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论文: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金融是经济的基石,新世纪的今天召唤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探索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加速区域货币乃至全球货币一体化进程,是当今经济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以往国际货币体系的回顾,分析预测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金融、国际货币、国际货币新体系、区域货币一体化、国际货币一体化

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的体系,其中几乎囊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包括国际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协调、国际储备及国际结算、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组织等。国际货币体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回眸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1870-1914年间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是1914-1936年的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第三是1944-1976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第四是1976年确定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第五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的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史演绎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和发展进程。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和崩溃

金本位制度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金本位法》的颁布标志着金本位制度在英国的诞生。金本位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属于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范畴,是金币本位制的延伸和扩展,只是黄金的作用已经被严重削减。

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都以黄金作为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含金量是金币所具有的价值,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黄金作为最终清偿手段,是“价值的最后标准”,充当国际货币,是一般社会财富的代表。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体系的“黄金时代”,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国际金本位制维持了汇率的

稳定,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然而,金本位制度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由此造成的清偿手段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许多国家为了支付大量的军备开支,大量发行银行券,限制黄金的流动,使得黄金的兑换越来越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参战国先后停止本币兑换黄金,禁止黄金的跨国流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没有黄金准备的纸币大幅贬值,汇率波动剧烈,严重损害了国际贸易,已经不可能恢复地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

1922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会议,讨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为了节约黄金的使用,会议建议并确定了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本币与美元、英镑或法郎挂钩,在通过这三种货币与黄金挂钩,这就形成了不受单一货币统治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度的扩展,打破了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平衡,形成了英镑区、美园区、法郎区三足鼎立的局面。新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扩大了国际储备,但增添了动荡因素,未能经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于1936年最终放弃金本位制。至此,国际金本位体系彻底崩溃,各国货币汇率开始自由浮动。

二、布雷顿林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时代召唤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呼之欲出。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来自于世界的44个国家于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大旅社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上述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批准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各国有责任制定稀缺货币条款,调节国际收支,废除外汇管制等。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定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缓解了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以及更加广泛的国际货币合作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兴,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该体系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的,要维持

该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军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2)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准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七本条件的具备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实力,从而直接影响着体系的运行河美元的信用和地位。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战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急需大量的美元;美国政府推行对外扩张政策,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造成了美元的极度紧缺,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美元信用和地位开始动摇,之后连续爆发美元危机,直接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最终,在1973年2月国际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出现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黄金的现象,迫使美元再度贬值,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三、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章程第二次修订案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牙买加体系的起点。“牙买加协定”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各成员国在取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货币和汇率政策,名义汇率的自由变动可以有效地隔离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宏观政策的“溢出”和“溢入”效应;“牙买加协定”中取消了黄金条款,实现黄金的非货币化,扩大了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国际的主要储备资产。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削弱了美元在国际储备和国际流通的的作用和地位,实现了不哦级储备货币多样化,提出了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中的重要作用;牙买加体系实现了汇率制度的多样化,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从而更能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和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经济政策的需要;牙买加体系提供了多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牙买加体系下,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国内经济政策、汇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等手段来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牙买加体系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产物,它保证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对推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牙买加体系也存在一些弊端:浮动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导致汇率体系的不稳定,可能成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

四、货币区域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展望21世纪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前景,货币区域一体化、汇率市

场化、国际储备多元化无疑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欧元的问世实现了欧洲的货币一体化,为未来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大一统思想是主宰自然发展的恒久不变的规律,自然如此,世间的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际经济金融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这条恒久不变的规律,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货币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实现国际金融货币的一体化还窜在很大的困难,货币金融的一体化进程还需要全世界人民更长时间的奋斗。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实现全球货币金融一体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正是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展趋势。

在推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力争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平的国际准则和措施,拓展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功能,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使得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在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国际间货币金融体制的进一步融合。

回顾人类货币体系的百年演变史,是货币本质渐渐凸现和信用秩序逐次扩展的进程,货币体系仅仅是人类能够从中能够获益的自发合作秩序,人类总是在永不停歇地寻找更适应和促进人类文明前行的新秩序。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断变化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以独特的方式来适应未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无法清析地阐释未来的货币体系将以什么方式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许这就是未来货币体系的隐喻吧!

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人么看清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缺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也空前高涨。维系现行体系需要支付成本,改革也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只有当改革现行体系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新的体系才能最终取代现行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在短期内要彻底颠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现实的。尽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美国的形象及其经济金融实力受到损害,但美元的实质地位并未受到损害,美元汇率还在走强,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1.危机催生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货币体系,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步由单极向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发展。随着欧元等主流货币的日益成熟与壮大,随着区域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竞争性货币格局将逐步替代当前美元霸权体系,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远国际货币体系将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欧元无疑是美元最具竞争力的对手。据IMF 统计显示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从1999 年的71%下降到2007 年底的63.9%,同期欧元的比例从17.9%上升到2007 年底的26.5%。欧元的面世第一次真正挑战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欧元的诞生以及其近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区域货币合作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受其影响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进程正在加速,为未来亚洲区域货币的产生奠定了初步基础;正在积极筹建的海湾地区货币联盟将也对国际间资金流动和国际货币格局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2、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多边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应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治理机制需要改革,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经济政策的监测、约束职能必须加强,这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改革不合理的份额制。重新分配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增加中国、巴西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比例和话语权,更多地体现透明、平等与合理的分配原则,避免实际否决权被某一国或某一国家集团所掌握,逐步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局面。其次,加强事前监控和事后控制机制。一方面,当成员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债台高筑、国内基金出现泡沫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义务对成员国提出忠告,对其国内经济政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以便当事国与利益相关国家作出正确的预判;另一方面,增加基金份额,扩大基金实力。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动用的用于援助的资金与成员国对贷款的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因此可考虑增加成员国的缴纳份额或建立货币互换和储备调拨机制等增加自己实力。此外,还应放宽过于苛刻的贷款条件,这有利于IMF 更好地为各国经济服务。最后,在汇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对国际收支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的国家进行进行政策规劝并对其政策实施提供帮助。

