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发表时间:2017-08-18T14:59:09.003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8期作者:沈洋[导读] 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部门能够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确保配电网可以实现动态平衡与经济运行。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黟县供电公司 245500

摘要: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部门能够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确保配电网可以实现动态平衡与经济运行。因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方面应该认真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促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能实现配电网的精准投资,契合配电网发展政策。建设技术先进、投资经济、安全可靠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整个配电网建设的关键点和提效点,也是保障一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体现了配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1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功能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比较单一,功能上还不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工作偏重于对供电效率和供电的稳定性的研究,对其他功能的开发涉及的不多。以前电网停电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固定的周期检查,在这种人为的管理中停电的管理工作水平不高,提高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停电的时间。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方向就是如何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1.2 不兼容问题突出

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过于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导致许多原来的设备与新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不能够完全兼容,电网系统的运行不够稳定。有的部门在采购设备时不考虑设备的兼容性问题,盲目的引进新的设备,造成新旧设备之间兼容性不好,电网的运行状态不稳定。这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目的,还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3 缺乏整体设计观念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往往缺乏统一兼顾的意识,不能在整体上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造成控制部位与部分终端部位的连接效果不好。还有的线路对电流设置限制,使高功率的设备不能在此电路系统中正常运行。所以,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时要注意整体框架的把握,重点对原来的供电线路进行调整和改进,然后再考虑引进先进的配电设备。

1.4 管理体制弊端

以前配电系统主要适用于生产制造和产品营销等主要耗能单位,没有全面的职能管理和有效地分工机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因此,在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功能设计时,除了要继续进行重点职能设计外,还要加强管理,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尽量减少管理的漏洞,不断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规划设计中,从总体上要牢记统筹兼顾、规划先行、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充分利用、改造建设、系统集成、功能整合的基本原则。

2.2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中,要把握十个要点:①资源共享与充分利用。着重对原有相关系统、设备的信息整合和发掘利用。②系统建设的可扩充原则。为建立便于未来扩容、增设功能,采取上层开放式平台、终端积木式结构措施。③系统构成的可靠性原则。软、硬件都力求成熟、稳定、可靠、协议标准、接口规范。④安全性原则。网际间有安全保护、防误操作和防病毒措施,确保实时管理安全运行。⑤可维护性原则。具有方便灵活的多种维护测试手段和远程维护操作的功能。⑥简化原则。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一、二次设备均力求简化,以节省投资,提高可靠性。⑦信息就地处理原则。尽量减少通道和上层数据库的负担,如子站范围内的故障处理、配变低压无功投切等。⑧因地因网制宜原则。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区客户需求特点及本网络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规划设计。⑨数据源头唯一原则。按照部门职责,确定数据源头单位,且信息共享、数据共用,消除数出多门、管理混乱的现象。⑩技术与管理结合原则。为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应在技术手段确保实时数据可靠运行的同时,建立并实施确保系统功能落实的岗位职责及联系制度、人员培训及质量考核办法,维护系统运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秩序。

3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分步实施

3.1按地域分片实施的思路

将城市分为多个片区建设DA或者DMS一体化系统,其中首要选择是在城网改造完成且一次电网比起其他地方相对稳定区域开展。当然了,也有一些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按新发展区、市中心区、边缘区的步骤进行分步实施,同样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2按功能模式的分步实施

这是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部分往往会受工量、市政环境、资金、一次电网不同程度的限制,目前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供电企业最先开展的是大范围覆盖的离线GIS,和离线配电管理,并且由此作为切入点,在分年度建设实时的DA与GIS连成一片,这种做法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3.3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综合化管理

