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

医案原文:一人县差,拿犯人以铁索项所犯至县。行至中途,犯则投河而死。犯家告所差人,索骗威逼至死。所差脱罪,未免费财,忧愤成病,如醉如痴,谬言妄语,无复知识。予诊之,曰:此以费财而忧,必得而喜,病可愈也,药岂能治哉?令其熔锡作银数锭,置于其侧。病者见之果喜,握视不置,后病遂愈。此谓以喜胜忧也。 ---《石山医案·忧》汪机

译文:一个当县差的人,用铁索锁住犯人的脖子捉拿犯人到县城里。行走到途中,犯人投河而死。犯人的家属状告县差,说是县差威胁逼迫犯人而至犯人死去。最终县差脱了罪,但没有避免地破费了钱财,忧伤悲愤累积成病,像喝醉了又像痴傻了,胡言乱语,丧失意识。我为他诊断,说:他这是因为耗费钱财而忧伤,一定要再得到钱财感到高兴,病才能痊愈,药物怎么能治好他呢?于是让他的家人把锡熔化制作银锭数个,放在县差的身旁。病人见到银锭果然非常高兴,用手握着一直看不肯放下,后来病就好了。这就是喜能剩忧啊。

医家简介: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1463-1539),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其父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随父学医。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医术日精,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且“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

心理治疗释义:此医案中汪机运用了情胜疗法。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火克金,而喜为心志,心属火,忧为肺志,肺属金,故喜可以胜忧。本医案中病人因为损失了钱财而忧郁成疾,应该使病人高兴,喜悦以胜忧郁悲伤,从而使病人痊愈。

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的比较分析:

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和疗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支持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催眠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认知与行动相结合的疗法等。

以情胜情疗法简称情胜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治疗病人的。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及情志之间存在着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而正确运用情志之偏,补偏救弊,则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肌体恢复平衡协调而使病愈。

从以往的医案可以看出,中医心理治疗重视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而重视对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心理问题的免疫力;并且注重治疗的个体差异性,灵活多变,这一注重个体差异性的思想是贯穿整个传统心理治疗的指导思想。而现代心理治疗中,多从医疗工作者对患者的指导入手,例如:1.支持疗法--指的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指导、疏导、劝说、安慰、保证,使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或减轻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恢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2.

精神分析疗法--病人通过自由联想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创伤或痛苦体验挖掘或暴露出来,医生对病人进行疏导,使病人彻底领悟并重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人格,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另一方面,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的探索是深入而细致的,与心理治疗实践是同步的。因为它的理论建构得以传承、继承,而中医心理治疗尽管在某一时期由某个特定的医生完成了大胆的、成功的心理治疗实践,但由于这种实践没有上升到系统的可操作性的理论高度,而不能很好的被后人继承。

案例点评:此医案是典型的情胜疗法,以喜胜悲、忧,从而治愈患者。但是像本医案这样因贫穷而忧愤成病者,医家虽以伪与钱财之法奏一时之效,然一旦真相暴露,患者难免不会旧病复发。因此,在病人病情好转时应继续以正确豁达的理念开导他,使他豁然省悟,才能永绝后患。

姓名:朱荟萌

学号:2011021078

学院: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2013/5/27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

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

经方中有毒中药在清代名家医案中的剂量研究

经方中有毒中药在清代名家医案中的剂量 研究 在我国古代,药与毒为同一意思,毒也泛指所有药物。所有的中药都具有一定偏性,临床用药就是通过药物偏性,实现阴阳寒热调和,以纠正人体偏虚、偏盛等病理状态。为研究经方中有毒中药在清代名家医案中的应用剂量,本研究选择了《伤寒论》中的 4 味常用有毒中药,对其用药剂量、频次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选择本研究以《伤寒杂病论》为基础,对照《本草纲目》,选取味入汤剂有毒药物:吴茱萸、桃仁、半夏、杏仁。从《伤寒论》中共筛选出 43 首相关方剂。 杏仁: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桂枝二麻黄一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半夏:小青龙汤、葛根加半夏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黄岑加半夏生姜汤、半夏散及汤、黄连汤、竹叶石膏汤; 桃仁:抵当汤;桃核承气汤; 吴茱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 1.2 数据采集本研究共选择了 10 本医学典籍(《张聿青医案》、《曹沧州医案》、《叶天士医案大全》、《马培之医集》、《吴鞠通医案》、《费

