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孟浩然资料

孟浩然资料

孟浩然资料
孟浩然资料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陈贻惞先生在《孟浩然诗选后记》中说:“继陶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谢眺所发展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的,当首推孟浩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东晋时代的陶渊明;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并在山水田园诗中抒发交游、酬唱之情的诗人,则是盛唐时期的孟浩然。是孟浩然将山水诗和田园诗熔铸在一起,即写山水又写田园;山水中有田园,田园中亦有山水。或者说是“以田园的情趣

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而且这山水田园中寄寓着诗人的形象和情感。这就使得山水田园诗更臻完善,成为诗国中晶滢透剔的明珠,永耀光泽的艺术珍品。

山水诗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是在谢灵运手中完成的。那时的山水诗,以再现山水为主,重在描绘山水的真切面貌,仅在诗的末尾点缀一些玄言说理。诗中看不到作者的身影、思想、感情。后来的谢眺,对谢灵运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在对山水形态的描摹之外,加入了一些个人感情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或借景抒情,或因情写景,使山水诗开始清新起来。但是,诗中的景和诗中的情,二者还没有完美地统一,还没有或者说还缺乏形象的刻画。而这些,就给孟浩然留下了驰骋才华的空间。在孟浩然那里山水形象的刻划注重的是其意象,它同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融合在一起。它是“孟浩

然的诗”,更是“诗的孟浩然”。这就是孟浩然的贡献,创造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度。

孟浩然的学习陶渊明,更是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正如陈贻惞先生所说:“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习了陶渊明写诗的经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的诗歌创作,以襄阳江村和本人为原型,经过艺术概括,竟成功地创造出一个幽雅、恬静的意境以及与此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而形成了清淡的独特艺术风格,为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增添了别有韵致的奇葩。”

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说孟浩然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所谓“兴象”,就是汉魏古调和齐梁新声融和而形成的“声律风骨兼备”的诗歌艺术境界。在初唐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和兴寄,而沈全期、宋之问则注重声律,这两个方面平行发展着。到盛唐,这两个方面出现了融

合的态势,而孟浩然的诗歌创作即体现了这种融和。所以,殷潘评孟浩然诗有“无论兴象”之说。“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相生或情景交融并不是一码事,情景相生或情景交融不等于构成了

兴象。正如陈伯海先生所说:“兴象不光要求抒情写景的高度综合,还要求这种综合不单纯停留在…象内?世界这一个平面上,而要能形成…象?和…兴?、…象内?和…象外?的深层组合——一个…形象的二重世界?,这就和一般所谓情景相生或情景交融有了区分。”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塑造了人物形象,在一个春雨过后的清晨,在不断的鸟鸣声中,睡意未足的主人公醒来了,朦胧中记起昨夜风雨之声,禁不住自语:“花落知多少?”诗中没有一个字触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但这形象本身(象内)却告诉我们主人公对春的关切及其惜春之情(象外)。读者通过诗人塑造的形象去揣摩、玩味乃至用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去补充、发挥,从而得到对诗歌意旨的了解。籍成山先生说:“在

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这是孟浩然的贡献,也是唐代诗人的贡献。”“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读了孟浩然的山水诗,我们不仅领略了他笔下的山水风光,更重要、更欣然的是我们认识了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正直风雅的古代文士形象。

唐代开元年间诗人孟浩然,襄阳人氏,他的诗被王维看好,例如他一首诗有句“微云

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维经常吟咏,还情不自禁按着节拍赞好。

王维待诏于皇朝,一天,招孟浩然来商谈风雅吟咏,忽然遇上唐玄宗来王维处所,孟

浩然惊愕得藏伏于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有朋友在这儿,便奏闻玄宗,玄宗高兴地说:“我

平时已听说过这个人,何惧而匿?”因此,孟浩然便被召见。

玄宗问他:“你带得诗来吗?”浩然答道:“我偶然来,未能带上。”玄宗说:“那

你就吟咏一首。”孟浩然拜谢后,便念起诗作《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就是归隐之作《岁暮归南山》。玄宗听了叹息说:“我未曾弃置人才,只是你个人不来求进,奈何反有这样的诗作!”因此让人放他回南山。一生不得仕进。

