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性污泥常见问题-重点

活性污泥常见问题-重点

1.平常,在课本中讲到活性污泥法MLSS时说应该控制在

2000~3000mg/L。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时要远小于课本上说的,这是源于什么呢?

答: MLSS具体定多少,完全取决于F/M值;所以,MLSS值不应该是固定的,与入流污废水底物浓度及系统调整(指进水含有难降解、高SS值等情况的事前应对)有关;同时,需要考虑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能够综合评估。

2.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

答: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3.在生化处理时,对于一些无机离子比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答:具体数据不详,由于微生物具备被驯化作用,故无机盐进水浓度是否会对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尚要考虑活性污泥被驯化程度、MLSS浓度、接触时间等;为此通过出水效果来判断单套系统对无机盐的承受能力比较可行。

4.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

答: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5.我现在进水量3。5方每小时,UASB出水不稳定,在1000~1800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池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池两个,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32%(厌氧出水带泥)好氧B池sv20%出水在650左右,我感觉就是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答:

1、既然UASB出水已经很高了,就不要在好氧区投加面粉了。

2、面粉大多含有支链淀粉,不易快速利用和降解的,并且考虑价格问题,通常培菌不用的。

3、由于还在培菌阶段,建议降低进水有机物浓度为关键,故不要投加面粉了。加入自来水,增加水量,稀释进水可保留。

4、氯离子含量较高,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的,可通过积极排放好氧池活性污泥,通过更新活性污泥的方法来提高其适应能力。

5、确认F/M值,以定MLSS值在合理范围。

6.你所见过或者调试过的接触氧化处理效率最大的为多少?最少的为多少?应该有个数据范围吧?假设出水为一级标准,那么这个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范围就出来了,当然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普遍性。

答:1、稳定运行时,接触氧化处理效率约60%~95%,这个根据其在工艺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质有关。

2、通常在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制革、染料废水时,处理效果较低。

3、接触氧化处理在处理1000~1500ppm左右的进水COD浓度时比较合适。

7.我现在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

进水量3.5方每小时,由于调节池没有曝气,UASB出水忽高忽低,UASB 出水不稳定,COD在1000~1800之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两个池,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42%(厌氧出水带泥,MLSS变化较大)好氧B池sv18%出水在COD650左右,好氧a池MLSS是815mg/L,好氧b池MLSS为216mg/L,好氧a池回流污泥675mg/L,好氧b池回流污泥mlss是310mg/L,好氧a池每天排泥10立方,泥龄估算在8天左右,好氧b池每天排泥8个立方,泥龄在9天左右,出水混浊,我感觉就是污泥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请问我该如何操作?

答:1、原来是荧光增白剂啊,应该属于难降解有机物类,所以,不建议通过增加自来水来稀释浓度。以便延长在好氧池的接触时间,同时,也要提高废水在UASB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以便降解彻底。

2、如有条件,进入生化系统前强化物化段的混凝去除效果。

8.我目前调试的主体工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当cod高的时候,氨氮去除效果很差。进水氨氮200、cod 1000,前段时间氨氮进水200、cod 进水200的时候,氨氮出水效果很好(40~50),设计值为60,cod 主要用废甲醇液。目前调试了1个半月,不长泥,测污泥浓度2000~3000, sv10~15,公司要求尽快调好,但是目前怎么做比较合适?

答:1、MLSS已经有2000~3000ppm,请确认F/M值,再看看是否要提高其浓度了。

2、你的系统就是有针对性的用以去除氨氮的,有机物浓度也充足,请确认缺氧池缺氧控制情况是否到位,并且进水停留时间是否过短。

9.在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时,如果设计到水解酸化和UASB,那么,水解酸化是应该放在UASB后面还是前面呢?能给具体介绍一下吗?

网友答:肯定放前面,水解池放在前面可提高废水生化性,去除一些无机COD,把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变成小分子,易降解了,还有

一定的缓冲高负荷废水的作用。放在UASB 池后面就没多大必要了。三丰答:解释得很好!补充一下,水解酸化的作用是属于预处理范畴,而UASB是可以作为最终处理设施的.

就其对进水耐受程度来讲,水解酸化池应该在前面的,比如对高SS废水流入时,水解酸化池波动不大,而UASB池却难以承受,出水波动明显的.

10.食微比是营养物质与微生物之比,但具体怎么计算呢,能说详细点吗?

答:

食微比的计算方法:

食微比(F/M)实际应用中是以BOD—污泥负荷率(Ns)来表示的. 即:Ns=(QLa)/(XV)(kgBOD5/kgMLSS·d)

式中:

Q-污水流量(m3/d)

V-曝气容积(m3)

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

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

11.AB工艺,日处理6.5wt工业污水,最近一段时间进水水质很差,PH值长时间超过10,最高达到13,而我厂没有条件去调整PH,这段时间污水处理效果奇差,COD去除率非常低,甚至有一天,出水COD、SS都超过了进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问题?

答:

1、PH值过高的废水对活性污泥肯定是有影响的。

2、PH值超过10的话,进流时间在4小时内,影响不会太大.超过4

小时的,处理效果直线下降。持续超过2天的,活性污泥将基本解体.

3、初期短时间内的PH值异常,可通过加大回流比来进行缓冲,以赢取抗冲击时间。

4、如图长期稳定,务必增设物化段,以抗击PH值的异常波动.