伯雄医集》、《张氏医通》、《傅青主女科》、《杂病源流犀烛》《、谢映庐医案》)作为数据来源。考虑到药物应用的实用性、普遍性,本次研究仅选择了 10 本医学典籍中关于成年患者应用的汤剂作为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2 结果 2.1 吴茱萸《伤寒论》中的吴茱萸应用方剂中,剂量分别为 80 g 和160 g,平均 120 g。《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剂量为2~5 g,吴茱萸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剂量明显高于规定剂量。 通过分析 10 本医学典籍中的临床用药经验发现,吴茱萸共出现113 次,方剂中的应用剂量在 0.4~18.5 g,平均为 3.6 g;剂量应用频数显示:应用频数最高的剂量范围在 0.5~1.0 g(不含 1.0 g)和 1.0~1.5 g(不含 1.5 g),共 78 首,占总数的69.03%,吴茱萸在各医家中的运用剂量均有所差异,其中差距最大值在 15 g 以上,平均剂量主要集中于 1.0~4.0 g 这一范围。 2.2 桃仁《伤寒论》中,共涉及 2 首桃仁方剂,桃仁应用剂量分别为 15 g 和 6 g,平均 10.5 g。《中国药典》中,桃仁的规定应用剂量为 5~10 g。《伤寒论》中的应用剂量与规定剂量基本一致。本次统计结果显示,在 10 本医学典籍中,桃仁共出现了 148 次,应用剂量在 0.7~29.8 g 之间,平均 8.3 g。剂量应用频数显示:应用频数最高的剂量范围在 6~8 g(不含 8 g)和10~12 g(不含 12 g),一共 52 首,占总数的 35.14%。各医家的桃仁应用剂量差别较大,最大差距在 20 g 以上,剂量主要集中在 6~10 g 之间。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五苓散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其主要功能为健脾通阳,化气利水。《医方集解》谓“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等。现代临床医生运用五苓散治疗范围更广,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心脏病浮肿等,但较少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病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郁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熊某某,男,35岁,工人,缘于1995年7月酷暑之日,于大汗之后淋冷水浴,随即又在空调房中酣睡。当时甚觉凉快,醒后即感周身不适,说不出的难受,烦躁,口渴,心悸,自汗,且伴少腹拘急,小便涩滞灼热、淋沥不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工作需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出院。后又回当地经用中、西药反复治疗,心悸、自汗症状时有缓解,然其心烦、尿频、小便灼热、少腹隐痛诸症不减,并在饮酒及劳累后加剧,且口干口苦,喜饮热饮,纳可,大便干结,睡眠尚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1997年5月29日住省中医院,即辨证为膀胱湿热兼心气不足,治予清热利湿剂,拟八正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

淡竹叶10g,生甘草10g,丹皮10g,生栀子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乌药10g,川楝子15g,生山楂20g。    服上药5剂后,患者少腹胀痛依旧,尿频灼热,小便涩滞感反而加剧,大便通畅,但肛门出现灼热感,且心烦,渴喜热饮,舌暗红、苔薄稍黄,脉沉缓。考虑药不对症,当属辨证不确切。故又细究病因:病人缘于酷暑大汗之际淋冷水浴,睡空调房而致病,病因当为寒湿郁闭皮毛,风寒外束,内射于肺,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气机郁阻故致郁证,改用五苓散,取其通阳化气利水之功。处方:桂枝6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生甘草6g,玉米须30g,白茅根15g,郁金10g,远志6g,石菖蒲6g。服上药3剂,患者两便灼热感明显减轻,稍觉少腹隐痛。药已见效,守上7剂后痊愈出院此症历时2年,服用过许多中西药物,竟然以五苓散加味而收效。究其原因,乃五苓散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作用。病者缘于寒湿郁闭,肺失宣肃,津液失布,水道不调。虽有心烦、大汗出而口渴,不为下焦湿热,乃津液不布。张隐庵云:“大汗出而口渴者,乃津液之不能上输,用五苓散主之以助脾。”(《伤寒论集注·辨太阳病脉证篇》)患者口渴而喜热饮即可证明。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显然有着表里对应关系,在病理状态下,是会互相影响。如膀胱气化正常,则将水精之清中之清者,经肺气与上焦的宣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 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其标志有四: 一、个案专篇以非常普遍。现存清代医案有近300多种; 二、专门搜集整理的医案类书已不拘于以证类案一格,出现了多种编研 方式; 三、继续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四、高度重视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医案著作如春花怒放,而且医案的质量亦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个案专辑的概况,由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而论,当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仍以私淑易水、专主温补的医案为主流。如以赵献可门人高鼓峰的《四明医案》及吕留良的《东庄医案》,其治法皆宗献可大倡的八味、六味;李中梓的弟子马元以的《印机草》及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则喜用中梓的脾肾双补法。《张氏医通》之案及郑重光的《素圃医案》又皆以景岳温补为特色。温补而外,亦有各具特色的佳作,如王三尊《医权初编》之案,多得攻下而愈,沈鲁珍的《沈氏医

