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截肢截肢术

截肢截肢术

截肢截肢术
截肢截肢术

1.闭合性截肢截肢术遵循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遵循截肢术本身所特有的一些重要原则。截肢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诊视病情,由2名以上医生共同决定,才能施以截肢。手术医生在术前须亲自向病人的直系亲属或其他负有法律责任能力的人详谈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由其签名表示同意手术。必要时可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但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应让其知道。

术前设计好截肢平面,为保留长度,残端皮瓣设计可以非正规形式,传统的圆锥形残端已经被淘汰,而对抗交错缝合包绕断端则更为合理,这不仅避免术后装假肢时出现“止血带效应”、“瓶塞机制效应”和“肌电信息不足”,而且能使残端血供营养充分,神经断端有足够的软组织保护,肌膜与皮下组织不发生粘连,为以后病人装假肢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在闭式或皮瓣式截肢后,切口顺利愈合早日开始康复治疗及装义肢,在截肢前必须设计好皮肤切口和皮瓣的长度。一般截肢的皮瓣切口呈弧形凸向远端。常采用者有前、后侧等长皮瓣和后侧长、前侧短的皮瓣。以小腿截肢皮瓣的设计为例:如采用前后侧等长皮瓣,则应先在其胫骨的水平面,测量前后直径的长度,此长度的一半即为前侧和后侧皮瓣的长度。如采用后侧长、前侧短皮瓣,则将此前后直径的长度分为三等份,以其2/3为后侧皮瓣的长度,余l/3为其前侧皮瓣的长度。用龙胆紫溶液在该肢体画出上述皮瓣切口的走行,在施行截肢术过程中应仔细认真和轻巧地处理残端范围内的各种组织。

(1)皮瓣的设计:无论截肢平面怎样,截肢残端要有良好的皮肤覆盖是极其重要的。残端皮肤要有活动度,要有感觉。因在活动和使用残肢时,残端在义肢筒或皮套内的皮肤必须经常承受某种程度的压力和摩擦,故这部分的皮肤不仅应有正常的血液供给和(感觉)神经分布,其皮瓣的长短和松紧度亦应恰当,并须有足够的皮下组织复盖骨端。为了达到上述的基本要求,发挥残肢的最大功能,在截肢术时必须根据上肢或下肢的病变性质、截肢的平面等,妥善计划出皮肤切口和皮瓣的类型,等长皮瓣的血液供应最好,适用于上肢截肢。对于下肢,因残端负重,不宜把切口安排在残肢的末端,故常采用前长后短的皮瓣,使切口缝合后略偏后一些,躲开骨端即可;而不宜一侧皮瓣过长,否则血液循环不良,影响创口愈合;即使愈合,一经假肢的摩擦,瘢痕也容易发生溃疡。目前由于假肢制造的改进,已不采用单独断端负重的方法,利用残肢侧面的骨皮质,结节或骨突,如胫骨内侧面、胫骨结节、腓骨头、坐骨结节、大转子等承受重量。有些部位如足踝部的截肢,尽量用跖侧皮瓣,因足底皮肤坚韧,血液供应丰富,原属负重区,最适于残端负重。另外在下肢血管疾患中,小腿后侧皮肤血液循环常较前侧为佳,也可采用后侧皮瓣的切口,将缝合口置于小腿前面。

步行时,假肢与残肢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唧筒式”的移动,残肢的瘢痕亦必随之而移位。因此瘢痕和皮下组织不应该有粘连。如果瘢痕与皮下组织发生粘连不能移动时,病人在步行中就会感到疼痛。为了防止瘢痕粘连,手术时还必须注意减少组织创伤,严密止血。因皮瓣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肌肉的末端血管,手术时边缘皮瓣出血是伤口愈合的主要保证,因此,对皮瓣的皮下组织不应进行较宽的剥离,以免危害皮瓣的血液供给。必须剥离时也应注意不可超过缝合所需的限度。缝合时不要将皮瓣对合的太紧或太松,并注意预防创口感染。应当指出,比较近端(高位)的平面截肢,有时为了保留残肢长度,宁可采用非正规的皮瓣形式。现代全接触套筒式义肢的出现,残端瘢痕的位置已不很重要,要紧的是瘢痕不应与其下方的骨粘连,否则装配义肢很困难,并且在长期使用义肢后瘢痕常会破溃。多余的软组织和两侧翘起的皮肤也会给装配义肢带来麻烦。

(2)筋膜:残端筋膜的作用是缝合残端覆盖骨端最主要的组织。愈合后它可防止皮肤与骨端粘连而影响皮肤的滑动性;它包围其周围切断的肌腹,并成为肌肉的新附着点。筋膜切断应与皮瓣的形式相同,除在必要时可作有限度的剥离外,一般不应使其与皮肤分离。

(3)肌肉的处理:残肢肌肉的作用主要是活动残肢和包绕该处的骨干,便于使用义肢和防止义肢套筒部的压迫,而不是为了覆盖或垫在骨端。常规截肢术中,肌肉应位于截骨平面的远端一组一组地切断,以使肌肉断端恰好回缩至截骨端。除非因某种原因需迅速完成手术,不要用截肢刀沿肢体周径一次横断所有的肌肉,这样过于粗糙且难于止血。但是,在肌成形性(myoplastic)截肢术或张力性肌固定(tenSion myOdesis)截肢术中,肌肉的切断平面至少要在计划截骨平面的远侧5.0cm处,这样它们可以在适当张力下缝合到骨上或对侧肌群上。肌成形和肌固定截肢术的倡议者认为这一技术改善了肌肉的功能和残端的血循环。有利于防止幻觉痛。但是,在周围血管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缺血的肢体禁用肌固定术,故肌肉的横切面应高于筋膜。为了不使残端过于臃肿,把肌肉切成斜形或其他形状均可。将两侧的筋膜断端相互缝合后,肌肉断端即得到新的附着点,故也可不缝合切断的肌肉。

(4)肌腱:原则上宜在肌腹与肌腱交界处切断,且不必将其断端与对侧的肌腱断端缝合。如行腕、踝关节以下截肢时,切断的肌腱均不与对侧肌腱缝合。但在行肘关节或膝关节离断术时,一般均将肱二头肌腱或股四头肌腱留长些,并将其断端与对侧的肌肉和软组织缝合。

(5)神经的处理:在截肢中对神经的处理曾有争议。大多数外科医生认为,游离神经,轻轻拉至伤口,用锐刀片在近端较高平面切断神经,让它的近侧断端回缩到截骨端的较高平面,这是处理神经的最好方法。切断神经后,其近端增生肥大,形成“神经瘤”,这是自然现象,而不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倘神经断端被瘢痕组织包绕固定,且在肌肉收缩或活动残肢时被牵拉,则可产生疼痛。因此,除在剥离神经时小心外,在切断神经时应先轻轻地将神经干向远侧牵拉出一定的长度,再用最锋利的刀片切断之,任其自然回缩至未被分离的组织间隙.或肌肉断端2~3cm以上。倘断端出血,应先止血,以免形成血肿,然后任其回缩。粗的神经干,可在神经内注入普鲁卡因,对防止休克或血压突然下降有一定的帮助,采用特殊技术把神经残端包埋入骨内或肌肉内并不能阻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

