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总报告(姜键 长春工业大学)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总报告(姜键 长春工业大学)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总报告(姜键   长春工业大学)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总报告(姜键   长春工业大学)

课题名称: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批准号:FIB060377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6月

课题负责人:姜键长春工业大学

主要成员:唐冰开、程颖、姜楠、刘炳恩、唐立山、张志刚、李万波、马光焱、臧宏玲、王明清

研究总报告

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素质教育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考察,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了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科学界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揭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针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在教育思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研究可行的对策、思路和方法。课题从关于素质问题的理论认识作为起点,阐明了关于素质的含义;关于素质的主要结构及其内涵,指明了关于对素质问题认识上的误区;进而考察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及实施路径。本课题还预测了研究成果的预期社会效益,指出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领域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容结构图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本课题是由长春工业大学姜键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批准立项时间为2006年12月26日,预定完成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课题批准号为“FIB060377”。学科分类为“高等教育”。本课题经二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现已完成预定计划。结题报告如下。

一、对于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考察

20世纪科学教育兴起以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矛盾凸现出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世界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1984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教育表示深切关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通识教育,各高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都对人文素质教育做出明确的规定;英国1987年发布《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白皮书,明确把坚持基础科学研究,增进人文学科学术成就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之一;德国工业大学中人文课程占所有课程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的一般基础知识,一些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已经占基础课的31%-37.5%。20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过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要求学校通过道德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为只有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战争犯罪、贫困等灾难。可见,国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从相关研究中看,它们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基本内涵和主要结构在当今条件下的新探索却很不够,同时对于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也很难适应中国国情,因此提供的借鉴意义也就相当有限。

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讨越来越多,对于某些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比如,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对于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等,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些学校甚至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具体措施。但是,严格地说,对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人们的理解至今不够深入和全面。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又暴露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比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应该包括的内涵、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如何应对人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育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实施近十年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到底如何,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在哪里,以及如何加强对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问题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对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推进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专业教育只提供知识而不能提供智慧,受教育者认知、情感、意志等健康全面地发展,理智地发挥自己的智能,主要有赖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目前毕业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觉悟、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知之明、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较差,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或不力。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作全面的考察、了解和

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全面深入地考察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为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操作性的模式和对策建议。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和意义

主要内容:1、关于人文素质内涵的研究。现行素质观中一般都把人文素质的内涵界定为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的成果,包括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几个方面。严格地说,这种界定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本课题首先要校正现行人文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文素质内涵的不尽合理和不够完善的认识,并力争针对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界定出他们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内涵。

2、揭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组织多种形式的调查,从中寻找学生在伦理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文学艺术素质、历史和哲学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等。

3、针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正视我国目前理工科院校教学偏重以专业为主的倾向,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研究可行的对策、思路和方法。

4、本课题以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为依据,着眼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校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丰富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研究建立完整、系统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选题意义: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推进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适应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能够为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受教育者接收素质教育,从而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知之明、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找到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研究价值:在全面深入地考察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为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操作性的模式和对策建议。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全面深入考察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主要观点:1、科学界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至今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概念。针对现行素质观中把人文素质的内涵界定为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的成果,包括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几个方面,校正流行素质观和现行人文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文素质内涵的不够完善和人文素质教育不尽合理的认识,阐明素质的素养特性,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调适整合素质、心理身体素质、审美鉴赏素质等,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界定出他们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内涵。

2、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的倾向,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给予解决。

3、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全方位的加以解决。

4、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和义务,支持、协助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走上正确轨道,从各自的角度协助他们开展各种形式、渠道、途径的人文素质教育。

创新之处:1、针对社会和时代发展对理工科大学生素质的要求,界定其人文素质所应具有的内涵。2、站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的全景高度,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范畴,研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3、从不同维度探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本课题以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为依据,着眼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校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丰富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研究建立完整、系统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作为研究起点,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査研究,力争对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真实现状作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修改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在可操作层面,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技术路线:调研——分析——归纳——实验——总结。

1、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样本,设计调研内容和实施方案,力争对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真实现状作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为相关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可供参考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3、在可操作层面,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实施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7.1-2007.5)

广泛收集关于人文素质研究的国内外资料,研究时代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提出适合社会要求的理工科大学生所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内容体系。

第二阶段:实际调查阶段(2007.5-2007.9)

1、分不同角度和侧面,确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情况调查内容,力争使内容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内容体系的要求。

2、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为观测点,科学合理地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包括座谈、讨论、问卷等多种形式的调查,取得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3、在样本单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取得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情况。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阶段(2007.9-2007.12)

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体系。

第四阶段:运用总结阶段(2008.1-2008.12)

将对策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运用,一定时期后,重新评估所实验的学生人文素质状况,验证对策的有效性并对不可行或不科学的内容加以修改、完善,撰写调研报告。

六、本课题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

(一)关于素质问题的理论认识

1、关于素质的含义。

关于人的素质的学科归属,一般都定位在心理学上。但传统心理学对素质问题并没有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有些心理学研究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先天禀赋来看待(参见《简明心理学辞典》,杨清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素质的这一含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素质具有先在性、原本性和素朴性,包含人的先天遗传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这一含义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素质如果仅仅是具有先天遗传性的生理性特点,那么一旦形成,也就同时具有了不可改变性。按照这种理解,素质便成为一个人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先在前提和自然条件,所谓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确切的说,素质不仅应包括先天遗传的生理性因素,还应包括人的心理内容和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素质事实上还具有另一含义:即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生理、心理要素和品质的养成。素养具有可塑性,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锻炼形成。人的生理特点一般都具有遗传性、先在性。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说后天不会有任何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作为自然界中的特殊公民,由于有意识,由于能够进行有意识改造现实世界的社会实践,包括能够有意识改造自身,人就能够对一切事物包括对人自身施加影响,进行调整甚至进行控制。对于人来说,现实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不能进行任何改变的。只不过是改变的性质、改变的程度、改变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不仅如此,人的心理内容也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由此才产生了心理活动的必要性;而人的心理的发展水平也主要取决于社会生活实践,是社会生活实践铸就了也养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定形式、反应程度和反应水平。可见素质的生理性特点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因此素质也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人的素质的好坏,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即便是先天的素质上的某些缺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得到一定的弥补和完善。

