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仰论

信仰论

信仰论
信仰论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信仰的东西,我突然发现没有信仰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以前总是不明白什么叫做信仰,简单的把它理解为对某个宗教的崇拜和相信。包括家里那些打着宗教的名义行骗的骗子,我误认为他们是有信仰的。狭隘的认为要有信仰就必须要相信某一个宗教,就要相信上帝,或是佛祖。现在终于明白那不叫信仰,那是有神论。在西方世界,可能他们都会相信有上帝的存在,经管世界上的许多伟人都是有神论者,比如说爱因斯坦和牛顿,牛顿用后半生的很多时间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就在科学如此发达的当今时代,略有知识的人都知道上帝并不存在,虽然说一些离奇的自然现象是无法用科学做出解释,但也不能证明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但信仰却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什么是信仰呢?

在我看来,信仰就是我们的灵魂可以栖息和依靠的东西,是能让我们在困境中可以坚持下去的东西,是能够支撑我们前行的正能量,它可以是你的梦想,也可以是你喜欢的一个人,是一本书,也可以是你自己,在它面前你能找到归属感。西方人是有罪恶感的,教堂是他们必去的地方,他们总是愁眉苦脸的进去,笑容满面得出来,进去向上帝倾诉了自己的罪恶,求的原谅。因为他们坚信在那里可以得到上帝宽恕,上帝可以拯救他们的灵魂。倘若你用现实的眼光来看,教父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的凡人,圣经也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他没有能力来替代上帝宽恕谁,说到底,还是自己忏悔,自己原谅自己,做了一回自己的上帝而已,恰恰重点也是在这里,因为他相信有一种东西可以拯救他,可以宽恕他,这就是信仰。再拿中国来看,我们的先辈为新中国抛头颅,撒热血,面对敌人为什么能宁死不屈,不去苟且偷生,因为他们有信仰,就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信仰又没给我带来什么呢?

它可以填补我们灵魂的空虚,但有信仰能避免它们可能导致的结果。很多人感觉到上大学很空虚,高中却很充实(包括我在内),因为那时候你在奋斗,你告诉自己要去自己想去的城市,你要和某个人一起去某所大学,它能给你前进的动力,能让你坚持下去,原来,它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目标。它能让我们和动物有所区别,能让我们把握道德的底线。佛教种

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思想,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因果报应的思想而已,因此有了三规五戒。总之,在我看来它可以是任何的一个东西,无论高尚或卑劣,存在或飘渺,但它能带给你是积极的,产生的能量是正面的,都可以叫做信仰。

而我现在缺少的,正是这个东西。

践行信仰

践行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故事,第一次非常明确地通过电视语言呈现给观众。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对我们年轻一代谈信仰并不容易,但《信仰》的故事形式,很容易让年轻人接受,看到这些感人的信仰故事,我们会感到正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成果,我们应该也必须认识他们、记住他们。这是一种用柔性情感来引领刚性道理的好方式,特别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我们感觉到一种和历史的柔软接触,并从中感受到一种与历史沟通、与历史人物沟通的亲近和温暖。 作为80后,我们该有什么样的信仰?我是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来到油田成为了一名普通石油工人,用自己的所学来为我们国家的石油事业添一份力量。在与老石油工人朝夕相处中,我体会到信仰是很多先进工作老党员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工作的源泉。以前觉得信仰有点高、有点大,但在这些老石油工人的身上,我觉得信仰特别真实,它就体现在时刻要想着自己是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之中。 树立信仰,贵在践行。《信仰》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践行信仰。亲近是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当代年轻党员同样也是信仰的践行者,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队伍中,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一位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座座精神丰碑,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只有真正理解了先辈们当年的青春无悔,才能理解信仰不断的根、不灭的魂。作为新时期年轻人,我们应该志存高远,立志干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当中,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切实肩负起当代青年的使命。 如何以实际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作出新贡献,才是最终的目的。践行信仰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原以为信仰就是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普通人遥不可及,但《信仰》中王进喜、雷锋的故事启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践行党的宗旨,就是普通党员的信仰。如今信仰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上,我们应该接过老一辈石油工人手中责任,立足本职,扎根油田,面对目前中国严峻的石油形势,唤起我们的紧迫感,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倾尽自己的力量;我们应继承和坚守信仰,有情有义,传递勇气,传递幸福,让我们的青春在最广阔的基层天地发光发热。 东辛采油厂张琳