(6)血管: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和失血,对没有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病人,在手术时可应用气囊止血带。但在缝合肌膜前应采用铬制肠线或不吸收的缝线双重结扎所有较大的血管断端,然后松解止血带,以利彻底止血。对小血管的处理可用电烙或细丝线结扎。对较大的血管,如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上的血管,则须行双重结扎,即先用中号丝线结扎,而后在结扎点的远侧再行贯穿缝合结扎。倘截肢是在“外伤性截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未见主要血管出血,则应进行剥离探查,并予以结扎,以防因血管端血栓形成,暂时不出血,以后血栓可脱落发生出血,形成血肿。因此仔细止血是十分重要的。

(7)骨膜和骨端:在锯断骨干的平面环行切断骨膜,并用骨膜剥离器将其向远侧剥离,但过度剥离骨膜可能导致骨的环形坏死,应该避免。没有良好软组织覆盖的骨凸部分应切除。残留的骨端用骨锉磨成光滑的外形。这在某些部位尤其重要,例如膝下截肢的胫骨前缘部分和腕关节离断术的桡骨茎突部分。Hamptom曾指出,在膝上截肢中,股骨的侧方应切成斜形,以使骨端与义肢套筒的侧壁之间压力分布均匀,切口缝合前,必须放松止血带,仔细止血,以温等渗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及骨碎屑等,修整肌肉。先做肌层缝合,如盖过骨端,则需将对抗肌交错缝合,否则仅缝合双侧筋膜,最后缝合皮瓣,张力应适度。若残存两端有“狗耳”,皮瓣血液循环良好时可将之切除再缝一针,若血液循环较差时,不要切除,以防皮瓣发生循环障碍。最后于两端置人橡皮引流条。取敷料盖好伤口,用弹性绷带或大棉垫包裹后再用绷带作加压包扎。以石膏托或木板固定残肢后侧,关节置于功能位,为期3周。

(8)伤口引流:伤口关闭前放置某种形成的引流是必要的。因手或脚部伤口浅小,一般在缝合后均无死腔,渗血量亦少,故多用橡皮条引流,并在术后48h拔出。对腕和踝关节离断术,因其伤口较深和有死腔或间隙,渗血和渗液较多且易存留,故在伤口两侧可各放人一烟卷样引流物。术后24h松动一下,拔出和剪掉一段。术后48h或72h全部拔出。为了持续吸引伤口内的渗血和渗液,减少组织反应,可在缝合伤口前先放入1~2根有侧孔的硅橡胶管,进行闭式负压吸引引流。硅橡胶吸管在距伤口3~5cm的正常肌肉和皮肤处斜行穿出,并在出口处予以缝结固定。一般术后5~7日即可拔出。

2.开放性截肢术选择性截肢对皮瓣的形式和截肢平面有一定选择范围;紧急截肢,用于创伤、爆发性感染和坏死,在这些病例中肌肉的活力和健康皮肤的范围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感染明显,如湿性坏疽、骨髓炎和严重创伤,截肢的伤口应当像其他类似情况一样保持开放。这是指截肢完成之后,残端皮肤不予缝合。这种术式至少通过两次手术才能构成满意的截肢残端。初次的开放性截肢之后,通常需要二期皮肤缝合。残端修整,完成修复或再更高的平面再截肢。开放性截肢的目的在于消灭感染,以使最终缝合的伤口获得愈合。所以这种术式试用于感染、严重创伤伴有广泛性组织损坏和有严重污染的肢体。此外,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直至残端伤口的最终愈合。开放性截肢一般有两种类型:带存皮瓣的开放性截肢和环形(断通常)开放性截肢。

必须指出,急症截肢术有很多属于开放性截肢术。严重污染,特别是气性坏疽绝对不应1期缝合。严重创伤,污染重、时间长时,尤其是健康组织平面不十分肯定时,也应做开放性截肢。开放性截肢虽然给病人增加了一次手术打击,但对保全生命,避免截肢平面的上升提供了安全保障。对平面过高离躯体太近的手术,术前在麻醉方式、皮肤覆盖设计上应作相应准备,备足够的血液以防术中意外,手术要进入胸或盆腔,必要时也可作平面近端的主要血管的预先控制手术。凡须急诊截肢的病人,其全身情况都要引起手术医生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体内环境的状态,术前、术中、术后都要监测。急症截肢术后出现精神障碍者,较其他创伤反应性精神病人多,而且以自伤行为居多,术后的情绪开导要持续到病人出院。

(1)皮瓣内翻开放性截肢术:1929年Zinninger建议用皮瓣外翻开放性截肢,此种术式

皮肤牵引难以维持,具皮瓣萎缩也成问题。1948年Waring开始采用皮瓣内翻开放性截肢术。他随访了以这种术式完成的100例截肢病人,发现其中大部分经二期皮肤缝合后伤口愈合,仅有极少数病人需在更高位行再截肢手术。

手术方法:皮瓣切口从计划截骨平面的近侧开始,皮瓣可比一般截肢术留得稍长些,最好是前后等长皮瓣。在较高位截肢时,为避免在更加近端平面截肢,宁可采用不规则皮瓣。手术时向近侧翻转皮瓣,正好于计划截骨平面的远侧切断肌肉使其向近端回缩到截骨平面,结扎、切断大血管,主要神经在高位切断,近侧神经断端任其向上回缩到截骨端近侧正常组织内。然后截骨并将骨端磨光,用纱布块在截肢端伤口上加压,放松止血带,仔细止血。接着将皮瓣的皮肤缘与瓣根部的皮下组织、筋膜用多根铬肠线间隔贯穿,把所有缝线放置于适当位置后一次打结(捆扎在一起),使皮肤边缘内翻形成翻转皮瓣。用细网眼凡士林纱布覆盖残端,小心地放置在折叠的皮肤与筋膜之间的平面内以及所有的创面上,再用松软的纱布垫放置在残端上,敷料的固定是借灭菌粘合剂将带有弹性的织物固着在皮肤上,采用Kerlix 敷料将整个肢体松松裹住,然后将弹性织物的远端劈成4股,并把它们捆绑住残端,以固定纱布敷料。病人回病室后,弹性织物已牢固地粘着在皮肤上,在敷料上加一纵向牵引力,重量为1.4kg,术后维持一段时间。鼓励病人在对抗牵引下作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屈曲孪缩。术后次日,取下牵引,松开弹性织带,更换敷料,排除积血,用新的凡士林纱布敷料覆盖,重新牵引。以后视具体情况更换敷料。大致在第10~14日,,残端已有良好的肉芽组织覆盖。若无明显感染,则可考虑残端伤口二期缝合。手术在麻醉下进行。拆除所有缝线,用手指展开内翻的皮瓣,在皮缘略微清创之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皮瓣,消灭创面。皮瓣下放置Penrose软橡胶管,从伤口边角上伸出皮外引流。敷料包扎同前。

