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

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

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

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

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

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亚理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六、文艺理论的学科特点:

1、抽象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

一、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文艺的特殊性是什么?

(1)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

(2)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3)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2、文艺作品的种类有哪些?

(1)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描写对象的文艺作品。

(2)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

(3)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文艺作品。

(4)以超现实的、虚幻事物为对象的文艺作品。

(5)以前人留下的资料、作品为题材的艺术品。

3、文艺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大区别在于,文艺具有审美性。

4、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决定、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

(1)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内容。

(2)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发展变化。

(3)制约、决定着文艺形式的发展变化。

5、文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三种:

(1)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2)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作用。

(3)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积极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

二、文艺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再现论。

(1)是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源于模仿说。镜子说的主要代表是达.芬奇。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中正式出现“再现”这个术语。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观点:美是生活。

(2)再现论把自然、社会生活放在第一位,认为文艺的主要作用就是再现它们。逼肖现实,是再现论的最高准则。

(3)再现论的最大优点是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看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对于这种关系的探讨作为主要目标。

(4)再现论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简单化和片面化。忽视了文艺家的主观创造性。

2、表现论。

(1)表现论的最早源头在中国。《尚书.尧典》的“诗言志”。钟嵘的“感物说”。白居易的“感遇说”等等。

(2)西方的表现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十分注重人的心灵美。朗吉弩斯把崇高称作“伟大心灵的回声”。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指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对表现论做出明确解释的理论家欧盖尼.弗尔龙。意大利的克罗齐。美国的科林伍德。柏格森。弗洛伊德。

(4)表现论在文艺本质问题上突出文艺家的决定作用,认定文艺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5)表现具有鲜明的主体能动性色彩。然而,表现论忽略了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过于强调主观表现,带有一定唯心主义色彩。

3、形式论。又称为“作品本体论”。

(1)形式论的主要代表是20世纪初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此后有英美批评派和结构主义等。

(2)形式论的主要特点是:把形式看成文艺追求的目标,文艺的本体。

(3)形式论的最大优点是,把文艺作品平移到文艺活动的中心地位,看到了形式美在文艺活动中的独立性、重要性。

(4)形式论的不足:试图割断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文艺家的联系。试图割断文艺作品与读者的联系。过于重视形式。有陷入唯美主义的可能。

4、读者论。

(1)读者论把读者、欣赏者的地位抬高到文艺活动的最高地位。读者、欣赏决定一切。(2)它的哲学基础是狄尔泰等人的阐释学。

(3)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瑟尔。尧斯最先提出期待视野:主体对于文本的思维空间。包括读者对作者和作者对读者的期待。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认为任何作品都是未完成的文本,其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点、未定点,期待着读者、欣赏者去填充。

(4)优点:看到了读者、欣赏者在文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5)不足:割裂了文艺与文艺家的联系。也割裂了文艺与其自身的联系。最终割裂了读者、欣赏者与文艺作品的联系。

5、能动反映说: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三、文艺的社会价值

1、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2、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3、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地方:

(1)艺术真实允许文艺家虚构、想象。

(2)艺术真实更能提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规律。

(3)艺术真实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较高的审美性。

4、艺术中的真实也有两类:一是客观生活之真,一是主观心灵之真。

5、文艺的倾向性包括: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

6、文艺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一是政治宣传鼓动作用。一是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和审美作用。潜移默化和逐渐渗透。

第二章文艺的审美特征

一、文艺的形象性

1、用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感情是文艺的最基本的特征。

2、文艺与其他科学有哪些差别?

(1)反映的对象不同。

(2)反映的方式不同。

3、什么是艺术形象?

答:艺术形象是文艺家根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练、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4、文艺形象有哪些审美特征?

(1)具体可感性。是指艺术形象的具体性和鲜活性。

(2)情感性。是指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审美性。是指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

(4)概括性。是指艺术形象以个别体现一般的特征。

5、艺术形象最基本的要求:简练,明快,集中单纯。

二、文艺的典型性

1、典型形象又称艺术典型,简称典型。在文艺作品中,它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2、典型形象与艺术形象的区别:

(1)典型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独创性。

(2)典型美更丰富,更集中,更具艺术感染力。

(3)艺术典型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概括程度更高。

3、典型形象与典型性也不能等同:

(1)典型性是衡量艺术形象成功与否的一个尺度。

(2)典型形象是艺术中塑造得最深刻、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4、典型形象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情感、典型景物等。

5、典型形象的艺术特征:

(1)鲜明突出的个性表现。

(2)深刻、集中的共性。

(3)个性与共性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6、典型人物的个性刻画一般要求有三点:

(1)独特性。(2)鲜明性。(3)丰满性。

7、典型的共性与阶级性的区别:

(1)典型的共性表现为一定时代、社会的某种共同的精神特征。

(2)表现为社会生活中某种人类共有的心理情感特征即所谓“人之常情”。

8、老恩格尔说的“这个”指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别林斯基则把典型人物称为“熟悉的陌生人”。

9、所谓“类型”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只讲共性、忽略个性的人物形象。

10、类型同典型最主要的区别是:典型十分重视个性特征,强调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而类型,只重视共性,忽略个性。

11、什么是典型环境?

答: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生活、形成其性格并促使人物行动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有机结合。

1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2)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能影响并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

(3)典型环境必须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描写而得到展示。

(4)典型人物的性格发展又是显示典型环境变化的主要标志。

13、“典型化”一般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者的统一,便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有三种:杂取法;专取法;写真法。

三、文艺的审判意境

1、什么是意境?