论共产主义信仰的崇高境界_刘建军

论共产主义信仰的崇高境界*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有其境界高低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共产主义信仰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不具有超越性和崇高性。这是一种误解。共产主义信仰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主要表现为:人类解放的情怀、人生进取的境界、道德奉献的情操,以及在社会历史的视野等方面。[关键词]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宗教信仰;崇高境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03-0050-005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追求,本身存在一个境界高低的问题。尽管所有的信仰都具有一定的超越性,都尽力地追求某种更高的境界,但由于各种信仰本身在性质和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它们在信仰境界上也是有高低不同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现世的信仰,主张在世俗的社会生活中追求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这样的信仰不具有超越性,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不对的。笔者认为,共产主义信仰具有崇高的境界。它大体上体现在人类解放的情怀、人生进取的境界、道德奉献的情操和社会历史的视野等几个方面。 一、人类解放的情怀 任何一种信仰,特别是作为体系的信仰,都有一种救世的情怀,都具有一种救世度人的使命感。也可能说法不完全一样,但意思是大致相同的。共产主义信仰讲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救世的情怀。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不同信仰的不同救世加以比较,并由此说明共产主义信仰的特点了。 首先,共产主义信仰讲的不是“个人解脱”,而是“人类解放”。世界上许多宗教通常注重的是个人的解脱,它主要面向的是个体,要解决的是个体的生存苦恼之类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它的思想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宇宙观和人生观,并把这二者直接沟通结合起来,而处于中间位置的社会历史观却相当薄弱,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忽视。这当然也与宗教产生的历史较早,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处于萌芽时期有关。而共产主义讲的解放不只是个体解放,更主要是群体的解放,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不是把个人直接放在宇宙背景中,而是在人类社会中,在社会的群体中来看待个人的。因而不是孤立地讲个体解放,而是把个人的解放放在社会解放中去实现。在社会群体中,个体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它的社会性存在就是由这些社会关系来界定的。因而,离开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谈个体的解脱或解放,其操作空间是很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只能向精神领域中去求得伸展。 其次,共产主义信仰主要不是一种精神解脱和信仰疗法,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自身的现实处境,求得实际解放。有的宗教讲度人或救人,根本上还是一种精神上的救助,心理上的治疗,是一种信仰疗法。这样的一种救助当然并不是没有其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人们精神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宗教信仰对于寄托个体的无助感,消解和释放其心理压力和郁结,有其正面的意义。但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不只是个心理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从性质上讲,共 * 本文系北京市与中央重点高校共建重点基地项目“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西方伦理学家辞典》1992(李萍.执笔) Jaspers Karl,1883-1969,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的诞生,他就是雅斯贝尔斯。 如果你不是雅斯贝尔斯的至亲好友,那么,当你去拜访他的时候,他一定会高高在上地坐在他的沙发椅中,就像一位亲王那样从他的宝座上慈祥地俯视着你。他会听你谈论上帝、世界和人类的知识。但是,他会在亲切地赞同或反对之后,继续陈述他自己的观点。有人说,这多少有点仪式化的小把戏中的些许威严,不免让你顿生凉意。 这的确就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写照。 他年幼时得过一种怪病,使他无法进行爬山、骑马、跳舞等激烈的运动。 于是,他长期过着单调的生活,显得十分孤独而又很难与别人进行沟通。 除了公务,他从没有去过公共场所。而在大学教书期间,他和同事间也从来没有什么亲密的联系,更不用提他对哲学家大会的厌恶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孤独地,但又十分固执地同所有人辩论。 他的这种不容分辩的说教口气,被有的人称作“雅斯贝尔斯式的表演”。 1901年(18岁),入海德堡大学读法律,后在柏林、格丁根和海德堡等地的大学学习医学。 1909-1915年,担任海德堡大学精神病医务室志愿助理研究员。 1921年(28岁),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948年(65岁),接受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哲学教授席位。 1913年,《普通精神病理学》。 1919年,《世界观点的心理学》。 1931年,《现时代的人》。 1931年,《时代的精神状况》(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 1932年,《哲学》(三卷),这是用德文出版的最有系统的存在主义哲学著作。 1933年,《这个时代的人》。 1935年,《理性与存在》。 1936年,《尼采》(Nietzsche)。 1938年,《存在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 1950年,《哲学入门》(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 1946年,《关于大学的意见》,议论如何重建大学。 1946年,《论德国人的罪恶问题》。 1948年,《论真理》。 1948年,《哲学的远见》。 1949年,《历史的根据和目标》(《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957年,《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