孟浩然是一个颇有才气的诗人,在开放的盛唐时代,无论是仕进的那个部门,都应当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且机遇又让他遇上了唐玄宗,他先是吓得钻床脚,胆小如鼠,继后玄宗又欣然叫他吟诗,却一下又怨气上来,胆大包天。胆大与胆小,判若两人。

我们不去追究史载本身,我们要说的还是孟浩然,究竟是神经作怪,还是要考考唐玄宗的宽容度和开明度,于是就当面“闹情绪”,念起他那首“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结果情绪闹出格了,真的应了那句“不才明主弃”。孟浩然在梦寐以求的仕进途上,永归南山寂寞一生。

我们不去追究唐玄宗的气量问题,值得世人警惕的倒是:“闹情绪”是随便闹不得的。

《唐人年谱分年汇编》——孟浩然年谱

孟浩然年譜 月,始用周正,以十一月為正月。 太后自名曌,改詔曰制。 除唐宗室屬 籍。 ▲孟浩然生。孟浩然,名浩,字浩然。一說名浩然,字浩然。行第為六。襄陽 人,故後人或稱孟襄陽。 曾隱居鹿門山, 後人或稱孟鹿門、 鹿門處士。 家世無考。 浩然自稱祖籍鄒魯, 世代習儒。 祖上在襄陽城南郊留有田地和莊園, 浩然即家於 此。浩然父似未為官。雙親都住在莊園裏。浩然四十四歲時,雙親尚在。兄弟中 可考者有弟洗然,應過進士舉,與浩然別居。弟可能尚有名馨和諤者二人。從弟 有名邕者,曾應舉未第。姊妹有適莫氏者。莫氏早卒。甥入西軍。重交結,好節 義,喜振人患難。少年便詩才煥發。作詩苦心孤詣。其詩匠新獨妙,沖淡閑雅之 中,透出豪爽和秀逸。生前早已詩名大著。(據劉文剛《孟浩然年譜》,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t52fkx2l20; 6 9 0 庚寅 周 則天帝 天授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 策貢士於洛陽城。 殺南安王等十二人及故太子賢二子。 九 月, 改國號曰周,稱皇帝。 以豫王旦為皇嗣,改姓武氏。 改置宗廟。 ▲孟浩然二歲。 ~t52fkx2l20; 6 9 1 辛卯周則天帝天授二 ~t48fm3x2l20; 錄自潘呂棋昌編《唐人年譜分年彙編》( \nienpu\nienpu1.a & nienpu1.b ) 86.6.17.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文剛撰《孟浩然年譜》,北京: 第一次印刷 其他知見年譜: 孟浩然疑年錄 游信利編 又收氏著《孟浩然集箋注》一書中 孟浩然事跡繫年 楊承祖編 許詩英先生六秩誕辰論文集 一九七0年十 月出版 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詩 王達津 唐詩叢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 年二月第一 版頁九 0至一一一 孟浩然生平續考 王達津 唐詩叢考 第一版頁一一二至一一七 李浩 唐代文學研究 頁二一一至二一九 一說名浩然,字浩然。)( 689--740 52 ):劉 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北京第一版、 中華學苑創刊號 一九六八年一月出版,本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二月 二至一一 孟浩然事跡新考 八八年三月 第一版 ~t52fkx2l20; 6 8 9 己丑武后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 永昌一(載初一) 太后服袞冕,太享神宮。 第一輯 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 殺汝南王等。 殺宰相魏玄同。 十

王维与孟浩然的故事

王维与孟浩然的故事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孟浩然在长安住了一阵,发觉仕途无望,加上自己的倔强个性不愿再屈身求人,于是毅然返回襄阳去了。临走之时,他给王维留了一首诗,诗中写 道: 寂寂竟何时,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此诗的口气,对王维有极明显的谴责,“当路谁相假”是说王维不肯引荐,“知音世所稀”自然说得更明白了。可见王维抑制孟浩然,给孟造成的伤害之深。

