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二、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重要文言词句的落实翻译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子路从而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边

止子路宿止:使……留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饲)

见其二子焉见:使……拜见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保持纯洁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子路行以(之)告(子)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

二、课堂解疑:

1、仪封人请见引见

吾未尝不得见也拜见

从者见之引见

子见夫子乎看见

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使子路反见之拜见

2、是鲁孔丘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这个人

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判断词

3、重要句式

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

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固定句式

晨门曰:“奚自?”

4、文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列举

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

而谁以易之通“尔”你

耰而不辍承接关系

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

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

趋而辟之修饰关系

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

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

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

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

三、诵读巩固

四、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字。

吾见相如必辱之看见

项伯即如见沛公会见

亮见权于柴桑拜见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使往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推荐,介绍,可以引申为引见。

北邀当国者相见会晤

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

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军无见粮《项羽本纪》现成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殆”字。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疑惑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也有解释为“迷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接近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乃今用之,可乎?近,接近,几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3、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

而谁以易之通“尔”你

耰而不辍承接关系

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

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

趋而辟之修饰关系

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

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

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

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

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是”字。

觉今是而昨非对,正确

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认为正确,肯定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这个人

5、翻译下列句子。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拓展延伸

“而”的用法归类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而谁以易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二、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一、复习巩固

默写下列语句

1、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

2、凤兮,凤兮!?,来着犹可追。

3、,。孰为夫子?

4、君子之仕也,。,已知之矣。

二、课堂解疑:

1、原文中出现了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等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完全相同吗?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

这些人都是一些非同寻常的人,或者说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也担忧这个时代,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无法改变社会,所以选择避世。这些人不完全相同,他们对孔子赞美,尊重,劝说,讥讽,否定,批评,不愿与之交流,理解、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说他们理解孔子,同情孔子,同时也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表达了深深的遗憾、惋惜。

接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把孔子比作凤,表达了自己的孔子的理解和肯定;又“何德之衰”“已而已而”,表达了对孔子做法的批评和遗憾,写出了接舆对当时社会的极端失望。

长沮、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他们对社会形势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同时委婉地劝告孔子放弃无谓的努力。

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表明了丈人对孔子不干实事,尽做那些无法做到的事而厌恶,同时也含蓄地劝戒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

仪封人,晨门:孔子的知己。

2、这几则文字围绕“知其不可而为之”编撰在一起,短文怎样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来回答。

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和孤独!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表现。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以道易之,要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

使子路反见之:“荷蓧者”本身是一个懂得“礼”的人,他“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对于社会上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3、孔子与那些隐士有什么不同?

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

4、列举中国历史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事例,相互交流。

三、写作训练: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

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

一代圣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但是他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子路从而后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植其杖而芸()使子路反见之()

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子路行以告

鸟兽不可与同群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至,则行矣

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

二、课堂解疑

三、诵读巩固

四、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字。

吾见相如必辱之看见

项伯即如见沛公会见

亮见权于柴桑拜见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使往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推荐,介绍,可以引申为引见。

北邀当国者相见会晤

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

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军无见粮《项羽本纪》现成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殆”字。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疑惑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也有解释为“迷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接近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乃今用之,可乎?近,接近,几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3、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

而谁以易之通“尔”你

耰而不辍承接关系

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

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

趋而辟之修饰关系

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

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

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

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

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是”字。

觉今是而昨非对,正确

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认为正确,肯定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这个人

5、翻译下列句子。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拓展延伸“而”的用法归类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而谁以易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二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二、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一、复习巩固:默写句子

1、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

2、凤兮,凤兮!?,来者犹可追。

3、,。孰为夫子?

4、君子之仕也,。,已知之矣。

二、课堂解疑:

1、原文中出现了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等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完全相同吗?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

2、这几则文字围绕“知其不可而为之”编撰在一起,短文怎样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来回答。

3、孔子与那些隐士有什么不同?

4、列举中国历史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事例,相互交流。

三、写作训练: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

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

一代圣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但是他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人格魅力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在评价孔子问题上,我们也面临同样问题。

多少年来,对孔子的介绍和认识,基本都定位于孔子的成就和地位上——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无形之中,就在肯定孔子的价值的同时,把他神化、圣化了,使人觉得他高不可攀。而记载孔子历史的一些著作,如《左转》、《史记》、《孔子家语》又以其“高深”而为多数人所排斥,于是,不认识、不了解孔子,便使我们在崇尚孔子从而崇拜孔子的同时,更把他推到一个遥不可及的地位。

其实,从现有的记载特别是最为可信的《论语》来看,孔子并不是如此神乎其神,圣乎其圣,他也是一个平常人,尤其是从根本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失败者;孔子自然以其学生、学说、学派影响后世,名扬中外,但这些都不是孔子真正伟大之处,孔子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为人处世的普通化和普遍化,而更能感召后人的,是他对责任的履行和对道义的践行。

这里不想对孔子作太多的溢美,不想作太多地发挥,只想实事求是的根据《论语》的内容对孔子作一介绍、作一梳理,以便于大家更好的认识孔子。

我们来到世上,就不得不面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无论它是美的,还是丑的;但我们每个人心中,又都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或一种理想的生活。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于是,乐观者歌颂自己的理想,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悲观者抱怨现实的不公,厌世、避世甚至弃世,如经常见诸报端的名牌大学学生自杀事件;比较清醒的则高举理想的旗帜,对丑恶、黑暗现象加以鞭挞,以期杜绝腐恶,迎来光明,这种人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国家的脊梁。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其它类型,比如随波逐流,为生存而生存,既谈不上什么对理想的追求,也谈不上什么对现实的不满,过一天算一天,麻木地活着……

孔子属于比较清醒的这一类人。

孔子理想的社会——“三代”

那么,孔子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呢?

说到这里,有一个插曲:我不知道《辞海》的最新版本是怎样介绍“儒”的,但在1977年版上是这样解释的:“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专为奴隶主贵族相礼的一些知识分子。孔丘开始也从事这类的职业,后来招收学生讲学,宣扬复古倒退的思想,逐渐形成一个学派,是为儒家。”这里所说的“复古倒退”,可能正是根据孔子的这种社会理想而言的。

在孔子看来,“三代”是体现其政治理想的至高境界,“三代”以降,则道德沦丧,民无宁日。因此,在述及政治理想时,他总念念不忘。那么,“三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这点,在《论语》中多有表述: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篇第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篇第八》)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篇第八》)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第三》)

…………

从孔子的讲述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时代的特点:顺乎自然,效法自然;天下乃万民之天下,非一人之所有;物质生活贫困,但精神生活丰富——至少,有信仰、有寄托;统治者修己正身,选贤荐能,万民归心;有相当完备的规章制度……

那么,“三代”果真如此完美无缺吗?