肾病名医医案

肾病名医医案 肾病名医医案发表者:赵东奇 2987人已访问1.何炎燊医案——阴虚湿热郁结吴××,男,12岁。 1989年初患肾炎,家人十分焦急,日日中西医药并进,西医用强的松,以致面目浮肿,中医见其肿,说是寒湿,用胃苓汤及防风羌活等药,又惑于肾病宜补之说,常用鲍鱼、鱼漂胶炖猪腰子等强之食,病遂缠绵不愈。 1989年乃专程来东莞就医。2月15日初诊,病孩面目浮肿而红,神气疲乏,自述时有头晕眼花,肌肉酸楚,烦躁咽干,口秽喷人,不思饮食,溺黄短味辣,大便两日一行,溏滞肛热,诊其脉弦滑细数,舌红苔黄腻浊,血压18.9/11.7KPa, 化验检查(摘要): BUN 7.8 mmol/L,Cr 140umol/L,尿蛋白3+,红细胞3+,白细胞+,现每日服驱风燥湿中药及强的松30mg。 【辨证】肾阴不足,湿热郁结。 【治法】清化湿热,兼顾肾阴。 【方药】生大黄20g,山药20g,茯苓30g(皮、肉各半),牡丹皮15g,泽泻15g,白花蛇舌草30g,崩大碗30g,黄

芩12g,滑石20g,冬瓜皮20g,白茅根30g,山楂20g,麦芽25g。每日1剂,连服7天。 并嘱从即日起激素减半,每日绝一切补品,饮食清淡。 再诊:家人因故未能及时来莞,见服药有效,已连服12剂,病孩面肿消退一半,夜睡颇安,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小便量多,色黄稍淡,舌苔退薄,而口干、头晕、目花依然。此时湿热已去七八,转方以清养肾阴为主,驱湿清热为铺。未作化验检查。 生大黄25g,山茱萸15g,山药20g,茯苓20g,泽泻20g,泽泻15g,牡丹皮15g,龟甲25g,知母12g,天门冬12g,白茅根30g,白果肉15枚,川荜茇20g,冬瓜皮20g。连服15剂激素再减至每日7.5mg。 三诊:浮肿消退七八,面赤转黄,眠食好转,精神稍振,舌苔退薄大半,脉弦细略数,小便不黄量多。化验检查:BUN 6.2mmol/L, Cr 128 umol/L, 尿蛋白+,红细胞3~4,白细胞-,血压16/9.3KPa, 此时邪已去,正虚稍复, 转方以补肾阴为主(激素每两日5mg,1周后停用):生、熟地黄各12g,山茱萸15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5g,龟甲2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最新-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精品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 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

