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道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湖南省道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湖南省道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 . 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C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 .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2. (2分)下列各项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B .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C . 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D .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以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换了鲁迅的《阿Q正传》。金庸小说的登堂入室未必不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征。

二、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38分)

3. (6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祀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衣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 .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

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 . 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D . 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

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 . 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 . 高耸入云的山峰是通往神仙居所的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 . 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 . 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 . 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 . “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4. (6分) (2018高三上·武邑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

(1)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 . 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

C . 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 . 中国问题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 . 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 . ③④段与②段构成对比关系,③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 . 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 . 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 . 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

D . 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大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5. (12分) (2020高三上·商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

梁晓声

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

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

友人送我归至宾馆。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

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又问师从,笔答“父亲”。其字娟小,笔画工整。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小穆默然认可。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谭先生命手下捧人。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恰逢小穆前来赶场。老头儿求小穆乞情。小穆自然没开口,凝视谭先生。谭先生禁不住那凝视,说好吧好吧。

从此,画廊门前也多了一道“风景”。修鞋摊与画廊自是很不和谐的,但人们的眼渐渐看惯了,也就接受了。那老头儿,有点儿怪。小穆不到,不见他的影子。小穆来,他也出现。不知不觉到了冬季。有天晚上,飘降大雪。那老头儿袖着双手,缩着颈,冻得咝咝哈哈的还自说自话:“雪正下着呢,我可不走……”谭先生睁一眼闭一眼地装没看见。小穆塞给他一纸条,上面写着:“老板,我可以给那大爷一杯热茶吗?”谭先生愣了愣才答应。春节前

几天,有位美籍华人画家,慕名前来办画展。剪彩之后,箫声幽幽。画家说,这才像画展。突然马路上传来刺耳的急刹车声,有人喊:修鞋的老头儿被轧了!箫声顿停,小穆尖叫着不顾一切冲出了画廊哭喊:“爸呀!爸呀!”人们正疑惑,墙根那儿有一个苍老的声音也喊:“女儿!那不是我呀!我在这儿呢,好好的。小心你自己别被车撞了呀!”小穆抱紧他,一通哭……几分钟后,父女二人,一个背着修鞋的破箱子,一个抹着泪。在人们怀疑的目光注视下相伴而去……

谭先生愤怒极了,深觉自己大丢面子,遗落笑柄……

数日后谭先生收到了小穆的信。她承认自己欺骗了他,说她的姐姐患了癌,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实指望能挣到替姐姐治病的钱……最后请求原谅……

谭先生不相信,撕了。仅隔一夜,却又信了。再隔一夜,竟自我谴责得不行。后悔有时月入数万元,怎么对一个女孩儿那等小气……他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号,发了几十条短信,再也联系不上了。

友人最后讲,谭先生的画廊里,还会有人弹古筝、古琴,甚至吹萨克斯,但再也听不到箫音了。因为谭先生觉得,别人吹得都不如“小穆”好,尽管有人的水平比“小穆”高多了……

友人吐尽一口烟后,问:“也有人认为,世道不古,人心诡诈。那父女二人没将画廊的画盗走批,已算谭先生幸运。你怎么看?”

我想了半天,老实回答:“不好说。”

是的,对于世道,对于人心。我近年来也每每难以判断了……

那天夜里我连续做梦:先梦见自己变成了谭先生,并且找到了“小穆”,将她接回画廊,从此好生对待。又梦见自己变成一位富商,获得了“小穆”的下落,暗中向她父女二人捐了一大笔款。或者,接着做下去会是那父女二人盗画的梦,还没开始做,却醒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一段交代了时代背景,为下文美术家协会谭副主席一心经营画廊谋取利益而忽视了小穆的艰难做了铺垫。

B . 文中“万勿再提小穆”一句产生了悬念,既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自然引出对小穆故事的叙述。

C . 小说多处运用了伏笔手法,如“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其字娟小,笔画工整”等,都为下文揭示其女性身份埋下伏笔。

D . 谭先生“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号,发了几十条短信”,因为他还心存疑虑,想确定小穆信上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穆”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用“我”的梦境作结,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7分)阅读《杂诗十二首(其二)》,回答问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

请简析诗人的情感特征。

7. (7分)(2018·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 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 .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D .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E .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6高三上·江苏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

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春冬之时,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7)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________ 。(《老子》)

(8)

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三上·广东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菟丝子是一种典型寄生的植物。菟丝子的寄生会造成作物减产,①________:一是菟柱子深入宿主,获取生长所需的一切;二是缠绕在宿主叶片上,影响其光合作用。②________?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神奇武器—吸器,菟丝子通过吸料成寄生。菟丝子除了从寄主转运营养③________。这样看来,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菟丝子窃取寄主的营养,但是也能帮寄主除去病菌。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作文

语言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语言也可以影响他人的情绪甚至决定。请以“语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38分)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7-1、

7-2、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