答: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2、王国维认为:真感情与真景物的统一是构成诗词意境的根本因素。提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等。

3、意境的审美特征有:

(1)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2)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3)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4、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意象是物象的人化,情志的物化,是情与物的交流,是意同象的联姻。涵义:一是指“意中之象”。一是指“寓意于象”。

5、意象的审美特征有:

(1)具体性、直觉性。克罗齐:直觉=表现=艺术。

(2)寓义性、象征性。

(3)多义性,不确定性。

6、意象的象征性大致可分为三类:

(1)比喻写实型。梅兰菊竹封为花中“四君子”。

(2)历史典故型。“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则是出于《圣经》故事。

(3)想象独创性。李白用鸾、凤、虎、豹象征理想境界。

7、意象在文艺作品(诗歌)中的作用有:

(1)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使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2)烘托氛围,比兴兼备,增添情感的气势和色彩。

(3)“立象尽意”,传达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情。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意象传达“言外之旨”。

第三章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

一、文艺的起源

1、模仿说。德谟克利特。亚理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2、理念说。柏拉图把感性和物质世界只看作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将理念作为文艺的根源。黑格尔《美学》:艺术的最后根源在于理念。

3、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席勒明确提出了游戏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贡献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发挥席勒的观点。

4、巫术说。起源于19世纪。代表人物泰勒《原始文化》和弗雷泽《金枝》的两大思想原则:相似律的接触律。赖纳许认为:文艺起源于狩猎巫术。

5、心灵表现说。出现于19世纪后期。分为情感表现说(代表:雪莱和列夫.托尔斯泰)和欲望表现说(代表:弗洛伊德和厨川白村)。认为情感是一切艺术最主要的推动力。文艺是潜意识的升华。

二、文艺的发展

1、社会生活影响文艺的内容和形式。

2、原始社会的主要内容是集体性狩猎活动。

3、政治分为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政治权力作为强硬的推动力,可以促进文艺的繁荣,也可以作为强硬的阻力,导致文艺的衰落与凋谢。

4、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常常带有不同时代的道德色彩。不同民族的道德标准,也给文艺留下不同的痕迹。

5、哲学影响文艺的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原则、风格流派等。

6、宗教往往掩盖了文艺所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同时又拓展文艺家的创作思路。

7、科学的发展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同时又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

8、文艺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1)一切文艺作品往往具有一种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特性或传统。

(2)文艺的发展变化还同其他艺术元素、物质构成的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3)文艺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它可以以一种审美的历史形态而长存不败。9、文艺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1)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2)艺术的繁荣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

三、文艺传统的继承和革新

1、文艺的继承大致表现于以下三方面:

(1)思想内容的继承。

(2)文艺形式的继承。

(3)创作原则的继承。

2、文艺革新的必然性可从三方面说明:

(1)只有大胆突破旧的束缚,进行探索创新,文艺才能勃发生命力。

(2)要超越前人,关键在于能否独创。

3、文艺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1)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和前提,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2)继承与革新又是相互渗透、彼此转化的。

4、文艺传统继承与革新的原则:坚持有分析、有批判、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古为今用等。

5、各民族文艺之间交流融汇和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思想内容看,有内蕴的文艺会启发、影响其他民族的文艺。

(2)从文艺形式看,不同民族通过交流、学习,促进彼此受益。

(3)从文艺思潮看,一个民族先兴起,再影响其他民族。

第四章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一、文艺作品的内容

1、文艺作品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与主体的结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2、文艺作品的内容主要由题材、情节、主题和意蕴组成。

3、在文艺创作中,“素材——题材——主题”,是创作的三部曲。

4、题材与素材的不同在于:

(1)题材经过了艺术家的艺术加工。

(2)题材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规律。

5、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组成。

6、文艺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和灵魂。

7、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文艺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意蕴的核心主要是人生哲理。意蕴是艺术内容中的最高层次。

8、主题比较明朗集中,意蕴比较隐秘分散。主题同整体形象和情节等直接相关,而意蕴不是。意蕴的内涵往往要比主题丰富深刻的多。

二、文艺作品的形式

1、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表现形态。

2、文艺形式一般包括艺术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和体裁。

3、艺术语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基本单位,是艺术的细胞,是创造艺术品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4、广义的文学语言指一切书面语言,狭义的专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5、文学语言具有:灵活性、形象性、精练性、音乐性、情感性等。

6、结构是创作构思的基础,主要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7、结构应适应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1)《三国演义》采用“网状型”。

(2)《西游记》采用“直线型”。

(3)《水浒传》采用“串联式”。

(4)《红楼梦》采用“辐射型”。

8、表现手法是艺术语言和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是艺术家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底的标志,也是检验一部艺术品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分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三、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一般说,内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

2、先有内容,再确定相应的形式。

3、一部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它揭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体验。

4、艺术美的最高形式是不见任何形式的形式。

5、艺术形式常常随着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

6、内容可以制约、影响形式,反过来,形式也可制约、影响内容。

7、李白爱用夸张,莎士比亚爱用比喻,雨果爱用对比,毕加索爱用变形。

8、形式与内容,是双向互动、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的辩证关系。

9、艺术形式在艺术中的作用:

(1)艺术是表达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是使得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一个最起码的合格条件。(2)艺术是决定艺术品位雅俗、审美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

(3)艺术可以改变内容的性质,调整内容的情调,增添艺术的审美色彩。

10、形式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包括物体的形状、色彩和声音。一是审美对象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包括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节奏和对比、主从。

11、形式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内容的依赖性比较淡薄,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12、形式美真正独立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于当形式疏远内容时它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美。

第五章文学的分类特征

一、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体裁分类

1、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二)反映生活的广阔性。

(三)表现思想的深刻性。

2、文学形象间接性最突出的优点是它带有某种不确定性、模糊性,因而为读者增添了再创造、想象的乐趣。

3、语言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可以深入于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细微复杂的情感活动。

4、文学体裁的分类:一是“三分法”把文学分成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一是“四分法”把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二、诗歌

