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

2.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3.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6.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7.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8.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它负责管理()

A.起草政令B.审核政令 C.全国军事D.行政事务9.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

10.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B.太庙C.颐和园D.太和殿1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4.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15.《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16.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逐渐取得了更多的席位。他们采取的方式是()

A.议会改革 B.暴力革命 C.政变 D.控制国王

17.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这段话较为全面的理解是()

①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②德意志确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③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仍然是封建国家④德意志帝国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8.国王的权力特别是在立法方面的权力受到了某些限制,法案的提出与通过不再是国王的特权,但国王仍享有统治国家的“神圣的权力”,他是军队、教会和文官的首脑,他有否决议会立法的绝对权力。据此判断,该“国王”指的是()A.英国女王 B.德国皇帝 C.法国总统 D.美国总统19.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议会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三权分立20.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事实上内阁首相拥有最高政治权力

B.国王权力不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

C.英国自古至今都是君主统治的国家

D.君主与内阁之间在秘密会议中决策

21.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A.国王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趋势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22.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

A.严明军队纪律 C.维护法律尊严 B.保护私有财产 D.调节军民关系

23.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A.帝制 C.君主专制 B.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4.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促成德国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教的胜利 C.欧洲霸权的确立 B.国家的统一 D.垄断组织的形成25.奥巴马于2012年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任职期间的权力与义务不包括( )

A. 宪法负责,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

B.对国会负责,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C.最高行政权并统率三军

D.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

26.1787年,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的《联邦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A.费城 C.波斯顿B.纽约 D.华盛顿

27.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是( )

A.皇帝B.宰相B.总统D.帝国议会众议院议员

28.“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

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坚持了民主原则

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29.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

A.清教徒要求进一步进行宗教改革

C.议会反对派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B.议会成为反对英国王权的领导中心

D.查理一世和议会的矛盾激化

30.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拥有对法律最高司法解释权的是()

A.总统 C.参议院 B.众议院 D.联邦法院

3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D.完全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32.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下列史实最能支撑德意志是“政治跛子”这一观点的是()

A.德意志帝国推行联邦制 B.成立帝国议会等代议机构

C.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 D.首相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33.“……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主要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C.民主原则 B.权力制衡原则 D.自由原则34.“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35.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语)……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德国 B美国 C中华民国 D.法国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大题,第36题11分,第37题10分,第38题9分,共30分。

36.(11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同时有所不同,有学者说汉初采用的是一种混合体。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1分)

3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4分)

(2)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4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

38.古人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一漫画“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治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2分)

(2)图二中的联邦政府结构是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构建的?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什么原则?又是如何体现的? (3分)

依据《1875年法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

(3)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在产生方式和权限方面有何不同?(2分)

(4)美国和法国的宪法都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结合当时的背景说一说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答案

1--5 CACBB 6--10 DADBC 11--15 DDDBD

16--20 ACBBA 21--25 DBBBC 26--30 ADDBD

31--35 BDBAB

36.答案:(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2分)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分)

(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1分)

37.答案:(1)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4分)

(2)变化: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八股取士以呆板空洞的八股文为标准。(4分)

(3)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

38.【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文献:《权利法案》

(2)文献: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三权分立。体现:总统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三者相互制约,形成权力的平衡。

.【答案】

(3)产生方式的不同: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权限的不同: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要向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参与立法,但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法国总统有创议法律之权,但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4)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是在要强化中央政权的要求下制定的,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以保持联邦行政权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为目标,法国宪法制定时,共和派和君主派已经过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在双方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宪法赋予参议院和总统较大的权力。

高一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卷(含答案)