12.现在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

由于原料里有亚硫酸盐之类的,现在UASB出水二价硫较多,产气较差,硫化氢的味道较重,UASB进水在3500左右,出水在1400左右,我用硫酸亚铁做物化,COD去除了60%(工艺里没有),现在好氧池污泥是青不白色,镜检有好多丝硫菌,而且好氧泡沫较多,有好多浮泥,SV在10%左右,请问我该如何操作?现在在做二期方案,我想厌氧出水进气提,气提脱硫后,一部分水回到UASB,这样对厌氧的甲烷菌会不会恢复,产气率会不会提高,UASB的cod去除率会不会增加?

答:1、对于难降解物质和有毒物质,通过物化段的去除是必要的.

2、就工艺而言,设计的时候终归会有些考虑不周的,通过适当改造是需要的.

3、你的丝状硫化菌过多,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不小。

4、同意你的改造方案。

13.我的好氧A池一夜间污泥解体了,基本上没有污泥了,应该是中毒的表现,我想和硫较多有关,我现在该怎么办啊!还有20天验收了!

答:1、既然您确认为活性污泥中毒导致污泥解体,消除中毒原因是必须要做的。

2、离验收还有20天,消除中毒物质的影响,再次启动应该还来得及的.

14.同样是AB工艺,最近一段时间A段的MLSS值一直很低,仅为150mg/L左右.已经停止排泥三四天了,为什么还是只低不高呢??

答:1、MLSS是否过低的判断标准是F/M值,请复核即可。

2、AB法的A段通常其MLSS值也不会只有150PPM的,需要确认曝气是否过量,回流是否到位等。

3、最终判断目前的A段MLSS值是否合适,也可从排放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来评价。

15.刚接种的干污泥连续曝气间断进水2周,DO维持2。0—3。0之间,微生物已经适应此类工业污水,生物相出现很多轮虫、红斑飘体虫,其他纤毛目的虫均已经出现,钟虫属生长较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二沉池很多水蚤,场面壮观,而且飘浮细小污泥比较多。请问什么原因导致轮虫和红斑飘体虫大量增长呢?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问

题是,由带式压滤出来的污泥接种2周后,现在出现很多条状的污泥,肉眼可见,这类条状的污泥在二沉池会互相吸附,最终成为无名指般粗和长的污泥上浮于水面.不知道这些现象是不是干泥接种的一种过程,由于小弟第一次用干泥接种,不知是否因为接种污泥投加PAM的缘故,导致污泥在接种驯化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是属于正常还是不正常呢?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做呢?还是这些是属于接种过程的自然现象呢。由于接种时间才2周。生化池在连续曝气下DO仍然是2—2.5左右,出现以上情况曝气到底是开还是关呢?

答:1、曝气与否取决于DO值;

2、轮虫和红斑瓢体虫出现和你接种的干污泥有关,此类污泥投入后,有效成分活性增强,无效成分积累导致轮虫类出现;

3、絮体浮泥与PAM无关;

4、请适当排泥,保证干污泥的无效成分排除即可。

16.(接15问)第一点说的是曝气取决DO很同意,第2个回答也同意,第3个回答说的是絮体污泥与PAM无关的话,那么和什么有关系呢?正常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这里补充一下吧,其实我这里干污泥接种应该是第2次才对,第一次接种的时候我按工艺要求只接了一半的污泥,接种的过程中也象刚才我提问的一样,但是没有出现大量的红斑飘虫,由于这个公司经常开机停机,培养速度比较慢,所以我决定第二次接种干污泥,第一次接种和第二次相隔45天左右。而两次接种,过程中一定有一次是轮虫暴增和出现大量的水蚤还有二沉迟飘泥浮泥的现象,第一次接种,我选择排泥,我排走一部分泥,但是情况一直没有好转。由于泥小,最后我取消排泥。我想知道,这些条状肉眼可见的污泥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答:1、条状物和PAM无关,是因为,来自干污泥内的PAM在曝气作用下与水体充分混合后,其浓度不可能达到絮凝活性污泥的作用的。

2、确认一下碳氮比是否失衡,导致池底的活性污泥反硝化后放出气体,最终导致污泥上浮后絮凝,并发生条状絮凝物。

(后续提问者回复:老师的两次回答都很完美,经过我这两天的判断和老师的诊断。首先确定造成条状污泥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轮虫的问题,还有就如老师说的反硝化,实际上就是碳氮比例不平衡。

但是轮虫大量繁殖的原因是因为溶解氧一直过高,(一直检测的溶解氧是2-3范围其实是溶解氧出现问题,所以导致本人判断错误,由于曝气池连续几天疯狂曝气溶解氧估计有7天左右是维持5以上)就如老师之前说的一样,排泥是一定的,现在我开始排泥,由于设计正常处理污水的MLSS是1000所以很难控制,也不敢多排.现在首先控制好曝气池DO,处理后的污水循环进入水池,等待生产车间正常投产后才进污水培养微生物。)

17.过年放长假(半个月)的时候,生化池怎么处置比较好?而且现在公司的废水也少了好多.

答:1、可以的话储存一部分水,平均分配到每一天,开个几小时即可。

2、较大的处理设施,尽量将MLSS降低。

3、记得每天间隔12小时开一次曝气设备,每次30分钟即可。

18.池体环氧树脂防腐的话要防止氟酸腐蚀,能具体给介绍下防止氟酸的具体措施吗?