3.国际储备货币体制的改革

目前国际上在国际储备本位币的选择问题上有几种主要方案,包括回归金本位制;恢复美元本位制;建立商品储备本位制;以特别提款权(SDRs)作为储备基础等。实践证明,前三种改革方式都是无法实现的,而改造特别提款权(SDRs),使其真正成为支付货币,可以作为国家储备本位币选择的一个参考。特别提款权(SDRs)是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显而易见,当美元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美国的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

展提供较有利的环境

中国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对于推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王岐山副总理前不久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方支持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资源。他说,“我们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通过以配额为基础的体系以及自愿捐助两种途径来调动资源,以取得贡献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第一要务是增长配额。如果短期内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应当按照当前的配额来决定出资。如果配额出资不能达到当前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发行债券,中国将成为债券购买者之一”。

我们也看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周边经济体货币当局建立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其中: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还分别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2000亿、800亿、200亿、10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因此,我认为,我国在推进国际货币和金融改革进程方面,在短期,着力点应放在促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与刺激总有效需求;反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积极支持重启多哈回合谈判;在中期,着力点应放在推进国际储备货币的稳定协调机制;合理界定全球失衡和金融动荡的调整责任,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负外部性;保证大宗资源能源国际价格的相对稳定;在长期,应推进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金融全球化监管制度框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我国在推进国内货币和金融改革方面,在短期,着力点应放在加快推进国内金融和货币的市场化基础,增强价格弹性和灵活性。同时,针对美元以及当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全球系统性风险将必然和频繁发生的特点,着手建立开放风险的对冲机制,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中期,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改革,推进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结构改革,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监管,推进区域货币和金融合作。在长期,建立全球资产多样化组合以切实保护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安全和效益;形成区域超主权储备货币和货币管理机构;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事务的话语权并在完善全球治理结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与中国策略选择

一、国际货币体系与发展中国家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通过国际间的有效金融合作与协调而形成的,而是国际社会对各国自行其是的承认,某种程度上是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经济金融大国自行其是的一种承认,大国的金融意志和利益渗透其间,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难以体现。这主要表现在:

1.国际货币体系遵循的市场化原则与金融全球化的现实冲突剧烈,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导致了只有小型开放经济才可以基本不考虑政策的溢出效应,而大国在制订货

币金融政策时,就不能不事先考虑相互间的政策溢出并进行政策协调。一般认为,政策溢出效应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传递。以贸易渠道为例:一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进口需求的下降,而其政策溢出则给予其主要贸易伙伴一个外源性需求紧缩;以资本流动渠道为例,一国紧缩性货币政策意味着本币利率上升,而政策溢出则导致资本向这个国家流动,他国则因资本外流而出现意外紧缩。发展中国家由于内部金融市场狭小,信息闭塞,金融机构自律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会成为国际资本无序流动的牺牲品。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

2.浮动汇率制度安排,放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实行以浮动汇率安排为主的混合汇率机制,发达国家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发展中国家被动选择存在很大矛盾。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大多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其汇率的形成和变动,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利益,并且能左右国际汇率水平和变动的趋势,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只能被动地选择盯住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盯住汇率制,其经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汇率波动。汇率制度的非均衡性大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规则使发展中国家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下的国际金融机构被少数发达国家操纵,其存在的宗旨和金融救助的规则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模式为出发点而推行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规则的制订中难以发挥作用。例如,IFM就将主要目标放在货币自由兑换上,而对日益严重的金融投机活动未予以考虑。众所周知,金融自由化有利于发达国家,防范危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规则施用的对象又往往是市场不成熟且不完全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金融投机猖獗,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经常受到冲击由于各国在国际金融货币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不同,金融安全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国别差异。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市场利率和汇率,主导了国际金融运行规则和市场惯例的制定,主导了国际金融调控的过程,它们受国际冲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安全是关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探讨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在此问题上各国分歧很大。发达国家主要倾向根据新的经济实力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修漏补缺,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对现行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另外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改革的要求也不尽一致。这些明里暗里的争执和较量将直接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

(一)美、日、欧三极的立场决定改革进程

1.欧美之争是改革的焦点

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经济的主动脉,在金融问题上向来立场一致。不过,随着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特别是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他们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欧盟不甘于继续称臣,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岌岌可危。他们争论的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