1、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人的生活和情感。

(二)浓郁强烈的抒情性。

(三)奇异丰富的想象性。

(四)讲究语言的锤炼和音乐美。

2、想象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为抒情寻找新颖贴切的载体,为情感插上翅膀。

第二,用想象联缀、补充诗歌中省略、简化的部分,使之呈现出完整连贯的诗意形象。

第三,诗人要驰骋想象的翅膀来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

第四、“诗贵含蓄”,而含蓄同想象往往难以分开。

3、诗歌的分类:一是从内容上划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一是从形式上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十四行诗’属于西方的格律诗。

三、小说

1、小说的审美特征:

(一)深入细致、全方位的人物刻画。

(二)丰富、完整的情节描述。

(三)具体、真切的环境描写。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分类:一是长篇小说,一般在十万字以上。二是短篇小说,一般在二万字以下。三是中篇小说,一般介于二万字到十万字之间。

四、散文

1、散文的审美特征:

(一)形式活泼多样、题材丰富广阔。

(二)真切反映人生,比较重视真实性。

(三)结构自由灵活,“形散神不散”。

2、散文的分类:记叙性散文(报告文学、传记和游记等)、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杂文和小品文)。

五、戏剧文学

1、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在一定的舞台时空中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二)要求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三)戏剧语言必须做到个性化、动作化。

2、戏剧语言是剧本组成的核心部分。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性格化与动作化。潜台词是戏剧语言中的精粹之处。

3、戏剧的分类:

(一)悲剧。是指表现特定环境下的正义善良的人物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而失败甚至毁灭,提示进步力量与美好事物受压抑、被摧残的矛盾冲突,并抒发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的一种戏剧。

第一类是英雄悲剧,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李秀成》等。

第二类是善良人的悲剧,如《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第三类是有缺陷的人的悲剧,如《奥赛罗》、《日出》等。

(二)喜剧。喜剧最突出的审美效应是笑。一是讽刺喜剧,如《钦差大臣》。一是幽默喜剧。一是抒情喜剧,如《五朵金花》。

(三)正剧。就是悲喜剧,它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博马舍第一个把这种戏剧称之为“正剧”,如《玩偶之家》。

第六章艺术的分类特征

一、表演艺术(音乐和舞蹈)

1、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表情性。表情性是表演艺术的本质属性。

(二)表演性。(三)动态美。

2、音乐艺术。音乐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

3、音乐的基本要素:

(1)旋律,又称曲调。被称音乐的灵魂。

(2)节奏。是乐曲的骨架。

(3)音色,也称音品或音质。

(4)和声。此外还有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

4、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听觉感受的敏捷性。

(二)音乐形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三)音乐进程的流动性、序列性。

5、音乐的分类:

(1)民间音乐。主要形式是民歌和民族器乐(分为吹、拉、弹、打)。

(2)艺术音乐。又称为“严肃音乐”。

(3)通俗音乐。又称为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

6、舞蹈的基本要素:表情、节奏、构图。

7、舞蹈的审美特征:

(1)动作性。

(2)程式化和虚拟性。

(3)综合性。

8、舞蹈的分类:

(1)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的源泉。

(2)古典舞蹈。

(3)现代舞蹈。20世纪初,由美国舞蹈家邓肯所首创。

(4)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

9、曲艺是我国特有的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曲艺的表达技巧主要分为说功、唱功和做功。

10、曲艺的审美特征:

(1)以说唱为主,兼带表演。

(2)灵活轻便,易编易演。

(3)蕴含多重艺术价值。

11、曲艺的种类:相声,评书,弹词等。

二、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

1、造型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造型性。是它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二)直观性。(三)瞬时静止性。

2、绘画最重要的的造型手段是线条、色彩、构图。

3、绘画的审美特征:

(1)平面性。(2)瞬间性。(3)广泛性。

4、绘画的种类: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与水粉画。

5、雕塑的审美特征:

(一)空间立体性。雕塑堪称最典型的空间艺术。

(二)表现的单纯性。

(三)物质材料的审美性。

6、雕塑分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7、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强烈的抒情性。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二)多样化的形式美:字体美,笔法美,章法美,结构美等。

(三)讲究气韵风格美。是衡量一幅书法作品的最高标志。

8、书法艺术的种类: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9、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它的本质特征。建筑三要素:适用、坚固和美观。

(二)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三)形式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建筑艺术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宽泛性和笼统性。

三、综合艺术

1、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广泛而有机的综合性。是它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二)以演员的表演为艺术创造的中心。演员是核心是关键。(三)时空的再造性。

2、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由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构成的戏剧性。是它最显著的审美特征。

(二)表演的间离性。

(三)规定情境的假定性。

3、中国戏曲与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戏剧。

4、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歌舞诗合一,浓郁的抒情味。

(二)表演动作和场景的虚拟性。

(三)表演行当的程式化。

5、戏曲有:京剧(国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6、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1)高度的逼真性。(2)造型的视象性。(3)蒙太奇的运用。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1920英国的《嘴里叨花的人》。我国最早的电视剧是1958年播放的《一口菜饼子》。

第七章文艺创作过程

一、文艺家的基本条件

1、扎实的生活基础。

2、深刻的思想情感积累。

3、相当的艺术修养、艺术才能。

4、文艺家熟悉生活的几种途径:

(1)切身经历。

(2)有意识地深入生活、接触生活。

(3)间接地收集生活材料。

5、思想观点、情感体验对于文艺家傻仔的重要性,有几点:

(1)它们诱导着文艺家理解生活的深度和评价生活的角度。

(2)它们决定着文艺家的人生理想和创作宗旨。

(3)它们暗示着文艺家对生活、对文艺的态度,甚至决定着创作的成败优劣。

二、文艺的创作过程

1、创作准备阶段: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2、艺术构思阶段。艺术构思的核心是艺术形象的孕育和创造。

3、创作表现阶段。

4、艺术构思的基本方法: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5、文艺创作的表现阶段,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心手相应:“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二)艺术技巧在物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6、文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技巧,技巧应当遵循两条原则:

第一,技巧要为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

第二,技巧要重视作品形式美的体现。

7、形象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它始终不脱离具体形象,具“象”和抽“象”同时进行。

(二)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

(三)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

8、抽象思维在文艺创作中有哪些作用?