信仰与精神文明建设

信仰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些学者先生们认为,今天中国人普遍不道德,如坑蒙拐骗、贪污腐化、制造伪劣产品,生产有毒食物,开个宝马车就自以为老大等等,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特别是没有宗教信仰造成的。而西方人之所以相当文明,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特别是有宗教信仰。你看基督教倡导仁爱,伊斯兰教倡导慈爱,所以他们遵纪守法,与人为善。 为什么老外有宗教信仰,中国人没有信仰呢? 先说基督教,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使基督教成为合法的宗教。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什么是国教?国教就是谁不信教,谁就不是这个国家的国民,谁就是异教徒,就可人人得而诛之。到后来,不要说不信教,只要谁敢说基督教的不是,或说的话与《圣经》不一致,就要被烧死,如布鲁诺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就要被烧死。如果你也生活在欧洲,你敢不信教吗? 再说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于公元630年率领十多万教徒,从麦地那进逼麦加城下,威逼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投降,并强迫麦加全城居民宣布改信伊斯兰教。接下来,穆罕默德的后继者们----四大哈里,挥刀向西,沿地中海南岸从埃及、利比亚、经摩洛哥进入西班牙;向东经伊朗进入印度。在这些占领区,凡是不信伊斯兰教的不是加重赋税,就是格杀无论。如果你面对阿拉伯弯刀,你能不当穆斯林吗? 说到我们中国人,也不是从来就没有宗教信仰。如果你生活在南北朝,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不定你就在其中的一个寺中敲着木鱼,津津有味地在唸经。如果你生活在武则天或唐玄宗时代,全城人都去迎接佛骨时,说不定你也口颂:“阿弥陀佛”伸头探脑往前挤,心想如果能到法门寺去当个小弥沙就无限荣光了。如果你生活在北宋,看到宋真宗亲自驾幸亳州太清宫,谒拜老子神像。听到宋徽宗授意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并把道教变成了国教时。你很可能早就头戴偃月冠,身披白鹤氅,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指点着道童们去炼仙丹了。 但是,如果你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或后周世宗时代的佛家弟子,很可能早就逃离了和尚庙,乖乖地回去种田了。因为这些皇帝派出大批军队,实行灭佛,跑慢了就有可能光头落地。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有什么信仰,与其统治者有很大关系。统治者提倡什么信仰,这种信仰就兴旺发达;统治者排斥什么信仰,这种信仰就大大衰落。例如印度是佛教的创始地,在印度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孔雀王朝时,由于阿育王大力提倡佛教,从而使佛教在印度盛况空前。但后来阿拉伯人、突厥人相继入侵印度,大力提倡伊斯兰教,佛教在印度就基本消失了。 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普遍没有宗教信仰?因为近千年来,统治者们不提倡。明朝的一些皇帝

《培根论人生》之无神论

《培根论人生》之无神论 我宁愿相信圣使徒传、犹太经典和《古兰经》中的一切寓言和神话,也不能相信这宇宙是只有躯壳、却没有一个作为主宰的精神和灵魂。所以,上帝无须显示奇迹来反驳无神论。实际上,宇宙中所存在的自然秩序,已经足以驳倒它了。一知半解的哲学思考把人导向于无神论,但是对宇宙与哲学的深刻思考,却必然使人皈依于上帝。因为只有从表面上看去,这自然界中的万物才是偶然和不相关联的。可是只要深入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万物之间那些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最终只能导向一个总的宇宙原因——这就是神。正因为如此,恰是历史上那些最以无神论为标榜的哲学——如卢克莱修、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学说,倒恰恰提供了最有利于宗教哲学的证据,他们有两种学说:一种看法认为宇宙是由地(土)、水、风、火四根和“存在”这个范畴所构成;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宇宙万物的元素是一群无限小也无定形的原子。我认为在这两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较为可取。《圣经》中虽然说过:“愚者心目中看不见神。”但并没有说过:“愚者理性中认识不到神。”这就是说,愚人之所以主张无神的理论,只是因为他们的意

见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实际上,除非无神的理论可以给人以实际的好处,是没有人会认真地坚持无神论的。这一点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证明:尽管无神论者反对宗教,可是他们本身也在传播一种宗教——这就是否认神的宗教;另一方面,许多无神论者为有人信仰神而痛苦、而争论——但既然根本没有神,你又何必还要为此而痛苦、而争辩呢? 其实伊壁鸠鲁曾说过,他认为神是存在的,只不过神并不愿干预和参与人间的生活就是了。当年他的这种见解曾受到猛烈的攻击。有神论者认为他这是狡猾地以这种对于神的虚伪看法,掩盖他内心中否认神的真实思想。我认为这些人倒是实在误解了伊壁鸠鲁,所以他们才如此诽谤他。其实,伊壁鸠鲁的话是非常高贵而真诚的,因为正是他说过这样一个格言: “真正的亵渎神灵的,并不是那种否认世俗所见神灵的人,而是那些把世俗观念强加于神灵之上的人!” 这话实在太伟大了,就连柏拉图对于神也不可能讲得比这话更好。实际上,尽管伊壁鸠鲁否定神对世俗生活的参与,他却从没有否认过神作为宇宙本体的存在。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国危矣!中国人不知怎么了,经常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经常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抛之脑后,去追逐那些西方所谓的“先进”。如今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做人的准则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人早已抛弃我们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义廉耻,现在的年轻人目无尊长、崇洋媚外,他们除了黑发黄皮肤说汉语外再也没有能够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方了。 当代中国已经被西方文化所腐蚀。其一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根。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大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西方基督教以及西方的文化借着帝国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中国,中国人不自觉的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是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文化早已被西化。谈论到中国人,我们大都是彬彬有礼的,但看看现在,各种不文明,各种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断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我们哈韩哈日,我们过着情人节,什么玫瑰、蛋糕、烛光晚宴。七夕,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痴男怨女在七夕一诉衷情? 现代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中国,现在的社会上人人迷茫,人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工作、学习以及旅游?空虚,没错,就是这个答案。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微博微信,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各类肥皂剧以及娱乐活动?空虚,寂寞,冷。这不是在调侃,也不是在刷时髦。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人为何有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们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我要说,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未曾中