答:1、如果氟酸浓度很低的话也可不予考虑。

2、较高浓度的话,可内衬PVC板即可!

后续提问:内衬PVC板施工方便吗?施工难度大不大?再就是可不可以砌耐酸磁砖呢?当然,耐酸磁砖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只是想知道耐酸磁砖对工艺控制方面有没有影响?

答:内衬PVC板应该比较容易啊,相反搪瓷砖施工比较麻烦的.

19.书上讲“活性污泥不能过高的废水,如COD20000则产生的MLSS 为8000,这样由于二沉池的沉淀能力无法使用”,对吧?这是引自《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一段话,而我们运行的高浓度正好是这样的数值,却用三级好氧活性污泥法,有各自的回流,只有最后排泥,最后流

向四级好氧池CASS池中,使用的很好,只不过去除率比较低,高浓度水不是用好氧也行吗?采用每级排泥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而书上说

每级排和最后排都行?是这样吗?

答:1、高浓度废水处理,二沉池的沉淀能力无法使用,我不太赞成的。可以增大二沉池容积和加大回流量来实现.问题倒是在曝气能力上,因为,溶解氧饱和度有限,加之曝气越猛力,对水和污泥的剪切力越大,对污泥的絮凝破坏较强.

2、我建议你采用多级排泥。因为,就理解排泥的目的而言,有助于你的污泥活性提高,正好应对你的去除率低的问题.

20.水解酸化池常有污泥上浮,是不是因为厌氧产生气体上浮?

答:1、是厌氧后的气体导致的污泥上浮。

2、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21.这个方法挺好的(见问题17),但是如果半个月完全没有一丁点水进入到生化池,只是降低MLSS,并每隔12小时曝气30分钟能维持吗?因为我这里要改造一些设备,可能也会遇到生化池停水的情况呢。还有一个问题,哪些原因可能造成二沉池池面浮粘性泡泡呢?

答:粘性泡沫可能原因如下:

1、高负荷废水流入生化系统(白色粘性);

2、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色泡沫,粘性强,易成浮渣);

3、活性污泥老化(易成浮渣,粘性一般)。

22.能不能阐述一下污泥老化形成粘性泡沫的机理呢?

答:粘性泡沫的产生主要以下两个方面(进水含洗涤剂除外):

1、进水有机物过高,使经过曝气后的水体呈现表面张力加大,形成泡沫,因夹杂高有机物,泡沫显得带粘性,这个从水跃发生时,周围聚结的泡沫程度可见一斑,如,自然水体发生水跃时,泡沫堆积有限,通常不超过半米,而废水处理设施排口存在水跃的话,泡沫堆积超过半米是常有的事情。而我们知道自然水体有机物含量很低(25PPM左右)。

2、活性污泥老化后会产生解体,细小的活性污泥颗粒会黏附在产生的泡沫上,助长了泡沫的不易破裂性.由于泡沫黏附了解体的活性污泥,自然粘性会加强。

23.现在接触一个葡萄糖酸钠废水的处理,化学需氧量为9000mg/l,悬浮物为4000。因为生产工艺保密,无法得知,只是厂家说里面没有什么添加剂,看看采用什么工艺?

答:因为属易降解废水,单从你提供的数据,我认为,如果为了达到3级标准,物化混凝沉淀+传统活性污泥法即可。如果是一级标准的话,增加生物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之前也可。

24.采用一级物化处理河道污水,河水中含有较多有机物,COD约150,水质已发黑发臭,通过投加絮凝剂等沉淀后排放,由于气温较高,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在污泥池中存放时间较长,发生了厌氧,并不断冒出气泡,污泥不能沉降,不能絮凝,污泥池没有特殊结构,即为空池体,没有办法采取很好的措施对污泥进行投药、搅拌等处理,只能通过压滤脱水。但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PAM,均不能形成絮凝体,污泥从滤带中透出,不能形成泥饼.

这该怎么处理?

答:河道污水用物化法,略觉奇怪;既然不能脱水,可否试试用干化场进行干化处理呢.

25.关于白色泡沫:我的标准标放口有时带着大量的白色泡沫,有粘性,测COD在50以下,这是什么原因?生化池里都没这种现象的。

答:前已说过,水跃明显,所以泡沫容易堆积,另外COD=50较一般河流高了1倍,所以,也较河流内容易堆积.

26.AB工艺,过去我厂一直都是2台离心式鼓风机不间断运行进行曝气,风量通常都是在4000m3/h左右,这样A、B曝的DO值都可以保持在其正常范围内,A曝在0.5-1mg/L,B曝在2mg/L左右。可是近两天,2座曝气池的DO值都大幅上升,为了控制其不再上升,关闭一台鼓风机,将风量保持在500—1000m3/h左右,可是DO值却仍然没有降低的趋势,几个空气调节阀的开启度都很小(没有全关,为防止污泥全部沉降下去)。昨天关闭了鼓风机,停止曝气,结果15分钟以后2个曝气池的DO全都降低到了0,这就排除了仪表的问题。我想请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

答:请从以下方面考虑:

1、需求降低,主要表现在活性污泥浓度降低,是否为正常降低,可从系统去除率是否变化过大来确认。

2、设备问题,比如原来可能曝气头有堵塞,最近调整曝气量或搅拌后,出现堵塞部分通畅了,曝气效率提到了。

3、进流水已经带有一定的溶解氧了。

4、水体冬季溶解氧饱和度可以提高到夏季的35%左右.也就是曝气量就可以降低35%左右的.