众所周知,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是跨专业、跨系统、涉及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机结合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通过以往的实践经验表明我们首先要抓关键。具体地说就是需要领导对其高度重视,形成专群结合、条块协作、各方配合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开发的责任体系;其次是抓基础建设。包括配电环网建设、一次系统电源点布局等方面,都务必要达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具体要求;然后是狠抓核心。就是要搞好规划设计工作,包括配电自动化开关选型、通信方式、控制装置选择等规划;最后就是加强运行管理,要从建立规章制度、理清调度关系、建立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完善管理措施。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它是实时的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系统。 1 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和要求 1.1 终端设备工作环境 对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一般安装在变电站里,运行环境温度在0℃至55℃范围,但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终端设备是安装在室外的,满足设备运行性能指标要求的环境温度在-25℃至65℃范围,湿度要求为95%。此外,还要满足防风雨、散热、防雷电等技术要求。 1.2可靠性 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进行远方控制非常频繁,因此对其可靠性要求很高。 1.3 组网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为进线变电站、配电变电所、10kV开闭所、分段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一般会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之多。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对系统的组织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在配电网自动化中心的计算机上处理的信息量也十分庞大。 1.4配套 需要与配电网的改造配套进行,例如配电网环网化、配电线分段化等。没有配电网的科学拓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组织方式也难以确定。 2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 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 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这一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局限在自动重合器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自动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第一,仅在故障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不能起监控作用,不能优化运行方式;第二,调整运行方式后,需要到现场修改定值;第三,恢复健全区域供电时,无法采取安全和最佳措施;第四,隔离故障时需要经过多次重合,对设备冲击很大。

论配电自动化建设及规划应用

论配电自动化建设及规划应用 发表时间:2016-11-10T14:20:39.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作者:罗永润[导读] 配电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顺德供电局佛山市顺德区 528300)摘要:配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到用户的最后一环,与用户的关系最为紧密,随着配电网络的迅速发展,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供电企业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配电自动化规划原则和网架现状,详细介绍了建设模式和规划应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网规划;建设模式1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配网网架可通过自动化规划改造及调整,提高对电网故障的响应速度,缩短判断和隔离故障时间,尽快恢复供电,因此,加快配电自动化及其规划的应用,是提高故障情况下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配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 配电自动化规划原则 配电自动化应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为目的,根据地区配电网现状及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宜建设一个区域、完善一个区域,逐步推广。自动化规划应以“网架与自动化建设并举”、“需求导向、经济实用”为原则,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科学布置自动化节点。 3 配电网架现状 目前,城市配电线路以地埋电缆或架空电缆混合线路结构居多,农村配电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但由于前期部分地区配电网规划缺失,导致网络结构复杂、层次不清、联络混乱,多电源线路分段情况不理想,配网的负荷转供能力普遍较差,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逐步对网架结构进行重新规划,通过对一次设备开关改造升级或整体更换,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 4 自动化建设模式 按照不同的规划需求,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模式可分为运行监测型和控制型。 4.1运行监测型 运行监测型是以及时定位配电网故障,监视配电网运行状态为主要目的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具备完整的配电主站、终端及通信通道,通过具有遥信、遥测功能的配电终端,将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及时上传配电主站。运行监视型配电自动化主要以具备远传功能的故障指示器为主进行建设。故障指示器通过检测线路电流、电压的变化或注入的工频特征信号,来识别故障特征,从而判断是否给出故障指示。按照使用场合不同,故障指示器又细分为电缆型和架空型,指示器布点如下图示。 4.2 控制型 控制型是以实现故障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为主要目的,根据实现技术手段的不同,可分集中控制型和就地控制型两种基本模式,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二者结合的混合模式。 4.2.1 集中控制型 集中控制型具备完整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及通信通道。通过配电终端与配电主站的双向通信,根据实时采集配电网和配电设备的运行信息及故障信号,由配电主站自动计算或辅以人工方式远程控制开关设备投切,实现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故障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 4.2.2就地控制型 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可不依赖配电主站,仅通过现场配电终端、保护装置相互配合,即可准确定位故障区域,快速自行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并支持将故障信号、开关动作情况、开关运行状态等信息及时上报配电主站系统或相关调度、运维人员。就地控制型主要包括智能分布式、就地重合式和级差保护式三种基本方式:智能分布式通过现场配电终端或保护装置间相互通信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就地重合式通过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线路上的配电自动化开关间的逻辑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其技术手段包括电压-时间逻辑配合、电压-电流-时间配合等方式;级差保护方式是变电站带电流保护的出口开关与分段断路器或分支线路断路器间电流保护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该建设模式应充分考虑各级保护的时间配合,一般情况下每回10kV配电线路可配置两级保护。 4.2.3智能分布式实例 针对智能分布式,在这里介绍系统开环运行模式的网络保护,其原理是借助对等式通信网络,将每个开关保护单元检测的信息与相邻开关实时共享,使不同地点的保护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进行协调和配合,实现了保护的快速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故障处理过程如下图示。 开环模式网络保护的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细则