断过。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从而奠定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我们不敬鬼神,我们敬畏天地,我们没有教规教条,我们有因果循环,有仁义礼智信,我们没有人际关系学,我们有三纲五常,我们没有自由的政治追求,但我们有逍遥的生活态度。现代中国人早已经失去中国人所需要坚守的文化底线。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如此颓废混乱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坚守我们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面对拜金化的社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孝,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恩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怎么能为了物质的利益抛弃父母,我们怎么能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我们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当代中国物质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的精神建设却还在一百年前,我们该如何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强国,我们要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天的言谈举止,从每一天生活细节做起。

党,是一种信仰

党,是一种信仰 二十几岁的年纪,我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而又动荡的年代党是如何带领中华的儿女一路披星戴月、攻坚克难,直至走到今日的人民小康、国泰民安。只是偶尔还能忆起祖辈、父辈们慷慨激昂地陈述当时党的军队是如何叱咤神勇、党的人民是何等不屈不挠,而后,才有了我们今天如花般的美好的生活。 年幼时,我想我是不懂“党”这个字意味着什么的,那时的党熏陶着我的,也许是家家户户墙上贴的毛主席像,也许是耳边时常响起的妈妈的歌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就是强……”。现在想来,那也是党对我最初的“启蒙”教育。 十八九岁的年纪,随着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让我有了对党深一层次的的认识。那时的党在我心里,是洪水来临之时,早已遍体鳞伤、筋疲力尽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中铸就一道道坚强如钢的人墙时的坚毅;是党带领我们的民族“入世”、“申奥”成功之时,国人脸上洋溢的无尽自豪与激动热泪;是“非典”来临之时,全党上下高度戒备、全力以赴对抗闻之色变的疾病时的众志成城,是她带领着她自强不息的儿女们走过了冰冷而漫长的冬天,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也是在那个年纪,怀着对党的无限向往与崇敬,我紧握右手站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那时的热血沸腾,我至今记忆犹新。

怀着一名预备党员的自豪与对党坚定的信念,我迈入了大学的门槛。那时,虽然依然青春也还懵懂,但我知道我是一个有组织的人了,谈不上“使命”,但我也有我的信念。我记得很多个清晨,我在校园的大道上散步,我会捡起地上随意被人扔掉的纸屑、包装袋送到垃圾桶内,同时我也会感觉到路上穿梭的人群对我投来的异样目光,我想在他们眼里,那是一个理应追求体面、优雅的80后女生的“多此一举”,并非在遭遇到他们的异样目光时我不会尴尬,只是我从内心里对自己说:“我是一名党员,应当有高觉悟,这没什么。”虽然我不能惊天动地,但我想,我也要用心中那份信念支持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微不足道。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也震碎了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心,然而,每一次灾难,总留下了许多感动,饱含热泪指挥在第一线的温总理,奋战在生死营救第一线的解放军,舍身救学生的人民教师,失去双亲和孩子后仍然坚强战斗的女警察,刚从废墟救援出来跪在地上哭求让我再救一个的战士……每一次灾难,党和人民始终一起面对,解放军、公安干警、党员干部,哪里有危险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英雄的国家,英雄的中国共产党,英雄的人民,视死如归,为的只是灾区人民永远的家园。这时的党传递给我的是动人心魄的震撼:她为了人民事业坚贞不屈的不息信念。 毕业后,我选择了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这座青山绿水环绕的千年古镇,我深切感受到的是基层中坚党员干部带领农民一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Word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 东方卫视热播谍战剧《风筝》第33集中,潜伏在国民党军统的中共地下党员王牌特工“风筝”郑耀先,在清除了伪装准备逃回台湾的国民党残余特务宋孝安后,与徒弟马小五的一段对话让我感触最深,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在国民党潜伏时,郑耀先与宋孝安属结拜兄弟,有义!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兄弟的情义轻于鸿毛!郑耀先心情沉重地对马小五说:“小五啊,你一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查员。侦查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群!最优秀的侦查员,往往招人恨!恨他们的不仅仅是敌人,还有他们的朋友、亲人!干上这一行,要敢常人所不敢,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愿,忍常人所不能忍;甚至行常人所不齿,做常人所不屑!这个职业,最要的还有忍受,忍受失去一切常人应该得到的,忍受家人、朋友终身的误解,忍受职业给你带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但在国家需要你面前,你有选择吗?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你做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价值!和这种价值相比,还有什么比他更完美的回报?”马小五说:“入党誓词里有要随时准备着牺牲个人的一切,为人类解放奋斗终生。”郑耀先告诉他“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我,不会仅仅是一次。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命可轻抛,但义不能绝!这个义,不是别的,是信仰!没有什么可以凌驾它之上了!!!” 电视剧《风筝》郑耀先由柳云龙主演,他在剧中把军统六哥郑耀先演得义薄云天、凌厉诡异,把肩负重任的平民周志乾演得隐忍内敛、