(1)国际储备货币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美元占储备货币的绝对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资料,在2002年底,2.392万亿的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达到1.751万亿,占总量的73.2%,在国际债券中,美元债券占43.3%,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仍达50%。随着欧元的启用和走向成熟以及近年来美元的弱势,美元独霸世界的局面可能会被打破,欧美之争,实力孰强孰弱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国际储备格局。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及未来功能问题。

IMF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对IMF职能、作用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国际货币体系领导权的争夺是对全球经济、金融利益的争夺。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盟主,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意见。因此,重大的改革建议如果没有美国的赞同,是很难付诸实施的。欧洲想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增强自己的发言权,与美国形成竞争态势,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力量。

2.日本是影响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元国际化遭受重挫,日本在东盟的地位一落千丈,难以与欧盟、美国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但是,日本在东南亚依然具有不可小视的地位,他试图作为亚洲老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唱主角。

(二)南北双方争论影响改革内容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由北方发达国家控制和操纵,南方发展中国家处于附属或无权地位,货币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不平等性和不均衡性。随着南方国家要求发展经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增强,南北双方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调节机制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1.国际资本流动问题

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变得谨慎了,认为在金融市场运行监管机制和汇率形成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无节制流动要进行严格监管。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刻意回避资本监管问题,强调资本交易自由化的好处,继续主张国际资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动。

2.金融开放问题

发展中国家鉴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低,金融体系脆弱,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低等现状,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应当是有条件的、渐进式的,应当与其金融监管水平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水平相适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适当兼顾。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倡导自由主义经济学,盲目宣扬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益处,不顾条件地鼓励或胁迫发

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其结果直接威胁到这些国家的金融安全。

3.汇率制度安排问题

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归为发展中国家实行的盯住汇率制。笔者认为,现行的以主要货币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是可行的,无须采取重大的改革措施。但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暴露于巨大的汇率变动风险之下。因为,这些国家的公司一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都是借款者,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冲击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借款能力。为此,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建立庞大的外汇储备来稳定本币与外汇的汇率。而牙买加体系将浮动汇率合法化后,浮动汇率成为成员国首选的汇率制度。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产生了冲突,所以,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汇率制度选择必须综合两方的要求,建立合适的机制。

4.IFM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问题

发展中国家主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进行改革,一是改变国际金融机构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局面,更多地体现透明与开放的原则,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决策中的影响,使其尽可能多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二是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救助的方式,放宽援助条件,以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接受条件苛刻的金融救助而造成的经济社会的大幅震动。而发达国家在已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中,反而试图通过改革施加更多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自己协调和稳定经济金融发展的能力强,一般不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所以,仍

然坚持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机构援助时的苛刻条件,只字不提对反映金融强国意志的苛刻条件的改革。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国的策略选择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将更加激烈。在这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新的利益冲突中,中国应坚持以下原则:

1.联合南方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争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规则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在国际金融活动中能否处于有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南方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的力量。中国应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使国际金融规则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2.合理设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

我国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核心就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央银行是我国外汇市场的最大需求者,也是唯一的造市商,汇率走势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图。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国企改革、金融体系基础建设、银行监管等因素。

3.立足亚太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中国家短期内难以摆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弱势地位,还要承担更多的国际金融风险,甚至受制于人。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利益,除发挥在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以外,还要依托地缘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等因素,组成类似于欧盟货币一体化。对于我国而言,就是立足亚太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其成因:第一,中国与亚太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间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3/4,中国吸收外资的85%来自这一地区①。第二,亚太地区是中国吸收外部技术、资金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主要源泉,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依托点,是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最重要的外部地缘政

治环境。搞好周边关系,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周边关系,积极参加亚太合作组织,在亚太地区取得稳定的大国地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第三,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用作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以自由地兑换,在越南、缅甸等国家,人民币可以全境通用,一些国家甚至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并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币的比价。第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在1994年到2003年的10年间,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增长8.8%左右的速度递增②,2003年更是跃上新台阶,达到1.4万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②。同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并持续保持顺差,累计顺差额2300多亿美元③。根据现有情况预测,我国今后十年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将进入世界前几位。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有了十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且这个基础还将不断得到增强。此外,到2003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42亿美元②,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储备国,这意味着我国具有十分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加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坚定的稳健货币政策,使得人民币具有较高的国际信用地位,这一点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暴露无遗,对危机调节乏力、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国际货币优势而相继开动印钞机,将危机损失向其它国家转嫁等等不和谐现象再一次证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推进主要储备货币稳定汇率机制、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改革IMF使其更公平更加强力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凭借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国际货币地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相继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外汇储备贬值、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充分说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1]。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