并非如此。至少,那些时代的暴君是我们都听说过的:

夏代后期,国力日趋衰弱,到夏桀时,已是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淫逸,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竹书纪年》),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商纣王,是筷子的发明者,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应该说他是一位有成就的君王,但他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

据《史记》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导致民怨四起。武王伐纣时士兵倒戈,纣王也自焚而死。

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以“烽火戏诸侯”来搏取褒姒一笑。幽王为了讨好褒姒,竟将原来的皇后申侯女及太子宜臼废了,以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后申侯乃联合西北之犬戎及缯、吕等国,进兵镐京。幽王烽火征兵,兵莫至,镐京陷,犬戎兵杀幽王于骊山……

辩证的分析,“三代”也自有其缺点。只是在历史的沉淀特别是在人们传称过程中,对大是大非进行了“放大”:美的更见其美,丑的更见其丑。这样,人们在读史时,对美的事物就会因敬仰而发扬光大,对丑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保持警戒。

可见,称颂“三代”,仅是孔子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方式而已,他并不是真要退回到“三代”去,而是要借“三代”为社会风气的净化提供一个参照,从而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行改造,以避免各种腐恶现象再在社会上滋生,使生活回归到自然、平和、民主、幸福的理想状态去。透过他对“三代”的种种追述和缅怀,我们看到的是负有使命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进行改造的愿望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开明知识分子在改变现实的艰难历程中自励自勉的一种寄托和安慰。那种所谓“复古倒退”的说法,仅仅是“欲加之罪”而进行的一种歪曲而已。

孔子理想的人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一生关注政治,一生在宣传布道,一生汲汲于做官。那么,孔子是否真的想从事政治?

从《论语》中,我们可找到孔子表述自己理想的内容: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第五》)

这一章,是孔子理想的具体化。“老者安之”就是使长者过上幸福的生活,再具体点,就是社会环境安定,家庭经济宽裕,子孙孝敬,事业有成,没有过多的忧心之事;“朋友信之”就是以自己的德行、学识、才干赢得朋友的信任,于事可商量,相处不设防;“少者怀之”就是心存慈爱而不失尊严,既是年轻人事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朋友……

这,就是孔子的理想。可以看出,跟做官无关。

类似的记载还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先进篇第十一》)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义道德,儒家思想的精髓的积极用世。因此,作为一个儒学思想的奉行者,必然的具备了“修治齐平”的抱负——这个特点,无论从本章,还是从孔子和弟子的答问中都能看出。有意思的是,作为儒学的缔造者,孔子一生对做官情有独钟,他本应赞同前三个人的看法,至少,应对他认为合理的地方持肯定态度,但他最终赞同的却是曾皙的观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一下曾皙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晚春时节,穿上新做好的春装,约上几个青年、儿童一起去沂水洗浴,然后在舞雩台上享受清风的吹拂,尽兴后唱着歌谣返回家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看不到法律、战争、犯罪、贫困、专制,人们自由、平等、幸福、无拘无束的生活着……这个理想社会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渴望的生活图景吗?不正是道德、正义、法律、政治这些上层建筑赖以运作的目标吗?这时,我们再回顾孔子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孔子的这一向往,正是促使他一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动力,正是他在困顿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柱……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宪问篇第十四》)

这,就是孔子从事政治的直接动因。

由此,我们懂了:什么叫一个人的责任,为什么孔子被誉为“圣人”……

孔子面对的社会——“知德者鲜矣”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旧的传统、秩序已全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社会道德风尚出现空前的滑坡,尤其是统治者内部,权力争夺激烈,以下犯上、弑君篡位屡屡发生,致使战乱频仍,生灵涂炭。

比如这些记载: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篇第三》)

“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礼制: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季氏用八佾,是对天子礼的僭越。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篇第三》)天子宗庙之祭,才歌《雍》来撤除祭品,三家这样做是对天子礼的僭越,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氏篇第十六》)

——鲁国政权旁落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里已经四代了,鲁国三家的子孙已经越来越衰微了——三家篡权越位现象严重,那么,就为以下犯上开了个好头,桓子终为家臣阳虎所执。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泰伯篇第八》)

这个结论,正是针对鲁国及其他诸侯国统治集团内部对权力的僭越的现实而得出的,它客观的总结和预见了社会秩序对国家的重大作用。

社会秩序问题,是一个国家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政令畅通时,所有的团体和个人都对上级政策有一种绝对的服从,都会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政令不畅时,各自为政,所有人和团体都会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这,正是动乱的根源,正是社会秩序即将崩溃的前奏。因此,当齐景公问到治理国家的关键时,孔子就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每个人都要安守本分,把自己的职责尽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既便于各个环节的配合,也能使各自工作做得更好。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盖斯之谓也。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孔子慨叹: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八佾篇第三》)

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不仅表现在内部管理的有序和正义,还表现在对外交往中对正义的维护,这正如一个正直的人,不独表现为他自己行为正直,还表现为对别人非正义行为的干预和对抗,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现在看看鲁国的情况: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宪问篇第十四》)

据《左传》记载:“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子三日齐,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对齐国出现的臣弑君这种人人皆可得而诛之的大逆不道的现象,国君不作任何表态——国家权力不为他所掌握,而他本身对此也是非不分;作为不应当成为决策者的决策者,“三子”或因自己也有类似嫌疑,觉得这种情况不宜出兵,或因自己本身就没有意识到与自己有什么联系而不想去管“闲事”……总之,拒绝了孔子的要求。自然,从本章内容看,孔子似乎也没对此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此时的孔子已经71岁了——仅仅是出于“尽责”而已,虽然,他为此事斋戒三日。但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道义在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而这个国家陷入混乱已成为一种必然:既没有维护正义的勇气,那就意味着对非正义的纵容,那么,一切非分之举就都有合理化的可能了。

这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混乱情况。我们再看一下老百姓的表现: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卫灵公篇篇第十五》)有疑而空缺不书,不穿凿附会,自己不内行的事就交给内行人去做,不冒险行事,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也。然而时人则有无才而狂妄、爱逞能之弊。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篇第六》)29

不偏不倚,取中为用,不走极端,是为中庸,而时人则心浮气躁,激进冒险。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篇第十七》)

同样的缺点,表现则有天壤之别,古人纯朴、敦厚的风尚都为奸邪所取代,由此,导致社会风气腐恶: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卫灵公篇篇第十五》)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篇篇第十五》)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篇第五》)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雍也篇第六》)

当自省已不复存在,当美德、对美德的崇尚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正是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前奏……