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

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那么孟浩然的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孟浩然的代表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在唐朝并称“王孟”,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诗歌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中,从很早的时候便被世人传诵、学习。那么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呢,别急,听慢慢道来。 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绝句,短小而好记,最耳熟能详的要数《春晓》,虽然已过去很多年,现在还是能一字不落的背出来。诗歌描写了春天草长莺飞、春寒料峭、花开花落的美好图景,一场春的聚会如期而至。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特别的艺术手法,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打动人们,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引人深思。草木一长一败,花开花落的转瞬,人生亦不过如此,语言简洁含义深远。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路过友人生活的村庄,友人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酒过三巡后,看着窗外村庄里各自做着手头上的事,田园生活闲适安逸,典型的农家生活情景,以及与友人再聚的真挚情谊都在字里行间中流转,语言朴实无华,表达最真的感情。孟浩然的诗总是会伴随着各自景色,或田园、或山水、或草木、或建筑,无论是什么,孟浩然总是能以这些最简单的事物,

传达出最自然最真的情谊。 孟浩然的诗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和另一位代表王维被称为“王孟”。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没什么官职,但是孟浩然的诗却永远的被人们传诵、学习。那么他都创作了哪些令人称绝的诗歌,听一一道来。 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绝句,多是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于田园的闲适安逸,以及旅途时投住的一些不羁的心情,当然也有一些未能入仕的愤世嫉俗的词句,但是还是在田园诗的成就最好,虽然不及王维的田园诗的意境广阔,但在艺术上有非常独特的造诣,单这点也足以和王维媲美,受后人敬仰。 孟浩然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诗,最有名的当属《春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唐诗三百首里的名篇,还被收录进语文课本,很小的时候变朗诵、学习。还有《过故人庄》便是上面提到的旅途投住时的心情,也是一首有名的田园诗,朴实的田园生活,诚挚真切的友情,在孟浩然的诗句下栩栩如生。再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首赠友人的著名山水诗,山水和表意相结合,借盛唐的繁华,抒发自己想入仕却不得,闲居的无聊,以及对友人的羡慕和不甘的心情。还有很多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通过这几首都能发现,孟浩然的诗,无论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总是和田园风景离不开,也是他独有的特色。 孟浩然生平简介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

孟浩然李白

李白结识孟浩然的时间,当在开元十三年(725)。另据刘文刚《孟浩然年谱》,开元十四年三月,孟浩然出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在黄鹤楼作诗送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称孟浩然为“故人”,因此二人成交必在开元十四年三月之前。 李白没有诗涉及王维,而对孟浩然却极为仰慕。他在《赠孟浩然》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诗人对孟浩然倾注了一腔真情,热烈地赞美了他的高洁品质。 李白是把孟浩然当作学习的榜样的,钦佩他甚至到了“高山安可仰”的程度。李白的为人和诗风,是明显受到过孟浩然的影响的,归结起来,可有五点。影响之一,表现在不依附权贵,依违取容的为人品格上。孟浩然憎恶权奸,唾弃趋炎附势之徒,宁肯“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也不肯立于污朝,这些诗句所表现的品格,正与后来李白那种平交王候、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行为是一脉相通的。影响之二,表现在任侠精神上。孟浩然《送朱大人秦》诗云:“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千里一片心。”类似这些表现任侠精神的诗句,在李白诗中可以说俯拾即是。影响之三,表现在诗风上。孟浩然的诗,多写“有我之境”,遣词用语往往突出主位。“我”、“予”、“余”屡见不鲜。“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等等,不胜枚举。而李白的诗则更是如此,强烈的个性,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与孟浩然相比则有出兰之色。“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等等,处处有我。不像王维,惯写无我之境。影响之四,上安旗先生写过一本《李白传》,其中有一段描写李孟谈诗,是这样的:“李白又把新作《江夏行》拿给孟浩然看了,孟浩然说:‘看来,贤弟是长于乐府歌行。’李白说:‘我还说不上擅长,只不过这几年来听了些蜀籁、巴曲、楚歌、吴吟,为它们所感动,不知不觉便学起它们来。’接着,两人便就乐府歌行这种形式畅谈了一番。李白受孟浩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李白赠孟浩然的诗,除上引二首外,尚有《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三首。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该有多么深厚。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