2、关于素质的主要结构。

人的素质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在结构,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弄清了人的素质的主要结构。但已经有较多体验和明确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素质:其一是指人的观念。人的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一定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它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作为思想素质的观念,主要是指人的思维的确定性与变动性、保守性与开放性、传统性与现代性。其二是指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觉察、分析和理解,包括对客观事物把握的灵活性、敏感性、深刻性。其三是指思想方法,包括人们对一定事物的认识是否具有客观性、辨证性、全面性。其四是指人们的思维方式,即人们的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是线性思维或平面思维还是立体思维,是正向思维、逆向思维还是多向思维。思想素质是一个人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2)政治素质:对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的关注、认识,对国家民族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认同和理解,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立场、态度、观点、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取向等。政治素质表明一个人对社会生活、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思想倾向、政治追求和政治价值取向等。

(3)道德素质:其一是指一个人的伦理观念,包括社会秩序观念,社会规范观念,社会层级观念等。其二是指道德意识,包括社会公德意识即尊重和维护群体的意识、尊重和维护公众利益的意识,爱护和维护社会生活环境的意识以及公共生活规则意识;家庭美德意识即对父母、子女、夫妻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和家庭道德规范的认同与内化;职业道德意识,即对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事业心、职业纪律、职业良心等的认同与内化。其三是指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即客观的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成为主体的自觉要求和自我约束,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始终如一的品格、胸怀和境界。

(4)文明素质:举止言行中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和内在品质,表现为语言、行为的文明程度和礼貌、礼节状况,交往、交际规则与公共生活准则、守则、规定、规范的认同与内化程度。

(2)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表现是:

(1)主要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其一是求实精神,即辨证客观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没有主观臆断,不搞主观意志的态度。其二是求是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和特点的思想观念和追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深入内部、探究根本的精神;弄清实质、把握规律的思想趋向。三是求时精神,即能够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对待事物具有因时因地、敏捷睿智、灵活应变的态度,思维具有开放性。

(2)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知识理解、把握的水平、层次。其一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其对事物把握的程度;其二是指一个人获取知识、理解和把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其三是指一个人处理知识、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其四是指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知识覆盖的全面性、知识基础的扎实性等。

(3)开拓创新素质

开拓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勇气、创造能力、创造方法。开拓创新素质以科学精神为基础和前提,但却不是科学精神的简单体现,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多方面的体现。其一是开拓创新意识,即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趋势认识上的敏感性、预见性、超前性。其二是开拓创新精神,即不因循守旧、突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能够打破常规的精神,求新求异求特求奇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种精神比较缺乏,打击求新求异求特求奇精神的倾向比较明显,如汉语词汇中“出风头”、“赶时髦”、“别出心裁”、“树大招风”、“出头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等,多为贬义。其三是开拓创新勇气,即具有风险意识,为开拓创新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甚至敢于迎接各种挑战、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和勇于承受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气度和精神。其四是开拓创新能力,即发现新事物、提出新思想、新见解,驾驭事物发展、捕捉一切时机、把握一切机遇的能力。其五是开拓创新方法,即创造、发明新方法、新手段、新措施、新工具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现有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系统并具有全新的功能的能力。

(4)调适整合素质

调适整合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各种问题以及一些复杂因素的感悟和体会、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其进行调节、适应、整合和驾驭能力。它包括一个人调节、适应和重构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能力;整合协调、概括调整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的能力;分析、辨别、驾驭和运用各种因素的能力,和缓和、化解、调节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的能力。调适整合素质常常被人们忽略,但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需要、不可或缺而且应经常运用的一种素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一个人的青年时代,由于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人际关系危机。许多青年人由于对人际关系、群体生活、社会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不善交往或交往不善,也不善于甚至根本不知如何处理过于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因而感到困惑彷徨、忧郁苦闷,有的甚至因此走上绝路。由此可见,调适整合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来说有多么重要。

(5)心理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它的主要表现一是宠辱不惊、毁誉不惧的荣辱承受能力;二是艰险不惧、困境不回、挫折不变的逆境适应能力;三是处变不惊、吉凶不改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常常也表现为意志力。一个人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不受功名利录的蛊惑,不受浅薄轻浮的世风勾引,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一条闪光的道路,这样走出的人生,才会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身体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全、健康状况。

(6)审美鉴赏素质

审美是人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和特殊途径,审美鉴赏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审美鉴赏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包括:

(1)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即对美的感悟能力及其感悟的深刻性、全面性;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审美观察、审美体验的敏感性、准确性;主观美感的充实性、丰富性等。

(2)一个人的审美标准,即审美判断、审美评价的尺度,审美情趣、审美价值的倾向以及对其后果和意义的判断和评价。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对事物美的有益性、健康性、进步性、向上性的认识和把握。

(3)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即对美的意义、美的根源、美的本质、美的形式以及对对称、协调、均衡、和谐、节奏、规律和柔媚、安静、秀雅、恬淡、悠然以及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壮丽等美的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与层次。

上述关于素质的分析,是为了论述的深入和方便,把素质做一个大致的基本分类,但这决不意味着人的素质只有这么多或都完全各自独立存在,这只是在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

3、关于对素质问题认识上的误区

关于素质问题,传统的认识上往往存在一些误区。除了上面我们已经谈到的素质是先天遗传的解剖生理特点外,也有人认为,素质就是具有的知识的多少。应当说,人的素质与知识密切相关,素质离不开知识。知识贫乏的人很难让人得出素质高的结论。但素质本身却不仅仅是一个人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主要是他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内在素养和品质。

还有人认为,素质就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和性质。应当说素质离不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结论。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科学,认识水平高低,与一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但认识本身却不是素质,而只能是素质的结果。