孔子的种种梦想,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于是,他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居,担当起传承周道的使命,欲以个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由此也可看出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背景和这条道路的艰难:他是在一切美的善的事物几乎遭到灭绝的情况下向整个腐恶社会宣战,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强大的势力甚至是一个个大权在握野心勃勃的国君,他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的任务就是恢复和重建新的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的系统工程……可以想见,他的这一决定,需要具有多大的勇气;他的努力,又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而这力量悬殊的对比,也注定了孔子的悲剧命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孔子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也正是这个悲剧,才使孔子的努力得到历史的公认,才使孔子赢得了万代的敬仰,他也成为理所当然的“圣人”。——他的悲剧,本身就告诉后代子孙,人该为什么生存,人该怎样生存。

孔子处世的态度——积极用世

一般来说,个人的理想能和社会潮流同步,能和谐的融入其中时,这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事。但在很多时候,二者是不合拍的,这时,作为个人,就会陷入一种痛苦之中。而由此,也派生出个人与社会的种种不同关系,从而达到个人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从历史发展看,一

般有以下几种:

其一、放弃理想,与世浮沉。这种人,在通过自身与社会的两种势力的分析后,认识到社会势力的强大和自身力量的弱小,于是以牺牲自己的个异为代价,融入到社会之中。这种人占社会上的大多数。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矣!”(《宪问篇第十四》)

这个荷篑者,大致可归入“随波逐流”一类,可谓社会上的“智者”。其基本特点是随时事而确定自己行为,不固守自己的理想,不想对社会作适当的改变,以生存为其生命的最高目标:社会需要自己怎么干,自己就怎样干,不需要自己怎么干就不怎样干,看似游刃有余,实则捉襟见肘。自然,对这种人,我们也不能贬低或责备,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理想,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无论是谁,都不应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别人身上。何况,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它需要生存,需要发展,而其先决条件,便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定位自己的目标,确立自己的活法。这种人,虽然挑不起重担,但安安稳稳,本本分分,也不失为社会稳定之中坚。但我们也不必抬高或赞美,凡事因循,患得患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如果他能对与自己生活方式、生存目标不同的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那就是最难能可贵的了。

其二、隐居避世,独善其身。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自己的力量显得渺小微弱,抗争则于事无补甚至招来祸患,妥协则不会心甘情愿,于是选择避世以图个清静自在。但与此同时,自己的责任,也就逐步淡化甚至泯灭了。这种人以层次较高的人居多,如陶渊明式的隐居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的这种行为往往受到世人的宽容甚至赞美,很有迷惑性。从当时的情况看,很多人都采取这种方式来求得自己心灵的宁静: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微子篇第十八》)

至于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论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微子篇第十八》)这番表白就是最好的理由:害怕自己不同凡俗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灾难。这类人如果走向极端便是与世决裂,以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向强大的社会势力发出强烈的也是极其微弱的抗争。屈原便是其代表。

其三、特立独行,积极用世。这是“不识时务”的一群人,明知自己的理想很难实现,但仍痴情不改,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一万份的努力——这种人,是社会上最孤独的一群,同志者最少,同情者不多,且往往受到社会的误解和排挤;但这种人往往也是最经得起历史长河洗刷和考验的。他们的生命不一定很长,他们的努力也不一定为当世后世所理解,但他们的精神会逐渐积淀为民族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悠远的回响。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孔子: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篇第十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乃至这一类人的最好写照。

用世的原因——责任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孔子要去改变自己所面对的社会呢?《论语》中同样记载了这类故事: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篇第十八》)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篇第十八》)

这,就是支持孔子积极用世的原因:一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与鸟兽为伍,必须承担起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除了与生俱来就担负的社会责任外,他的生存本来就是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的,诸如衣食住行等生活必备品的提供,是不可能仅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的。此外,他可以没有妻子,但总不能没有父母吧?他可以不臣服于国君,但总不能没有国家吧?他可以不承担对国家的责任义务,但总不能脱离脚下的这片土地吧?……因此,如果说你要推卸责任,那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想避世,那仅仅就是自欺欺人的谎言而已。

社会的改变自然艰难,但正因为艰难,才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对此责任,我们能遇难而退、置身事外、自卸使命吗?假如每个人都知难而退,那么,我们的社会还会发展吗?

天地生人,本来就是让你有所作为的,不然,仅仅是让我们消费一番,然后留下一推垃圾供后人凭吊吗?孔子之所以是孔子,就在于他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的主人这样一个位置上。他不是社会的旁观者,而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和改造者,对社会中的先进力量,他有义务去支持、扶持,对落后的事物,他有权利去干预、抵制、改造,因此,当有人对他的做法提出质疑时,他的回答是理直气壮的: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宪问篇第十四》)

微生亩所说的“栖栖”,可谓对孔子颠簸一生的最好概括。终孔子一生,几乎都在理想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挣扎着、奋斗着。他的政治理想的核心,是希望统治者能够恢复到过去的以仁德治天下的理想社会中,希望统治者能停止征伐、正身爱民。而现实却正好与他的主张相反,为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希望自己的主张有得以实施的机会。但他的这种政治主张均不为统治者所采纳,自然也不为当时的百姓所理解,甚至连他的弟子们也怀有疑问。因此,面对微生亩的提问,孔子的回答是:我不敢到处卖弄口才,不过痛恨世俗的固陋罢了。

这里,我们无需探讨孔子的政治理想到底是什么,也不必研究孔子到底想建立一种怎样的社会秩序,仅他这种敢于担负济世惠民的责任,他这种为实现理想排除种种困难的决心,如能够使我们有所触动,能够使我们认识到孔子的精神,也就够了;如果它还能启发我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人的价值,那么,孔子这一生的劳碌,也就算有个交待了。

用世的手段——做官

孔子正是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这样义无反顾的一直走下去的。而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使命的捷径自然是做官。因此,做官就成了儒家提高自己、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手段之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而他的弟子,也纷纷步入官场,可见,做官意识,是深入到儒家骨子里的一种东西,甚至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即使在退隐之后,仍不能忘情政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51岁时,孔子才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

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应该说,夙愿得偿,他自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官位,可他只当了4年多官,便由于政见不合,离开鲁国,另谋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艰难历程……

等待明主发现,明主不来;被委以重任,终因政见不合而离开;主动出击,无功而返。于是,孔子萌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的想法。或许,其中有避世的念头,但更多的,是要重新给自己找到一个机会。在诸多努力都失败的情况下,怀才不遇的孔子,只能适当的降低自己的标准,抓住任何可能施展抱负的机会,哪怕是自己认为的“恶势力”,也要尽力一搏了。

于是,当公山弗扰、佛肸向他发出邀请时,孔子几乎马上就答应了: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篇第十七》)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阳货篇第十七》)07