(2)环形开放性截肢术:在计划截骨平面的远端,环形切开皮肤直达深筋膜,任皮瓣近侧自行回缩。在回缩瓣皮缘切断诸肌肉。大血管及主要神经的处理同前。在回缩肌肉.缘水平截骨。完成截肢后残端伤口的敷料神概与包扎牵引方式同前。间隔更换敷料,持续牵引直到肉芽组织上有疤痕愈合。伤口愈合之后,要确定残端是否适合装配义肢。如不适宜,则可采用下列手术方式之一处理:①在更高位行再截肢术;②残端修整术;③残端成形修复术。

残端修整术:在接近疤痕的边缘,经正常皮肤切除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修剪组织,在肌肉终端平媚适当切除骨端以比较符合要求的残端。在手术野内所见到的大血管和神经按上述要求处理。皮缘用丝线作间断缝合。用于敷料弹力绷带包扎,不必作皮肤牵引。

残端成形修复术:这是通过软组织的修复成形,不处理骨而获得较满意的残端。切除残端疤痕与肉芽组织,在靠近正常愈合的组织处切开皮肤,包括良好的皮下脂肪瓣。皮瓣制作应尽量接近末端肉芽组织的厚层疤痕。在深、浅筋膜之间劈开,于此平面掀起该皮瓣,并向近侧翻转2.5~7.5锄。切除骨端致密的疤痕层直至有良好供血的组织为止,切除多余的肌肉,骨不必处理,所有遇到的大血管、神经处理同上,将皮瓣的远端牵引覆盖残端。若有必要,可作适当修剪,在适当张力下缝合皮肤。皮瓣下放置一根或数根Penmse软橡胶条引流,不必作皮肤牵引。

下肢截肢术知情同意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下肢截肢术知情同意书 医生已告知我下肢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下肢坏疽(血管外科指)是由于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导致肢体组织坏死、活力及功能丧失。坏死的肢体组织可能并发感染,,毒素吸收导致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手术去除坏疽或不可挽回的肢体,防治坏疽发展导致并发症。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截肢将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离体肢体疗垃圾统一处理。 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下肢截肢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对策: 1)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有生命危险; 2)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改变术式,决定截肢平面; 3)术中损伤血管等导致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有生命危险; 4)术中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暂时或永久性相应功能障碍,截肢后神经断端可能形成神经瘤,导致顽固性疼痛;截肢后幻肢 期镇痛对症治疗; 5)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症,有生命危险; 6)术后伤口出血,严重者需二次手术止血,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7)术后切口淋巴漏、脂肪液化、感染,形成血肿,皮缘坏死,切口愈合延迟;截肢残端血运不佳、伤口不愈合,或动脉 展,缺血复发加重,可能需再次截肢; 8)术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肿胀甚至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重者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坏死,需切开减张治疗; 9)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生命,对症抗凝、溶栓,也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 10)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呼吸功能、神经功能、胃肠道功能等)、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 (DIC),可能导致死亡; 11)其他意外。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除上述风险以外,还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者知情选择

截肢术的护理

截肢术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和精神变化。 2、意识、血压、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出血情况。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预防重要脏器损害和功能衰竭。 4、日常活动耐受水平。 5、自我形象紊乱,影响睡眠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床旁备止血带、沙袋。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 (3)严密观察全身状况和残端伤口情况。 (4)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无机盐,必要时输血或静脉高营养。 (5)术后 24-48 小时内,残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床尾抬高

15-30 厘米,促进静脉回流。不能用软枕抬高患肢,以免造成挛缩畸形。 (6)感到疼痛时让患者注视残端,并轻轻敲打残肢端,消除患肢痛的主观感觉;早期装配假肢,对残肢间歇性加压;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对于长期的顽固性疼痛可行神经阻断手术。 (7)大腿截肢者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应尽早进行内收后伸的练习,不要把残肢搁在拐杖的手柄上;小腿截肢者要避免膝关节屈曲挛缩,应告诉患者半卧位或坐位时,不要让残肢垂于床下,长时间处于曲膝位;2 周拆线后,在截肢端安装临时假肢,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肌肉强度和平衡锻炼,为安装假肢做准备。 (8)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自信感,战胜疾病的信心。(9)健康教育下肢截肢患者抬高患肢不可超过 2 天,及时使残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固定于功能位。膝下截肢后,患者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长时间处于屈膝卧位。膝上截肢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更不要把残肢搁在拐杖的手柄上。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残肢的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勤翻身,每日俯卧 2 次以上,每次 30 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下放一枕;嘱患者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残肢伸肌张力。并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残肢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营养,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无机盐,必要

截肢康复指导

截肢 康复指导 一、术前训练:下肢截肢(单侧)如全身状态允许,要进行单(健) 足站立持拐训练,俯卧撑、健肢抗阻训练,持拐行走术等。 二、术后训练:下肢截肢患者要进行对侧下肢、两侧上肢和肩胛肌 的渐进性抗阻训练,术后24小时在床上训练。 三、硬绷带包扎技术:术后残肢用石膏绷带包扎,能有效的减少渗 出和肿胀,有利于残肢定型,一般在术后两周带切口愈合待拆线后改为软绷带包扎。 四、软绷带包扎技术: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货减少过多 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包扎要点即从残肢远端向残肢近端包扎,且远端包扎较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近端略松。并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和按摩,以减轻残端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并防止肌肉萎缩。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残端,可以减轻其敏感性。 五、保持合理的残肢姿势:从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 预防产生不良姿势。为预防残肢屈曲畸形,尽量保持肢体残肢端于伸直位。如大腿中上段截肢,应常常采用俯卧位,练习髋关节后伸且不要外展活动。小腿截肢后应经常练习膝关节伸直活动。 术后应尽早离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这是预防关节挛缩最主要的措施。 六、残肢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小腿截肢者,应增

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两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 七、病情较平稳时,可进行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如小腿截 肢要做患足训练,即残留的肌肉训练。关节僵硬者,可作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筋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八、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健康,防止残肢皮肤红肿、 肥厚、角化、毛囊炎、溃疡、过敏、皮炎等。 九、若出现进食减少、胃胀、腹胀、嗳气、口苦、苔厚腻等症状, 可进食清补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山药等。 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燥结者,选用大黄、火麻仁各12g、蓖麻 仁9g、郁李仁6g,水煎服。也可选用番泻叶泡开水,或蜂蜜开水冲服。 十一、生活起居宜规律,戒烟酒,清淡饮食,保持稳定情绪。 十二、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密切观察残肢病情变化,防止残肢并发症,定期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截肢康复练习#精选、