还有人认为,素质就是能力。这种观点应当说有一定道理,但却不全面。素质也离不开能力,特别是,素质要通过能力表现出来。但素质本身并不直接就是能力。能力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素质的外化。而素质则是能力的内涵和灵魂。通常来说素质决定能力,能力表现素质,反映素质;而能力又反作用于素质,能力的不断增强又会不断增强、提高人的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社会把人文科学知识通过理论学习、语言交流、社会实践、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施加给学生,使之内化为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形成完整人格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认识他人、社会和自我。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本课题所指称的人文素质

广义的人文科学,包括以大的学科门类划分的人文科学(狭义的)即以往人们所理解的文史哲和社会科学即以往人们所理解的政经法,还包括某些关于人的自然科学如心理学,以及一些交叉学科如文化人类学等。因此,广义的人文素质也就包括了人对自身作为文化存在、社会存在和与文化存在、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自然存在所应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具体地说,广义上的人文素质是指人们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形成的气质、风度、修养和品格等,它主要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道德品质、心理品质、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狭义上是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本课题所指称的人文素质,是指广义上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以上论述到的六个方面中除科学文化以外的各种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调适整合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

2、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据曾参与的上海市社科院国情市情调研系列中一个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综合近年来江苏、武汉、吉林、重庆等省市对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调研结果,并结合运用有关各方面人员参加的有关的各种

座谈讨论等,总结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大问题关注不够、兴趣不大。人生价值观偏重于个人,看重个性价值、自我实现,虽然有利于个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但也容易使价值天平偏向个人。

(2)道德观念淡薄,基础文明素养不高。集体主义观念、公共文明行为都很欠缺。道德虚无主义有一定市场。

(3)驾驭社会生活条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较差,认识和调节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能力较差,社会生活中的困惑较多。

(4)历史、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欠缺问题较严重,多数学生对基本社会政治常识、历史、文化常识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

(5)审美情趣、品味不高,审美能力较差,缺乏对美的标准、内涵和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6)心理承受能力差,承受荣辱的心理素质较差,挫折心理更差。在挫折、逆境、打击面前很容易走极端。

(7)无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还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模式和传统。

(8)进取心较差,真正具有远大抱负、崇高理想的学生极少,甘于平庸,追随流俗的居多。漠视甚至蔑视崇高的心理倾向具有一定普遍性。

3、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及其效果基本如下:

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作用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看,高校思政课在理工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还很有限。轻视甚至歧视思政课的现象在理工科院校还有一定的普遍性,高校思政课还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人文科学课程。如大学语文,以及一些选修课(有些学校开设文学鉴赏、艺术鉴赏、音乐欣赏、文化概论等类的课程)。但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正规开设的不多;作为选修课,也包括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学生能不能够选或能不能够选到,还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三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从文化活动方面看,作为正式的教育途径和渠道,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学生往往容易具有逆反心理而产生抗拒心理和抵制情绪;而适应青年学生心理和兴趣的有些文化娱乐活动,学生还是有兴趣的。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在理工科院校中,就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但在很多理工科院校,由于认识上的偏误,加上一些功利性、形式化等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对于校园文化活动投入(包括人、财、物、时间、精力等)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作为校园文化氛围,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因此,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普遍欠缺人文内容。

四是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能。作为高校教师,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育人是当然的职责。育人当然也包括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但是,近年来,不少年轻教师充实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来,虽然增添了新鲜血液,但有很多年轻教师,不懂育人的完整含义,不会育人。一些年轻教师,其自身的人文素质就很有限。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理工科院校的教师,也多出于理工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对他们,远在学生时期,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因此,理工科院校教师的育人职能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五是管理队伍、后勤保障队伍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能。管理育人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和形式。通过对学生管理、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体现、渗透人文精神、人文价值,能够使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环境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多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的人员队伍,从教师到行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大部分都是通过本校毕业生留校补充进来的,而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早已受到重理工轻人文思想倾的影响,当他们走上理工科院校教师、行

政和后勤人员队伍,很容易就把重理工轻人文的这种思想倾向传承下来。

(三)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误导

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功能与职责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多把它定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大学教育往往都成为一种专才教育。而专才教育的局限性是一个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的事实。由于过分地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常识,走上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这一点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2、思想认识的误区

由于流行观念的专才教育倾向,造成了大学教育的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重理工轻文史。理工科教育由于能够直接形成学生的具体技能和认识,使学生形成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而人文学科由于需要有较长时期的内化和转变过程,不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被重视。一些传统学科和长线学科甚至落到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境地。二是重技能轻理论。许多学科只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理论素养。只凭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或某种实际能力,而不看其是否真正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把握了其内在规律,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持续发展。三是重分数轻能力。大学仍然延续从小学到中学的考试制,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标准仍然是分数。学生为了考试只有死记硬背,并没有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培养模式的功利化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对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甚至左右着社会的价值取向。而现实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主导价值取向的,所以,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觉不自觉的也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类教育追求的目标。而以经济效益来评价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质量,就必然造成教育对象的人格的片面性。目前我国高校理、工、文分家,除少数综合性大学外,绝大多数理工科大学学科门类单调,严重缺乏理工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相互渗透的条件,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内容、渠道、载体和氛围,而现实中学理工农医的将来也必定是要当会计师、经济师、设计师、工程师、医师,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创造经济效益。“实用”成为大学的最大特征,同时急功近利也就成为大学发展的主要弊端。

4、教育体制、运行机制乃至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存在上述因素,又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运行机制乃至课程体系上的不合理。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统一招生、统一学制、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尤其是统一的学年制和必修制,使理工科院校本科生培养直至研究生培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回旋余地。再加上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理工科大学课程设置片面性太强,科学技术课程压力过大,致使理工科大学生严重缺乏全面发展的自主权。

5、校园文化的形式化与功利化

理工科院校由于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校园文化往往就成为人文素质教育与熏陶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但目前的校园文化,主要是由学校里学团口的一些年轻干部主持或主导。理工科院校的认识局限使得一些学校只重视挑战杯竞赛等科学技术性的内容,年轻干部个人发展对于政绩的要求,也使得一些人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影响,而不太注重实际效果。因此导致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难以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与熏陶的重要作用。