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运维管理细则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前言 为规范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结合临沂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临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桑田李兆平郑大伟 审核: 李彪 审定: 黄振华 批准: 林凡勤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职责和权限 (2) 5.1总则 (2) 5.2运维检修部职责 (3) 5.3调度控制中心职责 (4) 6要求 (5) 6.1 配电自动化主站 (5) 6.2遥控操作 (9) 7缺陷管理 (10) 7.1缺陷分类 (10) 7.2 缺陷处理响应时间及要求 (11) 7.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8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 (13) 8.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 (13) 8.2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计算公式 (13) 9附则 (15)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为配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手段,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临沂供电公司投资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新扩建、改造、运行的以及用户投资建设移交临沂供电公司管理或接入临沂供电公司公备配电网络的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的建设、验收、投运、运维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513-2010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Q/GDW626-201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DB 37/T 2216-2012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

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

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2T14:37:48.4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作者:严庆龙 [导读] 摘要: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设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电力系统运行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采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对各部分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管理,有效的提高了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市纳溪供电分公司) 摘要: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设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电力系统运行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采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对各部分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管理,有效的提高了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设计探究 1、10kV配网自动化中配电系统设计分析 1.1配电网主站 在10kV配网自动化中,配电网主站是其中较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其一般负责电网运行动态监测、配电网数据采集、人机交互、远距离电网控制、事故图形显示、故障处理顺序记录、电网数据采集、防止失误造成的闭锁、电网信息表格打印、故障报警、故障重播、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在线对配电终端管理等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与生产管理系统、高级别电网协调自动化系统相关GIS平台进行连接,有效的构建了配电网拓扑模型,实现了对10kV配网网运行状态的分析。 1.2配网子站系统 主要分为监控功能型和通信汇集型子站。监控功能型子站一般负责对辖区内所涉及到的配电终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控制和应用;通信汇集型子站主要负责对辖区内所涉及到的配电终端的的相关数据进行汇集、处理、转发。实际上,通信汇集型子站所具有的功能包括:终端数据的处理、汇集与转发;终端通信异常的有效检测和上报;远程通信;远程维护和自诊断。而监控功能型子站所具有的功能包括:通信汇集型子站的所有功能;对所辖区域内出现的配电线路故障进行自动判断、隔离,并确保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 1.3配电终端 在10kV配网自动化中配电系统中,配电终端一般在电网开关、变电站、变压器、环网柜、配电工作、柱上开关、配电线路等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故障指示器、配变终端(TTU)等部分。另外,10kV配网自动化中的配电终端所具备的主要作用是借助自动化综合装置、远动装置(RTU)、重合闸控制器等来进行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终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借助模块设计可以提高其扩展性能;对电网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对故障进行记录、故障设备的诊断维护、实时通讯等功能。 1.4通信系统 10kV配网自动化中所采用的通信方案主要包括主站对现场单元、主站对子站、子站对现场单元、子站之间、现场单元之间的通行。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多的10kV配网自动化通行方案一般是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在10kV配网自动化中,通信系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部分,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区域不同,可以选择的通信方案就不同,常见的通信方案有:光纤、有线电缆、电力载波、微波等。但实际上,借助混合通信方案是较为实际的。 2、10kV配网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2.1过于追求片面,对核心功能和价值给予忽视。为了更好的提升配网自动化水平,只构建了较为理想的网架系统,但是缺乏统一细致的规划,从而导致后期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对故障的处理和恢复功能追求较为狭隘,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只能对少数馈线的自动化给予解决,无法保证使用方的基本利益。当配网处于负荷高度集中状态时,会导致其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对其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2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中的技术问题。常见的技术问题有网络平台及通信方式的选择问题、系统及设备的可靠性问题、操作电源和控制电源的提取问题等。实际上,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对站端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较为恶劣的运行环境,从而电子设备极易受到破损,10kV开关操作电源和控制电源具有较大的提取难度。10kV配网自动化一般采用了多种通信方式,致使其具有较低的通信可靠性。 2.310kV配网自动化设计与建设问题。(1)在进行配网自动化设计选择过程中,往往是根据专业的配网自动化设计公司来进行主站、设备、通信、管理模式等的选择。(2)10kV配网自动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工作职责不确定,导致数据维护工作薄弱,无法确保其正常的运行。 3、提高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设计的对策 3.110kV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多个部门的参与,而且投资费用比较大,所以要提前做好10kV配网自动化的设计与规划,尽可能与当地配电网的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最好分期分批实施,整体考虑。另外,还需要考虑供电局的实际需要,我国目前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最好保证技术上统一平台,配(网)调(度)统一设计、经济上节约资金、管理上易于维护,从而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3.2在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户外环境下运行的配电线路设备,需要提高配电终端设备、开关设备等的质量要求,同时还需要认真考虑低温和高温工作、雷击过电压、风沙、振动、雨淋和潮湿、腐蚀、电磁干扰等所产生的影响。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关的外绝缘材料、元器件的筛选等也要对其性价比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3.3在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要保证站端设备的远方控制频率高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此时就要求10kV配网自动化中所采用的站端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后,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使工作人员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10kV配网自动化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针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配电运行的安全可靠