中医名家---彭子

中医名家:彭子 彭子,讳承祖,号子益(1871-1949),清末云南大现鹤庆人,民初著名白族医学家。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 我尊称他为彭子,是因为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他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传承经典之路,为古圣继绝学,为后世创新篇,保存了古中医学火种,厥功甚伟! 我尊称他为彭子,还因为他最具中华民族的高风亮节,骨头最硬,脊梁最直的铁杆中医。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化民族屡遭侵略屈辱,西方资本集团唾涎中国四万万人的大市场,以传教、办现代医院,以庚子赔款培养青年西医,诋毁、弱化、消灭中医的手段,基本实现了市占领阴谋的时代。中医被四面围剿,一部分中西汇通派落入了圈套,学成归国的海归派,如余云岫之流成为他们灭绝中医的急先锋。正是在中医生死存废的历史关头,唯独彭子一人,独力支撑将倾的大厦,以坚韧不拨的毅力,以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为保护中医,传承古中医学正统,足迹遍及山西、湖南、江苏、四川、广西、云南,所到之处,办学、讲学,为民众义诊,口传身授,引导学生从事古中医学的临床验证,为祖国培育了大批中医后继人才,同时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先后经三十一次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写作。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余云岫《灵素商兑》的义正辞严、有理有据的批判。彭子在山西二十余年间,太原一度温疫大流行,他以病弱之体为患者施诊、施药,救治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医学史上传为佳话。 彭子遗书的另一功绩,是找到了古中医传承断层的脉络。他认为,晋唐之后中医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内经》主旨、医圣张仲景正统。后世儿科、温病学派、时病派均标本倒置,不识人体本气自病之理,误标作本,妄杀许多人命。沿袭数百年,贻害非法浅。我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考读之,更是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反思一生医事之成败,顿觉今是而昨非!对老中青三代中医,特别是受西化影响较深现代中医,更要彻底洗脑,以不辜负中医复兴大业的使命! 医家小传 彭子益(1871-1949),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 其中部分内容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台北临床三十年》已予收录,并认为彭先生的脉法确有可采之处。 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先生曾经说过:"近代愈加奇形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着。"这是对彭子益在近代云南医学史上的作用给予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他生前遗留下来的16种医学著作,是我国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A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

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名老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重在气化,常用宣肺化气之风药,颇有效验。焦树德名老治疗血尿从口渴、夜间饮水多辨为热结下焦,热迫血行,以五苓散清下焦热结,助膀胱气化,并辅以凉血止血获效,并辅以宣上的麻黄、石膏,用药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各位名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症状推断脏腑的某方面功能异常,急肾风病程短,多与风热化毒有关,其次与湿浊有关;慢肾风病程长,多与肾之阴阳气血有关,其次与热结下焦有关。杨玉萍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 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A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

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名老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重在气化,常用宣肺化气之风药,颇有效验。焦树德名老治疗血尿从口渴、夜间饮水多辨为 热结下焦,热迫血行,以五苓散清下焦热结,助膀胱气化,并辅以凉血止血获效,并辅以宣上的麻黄、石膏,用药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各位名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症状推断脏腑的某方面功能异常,急肾风病程短,多与风热化毒有关,其次与湿浊有关;慢肾风病程长,多与肾之阴阳气血有关,其次与热结下焦有关。

名医刘炳凡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名医xx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xxxx脾胃治法28则 xx整理于2008-10-27晚。 (一)调和营卫法(营卫不和)[/B] xx认为: “脾为之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内经》云: “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B]脾胃健运,阴裕阳充,则抵抗力自然提高,此法常用于表虚易感者。 如刘氏治康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感冒,怠倦嗜睡,少气懒言,脉缓弱无力,与黄芪建中汤[/B]7剂而病解,此东垣五药之一,乃《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 尤在xx: “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所以固表止汗,可防复感,用之屡验。 (二)和胃疏肝法(附肝气犯胃案)[/B] “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宜降则和”。刘氏认为: 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胃寒不和则泛清涎;胃热不和则食入即吐;过饱不和则宜消其食;过饥不和则宜填其空。 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 如治范某某,女,42岁,患者精神不爽,胃脘刺痛连胁,影响睡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 经某医院用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察其舌质淡红而边紫暗,苔白薄,其脉弦涩。此乃肝胃不和,肝气横逆