在常人心中,对待恶势力、对待与恶势力的交往时,人们往往过分低估了自己正义的力量而又过分夸大了恶势力的力量,即觉得只能使自己接受恶势力的熏染而同流合污,而排除了自己有可能使恶势力向善转变的可能,因而排斥它、疏远它,拒绝与之合作,断绝了对恶势力进行有效改造的可能性,使恶继续蔓延而得不到制止,从而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这,正是对自己缺乏自信或对自己的能力尚存底虚的表现。其实,只要你有足够的底功,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只要你有足够的自信,改造恶势力、让恶势力向善发展,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么!要知道,只要是善,只要是正义,它就是对恶、对非正义在道义上的威压,在这种光明正大的威压面前,恶是不可能太嚣张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这,就是正义的力量。

何况,在政治上,这种“恶”的表现就大打折扣了:只要对方不是荼毒生灵的刽子手,那么,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完全可以使它变成造福百姓的“善”的政府。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孔子作出了答复。

遗憾的是,这两股“恶势力”还没站稳脚跟,甚至还没有等到孔子的回应,就如过眼云烟一样消失了,为另一股恶势力所代替。留给孔子的,只能是永远的遗憾和无尽的惆怅了……

孔子一生汲汲于做官,但又最不屑于做官。汲汲于做官,其目的是找到一条推行自己的学说,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通道,为此,他可谓百折不回,虽处处碰壁,但仍不灰心,仍在充满信心的去寻找自己希望。孔子又最不屑于做官。说实话,孔子并非不具备做一个高官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可谓无处不在。但孔子之所以为孔子,就在于他考虑的不是官职的大小、俸禄的多少、地域的大小、当权者的背景,而以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否推行为标准。因为他知道,所谓国家,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已,而器中之物,才是实质性的东西,才是真正要考虑的。在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否推行问题上,他是不会做出任何的退让和妥协的: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微子篇第十八》)

当时孔子位高权重,正处于事业的巅峰,而当权者却痴迷于声色,“道不同不相为谋”,故孔子随即离开,另谋出路——他不是不能做官,而是不愿做违心官。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篇第十五》)

孔子到卫国,见灵公咨询的是军旅之事,说明他关心的是“霸道”而非“仁道”,不予解答,翌日便离开。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微子篇第十八》)

孔子到齐国,本抱有“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的想法,想一展抱负,可齐景公最终还是没有委以重任,孔子便抛弃了即将得到的优厚待遇而去……在此过程中,孔子甚至应邀拜见了淫乱而又把持朝政的卫灵公夫人南子,也因此受到弟子们特别是子路的不满甚至抗议——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篇第六》)——可弟子们哪懂得自己老师抱负无法施展的焦虑啊。

就这样,经过14年的周游列国、主动出击,孔子最终仍是怀才不遇,无功而返。而此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

他的痴情,他的抱负,他的艰难……都幻作一片迷人的云彩,飘向远方,而带给我们的,是失望?是愤懑?是喟叹?……

用世的动力——自信和信念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孔子能如此坚定地走下去呢?

孔子跟弟子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

这,可认为是孔子前期从政观的体现。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孔子一生的梦想和不懈的追求。但如何做官,孔子采取的是一种保守而天真的姜子牙式的做法:待贾者,即把自己做官的希望寄托在圣明君主的慧眼识才上。孔子也曾多次说过这样的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篇第十四》)、‘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篇第十五》)、‘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第一》)”。在孔子看来,在明主启用之前,自己的任务就是通过努力来修养自身、增长才干。

在此,我们之所以说孔子天真,就是因为孔子对“明主”的估计太简单化了,好像明主每天的任务就是发现人才一样,这,或许是书生意气在起作用。因为他从历史记载中看到的贤臣,可能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是被圣主发现而启用的例子,因而就片面地认为所有的贤臣都会被明主发现。事实上,历史记载了的仅仅是“被发现”的例子,那么,没被发现而埋没的又有多少呢?到后期,孔子就不再这样被动观望,而去主动出击了,而他对从政观的表述也进了一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篇第四》)于是,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行……

自然,这一转变,或许源于别人对他的劝说: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篇第十七》)

或许源于他那种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篇第十三》)

但更重要的,是那份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还有那种对自己理想的坚定信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篇第九》)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第九》)

所谓“信念”,就是蕴藏在心中的支撑起一个人全部事业、生命的核心。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劲”,指的就是这种神秘的力量。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许多奇迹:一些成就大业者,本已不具备成就大业所需的各种外部条件了,诸如生理出现严重缺陷(如贝多芬的耳聋)、命运出现危机(司马迁的腐刑)、生命将走向尽头……但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以自己的壮举爆发出生命的辉

煌,让人称羡不已。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成功?是命中注定的吗?不是。支撑他们走向成功的唯一因素,就是他们的“信念”!

这种“信念”,来自一种深沉而坚定的信仰。在拥有这种“信念”的人心中,自己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天,它是神,而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注定”会受到它的眷顾和垂怜,因而自己也就会在它的庇护下无往而不胜,最终走向心中的圣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种信念,其实就是对自己使命的一种确认和确信,它是筑起一个人牢固精神防线的强大保障。因而,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是磐石,坚定不移;是金刚,无坚不摧;是白玷,一尘不染……也正因此,他才经得起种种磨难和诱惑的考验,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生命才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信念是一种力,一种不为外力所左右的心力,有它存在,你就可以演绎出生命的绝唱!

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孔子都能泰然应对: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第九》)

史载:匡人曾遭到阳货的虐待,孔子过匡,匡人见孔子貌似阳货,便误把他拘禁起来,“拘焉五日”。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篇第七》)22

据《史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在孔子看来,自己推行的政治理想,是继往圣、开来世的真理,是人类共有的千古理想,是上天赋予自己的神圣的使命,或者说,这就是上天注定的要他去履行的职责,是任何力量都不可以改变的。因而,虽屡遭挫折,但他仍始终如一地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推行。

有意思的是,在推行自己政治理想的过程中,每当遇到重大的挫折,孔子都会提到“命”。这里的“命”,指的是“天命”,即上天赋予人的使命,它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迷信的“天命观”,而是一个有志者对自己的使命,对人间道义、真理的理所当然的担承。因而,肩负这项使命的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天意的垂青。换言之,自己这样做,本身就是上天的旨意,就是“替天行道”——上天既然让我这样做,那么,就注定我的事业会成功,任何力量都不可能使它搁浅;上天如果不让它成功,那也是上天的旨意,跟外来的压力、磨难没有任何关系;况且,上天如果不让它成功,他怎么会把这样的任务降在我身上而让我做无效劳动呢?