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 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 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 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 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 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 《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 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 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 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 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 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 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 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 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 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 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 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 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 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中圣,曹魏徐邈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 (1)两诗都为赠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6 分) (2)《赠孟浩然》最后两句所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赠汪伦》一诗抒写了别离的深情(1 分)。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 离人的情怀,尚且比不上汪伦的深情厚意,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2 分)。《赠孟浩然》一诗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品格的钦敬爱 慕之情(1 分)。首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 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直抒仰慕之情。(或:颔联和颈联写浩 然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蕴含敬爱之 情。或:尾联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 “安可仰”之叹, 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 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2 分)(任选一处分析即可)

(2)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2 分)。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 山,用“清芬”来借代孟浩然本人(2 分)。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 阅读答案 及赏析 ]相关文章:


小学孟浩然的诗17首

小学孟浩然的诗17首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归鹿门歌 [唐]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与诸子登岘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唐]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孟浩然诗集

孟浩然诗集孟浩然诗集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陽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陽节。 7、【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10、【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小学四年级语文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m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2分) 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 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 参考答案:、⑴、爱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 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 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 ●四、【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 孟浩然 也是唐朝的大诗人,虽然名气不及李白 ,但是个李白的关系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 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 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 。 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 面对美景, 自然是诗情大发。 正想提笔赋诗, 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 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 头。 ”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 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 胸中块垒, 难以展抒。 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 崔颢一较高低, 其诗为: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 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 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 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 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

(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杜甫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写孟浩然的作文

写孟浩然的作文 时间:2019-11-27 11:47:20 | 作者:凌志 小学时学过一首古诗,《过故人庄》。这是一首田园诗,它的作者是被誉为“盛唐第一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那个时候就对这个人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一生都在求官,却一生隐居山林。这不是很矛盾吗?后来才知道,他这是在“待价而沽”。 在他的一生中,他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个个都是才华横溢、名震当时的人物。这其中就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甚至当朝宰相张九龄。由此可见,这个人人缘奶好,可以有这么多才能卓越的朋友。 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他一生好酒,经常酒后误事,比如在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大力向朝廷举荐孟浩然,双方约好见面的时间,不巧,正值孟浩然在喝酒,酒到酣处,间对刺史韩朝忠说:“我正在与朋友喝酒,谁都不见!” 从此,韩朝忠再也不举荐孟浩然了,他们的友谊算到头了。 他很想当官,但似乎又很“怕官”,一次,孟浩然在尚书右丞王维办公室作客,忽然听见太监大喊:“皇上驾到!”孟浩然一时情急,吓得竟躲到床底下。虽然这样,还是被皇帝李隆基感觉到了。 唐玄宗也曾听过孟浩然的大名,有意要提拔他做官,就对孟浩然说:“听说你诗写得很好,你随便背一首吧。”孟浩然战战兢兢地把他最近没考中进士后表达内心愤慨写的《岁暮归南山》给背了一遍。 唐玄宗一开始听得还很高兴,但听到他背“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后大怒,指着他的鼻子说:“明明是你不求上进,还诬我不重用你,你走吧!”从此,孟浩然算是彻底与官场绝缘了。 孟浩然对朋友非常好,有一次好友王昌龄来看望他,他不顾背上的毒疮,与王昌龄喝酒,吃鹅肉,结果王昌龄走后没几天,孟浩然的背上毒疮复发,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纵观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可谓坎坷。他的才能交际不可谓不好,他也一直追求上时,但他就是没法实现梦想。他的遭遇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中华民族来说,又是何其幸运。 他没有实现理想,至多是使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小官僚。但却使中华民族多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三百多首诗的传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知识宝库。