截肢后的康复 2009-12-22 16:15:17 (已经被浏览531 次) 一概述 1. 概念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据1987 年抽样调查,我国有757万肢体残疾患者。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康复训练,安装假肢,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2. 原因 截肢的主要原因有损伤(包括物理和化学损伤);感染和炎症(如气性坏疽) 3. 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 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 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 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腔。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人工肢体。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 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基本动作(自身关节运动力源);外部动力手: 有电动手, 气动手;工具手;装饰手。 下肢假肢分类 踝部假肢:半足, 赛姆假肢 小腿假肢(膝关节下8cm~踝上7cm) 传统型髌韧带承重型(PTB,PTES等) 全接触式PTK 式 大腿假肢(坐骨结节下10cm~膝上5cm)

传统型(接受腔为圆锥形, 有绞索) 骨骼式(内装有支撑件和人工关节, 吸着式全接触形) 二康复评定 1.截肢的适应症状 虽然截肢是为了解除病人病痛,挽救生命,截肢后如能安装一副满意的假肢,则可不同程度地修复该肢体的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截肢的适应证,慎重决定。如有的骨肿瘤病人所出现的症状似炎症表现,有的炎症表现酷似恶性肿瘤,须严格鉴别诊断决定是否截肢。再如下肢血管供血不良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逐渐恶化者,在必须截肢的情况下截肢早比截肢晚好,老年人也是一样。 2.安装假肢的功能评定 安装假肢后对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从中发现异常现以利于指导病人训练和对假肢的改进,根据其不同的假肢评定范围不同。 (1)上肢假肢:主要观察其穿戴后活动控制能力和有无不适应问题存在。如前臂假肢,要求控制系统的效率在70%以上,屈肘90。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在向接收曲表面加压时前臂无不适和疼痛,穿戴和不穿戴时肘关节的屈曲度数相等,其旋转角度左到不穿戴时的1/2。 (2)下肢假肢:评定其安装假肢后有无不适、承重点是否正确、活塞运动是否正常受站立和行走的姿势是评定下肢假胶合理与否的主要内容 三康复治疗 (一)截肢术前的康复治疗 1.心理调整截肢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沮丧、后悔与痛苦,甚至产生轻生。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安装假肢,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2.截肢前的训练 (1)下肢截肢者,要进行健足站立平衡,持拐训练,如双上肢持拐所需的肌

下肢截肢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下肢截肢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下肢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手术。 下肢坏疽(血管外科指)是由于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导致肢体组织坏死,活力及功能丧失。坏死的肢体组织可能并发感染,败血症,毒素吸收导致肾衰等并发症,严重者导致生命危险。 手术去除坏疽或不可挽回的肢体,防治坏疽发展导致并发症。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截肢将导致不同程度残疾,离体肢体作为医疗垃圾统一处理。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下肢截肢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对策: 1) 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生命危险; 2) 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改变术式,决定截肢平面; 3) 术中损伤血管等导致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生命危险; 4) 术中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暂时或永久相应功能障碍,截肢后神经断端可能形成神经瘤,导致顽固疼痛;截肢后幻肢痛,长期镇痛对症治疗; 5) 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严重者败血症,存在生命危险; 6) 术后伤口出血,严重者二次手术止血,严重者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7) 术后切口淋巴漏、脂肪液化、感染,血肿,皮缘坏死,切口愈合延迟;截肢残端血运不佳伤口不愈合,或动脉病变发展缺血复发加重,可能需再次截肢; 8) 术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肿胀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重者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坏死,需切开减张治疗; 9)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导致生命危险,对症抗凝、溶栓,也可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 10) 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呼吸功能、神经功能、胃肠道功能等),凝血功能障碍、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能导致死亡; 11) 其他意外。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未包括在上述所交待并发症以外的风险:

大腿截肢术术前准备

大腿截肢术术前准备 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在对一些问题解决上,方法选择是很关键的,截肢是很多人不陌生的,这样的做法对自身身体伤害很大,而且一旦截肢,截肢的部位是永不能恢复,所以对这样的选择,都是要慎重进行,那大腿截肢术术前准备都有什么呢,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大腿截肢术术前准备: 1.截肢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因此,应详细地向病人及其亲属解释截肢的必要性和假肢装配及使

用中的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如系开放性截肢,尚需说明须再次截肢。 2.开放性截肢后再截肢的病人,最好等待伤口愈合后手术;如未愈合,应先植皮。 3.除因供血不足以致肢体坏死者外,所有截肢应于截断平面的近心端置充气止血带,以减少失血,保持术野清晰。 4.一般情况不佳者和高位截肢者,术前应做好输血准备,以防休克。

5.各种特殊情况,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应在术前、后用胰岛素或抗肿瘤药物控制。 适应症 1.肢体的原发恶性肿瘤,应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变限于骨内,无远距离转移者可考虑肿瘤段切除,远段肢体再植。 2.肢体严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气性坏疽),或药物和一般手术无法控制的化脓性感染并发严重败血症,威胁病人生

命,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应及时截肢。 3.肢体严重而广泛的损伤,无法修复或再植者,须当机立断施行截肢术。 4.由于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体供血不足,已有明显坏死者,应截肢。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6.肢体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而矫形手术无法改进功能,在截肢后穿截假肢反能改进功能者,可考虑截肢。

下肢截肢术知情同意书

夹江县马村张氏骨科医院 下肢截肢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薛志江性别:男年龄:63岁病历号:20152200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左下肢患有1、左侧跟腱缺如;2、左跟骨骨髓炎、3、左下肢深动静脉血栓;4、左跟部软组织坏死,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左侧大腿中下段截除手术。 下肢坏疽(血管外科指)是由于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导致肢体组织坏死,活力及功 能丧失。坏死的肢体组织可能并发感染,败血症,毒素吸收导致肾衰等并发症,严重者 导致生命危险。 手术去除坏疽或不可挽回的肢体,防治坏疽发展导致并发症。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 截肢将导致不同程度残疾,离体肢体作为医疗垃圾统一处理。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下肢截肢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 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 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对策: 1)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生命危险; 2)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改变术式,决定截肢平面; 3)术中损伤血管等导致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生命危险; 4)术中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暂时或永久相应功能障碍,截肢后神经断端可能形成 神经瘤,导致顽固疼痛;截肢后幻肢痛,长期镇痛对症治疗; 5)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严重者败血症,存在生 命危险; 6)术后伤口出血,严重者二次手术止血,严重者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7)术后切口淋巴漏、脂肪液化、感染,血肿,皮缘坏死,切口愈合延迟;截肢残 端血运不佳伤口不愈合,或动脉病变发展缺血复发加重,可能需再次截肢; 8)术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肿胀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重者皮肤、肌肉、 神经等组织坏死,需切开减张治疗; 9)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导致生命危险,对症抗凝、溶栓, 也可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 10)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呼吸功能、神经功能、胃肠 道功能等),凝血功能障碍、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能导致死亡; 11)其他意外。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 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 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截肢康复汇总