配电自动化远动终端FTU开关量采样通道及软件设计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设计由来 (1) 1.1现场设备概念 (1) 1.2配电网馈线远方终端单元FTU简介 (2) 1.3开关量内容 (3) 二、设计原理 (4) 2.1 电路原理设计 (4) 2.2 各环节电路 (5) 三、详细设计 (7) 3.1设计要求 (7) 3.2 性能指标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7) 3.3开关量的采集程序算法及程序流程设计 (15) 四、设计总结 (17) 五、附录:参考文献 (18)

一、设计由来 电力系统由发电系统,输电系统,配电系统构成。它是由大量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负荷等设备有机的构成,旨在生产、传输、分配、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按照一定方式连接的整体。 配电系统和输电系统,实际上是按其实现的功能来划分。通常按输电系统的降压变电站中主变中压侧来划分,高压侧断路器及其连接的系统为输电系统,另一侧为配电系统。配电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是电力系统中从输电系统的变压点(transformation points)向电力用户传送电能的部分,也是将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的最终环节,包括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以及把不同用户连接起来的其它电气设施,常称为配电网。 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涵盖面广,用于管理与运行配电网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包含了配电网中的变电站、馈线网络、及用户管理、监控、优化运行等功能的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安全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网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它是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集成为一体的系统。 目前的功能: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需方用电管理、配电管理自动化。 1.1 现场设备: (1)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动终端,是采集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监视并向调度中心传送这些模拟量和状态量,执行调度中心发往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控制和调节命令。 (2) FTU(Feeder Terminal Unit): 馈线终端单元,特指实现馈线段的模拟、信号量的测量、控制、的设备。 (3) TTU(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终端单元,实现配电变压器的模拟、信号量的远方设备。 (4) 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配电终端单元, 配电环网柜等设备的模拟、信号的测量控制的设备。 (5) 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智能电子设备: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成,完成特定的功能,能向外部装置发送信息,并能接受外部指令的装置。 我国特指发电厂开关站或变电站内实现四遥的自动化设备,目前已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取代。

中压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中压配电网10kV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摘要:配电网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该文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适合我国实际的配电网架接线方式及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如何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关键词: 配电网位于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最终都必须通过它来实现和保障。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已成为电力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其中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地理环境、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方式、配电网的接地方式等是不同的,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及自动化的实施应因地制宜、各具特点。本文介绍了配电网的接线设计原则和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并针对几种典型接线方式探讨了配电自动化的实施。 1 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原则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和即将实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工程,都要求对配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配电系统自动化对一次系统接线方式的依赖性很强,它决定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方式。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必须和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紧密结合,一次系统接线方式必须满足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要求。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 ?优化网架结构、降低线损; ?保证经济、安全运行;节约设备和材料,投资合理; ?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灵活地适应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 2 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注重投入产出。首先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综合考虑。先进,即功能先进,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发展趋势、不落后;实用,对做好工作有较大帮助,对提高管理水平有较大意义,不搞“花架子”。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模式,如负荷密集程度、负荷重要性、经济发达程度、发展趋势、售电收入等。 合理的网架基础。它包括多供电途径的环状网(或网格状网)开环运行,合理的设备容量和采用可靠的开关设备,灵活的运行方式,恰当分段、恰当联络,负荷密集区和重要区域设开闭所,以及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权限划分。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系统规模较大,必须认真规划,盲目上马会导致“推倒重来”的风险,规划负荷发展趋势,规划体现高的投入产出,规划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首先实施网架基础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区域,首先实施条件成

