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科学总复习

初中科学总复习

初中科学总复习
初中科学总复习

(1)

初中科学总复习 六年级

主题一 科学探究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2、 科学探究的六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猜测、测量

4、实验室守则:未经老师准许,学生不得触摸任何仪器、用具或化学药品;使用后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必须放回原处;切勿把试验后剩余的化学药品倒回试剂瓶内;不溶解的固体、废物或火柴的物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切勿倒在洗涤槽内;若化学药品溅在身上,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并向老师报告。

5、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用嘴尝。

6、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以

7、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 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 )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主题二 面向生物世界

1、生物的基本特征:对换环境具有适应性 、有呼吸器官 、需要食物 、能生长发育 、会繁殖后代 、要排泄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同种生物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3、直方图:同种生物之间找不同点,看清横坐标与纵坐标,能够解释直方图。

(1)、申花队球员一共34人。

(2)、申花队球员人数最多的一组体重是70至75kg 。 (3)、申花队体重大于70kg 的球员有__21__位。

(4)、申花队球员最大体重不超过__85__kg

4、检索表:不同种生物之间找相同点,同组生物中至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分类,a 、画一张检索表,b 、把分类标准给你,让你添生物,c 、把物种给你,让你写检索表的分类标准,d 、把检索表写齐,让你写出其中一种生物的特征。

5、生物的分类:

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又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主题三 细胞与生殖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受精作用:男性性细胞精子(人体中最小的细胞),女性性细胞卵子(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两种性细胞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受精卵不断分裂和分化,最后形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有四十周才能发育完成。胚胎通过

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取得养分和氧,以及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至

母体。

4、第二性征: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外形上会出现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同时生殖系统也趋向成熟,女性会出现月经,男性会出现梦遗现象。

5、艾滋病是AIDS 的译音,正式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 病毒引起。 p89

主题四 物质的粒子模型

1、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2)

3、气压:由于大量气体粒子不断撞击容器壁而产生的。

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气体粒子越多,气压就越大,气温就越高,气体粒子运动越剧烈,气压就越大。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有大气压强。

4、密度:表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密度来区别不同的物质。物体在水中浮还是沉,是由它的密度决定的。

4、热胀冷缩:加热情况相同,气体膨胀最明显,液体次之,固体最不明显。物体受热时,粒子运动加剧,粒子之间的间隙相应增大。因而形成物体受热膨胀的现象。

主题五 能与能源

1、 能的形式:动能、势能、声能、内能(热能)、电能、光能、核能、化学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2、能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动能)

3、热传递: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过程只是内能(热能)的转移,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4、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当气体、液体中的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水和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得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到低温的地方。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传递的方式称为传导。

热的传导和对流都需要在介质中进行,真空中热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

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篝火(取暖器)取暖主要是是通过辐射传递热的。p19

5、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6、防止热的流失: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方式流失。

7、能的来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都来自太阳。 8、能源的分类:

按照能源是否自然存在:一次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石油、煤、天然气)和二次能源(液化气、煤气、焦碳、电能、蒸汽)

按照能源的开发程度:常规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核能)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按照能源是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主题六 水和人类

1、从存在空间看自然界的水大致分成三大类:海洋水(96.5%)、陆地水、大气水。自然界的水还可以分为咸水和淡水,人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地球水体总储量1%都不到。

2、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4、水的三态变化:冰吸收热量,变成水的现象称为冰的熔化。冰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0℃。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称为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三态之间转化:

液态

气态

固态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

面空气的流动越快,蒸发也越快。

6、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空气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密

度变小,因而上升。因为气温会随高度而改变,所以当热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便会冷却,而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当云里的小水珠汇聚成更大更重的水珠时,便会掉下来,这就是雨,雨水流入江河,再流入海洋。这个过程在自然界里循环不息,称为水的循环。

7、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1)城市生活污水(2)农药和化肥(3)工业“三废”

8、科学学习中的调查方法需关注:(1)调查样本大小(30以上)(2)选择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3)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记录数据(3)用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处理数据(4)交流形式