因此,在重大打击面前,孔子就凭着这对“命”的确信,凭着“上天”的护佑,克服了重重危机和可能的怯懦、退缩。虽然说,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没有被当政者采纳,在后世也没有任何统治者真正推行,但在舆论上,在人们的理想中,它成了人们的神往和目标,成了有识之士的追求和努力;而他这种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勇气,也为后世做出了典范,堪称万世师表。因此,孔子也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圣人。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一)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二)

答案: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 正统,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篇幅短小,各篇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选 文间之没有共同的主题。 三、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 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 【译文】 (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2)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目标检测:(1)引见(2)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3)渡口(4)这样(5)改变(6)匡正,挽回(7)除草(8)拿东西给人吃。 导案二 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 ②楚狂接輿歌.而过孔子名词作动词,唱歌 ③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使动 ④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使动使。。。止 文言句式 ①奚自宾前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前 ③子路行以告省略,以之告 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状语后置 ①见:仪封人请见引见 子见夫子乎看见

【公开课教案】《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诚熄命戒.正由道淫移屈)、虚词(焉),并背诵名句。 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指导背诵。 教学流程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ppt3-4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圈点出不会读的字及不会解释的词,生成问题。

3.解决学生存在的读音识字问题。教师展示ppt5—9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之:告诫。女家:指夫家。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移:动摇。屈:使屈服。 古今异义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 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通假字 女.家:女同“汝”,你。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Ppt10 4.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交流点拨】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二、文本精读深层探究 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

天下有道(详细文言知识点)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知识点教师版 一、通假字: 1、桀溺“桀”通“杰”。 2、是鲁孔丘与?“与”同“欤” 3、而谁以易之?“而”通“尔”。 3、且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通“尔”;“辟”通“避”。 4、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5、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君子之至于斯也“至于”古:到了;今义:表另提一事。 2、遇丈人,以杖荷蓧“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明日:古义:第二天。 三、词类活用 1、耰而不辍耰:名作动,用耰松土。 2、孔子下,欲与之言下:名作动,下车。 3、子路从而后后:名作动落后 4、止子路宿止:使动,使……止(停止) 5、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形容词的使动,使……清白;乱:使……混乱 四、特殊句式 1、而谁以易之?句式:宾语前置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句式:宾语前置 3、子路行以告之句式:省略句 4、子曰:“隐者也”句式:判断句 5、子路宿于石门句式:状语后置句 五、一词多义 1、而 ①子路拱而立连词,表修饰②杀鸡为黍而食之连词,表顺承 ③耰而不辍连词,表顺承 ④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连词,表修饰 ⑤趋而辟之连词,表顺承 ⑥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连词,表转折 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连词,表转折 2、之 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取独 ②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衬音助词;代词 ③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取独 ④道之不行取独 ⑤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之:这样 六、重点实词 1、从者见.之见:引见。 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过:路过,经过;津:渡口。 3、夫子怃然 ..怅然若失的样子。 4、丘不与易.也变革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匡正,挽回 6、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7、以杖荷.蓧担,背负 8、趋.而辟之趋:快步走。 9、奚.自疑问代词,代地方,可以理解为“何”“哪里” 10、杀鸡为黍而食之食:拿东西给别人吃。

活动六:小脚丫走天下

小脚丫走天下 主题综述 国庆节期间,有很多家庭会选择假期时间外出旅游。在旅途的游玩中,幼儿既开阔了眼界,也丰富了社会经验。节日过后,幼儿往往感觉意犹未尽,会向同伴谈论自己的假日旅行生活,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我们设计了“小脚丫走天下”这一主题旨在以旅行为主线,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从交天气、安全等方面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如“第一次旅游”这一活动即采取故事的 方式,在提升幼儿欣赏、理解故事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了解旅游常识:而“关注天气变化”和“认识交通工具”这两个活动的设计目的,则是帮助幼儿知道和了解游的两个重要条件,即天气和交通:“我是一名小导游”则以综合活动的形式,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两方面开展活动 环境设计 1.开设“旅”板块,介组旅游常识,限示幼儿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国各地的名胜古迹 2.布置天气知道”专栏,提醒物儿特自己观测天气的记录表和天气报 示出来。 3.布置“交通具”专栏,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如照片、绘画等。示知道的交通工具 4.创设“我和爸爸妈妈逛公园”的主题墙面,展示幼儿全家到公园游玩的照片和游记。 5.教室四周布置成“x×古村”、“动物天地”、“××休闲广场”等。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利用国庆节长假,选择某个景点带领孩子去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帮助孩子利用照相、录像等手段及时将各种信息记录下来。 2.请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解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 请家长提醒孩子注意收听、收看每天的天气预报 4.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到公园游玩,帮助幼儿体验全家人一起郊游时的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主题: 文明礼仪伴我行 二、活动目的: 1、进一步领会关于中小学日常行为礼仪规范标准,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的教育。 2、规范言行,告别不良习惯,争创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校园。 3、把礼仪常规贯穿到有趣的三句半、歌曲,演讲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品德的教育。 三、活动设计: 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是以文明礼仪为主线,将文明礼仪规范标准的内容寓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之中,使学生在非常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教育。整节班会以了解常用的文明礼仪常识,能正确分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文明与不文明现象,为主题,重点展示的东关小学文明礼仪规范标准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部分。设计了如下的内容,首先通过三句半让学生总体来了解学校制定的礼仪规范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礼仪、二是家庭礼仪、三是社会礼仪。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学生这时的认识只是身边的一些不文(这是对社会礼明的行为。其次,设计了公益广告和歌曲两个环节,仪内容的增补:使学生明确社会礼仪所涵盖的方面(包括文明交通、:公益广告短片欣赏是特殊场所如图书馆的文明行为、文明乘车等)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都高举起文明旗帜的话就能让文明的新风吹遍神州大地。此时,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礼仪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会有感而发,安排了演讲《文明。最后,是建议小组的倡议书。就在我身边》整节班会课使学生了解文明、学习文明、并践行文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 四、活动形式: 歌曲、知识问答、三句半,多媒体故事等。 五、参加人员: 农机 10D2 班全体师生六、主持人: 七、活动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礼仪常规的内容,并且落实到行动上。 1、班会前布置学生围绕主题广收材料。如收集一些讲文明、懂礼貌的诗歌、三句半等,教师指导收集方法。 2、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编排。 八、活动过程:男、女:主持人上台,敬礼。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参加农机 10D2 班主题班会。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男:迎着美好的朝阳,我们走进了校园。女:做一个文明好少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主持甲:文明人要有良好的习惯,主持乙: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为,主持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手拉手,让文明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农机 10D2合: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女: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她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男: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文明素质,作为小学生,理应从小养成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品德高尚,讲究公德、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男:为了使同学们对文明礼仪的具体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请见.(xiàn) 木铎.(duó) 长沮. (jù) 桀溺. (nì) 耦.(ǒu) 执舆.(yú) 耰. (yōu) 怃.(wǔ)然 荷.(hè)蓧.(diào) 芸.(yún) 黍.(shǔ) 食. (sì)之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桀溺(“桀”,通“杰”) (2)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3)而谁以易之(“而”,通“尔”) (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5)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6)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道???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德政,名词)怀其璧,从径道. 亡(小路,名词)于是废先王之道.(法令制度,名词)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说,动词) (2)食??? 杀鸡为黍而食.之(拿东西给人吃,动词)食.而不知其味(吃,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动词)