善良朴实。郑耀先潜伏国民党军统时,经历了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时心灵谴责、亲眼看见女朋友程真儿在自己面前被暗杀牺牲后的孤立无助,连上线陆汉卿同志为保护他而自杀,他都不能有一丝的心酸和表露,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潜伏着,因为他要确保“风筝”像一把尖刀始终刺在敌人的心脏上,在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致命一击!在国家交给你重任时,你的个人利益不算什么!这就是责任,这就是他的信仰! 当他长期在军统内部潜伏时,受到同志的误解,从“时间久了,我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白还是红”这句话,可以想象地到他当时的茫然无助;当他孤苦伶仃的在军统独自奋斗时,受到军统戴老板的怀疑、中统的尾随陷害、游击队的亡命追杀,让他无路可退、无处可逃,可以想象地到他心里的委屈痛苦!虽然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四处飘逸,但是他的信仰一直没有动摇过,我们看到的却是“六哥”对信仰的坚守震撼灵魂深处,他为了这份坚守的信仰而活了下来! 解放了,由于组织没有找到证明郑耀先身份的有力证据,断了线的“风筝”依然在风中飘荡。为了完成组织交代挖出国民党潜伏特务“影子”的工作任务,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即使自己的女儿都狠心丢下不管、不见,内心的痛苦和酸楚常人无法体会,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直至挖出“影子”为止。他对这个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敬佩和折服,他给我们诠释了这就是信仰,他的信仰凌驾于他个人利益至上! 观看电视剧《风筝》后,心情都是很沉重的,从“风筝”郑耀先

入党培训之谈信仰

入党培训之谈信仰 你有信仰吗?什么叫信仰?信仰用来表示对最高层次和最核心观念的信奉和相信。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念一般表示对一些具体观念的相信和信奉。革命信念、必胜信念。 信仰分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你有信仰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信仰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前苏联解体后,军队动荡,引进牧师,引进基督教,稳得军队。 你的信仰是什么? 你有政治信仰吗? 你信仰共产主义吗? 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信仰共产主义,否则就是亵渎自己的信仰。有同学讲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对吗?也对,在我们日常理解中,二者是一样的,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理方面的信仰。而共产主义则是现实追求方面的信仰。 马克思为我们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前景是什么那?8个字:“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设想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科学技术巨大进步,广大劳动者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极大提高。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社会成员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工作,社会按社会成员的个人的需求来分配消费品,并给予充分满足。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工农、城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将最终消失,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归于消亡。这是人类最合理、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叶永烈的第一本科学写于1961年秋,当时我21岁,还在北京大学上学。《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当时未能出版。尘封了 17 年之后,在1978年出版。小灵通前往“未来世界”,乘的是“原子能气垫船”。如今,气垫船已经很普通,从上海至宁波,从深圳到珠海,每天都 有“飞翔船”往返。所谓“飞翔船”,也就是气垫船。当然,小灵通乘的 以原子能为动力的大型气垫船,虽然还没有出现在世界上,但是已经不很 遥远了。 小灵通手腕上戴的“电视手表”,已经接近于变成现实,如今,“掌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下的人生》。 我总是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想起关于人生的一切,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睡。苦苦的冥想中所得到的结果是我对人生的恐惧。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生命作60岁计算的话,而现今的我们有的刚好过了20岁,有的刚好20岁,有的离20岁多不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已经刚好过了三分之一,那么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了多少呢,对于我们余下的三分之二生命又将如何去过呢? 记得幼时我常常在长江边上奔跑,咆哮的水流从震颤的大地上翻滚而过,耳边是迅疾的风声,我突然感到脚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竟然一直支持着我,融进了我的血液。多少年后,我才明白过来,那种力量竟是由于我感化于长江磅礴的气势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生一种蓬勃发展的渴求,对于强大生命力的一种真实向往。 我一直在探求人生与信仰的纽带,如同一种精神图腾的回归。信仰所赋予人类无穷的力量,去创造和发掘属于人生内部的神秘感应。信仰是华夏文明与世间真、善、美最有力的证明。人们的敬畏化成它所能代表的一切高尚品质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信仰,对于我最早的接触是徐志摩的诗集,徐志摩穷尽其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自由、美。而今天在这里,我要沿着志摩先生未走完的路,将其信仰进一步地深化:是博爱,是自由,是完美。博爱即爱于亲人,爱于朋友,爱于社会;自由即物质上、思想上永恒的自由;完美即从知识上、从能力上、从思想上、从道德上完美自我,并在自我完美的同时,去影响他人,让别人也变得更加完美! 人生是无法脱离信仰的保证,因为人生的起伏所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惟有信仰才能根治,才能给世间所有奋斗中的灵魂带来最大的精神安慰! 信仰,是和平年代一个必要的补充。而人于战争年代所迷失的人性也是需要靠信仰来维护的!我们也应该坚信:信仰就是我们美丽的人性,是人类朴实无华的感动获取开启我们成功的曙光! 最后,在演讲结束之时,让我们相信信仰之力量,走完青春之道路,共建和谐之校园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2) 向日葵永远望着蓝天,和煦的阳光是它的信仰藤蔓不懈向上攀爬,粗壮的树干是它的信仰溪流淌过雪地平原,大海是它的信仰。信仰让我们执着,让我们勇敢,让我们体会奋斗,懂得追求。执着着,勇敢着奋斗着――为了我们的信仰。――题记 午后的阳光懒散地洒落在无人的公园中,只有花儿在那炫耀娇容。红的花热情,黄的花活泼,白的花纯洁,紫的花