截肢后的康复 一.截肢者康复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什么? 1、假肢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心理上的鼓励 2)保持良好的残肢位置的教育 3)促进残肢定型 4)学会保持残肢卫生和假肢卫生 5)做好恢复体力的全身性训练 6)做好残肢训练 7)装配前必要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2、假肢的处方与选择 3、临时性假肢装配与正式假肢装配 4、假肢装配后的穿戴和使用训练 5、假肢的试样检验与最后检验 6、安排职业再教育或入学 7、协助安排就业 8、截肢者复查 二.截肢后如何保持正确的残肢位置和预防残肢的关节畸形? 截肢后由于肢体的某些肌肉被切断,使肢体关节运动的肌力不平衡。如:大腿截肢后很容易形成髋关节的屈曲、外展畸形;小腿截肢后,容易形成屈膝畸形。一旦形成畸形很难矫正,会严重地影响使用假肢。 为预防截肢后的关节畸形应注意做好以下事项: 1)保持正确的残肢的肢体位置:大腿截肢者术后应注意把残肢伸平,尽量向身体中间并拢的位置。平时面朝上躺着时,应注意千万不要为舒服些或为减轻疼痛而把残肢垫高;小腿截肢术后应注意将残肢侧膝关节放置在伸直位,不应该在大腿或膝下垫枕头,不应该屈膝躺在床上。 2)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一般术后1周大腿截肢者可以面朝下,俯卧位,让别人帮助做轻柔的残肢内收和后伸活动;术后2周可以开始俯卧位自己练习将残肢后伸,内收或夹持物体,双侧臀部肌肉用力向上,抬起大腿残肢和健侧大腿,每次抬起应尽力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抬起的时间逐渐延长。 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 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锻炼内容应包括: 1)卧床期间注意深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2)尽早开始健肢屈伸、抬高、向内、向外,旋转活动。 3)下肢截肢者尽早开始双上肢力量的训练:重点训练双侧伸肘的力量,准备尽早下床扶双拐站立。 4)下肢截肢者单足站立、跳跃训练:有利于全身肌力协调、平衡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可以先从双手扶床栏、扶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手不扶物站立,再过渡到单足跳跃。 5)上肢截肢者应加强双肩活动范围,肌力训练。 6)有条件者应积极参加游泳活动(可用气圈保护),有助于全身体力、心肺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的恢复。 三.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 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锻炼内容应包括:

大腿截肢术

大腿截肢术 [适应症] 1.肢体的原发恶性肿瘤,应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变限于骨内,无远距离转移者可考虑肿瘤段切除,远段肢体再植。 2.肢体严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气性坏疽),或药物和一般手术无法控制的化脓性感染并发严重败血症,威胁病人生命,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应及时截肢。 3.肢体严重而广泛的损伤,无法修复或再植者,须当机立断施行截肢术。 4.由于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体供血不足,已有明显坏死者,应截肢。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6.肢体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而矫形手术无法改进功能,在截肢后穿截假肢反能改进功能者,可考虑截肢。 [术前准备] 1.截肢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因此,应详细地向病人及其亲属解释截肢的必要性和假肢装配及使用中的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如系开放性截肢,尚需说明须再次截肢。 2.开放性截肢后再截肢的病人,最好等待伤口愈合后手术;如未愈合,应先植皮。 3.除因供血不足以致肢体坏死者外,所有截肢应于截断平面的近心端置充气止血带,以减少失血,保持术野清晰。 4.一般情况不佳者和高位截肢者,术前应做好输血准备,以防休克。 5.各种特殊情况,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应在术前、后用胰岛素或抗肿瘤药物控制。

[麻醉] 肘关节平面以远的截肢用臂丛麻醉;肘平面以近用全麻;下肢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儿童、少年及精神紧张的成人应用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膝上的截肢,切口瘢痕坐落与小腿截肢相同,应处于残端后方。理想的截断平面为大转子顶端以下25cm。皮瓣设计应前长后短(2∶1),皮瓣切口在侧面的交点应超过截断平面。切开后,筋膜下分离,将皮瓣上翻;或分离出厚 1cm的股直肌瓣,在与前侧皮瓣等长处切断,随同皮瓣上翻[图1 ⑴]。 图1 右大腿截肢术: ⑴皮瓣设计和切开皮瓣上翻⑵将股直肌瓣缝于股骨后肌间隔 3.截除病肢于截断平面,结扎、切断大隐静脉。于缝匠肌下或内收肌管内分离股动、静脉及隐神经,分别按常规切断、处理。于截断平面下2~3cm处环行切断肌肉直达股骨,在预定截断平面切面骨膜,锯断股骨,离断病肢。 4.处理后侧血管、神经在断面的的股骨与内收大肌、股二头肌间分出股深动、静脉,双重结扎。再于半腱肌、半膜肌与股二头肌间分出坐骨神经,轻度拉出,在近段注射普鲁卡因,结扎营养血管后切断,任其自然回缩。 5.缝合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放胶皮片引流。将股直肌瓣下翻,缝于股骨后面的肌间隔或后侧筋膜[图1 ⑵]。间断缝合筋膜及皮肤。近端截肢宜用胶管负压引流。 [术中注意事项] 1.如截肢平面较高,无法使用止血带,只能逐步切断肌肉与血管、神经,边切边处理。必要时可由助手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以控制出血。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治疗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治疗 康复组成人员包括:1) 医生2) 护士3) 物理治疗师4) 职业治疗师5) 义肢矫形师6) 心理学家 截肢术是指用手术方法切除身体部份或全部肢体,为的是要保存生命、减少痛楚及维持活动能力。截肢后的早期复健介入与适当的假肢穿戴,均是让病人早日重回手术前生活的关键。 目标: 1.预防及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2.提供资料及卫教患者及其家人认识有关截肢及假肢的护理。 3.帮助患者及其家人面对及适应截肢后的生活及其心理影响。 4.协助及训练患者维持最高的自我照顾能力及重返社区。 截肢术的适应症:1) 创伤2) 肿瘤3) 肢体坏死4) 周边血管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而引致的肢体坏死5) 无功能的畸形肢体。 截肢术的种类: 1.封闭式截肢术 2.开放式截肢术 截肢术后残端护理与并发症 1.保持良好的体位 防止截肢关节挛缩与畸形。由于截肢后部分肌肉被切断,会引起肌力不平衡,发生关节挛缩。 2. 消除截肢浮肿 术后,手术创伤和肌肉收缩力不足,静脉回流障碍,都会引起截肢浮肿。这种浮肿是暂时性的,待截肢循环建立后可消肿,一般需3~6个月,但使用弹性绷带,合理包扎截肢,可以减轻浮肿,促进定型。 3. 减缓截肢疼痛:疼痛原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手术对神经刺激及截肢血循环障碍 ?截肢被切断的肌肉异常紧张及截肢有神经瘤 ?中枢神经损伤 4. 截肢的卫生 在接受腔内的皮肤,由于压迫、摩擦、温度变化,容易引起湿疹,皮肤色素沉着,磨破、溃疡、感染、小水泡、滑囊、过敏性皮炎等。要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有条件可做理疗。每日就寝前需用肥皂水洗残端,若使用截肢专用的护理液、润肤露则预防截肢抗菌、发炎的效果更佳。 5. 截肢滑囊炎: 截肢上发生滑囊炎,若常在负重部位摩擦,会继续变大,难以消退,称为异常滑液囊。一般情况下无影响。如滑液囊过大或已感染,则需治疗;同时应消除产生滑液囊的原因。