第一,在创作的准备阶段,它可以帮助文艺家树立明确的创作目的,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和知识上的准备。

第二,它对人物、情节起着一定的指引、规范作用。

第三,在创作基本完成后,抽象思维可以协助形象思维对形象进行修改,补充。

三、文艺创作的思维活动

1、形象思维的内在心理机制:

(一)激情与沉思。

(二)灵感与直觉。

(三)意识与无意识。

2、灵感的特点:

(1)突发性。(2)亢奋性。(3)独创性。

3、意识对无意识起指导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无意识机制所使用的材料,常靠意识机制来提供。

第二,无意识机制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机制来指引。

4、想象的作用。

5、激情的作用。

6、直觉与灵感的区别。

第八章文艺的创作原则

一、现实主义的特征和流变

1、文艺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叫做创作原则。

2、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客观地再现生活,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富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形象的创作原则。

3、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

(1)强调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是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2)注重形象的典型概括。

(3)主张思想感情的隐性流露。

4、现实主义的流变。

(一)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1)古典现实主义。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2)批判现实主义。如《人间喜剧》、《红与黑》等。

(3)革命现实主义。如《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二)现实主义的派生形态。

(1)古典主义。代表作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

(2)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左拉和龚古尔兄弟。

(3)现代主义中的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二、浪漫主义的特征和流变

1、浪漫主义是指依照文艺家的理想和愿望去表现生活,通过充满个性的强烈情感和大胆想象,塑造神奇超凡的艺术形象的创作原则。

2、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雨果的戏剧《欧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最早对浪漫主义创作原则作出理论阐述的是席勒。

4、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1)强调理想世界的主观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它最本质特征。

(2)注重神奇形象的超常创造。

(3)追求情思意绪的个性张扬。

5、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区别。

三、现代主义的特征和流变

1、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1)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者。他认识世界最内在的本质和核心是意志。(2)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3)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4)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5)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构成理论。

2、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1)内向性。(2)非理性。(3)隐喻性。(4)抽象性。

3、内向性的导因,一方面是西方现代精神危机,另一方面是非理性哲学指导。

4、现代派文艺中的非理性主要表现混乱、无序、变形、怪诞等方面。

5、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潮、流派介绍。

(一)象征主义。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美学的代表作。1886年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标志它诞生。代表人:魏尔伦、韩波、马拉美、艾略特、梅特林克等。

(二)表现主义。在绘画领域成就最为显著。代表:塞尚、梵高、卡夫卡等。

(三)超现实主义。主张写幻觉、梦境、白日梦、人的原始欲望等。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代表作是《记忆的永恒》。

恩斯特、米罗、夏尔加被称为“超现实主义三骑士”。它的审美特征是神奇,其次是滑稽幽默。

(四)意识流。1887年法国小说家杜夏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萌芽。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五)荒诞派。代表人:贝克特(《等待戈多》、《秃头歌女》)、热奈、品特、阿尔比等。(六)印象派。19世纪产生于法国。代表人:马奈、莫奈、德彪西。

第九章文艺的风格和流派

一、文艺风格的含义及其表现

1、文艺风格指的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文艺作品中的鲜明体现。创作个性是指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审美趣味、艺术修养等个性特色在创作中的综合体现。

2、文艺风格形成的标志:

(一)独创性、新颖性。(二)稳定性、一贯性。(三)公认性、影响力。

3、主导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的根本标记,是风格的核心基调。

4、文艺风格的表现:一,从内容来看,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处理、人物的类型及其塑造方式等。二,从形式来看,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上和文艺体裁。

二、文艺风格的类别:

(1)雄浑与秀婉。是艺术风格中最主要的核心。俚俗在文学中最主要的表现是语言。(2)绮丽与素朴。绮丽最突出的特点是富于色彩美。分两种:文质相称与内容贫乏。(3)典雅与俚俗。典雅的两方面含义:一是庄重、正派、文雅,一是典重、华贵、高雅。(4)含蓄与率直。含蓄的最大妙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率直的最大长处在于它的真实性。

2、雄浑的景象主要有两个特点:

(1)空间上占有巨大无边的广度。(2)饱含力量和气势的显示。

3、率直的缺点或不足:一是缺少使人回味的余韵。再者,它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传统手法难以施展。三是缺少文采。

三、文艺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文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文艺家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力。

(二)文艺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四、文艺流派

1、作为一个文艺流派的艺术家群体必须具备下列共同条件:

第一,思想倾向基本一致。第二,艺术观点的接近。

第三,文艺风格的相似及艺术上的一定成就。

2、文艺流派的形式大致可分三种:

(一)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自觉形成的文艺流派。

(二)以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文艺家为核心,围绕着一批文艺家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文艺流派。(三)由于文艺风格相似而被后人归结在一起的文艺流派。

3、文艺流派的性质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带有阶级斗争、政治斗争色彩的。另一类是属于文艺思想中不同观点,主张之间的差别,存在着积极与消极,革新与保守的区分。第三种情况是属于文艺界内部的不同艺术风格之别。

4、文艺思潮与文艺流派往往同时出现,相辅相成、彼此影响。文艺思潮可以促进文艺流派的产生,而文艺流派又可推动文艺思潮的前进。同时,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立性。

第十章文艺欣赏

一、文艺欣赏的性质

1、文艺欣赏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享受。

2、文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二、文艺欣赏的特点:

1、感性与理想相统一。

2、差异性与一致性相统一。

3、超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4、文艺欣赏的再创造一般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鉴赏主体对于作品形象的补充、丰富、扩大和改造。

再次是在更高层次寻求和发掘作品形象中所隐藏的底蕴和深意,对于作品中留下的“空白”、“象征”、“隐喻”等不确定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文艺欣赏的过程及“共鸣”的发生

1、文艺欣赏的过程:

(一)艺术形象的感受。(二)内在意蕴的把握。(三)寻索回味的深化。

2、文艺欣赏中的共鸣指的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与欣赏客体(作品)之间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呼应、融汇相通,产生大致相仿的情感。

四、文艺欣赏的条件

1、欣赏者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条件呢?