浅谈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一、信仰的概念: 百度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二、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可是大学生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大学生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大学生们心里根生蒂固。 (配合情景表演) 三、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 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2、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3、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

简述《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生与信仰(一)

简述《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生与信仰(一) 论文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生信仰 论文摘要:路遥以他的《平凡的世界》享誉当代文坛,这部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长篇巨著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的分析,从作品人物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等方面分析路遥作品中平凡人的平凡人生与信仰。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他如一颗巨大的陨石划过天际,激烈地燃烧后留给文学的天空一片沉寂。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仍把他的小说列为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作品。他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他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孙少平、孙少安,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 时间流逝,记忆永存。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不息的奋斗,最终却趋于平淡。平凡者未必伟大,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记得是谁给路遥送了这样一句墓志铭:“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他自己也曾说过:“人生就是无休止的奋斗,为了梦想而奋斗。”整个世界其实就是这样,在普遍的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世界》整篇文章都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语言,符合现实,它所具有的审美力量透露着温馨动人的情愫,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透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展现给读者的。 《平凡的世界》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路遥笔下的人物却是那么个性鲜明,书中的少安、少平,还有其他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必受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实亲近,栩栩如生。 因为大家都是平凡人不是“伟人”,没有以一种追随终极价值的眼光,来解读历史与当下变换的舞台,来预测历史的变迁与思维观念的转变。天堂沉默半小时,人间却要喧哗两千年。上级的指示沉默了,冯世宽的教条沉默了,田福堂的心计沉默了,孙玉亭的任劳任怨沉默了,于是整个石讫节喧闹了,整个双水村喧闹了。双水村的大小干部都带有狭隘与利己主义情怀,但那不是愚昧,也不是“走资派”,而是旧社会进步的潮流,正如田二所说:“世事要变了……”可惜的是那些干部、农民、知识分子都没能跳出那个“围城”——“围城内的人打破铁笼想钻出去,围城外的人却挣破铁笼往里钻”。 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曾经说过,“人”在童年时期所接受的印象或者教育,会沉淀在“人”的精神深处,甚至会成为“人”的性格“原型”,尽管后来可能会有所改变,但要触及它的本质构成,殊为艰难。双水村封闭的社会环境、完全宗法式的家庭关系、淳朴的民风和“简单”的人们,充满温馨、困苦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由血缘所维系的天然亲情,使孙少安仿佛沐浴着中世纪的“古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孙少安,是个典型的农村汉子,有着最朴素的生活品质,是广大农民的代表。双水村其实就是一座“围城”,田润叶期盼着回到双水村去找她的少安哥,而少安却远赴山西寻回个陈醋大眼妹。少安的价值观是传统的,他崇尚的不是爱情上的真谛,而是人间真实的情感。门第观念与家庭的败落使少安深深地认识到他与润叶的结局只会酿成悲剧,这使他被旧的陈腐观念锁住了。但少安是幸福与安逸的,他有妻子和亲人的疼爱与关怀,一个纯粹的平凡人,也因此没有摆脱那个时代的局限。但润叶不是,她尊崇“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念,没有因现实的枷锁而屈服,但润叶在挣脱那座“围城”之时,却注定了自己的悲剧。润叶的悲剧不是少安给的,归根到底是他们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