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历程 1.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度。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2.一战后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时的汇率制度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国际储备除黄金外,外汇(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占有一定比重。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具备金本位的基本特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1)美元与黄金挂钩;(2)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姓名:张飞飞 学号:2008163050 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浅析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想和战略 [摘要]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自 然规律。1930年代大萧条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 诞生铺平道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刺激各国重新思考贸易和货币整合。2007至今爆发 “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再次成为举世辩论的焦点。究竟国 际货币体系改革应该从何处着手?应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未来,全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朝 什么方向演变?以及从长远发展战略角度考察,中国应该如何确立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 重建的思路?应该采取何种战略和策略来实现区域货币合作和创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 伟大构想?本文试图从以上这些方面来做出论述。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汇率战略思想 一、国际货币体系:规则和秩序 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一套国际货币制度规则所构成的某种“秩序”。图一是过去数百年居于支配地位之国际货币体系的简要总结。 图一:国际货币体系之规则和秩序 图一表明:可以主要用四个特征变量来描述国际货币体系:(1)储备货币及其创造机制;(2)汇率制度安排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3)金融危机或汇率危机救助机制;(4)各国调节负担或成本收益是否对称。当然我们无法以精确数量来刻画四大变量。然而,当讨论国际货币体系之时,只有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提炼出国际货币体系之标志性特征,才能对当今

国际货币体系之缺陷或需要改革的理由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一个运转有序或全球大体认可的货币体系应该具备一下特征:(1)通货稳定。确保全球货币环境大体稳定(以长期通货膨胀水平来衡量);(2)金融稳定。能够确保全球资本流动有序进行(以全球资本流向是否符合全球真实经济发展方向来衡量),全球金融秩序大体稳定(以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来衡量);(3)增长平衡。能够确保全球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大体平衡,不出现虚拟经济严重背离真实经济(以资产价格增速与真实经济增速之比、虚拟经济或金融资产规模与真实GDP之比来衡量);(4)调节对称。能够让各国大体均衡承担全球经济失衡或调节的成本或负担,各国不会因为调节负担的不均衡或不对称而相互指责。易言之,具备通货稳定、金融稳定、增长平衡和调节对称四大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算是一个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 从世界经济史发展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有如下规律:(1)从来就没有一个各国完全认同的“理想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对四大特征的理解和定义千差万别,形不成完全统一的体系。每个国家都是从自身最高利益角度来理解或勾画国际货币体系。所以,国际货币体系永远处于不断的辩论和争吵之中。(2)任何时代,总有一个国家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来塑造国际货币体系。任何时代,总有一个大国居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支配地位,或几个大国共同主导(寡占)国际货币体系。譬如19世纪的英镑、法郎和马克,20世纪前期的美元、英镑和马克,20世纪后期的美元和欧元。(3)尽管各国对于“理想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共识,却总能找到一些共同点,否则国际货币体系的任何改革都无从谈起。 二、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的六大危害 举世知名的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冲击”,那是人类货币金融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货币彻底完成了从实物货币时代(即货币与黄金、白银或其他金属直接或间接挂钩之时代)向纯粹信用货币时代之转折;标志着人类货币彻底完成了从有锚货币时代向无锚货币时代之转折;标志着人类开始从固定汇率时代转向浮动汇率时代。作为经济学界的权威级人物,蒙代尔和麦金龙数十年来不断提醒我们:要理解今日全球经济尤其是金融危机之频繁发生,关键出发点是汇率浮动或汇率动荡。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从1971年之后经历的划时代转变: 其一、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创造的通货膨胀,超越了人类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根据卢卡斯、蒙代尔、麦金龙和其他许多学者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后(以1971年为分水岭)的全球通货膨胀的研究。得到的重要结论:(1)过去40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恰好是货币扩张的结果。如果国际货币体系的弹性没有急剧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2)1990年代之后,全球真实经济通货膨胀似乎得到控制,全球经济似乎进入了格林斯潘所说的“全球低通胀”时代,其实不然。1990年代之后的貌似低通胀时代,原因有二:其一是我们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不包含资产价格(尤其是金融资产价格)。1990年代之后,全球性的货币扩张和信用扩张有相当部分进入金融经济和虚拟经济体系,急速放大了一个持续自我循环、不断自我膨胀的虚拟经济体系。其二是1990年代之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增长,部分抵消了全球货币扩张的通货膨胀效应。(3)浮动汇率时代,不仅全球通货膨胀整体水平持续上升,而且各国批发物价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之波动幅度差距巨大,各国长期利率异常动荡,长期利率波动趋势严重背离,幅度差距非常显著,与此同时,各国短期利率波动幅度急剧放大,差距显著。显示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时代,加剧了全球货币环境的动荡。 其二、伴随着全球货币史无前例之扩张,则是虚拟经济恶性增长。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相背离(发达国家之虚拟经济规模增速最快),成为全球化最显著特征。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国际货币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2、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对这些准则所进行的变革。从时间先后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及现行的________阶段。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关键的部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是这一体系的两大支柱。通过两个挂钩实际上让美元代表黄金,各国货币便通过固定汇率制同美元联系,从而使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 4、________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________原则由共同市场国家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 5、欧洲货币体系的目标是________,其重点落在________上。通过建立双重机制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即________和平价篮体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总是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其界限是( )。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 C.黄金输送点D.法定平价 2、按照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规定,两个挂钩是指( )。 A.美元同黄金挂钩B.英镑同黄金挂钩 C.各国货币之间相互挂钩D.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内部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即( )。 A.J曲线效应B.里昂惕夫之谜 C.米德冲突D.特里芬难题 4、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 )。 A.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B.货币比价的确定 C.汇率制度的确定D.平衡国际收支方式的确定 5、以下关于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是多元储备体系B.采取国际收支的多种调节机制 C.是无体系的体系D.拥有多元化的国际货币 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到浮动汇率时代开始于( )。 A.国际金本位制度B.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C.牙买加货币体系D.欧元诞生之后 7、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A.创建欧洲货币单位B.构建汇率稳定机制 C.建立欧洲货币基金D.构建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8、以下关于区域性经济集团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的主要目的是使南美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取得平衡 B.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 C.东盟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 D.日本当局有意识地推进“亚洲日元经济圈”战略,全力推进日元国际化 9、以下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法正确的是()。 A.IMF是联合国系统的一个专业机构,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B.作为该组织创始国之一,中国一直保有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C.IMF是以成员国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企业性金融机构,会员国的基金份额构成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D.普通提款权的期限不超过5年,贷款最高额度为成员国所缴份额的100% 10、亚洲开发银行(ADB)简称亚行,是西方国家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联合创办的亚太地区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其宗旨是()。 A.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筹集官方及私人资金 B.向其成员特别是本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 C.对成员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技术援助 D.帮助各成员之间协调其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习题及答案