(一)丰富的生活阅历。(二)较高的艺术修养。(三)审美能力。(四)审美经验。

2、一个欣赏者起码应该懂得:文艺不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审美的创造,文艺根源于现实却又超越于现实等基本规律。

3、审美能力,指欣赏者对美的事物的各种心理反应能力的总和,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领悟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判断力等。

第十一章文艺批评

一、文艺批评的价值

1、文艺批评具有哪些性质?

(1)科学性。是文艺批评最重要的性质。

(2)理论性。(3)倾向性。

(4)创造性。

2、文艺批评的对象:文艺作品、文艺家、文艺理论等。

3、文艺批评的功能:(1)释义功能。

(2)评价功能。

4、文艺批评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1)帮助文艺家提高文艺创作的自觉性。

(2)帮助鉴赏者提高鉴赏水平。

(3)促进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二、文艺批评的标准

(一)真、善、美。

(二)“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1、文艺批评的思想性标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思想倾向尺度和情感道德尺度。

2、文艺批评的艺术性标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艺术表现的独创性和艺术风格的民族性。

4、艾略特的《荒原》被誉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三、文艺批评的方法与原则

1、文艺批评的方法是一个系统,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第二层次是系统论的、控制论的和信息论的方法;第三层次是文艺批评的具体方法。

2、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

(1)印象式批评。它的主要形式是诗话、词话和曲话。

(2)诠释式批评。

(3)评点式批评。

(4)考证式批评。

(5)选本式批评。

3、西方现代文艺批评:

(1)社会历史批评。它源于18世纪意大利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

(2)形式主义批评。英国的艾略特是它的创造人。

(3)精神分析批评。

(4)结构主义批评。

(5)原型批评。

(6)比较文艺。

4、文艺批评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这是文艺批评最根本的原则。

(2)整体性原则。这是文艺批评的基本法则。

(3)剖析艺术形象原则。

5、批评家的修养:

(1)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2)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理论修养。

(3)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评勇气。

6、文艺批评与文艺鉴赏的联系与区别。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 5 一.形成期:1844—1846 5 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 6 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 6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 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 7 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 8

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8 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 一、实践性9 二、阶级性9 三、科学性9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

文艺理论常识模拟试卷

文艺理论常识模拟试卷(三) 一、填空题 1.美国著名喜剧影片《淘金记》、《城市之光》的作者是()。(卓别林) 2.()开启了美国电影的显示主义传统。(布莱顿学派) 3.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仑·雷乃,代表作品是()。(《广岛之恋》) 4.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导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国际导演()。 (《罗生门》,黑泽明) 5.1983年冬,张君钊导演的影片()成为“第五代”导演电影时代开始的宣言书。 (《一个和八个》) 6.1922年,英国的()建立,并开始播出广播节目。1936年起播出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BBC) 7.“初唐四杰“是指()、()、骆宾王,他们都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度时期的代表人物。 (王勃,卢照邻) 8.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倡导中唐新乐府运动,主张文学应该遵循()、()的创作原则。(为时,为事) 9.我国第一部显示新文学运动实质的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10.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和流派峰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和(),创作主张分别() 和()。(文学研究会,创作社,为人生,为艺术) 11、文艺可分为()、()、()、()等四种形式。(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 综合艺术) 12、现实主义的三个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描写的客观性) 13、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 14、诸子散文中,儒家创始人是(),他的语录集是();以寓言多,想像丰富著称的是 ()。(孔子,《论语》,《庄子》) 15、南朝梁代()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诗歌的专著。(钟嵘) 16、“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7、中唐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他曾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进步文学理论。他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主张学习汉乐府民歌。他的两首著名的长篇叙事长诗是()和()。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长恨歌》《琵琶行》) 18、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9、夏衍的代表剧作是(),建国后改编的两部文学名著是()()。 (《上海屋檐下》,《祝福》《林家铺子》) 20、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作为英国文学的奠基人,乔叟曾被誉为(),他的主要作品是(),这部作品被认为 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典范作品。(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丛雷故事集》,现实主义) 二、选择题 ①单选题 1、《鲁滨逊飘流记》是()的代表作。C A:雪菜B:维加C:笛福D:维吉尔 2、《傲慢与偏见》是()写的长篇小说。A A:奥斯丁B:斯威夫特C:莎士比亚D:伏尼契