谈信仰

一)又一个7月来临,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上海兴业路的一栋小楼,迎来更多朝圣者。95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辉煌,正如纪念馆展览结束处悬挂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陕西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有人展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脚步从这里启程。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八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北京,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大街小巷飘扬的党旗上,镰刀锤头格外醒目。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而去,一个古老的民族向着百年梦想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95年,3句话。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层,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有人说,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95年过去,就让我们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踏上那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 (二)亿万万人家国,九十五年拼搏。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无数人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历史会记录下每一代人的奋斗与牺牲,也会给他们的选择一个肯定的回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只因他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这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那一年,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

高中作文论信仰

论信仰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世之所知也。足非利也,体非强也,然终得以成行,致无量德功,何也?曰:心有所向而不止也。 古有神农氏,遍尝百草而医疾;又有禹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人可敬,其事可彰,其绩不灭,其名不朽,但凭信仰二字矣。是故信仰之所存,心之所向,恒之所持,则行之所成,而道之所立也。 神农之人,所忧者唯民也,所奉者唯心也。心有所向,犹矢之有的也;然的有所异同,则矢之偏差者甚矣。其于人也亦如是,谋之以邪者,其意不端,的不正也,故为人所厌弃:求而为公者,其性自善,心自中矣,因受人之崇扬。 左相伊尹,司马霍光,此二人权臣也,逐太甲,迎宣帝,势如日中之阳,而未见其篡权夺势,为己谋私,中有所持也;刺史董卓,将军王敦,国势危急之时,因举不义之兵,行罪恶之事,以图权谋势,至于倒行逆施,人心相背,终败矣。 观夫伊、霍之伦,所操者忠也,所忠者民也。保社稷,福苍生,大忠也,固信仰之所持,何惧废立之谤哉?是故名传千古而不朽也。然董、王之徒,所尚者乃权也,所欲者乃利也,

固不知信仰者何物,而根基不稳,终名似地裂,势如山崩,徒 留恶名遗臭后世。 或曰:“否。‘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其信仰耶?其非耶?孰可辨之?”然也。凡信仰,必行于事,履于实也,以恒贯之,终当蒙见察矣。故唯时之流逝,其心益昭,其意愈彰,方知内中信仰与否。所谓“日久见人心”,此“心”解作“信仰”何如? 阳城陈涉,将谪戍之众仅数百,率疲敝之卒未盈千,而抗于百万秦师,以为信仰之存于心也,殊不知乃五十步笑百 步耳。涉之王也,私伴势生,志随时灭,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终声死御者之手,为天下所不取,此非士之所为也。士者,必存信仰于心。由是观之,携远志者,不随以废也,故人就信仰则行不已也。为之行不已者,如不腐流水,行而毋失其心:似疾驰奔马,动则势不可挡。 苏子卿使匈奴而困北海,文文山抗蒙元而囚大都,虽 身陷人手,然忠存己心,不以物变节,以境易志,盖信仰之所 持也。“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仲升投笔从戎,血气方刚,入虎穴,扬威名,功成异域之绩;文渊志存疆场,老当益壮,平陇西,定交趾,马革裹尸而还。胸存大志,生则不止;心有豪意,死而后已。 苏、文二子,内中所执,不可动摇,身行命赴,终毋失其心。或以为愚,非也,坚守之道,大智也。信仰之存于心,无故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篇一:信仰的力量演讲稿范文——力量源于崇高的信仰《风声》这部电影,想必在座的许多人都曾看过。电影以1940年春,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与日本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国民政府”为背景,讲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在日本和伪国民政府特务的严刑拷打、心理侦测下,为了民族自由而斗争的故事。曾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段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信仰是绝对的,它不以任何物质条件的变化而转移。信仰是精神世界中发出的巨大力量。它能托起沉沦的人生,点亮心灵的灯盏,给人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具有崇高信仰的政党。正是这永恒的、崇高的信仰,引领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的过程。勇敢的神话们!你们牺牲的时候疼不疼?你们倒下的时候冷不冷?当大地和泥土做了你们最后接纳的时候,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曾实现梦想的遗憾?在临死前的恐惧和非人的折磨下是否想过可以减轻痛苦保全生命的权宜之计?没有!因为我们后来听到的故事全然是经过千秋万代让人唏嘘不已的坚强牺牲!而所有的牺牲,没有一个人是为了一己私利,没有一点是为了个人权益!血肉之躯,谁会不怕疼?凡夫俗子,谁能视死如归?我相信你们蹈死不顾的时候头顶高悬的是一盏信仰的旗帜!正是这崇高的信仰镌刻在你们的生命里,变成了性格、变成了骨血,经过了百炼变成了钢铁!这信仰让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组织名词变成了一种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锻造了一个民族,成长了一个国家。 90年的风雨、90载的春秋,于一个人,已是耄耋老人;于一段时间,只是历史的一瞬;于一个政党,却是难以磨灭的发展历程。作为新一代的财政工作者、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当我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我深深被这个集体的激情、投入、奋发、向上的氛围所感染,正是这支党领导下的财政队伍。是灯火阑珊中的忙碌、夜深人静中的不眠,虽然没有一线的战斗,确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积沙成塔、汇流成河,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作为其中一员,我深知自己的工作并不能带来可观的财富,也不能带来巨大的名利,可我享受这份工作,享受它带给我的工作的快乐。我想,也许不是我把青春献给了财政工作,而是财政工作赋予了我永恒的青春。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经历磨炼,难以炼成钢铁。财政工作就是个大熔炉,只有在奉献中才能熊熊燃烧,只有继承先辈的永远跟党走。多一份对党的执着、多一份对党的虔诚信仰。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文化交融、思想意识千奇百怪、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与物欲横流的迷茫社会中不迷失自我,认清自己的方向,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财政事业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党,是我们的太阳,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党,是我们的母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志气风发的中华儿女!党,是我们的港湾,使我们在无依无靠中有一个安身和慰藉。党,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在迷失中坚强的信仰基石!让我们,祝贺党的生日!祝福党的无疆!我感谢,感谢生活,感谢党,我信仰,信仰我的党,信仰我的祖国!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有信仰?更是我们全体辅导员共同追问自己的职业课题?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涌向理想彼岸的无论是潮涌还是浪花,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遥望广阔的星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照耀人间的是日月而不是短暂的流星,因为片刻的辉煌不代表永恒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才是持之以恒的力量。因为人有了“信仰”人才会有力量、人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人有了信仰人活得才坦荡。人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有人说:医生的信仰是医治病痛、救死扶伤。有人说:运动员的信仰是超越自我,超越梦想。还有人说:农民的信仰是播下种子,收获希望。而我说,我的信仰,一个平凡地、普通地高校辅导员的信仰就是:“沐浴党伟大的光芒,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栋梁”。这不在是印在辅导员工作手册上简单的文章。而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和

