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八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上海八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上海八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上海八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声和光部分

一.测量的历史

1.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

这个比较标准就叫做单位

2. 国际单位制(SI)

五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物质的量摩尔mo

l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1.声音的产生:由于发生体的振动

注意: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发声

2. 声音的传播: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V 固体>V 液体>V 气体

注意:(1)空气中声音传播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声速越小

(2)15 C时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回声(1)声音传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另一部分穿过或绕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能力强。

(2)听到回声条件:听到前后两次声音时间间隔0.1 秒。人想听到回声,需要站在障

碍物前至少17 米。

(3)声音测距两种题型

4.声音的特征

(1)响度:与振幅有关

(2)音调:与振动频率(符合f,单位Hz)有关。发声体音调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

弦乐器(弦长)与管乐器(空气柱)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小于20 赫兹是次声波,大于20000 赫

兹是超声波

(3)音色:与频率组合有关

5.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三.光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真空中光速最大v=3*10 8m/s

光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实际并不存在

2.光的反射

最新上海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上海中考必考知识归纳总结: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最慢 3.乐音(声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粗细,松紧,长短都与音调有关)②响度(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一般力度改变,物体的振幅改变)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声速)比电磁波的速度(光速)慢得多(即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光传播速度最快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正立、等大的虚像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3.人远离或靠近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向上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色散、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在光屏上的成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都是倒立,虚像都是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知识点必备 ?测量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 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 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小时(h)=60分(min)=3600秒(s)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 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 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 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3.6×106焦(J)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质量以及天平的使用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上海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2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

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 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沪粤版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汇总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 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张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及环境

★第三章光和眼睛

本章考点突破: 一、什么是虚像? 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自身能发光或反射外界光线,它们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产生了视觉,而虚像是光线经镜子或其他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 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的大脑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固定经验,产生了错觉,误认为光线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就是发光点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可用人眼观察到,它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特点上的区别。一般地讲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二、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不会变化?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及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但人们往往以为像变大了,这跟人们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们以为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 三、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有四种方法可供采用: 1 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了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口诀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下面三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的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作图记忆,通过三条特殊光线,在头脑中作图可以清楚地理解成像规律。 光路图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 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 二、乐音与噪声 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 ①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B、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 (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 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 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 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

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第一册 目录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一、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二、怎样学习物理 (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必备 测量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小时(h)=60分(min)=3600秒(s)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 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 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3.6×106焦(J)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 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 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 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 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质量以及天平的使用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八年级 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 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 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 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 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 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上海初三物理 压强计算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初三物理压强计算 知识点1 基本计算公式 密度公式: ρ = V ,密度、质量、体积知道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压强定义公式:P = F,分析压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明确受力面积。 S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p = ρgh,注意:当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时,可以用这一公式。 知识点2 基本方法与技巧 (1)牢记两个压强公式,理解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注意统一用国际单位; (2)要能正确地确定压力、确定受力面积、确定深度; (3)相关的物理量(如重力、质量、密度等)及计算也要搞清楚; (4)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并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 (5)计算有关固体、液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时,先求压力还是压强的次序一般不同。 例题精讲 正确理解物体间的压力 【例题1】有一重50N,边长为20㎝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N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但没有拉起来,求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分析】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如果认为压力F=G=50N,那就要犯错误了。本题中压力虽然是由于物 体受到重力产生的,但用10N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虽然没有拉起来(那样对 地面的压力就为零了),却减轻了木块对地面的压力。要问减轻了多少压力?向 上用多少力,压力就减少多少。即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为F=50N–10N=40N。 当然,还可以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共受三个力:重力G=50N,方向竖直 向下;施加的力F1=10N,方向竖直向上;地面对木块向上的力F2,方向竖直向 上.由于木块静止,所有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即F2=G-F1=50N-10N=40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就等于F2。 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F2 = S 40 N 0.2m ? 0.2m = 1000Pa 【答案】1000Pa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目录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 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 致同学们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 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 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 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 (2)勤于思考. 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 要力求理解, 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 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 又要用到实际中去, 为改善人们的生活, 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不恰 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d.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e.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f.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docx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指的是:。 功勋卓著的物理学:①蒸汽机、②电子时代、③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 2、测量长度常用工具: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测量方法:认、放、看、读、记。 身上的尺:。 :3 、测量时间: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测量方法: 4、误差:定义: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5、尝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科学探究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比较法图像法,一般用于数据处理。 本章考点突破: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2、传播: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传声的效果一般不同。 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传播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感知:气传导: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引起耳膜振动,经神经传给大脑。 骨传导:声波通过、颌骨,经传给大脑。 4、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 秒。 5、声音特征: 1)、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单位:分贝,用符号表示。 影响因素:和。生活相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声音响亮。 2)、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影响因素:。生活相关:声音刺耳、女高音、男低音、地听。 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1. ,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 .2 长度的

主单位是米 -33-2-1= 10 分米米;米千米= 10 1米;1 毫米=10米, 1厘米=10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3. 6400地球的半径: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4.0.07 mm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1).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2).垂直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的下一位;,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3).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 一页纸的厚度. : 辅助法:方法如图(2) (c) 测铅笔长度。测硬币直径;(b) 测乒乓球直径; (a)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3) 7.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min= 3600 s.

声第一章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1. 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声音的传播:声音靠空气传来的。2.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体气体。声音在固体3. 11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vt2s2总总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2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 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强弱、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振幅有关,跟发声体的 (3) 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音色 90 分2. 30dB~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贝;为了保

上海初三物理 总复习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初三物理总复习 知识体系 密度与浮力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测量工具是天平(使用方法: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取;测量前调平衡用螺母,测量时调平衡用游码;万一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将砝码减去游码) 2、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3、密度: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公式: ρ = g/cm3换算关系:1 g/cm3=1 ? 103Kg/m3 m v 单位:Kg/m3或 测量方法(实验)(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2)替代 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v水 = m水 ρ水 ,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ρ = 体用溢杯法。 m m水 ρ水( ρ水=1 ? 103Kg/m3)。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 4、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5、浮沉条件 (1)F浮= ρ液gV排(2)浮力等于示重之差(1)当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2)当 ρ物 > ρ液时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悬浮 上浮直至漂浮 当 ρ物 = ρ液时 当 ρ物 < ρ液时 悬浮 上浮直至漂浮 压强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1标准大气压=1.013 ? 105P a=760mmHg=10.3mH2O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

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 目录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一、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二、怎样学习物理 (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