6、学校领导认识上的局限

受现实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项目、成果、学生就业等的影响,一些学校的领导对人文素质在理工科院校中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缺乏战略性眼光,眼睛只盯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学生一些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忽略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目前理工科院校的校级领导,多是理工专业出身,专业的局限、传统观念的影响、认识上的误区都使得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理工科。

7、学生及家长的追求与目标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把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经济收益作为上大学的主要追求目标。在这样的求学目标驱使下,加之目前就业压力大,学生和家长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具有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就业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学生上大学本身也必然带有功利性,上大学的主要目的通常也都是改变以后的人生道路和生活,人文素质不能给其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所以理工科学生及其家长普遍比较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8、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片面性

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只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只注重对本单位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因素,只注重现实的能力,而且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和要求也表现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用人单位的这种要求和需要,往往成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导向,而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和要求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及实施路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奠定素质教育正确科学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

人类社会发展在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人文素质的回归,呼唤在科学探索中构建和塑造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应该努力把人文社会素质教育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新的视野下更好地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必须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领导全面科学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树立人才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等基本内涵的观念,使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师生员工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从社会进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

2、素质教育必须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和实施规则。理工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展开,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在体制上、运行机制上、具体措施上都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整个高校的组织体系中、运行机制中和各项规则规定中,使其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和规则遵循。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确保校园文化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充分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和熏陶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学科教学相区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对于理工类院校其作用更加重要和明显。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充分考虑理工类学校教育的局限以及理工科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并在普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提高的愿望。

校园文化必须克服形式化和功利化倾向,杜绝做秀行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修养,把对美的追求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同时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该结合主题教育、形势教育、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大型文化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定期举办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主题新颖的人文教育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提升平台;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让理工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文素质熏陶。

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主阵地。要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需要在课程体系上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比重,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改进第一课堂教学,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打破狭隘的专业限制,拓宽教学内容。理工科院校在重视抓好专业文化素质教育

的同时,应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必修和选修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注意在专业学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补充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形成综合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认识方法。对理工科学生要开设一定数量的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促进文理知识互相渗透和融通,使学生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基础,培养适应能力,在整体上提高素质。要使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体现育人目标。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整与合理,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5、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激发起学生热爱知识、崇尚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以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视角来看问题、认识问题的眼光与胸怀。

按照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的道理,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加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教师除了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人文素养和协作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社会对教师素质的基础与要求。称职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德为才之帅”,无德之才是危险品;应该是知识广博,专业精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使这个结构体系不断更新、补充、扩大;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以及社会良知;有优良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本领与技巧,通过“教”的高超技术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品德、知识、技能、信息等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参与、吸收、内化,最后形成学生自身的素质。此外,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坚持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关心学生个体成长等。教师对学生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应贯穿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理工科教师一方面存在着重理工、轻文史的倾向,另一方面,除教学外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上,而理工科的科研工作往往是独立完成的,而且花的精力比较大,因此互相协作精神不够,往往一个学校里不同专业的老师都不怎么认识,这对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完成是有影响的。对于教育来说,是需要各门课程的老师共同协作完成的。

6、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

长期以来,家长中一直有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孩子上了大学,教育孩子就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了,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负担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其实学生走进大学校门后,在中学时代被压抑的各种问题充分显露,加上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小学,学生基本上是离开家庭完全独立的,也要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个时候大学生最需要别人,特别是亲人的关爱、指点和帮助。而家长往往忽略了学生这时的心态和情况,缺乏和孩子的沟通。而学校里是一种集体教育,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如父母、亲人那样的了解和关心,如果学生的困惑不能及时解决,在学校里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就可能形成心里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提倡多进行家庭教育,虽然孩子不在身边,教育的方式也不能像中学时那样严格,但是对于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家长仍然应该给与更多的心灵上的关爱和帮助。

7、开好大学语文课

优秀文学作品既包括古代的名著,也包括当代的优秀之作。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基本的文学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令人愉悦的审美享受,完成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对理想人格的建构,甚至能重新塑造自己,其人文素质也就得到了提升。

大学语文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良好通道。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本质的差异表现在:中学阶段的语文课侧重于阅读理解基本能力的培养,工具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因此对字词的解释和对文章的串讲是必要而基本的内容;大学语文则侧重于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熏陶是它的主要任务,因此理工类大学语文的重点应放在解说文章的人文内涵,重现诗文的优美意境,把握作者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理工类大学,《大学

语文》是一门公选课,每周只有两学时的时间,如何在少量的学时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让他们自愿而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是关键。因此,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于精神之乡,那么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被激发出来,只有当学生出于兴趣,自觉接触较多的文学作品,进入主动阅读状态之后,文学之门才会真正为他们打开,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

8、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

热爱祖国,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受到的教育。祖国不仅仅指一个地理疆域,一个国家实体,它还包含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民族取得的一切成就,更包含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热爱祖国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共同的文化传统是一根纽带,连接着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为同一种文化所滋养的人。一个民族如果与自己的文化传统相隔绝,就丧失了人生之根之本。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等各种各样的证书,还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往往无暇也无兴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成果,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与传统疏离、隔绝的状态。要调解这些矛盾,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注重开设好《中国文化概论》课。

理工科院校应普遍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通过对中国文化的逐渐了解,形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热爱这种文化,从而也更加热爱祖国。

9、开设艺术欣赏课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尤其需要包括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在内的艺术欣赏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爱慕与追求,青年学生尤为强烈,绝不会因学理工专业而有所减弱。然而因为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艺术类师资的缺乏等因素,理工科院校开设艺术类课程的难度很大,学生艺术欣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虽然从表面看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不属于当务之急,但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中的审美情趣、品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健康、高雅、客观、科学的审美情趣、审美品位、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学生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美的追求和欣赏,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10、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是人文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氛围的形成,尤其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系统地、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培养和塑造主体的人文精神。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核心,合理构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应包括:

(1)关于对人的文化生命研究的人文科学类课程,主要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课程。