截肢康复练习

截肢康复练习

截肢后的康复 2009-12-22 16:15:17(已经被浏览531次) 一概述 1.概念 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据19 87年抽样调查,我国有757万肢体残疾患者。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康复训练,安装假肢,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2.原因 截肢的主要原因有损伤(包括物理和化学损伤);感染和炎症(如气性坏疽) 3.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 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 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 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腔。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人工肢体。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 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基本动作(自身关节运动力源);外部动力手:有电动手,气动手;工具手;装饰手。 下肢假肢分类 踝部假肢:半足,赛姆假肢 小腿假肢(膝关节下8cm~踝上7cm) 传统型髌韧带承重型(PTB,PTES等)

全接触式 PTK式 大腿假肢 (坐骨结节下10cm~膝上5cm) 传统型(接受腔为圆锥形,有绞索) 骨骼式(内装有支撑件和人工关节,吸着式全接触形) 二康复评定 1.截肢的适应症状 虽然截肢是为了解除病人病痛,挽救生命,截肢后如能安装一副满意的假肢,则可不同程度地修复该肢体的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截肢的适应证,慎重决定。如有的骨肿瘤病人所出现的症状似炎症表现,有的炎症表现酷似恶性肿瘤,须严格鉴别诊断决定是否截肢。再如下肢血管供血不良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逐渐恶化者,在必须截肢的情况下截肢早比截肢晚好,老年人也是一样。 2.安装假肢的功能评定 安装假肢后对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从中发现异常现以利于指导病人训练和对假肢的改进,根据其不同的假肢评定范围不同。 (1)上肢假肢:主要观察其穿戴后活动控制能力和有无不适应问题存在。如前臂假肢,要求控制系统的效率在70%以上,屈肘90。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在向接收曲表面加压时前臂无不适和疼痛,穿戴和不穿戴时肘关节的屈曲度数相等,其旋转角度左到不穿戴时的1/2。 (2)下肢假肢:评定其安装假肢后有无不适、承重点是否正确、活塞运动是否正常受站立和行走的姿势是评定下肢假胶合理与否的主要内容 三康复治疗 (一)截肢术前的康复治疗 1.心理调整截肢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沮丧、后悔与痛苦,甚至产生轻生。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安装假肢,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截肢术护理常规

截肢术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情况等。 ③截肢的原因:严重损伤、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恶性肿瘤、严重骨 筋膜室综合征并发肾功能衰竭等 ④专科评估:疼痛、患肢肿胀、感觉运动、血供情况,有无关节活 动障碍、合并病理性骨折。 ⑤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⑥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⑦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⑧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⑨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a、患肢肢端感觉运动及血供情况。 b、残端肿胀情况。 c、患者的活动能力。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进食情况。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等。 ⑦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⑧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抢救生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预防重要脏器损害和功能衰竭。 2、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无机盐,必要时输血或静脉补充营养。 4、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 排便等。 5、心理支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6、自理能力评估。 7、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8、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记录。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③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时标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④严密观察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及时记录。 ⑤使用镇痛泵者应严密观察其效果,认真听取病人主诉。 3、体位与活动:抬高患肢,大腿截肢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 小腿截肢要避免膝关节屈曲挛缩,术后即开始肌肉的 等长收缩活动,残肢伸屈活动,达到术前范围。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 水果,糖尿病控制饮食及水果。 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介绍安装假肢的情 况,需要时协助联系假肢专业人员,尽量帮助患者消除 顾虑。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学习要求 一、熟悉 1.截肢的定义、目的和原因 2.截肢平面的命名和选择原则 二、掌握 1.残肢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2.残肢的康复治疗内容和方法 三、了解 1. 假肢的评定、安装和训练 内容精要 截肢是指肢体全部或部分的切除,其中经关节平面的截肢称为关节离断。截肢的目的是切除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已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并通过残肢训练和安装假肢,代替和重建已切除肢体的功能。创伤、肿瘤、周围血管疾病和感染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截肢平面主要是依据解剖学部位命名,包括上肢截肢和下肢截肢,如前臂截肢、大腿截肢等等。截肢最重要的原则是在满足截肢手术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肢截肢应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如肩部截肢尽可能保留肱骨头;上臂截肢尽量保留残肢的长度;能作肘关节离断的一定不能作上臂截肢,肘关节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前臂截肢也应尽量保留残肢长度,残肢越长,旋转功能保留得也就越多。当残肢长度保留80%,残肢旋转活动角度为100%,残肢长度保留55%,残肢旋转活动仅为60%,残肢长度保留35%,残肢旋转活动角度为00。与前臂截肢相比腕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手部截肢应尽可能保留手指长度,尤其是拇指的长度。 截肢康复的目的是尽量减轻截肢者的心理创伤,尽快地促进残肢定型,防治并发症,早期安装假肢,帮助截肢者早日回归社会。截肢者康复协作组由外科医生、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假肢制作技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截肢者本人组成。理想的康复流程是:截肢前心理治疗和假肢咨询→