文艺理论

第四编 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类型和体裁)、内在形态(文本层次和审美呈现方式)、外在形态和内在形态融合而成的经典形态(叙事和抒情)已计划与特色(风格)。 第九章 1、诗的特点: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2、小说与剧本的异同?(用自己话概括,意思对即可) 同:对现实生活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异:小说的特点,(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人物是小说的原动力”,它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主要以人物台词展现性格。小说可以具体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对话、行动以及环境气氛的烘托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戏剧情节的完整性与小说相似,但远不及小说复杂丰富。小说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应更广泛地生活内容,而喜剧确守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反映复杂的人物关系。(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小说是长于描写的文学样式,戏剧要受舞台时空的限制。戏剧以人物对话为主,一般不注重环境的描写。 剧本的特点,(1)浓缩的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浓缩型,与小说的篇幅的随意性相比,戏剧的时空是狭小的、不自由的。例: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只用屈原一天的思想、行为、遭遇就反映了屈原一生的生活命运。(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较小说而言,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尖锐、剧烈。戏剧的发展情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行,不能像小说一样不慌不忙的展开。(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是塑造形象、展示矛盾的基本手段。在小说中,作者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直接叙述生活事件,而剧本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 第十章 1、文学言语层面(这里只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特点(除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艺术世界的逻辑不同于现实世界,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它指向文本的艺术世界,有事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例杜甫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明显违反客观事实,确属内指,即指向诗中特定的 情境,所表达的重点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在人们内心世界引起的体验,所以是佳 句。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花 和鸟,已被伤感的、悲戚的心情所浸染,人们仿佛可以拧出情感的汁液来,因此 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3)文学具有阻拒性。文学言语要力避语言的“自动化(过分熟悉不引人注目的语言)” 现象。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 言语,虽不合语法,打破常规,却能引人注意,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如郭 沫若的《凤凰涅槃》中:“我们新鲜,我们净朗……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这些句子看似不通,却更有力的表现出凤凰再生之后的新鲜感、自由感、喜悦感 和那种狂欢的氛围。但阻拒性言语不能滥用,要掌握“度”。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入门》总结 第一章理论是什么? 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 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 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 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 “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 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 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 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 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 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 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 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 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 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 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 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文学的功能: ?文学由于其虚构产生了一种普遍性,提供普遍性和面对能够读懂这种语言的人,二者合一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民族性的作用。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 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 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 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 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 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亚理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六、文艺理论的学科特点: 1、抽象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艺术理论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文艺理论(上)【圣才出品】

第2章文艺理论 2.1 核心讲义 一、中国古代文论 (一)“兴观群怨”说 1.孔子的文艺观 《论语·阳货》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对文艺的社会作用的论述。 2.具体含义 (1)兴 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意志”,两者结合才是孔子所言“诗可以兴”的本意。 ①前者说明艺术的特征是借助于个别的事物形象,通过联想使人领会、感受一般的、普遍的东西; ②后者说明这种“引譬连类”的最终目的不是说理教训,而是用艺术形象去感染人、鼓舞人。 (2)观 就是说文艺应反映各地的风俗政教的得失,展现一定时代人们极为复杂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3)群

是说诗歌可以交流感情,导致群体的和谐,以达到协和团结的目的。 (4)怨 反映民生疾苦,以引起在上者的注意。 3.地位与影响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中国批评史上对文艺的社会作用最早、最全面的概括,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直是历代文人反对文艺脱离现实政治、针砭文艺缺乏社会内容的武器。 (二)诗言志 1.产生 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先秦其他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也普遍有这种说法。 2.含义 (1)《左传》所指,乃是“赋诗言志”的意思。而此处所说的“诗言志”,意为“诗是言诗人之志”,而非“赋诗言志”。“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志向、抱负等。此外,也当含有情的因素。因为《礼记·乐记》中已提出了“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而当时诗、乐是不分的。 (2)至汉代,《毛诗序》开始将情志并举:“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随着诗歌创作不断深入,至六朝时,“诗言志”的理论逐渐形成三个支派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 1、文艺理论的内容及关系 ①文艺理论四个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②文艺理论五个专题,即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流动--反馈"的过程: (文艺本质论) 社会生活发生发展论 (文艺创作论)艺术家艺术品 接受者(作品构成论) (鉴赏批评论) 2、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发展轨迹: ①作为框架体系要了解文艺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②作为发展轨迹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例如: 中国:孔子、孟子的提法;曹丕、陆机、刘勰的作品;李渔、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王国维的作品。 西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的作品;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 [重要名词概念] 1、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复制)出来。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和车尔尼雪夫斯基。 2、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3、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4、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文艺理论

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导 文艺理论部分 88年 一、填空 1、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是:《桃花扇》、《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 2、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标准:在人物画方面是形神兼备,在山水画方面是气韵生动; 3、艺术的社会作用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艺术的认识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艺术的审美作用; 4、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名词解释 1、艺术形式 ~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的材料与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文学创作中,形式创造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是: ⑴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 ⑵发挥形式与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⑶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2、审美活动 ~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始终与艺术形态相交织、相渗透或相互融合、冲突。 三、问答 1、建国后,我国传统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它在理解艺术和生活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⑴文艺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⑵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⑶文艺是一种艺术生产。 89年 一、填空 1、宋词的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 前者的代表是柳咏、李清照、秦欢、晏殊等; 后者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 2、中国现代文学继鲁迅之后论国民性被公认为最深刻的作品是: (矛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 3、《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5、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二、选择 司马迁《史记》吴承恩《西游记》 刘勰《文心雕龙》旦丁《神曲》 蒲松龄《聊斋志异》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12月3日到12月23日,用了20天的时间,我学习了我大学的一门课程的教材——《文艺理论基础》。 为什么会想到重新学习这本书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去年听优秀的前辈杨老师讲古诗,讲到一个点是“含蓄”的 写法。于我而言是新鲜的,我并不熟悉这方面的内容。于是我从这本 书里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看了一下,但是由于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 我没有通览这本书。 二是今年李校长要求我们读叶老的《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刚 翻开书我就看到这几行字,引起我的深思。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这几句话简单明确,切中语文教学的要害。对比自己的教学我反思,第一点做得还不错,第三点正在努力研究努力做,可是这个第二点,让我有点心慌,欣赏文学的能力……这个能力,似乎我做的并不 好并不够,因为我对文学作品的优秀的欣赏似乎只是止于印象,太模糊,太笼统,这样给学生教肯定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你总不能对学 生说,文学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我还站在讲台上教什么呀? 就这样,我从我琳琅满目的书架上选定这本书作为我十二月的学 习内容。 而这二十天,它也从未让我失望。虽说它是一本理论书,但是, 大概是我有一定的积累了吧,大概是我到了一个需要理论的阶段吧, 我从本书中读到的语句都让我觉得欣喜,珍贵,字字珠玑。它好像把 我对文艺作品的模糊印象一下子点透了,提炼了,总结了,让我觉得 沉甸甸的全是干货,看得特别过瘾。每每看到精彩处,都想拍案叫好,忍不住想要跟别人分享我的喜悦。而且本书的理论都联系了鲜活的文 艺作品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以,一点也不晦涩。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五大古典小说的结构方式各不相同:《西 游记》是直线型,《三国演义》是网状型,《水浒传》是串联式, 《儒林外史》是锁链式,《红楼梦》是辐射型,了解了《三国演义》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