(3)之?????从者见之.(他,代词)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是鲁孔丘之. 徒与(的,助词)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动词)之. 二虫又何如(这,代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指妻子的父亲 (2)明日.. ,子路行以告 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3)不仕无义.. 古义: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义:没有义气 (4)君子之至于.. 斯也 古义:到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 (5)子路从而.. 后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欲洁. 其身(使动用法,使……清白) (2)植. 其杖而芸(使动用法,使……直立) (3)止. 子路宿(使动用法,使……留下来) (4)耰. 而不辍(名词作动词,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 (5)子路从而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6)不仕. 无义(名词用作动词,出来做官)

有卡走天下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有卡走天下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有卡走天下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卡走天下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几张常见的卡,了解卡与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进行角色游戏,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卡。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遵守活动场所秩序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幼儿自带的一张卡。并已经了解自己所带卡的作用。 场景布置:超市,医院,理(发店,和银行等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呢?(接送卡),接送卡有什么作用呢? (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教师小结:接送卡是爸爸妈妈接送孩子的一种凭证。爸爸妈妈拿了接送卡才能进幼儿园,才能进教师把你们接走,同时你们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不要把卡丢了,不然坏人捡到了,就把把你们给借走了。 二、请幼儿说一说“我带来的卡”。 师:刚才那个是接送卡,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卡,你能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卡,它有什么作用的呢? (请幼儿畅所欲言。并引导幼儿正确引导描述多种卡的作用) 教师要补充幼儿所说的卡的作用。重点介绍卡的作用。理解卡与生活的关系。 (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一些铺助性的提问:比如为什么要有银行卡呢?) 小结:小小的银行卡里就有很多的钱,随时随地在银行一刷,输入密码,我们就可以取到钱了,就不用去任何地方都带上钱,这样又安全有方便。说明高科技是越来越先进了!

电话卡也给我们很大的方便,当我们有急事时,我们看到了电话机,我们就可以随时打电话了! 会员卡,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少了很多的钱,也带给我们生活很多的方便。 三、教师根据情况,介绍一些孩子没有见过的卡。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了很多的卡,这老师这里也有很多的卡,看看你们认识他们。他们有什么用呢?带给我们生活那些方便呢? 教师出示卡片,然后介绍卡片的.用途。让孩子们更加清楚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点介绍:交通卡,房卡,就餐卡,游戏卡等。 四、让幼儿玩游戏。 师:卡的做还真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使用这些卡呢?恩!那好,班里的爱心银行和爱心超市,和爱心医院都开张了,想去吗?那是不是你们拿着的卡能随便进一个地方啊?对了,你们要看清楚你们的卡是干什么用,然后再拿着你们的卡去你能去的地方,你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哦!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卡,要求幼儿要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提出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纠正其问题。 五、请幼儿有有秩序地收拾好用具,结束活动。 【有卡走天下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卡走天下

大班科学教案:有卡走天下 大班科学活动有卡走天下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活动过程等内容,理解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能按照标准进行分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有卡走天下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卡走天下 作者:韩玉华来源:广饶县李鹊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理解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能按照标准进行分类。 3、大胆设计自己需要的卡。 【活动重点】 观察和思考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活动难点】 按照银行卡、充值卡、优惠卡、其他卡等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收集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卡,并了解它的作用 2、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分类标记。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卡,了解卡的特征和运用。 1、出示银行卡。 1)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卡?你见过吗?你看到过怎么使用这些银行卡吗?有谁使用过吗?请小朋友说说看。小小的一张银行卡,里面就有钱,如果你想用钱,就可以拿银行卡到银行刷一下,就能提到钱了,说明现在我们的科学技

术是越来越先进了。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银行卡好吗?有哪些一样的特征呢?(正面:有什么什么银行的字样,每个银行的标记不一样,有卡号,背面:有刷卡黑条,有写名字的白条,还有许多字宝宝,上面写着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3)但是是不是随便一张银行卡就可以用了呢?还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了,还需要有密码,这个密码可不能告诉别人,也不能让别人偷看,否则,你的卡里的钱就会被别人提走了。 2、出示超市的会员卡和购物卡。 1)这些卡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一些什么特别的标志或特征呢? 2)这些卡叫购物卡和会员卡,如果你想到超市买东西,拿着这个超市的购物卡,可以不用支钱直接刷卡就能买到东西了。如果谁有了这种会员卡,买商品能优惠,还能打折,我们即方便有省钱。 3、出示就诊卡。 1)这种卡小朋友见过吗?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呢?对了,这种卡叫就诊卡,卡上都写着有就诊卡的字样,还写清楚了是哪个医院的,而且还有医院的标记呢。现在我们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有这个就诊卡,否则,挂不了号,医生就不给你看病,当然,也配不到药,瓶也不能挂了。 2)和就诊卡一起用的还有一种卡,是新的一种卡,小朋友知道叫什么卡吗?对了,叫医保卡,有了这种卡,我们看病也能优惠,只要掏出一点点的钱,就能买到好多的药,病情严重的话住院还能报销。 4.出示充值卡。 1)这种卡是干什么用的呢?你见过吗?上面有什么一样的特征吗? 2)对了,这种卡叫充值卡。正面有充值钱币的标记,有的还标出了是多少钱。手机没钱了,只要买张充值卡,把卡上的号码和密码输入手机里,我们的

文明礼仪的国旗下讲话稿——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文明礼仪的国旗下讲话稿——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各位同仁,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站在这初升的朝阳下,站在这微微的春风中,站在这鲜红的国旗下和大家一起迎接着第九周的到来,我深感荣幸。在此,我衷心的祝愿大家在快乐中度过美好的每一天!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在讲之前我先提个问题:大家认为我今天讲的这个礼是哪个礼呢?对,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讲礼貌、重礼仪的礼。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从古至今在世界广为流传。礼貌礼仪它们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们,它们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我们应该做到哪些礼?在探讨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几则小故事: 小猴学礼貌 小猴,没有礼貌。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猴妈妈很生气,她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听到这话后,猴妈妈哭笑不得。仔细一想,就给了小猴一些钱。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的朝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卖礼貌吗?”没人回答。来到第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这儿卖礼貌吗?”没人回答。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是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小猴轻轻地问。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对猴妈妈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听后妈妈乐呵