孟浩然简介20字

孟浩然简介20字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他和王维齐名,世称王孟。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曾隐居鹿门山,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开唐朝山水诗之先河,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孟浩然经历简单,诗歌题材狭隘,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生平 公元689年生于襄州襄阳。 少年时代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佚事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孟浩然名声 孟浩然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

关于李白的文章

给你两篇原创文你自行挑选吧 月光下忆起你 夜,没有喧嚣,一切,仿佛整个宇宙如死水般沉静.也许,我不 应该入睡,今夜,注定了要穿越时空,与你想见.浩瀚的宇宙流 动着美丽的繁星点点,一片璀璨,彩色的梦幻似乎已将所有遮掩,表面的流光也许是眩目的,但当繁华落尽,皎洁月光照亮黑夜,洒在人间的那一瞬间,就都明白,撕开玻璃纸,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颗与众不同的心. 五千年,起起落落,站在盛世顶端的,不是大唐的熠熠辉彩,而是你,浓缩了一个王朝的背影,在 剑气啸成的月光下,独饮那一杯愁断肝肠的清酒,酒虽清,却 知其中苦涩滋味,只有你知道.也许我并不懂你,也许是懂你真 的很难.有的时候,感觉你的什么故事我都不知道,但有的时候,你却离我那般贴近.近的好象就活生生在我耳边,讲述着那些 轻纱迷离的历史,当我更想追溯时,你却触摸不到.多少次,当 我为此焦急时,总有一个声音回荡,习惯就好.习惯,这一切似 乎只是个梦,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会梦到你,你是一个印记, 就像你的诗,永远不会失去魔力,吸引着我.读你的诗,无论是 什么,我总是喜欢,你仰天长笑,潇洒挥别锦衣玉食,将千金散尽,只为博得友人会心一笑.但当夜深人静时,月光下,一个孤 独的背影,一壶酒,一把剑,漫天桃花与你的泪一起撒下.我知道,那杯中酒,是千丝万缕的辛酸.终于,你明白了,那锦绣长安 不是容身之地,那只不过是历史必然留下的所谓繁华,那里不 属于你,因为仙人的家在青埂峰下.离开,是你的选择,是这选择,完美了你的一生,给历史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李白. 梦李白 黄昏,河水波光粼粼,倚着桥上的石栏,闭眼倾听 潺潺的流水声,思绪万千。迷糊中看到了一条大河。那混 浊的河水,一浪高过一浪,向东奔腾,涛声震耳欲聋,似 一头雄狮在咆哮,要把大地吞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脑海浮现。却见岸边有一裘白衣,清

孟浩然的个性特征

孟浩然的个性特征 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关于这一点,学界的关注重点主要在其出仕与归隐行为及其间所体现出来的矛盾心态。只有较少的学者注意到了孟浩然一些其他的个性特征,如“拙”、狷洁、任侠、好交游、意气感激及脱略行迹等。事实上,如果能够综合考虑孟浩然在人际交往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特征,可能就会对其与李白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关于孟浩然的个性特征,以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的记载最为直接,也最为全面。其中的一段文字值得特别注意: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 王士源是孟浩然的同时人,而且是他的崇拜者。在孟浩然死后,王士源对他的作品及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他对孟浩然生平及个性的记载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可惜的是这段文字一直没有引起后世学者的充分注意。事实上,“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这样的表述很少出现在人物传记里,很有可能是王士源对孟浩然个性及人际交往特点的有意标示。从情理推测,“通脱倾盖”意在说明孟浩然待人接物时意气感激,即使初次相识也会以诚相待,不为世俗礼法拘束;“机警无匿”则意在指出孟浩然在交游之中机敏警觉,