国际货币体系 一、重点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战后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沿革及其内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难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制的差异,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差异,欧洲货币体系发展对世界区域性货币体系发展的启示作用 三、习题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总库,借款总安排,货币互换协定,特里芬难题,欧洲货币单位,美元危机,联合浮动汇率制,欧元 (二)对比题 1.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计划中建议创造的国际货币称为()。 A.SDR B.班柯 C.尤尼他 D.份额 答案与解析:选B。 2.怀特计划中建议创造的国际货币称为()。 A.SDR B.班柯 C.尤尼他 D.份额 答案与解析:选C。 3.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B.世界各国有充足平衡的黄金储备,以维持对黄金的充分兑换 C.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D.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上 答案与解析:选B。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机制,所以世界其他各国没有将其货币兑换成黄金的义务,故不需要有充足平衡的黄金储备。 4.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的是()。 A.《史密森协定》的签订 B.黄金双价制的实行 C.美国“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特别提款权的创建 答案与解析:选C。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块本位制 C.国际金本位制 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4.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A.美元 B.黄金 C.特别提款权 D.多种储备资产 5.特别提款权的创立是()。 A.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B.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C.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D.以上都不是 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度 D.弹性汇率制度 7.二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于()。 A.1960年 B.1969年 C.1971年 D.1973年

8.欧洲货币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9.欧洲货币体系创立的一篮子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0.目前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行的单一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1.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2.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欧元现钞开始流通的时间是()。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3.发行特别提款权的时间是()。 A.1968年 B.1970年 C.1971年 D.1973年 1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采纳了()的结果 A 怀特计划 B 凯恩斯计划 C 布雷迪计划 D 贝克计划 15.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浅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浅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引言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制,是为了适应经济国际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上的支付结算及其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布雷顿深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秩序又重新陷入混乱。这一时期国际社会虽然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了许多主张,但未得到实质性的进展。1976年1月,IMF理事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经过反复协商,达成了《牙买加协议》,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带来的很大的弊端,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来看,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既存在正面的作用,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1.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首先,国际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促进了其他国际货币的发展,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提供了多种渠道,有利于缓解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供给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区流动性的充足性,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多种汇率制度的实行赋予了各国在汇率制度上选择更大的操作空间。各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汇率制度,降低了布雷顿深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度对各国的硬性约束,可以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再次,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为各国国际收支调节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避免了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国美经济调整的巨大压力。在布雷顿深林体系下,国际收支调节主要在IMF框架下进行,类似国际金本位制。而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还包括汇率政策的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等,利于多国经济稳定发展。2.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也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储备资产虽然呈现多元化局面,但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牙买加体系规则弱化,是美国享有货币国际化好处的同时,却不承担义务,更没有约束,这为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多元化储备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储备资产之间竞争与投机,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其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安排允许各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这虽然赋予了各国更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和经济灵活性,但也相应的加剧了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当下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不稳定来源。 再次,国际收支调节虽然方式众多,但是调节的效力却越来越差。