高一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卷 (第一单元——第六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处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右图告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是通过什么途径( )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4.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5.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史上的重大创举,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代表,关于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四年一任,由全国选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 B.国会参众两院代表选民的意志,掌控美国立法大权 C.由于国会拥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的行政须向国会负责 D.联邦体制体现了民主和共和的原则 6.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反封建性B.民主性 C.普选制D.法制化 7.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 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 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 B.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C.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10.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B.国民革命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11.《支那事变战迹の刊》一书由日本陆军新闻班监修,记录了“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能够在此书中佐证日本侵略行径的是( ) ①淞沪会战②南京大屠杀③九一八事变④潘家峪惨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 2.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3.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6.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7.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8.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它负责管理() A.起草政令B.审核政令 C.全国军事D.行政事务9.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 10.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B.太庙C.颐和园D.太和殿1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4.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15.《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 合 3.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 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 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这说明分封制度( )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 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 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下图)。“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 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 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1.《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 ) 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根据 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宗法分封制下西周社会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 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③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④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和特权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4.阅读下列材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 环 境 对 希 腊 文 明 的 最 大 影 响 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2. 翻阅下面这部着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3.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 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 认为某人 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 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 10年,但不得动其 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①人民主权 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 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④轮番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5. (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 为人民 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 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 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 力机构 6. (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着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 希腊悲 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 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A .戏剧情节 B .等级观念 C .人文素养 D .民主精神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述 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 刑部 B. 礼部 C. 工部 D. 吏部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雍正皇帝得以“以一人治天下”的措施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总5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 A.女儿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嫡长子继承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 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增强了民族意识 B.__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实现了民族独立 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__,__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秦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 A.严禁猎杀家犬 B.禁止进山伐木 C.封闭山林牧场 D.保护生态资源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6.2006年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在香港举行,有一只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你认为这只碗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 A.宋 B.元 C.明 D.清 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 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D.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8.关于家庭手工业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农户的一种副业 B.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自己使用 C.剩余部分拿到市场销售 D.在自然经济时代中可有可无 9.“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B.商业繁荣 C.商人众多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10.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11.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训练题(带答案和解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三省分权,相互制衡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阁臣不得与闻”等信息说明阁臣只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说明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宰相此时已经不存在,所以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属于唐朝的中央制度,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 A.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 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答案:B 3.“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西太后”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4.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正确。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错误;C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D错误。 5.《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下列可作为其主要理由的是(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室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 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王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核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利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核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了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阅读与思考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核先代贵族.与课文中所述相同.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核权利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制。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2、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核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 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利的措 施;元朝的行省制及作用。 2、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 政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 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篇一】 第Ⅰ卷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14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材料三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Ⅰ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6分 Ⅰ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民主政治体制有什么“创新”?试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创新的重大意义。4分 Ⅰ据材料三、一说明,德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有何不同特点?4分 32、【答案】 一、选择题1----5BBDCC6----10ADDAA11----15CBBDD 16----20BADBC21----25DABBC26---30ABCBA 二、非选择题31、14分 Ⅰ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分 特点:渐进改革。Ⅰ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4分 Ⅰ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4分 Ⅰ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 33、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维护公民的利益。Ⅰ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4分 Ⅰ存在问题: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任答两点得4分 【篇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习题答案【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t>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室全国最高统治者,是 诸侯们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 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王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核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利的继承问题 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核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了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阅读与思考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核先代贵族.与课文中所述相同.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核权利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 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制。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2、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核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 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 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必修一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试题(第1—15课)及答案 第Ⅰ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一个重要方式是() A 、文献查阅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2、“先生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 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3、明朝一位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的“世界”不包括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 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 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其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剧名过于哗众取宠,以此提高收视率 7、《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 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异”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8、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么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学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 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 A. 农耕文化 B. 渔猎文化 C. 采集文化 D. 工业文化 答案:C 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 A. 人类起源于非洲 B. 人类起源于亚洲 C. 人类起源于欧洲 D. 人类起源于澳洲 答案:C 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 A. 语言的产生 B. 农业的兴起 C. 社会组织的形成 D. 工具的发展 答案:B 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 A. 古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旧石器时代 D. 金属时代 答案:B 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 A. 埃及文明 B. 印度河文明 C. 黄河文明 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答案:D 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 A. 埃及文明 B. 印度河文明 C. 黄河文明 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答案:C 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A. 埃及 B. 印度 C. 中国 D. 美索不达米亚 答案:D 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答案:A 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 A. 春秋战国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C 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 A. 甲午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 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答案:直立人 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 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 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 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思之窗】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本课测评: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学习延伸】(略)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思之窗】: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此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