主题七空气与生命

1、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没有颜色和气味。主要成分是氮气(78%)、氧

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尘埃。

2、检验氧气:(1)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有无色气体的试管,观察能否复燃。能复燃的为氧气。

(2)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无色气体的试管,若燃烧更旺,证明为氧气。

3、检验二氧化碳:(1)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2)能使碳酸氢盐指示剂又红色

变成黄色。

4、水蒸气的检验:氯化钴试纸由蓝色变成粉红色是,表示有水蒸气存在。

5、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在着火点以上、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6、食物在空气燃烧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能量的释放剧烈并且不受控制,会有

火焰产生。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释放的能量过程是缓慢的、受控制的,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没有火焰。

7、灭火的方法:可燃物烧尽、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氧气不足,燃烧便会停止。

8、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阳光、叶绿素;产物: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9、人类呼吸的结构基础:鼻腔、口腔、气管、左右支气管、肺部、肺泡。

10、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变化: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含有较少的氧气,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同时,呼出气体温度较高。11、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食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几乎保持不变。

12、空气进入人体的途径:口或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3、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14、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

15、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同样危害人类的健康。“二手烟”是指吸烟人所呼出烟雾和香烟本身燃烧时的烟雾的俗称。

实验部分

1、电子天平:测物体质量,使用方法A、调零B、注意量程C、注意单位克g或千克kg 1kg=1000g

如遇测液体质量,间接测量,先测空烧杯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

2、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单位米、厘米、千米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刻度尺垂直1km=1000m; 1m=100cm

3、量筒:测体积,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1L=1000mL 1mL=1cm3

注意: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除水银外),如遇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可用量筒,采用间接测量法

4、温度计:A、注意量程B、单位摄氏度℃C、体温计,量程小精确度高D、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插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5、电子停表:测时间单位:小时h、分min 、秒s 1h=60min 1min=60s

6、加热器: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酒精不能超过2/3,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让另一个酒精灯,)酒精喷灯(还原氧化铁实验中使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7、听诊器:测心跳

8、滴管:A、移取少量液体B、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要接触试管内壁

移取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法:瓶盖应到放在桌面上;标签对着手心。

9、混合溶液:一般必须在烧杯中进行,是用玻璃棒搅拌

10、显微镜: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住,镜桶,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粗准焦螺旋,准焦螺旋

叶绿素

(3)

显微镜成像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成像与实物:正好相反(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为了看的大一些用高倍镜(视野小)。

为了看的多一些用低倍镜(视野大)。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安放。

(2)对光。

(3)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显微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A、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勿用手指触摸镜头,免得汗液沾污。

C、降低镜桶时,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和玻片,防止他们接触,压碎盖玻片,磨损透镜。

D、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着物镜。这样易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

11、临时装片的制作:A、擦,B、滴,C、取,D、展,E、盖,F、染,G、吸

“擦”先用清水将盖玻片和载玻片进行冲洗,再

用干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

“滴”即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即取洋葱鳞片叶,纵向切取一窄条(宽

0.5cm),然后用刀片在鳞片叶表皮处沿着窄条垂

直的方向轻切两刀(划断表皮即可)。两刀距离

不可太宽,否则制片时材料容易卷曲。用镊子将两个切缝间的表皮轻轻的撕下来。

“展”如果表皮有卷曲现象,用镊子或解剖针舒展开来,使各部分都在一个平面上。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的边缘,慢慢的放下盖玻片这样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染”将一滴碘液加在载玻片上,从盖玻片一边滴碘液,另一边用纱布吸水。

“吸”即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但务必使标本浸泡在薄层水分中。12、测压强:无液气压计,单位:帕(pa)

13、测物质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单位:千克/米3 克/厘米3 kg/m3 g/cm3