2021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有卡走天下》

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有卡走天下》 认识目标:认识几张常见的卡,了解卡与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进行角色游戏,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卡。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遵守活动场所秩序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幼儿自带的一张卡。并已经了解自己所带卡的作用。 场景布置:超市,医院,理发店,和银行等场景布置。 一、引出活动。 (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教师小结:接送卡是爸爸妈妈接送孩子的一种凭证。爸爸妈妈拿了接送卡才能进幼儿园,才能进教师把你们接走,同时你们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不要把卡丢了,不然坏人捡到了,就把把你们给借走了。 二、请幼儿说一说“我带来的卡”。

师:刚才那个是接送卡,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卡,(教案:出自::教案网)你能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卡,它有什么作用的呢? (请幼儿畅所欲言。并引导幼儿正确引导描述多种卡的作用) 教师要补充幼儿所说的卡的作用。重点介绍卡的作用。理解卡与生活的关系。 (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一些铺助性的提问:比如为什么要有银行卡呢?) 小结:小小的银行卡里就有很多的钱,随时随地在银行一刷,输入密码,我们就可以取到钱了,就不用去任何地方都带上钱,这样又安全有方便。说明高科技是越来越先进了! 电话卡也给我们很大的方便,当我们有急事时,我们看到了电话机,我们就可以随时打电话了! 会员卡,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少了很多的钱,也带给我们生活很多的方便。 三、教师根据情况,介绍一些孩子没有见过的卡。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了很多的卡,这老师这里也有很多的卡,看看你们认识他们。他们有什么用呢?带给我们生活那些方便呢? 教师出示卡片,然后介绍卡片的用途。让孩子们更加清楚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点介绍:交通卡,房卡,就餐卡,游戏卡等。 四、让幼儿玩游戏。 师:卡的做还真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使用这些卡呢?恩!那好,班里的爱心银行和爱心超市,和爱心医院都开张了,想去吗?那是不是你们拿着的卡能随便进一个地方啊?对了,你们要看清楚你们的卡是干什么用,然后再拿着你们的卡去你能去的地方,你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哦!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卡,要求幼儿要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提出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纠正其问题。

有礼走遍天下

有“礼”走遍天下 教学对象:社区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明素质,从而带动社区居民做文明公民。 教学重点:明无礼之害,知有礼之利,懂守礼之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2010年6月20日 授课人:吴文月 事件回放: 1、200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中国观众随意走动,引起国外选手不满。 2、因为中国游客在出境中的不文明行为引起多个目的地国家人民的反感,纷纷出台相应的措施,限制中国人行为,甚至增设出境游门槛。2006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颂了十类“中国公民出国(出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3、2007年,外交部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提醒国民讲礼仪。 4、近日网上一个标题为:《日本女孩:中国人素质太差了》的帖子引起了众网友的热议。帖子讲到中国人不排队、随意插队、推挤、碰撞等问题,讲到上海世博的乱象,除了上面提到问题外,公用设施状况反映了中国人文明素质,如饮水机上堆满垃圾、厕所地板就像游泳池边的洗脚池等问题,还有中国人上厕所的问题,如厕所不锁门、怵目惊心的卫生用品、不敢坐下去的马桶座,又是痰又是水的湿黏地板。而日本人的作法是,人们从小就被要求入厕要为下一个人着想,不要造成他人的困扰。日本人如厕前、后要擦马桶坐垫,不仅自己方便、卫生,别人也

方便,讲究一点的人还会随身携带厕所芳香剂。日本很多厕所会贴纸条要求保持洗手台的清洁,有些人洗完手还习惯顺手将洗手台擦干。 现在中国许多观光景点的厕所都有专人管理、清扫,干净无臭的厕所也不少,但是若没有从人民的生活教育改善起,再怎么先进的厕所都无法维持清洁,最重要是影响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近年很喜欢跟日本团去中国大陆旅游,比观光更有趣的是,观察日本人看中国社会现状的反应。像搭长途电车时,看到中国年轻女孩横躺在男友身上;中年女子穿裙子盘腿而坐,内裤隐约可见;电车上啃瓜子、大声讲手机;起身上个厕所,座位就被陌生人借坐等现象,从日本人脸上错愕的表情,即可感受到中国社会文化带给他们的冲击、震撼。 5、在我们小区里,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 6、在我们的楼道里,闲置物品占据过道的“半壁江山”的现象也司空见惯的。 如此无“礼”之害,可以说每个都曾经历过,作为一个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人,想到这里不知将做何感想。 今年十月,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江阴召开,届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朋友将纷至踏来,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江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还能有“礼”走遍天下吗?为此,今天我们将围绕礼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礼仪之邦”唤“礼” 要讲礼仪先得懂礼。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一)什么是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而言,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存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二)“礼仪之邦”的文化传承。中国具有五千文明史,素有“礼仪

(完整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和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 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4)执舆:即执辔。(5)之:与。(6)辟:同“避”。(7)耰: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3、【原文】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4、【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3)而食(4)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1)蓧: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课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晨读时间 1、妙语连篇 《论语》名句精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流行在线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生才不会浪费掉。/ 我们到底重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很渺小,/ 深藏心中的那一套,/人家会不会觉得很可笑?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 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 不要让自卑左右你向前冲,/ 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 也许你就是最好的那种。——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 3、经典素材 (1)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在社会政治黑暗时,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洁的品行。 (2)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4、崭新视角 孔子和关公有标准像了,西门庆还会远吗? “孔子标准像”在争议声中推出不到一个月,又有媒体爆出消息称,山西运城要为“武圣”关羽制作标准像。有位网友问:如果运城要制作“全球统一”的关羽标准像,那么杭州是否要推出“全球统一”的济公标准像,苏州是否要推出“全球统一”的唐伯虎标准像呢? 当孔子标准像被中国孔子基金会隆重推出的时候,善良的人们仅仅被告知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他的博大儒雅,利于孔子文化的对外传播。而过了几天之后,人们才知道使用这个所谓的孔子标准像是要付费的,于是乎众人哗然,谴责之声四起。 在推出孔子标准像的时候,中国孔子基金会的某负责人曾经说:“我们的孔子是最标准的”。嘿嘿!恕笔者不敬,你凭什么说你的孔子是最标准的呢?谁见过孔夫子?他老人家也不可能留下什么照片之类的东西,如果现代人想挟标准之像以收费于天下,岂不是一种“垄断”行为?某些部门希望谋求孔子产业化,到底是“传播文化”,还是“商业炒作”?到底是“肖像垄断”,还是“资源独占”?如此的行为是否算是一种文化专制和文化暴力呢?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美教案(统编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3.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4.积累民间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3.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通过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内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遇到任何问题,都应当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的道理。 2.词句段运用 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通过朗读和体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来确定的,训练学生通过一种情感体验来仿写句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幅画像》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日积月累 通过理解句意、熟读成诵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民间谚语,激发学生搜集民间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推测思维过程 1.谈话导入。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田忌赛马》中,当第一次比赛田忌三场都失败了,他的好朋友孙膑献计 2.小组交流讨论: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学生自由推测) 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选代表上台说出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交流平台”第2自然段)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4.在课文《跳水》中,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随时有可能摔下来没命时,船长想到 了什么办法使儿子脱离危险?(船长用枪逼迫儿子跳水,使儿子得救) 5.小组交流讨论:推测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学生自由推测) 6.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选代表上台说出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交流平台”第3自然段) 7.教师小结: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总结出生活中,遇到任何问 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的思维方法。 板块二古今对比,发现意思异同 1.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很难理解。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问其故.缘故.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卫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