犯胃,气滞血瘀而作痛。治宜和胃疏肝,调达气血。方用沙参、茯苓、怀山、炙甘草、法夏、广皮、灵脂、蒲黄、延胡索、白芍、甘松、砂仁。服上方14剂,胃痛缓解,恶心欲呕消失,食纳增加,拟原方14剂,服完病愈,未再复发。 xx认为: 本例患者久病体虚,精神不爽,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气机阻塞瘀滞,胃失和降而痛连脘胁。故治疗用陈夏六君加砂仁,以健脾和胃,用沙参、怀山易参术者,养脾胃之阴也。《别录》云: “沙参疗胃痹心腹痛。”用延胡、白芍、灵脂、蒲黄、甘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不治“炎”而炎症自愈。 (三)和胃利胆法([/B]附胆囊炎医案) 胆邪犯胃,则痛呕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故立和胃利胆法。 如治谭某某,女,44岁。患者右上腹、胁下时痛,且向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反复发作1年余,发时剧痛,呕吐黄水。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胆囊造影检查,发现胆囊肿大为7cm×4cm,诊断为胆囊炎,准备手术,患者不愿,于 1980年5月来院就诊。 初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见面色萎黄,纳差,体倦,小便黄,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数。 此乃肝胆郁热,气滞血瘀而痛。治宜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佐以益气活血,欲降之必先升之。 方用四逆散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太子参、沙参、丹参、女贞子、灵脂、蒲黄、郁金、金钱草,另加火硝(胶囊装吞)、鸡内金、隔山消。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名家医案]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

[名家医案]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 秋燥 指感受秋季燥气病邪。如天旱无雨,气候燥热,感之则为温燥;秋深转凉,西风肃杀,感之则为凉燥。病因虽有不同,初起必先犯于肺卫。治法以滋润为主,有表邪者可兼清宣。 (一)温燥 典型症状:发热头痛,I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少汗,口渴。苔白薄而干,脉浮大或浮数。 基本方 淡豆豉10克北沙参10克桑叶l 0克杏仁l0克 山栀皮6克梨皮12克大贝母1 0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咽干红痛:加牛蒡子l0克、桔梗4.5克。 2。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2克。 3.燥气化火:去淡豆豉、大贝母、梨皮,加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枇把叶12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桑杏汤加味以轻宣燥热,凉润肺金。方中淡豆豉、桑叶、山栀皮轻宣肺金燥热;杏仁、贝母利肺化痰;沙参、梨皮、甘草润肺止咳,生津养胃。 (二)凉燥

典型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少痰,口唇干燥,苔薄自少津,脉浮数等。 基本方 淡豆豉10克紫苏9克橘红9克杏仁l 0克前胡10克桔梗4.5克甘草3克葱白头2只 加减法 1.腹胀便秘:加瓜蒌12克、郁李仁或火麻仁12克。 2.燥气化热:治用“温燥"法。 方义 基本方用香苏葱豉汤加减。方中淡豆豉、葱白头即葱豉汤,可辛温解表,配入紫苏以助发汗之力;前胡、杏仁、桔梗、橘红、甘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 参考 1。治秋燥各法,可作为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参考。 2。常用方有杏苏散(散寒、宣肺、,止咳),清爆救肺汤(清燥润肺),沙参麦冬汤(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等。 水±不服 出于自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时未能适应而引起的一些胃肠系统症状。 典型症状:食欲不振,脘闷呕吐,腹胀腹痛,大便溏薄。

经典医案故事之刘渡舟经络辩证篇

经典医案故事之刘渡舟经络辩证篇 刘渡舟教授,近代中医名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教育三十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郝万山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刘渡舟教授曾在“谈《伤寒论》与经络”中讲述了几个关于经络辩证的例子,分别如下: 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湿热毒火,首遇肝经”。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这叫‘大趾发’。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七副“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 再说一个例子,是后背疼、脖子疼的。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尤其是妇女,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的用桂枝加麻黄加葛根汤。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药,很有效,一吃就好。记住,这是指中央一带,脖子甚至到后背都管用。但是,如果你说后背、脖子疼,两边到肩胛也疼,这样再用以前的方子就不管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侧属少阳。太阳行于后,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要用小柴胡汤。跟我实习的学生知道,我治后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你看怪不怪,加上柴胡就管两肩,不加就不行,这就是经络,经络辨证嘛,没有这个怎么行呢?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妇女来看病,一来就见她满脸的怨气:“我都吃了那么多药了,怎么就不见好呢?我不怕花钱,您给我弄点好药。”她得的就是西医说的三叉神经痛,也不是多么重,可怎么也治不好。病人来找我,我说:“你说一说到底怎么个疼法?”她就说后头痛、偏头痛,到肩膀头儿再往下一点,就是耳角的上面一点往下来,这里痛。我一看,就用基础医学和经络学说辨证,这叫三阳经结气。脉象浮弦,稍微有点滑,我就给这个病人开了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还有点羌活、防风,三经风邪一起治,“柴葛解肌三阳病,头痛发热还不眠”。吃了药,病就减轻了,女同志也破涕为笑:“老大夫,我就吃您的药见效,不疼了。”所以说学经络这个事儿,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可以说是中医学的一个伟大的组成部分。我带研究生的时候,有人腿疼来看病,我给他辨证,首先要辨经络,不辨经络怎么能下药开方呢?一条腿有左侧、右侧、前方、后方,有阴经、阳经,就要用经络给划一划。这人腿疼,晚上疼得都哭,我就问他:“你把腿搁在凳子上,给我指一指哪个地方疼啊?”他说就是大腿外侧。外侧都属阳,内侧都属阴。外侧少阳经痛,我说:“你这里面经脉不通。”“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正好行于大腿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 室建设项目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4.传承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相关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建设。 1.传承团队的建设。制定传承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不少于2名副高以上、不少于5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黄煌:所谓名中医,往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附黄煌26条经典语录)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中医历代名医医案选读》