测液体的密度: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_____g

b 、烧杯中放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_____g

c、计算液体的质量

d、将烧杯内______ml的液体倒入量筒中。

f、计算液体的密度

测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a、先用天平称取物体的质量;

b、再用量筒采用间接测量法量取物体的体积;

c、利用公式计算密度。(注:当物体被切割时物体的密度不变。)

14、恒温器: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原理,制成利用温度控制的仪器。

15、过滤:

仪器: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

过滤器的制作:(教材P57)

操作要点:

“三靠”:烧杯靠在玻璃棒上(引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重叠处;

漏斗底部紧靠烧杯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16、设计并实施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17、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江水→沉淀(加明矾作凝聚剂,使小颗粒固体凝聚成大颗粒固体而沉淀)→过滤(除去微小悬

(4)

浮颗粒)→消毒(加氯水作消毒剂,杀菌消毒)→净水(干净的水而不是纯净的水)

18、光合作用实验:

(1)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淀粉的检验方法:淀粉遇碘液成深蓝色。

将铝箔盖住几片叶子,将植物放入黑暗的地方数日(暗处理),然后放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摘下被盖住的一片叶子,放在沸水中约1分钟(杀死叶子的细胞),然后将叶子浸在试管中的酒精内,把试管浸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约5分钟(把绿色物质溶解出来),当叶子差不多变白的时候,取出叶片,放在冷水中,把叶片上的酒精冲洗干净,用碘液检验,被铝箔遮盖的部分颜色不变。显示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先将植物放在黑暗的地方数日,再用已预放了少量碱石灰的透明塑料袋把其中几张叶片包裹起来(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然后再放置于强光下照射数小时,用碘液检验,颜色不变。显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将洒金桃叶(有绿色也有其他颜色的叶子)植物放置于阳光下,数日后摘取其中一片叶子,对整张叶子进行淀粉检验,有叶绿素的部分显示深蓝色,没有叶绿素的部分颜色不变,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子中含叶绿素的部分。

(4)绿色植物在制造淀粉的同时放出氧气

将装有绿色植物、水、空气的密闭容器放在强光下树小时后,发现容器中有气泡,将装置静置数天后,打开塞子,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初中科学总复习七年级

主题八身边的溶液

1、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通常溶液的溶剂是水,除水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

液体也可以作溶剂(如酒精、丙酮、煤油等)

2、影响溶解的速度因素有:溶剂的温度、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解过程是否搅拌或振荡。

3、常见的酸性溶液:苹果汁、醋、柠檬汁、汽水、自来水、稀盐酸(等酸溶液)

常见的碱性溶液:肥皂水、牙膏、油污净、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溶液)

常见的中性溶液:水、食盐水。

5、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使用试液测试溶液酸碱性:先取少量溶液于干净试管中,再滴加数滴指示剂试液,振荡试管,观察液体的颜色变化.

使用试纸测试溶液酸碱性: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与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若用PH试纸测试还需要对比PH标准比色卡.

6、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14

7、酸碱中和:在碱溶液中加人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人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混合液趋于中性。P15

8、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p16

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

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9、酸雨: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霜、雹)等。酸雨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是人为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

10、酸雨的危害:使森林枯死、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还会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11、稀盐酸的腐蚀性:

镁、锌、铁等金属能与稀盐酸作用,产生氢气(铜不可以)。

稀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腐蚀大理石。

12、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腐蚀蛋白质。

13、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

(5)

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p25

主题九电力和电信

1、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溶液。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玻璃、橡胶、空气、油、干燥的木头、瓷等。

2、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p39

3、

A)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取走串联电路中的灯泡会使电路变成短路。p41,47

B)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所以并联电路较适用于连接家庭电路。p42

4、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5、形成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电路两端有电压(电源)、电路是闭合的(或通路的)。在实验室,

电源可以由电池、干电池或电池组提供。

4.电流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极流出,回到电源的“-”极。请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标出电流方向。标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5.电流的单位安培,简称安,单位符号A ;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单

位符号V。

6、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_______。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的一段电路中;

(2)使用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4)不准将电流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接。

7、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_________.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极流出;