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1、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分为“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三个部分。 ①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由神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现实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把画家叫做“摹仿者”或者“影像制造者”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a、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再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分的要求。 ②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柏拉 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公家的政治纲领,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人的灵魂——理智、意志和情欲,意志和情欲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第一条: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第三条: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的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③灵感说: A、灵感的基本含义(热情的磅礴):柏拉图式古希 腊早期“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把“灵感”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 忆):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 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阵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

文艺理论常识基础试题

文艺常识基础训练题 问答题 1.唐朝的宫廷乐舞是什么? 2.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 3.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我国科学家是谁? 4.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执行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是什么? 5.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 6.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谁? 7.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颁给了哪位女星的哪部电影? 8.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9.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几部宪法? 10.《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11.HIV病毒是由什么构成的? 12.INTERNET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13.INTERNET最初用做什么? 14.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5.WAP是指什么? 16.WTO是哪个组织的称呼? 17.《奥德赛》的主人公是谁? 18.《水浒传》中绰号“神行太保”的是谁? 19.《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20.《奥赛罗》出自谁手? 21.《白雪公主》的作者是谁? 2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23.《毕业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24.《第九交响曲》(即《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25.《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 26.《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27.《繁星》、《春水》是谁的作品? 28.《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苏格兰场”在哪里? 2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谁? 30.《格萨尔王》史诗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优秀作品? 31.《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 32.《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谁? 33.《镜花缘》的作者是谁? 34.《灵与肉》的作者是谁? 35.《康定情歌》是我国哪个省区的民歌? 36.《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 37.《马拉之死》是谁的作品? 38.《霓裳羽衣舞》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 39.《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谁? 40.《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什么画? 41.《清明上河图》作于何时? 42.《人间喜剧》的作者是谁? 43.《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44.《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45.《十面埋伏》是什么类型的曲子?

2014年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基础+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红宝书

2014年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基础+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红宝书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艺学考研红宝书是由天津考研网组织多名一线大学老师及过去几年在南开大学研究生初试中专业课取得高分的考生共同编写及整理的一套复习材料。本套材料对考研指定教材中的考点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和总结,同时辅以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使得同学们只要使用我们这套材料便可以掌握南开大学此门课程几乎全部的考点、帮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全面而有深度的复习。 第一部分核心原创资料: 本部分资料由天津考研网签约的本专业在读硕博团队执笔,集合市面所有可参考资料及内部信息精制而成,旨在为研友提供复习重难点以及核心命题规律等全程内幕考研专业课攻关,资料格式为A4纸打印版120余页共计10万余字,清晰易复习,已于编写者签订资料保真转让协议! 卷首语:考研四境界 考研六步曲 第一步:知己知彼 介绍南开大学文学院专业分科、师资力量、学术动态、课程设置等重要讯息。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步:知其所以然 本部分主要介绍五年来文学基础考试的发展变化历程,包括特点、内容(四部分及其比例)、题型、知识点分布等富有启示性的重要讯息(不同科目命题规律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步: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何掌握每本书(风格特点、重点章节等),如何分配时间(详细制定复习计划),如何将具体作品与史实结合,以及如何提取知识点等是最为关键的。 此外,本部分还将提供其他书目清单,以及如何利用等方法;并结合本科时期笔记、课件,优秀考生复习总结等资料进一步缩小重要考点范围。力求做到“广泛撒网,重点捕捞”。尤其避免死记硬背的情况,切记没有思考的阅读过程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四步:“擒贼先擒王” 讲解文学基础的命题过程,介绍可能出题教师的相关情况,包括:个人风格(譬如有些老师喜欢出自己在行的题,有些老师则回避自己的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开设课程、近期学术焦点以及重要学术论文等。结合真题解析,做到见题如见人,即能够基本理清老师与题目的对应关系,真正把握其命题思路。第五步:“按图索骥” 此部分结合历年真题,重点说明回答问题的思路及技巧。尤其注意要用研究生思维来思考问题、组织答案。老师们希望考生拥有独立思考之能力,不一定要用老师的观点,但有些个人好恶需尽量关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图索骥,自圆其说。 第六步:善始善终 进入复试的确是很值得高兴的事,但千万不能松懈。本部分主要介绍近几年来南开大学文学院各专业招生情况,讲解复试分数线自主划定流程,对于把握个人形势极其重要。简单说明文学院复试安排;并分享四位来自不同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艺学)同学的宝贵复试经验,譬如复习准备、笔试内容和面试情况等。另外,针对不同老师准备不同材料(个人偏好书目、学术论文、研究方向动态等),关注学术前沿话题、理论等。英语口语、听力考试要特别注意专业词汇的搜集积累,譬如重要著者、流派、作品等。 复试过程中留意礼貌、衣着等细节问题;要适度表现自己,遇到问题切忌慌乱。如果说考研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心理过程,那么复试就是其中对抗性最强的一个篇章,因为你的对手和裁判都在你的面前,良好的心理才是制胜的法宝。(实例说明) 回顾个人考研历程(身心健康、学习方法等),提出忠告。 结束语:请铭记——“没有失败,只有放弃。”“守得云开见月明。”祝你成功!