浅谈信仰问题

浅谈信仰问题 人类终究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于前半个问题似乎对我们造不成苦恼,已经来了,你能把我怎样。对于后半个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古来圣贤,莫不如是。 于是,产生了哲学、宗教、信仰。这些都是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药方,伴随我们成长。小时候,老师说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不明白………….。后来,渐渐了解了,因为我自己就陷入了某些心理疾病,还好有我的爱人、家庭、朋友的陪伴,我治愈他了。我了解到,信仰对于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人最终的追求是信仰。 西方社会有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啊,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最终都会选择上帝,就连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牛顿同学也不例外。呵呵,这没啥奇怪的,人类无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只有求助上帝了。面对浩渺的宇宙,人类的未知世界永远无法探知明白,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知识越广,面对的未知也就越多。 东方的中国也是如此。远古时,没有文字,人们信仰天地雷电,因为这些人们无法理解,并对生存产生重大威胁;有了文字,人们的知识扩大了,基本的生存得以解决,这是发现既使吃喝用度不缺,人类也是要死亡、飞来横祸也时而

出现,命运多舛而无定数。人们感到害怕而无助,宗教出现了。宗教是人类的自我救赎,自我医疗。信仰是一种作为目前所知最高生命体的人类的自愈本能。每个人都需要信仰来对抗个体的终极毁灭,坦然或者不坦然的消失。 道教最先产生了,老子骑牛西去,留下道德经,教导人们清净无为,面对死亡坦然而世。就如自己的老婆死了,也要鼓缶而歌。他是在鼓励自己,死亡没什么可怕的。后来产生的儒家,教导人们积极入世,却对死亡避而不谈,说什么未知生、焉知死,君子不问鬼神之事。其他,他自己也没搞明白,虽说请教过老子,也没搞明白,或者孔子以为老子的思想与积极入世的想法相悖,避而不用,仅仅问了问周礼罢了。 中华大地在征战杀伐中产生了法家、墨家、杂家等诸多学说,多是治世谋略。解决人们终极死亡问题的依然是道家。直到有一天,佛家传入我国。佛教起于印度经西藏、西域来到中原。其时,恰逢中原大乱,各民族在杀戮中不断的融合,面对战乱、死亡、不同文明的碰撞,道教作为汉人的传统宗教,已被当时的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所抵制,因为道教的话语权有汉人所把控。这是佛教来了,它是由西域、西藏等胡僧传入中原,例如:释迦摩尼。没有文明底蕴的胡家政权一看,呵呵,来得好啊,大家都来信佛啊。私下里,窃喜:胡汉两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了,而且话语权在胡僧手里掌握,妙不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