(3)所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8、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9、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也增大。

10、能区分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兜圈”法):

在下列甲、乙、丙、丁四个电路中,二盏灯串联连接的是_甲丙_,并联连接的是____乙丁___。

11、会读电流表和电压表:

下左图电流表的读数是_0.36A_。下右图电压表的读数是1.2V。(注意量程,要写单位)

下左图电流表的读数是_1.8A_。下右图电压表的读数是__6.0V__。

12、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电池

导线电路元件灯泡

开关

电流表

电压表- +

A V

电路断路

闭合电路串联

并联

- +

- +

(6)

+ —

13、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14、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使导体变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热效应越明显。

15、并联电路中接入的灯泡增加,总电路的电流就增大。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熔丝就是利用热效应来工作的,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来代替熔丝。

16、插头插入插座前,要核对电器的额定电压与当地电网的电压是否一致。电器插头插入插座后,电器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我们利用多用插座以并联方式连接多个电器,但插上过多的电器会使插座的负荷过大而引起火灾。

17、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所转化的电能成为功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和千瓦(kW)。进率为1kW=1000W p62,64 18、电器上的额定功率表示这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在单位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越大,每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也越多。

19、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h),1千瓦时=1度。

20、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日常生活中,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有电磁门铃、蜂鸣器、耳机、电话等。

21、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向四周发射。收音机接收到电磁波后便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利用电磁波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收音机、电视、对讲机、手机、GPS。p74 22、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用光缆传输信号,通信的速度快,通信的容量大,通信的质量高。p75

主题十人体的健康

1、健康的含义: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糖类: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脂肪:储存和供给能量

蛋白质:构成身体的重要物质,为组织生长和修复提供原料

水: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身体内物质输送的媒介

(7)

(8) 3、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场所是小肠。小肠内壁的皱襞和其上的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脏、胃腺、肠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淀粉消化酶,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肝脏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分解;大肠的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粪便。

4、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组成。 p101

牙釉质:牙齿表面一层光亮的物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主要起保护作用。 牙本质:近似骨骼结构的物质,是牙齿的主要物质。 牙髓腔:位于牙齿中间,腔内有血管和神经。 5、龋(q ǔ)齿的预防 p103

a)早、晚和饭后要刷牙,或利用牙线清洁牙垢 b)少吃甜食。

c)定期检查牙齿,最少每年一次。

d)膳食要均衡。钙、磷和维生素D 等物质都有助于保持牙齿的健康。

6、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7、人体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毛细血管是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心脏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静脉中和心脏内的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8、人体内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是肾脏,基本作用是滤过(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盐分、废物)和重吸收(重新吸收血液中大多数的水分、全部蛋白质、葡萄糖d 等)。肾脏是由肾皮质、肾髓质(前两者是形成尿液作用)和肾盂(收集尿液,再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储存)等构成。最后生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排出水量基本达成平衡。

9、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达成平衡。每人每天摄取的能量不一样,每人所需能

量因性别、年龄、工作性质和体重而不同。比例适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及食物纤维的饮食,

称为均衡膳食。

第十一章 感知与协调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遵循以下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的大小。

3、眼睛是视觉器官。虹膜会随着光的强弱伸缩改变瞳孔的大小,从而改变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当光线强烈时,瞳孔变小,当光线较弱时,瞳孔变大。光线通过瞳孔到达视网膜时,能是光线通过的结构有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它们都是透明的。 p144

4、当光线经角膜及瞳孔进人眼球后,会经过晶状体,并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个倒像。

5、平面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都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6、近视与远视

近视: 像落在视网膜之前 带凹透镜矫正 远视: 像落在视网膜之后 带凸透镜矫正

7、物体振动,便会发出声音。振动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 p160

8、声音必须依靠介质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速度:固体>液体>空气),

消化

系统 咀嚼食物

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吸收水分,

形成残渣 运送食物

消化道——口腔、 咽、食道、 胃、 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 肝、 胃腺、 胰、肠腺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 胆囊分泌胆汁、胃液、