善于洞悉他人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波动,而且也不藏匿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通脱”。换言之,孟浩然在人际交往中一方面可能非常率性,另一方面也可能非常敏感,而且两者交织在一起,互为影响。 关于孟浩然的这一个性特征,今天已经很难有直接的材料予以证明。然而也并非全无痕迹可循。张子容是孟浩然诗集中出现较多的酬唱人物,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但孟浩然在《送张子容赴举》中却说道:“茂林余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在送好友“赴举”之际,不是深切祝福,而是直接告诫对方勿以地位的变化而致友道有亏,言语之直接、尖锐令人诧异,真可谓“无匿”。从常理推测,孟浩然的这种反应很可能与他的“机警”,即对张子容某些言行的敏感有关。二人后来于某年除夕在张子容的贬所乐城相逢。张子容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自己对孟浩然的招待:远客襄阳郡,来过海畔家。樽前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非是竞奢华。 在诗歌的末尾,张子容特意对孟浩然说明,自己对他的招待是仿效谢安在东山行乐之意,而不是有意在旧友面前夸饰排场。张子容的这一举动同样非常奇特,然而并非不可理解。对于这次见面,孟浩然的定位是:“予是乘桴客,君为失路人。”即认为二人都处于失意之境,寓有同病相怜之意。但张子容即使处于贬中,其处境也比孟浩然好得多。张子容“奢华”的招待行为很容易被“机警”的孟浩然理解为他对自身处境的矜持,或者是对孟浩然的含蓄反驳,故

我心中的李白

李白,一个存在于我们学生时代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他的作品,无处不在。我相信,每一个学过唐诗的人,对李白的作品从来不会陌生。小至幼儿园,大至白发苍苍的学者,说起李白,也许都能随口说出一两句他的雅作。似乎在每一个时期,我们都会接触到李白的作品,并从中习得人生的另一番感受。对李白最原始的印象,是从《静夜思》开始,这短短的四句唐诗,开启了我对李白诗作的认识之路,也开启了我对唐诗的学习之路。 然而,毕竟年少无知,对于李白的认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其作品的认识上,对他的体会,也只是通过其作品体会李白创作时的情感。这样的认识,是极为肤浅的,因此有时候常常不能理解李白为何有那么多饱满的情感,只能将其归结为才子多情愁。慢慢地通过对李白生活背景的了解,才渐渐明白他为何会有这么多饱满而复杂的情感。李白的人生过于丰富,经历过于繁杂,性格矛盾重重。李白历经大唐盛世,遭逢安史之乱,一生彷徨流离,传奇悲烈,出生于一个家道殷实却非显族的家庭,这迫使他为了得到权势,而想方设法地追逐功名,却又因为文人的傲气而不能摧眉折腰。李白既庸俗又洒脱,既重情又多情,既喜山好水,又不愿碌碌无为,矛盾贯穿一生,这便是真正的李白。也是这样矛盾的性格,才促使他有那么多那么多气壮山河却也情感丰富的诗作呈现于世人眼前。 李白的骨子里,有大丈夫的壮志豪情,也有诗人特有的细腻柔情以及对世间事物敏感的体会。他将每个时期所面临的悲欢离合,都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样不得志的仕途,让李白写出了《行路难》这样的感慨万千的佳作。短短的诗作,表达了世路之艰难和离别的悲伤。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所有和他一样满怀抱负却遇不到伯乐的人,同时也似乎在告诉自己大丈夫有才学何患无处施展。这样的诗句,也鼓励着世世代代奋斗中的人。他虽然满怀抱负,却因为诗人的傲气不能摧眉折腰。这样的气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白在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写了这首诗。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畅快地表明自己不会为了权贵放弃自己原则的心。同时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这样奇特的写作方式,不愧为“诗仙”。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导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一至六年级所学李白的诗

赠别诗 1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景诗 4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8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1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2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3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5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田园风光)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6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 乡村四月宋翁卷(田园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8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叙事诗 19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0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1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四励志诗 22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23 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4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哲理诗 25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6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状物诗 27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8 咏柳唐贺知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