27.我们厂的油水分离装置分不出油来,通常是因为什么原因?

答:

1、设计不合理,稳流不到位

2、进流水水流过大,冲击明显

3、油类乳化

4、撇油不及时

28.我刚刚接触水处理,现在正在做造纸黑液的处理

cod:60000mg/L ss:9400mg/L 色度:6000 ph:8

工艺:A/O (uasb)

请问我应该如何调试?能具体讲解一下过程吗?

答:

1、造纸黑液浓度高,进入生化系统前,通过物化段有效去除SS可以大大降低有机物含量,减轻对后段生化系统的冲击.

2、培菌力求逐渐提高进水量。

3、进入生化系统的营养剂和排放水的营养剂含量需要多分析,找出去除率,以确认补充量需要否。

29.水解酸化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哪类?对溶解氧有何要求?

答:个人认为,在一套生化系统前再增加一套(不论设么形式的),都是会降低后续生化系统的压力的,至少改善出水水质,就如传统活性污泥法前可以增加生物滤池,来降低冲击负荷一样。同理,增加水解池于好氧池前段,自然也有此等功效.水解池在水解时,高分子可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利于后段再降解,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有些SS成分,同样会因为水解作用而变得更加细小,也就是说流入好氧池的颗粒物质粒径可以变小,这是非常有利于在一定污泥龄情况下及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一) 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市政污水,发生污泥膨胀,SVI>400,决定在曝气池前端分隔设厌氧选择器。由于这方面的经验少,想搞清楚,如果把选择器设大一些,会有什么不好的吗? 我们现在设厌氧选择器站总生化池体积所谓25%, 回流污泥与污水的接触时间大约为1小时。 解答: 1.市政污水发生丝状均膨胀,不太多见,因为市政污水成分合理,不像工业废水成分单一而更易发生膨胀。 2.增设前段厌氧池,的确是比较好的控制丝状菌的方法。 3.单从工艺上谈,自然设置大一点为好!从您提供的资料来看,生化池停留时间是4小时,好像短了点,如果污泥负荷较高的话,建议放大该厌氧选择器。 (二) 污水处理中,为什么沉淀池出水会带绿色?池塘的水也是带绿色。原因应该差不多吧! 解答: 我想池塘水带绿色,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藻类所致。废水的话,处理水达标排放,也会有诸如小球藻等游动型藻类滋生,使出水带色,当然,由于源水带色,而使出水带色的情况也很常见,如印染厂废水、纸厂涂布废水等带色废水。 (三) 我们现在的污水暂时能达标,但是这是因为我们的管网还在

建设,现在的进水很大部分都是修管网排过来的地下水,一小部分生活污水只来源于一所大学,所以进水的BOD很底。我们的设计进水是2.5万吨/日,现在的进水量根本不能满足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工艺要求,日进水量大概就在8000方,现在如果不看SV30,水是能达标,但是曝气池里好象没污泥,想到3月份或4月份管网建设完成,城市大部分污水进来,没有污泥,担心达不到标,如果SV30能有个10% ,我也没那么担心,但是现在2个月过去了,还是只有2%,而且用马铁炉烘后发现,有机成分只占做SV30污泥的20%左右,剩余的全是无机物质或惰性物质,这样的污泥对于3或4月份进来的污水能否有效,真是让人怀疑啊。 解答: 1.有的调查工作还是需要的,比如您的外围管网建成后进水量、水质,需要有第一手参考资料,这样您才能调控好您的生化系统来迎接进水。 2.我想现在您没有必要一定要提高mlss,事实上您也很难提高的,可以的话,在确定管网完成和进水的时间后提前半个月,对废水投加多量(具体投加量根据计划来水量及浓度确定)附加有机物,来提升mlss,工业甲醇比较便宜可以考虑的。 3.这样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成本不合算,也不用投加附加有机物,直接等来水后慢慢培养,我想操作得当也不会有几天超标的! (四)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启动调试,本来情况良好,可是昨日进水PH发生变化(污水管道串进了盐酸,运行了约20小时),导致二沉池跑泥,且出水浑浊。目前进水PH已经正常,曝气池PH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在污水中引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 作用来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虽然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问题一:污泥浓度不稳定 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污泥浓度的波动会影响处理效果。过高的污泥浓度可能导 致氧气的不足,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还可能造成污泥的浓度过高,导致处 理系统的阻塞。而过低的污泥浓度则会导致处理效果下降,无法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 污染物。 解决措施: 1.加强对污泥浓度的监测,及时调整加药量和通气量,保持污泥浓度的稳定。 2.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系统参数,提高污泥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定期对处理系统进行清洗和维护,避免因污泥浓度不稳定而导致的阻塞问题。 问题二:气味污染 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由于微生物的代谢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容 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气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 解决措施: 1.采用密闭式处理系统,减少有害气体的扩散,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气味污染。 2.加强对气味污染的监测,通过合理的通风、脱臭等技术手段对气味进行处理,减少 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在污水处理设施周边建立植被带,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来减少气味的扩散和 影响。 问题三:抗冲击能力差 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时,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弱,当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水 质参数发生剧烈变化时,容易影响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解决措施:

1.对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优化,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污水水质参数的变化。 2.在处理系统中设置预处理装置,对原水进行粗筛分、中和、调节等处理,降低污水水质参数的波动幅度,减小处理系统的冲击负荷。 3.采用多工艺联合处理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污水水质参数的变化调整运行方式和参数,提高系统对冲击负荷的抗性。 问题四:耗能高 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时,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养微生物的代谢和有机物的降解,而供氧设备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解决措施: 1.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氧设备,如气体增压泵、曝气排气系统等,提高供氧设备的吸氧效率和降低能耗。 2.使用新型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微生物的处理能力和降解速度,降低供氧系统的负荷。 3.结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供氧设备提供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

活性污泥的常见问题

一、大块污泥上浮 沉淀池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 1、反硝化污泥 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O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内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氨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是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沉淀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水平。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2、腐化污泥 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用强烈恶臭。产生的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O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除方法有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二、小颗粒污泥上浮 小颗粒污泥不断随水带出,俗称漂泥。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浑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会产生跑泥现象。 3、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 4、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进水水质。如PH、毒物等突变,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6、污泥因缺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7、进水氨氮过高,C/N低,使污泥胶体机制解体而解絮。 8、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度 9、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是弄清原因,分别对待。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须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溶解氧低污泥进水负荷高有机物消解不完全,出水浑浊而且色度偏暗。溶解氧持续高。进水负荷低容易造成污泥自身氧化质轻引起难以沉降,轻质污泥随出水飘出水浑浊。二沉浮泥多是厌氧底泥腐化造成。一因回流量太小,二刮泥机损坏出校刮泥死角长期积泥。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以及对策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以及对策 一、背景介绍 污水处理是现代化建设的紧要构成部分。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是指在一种高度机械通气的池中,通过加入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且在水中形成活性的污泥,通过沉降和循环等工艺将污泥分别出来,以达到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的目的。 而在活性污泥法的实际应用中,常常会显现一些问题,影响其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活性污泥法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常见问题 1. 污泥泵堵塞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污泥在池中会形成聚块,这些聚块会堵塞污泥泵,导致污泥无法正常抽取。排查原因后,发觉这一问题与进料量不足,活性污泥量过高等方面均有关联。 2. 污泥沉降不良 由于活性污泥在运行过程中,微生物会在污泥中大量繁殖,而这些微生物的生长会对污泥的沉降性产生不良影响,使污泥的沉降速度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水体混浊。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例如加添污泥沉淀区,加强污泥循环等。 3. 污泥过热 污泥过热是污泥处理时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活性污泥法需要保持特定的池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微生物的繁殖和掌控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可以通过加添池体积的方式来分散热量,或者接受冷却器来掌控池体温度。

4. 污泥低氧 活性污泥法需要保持确定程度的氧气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若污泥中氧气不足,微生物无法正常工作,便会显现处理效果欠佳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依据实在情况实行不同的方式,例如加添通气量或者加添微生物的活动性。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添池体积 池温过高和污泥过热是可以通过加添池体积实现分散热量,从而避开温度过高的情况。 2. 加添氧气供应 若污泥氧气不足,则需要加添氧气供应量,以保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 3. 加添通气量 通气量是活性污泥法中的关键参数之一,适当提高通气量可以保证汤体氧气供应,加添微生物的活动性和代谢率,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4. 加强污泥循环 污泥循环可保证污泥的均匀分布和加氧作用,加强污泥循环可以提高污泥的活性,并且加添微生物数量和代谢活动,提高处理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如污泥堵塞、沉降不良、过热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上述对策和建议,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活性污泥法也会不断升级和完善,使得其在污水处理中发挥更加紧要的作用。

活性污泥常见问题-重点

1.平常,在课本中讲到活性污泥法MLSS时说应该控制在 2000~3000mg/L。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时要远小于课本上说的,这是源于什么呢? 答: MLSS具体定多少,完全取决于F/M值;所以,MLSS值不应该是固定的,与入流污废水底物浓度及系统调整(指进水含有难降解、高SS值等情况的事前应对)有关;同时,需要考虑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能够综合评估。 2.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 答: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3.在生化处理时,对于一些无机离子比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答:具体数据不详,由于微生物具备被驯化作用,故无机盐进水浓度是否会对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尚要考虑活性污泥被驯化程度、MLSS浓度、接触时间等;为此通过出水效果来判断单套系统对无机盐的承受能力比较可行。 4.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 答: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5.我现在进水量3。5方每小时,UASB出水不稳定,在1000~1800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池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池两个,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32%(厌氧出水带泥)好氧B池sv20%出水在650左右,我感觉就是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答: 1、既然UASB出水已经很高了,就不要在好氧区投加面粉了。