关于配电自动化标准设计分析

关于配电自动化标准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7T10:56:09.8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作者:余雅博 [导读] 摘要:配电网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公司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配电网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重要性日益凸显。配电自动化对于提高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供电可靠性、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标准;设计;分析 1导言 配电网直接面向客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客户服务的关键环节。自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优先在省会、直辖市等大型城市的核心区域开展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目前国内配电自动化已进入了覆盖中小城市在内的全面推广建设阶段。 2前期配电自动化建设分析 前期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基本覆盖了国家电网公司所辖的大部分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供电企业,属于大型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一次网架与设备改造、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通信网络、信息交换总线建设等几个方面。通过试点工程建设,各试点区域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完善了配电自动化相关标准体系,形成了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流程,确定了配电终端等设备基本性能指标,形成了成套的技术产品系列,促进应用功能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进配电自动化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通过对试点工程的总结分析,也发现了一些特点与问题:第一,大型城市配电网规模普遍较大,因此试点工程主要面向城市核心区域进行小范围开展,自动化覆盖率较低,配电自动化建设规模效应未能很好体现;第二,试点建设区域多以A+与A类负荷为主,采用了光纤通信、“三遥”终端为主的自动化建设模式,并同步进行了网架优化与较大范围的配电设备更换以满足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较高要求,因此系统建设复杂程度与工程量较大;第三,根据地区配电网规模进行大型配电主站建设,配置规模上一步到位,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开展了馈线自动化、解合环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等高级应用建设,主站投资较高; 3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发展历程 3.1初次试点阶段 在2000年前后,曾掀起一轮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热潮,但许多当时建设的系统并没能发挥作用,除了早期配电网网架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以外,未能建立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监管等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之前,有关配电自动化的标准只有DL/T 721-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等,仅有的几项行业标准并不能满足当时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同时建立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用以协调和指导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其中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重点关注的3个关键技术领域之一,统一纳入标准体系建设之中。第一批试点阶段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北京、厦门、杭州、银川作为第一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单位;为确保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同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在开展配电自动化现状分析及技术发展研究基础上,按照标准先行的原则,全面启动了配电自动化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3.2第二批试点阶段 2011年,在第一批4个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工程完成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安排部署了天津、青岛、上海等19个重点城市作为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全面开展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工作。在第二批试点项目建设期间,在已有标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完成了《配电自动化验收细则》(第二版)、《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验收细则》、《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规定》、《配电自动化运行维护管理规范》、《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5项技术标准和规定,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检测,系统运行维护和工程验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形成了覆盖配电自动化指导原则、系统设计、建设、验收、运维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 4配电自动化标准设计案例 4.1案例简介 所选择的案例城市主要信息描述如下:人口约为1000万人的中心城市、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千米。当期城区的配电设施管理主要通过采用人工经验管理方式。当地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较落后,之前没有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和相关设施。规划设计水平年及规模:一是设计时限为5年左右,具体建设完工为10年之内。二是建设内容主要为:第一,建设配电自动化的主站系统,搭建信息交互总线;第二,对当前配电网环网柜箱体进行改造及扩建;第三,在柱上开关系统中增加安装电动操作机构,实现电操运行机制;第四,调整、调换系统中电流及电压互感器装置等辅助设备。 4.2总体框架 标准设计主要采用层级化的体系,依据设计的深度不同,针对设计阶段来进行层次的设计和组合,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规范化的层级:一是G1层,其主要是适用于配电自动化可行性研究阶段。二是G2层,其主要是适用于配电自动化初步设计阶段。三是G3层,其主要是适用于配电自动化施工图阶段。四是G4层,其主要是对配电自动化施工建设阶段的过程指导及要求。本设计主要对G1,G3,G4层设计标准进行展开。 4.3层级划分及模块设置 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各部分所属的物理位置,可将标准设计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户内开关站。二是户外开关站。三是自动化部分。四是通信部分。 层次划分详述:一是G1层:主要是管控组合方案及布置型式,满足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具体要求。二是G3层:此阶段主要是满足工程施工图这一阶段的具体要求。三是G4层:主要是为了满足施工设计精度、细度性要求。 模块设置详述:一是G1层的具体设置:此处主要根据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及改造的技术方案,选取配电站点所需配置的具体类型,并给出新建及改造相关设备的配置方案。其中,通信部分主要采用光纤以太网和无线通信。二是G3层模块的具体设置:G3层模块主要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8T15:14:46.1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王珺 [导读]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高效的规划工作作为铺垫。 (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山西临汾 031500)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高效的规划工作作为铺垫。