(完整word版)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是关于汇率规定、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储备供应等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称。它是一个宏观层面制度的安排,体现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通常其核心包括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和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的机制、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美国的次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几种重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以及美元不稳定的风险,足以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和货币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国际商品交易的发展,国际货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有一种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单位,需要各国货币之间建立确定的兑换关系,需要有某种方式调节国际贸易收支和资金流动的不平衡,于是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历史上曾存在过的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体系,目前在欧盟区还出现了单一的欧元货币体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牙买加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使其存在的弊端得以暴露。当前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际间需要一个统一稳定的货币体系。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缺陷是汇率的不稳定和国际支付体系的脆弱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本身的不足使得金融危机呈周期性爆发。当下各国多采取自由的汇率制度,表面上很自由,但实际上仍存在着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其他国家被动选择汇率制度的矛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具有依附性,只能被动的选择美元等少数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现了发行国货币竞争性升值的现象,不利于维持汇率制度的秩序。 在我国有中央银行管理我国货币,国内中央银行在我国经济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大的范围来看,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也需要像我国中央银行一样的最终贷款者当国际成员国发生货币危机时,就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案。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单个国家的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金流动和信用关系已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能力,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将主要目标放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化上,但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重视还不够。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方面缺乏危机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又缺少缓解危机所必需的最终贷款者,从而会导致一旦发生危机可能传播开来的现象。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的供应缺乏约束,国际收支的调节不平衡,并使国际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国际货币大体上还是以美元为主体,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也产生影响。发展中国家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是低频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国家重新依附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围绕美元展开,这被称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依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起始于1973年,但最初的萌芽则可追溯到古代中东的外汇交易市场,当时的货币兑换仅局限于金属铸币之间的交换。直到欧洲中世纪时,随着旅行者人数的增加,金属铸币的弊端不断暴露,一些商人银行家开始设计出汇票,外汇交易也逐渐成型。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金本位体系是最早且相对最稳固的一种体系。金本位制的盛行始于19世纪中期,止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间多数西方国家均采行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各国在流通中使用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冶炼、铸造、交换并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在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只要两国的货币含金量不变,则汇率就维持稳定。 一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虽然英国于1925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已经不再支撑这样一个旧有体制。其彻底的终结则始自1929年开始的世界股市大崩溃,由其触发的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其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1936年达成的美英法三国货币协定则宣告该体制的正式结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市场极度波动造成投机活动盛行。 二战期间,外汇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了。战争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并对英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且人们对英镑的信心亦因德国大量伪造英镑而收到严重冲击。自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美元就顶替英镑成为全球地位最突出的货币。鉴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均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作为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大国,美国自然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者。 (杀戮是正确的,你也可以攻击宗教但却不受惩罚,但你正在威胁的是很多人视之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信,拒绝其提出的伪造德国货币的建议。) 到了二战末期,盟国已胜利在望。1944年,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召开了一次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秩序和支付体系的重要会议——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等文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开启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会议上,一种改头换面的金本位制被视为激励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扩张的最好办法。根据协议,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便使汇率维持在平价上下1%的区间内。事实上,该协议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并取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体系的储备资产。 几近固定的汇率机制源于以下几个目的。首先,其会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汇率机制混乱的问题。其次,当时的世界最需要的是稳定的重建环境,各国均不希望看到大量的货币投机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最后,由于战争导致多数货币受到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客观上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柱以树立信心。IMF的建立亦令成员国可以维持稳定的货币买卖体系方面进行磋商,以便国际支付更加顺畅。当某些成员国遭遇财务困难的时候,IMF会向其提供贷款以助其度过难关。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以及对历史上各种货币体系的回顾,来试图寻找和建立一种既能够维持各国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又能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减轻美元单一作为国际货币的压力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种新的体系中,黄金将重新发挥重要的作用——货币与黄金挂钩。世界货币不单单是美元,还应有欧元、日元、人民币,形成四方货币联盟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本位四方货币联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rough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s well as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various monetary system, to try to find and establish a value both to maintain national stability,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but also weaken the U.S. dollar's dominance, reducing U.S. dollars the single currency as an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is new system, gold will be re-play an important role - the currency was pegged to gold. A world currency is not only in dollars, there should be the euro, yen, yuan, the formation of the Quartet monetary union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Keywords: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Gold standard The Quartet Monetary Union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状、困难与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状、困难与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管理:(1)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2)汇率的规定和变动(3)国际收支的调节(陈彪如,1996)。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1976年1月8日,IMF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定,称为《牙买加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平价和中心汇率制度,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使“特别提款权(SDR)”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加强IMF对国际清偿能力的监督。基本特征是:第一,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是储备货币。第二,汇率制度多元化。根据IMF的分类,现行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种。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汇率、利率、IMF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等多种调节方式。该协定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使以浮动汇率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能够比较灵活的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种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总体上适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但也存在许多缺陷:第一,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牙买加体系的根本缺陷。黄金非货币化后,信用货币充当本位货币,受储备货币国的经济影响大,基础不稳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处于核心地位。从国际储备的变动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提供,处处体现着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27%,但国际结算货币的53%、全球外汇储备的57%和外汇交易货币的40%都是美元,这显示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美国的经济实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走向虚拟化,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逆差,“特里芬难题”引发的“美元悖论”开始显现,这都给现行体系的运行机制造成冲击。由于美元的发行没有了黄金准备的约束,货币发行量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操纵,加上货币发行调控机制的缺失,美国货币超发导致了美元泛滥,加剧了现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第二,汇率体系不稳定。现行体系下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汇率制度自由作出安排,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金融危机风险大增,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浮动汇率为国际投机资本套取汇率差价提供了机会,巨额投机资本在汇率市场上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征和内在缺陷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征和内在缺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中最为紧迫和重大的课题之一。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征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随着各国经济金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世界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发展,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也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为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2001年1月开始,连续多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欧元区、亚太区等经济体和国家也不得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元持续贬值所引发的本国经济衰退。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刺激了世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资产泡沫,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美元悖论”现象更加突出。“美元悖论”是指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和各国美元储备资产持续增加并存的现象。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了新一轮贬值,在2008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 的目标区间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下跌至13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元兑欧元汇率也创下历史最大跌幅。美元贬值给美元资产持有者造成较大损失,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多年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价值严重缩水。同时,吸取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很多国家将拥有大量国际储备作为国家货币的信用支撑和应对国际游资冲击的有效手段,从而大量储备美元资产。美元持续贬值与美元储备资产急剧增加形成强烈反差,这是“美元悖论”最突出的表现。 美元主导下的“中心—外围”架构逐渐形成。位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美国获得了巨额铸币税,而外围国家则更多地承担着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美国在享受美元主导带来收益的同时,却经常拒绝履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和义务。美国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拥有向世界输出货币的特权,因而其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国际主导性,可以轻易地将汇率风险和国际收支调节责任转嫁给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势必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2019年国际货币体系专题