(2)关于对人与社会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家地理等。

(3)关于基础文明、心理卫生类课程,主要包括公关礼仪、公共守则、心理健康、现代生活等课程。

(4)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交叉边缘类课程,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以上这些课程,除了社会科学中的政治思想品德和法律类课程由第一课堂的必修课完成外,其余可设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大量的任选类课程,其中每一类课程中都应包括l~2门核心课程和若干门辅助课程,彼此形成互补,以实现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第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理工科院校要舍得加大投入,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11、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学校在形成学生专业知识评价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基础上,要着手逐步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标准。可将原来的德育评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表现、心身评价等分散的评价内容,整合成为以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标准的

制定对学生有导向作用,把人文素质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1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健康的心理是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处于成长的转折点上,面对社会和自身的各种问题,心理承受能力会有一定的起伏,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心理状态,使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此外,处于数字化和信息化潮流的当代大学生,是在一种快餐文化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乃至其他一些不健康的倾向。人文素质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这种倾向,从而帮助学生在人性、人格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正常发展。青年心理问题一直是西方社会和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尽管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已开设了心理学专业,且每所大学都有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总的来说,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普及教育还不够。目前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易滋生任性和唯我独尊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学校也应开设相关课程,并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七、本课题研究成果的预期社会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有知识、技能、专业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政治觉悟、道德境界、精神情操,思想认识、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个性品格和魅力以及再学习能力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毋庸置疑,而且是势在必行。

1、本课题研究可以对目前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视角,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能够帮助理工科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更深的层次上、更高的程度上、更全面的角度上,充分认识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办学思路上、教育教学体制上、运行机制上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和全局,使人文素质教育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和体制、制度基础。

2、本课题研究对高校学生也有重要的帮助,可以使他们注重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犹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具备自然科学知识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往往会给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障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修养。这种修养不仅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还往往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灵感。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从音乐中得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从书本中得到的。使理工科大学生懂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学习和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3、本课题对于学生家长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家长也有重要意义。使他们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懂得家庭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长期性、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确,亲情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长久的价值和永恒的意义,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经常、及时的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是家长不可放弃的职责,是家庭不可替代的功能。

4、本课题也对社会各界有重要的启示,能够告诫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青年学生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再成为知识人,不仅仅要掌握知识的内容,更应掌握知识的精神,去自觉实现知识的创造,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大爆炸”,从而适应社会、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表现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审美鉴赏素质、调适整合素质、开拓创新素质及自我超越素质等多方面,要求大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观念、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诸多心理品质上,有应对社会和时代及其个人生存环境巨变所应有的修养和承受能力、应变能力。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帮助青年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将物质生活与改善人格理想境界统一起来,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真正将献身祖国与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达到完美的境界,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5、本课题的研究还张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人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程度的高速发展,人的存在日益被虚拟化和机器化所代替,人的尊严与价值日益遭到冷漠与忽视,人文关怀与伦理道德处于滑坡与缺失状态。生存的数字化排斥了人性与生存的意义,是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异化。它使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统治了人类生活,从而使人逐渐成为丧失个性、丧失真实感的“单向度的人”。因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尤其应该用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来守护人的精神家园。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这一倾向尤为明显,因此,加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更长久的意义和更崇高的价值。

八、本课题研究领域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即使本课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但是也必须得有很多客观条件的支持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是本课题无法是解决的。

1、搞好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于理工科院校的领导,特别是主要行政领导。而解决领导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促使高校的主要行政领导,端正对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使其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

2、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是需要全社会重视的,是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的。这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仅靠高等院校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从这一方面看,以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政府重视

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的态度、重视程度是关键。政府的规定、文件、制度、检查、督促、对于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要负起应有的责任。要牵头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借鉴国际著名高校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使这些课程体系在各高校中得到执行;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经费、动员社会力量、规划措施、课程体系落实等做好引导、服务和督促工作。

(2)舆论支持

社会舆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任何计划的执行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具有前瞻性、先导性、潜在性的系统工程,许多工作是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需要人们在观念上实现转变,在认识上达到统一。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舆论发挥作用,多从人才培养规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加强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

(3)社会各界参与

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3、当今社会,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市场,给人们以极大的消极影响,使得一些人心浮气躁的做人做事,千方百计的寻找所谓的捷径,这种风气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有重要的消极作用。因此,树立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保证人文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4、必须建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一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全方位的保障机制,这一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制度保证、队伍建设、经费保证等。

(1)制度保障

素质教育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口头上、会议上,需要有具体的实施内容。要保证这些内容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就必须有一些行之有效、有可操作性、易于

把握实施的制度和规则。这些制度和规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依据和基本遵循。

(2)队伍建设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需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的教师队伍,要建立一支懂业务,懂管理,懂得人才培养规律,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现代育人”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师队伍。只有建立了这样的队伍,高等学校才能把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体系,并且把这项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

(3)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是理工科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当今社会,教育投资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而且今后将越来越高,这充分说明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步得到提高。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人文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结点,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国家、学校都要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及其研究工作的投入;加大对师资培训的力度;加大理工科院校人文、历史环境渲染的投入;增加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投入。保证理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政策支持系统研究》,袁振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2)《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王英杰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3)《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丛书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4)《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梅宝书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5)《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王英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6)《美国人文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7)《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周远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8)《社会素质教育论》钱原伟,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9)《大学生素质论》李玉华、李景平,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0)《素质教育论》,毛家瑞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大学生 素质教育弊端与改进措施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取向与创新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前瞻性很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意义十分深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取向上存在若干误区,有待澄清。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之中,十五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并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大力提出创新思考与意见。 关键词:误区;取向;创新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若干误区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虽然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大家却都是熟悉的: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亦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院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有所偏颇。这与我们过去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譬如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素质教育并非是要运用统一模式去培养学生成为全才,使其在各个领域无所不能,而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我国受五十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提倡专业对口,学生从高中时期开始产生文理分化。这一分化致使一些擅长文科的学生,对天文地理毫无兴趣,对先进科技全然不知;而理科生对中外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精髓未曾涉及。老师们过分重视学科成绩,而使教学模式僵化,这样的不全面纵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但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不会有华罗庚的理性头脑,爱因斯坦并非通透古今。我们需要提倡的是一种重视所长,同时补其所短的素质教育,在这其中同样重视包括美学,乐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成人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或者周遭人的灌输,拓宽视野。教育取向上,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其次,部分的教育者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免试教育,这也有悖素质教育提倡者的初衷。一些大学将学生课业之外的活动视作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夸大了这部分的培养,将课余活动的考评作为主导,降低要求,放任自流,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个性教育,不能任由受教育者自由发展,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祖国,没有良