本文从阐述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用电量日益增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度消费离不开充足的电量做保障。所以,我国市场对供电系统和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和推进,供电可靠性再一次得到提升,电量在输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从供电可靠性层面看,我国现阶段在配电自动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许多地方的网架结构混乱、设备落后、线路陈旧等问题需要我国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建设。 一、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事实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了规划原则模糊、性价比不高、规划缺乏统一性、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规划原则模糊 规划原则模糊是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在我国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时比较常见的原则主要包括了确保资源共享效率、提升信息传输速度、提升自动化系统扩展空间、保留二次扩展余地、更新配电系统软件、提升设备可靠性等重要的原则。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配电系统的实际规划过程中往往无法对于这些原则进行遵循和执行,而模糊的规划原则必然不会带来清晰的规划思路和良好的规划结果。 2.性价比不高 性价比不高会导致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容易出现后期经济问题。性价比不高顾名思义就是规划中使用的设备造价过高但是设备本身的功能过于低下。例如我国之前许多城市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时所投入的设备如重合器和分断器和其他不成熟的智能设备都在大量的实践中被证明了性价比较差,这些设备的投入无法对于设备本身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只能进行事故后的故障处理。并且由于我国存在很多的单相接地故障,这导致了这些设备的使用面更加缩小,而高昂的设备投入和差劲的设备投入效果最终导致了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整体的性价比低下。 3.规划缺乏统一性 规划缺乏统一性则必然促使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质量的下降。通常来说统一规划主要是指对于配电系统进行标准话和规范化的规划工作。但是我国许多程度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规划在系统、模式、构建过程、系统设备、系统兼容性等方面都缺乏良好的统一性。这必然会导致规划出配电系统无法保证电力资源和电子信息的良好共享和传输效率,因此也很难满足城市电网系统长期的健康发展需求。 4.评价机制落后 评价机制落后这意味着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是否成果很难进行评价。规划后评价工作主要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对于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对于规划工作是否成功已经相应的经验进行判定。但是我国现今仍旧缺乏较为先进的城市配电系统评价机制,例如对于供电可靠率、用户服务质量、线缆日常损耗等数据的评价标准仍旧出于不统一的状态,这最终导致了电价机制、电网安全机制的评价也难以顺利的进行。 二、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存在着相应的优化对策,比如增强规划立体性、增强结构互动能力、采用新型光缆、系统统一规划等优化对策。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 1.增强规划立体性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首先需要增强规划立体性。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首先需要增强纵向结构和横向的结构的规划水平,这包括了对于上层主站规划的优化和城市电力终端系统的规划优化。其次,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需要够确保电力信息的独立性,从而能够保证信息的可扩充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应当充分考虑配电管理、供电管理、停电管理、故障处理工作、电力设备检修、电表计量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从而能够更加切实的增强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工作的立体性。 2.增强结构互动能力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必须要增强结构互动能力。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将城市电网缺乏合理、灵活的结构布局和互动能力的部分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能够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互动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其次,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充分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做好结构的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工作来避免存在的问题影响到配电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流的传输。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组网方式的选择,从而能够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3.采用新型光缆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应当注重采用新型光缆。工作人员在采用新型光缆首先应当理解到这一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既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所以做好通信系统的规划工作需要进一步的适应配电自动化可靠性的需求。其次,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高性能的光缆的制造价格不断下降,因此将其投入使用的成本不断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性价比却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采用新型光缆时需要考虑到其外力对光缆的破坏问题和光缆线路改造较为复杂等问题并且选用适合城市具体情况的方式。 4.系统统一规划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可以对于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上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了系统规划不统一所带来的弊端。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时应当秉持着统一规划的原则。其次,工作人员在对于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时应当做好统一规划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站控通信规约和通信管理机通信程序设计 学号专业班级 设计内容与要求1.背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普遍采用分布式的监视和控制系统。各类IED装置和通信管理机进行通信。通信管理机实现IED信息集结和控制命令的下达。 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重要的校验方式。编码简单且误判概率很低,在电力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用于实现IED和通信管理机的通信规约,规约采用召唤式应答规约,实现YC、YX、YK及SOE和越限信息的传送。用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每个IED YC量≤12个,YX量≤20。设计IED的通信程序 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确定传输的内容(命令)编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 帧结构。 2)设计出每一类信息的传送帧格式。 3)根据信息的传送重要性确定信息的传送原则。, 4)校验方式选用CRC-16校验方式。生成多项式g(x)=x16+x15+x5+1 5)用查表法实现CRC-16校验码生成和校验。 6)设计主机规约传输和接收的程序流程,并画出流程图。 7)设计CRC校验子程序流程。 8)撰写设计报告。 起止时间2011 年12 月20 至2011 年12 月26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 名 年月日学生签名年月日