专题:国际货币体系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全球货币政策的决定因素。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创造机制与国际金融环境息息相关,其他国家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会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很大影响。 2、通过资本流动来传导货币政策。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的负债是其他国家的资产,并且由于全球货币乘数的存在,会有越来越多的货币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出来,这就使得储备货币发行国必须通过特定途径使这些货币从本国流出进入到国际市场中,一条途径是通过经常性账户,另外一条途径是通过资本流动来实现的财富转移。 3、需要为各国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出空间。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对主要国家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修复。欧洲债务危机后,也需要首先对欧洲国家政府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修复。 二、美国的过度负债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对于美国的过度负债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的分析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停止进一步的过度负债是一个政治问题。 2、解决过度负债的一条途径是以通过膨胀的形式减少债务负担,将实际利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在必要时还可以为负。如果实际债务负担加重,则一国可以通过加深本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来缓解债务压力,而债权人将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3、解决过度负债的另一条途径是滥发货币,让汇率自由变动以反映经常性账户的真实情况。这次金融危机中,货币滥发成为美国躲避危机的最有效避风港。在滥发美元的过程中,债权人承担了相应的货币风险,而且该风险不足以通过其他主要国际货币进行对冲。从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可以看出,美国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使得美元从危机后就开始不断贬值,而人民币则一直在不断升值。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对于中国的应对之策的分析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 1、中国有着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所以要求大量的资本输出,中国政府已经从去年开始允许在海外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这是其资本输出的一个良好开端。 2、体制改革。目前在这些国际机构中,并不存在制定全球货币政策的全球中央银行。现在需要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政策委员会来承担全球中央银行的职能。 3、市场法则,即市场行为。事实上,是市场决定了一种货币是否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市场更加倾向于接受在金融市场中拥有广泛流动性的货币。 4、对美元未来的发展有清醒认识。基于市场规模的考虑,我认为美元仍将在未来很长一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走向超主权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还是推进多极储备货币体系尚存在不同意见。 关于超主权货币的讨论由来已久,欧元更是成为第一个实践中的地区性超主权货币。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周小川提出超主权货币概念,认为特别提款权(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特别提款权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希望。 超主权货币的最大优点在于国际货币的发行可按照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进行,避免现行体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所产生的不稳定性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冲突。 但是各种超主权货币方案的共同缺陷是过于理想主义,不仅缺乏政治上的可行性,而且也缺乏经济学上的合理性。首先,像SDR这样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价值是建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全球央行的信用之上的,既没有如黄金般的实物担保也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货币的后盾。因此很难指望各成员国将SDR 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和最后支付手段。其次,从政治上看,超主权货币方案以否定现存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为前提,现行体系最大的既得利益国家—美国不可能接受这类方案。此外,世界各国和地区存在经济差异,不可能成为同一个最优货币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很大程度根源于此。 与之相应的,构建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当前更具现实意义的改革方向。原因在于:在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与单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正在加深的背景下,储备货币的多极化发展能够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多极储备货币体系给各国提供了分散化的选择,国际货币之间具有竞争性,从而也有助于发行国遵守相应的货币纪律。 但是,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多极化储备体系不能解决主权国家货币被用作国际储备货币的相关问题,如特里芬难题、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问题等,还会带来储备货币之间汇率波动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大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在未来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应成为其中重要一元。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