截肢手术或非理想残肢矫治手术→残肢康复训练和并发症处理→假肢处方→安装临时假肢→临时假肢功能训练及初评→安装正式假肢→假肢适配检查→假肢装配后功能训练→终期适配检查和功能评定。 截肢的康复评定包括全身状况评定、残肢的评定和假肢评定。残肢评定涉及残肢的外形、长度、皮肤情况、残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残肢有无畸形,有无残肢痛和幻肢痛;假肢的评定分为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的评定,主要内容为接受腔评定、对线的评定和悬吊能力的评定。对于上肢假肢还应评定假手的开合功能,协调性、灵活性,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对于下肢假肢应进行步态的评定。通过评定开出相应的处方,如为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增强全身体力等的运动治疗或作业治疗处方;促进残肢肿胀消退、软化瘢痕的物理治疗处方;术后即装假肢、临时假肢或永久假肢的处方;穿戴假肢后的康复训练处方等。 截肢的康复分为截肢前康复和截肢后康复。截肢前康复包括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和ADL训练。截肢后康复包括心理治疗、良肢体位、残肢皮肤护理、避免残肢肿胀、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和ADL训练。截肢对患者的心理创伤很大,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一般经历震惊、回避、承认和适应四个阶段。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术后残肢极易出现关节挛缩畸形,大腿截肢容易出现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因此大腿截肢后理想的良肢位是髋关节保持伸展、内收位。小腿截肢容易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截肢后正确的体位是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术后应做好残肢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擦伤、水疱、汗疹,真菌或细菌的感染。为了避免术后残肢肿胀,应尽早采用弹性绷带包扎技术或硬绷带包扎技术。弹性绷带包扎技术是促进残肢定型的最普通、最重要的方法。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残肢康复的重要内容,小腿截肢应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和膝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大腿截肢应加强臀大肌、髋关节内收、外展肌的肌力训练和髋关节的屈伸训练。 残肢皮肤瘢痕和破溃、骨外突、关节挛缩、残肢痛和幻肢痛是残肢常见的并发症。残肢皮肤瘢痕和破溃的处理分为两方面,一是修整接受腔等,二是创面换药、进行紫外线、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严重的残端骨外突需要手术治疗。预防残肢关节挛缩最有效的方法是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维持关节的活动。关节挛缩出现后,可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严重者需手术治疗。残肢痛和幻肢痛

截肢病人护理常规

截肢病人护理常规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 一、术前护理 1、急危重病人时应先抢救生命。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缄失衡,防止脏器的病理损害和功能衰竭。积极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肌体状况,增加手术的安全度。 2、根据疾病性质,针对选择抗生素。 3、控制和消除潜在疾病。 4、对于长期慢性的消耗性疾病,贫血,恶病质的病人,可给予“三高”饮食。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输血,或静脉营养 5、备皮。有伤口或感染病灶者术前应换药,防止对周围的感染。 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全身状况和残端伤口情况,床旁交接班。 2、床旁备止血带、沙袋。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3、了解病人疼痛情况,必要时镇痛、镇静剂。 4、观察残端皮肤有无压痛发红及皮肤刺激等,包扎时骨突出处用棉垫衬护,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不能在残端近端加压,以免远端缺血,引起疼痛,水肿等。如在残端使用压力过大,应在数小时侯后放松一次,重新包扎。 5、术后抬高患肢不宜超过两日,使患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功能位。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 6、伤口愈合后,指导病人没日用中性肥皂清洗残肢,不能清泡或在残肢上涂冷霜或油,以免软化残肢的皮肤,也不可查酒精酒精会使皮肤干裂。 7、给予残端均匀压迫,使残端软组织收缩。还可对残端进行按摩或拍打,用残端蹬踩等,并涿渐负重,可强化残肢面的任性及肌肉力量。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㈠出血及血肿 1、床旁备止血带合沙袋便于及时止血。 2、术后24~72小时内拔除引流物,拔引流物时可适当压迫周围组织如有大量积血应延缓取出引流物,应加压包扎。 3、引流物取出后发现残端血肿,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 4、严重出血或血肿反复发生者,需手术探察止血。 ㈡残端感染 1、做好术前准备,治疗纠正容易合并感染的疾病。 2、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止血清创尽可能排除易感因素。 3、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根据术中情况残端留置引流物。 4、及时做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 ㈢残端窦道和溃疡 1、早期加强残端护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注意残端皮肤的摩察,拍打,提高皮肤的耐摩耐压。 2、保持残端清洁,注意皮肤护理。 3、皮瓣过长可行切口切除,皮肤糜烂和溃疡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去除,按时换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4、慢性不愈的窦道应采取手术治疗。 ㈣残肢疼痛 1、术后正常疼痛应及时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 2、对残端感染,血肿应急时对症治疗,骨质增生,死骨存留者可通过手术切除骨刺,清楚死骨等治疗。

手术指南-小腿截体术

小腿截体术 [适应症] 1.肢体的原发恶性肿瘤,应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变限于骨内,无远距离转移者可考虑肿瘤段切除,远段肢体再植。 2.肢体严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气性坏疽),或药物和一般手术无法控制的化脓性感染并发严重败血症,威胁病人生命,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应及时截肢。 3.肢体严重而广泛的损伤,无法修复或再植者,须当机立断施行截肢术。 4.由于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体供血不足,已有明显坏死者,应截肢。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6.肢体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而矫形手术无法改进功能,在截肢后穿截假肢反能改进功能者,可考虑截肢。 [术前准备] 1.截肢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因此,应详细地向病人及其亲属解释截肢的必要性和假肢装配及使用中的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如系开放性截肢,尚需说明须再次截肢。 2.开放性截肢后再截肢的病人,最好等待伤口愈合后手术;如未愈合,应先植皮。 3.除因供血不足以致肢体坏死者外,所有截肢应于截断平面的近心端置充气止血带,以减少失血,保持术野清晰。 4.一般情况不佳者和高位截肢者,术前应做好输血准备,以防休克。 5.各种特殊情况,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应在术前、后用胰岛素或抗肿瘤药物控制。

[麻醉] 肘关节平面以远的截肢用臂丛麻醉;肘平面以近用全麻;下肢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儿童、少年及精神紧张的成人应用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小腿下稍垫高。 2.切口皮瓣设计要求髁以上截肢,切口瘢痕应落在残端后侧,皮瓣应前长后短,前皮瓣长1cm。沿切口全层切开皮肤,上翻皮瓣至截肢平面[图1 ⑴皮瓣设计]。 3.切断小腿前外侧组织在截断平面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在径前肌及伸趾长肌间分出胫前血管及腓深神经;再于腓骨短肌及伸趾长肌间找出腓浅神经,按常规切断处理,环行切断肌肉。 4.截骨小腿理想的截断平面是胫骨平台下13cm。判定可用下列两法:切开前侧皮瓣时,在其最低点一直切至胫骨前的骨膜,划出痕迹,由此向上测量;或自胫骨平台前内缘向下测量。于设计平面锯断胫骨,腓骨在高于胫骨断面3cm处截断。病肢即可断窝。 5.处理胫后血管、神经于胫后肌后侧分出胫后血管、神经和腓骨血管,分别按常规处理。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 6.处理骨端小腿截肢术中对骨端的处理有其特殊性。胫骨呈三角形,为防止皮下骨棱突出,压迫皮肤,在胫骨前缘应斜形凿去部分骨质[图1 ⑵截去肢体后,凿除胫骨前部的棱状突起]。较短的小腿残肢,需将腓骨上段全部切除,并切除多余的肌肉,以适应假肢的装配。骨断端锐利缘用锉锉平。 7.缝合冲洗伤口,检查无出血,皮瓣合适后,置胶皮片引流,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 小腿残肢愈短,愈易形成膝关节屈曲畸形,对此需加用皮牵引或夹板固定。术后及早锻炼伸膝活动。