目录 一、意义及设计背景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3) 四、设计内容分析 (4) 五、设计原理 (4) 1、召唤式应答规约 (4) 2、越限 (4) 3、遥测 (5) 4、遥信 (5) 5、遥控 (5) 6、SOE (5) 7、通信帧的格式 (5) 8、循环码校验 (6) 六、详细设计 (7) 1、功能码 (7) 2、下行报文帧结构设计,即主站对子站的命令。 (8) 3、上行报文帧结构设计,即子站对主站的响应。 (9) 4、全报文数据结构的设计 (12) 5、信息的传送原则 (12) 6、查表法 (13) 7、CRC表的产生 (15) 8、IED通信传输和接受的流程图 (16) 七、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自动化论文: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的思考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自动化论文: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的思考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电力市场的发展、客户需求的提高和供电企业创国际一流步伐的加快,许多供电企业都在谋划开发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思路,不少企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在广泛收集兄弟企业有关资料,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工作中,功能设置及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1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建设,在我国供电企业中已有近ro年的历史。由最初的就地控制(重合器、重合分段器、重合闸+自动配电开关)的FA,发展为有通信及主站集中监控和故障处理(配电SCADA+FA)的DA、基于GIS的离线配电管理DMS、实时DA与基于GIS的配电管理相集成的DA/DMS等多种基本功能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优质供电、管理进步、客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在推动双达标、创一流进程中,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必须指出,功能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却仍在探索中前进,出现了不少值得汲取的教训。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1功能设计的单一问题。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供电可靠率,似乎成了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据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见表一),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不是配电网的故障停电,75%以上的问题出于按照固有传统周期例检方式导致的人为预安排停电。只有在提高管理水平,当故障停电时间等于或大于预安排停电时,才会体现出这一功能的作用。 1.2系统集成中的孤岛现象。目前,企业中的信息系统门类众多、管理整合差。不仅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就连本专业内系统间也有信息不能共享的现象,这种孤岛林立的状态,使配电自动化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1.3设备选择中的盲目求新。缺乏通盘考虑,忽视自身基础,盲目在局部设备上求新求好,结果新设备上马、老设备犯卡,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1.4系统结构设计中的顾此失彼。在功能设计中缺乏统筹兼顾,出现控制端与主站功能不匹配、通信通道容量不足、一次网架设备不适应,把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装在陈旧的配电网架上,其效果难以实现。 1.5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中的传统弊端。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夜盖生产、营销两大专业,如果还强调垂直职能专业管理,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保证措施,再好的系统也举

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2701831.html, 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方法 作者:薛德浛张健李正卿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5期 摘要:关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布局规划,受到了许多从业人员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研究,探析其布局规划的方法,以促进电力事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 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配电自动化发展尚赶不上电力事业发展的速度。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配电网络优质运行的手段之一。本文将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的研究,以促进配电自动化更好地发展。 一、配电自动化 (一)配电自动化体系的构建 目前,配电自动化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在今后更加努力地促进配电自动化体系的发展。首先,要将与配电自动化相关的技术更好融合,加强配电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制定统一的运行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其次,在配电自动化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力度。配电的安全关系到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与电力事业的顺利发展,监管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二)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一项工程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配电自动化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更加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配电自动化方面的专业指导。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促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同时,开展部分关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活动,在进行娱乐的同时不耽误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发展的阶段 1.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配电的阶段,主要设备为重合器等,不需要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该阶段主要是在配电产生故障时通过一些自动化开关等设备之间相互配合,以达到实现配电故障的隔离和正常区域的供电保障。在这一阶段,配电自动化系统仅仅局限在自动重合器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装置设备上,自动化程度较低,并没有引入太多的高新技术。目前,这些系统仍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 2.基于通信网络和后台计算机网络进行分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它可以产生配电网正常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遥控改变配电网络的运行方式,在供电网络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察觉,通过调度员遥控隔离配电故障区域,并恢复整个区域内的供电。