消化液的作用—— 乳化脂肪变成甘油

和脂肪酸 初步分解蛋白质成

氨基酸

食物

把碳水化

合物分解成葡萄糖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p162

9、声音是一种波,也具有能量。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每秒所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以赫兹为

单位,每秒钟振动1次即为1赫兹。频率愈高,音调也愈高。p165

10、弦线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受弦线的长度、张力和粗细影响。p167

11、人耳可分3部分: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和内耳(耳蜗、听神经)。

p168

12、耳朵是听觉器官。声音在耳中的传播途径: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p168

13、声音强度的单位是分贝。如果声音强度超过70分贝时,人体不能容忍。产生噪声的主要来

源有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p174

14、保护耳朵的方法:

a) 不要长时间听很响的音乐;

b) 避免留在高噪声的地方:

c) 在进行有噪声伤害的活动时要戴上耳塞或护耳罩。

15、人有四种基本味觉:咸、甜、酸、苦。这四种味道是由舌上不同的味蕾负责辨别的。

16、舌头上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程度不同。

17、鼻是嗅觉器官。鼻腔内布满了对气味敏感的神经末梢。当某种物体表面的粒子进人鼻腔并

刺激神经末梢时,我们便会察觉这种物体的气味。p178

18、经过多次的刺激后,嗅觉会麻木。

19、我们利用嗅觉和味觉来辨识食物的味道。p181

20、皮肤是我们的触觉器官,皮肤的表面下分布着很多不同的神经末梢。它们可以感觉压力、

冷热、疼痛和触摸等刺激。p181

21、脑是人的感觉中枢。脑位于颅骨内。脑是由许多神经细胞组成的。p184

a)大脑——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控制中心”,“意识”产生的唯一部位。.

b)小脑——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运动。

c)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22、脑主要负责接受和分析信息。脑不能准确无误地分析接受的来的信息。当脑对接受到的信

息作出错误分析时,会产生错觉或幻觉。

23、受训能够缩短反应时间;人的疲劳、饮酒和服药也可能会增加反应时间。

24、药物和溶剂影响我们的感觉、判断和反应。滥用药物和某些溶剂会损害脑部甚至致命。p199

主题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基础知识部分:

1、宇宙大爆炸学说是宇宙起源的一种假说。

2、太阳系中有八颗大行星,从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算起,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

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它是一种长度单位。

4、在描述太阳系内的距离时,我们可以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1.5ⅹ108km)来表示,在天

文学上通常把这个距离称为1个天文单位。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7、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8、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汽车刹车、降落伞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在机器中加入润滑油、轴承、

把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的物体设计成流线型。等

9、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10、航天员在飞船里会漂浮在空中,好象重力消失了,这就是失重现象。

11、火箭发射时,向下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实验部分:

1、右图中的仪器称为__弹簧测力计__,该仪器的最小一格所示力的

大小为__0.2__牛,它的最大称量值是___4.0____牛,此时该仪器的读

数为__2.4__牛。

2、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先用弹簧秤测出一只钩码、二只钩码、三只钩码的重力,再求出重力与其钩码

质量的比值,最后再从中寻找规律。

(1)请你帮小明完成表格中没完成的数据。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一个___定值__(填:定值或变值)。

(3)若在弹簧秤下挂5个钩码(不超出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则弹簧秤的读数为___4.9___牛。

(9)

主题十三地球、矿物与材料

1、地球: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2、地球外部的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3、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根据物质的状态,地核又分为液

态的外核和固态的内核。

4、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金)

5、化合物: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大多数矿产矿物的主要成分都是化合物。

6、土壤的主要成分:水分、颗粒成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7、金属的特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光泽及延展性。

8、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考纲P85学习训练10。

主题十四海洋与海洋开发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

3、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是蓝色的,这是由于地球表面海洋约占百分之71的缘故。