活性污泥法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1.活性污泥颜色: 污水中色度不大时,为黄褐色. 有些受污水色度而变化. Eg:印染废水常是黑褐色. 若颜色有变异,如变成灰色说明运转不正常. 2.污泥絮体 若生物氧化正常情况下,测定SV时,混合液体在量桶内两分钟(甚至数秒钟)就凝聚成絮体下沉. 3.DO 良好的活性污泥需氧量大,取样后混合夜的溶解氧很快消失.即使充氧饱和数分钟也就消耗了,而失去活性的污泥经过数分钟也不会消耗,此时用显微镜检测生物相,原生动物有萎缩变异. 4.污泥膨胀 污泥结构松散,污泥体积指数SVI上升,颜色变异,混合夜在量桶浑浊而不下沉,含水率上升,往往排泥也降低不了污泥体积等现象,说明污泥已经膨胀. 膨胀的原因:一般丝状菌繁殖所引起的.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若供氧量不足,则分解产物是有机酸和有机醇,利于丝状菌繁殖,丝状菌的含N量比菌胶团低,表面积大,在N不足的情况下,丝状菌可以繁殖.另外夏季温度高,PH值较低,溶解氧不足或曝气池内循环不好,部分缺氧或者有过多的短流,以及超负荷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解决的方法:除因水质发生变异和活性污泥中毒外,可从充氧量和含N量着手.如充氧量不足,则可以加大或使一部分污水从安全出口排出,以减轻负荷.夏季需氧量较大,可以适当降低污泥浓度:必要时还可以停止进水,将沉淀池的污泥抽回曝气池闷曝一段时间.若PH较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菌胶团生长,或投加漂白粉,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 总之,运行中要根据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 5.污泥解体 混合液浑浊而污泥松散,絮凝体微细化,泥水界面不清出水浑浊,处理效果坏等. 原因:a.过氧化(充氧量过大,负荷低,污泥氧化超过合成,一部分被氧化成灰分,使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SVI 降低. b.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造成污泥活性下降或丧失. 解决的方法: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产生的原因,当认为是曝气量过量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加以调整,根据SV,MLSS,DO等多项指标决定调节量.如果污泥解体是水质问题,应该考虑这是工业污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按国家排放标准,责成其加以局部处理. 6.污泥上浮 发生在二沉池,一般有三种现象: a.污泥脱N(反硝化)或者是污泥腐化,成块上浮. 原因a1: 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污水在曝气池氧化进入硝化阶段.污泥在沉淀池中耗尽溶解氧后,就向氧的化合物硝酸盐夺氧,转化的气态氮使3污泥减轻,而上浮.其产生的原因是溶解氧<0.5mg/l,或静沉时间过长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1、污泥腐化: 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1) 负荷量增高;2) 曝气不足;3) 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对策:1) 控制负荷量;2) 增大曝气量;3)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2、污泥上浮: 现象:污泥沉淀30 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 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 对策:1) 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2) 减少曝气量。 3、污泥解体: 现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 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 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4、泥水界面不明显: 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 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5、污泥膨胀: 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1) 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等、某些霉菌; (1) 污泥膨胀理论: ①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 ②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 ③高H 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2 活性污泥中存在着两大类群微生物,一是菌胶团细菌;一是丝状菌。二者的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在低基质浓度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要高于菌胶团细菌;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菌胶团细菌的生长速率则要高于丝状菌。在常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需要获得较高的出水水质,即至少在曝气池的出口处要求其中的有机物浓度要达到很低水平,即维持在很低的基质浓度,因此常常会引起丝状菌的生长占优,而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污泥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污水处理厂污泥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一、物理性质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 产生原因: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 解决办法: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 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 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