超星慕课,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考试答案,2016年6月,96分

96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修己安人”中“安人”的含义是()。 1.0 分 ? A、 培养德性 ? B、 培养人格 ? C、 德才统一 ? D、 德才分离 我的答案:C 2 哲学是对()和()根本问题的思考。 1.0 分 ? A、 世界观、人生观

? B、 世界、人生
? C、 世界、生活
? D、 人生、存在 我的答案:B 3 消费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0.0 分
? A、 消费主义
? B、 享乐主义
? C、 商品价值
? D、 符号价值

我的答案:D 4 “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是()的观点。 1.0 分 ? A、 亚里士多德 ? B、 阿克顿 ? C、 爱因斯坦 ? D、 克林顿 我的答案:B 5 胜雅律认为,世界人权的发展以()的发表为标志。 1.0 分 ? A、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B、

《国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C、
《世界人权宣言》 ? D、
《联合国宪章》 我的答案:C 6 被排斥的心理体现在()。 1.0 分 ? A、 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 ? B、 遇到困难觉得没有人帮助 ? C、 感到自己不被社会接纳 ? D、 心理疲劳 我的答案:C

7 ()认为国家最好由哲学家统治。 1.0 分 ? A、 亚里士多德 ? B、 苏格拉底 ? C、 柏拉图 ? D、 康德 我的答案:C 8 下面属于政治自由的是()。 1.0 分 ? A、 就业 ? B、 迁居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同学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现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及部分电子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进行选择、阅读,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可反馈至(邮箱),我们将不断改进。 书目的选择秉承如下原则:(1)价值导向积极向上;(2)所选书籍应为该领域中公认的经典著作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3)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4)书籍便于查找。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2 014年5月1日 电子书: 1、《邓小平时代》 2、《叔本华美学随笔》 3、《技术、医学与伦理学》 4、《疾病改变历史》 5、《科学革命史》 6、《老子的智慧》 7、《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

8、《教育哲学》 9、《自然科学的哲学》 10、《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11、《常识》 12、《道德情操论》 13、《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14、《如何阅读一本书》 15、《温家宝2012年9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16、《阿基米德的浴缸:突破性思考的艺术与逻辑》 17、《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 18、《创造性破坏》 19、《错误的正确:世界经典趣味博弈》 20、《大学精神档案》 21、《人与国家》 22、《人与世界》

23、《人与自我》 24、《与世界伟人谈心》 25、《中国哲学简史》 26、《佛教常识答问》 27、《改变世界的100大医学发现》 28、《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9、《勾勒姆医生》 30、《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31、《活出意义来》 32、《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33、《剑桥插图医学史》 34、《健康是什么?》 35、《大学之理念》 36、《敬畏生命》 37、《旧制度与大革命》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构造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左右着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取向,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们选在这个周六进行计划已久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我们的地址是在一个专门的素质拓展中心,叫素质拓展野战营地,里面有各种专业的设施。在55路车上,我们坐了十个多个站,终于,下车了,我们以为到了。谁知道赵老师说了一句,步行五公里就到。大家惊叹!然后我们还是开始了步行,在半小时后,真正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大家略作休整就开始了今天的活动。项目三个:一、穿“电网”; 二、跳马;三、蒙眼用绳结五角星。 我们被分成四组:长江一号,绝队,石头队,奔腾队。每队都有自己的口号和队歌。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活动是团队活动,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协调。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今天的重点之一。 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相互团结,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目标。在拓展中,每个队员之间最关心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和配合好,。队名,队歌,口

号,造型使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本人目前在学生会或者以后出去工作而言,就必须有着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每一队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团结。我们的五角星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我觉得我们队的五角星是编得最好的。 通过亲身体验拓展,我得到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深地领悟了人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懂得付出和信任,在付出和信任的同时,我们也正得到回报,也许得到的就是对方对你的信任。改变这个社会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信任,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所有的感动,也许会是让心灵的震撼,也许会是细小微弱得无法清晰的感觉,只有你在生活中用心聆听,才能顿悟那些生动的音符。 岁月的车轮不知不觉中已从我的生活隧道中碾过了20个春秋,留下的有不易察觉的痕迹,也有在心灵中深刻的回忆。 时光,往往在我们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悄悄溜走。我们会感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前方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无法预测哪个转弯会成为你下一站的风景,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勇敢地往前走。 让我感悟到的实在太多太多,感悟快乐,感悟生活,感悟幸福,感悟生命…所有的感悟,我将把它们化为一份动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欣然地接受每一天,学会感恩和知足!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 关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前瞻性很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意义十分深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取向上存在若干误区,有待澄清。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之中,十五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并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大力提出创新思考与意见。关键词:误区;取向;创新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若干误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虽然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大家却都是熟悉的: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亦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院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有所偏颇。这与我们过去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譬如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素质教育并非是要运用统一模式去培养学生成为全才,使其在各个领域无所不能,而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我国受五十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提倡专业对口,学生从高中时期开始产生文理分化。这一分化致使一些擅长文科的学生,对天文地理毫无兴趣,对先进科技全然不知;而理科生对中外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精髓未曾涉及。老师们过分重视学科成绩,而使教学模式僵化,这样的不全面纵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但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不会有华罗庚的理性头脑,爱因斯坦并非通透古今。我们需要提倡的是一种重视所长,同时补其所短的素质教育,在这其中同样重视包括美学,乐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成人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或者周遭人的灌输,拓宽视野。教育取向上,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其次,部分的教育者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免试教育,这也有悖素质教育提倡者的初衷。一些大学将学生课业之外的活动视作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夸大了这部分的培养,将课余活动的考评作为主导,降低要求,放任自流,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个性教育,不能任由受教育者自由发展,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祖国,没有良 知的人会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对待大学生的教育,纵然不能只重视文化课,但是就素质教育本身,文化素质是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知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大学生教育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严格考评手段,对之进行认真地考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再次,肤浅理解素质教育,教育者不重视自身素质。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的形势及社会新需求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思想品德、专业文化、世界观及人生观等多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领域都需要大量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