礼仪名言名句

礼仪名言名句 导读:1、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2、君子忧道不忧贫。 3、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4、与人为善心灵美,开拓进取人文美。 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7、仁者爱人,为仁由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8、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9、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10、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11、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12、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 13、头衔愈大,礼仪愈繁。 14、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物质,就是礼节。 15、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 16、倾听可以使说话者感到被尊重。

17、信则人任焉。 18、恭敬之心,礼也。 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0、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2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 22、上无礼,不可以得贤。 23、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2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5、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26、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27、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28、诚实守信一瞬间,闪亮精彩每一刻。 29、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32、明德尚美,求真扬善。 3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4、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有卡走天下》

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有卡走天下》 【活动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几张常见的卡,了解卡与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进行角色游戏,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卡。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遵守活动场所秩序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幼儿自带的一张卡。并已经了解自己所 带卡的作用。 场景布置:超市,医院,理发店,和银行等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呢?(接送卡),接送卡有什么作用呢? (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教师小结:接送卡是爸爸妈妈接送孩子的一种凭证。爸爸妈妈拿了接送卡才能进幼儿园,才能进教师把你们 接走,同时你们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不要把卡丢了, 不然坏人捡到了,就把把你们给借走了。 二、请幼儿说一说我带来的卡。 师:刚才那个是接送卡,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卡,(教

案:出自::教案网)你能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卡,它有什么作用的呢? (请幼儿畅所欲言。并引导幼儿正确引导描述多种卡的作用) 教师要补充幼儿所说的卡的作用。重点介绍卡的作用。理解卡与生活的关系。 (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一些铺助性的提问:比如为什么要有银行卡呢?) 小结:小小的银行卡里就有很多的钱,随时随地在 银行一刷,输入密码,我们就可以取到钱了,就不用去 任何地方都带上钱,这样又安全有方便。说明高科技是 越来越先进了! 电话卡也给我们很大的方便,当我们有急事时,我 们看到了电话机,我们就可以随时打电话了! 会员卡,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少了很多 的钱,也带给我们生活很多的方便。 三、教师根据情况,介绍一些孩子没有见过的卡。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了很多的卡,这老师这里也 有很多的卡,看看你们认识他们。他们有什么用呢?带给我们生活那些方便呢? 教师出示卡片,然后介绍卡片的用途。让孩子们更 加清楚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礼仪天下——有礼走遍天下

礼仪天下——有礼走遍天下 课程对象各行业从业人员 课程时间 1天 培训风格谈笑讲授有理有例,互动往来精彩有趣,实效落地有根据。 陪伴学员“学在乐中,乐在学中” 课程模块职业化意识培养,职业化形态习惯的养成,打造“个体品牌”效应 内容大纲 案例导入—— 1.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貌取人 2.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以貌取人 导言: 在现代社会,“以貌取人”是种常态而不再是贬义词。决定第一印象的不单止是个人容貌,服装发型、首饰鞋包也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合乎场合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礼仪修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得体的着装、优雅的气质,以及用餐与职场上的礼仪规范,其力量和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陈滢妃老师的礼仪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商务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用餐礼仪等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非常重要的礼仪规范。在生活中,灵活掌握和运用礼仪,能让你的举止流露出自信,让你的形象更加得体。 第一单元理论讲授 第一章优雅的举止与气质,是你的形象名片 1、坐立行走蹲 从猿人四肢并用,到解放双手让下肢独立完成坐立行走蹲的动作,上帝是为了让人类区别于动物,更是希望赋予人类优雅的举止与气质。陈老师在课堂上将会协助学员从最基本的肢体动作打造属于个人的独特魅力。 2、手的动作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如果你的第二张脸很漂亮,一定要善用手部动作!如果你的第二张脸不好看,更要学习如何运用手部动作。

3、表情 你的表情是读懂你的窗口,给自己装一扇漂亮的窗口吧! 4、身体气味 识别你与他人的二维码,你就是你,无可取代 5、小动作 别让不雅的小动作出卖了你的优雅 第二章礼仪形象基础——形象、仪表、服饰 1、男士不同场合的形象打造 2、女士不同场合的形象打造 3、女士四季商务政务形象打造 4、百变大咖 ⑴职场丽人三分钟变身华丽晚装美人形象 ⑵职场女士快速变身体闲形象 ⑶女士庆典、仪式、活动形象 ⑷女士出差旅行商务形象 第三章商务礼仪,赢得更多商机 1、会面礼仪 2、提高名片有效率 3、握手礼仪 4、拥抱礼仪 5、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 6、商务拜访礼仪 7、商务接待礼仪 8、迎接礼仪 9、引导礼仪 10、办公室接待礼仪 11、会议室接待礼仪 12、拜访中的会谈礼仪 13、斟茶礼仪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释文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明主旨 本课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长沮、桀. 溺耦而耕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鲁孔丘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植其杖而芸.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使子路反. 见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词多义 与????? 是鲁孔丘与.: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 易?????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采掇者易.辨识耳: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

见???? ????? jiàn ????? 悠然见 .南山: 项伯即入见 .沛公: 吾未尝不得见 .也: 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xiàn ??? 见. 其二子焉: 才美不外见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②子见夫子.. 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③君子之至于.. 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④子路从而.. 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⑤明日.. ,子路行以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天。 2.词类活用 (1)耰. 而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从而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 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