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发展历程

万向集团是一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是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现有总资产80多亿元,员工1万多人,下属32家经济实体。汽车零部件业是集团主业,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万向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家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现代大公司。

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历尽艰辛,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万向集团这条航船从此启锚远航,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工场作坊式、多样化生产的初创阶段(1969年至1979年)

创办之初,鲁冠球带领众人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正是这种“多角经营”,使他们在当时一无足够的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凭精神、凭体力、凭苦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状况,使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下来,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

但是,多角经营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企业仅有的一点资金和技术力量。为了长远发展,1979年,他们进行战略调整,把70多万元年产值的“多角”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2)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1980年至1989年)

八十年代,公司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战略方针,以专业化为基础扩大企业规模,把技术进步效益与员工的利益紧紧挂钩,依靠技术进步,走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国际大市场,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赢得了市场。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1980年,公司把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全厂员工半年没发奖金,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深地烙在了员工心中。

从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公司开始了全面企业整顿。这些整顿内容包括:“先生产后生活”,公司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入,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先质量后产量”,建立了产品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先上学后上班”,公司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让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先制度后制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道工序。1980年底,公司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从而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2年开始,万向的产品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获得了国家银质奖。

在此基础上,万向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手段,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产品道路,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将生产与销售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1980年到1989年期间,钢材提价1.3倍,煤提价5倍,虽然万向的产品价格基本不变,职工年收入却增加了6倍,经济效益年均增长40%以上。凭借高质量、低成本,万向成了国内的行业老大。

(3)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飞跃阶段(1990年至1999年)

进入九十年代,公司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谋求跨行业、跨国界发展。

1990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向集团正式成立。1994年,集团董事局创建,对下属各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让下属企业成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直接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董事局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重大决策,搞好资本经营。集团对下属企业行使发展、控制、组织三大职能。在此组织管理结构格局下,形成了“外大内小”的特色,避免了大企业容易出现的应变迟钝的“恐龙症”,达到了缩小管理幅度,增强对外开拓能力的目的。

依托万向节形成的优势,集团以“高起点投入、高精尖设备、高层次人才、高档次产品”为指导思想,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了系列化开发,先后开发了轿车等速驱动轴、汽车传动轴、轴承、轿车减震器等产品系列。1994年,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交易。1996年开始,集团进行资产重组,钱潮公司收购机械公司、特轴公司、汽轴公司、传动轴公司等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60%的股权,以较低的投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多家年销售亿元,利润千万元稳定的成长性公司,短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迈入高速成长期。

在发展零部件主业的同时,九十年代集团调整产业结构,以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形成了以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以万向美国公司为龙头的海外营销,以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流通贸易,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实业、股权、不动产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四块产业。

万向集团现有四大公司——万向集团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和万向美国公司。

万向集团公司是集团的母公司,以追求综合商社为经营目标,发展以积累资本为目的的实业投资、股权及不动产投资和以资本运营为手段的投资银行业务。万向集团公司作为集团的核心公司,对各下属单位行使控制、组织、发展的职能。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为产业性公司代表,以生产和销售各种汽车零部件为主,为系统配件供应商。其股票“万向钱潮”于1994年在深圳上市交易。1997年8月,产品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继1984年中国第一家汽车零配件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再次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一流主机厂配套市场的中国企业。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定位是:从生产、资本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发展成为系统零部件生产及供应商。

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专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其发展定位为: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在不同业务领域内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具有配置各种资源能力的高效流通体系。

万向美国公司为万向集团全资海外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负责集团跨国经营业务开拓,其发展定位为:拥有资源多种配置方式和能力的国际海外业务。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象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逐渐萌芽了。到目前为止,万向已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7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8家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万向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经历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三个阶段。

1984年春天,全美及全球产品供应商舍勒公司亚洲经销处总裁在广交会上看到万向公司的万向节产品质量很好,便专程到万向实地考察,于当天就签下了向美国出口3万套万向节的合同书。一年后,双方又签定了五年的出口意向书。

事情立刻引起了轰动,国内市场的大门也一下子向鲁冠球打开。然而鲁冠球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不会再受这年产30~40万辆汽车的市场局限,他要到大洋彼岸去,他要到那个“汽车王国”里去闯荡。他确信:“产品有了市场,企业才能生存。”“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本事”。1986年,国家批准万向有自营进出口权,从此万向义无返顾地走了出去。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日益明朗、坚定。万向在走出国门的产品交易中也发生了制度建设和经营观念的重大转变。这就是以杭州万向节总厂为依托正式组建万向集团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企业,同时万向的主要产品已覆盖国内65%以上的市场,并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92年开始,万向利用乡镇企业灵活的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和向朋友、客户筹借了5万美元,在美国建立了营销公司。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同时批给了公司98万美元,万向