(完整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1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 A、父母是公民的人 B、工匠 C、奴隶 D、佣兵 正确答案:C 2()开启了人权时代的序幕。 A、专制王权国家的出现 B、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正确答案:D 3西方社会有了公民的概念后就有了公民权利。() 正确答案:× 4即使现代西方社会公民的身份是平等的,但仍然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正确答案:√ 公民权、人权的发展及有限性

1()提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概念。 A、黑格尔 B、康德 C、霍尔巴赫 D、西耶斯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2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人?() A、全体国民 B、有身份的人 C、有财产的人 D、有发言权的人 正确答案:C 3法国《人权宣言》颁布之后,根据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正确答案:× 4人权概念的产生要早于公民权。() 正确答案:× 5康德认为,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使公民权利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正确答案:√ 公民权与人权的无限性 1马歇尔认为西方公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公民权利发展阶段 B、私有权利发展阶段 C、政治权利发展阶段 D、社会权利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C 2下面对罗斯福关于公民权利的看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在政治领域应当平等 B、公民在经济领域应当平等 C、工人有成立工会的权利 D、黑人一直忠实于美国 正确答案:D 3美国妇女争取权利是在黑人争取权利之后。() 正确答案:× 4二战以来,美国工人罢工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寻求权利的平等。() 正确答案:√ 公民权与人权区别的意义 1公民权利的三大差别不包括()。 A、人权理想与公民权现实的差别 B、各国公民权之间的差别 C、各国人权的差别 D、各个国家内应有的公民权利和实际公民权利的差别 正确答案:C 2下面关于公民权和人权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权是一个人因具有人的属性而享有 B、公民权是一个人因拥有一国国籍而享有 C、人权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 D、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障人权 正确答案:D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小题目: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作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12-02班 姓名:高爽爽 联系方式: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觉才刚刚开始,却后知后觉已不再当初,无论心境还是人。是啊时光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年已经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在大一步步探索这些好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大学已然教会我太多。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大学的自由时间是何其之多,一切都该由自己做主。还记得刚入大学时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懂,而如今在读过大学以后我却收获了不少,真正了解了大学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进入社会前期阶段的适应,更是提高我们自身价值的宝贵时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大学是最美的人生阶段。 进入大学以后才认识到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需要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科学和人文素养则是提高大学生的两大支柱。了解科学是我们生活的手段,而人文素养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科学和人文素养来发掘自身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九五”期间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采取的十项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王园园(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高校 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基于此,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 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以及理性等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1 1凌烨丽,浅议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常州轻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4期.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2011-05-05 18:54xiaojing1031|分类:文档/报告共享|浏览17915次 分享到: 2011-05-05 18:55提问者采纳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 在大学生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因素组成,而政治素质则由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要素组成。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世纪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法宝。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学以致用,把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同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大学生业余党校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途径,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下功夫。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运用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 问题的能力上,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有很大的发展。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这个环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像孔繁森、吴天祥、萧栋栋……,他们的业绩、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应当教育大学生从他们身上吸取前进的动力,长期锻炼自己,不懈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思想政治的素质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文化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身心素质(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社会适应性,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在宏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有骨气)。从狭义来说指人文(即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下面哪项超出重叠共识界限?()(1.0分) 鼓励人自杀的信仰 2. 单选题下面哪项体现出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最大区别?()(1.0分)对掌权者恶的包容性 3. 单选题蔡元培认为孔墨教育含有三种性质,其中不包括()。(1.0分)素质教育 4. 单选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战后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强调()。(1.0分) 平等 5. 单选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战后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强调()。(1.0分) 平等 6. 单选题人文精神的终极目的是()。(1.0分)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7. 单选题关于能力和素质的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 重素质就不必重能力 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经济自由主义要最重要的是一个出发点?()(1.0分)每个人可以处理自己的财产 9. 单选题下面属于一般自由的是()。(1.0分) 迁居