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 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 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 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 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 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 产生原因: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 解决办法: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 产生原因: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污泥尼龄较长,系统中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污泥结构松散不易沉降;水温过高使小分子有机物增多,菌胶团吸附过多有机物造成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复;增加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到合理范围内;降低曝气池中的水温,控制好溶解氧水平,一段时间后污泥可恢复正常。 8、污泥膨胀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比重减轻、体积增大,污泥在沉淀池沉降困难,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最常见问题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最常见问题 活性污泥技术十问来啦,这次都是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如何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污泥控制:如果曝气池进水量和有机物浓度波动较小,可以只用曝气池混合液污泥量来计算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曝气池混合液污泥量/(泥龄x回流污泥浓度)二沉池出水污泥量 当进水量有波动时,要将二沉池的泥量也算在内。 污泥浓度控制: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一般都有个最佳值,如果高于此值,必须及时排泥。 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内混合液浓度与理想浓度之差×曝气池容积/回流污泥浓度 污泥负荷控制:按照曝气池内污泥量不变的原则,根据污泥负荷计算污泥的产量,并将新产生的污泥全部从系统中排放出去。 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量-进水BOD5量/污泥负荷)/回流污泥浓度 污泥沉降比控制:当测得污泥沉降比SV增大后,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加所致,也可能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所致,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保证SV的相对稳定。 实践证明,对以脱氮除磷为重点的的城市污水来说,用污泥龄(SRT)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Q)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2、回流污泥量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的去你流失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缺点是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 首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离),即选一个合适的泥层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0.3~0.9m。且不超过泥位的1/3。然后调节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稳定在所选定的合理值,一般情况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减少泥层厚层;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层厚度。应注意调节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变化不超过5%,回流量变化不超过10%,具体每次调多少,多长时间后再调下一次,则应根据情况决定。 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量或回流比。 公式为:R=SV/(100-SV)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及对策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及对策 引言 城市污水一般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目前的主体工艺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为好氧生物法的一种,活性污泥法[1]是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一、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分析 在利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一些好氧细菌来氧化、吸附污中的有机物,并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活性污泥法作为生物化学污水处理方式的一种,需要在有氧条件来进行,主要是依靠好氧的细菌,利用细菌自身分泌的体外酶来分解水中的胶体性有机物,使其转变为能够溶解的有机物状态,同时借助于好氧细菌细胞膜使这些可以溶解的有机物参透到其他新的细胞内部,即将有机物氧化控制、分解和合并为新的细胞主体,并在细菌体内酶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二、活性污泥处理经常出现的问题 1、污泥上浮:在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中,比较容易产生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3 种:污泥膨胀、污泥脱氮上浮和污泥腐化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2)污泥脱氮上浮 当曝气时间较长或曝气量较大时,在曝气池中将会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当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时),此时,二沉池可能发生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有试验表明,若使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2min~90min 内污泥沉降较好,再以后则会发现由于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在污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升,浮至水面。在例行的污泥沉降比试验中,由于只关注污泥30min 的沉降性能,所以往往忽略污泥中可能发生的反硝化作用。 (3)污泥腐化 若曝气量过小,污水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较长或二沉池排泥不畅,二沉池可能由于缺氧而腐化,即污泥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最终使污泥上升。此外,除上述操作管理方面的原因外,构筑物设计不合理也会引起污泥上浮。如对曝气和沉淀合建的构筑物,往往会有以下两点原因会导致污泥上浮:一是污泥回流缝太大,沉淀区液体受曝气区搅拌的影响,产生波动,同时大量微气泡从回流缝窜出,携带污泥上升。二是导流室断面太小,气水分离效果较差,影响污泥沉淀。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 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活性污泥工艺逐渐被广泛采用。然而,活性污泥中毒现象也时常发生,这是活性污泥工艺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的处理方法。 一、活性污泥中毒现象与原因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指的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异常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活性污泥工艺的处理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酸性条件:酸性条件会破坏了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的平衡,大量有益菌死亡,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现象的发生。 2.过量投加药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处 理效果,常会投加各种药剂,但是如果药物的投加量过多,也会破坏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3.毒性废水的进入:某些工业废水会含有较高的毒性物质,如果这些废水直接进入活性污泥系统,会对微生物产生剧毒作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现象的发生。 二、活性污泥中毒后的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毒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具体的处理方法根据中毒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调节pH值:当发现活性污泥中毒现象时,首先需要进 行检测pH值,如果发现pH值偏低,可以采取加碱调节的方法来提高pH值,从而使污水处于中性或碱性状态,有利于活性 污泥的生长和发展。 2.补充营养物质:在中毒处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营养 物质,如葡萄糖、氨水、亚硝酸铵等,以加快微生物的再生和生长,促进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 3.增加回流比:在处理中毒情况时,可以适当增加回流比,使活性污泥系统的内部压力增加,从而形成一定的流动场,有利于活性污泥颗粒间的接触和传质,加速活性污泥的恢复。 4.加强通气:通气能够促进活性污泥中氧气的供应,增加 微生物群落的代谢能力和活性,有利于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在处理中毒情况时,可以适当增加通气量,提高溶氧浓度,加速微生物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5.减少生质负荷:对于受到中毒的活性污泥系统,为了避 免不必要的过载和破坏,可以通过减少污水进流的方法来减少生质负荷,减轻活性污泥系统的压力,以保证活性污泥的生长和发展。 本文对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十分常见,为了避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和工程稳定性,更好地实现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回收,

【专业知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应用进展与问题讨论

【专业知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应用进展与问题讨论 近年来,国外有很多关于数学模型在饮用水处理、污泥处置、各种污水处理等工艺中的应用报道。在活性污泥工艺众多的数学模型中,由原国际水质协会(IAWQ)(现已改称为国际水协会IWA)推出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实际应用方面还相当滞后。目前国内仅有相当有限的关于模型应用的报道。本文重点讨论IAWQ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在研究中的体会,分析其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1IAWQ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1.1IAWQ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简介 为了鼓励环境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广泛地把数学模型应用到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去,1983年,原国际水污染控制协会(IAWPRC)(国际水质协会IAWQ的前身)组织了南非、丹麦、美国等五国专家组成活性污泥工艺模型课题组来完成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ASM课题组于1987年正式发表了技术报告,阐明了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No.1)的主要特性。它以矩阵的形式描述了污水中好氧、缺氧条件下所发生的水解、有机物降解、微生物生长、衰减等8种反应,模型中包含13种组分、5个化学计量系数和14个动力学参数[1].ASMNO.1自推出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它的缺陷是未包含磷的去除。针对此问题,IAWQ专家组于1995年又推出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No.2),它包含了磷的吸收和释放,增加了厌氧水解、