4、海洋能源是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底石油资源、深海矿场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5、海水资源的利用:1、淡化可以缓解陆地上淡水不足;2、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3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大量的钠、镁、铝、溴等常用元素,还可以提取金、铀等珍贵的元素

6、海水的温度:随纬度增加海水表面温度、海底温度都逐步降低。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也降低。

7、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从海面向下大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增大一个大气压。

8、海洋空间开发和利用:①、开辟海洋运输航线和铺设海底电缆;②、填海造陆;③、建造巨型海轮;④、建造海上人工岛

主题十五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

生物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必备成分):

消费者:动物(非必备成分);

分解者:部分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不包括病毒)

2、把植物→蚱蜢→青蛙→蛇的捕食程序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食物链的写法:

(1)箭头指向捕食者;

(2)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3)分解者不计入食物链。

3、多条食物链就够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食物链就越多,彼此关系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保护生物物种多样化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5、自然资源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6、短期内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水资源、生物

资源和海洋资源);把自然界短时期不可能再生的资源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7、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措施:晚生晚育,少生优生。

8、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优势是种类多,总量大;不足之处是地域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量

少,少数资源紧缺。

9、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对人类生活和生存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环境问题,具体为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五大问题。

10、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发展观里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1、影响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暴雨、干旱等。目前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有: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人口的过快增长、城市的无限膨胀。

(10)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pdf

初一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测量内容仪器单位换算关系 长度刻度尺(米尺)米(m)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体积刻度尺(米尺)、 量筒、量杯立方米(m3)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天平(托盘天平)千克(kg) 1千克=1000克 时间钟、表(机械停表)秒(s) 1小时=60分=3600秒 温度温度计摄氏度(℃) 1、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 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P10页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重,

P11页) 8.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P13页,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16.你所知道的温度计种类有P16页 17.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18.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它的结构有哪些?P19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P19页)21.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P19页 22.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P20页23.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理解) 24.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和评价——交流和讨论。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科学 第1页(共8页) + 2013科学初三综合测试卷 说明: 1.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 食醋的pH <7 C.白酒是纯净物 D. 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 2.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 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属于化合物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D .臭氧是由原子构成的 3.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 色变化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 2H 2O B .2CO+O 2 点燃 2CO 2 C .2H 2O 通电 2H 2↑+O 2↑ D .H 2+Cl 2 点燃 2HCl 5.日常生活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 的是 A .食盐和蔗糖 —— 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C .蒸馏水和自来水 —— 看颜色 D .味精和纯碱 —— 加食醋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的是 A .CO 2→H 2CO 3 B .CaO →Ca(OH)2 C .H 2CO 3→CO D .Fe →Cu 7.下列对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0克甲物质

深圳中学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A4版)

初中部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微观上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8、原子9、分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初中科学7下知识点总复习

7年级下第一章科学知识记忆“顺口溜”总结一、声学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二、光学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日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节《常见的动物》第4 节《常见的植物》第5 节《生物的多样性》第6 ——地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球》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1第结构》节《地球仪和地图》第2 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第481/ 震》节《泥石流》第5 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6 节《地形和地形图》第7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第节《物质的构成》2节《质量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节《熔化与凝固》5第节《汽化与液化》第6 节《升华与凝华》第7 节《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第8 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节地球上的水第节水的组成2第节水的浮力第3 4第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节物质的溶解第52 / 8 节物质的分离第6 节水资源的利用、开第7 发和保护第二章:天气与气候1第节大气层2节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风和降雨第节天气预报5第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第6 因素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第7 主要气象灾害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第节节人体激素的调节2第节神经调节第3 4第节动物的行为节体温的控制5第xx 第四章电路3 / 8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4 / 8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节《新生命的诞生》第1 节《走向成熟》第2 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3 节《植物的一生》第4 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第5 样性》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节《感觉世界》第1 节《声音的产生》第2 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第三章《运动和力》节《机械运动》第1 节《力的存在》第2 第3节《重力》第一定律》节《第4xx 第5节《二力平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第1 页共65 页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S F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ρ 水gV 排 (3) F 浮=G 6.压强公式: p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t W 总 有用W W =η21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WORD 格式整理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 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 0永不变;酸 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元素和根常见的元素和根元素和根常见的名称的符号化合价的名称的符号化合价钾K+1氯Cl-1 +1 +5 +7钠Na+1溴Br-1 银Ag+1氧O-2 钙Ca+2硫S-2 +4 +6镁Mg+2碳C+2 +4钡Ba+2硅Si+4铜Cu+1 +2氮N-3 +2 +3 +4 +5铁Fe+2 +3磷P-3 +3 +5铝Al+3氢氧根OH-1 锰Mn+2 +4 +6 +7硝酸根NO3-1 锌Zn+2硫酸根SO-2 4 氢H+1碳酸根CO-2 3 氟F-1铵根NH4+1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非金属单质: 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 H2C N2O2P S Cl 2 (2)金属单质 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 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 (3)常见的氧化物 物质名称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化学式H2 O CO CO2P2O5Na2O NO2SiO2 物质名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亚铁化学式SO SO NO MgO CuO Cu O FeO 232 物质名称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银二氧化锰 化学式Fe O Fe O Al O Ag O MnO 23342322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上海市初中科学总复习