海外出击度过了最困难的创业时期。为了赢得更大的海外市场,他们想方设法,用股权换市场,用设备换市场,甚至让利换市场。1999年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QA1公司的股份; 2000年由于舍勒公司经营不善,万向以42万美元整体收购了这家当年第一次将万向领向国际市场的公司。迄今为止,万向已成功收购了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ID公司、LT公司、QAI公司和UAI公司等8家海外公司。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对UAI公司的收购。

位于美国芝加哥的“UAI”公司成立于1981年,公司主要以制造与销售制动器及零部件等系列产品为主,是美国维修市场该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客户涵盖了所有美国各大汽车零部件连锁店及采购集团。“UAI”公司于1994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2000年,公司实现了销售7100万美元。2001年8月28日,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正式收购美国“UAI”公司(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INC)。按照协议,万向美国公司拥有“UAI”公司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将担任“UAI”公司共同董事长。万向美国公司被授权在必要时,以实际拥有58.8%的投票权,确保对该公司的绝对控制能力。

此次海外收购,将为“万向”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新增7000万美元的份额;同时也可为国内相关企业每年增加2000多万美元的订单。从此,“万向”在国内和海外都拥有自己的上市公司。鲁冠球称此举是中国乡镇企业在面临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所作的又一创新尝试,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先河。

集团在进行一系列并购的同时,还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汽车集团进行各种生产与技术合作。1997年8月,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从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国际一流主机厂配套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公司正全力向着国际系统汽车零部件生产及供应商进军。万向集团的产品标准则完全按照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确立的QS9000国际最高质量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并随时根据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正是由于对自己几近苛刻的要求,万向实现了进入美国主流市场,进入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与国际一流主机厂家生产配套的梦想。目前万向还与国内二汽、南汽、哈飞合作,并准备与一汽、昌河、柳微等建立战略同盟。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稳固了万向集团作为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的地位,而且使集团走上了向国际汽车零配件制造巨头冲击之路。

万向集团跨国经营的启示

万向集团从一个只有7个人、4000元钱的乡镇企业发展成拥有资产80个亿、员工超1万人的国际性大企业集团,万向集团为零部件业开拓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其经验值得国内汽车和零部件业研究和借鉴。万向集团的跨国经营的历程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敢于和善于学习,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万向集团生产的汽车万向节打进美国市场是在1984年,是由美国舍勒公司这个同行“师傅”领进门的。开始时,美国舍勒公司帮助万向卖产品,后来跟万向“拜拜”了。谁知万向这个“徒弟”是个有心人,一边卖产品,一边学“手艺”,做出的产品一点也不比美国的差。舍勒公司在国际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还是万向的产品地道,只好“吃回头草”,继续销售万向的产品。最后,万向美国公司越做越好,而舍勒公司却因经营不善陷入了困境。令“师傅”没想到的是,2000年10月,万向集团所属的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敢于和善于学习不仅使万向集团得到了国际级汽车零配件企业的真传,而且最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超过了“老师”,在国际汽车零配件市场上一展身手。

第二,借助资本市场,把蛋糕做大。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认为一个游离于国际资本市场之外的企业,算不上是一个现代企业。所以万向集团很早就谋求通过资本市场来发展。1994年,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万向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成为我国首批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民营企业之一。2001年8月,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拥有其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时被授权在必要时可以实际拥有58.8%的投票权,从而拥有了对UAI的绝对控制能力,此举不仅标志着万向集团开始进军海外资本市场,而且开创了我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此举将为“万向”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新增7000万美元的份额,同时也可为

国内相关企业每年增加2000多万美元的订单。从此,“万向”在国内和海外都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万向集团正向国际大汽车零配件集团的目标迈进。