酵解及与聚磷菌有关的4个反应过程。因为生物除磷机理很复杂,所以ASMNo.2非常庞大,它包含19种物质、19种反应、22个化学计量系数以及42个动力学参数[2].该模型提出了包含化学需氧量(COD)、氮和磷去除过程在内的综合性生物处理工艺过程动态模拟理论,它不是生物除磷模型的最终方案,而是一种折中方案。 1999年IAWQ专家组经过对1号模型应用中问题的修正,推出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No.3)。ASMNo.3不以水解作用为重点、引入有机物在微生物体内的贮藏及内源呼吸,以强调细胞内部的活动过程。ASMNo.3与ASMNo.1中主要现象是相关的,如以城市污水为主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氧消耗、污泥产量、硝化和反硝化,但ASMNo.2 中的生物除磷在此不予考虑。ASMNo.3包括13个组分,12个生化过程。ASMNo.3仅考虑微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化学沉淀,但基于ASMNo.2(包含磷的吸收和释放过程)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加入该过程[3]. 1.2活性污泥1、2、3号模型(ASMNo.1~3)的比较 ASM诸多版本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均以Monod方程为基础,都是多维的并包含大量的动力学参数和化学计量系数,均以矩阵的形式描述生物反应过程。 ASMNo.1和ASMNo.2在应用过程中都有一些限制,如他们都要求pH值接近中性并保持恒定;ASMNo.1要求系统在恒定温度下运行,ASMNo.2的实用温度要限制在中等范围,大概为10~25℃,因为高温和低温状态下聚磷菌PAOS的特性尚不完全清楚,模型不一定能给出合理的预测,尤其是对于磷的去除。从ASMNo.1到ASMNo.2的最突出变化是生物量按反应过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使其浓度不能简单地用分布参数XB,M.描述。除了生物除磷过程外,ASMNo.2还包含了两个化学过程,可以用于模拟磷的化学沉淀。 ASMNo.3与ASMNo.1大致相同,只是在废水特征化这一重要方面作了改动,将重点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 一、活性污泥部分 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也有异变。此即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污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营养物,水温高,pH 值较低等都易引起污泥膨胀。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曝气池内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等。 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智能分析工作站(见附件),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总结以下几点: 1、污泥负荷(F/M)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2、溶解氧浓度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3、其它方面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方式: 1、缺氧、水温较高可加大曝气量,或者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亦可降低MLSS 值使得需氧量减少等 2、F/M污泥负荷率过高,可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 3、缺乏氮、磷等营养物,可投加硝化污泥液,或氮磷等成份。 4、保持池内足够的溶解氧对于高负荷的生化系统特别重要, 一般至少应控制DO>2mg/L。 5、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凝聚,刺激菌胶团的生长。 6、应急措施 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投加铁盐铝盐

活性污泥处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活性污泥处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1、污泥膨胀及其控制措施 1.1、污泥膨胀原因分析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由于进水水质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变化等原因的改变,产生沉降性能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污泥随出水流失。发生污泥膨胀以后,流出的污泥会使出水SS超标,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污泥继续流失会使曝气池的微生物量锐 减,不能满足分解污 染物的需要,从而最 终导致出水BOD5也 超标。活性污泥的SVI 值在100左右时,其 沉降性能最佳,当SVI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处于膨胀状态,应立即予以重视。在沉降试验中,如发现区域沉降速度低于0.6m/h,也应引起重视。在活性污泥镜检中,如发现丝状菌的丰度逐渐增大,至(d)级时,应予以重视,至(e)级时,污泥处于膨胀状态。丝状菌丰度至(f)级,说明污泥处于严重膨胀状态。 污泥膨胀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前者系活性污泥续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的膨胀;后者系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产生的膨胀。 1.1.1、丝状菌膨胀的原因分析

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材料。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数量太少或没有,则形不成大的絮体,沉降性能不好;丝状菌过度繁殖,则形成丝状菌污泥膨胀。在正常的环境中,菌胶团的生长速率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丝状菌由于其表面积较大,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菌胶团细菌强,其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从而过度繁殖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引起环境条件变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2)进水中氮、磷营养物质不足; (3)pH值太低,不利于细菌生长; (4)曝气池内F/M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 (5)混合液内溶解氧DO太低,不能满足需要; (6)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均可为丝状菌过度繁殖提供必要条件,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另外,丝状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5~30℃,因而夏季益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以上所述的丝状菌指球衣菌,当入流污水“腐化”、产生出较多的H2S(超过1~2mg/L)时,还会导致丝状菌硫磺细菌(丝硫菌)的过量繁殖,导致丝硫菌污泥膨胀。 1.1.2、非丝状菌膨胀的原因分析 (1)非丝状菌膨胀系由于菌胶团细菌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这类污泥膨胀又可分二种,一种是由于进水口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的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中又缺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氮磷超标,有机物任意排放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已经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只有做到节能减排才能走向新的友好型社会。 对于污水处理行业,节能主要是节电、节水(自来水)、降低运行成本;减排主要是从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地做到污水与污泥处理的完全达标。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往往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污水,但容易出现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影响处理效果。 常见问题汇总: 一、活性污泥部分 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也有异变。此即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污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

况,降低排出比,提高基质初始浓度,并对SBR强制排泥,一般就能够对污泥膨胀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于连续进水的SBR 如ICEAS和CASS等工艺如果发生污泥膨胀的话,就有必要在进水端设置一个预反应区或生物反应器了。 B.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内基质浓度较低,丝状菌容易获得较高的增长效率,所以是最容易产生污泥膨胀。除了在水质和曝气上想办法外,最根本和有效的是将曝气池分成多格且以推流方式运行,或增设一个分格设置的小型预曝气池作为生物选择器,在这个选择器内采用高污泥负荷,吸附部分有机物并消除有机酸。这个办法不但有助于抑制污泥膨胀,并能有效的改善生化处理效果。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的方法也同样在低负荷完全混合工艺中适用。 对于A/O和A2/O工艺可通过在在好氧段前设置缺氧段和厌氧段以及污泥回流系统,使混合菌群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并使有机物浓度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既控制了污泥膨胀又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和UNITANK工艺等连续进水的系统因为其本身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有了实际上的“选择器”,所以对污泥膨胀有着效强的控制能力。如果这两种工艺发生污泥膨胀,则可通过调整曝气控制溶氧量和控制回流污泥量来调节池内的污泥负荷及DO,通过一段时间的改善,一般能够控制住污泥膨胀现象。 总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