浅议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浅议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回顾和评价 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在英镑之前,国际贸易主要是获取金银,金银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财富的主要形式,黄金大体上能自由进出,铸币平价成为汇率的决定因素。 英镑只是货币单位的名称,因此英镑实质上也是金本位制。1861年,英国通过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1862年开始铸造金币,货币单位为英磅。金本位制存在缺点:市场物价受到黄金供求的影响,经济规模扩大会增加黄金需求,而黄金产量有限;黄金在世界分布不均,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最终金币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仍然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但是禁止国内金币的铸造和流通,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只能兑换成外汇,可以使用外汇向承诺兑换金币的国家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本质上还是金本位,同样很不稳定。 19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英镑垄断了国际储备货币。首先,19世纪英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1860年占世界贸易总量的30%,1890年占20%.英国是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品,因此1860年至1914年世界贸易的60%使用英镑结算。商品贸易以英镑标价和结算,更容易打开英国市场,期货市场更多的采用英镑标价。英国的国际地位强化了英镑的地位。整个18世纪,英国鼓励世界各国使用英镑交易。其次,英国也是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家,外国政府总是喜欢在伦敦融资,采用英镑发行债券。由于本国债券的流动性差,且不是国际货币,本币标价的债券很难获得投资者欢迎;英镑资本市场深度大、波动小,任何政府和机构都不能操纵英镑的价格,流动性强。一旦获得募集资金,这些公司就会在伦敦开立英镑账户,并将其储存。最后,英国金融机构在全世界开立分支机构,殖民地也在伦敦设立办公室。英国政府规定了英镑和银行券的兑换比例,当属地的币值发生变化时,英国政府会强制维持固定汇率。这些措施使得英镑受到外国央行和政府的欢迎,并以英镑作为生息资产的最佳持有工具,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英镑的这种流动性和市场深度,来维持本国货币的黄金输入输出点,保持币值稳定。虽然英国央行可能偶尔干预黄金价格,但是他们并不干涉黄金的进出口。1914年之前,英镑一直是唯一的全球储备货币。 英镑之后,美元在二战初期恢复使用金币本位制,美元开始对英镑的储备货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摘要】:综览中外文献,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回顾基础上的比较分析,或者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某一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针对现行体系并结合数理论证和实证分析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本论文以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的概括总结为起点,以逐渐递进的层次结构依次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货币关系与汇率制度环境、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运行机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内在缺陷以及未来演进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和研究;鉴于日益强化的区域性货币合作将是一种长期趋势,并考虑到东亚货币合作必将对现行体系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最后一章专门前瞻性地研究了东亚货币合作的高级阶段——东亚汇率协调的相关问题。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回顾。本论文首先对古典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在汇率制度特征、本位货币、运行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概括性的回顾。为随后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比较论证搭建了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平台。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国际货币关系是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国际货币的基本职能,并分析了美元地位及其对现行体系的影响;基于网络分析(networkanalysis)的基本思路,根据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本论文还选取了一个由来自全球7大洲的28个国家(或地区)组成的样本,对现行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关系做了统计分析,

并描绘了一幅现行体系下的货币关系图。结论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着清晰的核心与外围层级之分;同时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世界经济更加融合和均衡。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安排。本部分首先根据IMF的分类,对现行体系下实际汇率安排(defactoexchangeratearrangement)与货币政策框架(monetarypolicyframework)的组合关系进行了概括,随后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汇率安排在国家间以及地域间的分布状况,以及IMF投票权与实际汇率安排的关系;最后,对汇率安排的变化做了历史比较。结论认为:从实际汇率安排的角度看,与以往的货币体系相比,现行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独特性——实际汇率安排多样化且具有不对称性,独立浮动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可能更具有普适性,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或许仅是一种现行体系演进过程中的过渡性制度。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现行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自【关键词】: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运行调节机制演进趋势东亚货币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21 【目录】:论文摘要6-9ABSTRACT9-15第一章导论15-31第一节选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取的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主要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汇率机制、国际间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近30 年来, 世界范围内先后爆发的几次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都充分说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重整及新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大。本文在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考察的基础上, 对其体制性缺陷进行分析, 并就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行一些思考。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1971 年8 月15 日, 美国宣布不再承诺以35 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官价兑换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突发性地崩溃, 国际货币体系从此进入混沌无序的“ 牙买加体系时代”。"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是黄金非货币化。即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 取消国家之间必须用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 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 使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下降, 促成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的建立。其次, 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经济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牙买加体系允许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 并试图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用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第三,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牙买加体系中, 可供一国选择的国际储备不单只是美元, 还可以黄金储备、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性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尽管如此, 美元仍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原有货币体系的根本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 牙买加体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较好地解决了国际清偿力问题, 但自诞生以来, 稳定性一直不尽如人意, 1990 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暴露无遗,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特里芬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牙买加体系允许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当前, 美元、欧元、日元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特里芬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当一国货币发生贬值而产生信心危机时, 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就会下降, 信用良好的储备货币便会增大其比重; 而当某一储备货币国长期逆差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时, 其他储备货币就会补充这个不足。因此, 多元化的储备货币能够稳定地提供国际清偿力, 使单个储备货币的危机不会导致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动荡。但是,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并未根本解决“ 特里芬难题”, 它只是将原有的矛盾进行了适当的分散化。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 一个国家的货币同时充际货币的矛盾依然存在, 这就使得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几乎能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 并且借助金融创新产生出的巨大衍生金融资产, 这势必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要求发生矛盾, 一旦矛盾激化, 将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以爆发的危机严重后果。 ( 二) 汇率制度安排不利于弱国利益的保护 尽管牙买加协议承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 自此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是, 实际上从牙买加协议以来, 所谓的汇率自由浮动只是一种理想, 就连欧美这些极力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事实上实行的也是有管理的浮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只能采取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 即实行带有固定性质的钉住汇率制度。这对其有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 削弱了调控本国宏观经济的能力。根据“ 蒙代尔三元悖论”理论, 一国在固定汇率制、自主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 只能同时选其二, 因此在资本项目高度开放和钉住汇率制下, 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其次, 在现行国际汇率制度下, 一国钉住某种货币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与其他国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