第三,跨国联合,不是简单的1+1的概念,而是更深层次战略资源的对接。万向海外公司早些年是以自己创业为主,近几年却将发展重点放在了联合和收购上,对于万向去年成功收购UAI,海外媒体也认为这为万向跨国界市场融通、技术共享、优势互补创造了商机。万向进行跨国并购,要的就是“会下金蛋的鸡”——通过并购向海外要市场、要资本、要人才,使万向的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在国际上,万向主要采取了两个步骤:第一步,与同行企业建立战略同盟;第二步,与国外汽车厂建立战略同盟,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主要措施是收购、控股和参股。并购与联合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抢市场,通过抢市场进入主机配套,再扩张发展。通过更深层次战略资源的对接,万向集团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四,越是国际化,越要本土化。在风风雨雨的实践中,鲁冠球进一步认识到:不仅要卖产品给洋人,更重要的还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包括市场资源、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技术、资金等多种资源。这叫做: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按国际规范运作,实施“本土化战略”。万向美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包括市场本土化、人员本土化、产品本土化和资本本土化等多个方面。至今,万向美国公司在当地的融资比例已是总部投资的两倍,并与花旗、美林等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融资方式包括贷款、发行债券、债权抵押等。2001年,万向进一步提出“激活智慧,分配未来”,一方面开始实施经营者基金,同时积极争取在美国上市。

第五,实施“三接轨”措施。万向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跨国集团,对此他们提出了实施“三接轨”措施:(1)接轨跨国公司运作。即与国际汽车厂建立战略同盟,实现与大公司合作,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建立国际生产基地。通过收购换市场、控股换市场、参股换市场、设备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多种形式抢占市场;通过进入主机配套,取得再扩张的发展空间。(2)接轨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在美国设立技术中心,不断把国内的科技人员派出去和吸引更多的外国专家来国内传授,而利用好一切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的机会,形成核心技术,始终保持与国际主机厂家的同步开发。(3)接轨国际主流市场。进一步完善海外营销体系,合理配置全球资源,扩大与国际一流主机厂建立配套市场,形成核心市场,发展跨国经营。

文/金永红(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整理日期:2003-10-2 编者按: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关注,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成功。过去已有的几种模式,有何成败得失值得借鉴?是否还适合今天的中国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浩洵博士。 “通过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研究,我们大体可分为四个模式。”曾经为多家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作过管理咨询的徐博士缓缓道来。 路径一:低成本扩张 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集现在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可以被复制吗?

徐博士说,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其他企业也可反过来拷问自己,如果要采用这个模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彩电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这与集装箱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集装箱行业大部分是BTOB,不需要很大品牌投入、渠道也很简单,全球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因此中集的模式在彩电行业可能就不会成功。 “中集在并购上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徐继续分析道,中集选的是具有大量贸易逆差的地区,进行大量战略上的并购、业务布局很合理。这对他降低运输成本很关键。因为集装箱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高,如果制造地货源不足,空箱率高,那么运输成本就上去了。而贸易逆差大的地区,运输量也大,运输成本就肯定底。这样,中集集团在获得低成本制造优势的同时,运输成本还比其他对手低不少。 当然,中集的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让自己有钱赚,还要让该倒闭的对手倒闭,这样自己就可以去整合整个行业。 第径二:收购与兼并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徐博士看来,兼并与收购也将是中国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 来源:新财经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6日16:02 作者:郑磊 万向集团最早是一家由农民经营的“铁 匠铺”,三十多年后发展成为中国汽配业的 龙头企业,拥有近120亿元资产,在美、加、 英、德等国设立了十多家子公司。 万向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是在当时经济 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最初为拖拉机、卡车 供应万向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供应轿 车的万向节。当时国内市场狭小,同类企业 有五十六家,竞争非常激烈。乡镇企业没有 国家计划,内销没有市场,要想绝处逢生就 只有出口。 1984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商舍勒贴牌生产3万套万向节。通 过十几年跳跃式的发展运作。2005年,万向海外收入已经占到集团主营收入的26% 以上,被海外同行视做主要竞争对手。万向国际化的成功对非消费品制造企业具有典 型的借鉴意义。 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万向在技术、质量上比不过优秀的同行;在国内,万向在 成本、价格方面比不过小厂。万向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形成了跨国企业必备的能力—— 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使资源在嫁接、转移、互换中,得到了有效地放大和 提升。 传奇般的并购整合 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中国成为欧美跨国 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同时,随着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零部件制造商 的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又无法转嫁给整车制造商,微薄利润率使其难逃破产或濒临困 境的命运。 雪上加霜,跨国公司纷纷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额,万向正是借此机会,以极少的现 金和低成本的制造优势,通过并购挽救了那些濒临倒闭的欧美同行。万向海外扩张过 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几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并购战役,使其国际化充满了传奇色彩。 传奇一:低产高出。美国舍勒公司是全球拥有万向节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具有 强势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万向曾为其贴牌生产长达十四年,后来舍勒公司的经营状况 越来越差,1998年被万向以难以想象的42万美元的低价收购了品牌、专利技术、专 用设备和市场网络。之后,万向将舍勒公司的所有产品全部搬到国内生产,在美国市 场仍以舍勒的品牌销售,实现了国内低成本生产,国外高价格销售。此次收购还使万 向取代舍勒成为全球万向节专利最多的企业。