《中医历代名医医案选读》 1. 血证案 【辩证思路】本案属于热入血分症,此人由于大饱醉,过度饮食,过食辛辣厚味食物,过度饮酒,蓄积胃肠,损伤了胃气,积湿蒸热,阳明热盛,灼伤血络,使淤血壅滞胃中。又正值盛暑之时,外出感受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上升,暑迫血上行,使血不循经故见吐血;胃中淤血上行,行至胸中,故见胸痛;暑性炎热,上升,故见体热头眩;脉见洪而滑,洪为阳脉,盛暑阳气亢盛,肤表开泄,气血向外,故见洪脉,食积饮停,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见脉滑。本案是饮食不节导致的血症。 【治疗特色】《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其有脏腑虚弱,寒热失节,或风冷内停,饮食不化,周身运行之血气,适与相值,结而生块,或因跌仆,或因闪挫,气凝而血亦随结,经络壅瘀,血自不散成块,心腹胠胁间苦痛,渐至羸瘦,妨于饮食,此之谓血症。”进仲淳认为治吐血有三决:“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乃使血循经络,不致瘀蓄;“宜补肝不宜伐肝”,伐肝则损肝之体,使肝愈虚而不藏;“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故降气即可以降火。血热吐血当以凉血止血,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而前面的医生却诊断为劳心焦虑所致的吐血,用茯苓补心汤治之,该方主要治思虑过多,心神溃乱,烦躁不寐心气为邪所致的吐血之证。显然诊断错误,导致用方用药也错。滑寿先用犀角地黄汤再用桃仁承气汤,两方都具有泻热凉血散瘀之功效,但是滑寿却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症状作出详细的诊断,从而更好更快的治愈了患者。犀角地黄汤方中用犀角凉血清心解热毒,使火平热降。用生地凉血滋阴生津,助凉血止血。再以桃仁承气汤逐淤泻热,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大黄苦寒,下淤泻热。 2. 怔忡案 【辩证思路】本案属怔忡案,属心火亢盛而兼有脾胃气虚之证。“其人平生志大心高,所谋不遂,思虑过度,致内伤也”由此可知患者有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证,心火亢盛则心神被扰,阴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见怔忡善忘,失眠多梦,心烦,舌红,脉细数等症。而口舌干燥,多汗,四肢疲软,发热,可知患者脾胃气虚,脾胃纳运乏力,少气懒言,四肢疲软。气虚则发热,故见患者多汗,口舌干燥。其实脾胃气虚皆由心病而起。病人怔忡善忘事,且口淡舌燥,汗出偏多,四肢无力发软,全身发热,小便白而且浊。很多医生会诊断为是内伤不足导致的心神不宁,心阳虚损且不足,所以用药也就采用鹿茸,附子等药治疗。这是由思虑过度,为厥阴之火所害。君火与相火的关系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君火在心,主发神明;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心神清明,机体的生命活动有序稳定,相火自然潜藏守位以发挥其温煦,推动作用。脾胃气虚皆由心病而起。心为君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