10. 单选题两个性格火爆的人不能成为好朋友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因素的影响。(1.0分) 近似 11. 单选题两个性格火爆的人不能成为好朋友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因素的影响。(1.0分) 近似 12. 单选题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回报的时间可能是()。(1.0分)来生 13. 单选题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回报的时间可能是()。(1.0分)来生 14. 单选题孔子认为仁者不()。(1.0分) 忧 15. 单选题 ()能带来最高的幸福感。(1.0分) 创造 16. 单选题“死亡意味着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表现了()的人文精神。(1.0分) 爱因斯坦 17.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我国进入消费社会的表现的是()。(1.0分) 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18. 单选题“帕累托最佳”意在强调什么最佳?(1.0分) 效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应试教育制度,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削弱,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多都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所以,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与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人文素质是什么 人文素质是一种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素质,它可以让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可靠的把握。“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在这十几年中,每一个同学都是按照老师所指示的去做。而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抑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当同学们完成了12年的基本教育,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之后,大学中突如其来的自由生活和放松的环境却让很多同学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往往不是来自每个同学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老师、家长为每一个同学设定的,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只好接受别人强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这个目标也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同学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发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自己设定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件事,就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盛常青1,李红艳2 (1.湖南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无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校全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从实际出发,揭示了目前在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1-0285-02 1在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校园是现代高校教育追求的目标,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形成和谐校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内在品质,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对世界、民族、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理性判断,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成为建设我们和谐社会的一股强大力量。 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大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达到使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培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2)是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学生,以人为本的指在教育过程中以教育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展开各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高校开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巩固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境界,升华人格,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点,调动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全面发展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3)是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当今世界上就普遍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各种专业技能教育受到各高校相当的重视。因此,开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力,丰富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内在情感的提升。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和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的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有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质。 同时,通开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在提高学习效率。如开设不同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以课外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开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改变专业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个专业下所设置的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现在一般的高校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必修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课等类别组成。每一个类别下又设置多门课程。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定学分的人文素质类课程,如《中国文化概论》、《大学美育》、《音乐鉴赏》、《影视鉴赏》、《大学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等。这样的课程体系才算是完善的。 2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过分注重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都受到极高的青睐,各高校教育都把目光投向科研成果,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开设大量的科学技术类的课程,加大专业技术教育力度,强调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唯专业技能是瞻,而忽视人文教育,缺乏或漠视一定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知识人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2)开设了一定的科学人文素质课程,但目标不明确,精品课程少 目前,各高校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都增设了人文素质类课程。然而,通过研究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就可以发现,课程设置过分注重专业教育,重点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人文素质教育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基本上是全校任选课,一般是6个学分左右,而总学分一般都是165分左右。学校每年真正能开出来的人文类课程的开设较少,学生很少选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课程。而且,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课“因人而设”和“人走课停”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目标不明确,精品课程少之又少。课堂管理松散,考核要求不严,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3)学生人文知识面窄,缺乏人文底蕴 在对大学生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除教材上老师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外,现代大学生对中外历史、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语言、文字不规范,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相关的语文理论知识缺乏;艺术修养较差,文学功底浅,欣赏品位偏低,不会欣赏艺术作品,更听不懂交响乐等高雅音乐;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写请假条、申请书以及各类总结、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常用材料,写出来也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字体不整。这些现象充 文学界·理论新探 285 ·· 文学界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转眼间就到六月了,这个学期又要到一个段落了。这个学期我收获了许多,其中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让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收获颇多。 当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第一感觉这一定是门心理教育课,上课时必定会如专业课一样无聊和枯燥。说实话我第一次上课是抱着睡觉的心态去的,但当我踏进教室才发现教我们的原来的一位年轻的美女老师。我心想是位年轻的老师讲课应该不会太枯燥吧。就这样我做了次认真听课的好学生。 但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开始了解原来这并不是心理教育课,而是一门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课程。当听说课堂上会有很多机会留个我们锻炼自己。其实那个时候我很抵触的,因为我的性格很内向。在人多的时候我会很紧张,特别是万众瞩目的时候。所以当时我很希望这门课程快点结束。 直到第一次户外课,到长江边呐喊,我觉得在所以同学面前喊,是需要勇气的。而我战胜了自己,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我喊出来了。当我喊完我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只属于我一个人,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成真,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富二代他爹的。这次呐喊让我锻炼了勇气,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感觉到我也可以,可以在万众瞩目尽情的呐喊。 通过此次呐喊训练,我对这门课程不在有抵触情绪。我发现我开始渐渐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所以每当有什么锻炼的机会我都会积极的参加的。 后来,老师说要组织一个服装展示,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服装和走秀。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说实话当我报了名后我就有点胆怯了,紧张了。但我还是努力的暗示自己‘上台一点都不可怕,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我可以的’。可是直到开始走秀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紧张。当时我真的想退出,可是我想了下,就这样退出,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我暗示自己能行,就这样我厚着脸皮上了台。在台上我的心终于得到了平复,就这样我当着全班同学走完了这次服装展示。当服装展示结束后我的心情激动了很久。这次的服装展示我发现我也可以在一个华丽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同时这次服装展示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我相信这种勇气和自信将会激励自己和伴随自己一辈子。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中,我不但学会了自信,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双人推球,这个游戏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将会对我以后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堂里,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爱心活动、个人魅力展示、博物馆之旅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将会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 转眼间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从原来的抵触情绪变成了现在的不舍情绪。也不知道下学期还会不会有这门课程。我觉得专业课教会了我们技术知识,那么《大学生素质教育》则教会了我们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里,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我现在发现我的勇气和自信都在不断的提升。也让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抓住每个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以下大学生文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是由聘才网的小编为各位收集整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几年来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实的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

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才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

超星慕课,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考试答案解析,20176月,96分

完美 WORD 格式
96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修己安人”中“安人”的含义是()。 1.0 分 ? A、 培养德性 ? B、 培养人格 ? C、 德才统一 ? D、 德才分离 我的答案:C 2 哲学是对()和()根本问题的思考。 1.0 分 ? A、 世界观、人生观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完美 WORD 格式
? B、 世界、人生
? C、 世界、生活
? D、 人生、存在 我的答案:B 3 消费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0.0 分
? A、 消费主义
? B、 享乐主义
? C、 商品价值
? D、 符号价值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完美 WORD 格式
我的答案:D 4 “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是()的观点。 1.0 分 ? A、 亚里士多德 ? B、 阿克顿 ? C、 爱因斯坦 ? D、 克林顿 我的答案:B 5 胜雅律认为,世界人权的发展以()的发表为标志。 1.0 分 ? A、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B、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完美 WORD 格式
《国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C、
《世界人权宣言》 ? D、
《联合国宪章》 我的答案:C 6 被排斥的心理体现在()。 1.0 分 ? A、 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 ? B、 遇到困难觉得没有人帮助 ? C、 感到自己不被社会接纳 ? D、 心理疲劳 我的答案:C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人文为魂”的教育理念。 标签:高校;教育;人文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龙头,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其突破口之一。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特殊作用。 一、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 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身来所固有的特征。后来素质的概念被泛化了,讲“素质”是指一贯具有的基本品质,或者说是潜能。素质是长期起作用的,要特别重视人文素质。汉语“人文”与“天文”相对,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即人文精神。[1]“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人心必须经过陶冶,才能不流于粗鄙。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的信仰基本上包括价值观、生命意义等,像人们对真、善、美、正义、自由、平等、无私等价值的追求,使人觉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3]知识的获得并不等同于心灵的升华。失去生命的价值,失去人文的思考,这就是一种危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