截肢截肢术

1.闭合性截肢截肢术遵循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遵循截肢术本身所特有的一些重要原则。截肢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诊视病情,由2名以上医生共同决定,才能施以截肢。手术医生在术前须亲自向病人的直系亲属或其他负有法律责任能力的人详谈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由其签名表示同意手术。必要时可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但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应让其知道。 术前设计好截肢平面,为保留长度,残端皮瓣设计可以非正规形式,传统的圆锥形残端已经被淘汰,而对抗交错缝合包绕断端则更为合理,这不仅避免术后装假肢时出现“止血带效应”、“瓶塞机制效应”和“肌电信息不足”,而且能使残端血供营养充分,神经断端有足够的软组织保护,肌膜与皮下组织不发生粘连,为以后病人装假肢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在闭式或皮瓣式截肢后,切口顺利愈合早日开始康复治疗及装义肢,在截肢前必须设计好皮肤切口和皮瓣的长度。一般截肢的皮瓣切口呈弧形凸向远端。常采用者有前、后侧等长皮瓣和后侧长、前侧短的皮瓣。以小腿截肢皮瓣的设计为例:如采用前后侧等长皮瓣,则应先在其胫骨的水平面,测量前后直径的长度,此长度的一半即为前侧和后侧皮瓣的长度。如采用后侧长、前侧短皮瓣,则将此前后直径的长度分为三等份,以其2/3为后侧皮瓣的长度,余l/3为其前侧皮瓣的长度。用龙胆紫溶液在该肢体画出上述皮瓣切口的走行,在施行截肢术过程中应仔细认真和轻巧地处理残端范围内的各种组织。 (1)皮瓣的设计:无论截肢平面怎样,截肢残端要有良好的皮肤覆盖是极其重要的。残端皮肤要有活动度,要有感觉。因在活动和使用残肢时,残端在义肢筒或皮套内的皮肤必须经常承受某种程度的压力和摩擦,故这部分的皮肤不仅应有正常的血液供给和(感觉)神经分布,其皮瓣的长短和松紧度亦应恰当,并须有足够的皮下组织复盖骨端。为了达到上述的基本要求,发挥残肢的最大功能,在截肢术时必须根据上肢或下肢的病变性质、截肢的平面等,妥善计划出皮肤切口和皮瓣的类型,等长皮瓣的血液供应最好,适用于上肢截肢。对于下肢,因残端负重,不宜把切口安排在残肢的末端,故常采用前长后短的皮瓣,使切口缝合后略偏后一些,躲开骨端即可;而不宜一侧皮瓣过长,否则血液循环不良,影响创口愈合;即使愈合,一经假肢的摩擦,瘢痕也容易发生溃疡。目前由于假肢制造的改进,已不采用单独断端负重的方法,利用残肢侧面的骨皮质,结节或骨突,如胫骨内侧面、胫骨结节、腓骨头、坐骨结节、大转子等承受重量。有些部位如足踝部的截肢,尽量用跖侧皮瓣,因足底皮肤坚韧,血液供应丰富,原属负重区,最适于残端负重。另外在下肢血管疾患中,小腿后侧皮肤血液循环常较前侧为佳,也可采用后侧皮瓣的切口,将缝合口置于小腿前面。 步行时,假肢与残肢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唧筒式”的移动,残肢的瘢痕亦必随之而移位。因此瘢痕和皮下组织不应该有粘连。如果瘢痕与皮下组织发生粘连不能移动时,病人在步行中就会感到疼痛。为了防止瘢痕粘连,手术时还必须注意减少组织创伤,严密止血。因皮瓣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肌肉的末端血管,手术时边缘皮瓣出血是伤口愈合的主要保证,因此,对皮瓣的皮下组织不应进行较宽的剥离,以免危害皮瓣的血液供给。必须剥离时也应注意不可超过缝合所需的限度。缝合时不要将皮瓣对合的太紧或太松,并注意预防创口感染。应当指出,比较近端(高位)的平面截肢,有时为了保留残肢长度,宁可采用非正规的皮瓣形式。现代全接触套筒式义肢的出现,残端瘢痕的位置已不很重要,要紧的是瘢痕不应与其下方的骨粘连,否则装配义肢很困难,并且在长期使用义肢后瘢痕常会破溃。多余的软组织和两侧翘起的皮肤也会给装配义肢带来麻烦。

下肢截肢

第十章下肢截肢 第一节足与踝截肢术 第二节小腿截肢术(膝关节以下) 一、非缺血性肢体 二、缺血肢体 第三节膝关节离断术 第四节大腿截肢术(膝关节以上) 一、非缺血性肢体 二、缺血肢体 现在下肢截肢术约占截肢手术总量的85%,因此在统计学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截肢术的技术革新及术后处理,特别是术后敷料加压包扎,新的人工置换技术的开展,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假肢的套筒,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手术的入路及康复。截肢残断及假体必须适合承担所截肢体的行走及负重功能。Burgess一再指出坚强有力而有功能的肢体残端必须制成具有运动及感觉的功能的末端器官。他提出的截肢残端就象足样末端器官一样,而假肢就象是“鞋”穿在“脚”上的功能的概念是令人激动并且具有挑战性。 过去很多老的观念关于截肢的水平、瘢痕的位置及手术方式已被摒弃或者以现在进展的观点上来看已经相对不太重要了,但现在全接触假体(Total-Contact prostheses)可以满意地配合伤口愈合良好,有适当外形的任意下肢残端,并能获得很好的功能。 在大量的文献中报道截肢康复的成功率与截肢的平面密切相关。至少90%的膝关节以下截肢的病人可以成功地应用假体。相反只有25%的膝关节以上截肢的病人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尽管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膝关节以上平面截肢比Syme或膝关节以下截肢行走时需要更大的力量。这明显地说明施行下肢截肢时,平面要尽可能地在最远端平面的截肢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由于外周血管的病变,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都是导致下肢截肢术的重要原因(估计占病人总数的85%),而且最重要的是准确选择截肢伤口可以愈合的最低平面。过去,通过手术中依据组织血管分布的判断进行评估,最近临床判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样的术前检查。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经皮测量组织内的氧分压。这个技术可以在床边操作,而且非常准确、易于操作,可以广泛应用并且价格便宜。这个检查可以通过对比吸氧或不吸氧的值增加准确率。在吸氧后值的升高表明阳性结果,即说明局部组织灌注良好,如果值没有升高说明愈合潜能较差,然而,没有一种术前检查可以提供对手术平面伤口是否能愈合绝对的指征。因此,术前检查配合临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