(1) 初中科学总复习 六年级 主题一 科学探究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2、 科学探究的六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猜测、测量 4、实验室守则:未经老师准许,学生不得触摸任何仪器、用具或化学药品;使用后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必须放回原处;切勿把试验后剩余的化学药品倒回试剂瓶内;不溶解的固体、废物或火柴的物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切勿倒在洗涤槽内;若化学药品溅在身上,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并向老师报告。 5、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用嘴尝。 6、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以 7、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 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 )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主题二 面向生物世界 1、生物的基本特征:对换环境具有适应性 、有呼吸器官 、需要食物 、能生长发育 、会繁殖后代 、要排泄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同种生物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3、直方图:同种生物之间找不同点,看清横坐标与纵坐标,能够解释直方图。 (1)、申花队球员一共34人。 (2)、申花队球员人数最多的一组体重是70至75kg 。 (3)、申花队体重大于70kg 的球员有__21__位。 (4)、申花队球员最大体重不超过__85__kg 4、检索表:不同种生物之间找相同点,同组生物中至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分类,a 、画一张检索表,b 、把分类标准给你,让你添生物,c 、把物种给你,让你写检索表的分类标准,d 、把检索表写齐,让你写出其中一种生物的特征。 5、生物的分类: 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又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主题三 细胞与生殖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受精作用:男性性细胞精子(人体中最小的细胞),女性性细胞卵子(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两种性细胞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受精卵不断分裂和分化,最后形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有四十周才能发育完成。胚胎通过 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取得养分和氧,以及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至 母体。 4、第二性征: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外形上会出现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同时生殖系统也趋向成熟,女性会出现月经,男性会出现梦遗现象。 5、艾滋病是AIDS 的译音,正式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 病毒引起。 p89 主题四 物质的粒子模型 1、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初中科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综合归纳

物理知识点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国际长度单位:米m(主单位) 其他: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 认: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 读: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读数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记:数字+单位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特殊测量:累积法、以直代曲法、用棉线、平移(辅助工具)法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 国际时间单位:秒s 其他: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1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条件: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速度:气体:340m/s v=s/t s=vt t=s/v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应用:B超、声呐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应用:水母耳 方法吸声 隔声 减少噪声在声源处 途径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

m =ρv v = m ρ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必备]最全 全国通用 物理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册第一章 1、质量与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 → 单位: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 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 注意:1、密度就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就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密度 m v 1、波 2、光的传播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第二册第二章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就是否运动与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瞧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就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 4、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与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 像 空气→水(其它)∠入>∠折 水(其它)→空气∠入<∠折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感觉世界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 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 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 ⑦嗅觉的特点:(4点) 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②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③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 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 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 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 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 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 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5)耳和听觉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 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 前庭: 内耳半规管: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