配电自动化系统论文

配电自动化系统论文 浅谈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的逐步推进,社会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并对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引语 配电自动化是对配电网的电气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管理和控制的一个集成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配电自动化可大大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电质量,从而对用户和供电企业均能带来可观的效益。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环节。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 1、功能结构设计单一。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还比较简单,功能设计还不够完善,过去的工作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如何保证供电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而对其他功能则要求不高。过去配电网的故障停电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周期例检,在人为影响下停电管理总是受到一定的干预,因而提高管理水平才是减少停电时间的必要条件。因此,

下一步如何提高配电系统在高效管理方面的功能设计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保障。 2、配电系统中过度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导致全系统新老设备的不兼容等问题。有的部门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不注重从大局观考虑,盲目引进新设备,造成系统中新老设备的不兼容、系统不运行不稳定等状况,从而降低了整体原本的优化目的,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3、系统设计中缺乏统一兼顾意识,顾此失彼,造成控制端与部分终端无法互联。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通信通道容量设置有限,造成高功率的设备无法在此架构上稳定运行,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该先从整体框架抓起,着力改造旧的配电网络,进而考虑引进先进的配电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 4、传统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过去我们的配电系统主要面对生产制造、产品营销这些主要耗能单位,缺乏系统全面的垂直职能管理以及有效的条块分工协作机制,因此系统很难保证一步到位,全面完善。因此我们在做系统功能设计的时候,除了继续抓好过去工作中的重点职能外,还要朝着以客户为本、强化管理,主抓实效的工作意识,减少管理漏洞,强化功能设计,使系统架构真正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三、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用在配

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深度规定

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深度规定Regulationsforcont ent anddepthofdi st ributionautomationplanning 2014-07-01发布2014-07-01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11185—2014 目次 前言...................................................................................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总则 (1) 4规划目的和依据 (2) 4.1目的和意义 (2) 4.2规划思路 (2) 4.3规划范围与年限 (2) 4.4规划依据 (2) 5配电自动化现状 (2) 5.1地区整体概况 (2) 5.2供电区域分类 (2) 5.3配电网现状 (2) 5.4配电自动化应用现状 (2) 5.5存在的问题 (3) 6配电自动化建设需求分析 (3) 6.1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 6.2配电网规划方案概述 (3) 6.3配电网运行管理需求 (3) 6.4配电网优质服务需求 (3) 7配电自动化规划目标与技术原则 (3) 7.1配电自动化规划目标 (3) 7.2主要技术原则 (4) 8配电自动化规划方案 (4)

8.1配电自动化建设范围与时序安排 (4) 8.2故障处理模式 (4) 8.3配电主站规划 (4) 8.4配电终端规划 (4) 8.5配电通信网规划 (4) 8.6信息交互规划 (5) 8.7信息安全防护规划 (5) I Q/GDW11185—2014 8.8分布式电源及多元化负荷接入适应性规划 (5) 9投资估算与成效分析 (5) 9.1投资估算依据 (5) 9.2分口径投资估算 (5) 9.3分类投资估算 (5) 9.4资金筹措 (5) 9.5规划成效分析 (5) 9.6敏感性分析 (5) 10结论与建议 (5) 10.1主要结论 (5) 10.2相关建议 (5) 11附表与附图 (6) 11.1附表 (6) 11.2附图 (6) 11.3清册.........................................................................6附 录A(资料性附录)配电自动化规划附表示例............................................7编制 说明 (15) II Q/GDW11185—2014 前言 为加强配电自动化规划工作,规范规划流程,明确规划方法,确定配电自动化规划的范围和内容深度,提升规划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起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