文学理论第一册考试题答案

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六、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七、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第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感觉则可以突破这种束缚来进行自由创造,其中就包括文学创造。第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第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八、合目的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需要而设计的,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九、合规律性: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 十、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因此它是遗传机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他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十一、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感情,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 十二、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首先,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其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其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十三、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 十四、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系统。 十五、巫术: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 十六、为什么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十七、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成正比里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十八、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十九、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二十、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地和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二十一、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二十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二十三、无功利与功利:从目的看,文学不带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性的,但这种无功利性本身也蕴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文艺学基础知识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游戏发生说:康德认为艺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合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塞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它是艺术发展的早期形式和艺术的本质。 3、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4、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人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它包含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文学作为话语行为,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决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二、理论分析题(30分) 请运用文学话语理论,举例分析语境的重要性 答:语言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交际总是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这个语言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语境在话语及英文翻译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语境”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语言环境”。但现在人们已经把一些非语言因素纳入了语境的范畴,由此语境产生了狭义和广义两个含义。狭义的语境专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语言单位的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与言语作品话语所出现或处在的环境。广义的语境指所要考察的事件(非语言的)所出现的环境。总的来说,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如作品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等,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交际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语体环境等。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类型和方式,所以语境对话语的语义和形式的组合及语体风格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我们把这种词叫同义互换词(换句话说、举例说、意思是说、无异于、类似于、正如等)、还有指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其等)、总结词(总之,综上所述等)。当然还有我们最常见的标点符号,冒号、感叹号都用来解释说明,比如我们对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它带来了很多便利,不出门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各种商品,而且也很实惠,忧的是人们变得懒惰,缺少了很多购物逛街的乐趣,也对实体店的经营产生了威胁。除了这些标志词外,解释说明关系很多根据上下文句义判定。判定了是解释关系后,找到提示信息的词句(比如短视行为、喜的是,忧的是),找这些词句的互解词就可以。 其次是相反相对关系,比如:这个花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不实用。用转折词进行话题

《文学理论基础》试卷1答案

江苏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文学理论基础》试卷答案 一、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 1.文学起源于劳动。 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马克思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人通过劳动锻炼了自己的大脑,在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因此,恩格斯说,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生活劳动。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为文学创造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类的生活活动。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击壤歌》中写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写出了早期农耕生活中人们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历史情况。 3)人类对文学活动的需要:减轻疲劳。史前人类在集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诗、乐、舞三位一体。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诗在当时是必须吟唱的,而且它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传达。因此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原始人将劳动动作和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体现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的灵感。可以讲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2.意境及其特征。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意境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特征: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体现出整部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处于灵魂和统帅地位。3)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就是意境中所蕴含的,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咀嚼不尽的美感效果。 意境情境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3.谈谈你对文学风格的理解。 在现代汉语里,“风格”一般指在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

文艺理论第7章本章知识点.

1.《文心雕龙》中(D)篇专讲艺术构思。 A 明诗 B 情采 C 熔裁 D 神思 2.少女与鲜花、鲜花与春天常被连接,这是(B )。 A 接近联想 B 类似联想 C 想象 D 对比联想 3.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 )。 A 伯格森 B 雅可布逊 C 贡布里奇 D 萨特 4.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即途径,即(A )和(D )。 A 浓涂重抹 B 陌生化 C 扭曲 D 淡化背景 5.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A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劳森 D 伍尔夫 6.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D )。 A 刘勰 B 李渔 C 郑燮 D 苏轼 本章总结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是十分复杂和细微的。本章的安排是,把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上承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下接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说物化阶段是从现实上完成创作动机所规定的任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最终将构思内容固定在纸张上,形成定型化的作品,那么,构思阶段则是从观念上实现(或基本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目标,为物化阶段准备好可以倾斜并留存在纸上的东西。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构思方式有: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即通过语言、文字、纸张等媒介,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质性的文本。物化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初步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等等。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的最后阶段,也是艰苦细致的语词落实阶段。只有注重文字训练,下苦功夫才能以准确的词句、高妙的技巧把内心形象和意念栩栩如生地物化在纸上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查看答案 关于文学材料的主体特征,需先从“材料”概念中抽取其本质特征,予以表述。从本质上说,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以精神现象的方式通过记忆机制而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有生以来的刺激或信息。从来源看,文学材料的来源虽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但它们只有转化为精神现象,即记忆中的表象,才可能对作家的文学创造发挥作用。从呈现看,文学作品

西方文艺理论史

第一章上古时代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概述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是希腊奴隶社会的产物,它萌发于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形成之时,衰落于公元前2世纪希腊并入罗马之后,公元前4世纪是其极盛时期。 一、社会历史背景 希腊文明导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先是以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为中心,史称“克里特文化”;后是以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为中心,史称“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2世纪,落后的希腊多利亚人大量入侵,爱琴文明随之衰败。 二、文艺创作实践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以高度繁荣的创作实践为其根基。 三、文艺思想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思想萌芽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都对文艺实践作出过理论概括,进行过美学思考 第二节柏拉图 一、生平和著作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出身于雅典的名门望族,亲戚朋友多是政治显贵,父母两系都可以溯源到雅典的国王或执政官。 二、文艺本质论 柏拉图的文艺本质论,是以其哲学思想“理式论”为基础的。在柏拉图心目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由感官感知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感觉世界”或“可见世界”,一个是由理智领悟的一般概念所组成的“理式世界”或“可知世界”。 三、文艺功用论 柏拉图的文艺功用论,与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柏拉图在政治上坚持奴隶主贵族派立场,反对奴隶主民主派政治,力图建立他的“理想国”,即奴隶主贵族专制政体。 四、文艺创作论 柏拉图既然认为文学艺术家没有真正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艺,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呢?柏拉图在《伊安篇》和《斐德若篇》里集中地阐述了他的“灵感说”。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 一、生平和著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最渊博的学者,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二、文艺本质论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本质论,是以他的“实体论”和“原因论”为哲学基础的。 三、文艺功用论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功用论是以其伦理思想为基础的。他在《尼各马科伦理学》和《大伦理学》中指出,善是一切知识和一切行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四、悲剧创作论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虽然也谈到了史诗和喜剧,但他着重讨论的还是悲剧。 复习思考题 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所持“摹仿说”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2、试评柏拉图的文艺功用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