺教徒;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城市迅速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工业霸主地位的确立。19世纪中,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资本输出、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发达,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更加巩固;第三,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错失良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王朝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封建制度,内重农抑商、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依然在封建农业经济的道路上缓慢前行,新的经济结构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初,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扼杀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动地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未能有效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中 第二次科技革命相较第一次科技革命而言,时间大大缩短。科技在这次工业革命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

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 技革命一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武穴市龙坪中学朱勇胜 [教学课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型] 自学训练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列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示:适当补充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和电灯、计算机和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2展示课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二训练

A 知识训练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兴起时间、别称、发源地、内容、标志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2指导学生认真整理所填写的图表1中的知识,纠正不足之处。 B 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1,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样观察和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基本方法。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我们不妨称之为横竖法。) 3提高解决图表类型材料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 图表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叫做:技术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实际生产为依托,一些发明成就并不是出于发明家之手,而是一些各个操作者之手,像著名的詹姆斯瓦特就是一位技师。这一时期的发明多以直观的运用能量为主,从日常生活可以观察到的经验入手来创造发明,比如理查德·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蒸汽机其实也是由生活得到。这一时期社会对资源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促进了钢铁、煤炭等工业的发展,钢铁是为了制造机器以及一些工具,煤炭是为了提供能源。同时为了方便资源的运输也改进了交通,比如建造了铁轨和机车,使运输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铁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仅英国在1838年就已拥有500英里的铁路。同时在水路方面也有开拓,蒸汽船的发明慢慢取代了帆船的地位,并且慢慢开始用于运输。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蓄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同时第一次使人们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为可能并且在时间上得到大幅度的削减。同时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比蒙古以及罗马各个时期都要统一,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这就促进了欧洲一些新兴国家的相互流动,像比利时法国等。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到整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是肮脏的,这是从工业化了的国家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殖民可以看出,英国很早就侵占了印度澳大利亚,葡萄牙侵占澳门,法国殖民非洲北部,西班牙葡萄牙侵入南美洲等等,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比以往一切时候更甚,蒙古和古罗马时期疆域辽阔,统一了欧洲很大一部分领土,但其对附属国的统治也仅仅是进贡,不影响附属国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而工业革命时期的统治更是包含了经济结构的改变和文化的入侵,以北美洲澳大利亚最甚,这些地方土著居民少,武器装备又落后,丝毫不能抵抗列强的入侵,造成的结果是土著被大量杀害,整个大陆全盘欧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欧洲。而对于亚洲非洲这些社会已有一定发展的国家,全盘殖民是不可能的,这是它们就会寻找一些代理人来维护它们在这些国家的利益,同时他们也不会忘了经济和文化渗入,像印度慢慢的在经济上越来越被英国所左右,成了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受世界经济波动和危机的支配。当时清朝也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大清朝地大物博,没有一个列强可以完全吞并中国,纵使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但他们也不可能像统治印度一样统治我们,但我们的民族仍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贩卖鸦片,不但侵占主权利益,更毒害人民。 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以1870为分界点,这个阶段科学大大的影响了工业,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是表象般地机械制造,第二次则更多的应用科学技术来改进生产力,比如托马斯发明的炼钢法,从低品位的铁矿中大量炼出高级钢,另外发明的电机和内燃机彻底改变了动力,无线电的发现也带动了通讯的进步,另外如法拉第的电磁学都极大的带动了生活的变化。另外还有像爱迪生、莱特兄弟等发明家都对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靠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而堆垒起来,这时候是科学创造井喷的年代,也是造就最大大家的年代,像居里夫人、麦克斯韦、法拉第、波尔等等知名科学家,当时的社会对科学家是很尊重的,对科学是敬畏的,政府对科学事业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各国的科学院可以说汇集了当时最顶尖的科学家,并且科学家可以在世界各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可以到各国演说,当时的学术氛围的开放的,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大家有不同的主见,正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形式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进程是快速的,像电灯的进入平常百姓家,交流电供应各大电网、电报、电话的发明等等,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概括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幵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 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20世纪末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⑥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影响全球的问题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幵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出现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煤(煤炭成为重要能源)、冶金行业也出现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成功;19世纪后,美国涌现新的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轮船、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运用:19世纪出现一些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70年代可用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问世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无线电报成功 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老工业部门也有新发展,如冶炼、造船、机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81

3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1.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