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

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2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3万向集团公司 4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6普天东方通信集团 7浙江中烟工业公司 8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9正泰集团 10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2纵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3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14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15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16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7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 19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钱江集团有限公司 21杭州橡胶(集团)公司 22荣盛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23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4浙江森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5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26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27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8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29新世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0巨化集团公司 31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32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33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

34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35兴乐集团有限公司 36浙江华孚集团有限公司 37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38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9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40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 41西子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42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 43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4浙江赐富化纤集团有限公司45精工集团有限公司 46杭州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47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48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9兴惠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50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51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52浙江化纤联合集团有限公司53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54光宇集团有限公司 55浙江翔盛集团有限公司 56星星集团有限公司 57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 58苏泊尔集团有限公司 59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0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1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62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63飞跃集团有限公司 64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中国石化集团杭州炼油厂 66绍兴滨海石化集团有限公司67浙江永通染织集团有限公司68浙江南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9浙江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摘要]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中国企业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本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从并购的一般程序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 跨国并购技巧程序风险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从理论层面看,从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均以发达国家制造业厂商为对象构筑其理论体系,强调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须在国内活动中获得具有独占性的技术优势。邓宁从微观角度概括了企业跨国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在主观方面,企业拥有对特定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在客观方面,某些国家和地区具有特别适合这些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把两者联结起来,促使企业跨国化扩展的则是其转移使用无形资产的内部化组织能力。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对市场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不完全具备。结合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和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它们一致强调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生产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在于现有技术与当地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学习能力的有效结合,在于对技术的创新性吸收。我国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应依靠对现有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技术差异化和本土化来实现跨国经营。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企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庞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并购能力冲入中国,迫使你必须寻找你的合作者。因此,我们要主动寻找和全球合作的机会,不单单是赚钱的问题,还要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全球价值链中,跟全球资源进行整合。任何一个产品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要几十个国家来完成,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在这个生产价值链上发挥作用,取得一定的份额。中国企业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寻找自己的份额,让自己融入全球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最初,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几乎是清一色的绿地投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企业逐渐积累海外扩展的经验,降低海外扩张的风险,但建设的周期较长,扩张的速度过慢。对于制造业来说,并购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出反应,抓住市场机会。此外, 自然资源的短缺是“走出去”的又一动因,并购后,企业可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开拓和争夺市场。国企到国外买油、买矿、买森林、买资源性产业,是中国并购大规模增多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技术方面的动因,企业通过并购能完整地获得原有企业的经验,形成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跨国并购方式能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 从宏观层面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资源禀赋条件的逆转。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中国财富增长很快,储蓄存款大量增长,企业积累的资金也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已具

万向美国公司的6起收购中 (10大)

万向美国的6起收购 从1997年到2007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欧洲成了6起收购: (1) 2000年4月,收购美国舍勒公司的专用设备、品牌、技术专利及全球市场网络,从事万向节的营销业务; (2) 2000年10月,收购美国LT公司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轮毂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3) 2001年8月,收购美国上市的UAI公司200万股可立即转换的优先股,获取2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制动器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4) 2003年9月,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从事汽车传动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5) 2005年,收购美国PS公司60%的股权,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6) 2007年7月,收购美国AI公司3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模块装配及物流管理业务。 万向美国公司的6起收购中,舍勒公司是资产收购,其他5起是股权收购。这些股权收购有一个共同特点:万向美国公司均取得了第一股东地位,获得了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拥有LT公司35%的股权、UAI 公司21%的股权、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PS公司60%的股权、AI公司30%的股权,但没有一家是全资收购。 万向美国公司收购的6家美国公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共性:一是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较多;二是均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营销为主要

业务,不少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是美国整车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三是大部分与万向集团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或者有多年的关注和交往历史。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何志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1-01 ?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 舍勒公司创建于1923年,到2000年已有77年的历史。 洛克福特公司创立于1890年,到2003年已有113年的历史。 PS公司由帕沃尔家族于1933年创立,到2005年已有72年的历史。 ?美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 舍勒公司是美国汽车市场上三大万向节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在欧、亚、美、澳各大洲设有分公司,在万向节领域的专利数量名列美国之首。 LT公司是供应美国汽车轮毂单元最大的制?装配商之一。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发展历程 万向集团是一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是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现有总资产80多亿元,员工1万多人,下属32家经济实体。汽车零部件业是集团主业,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万向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家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现代大公司。 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历尽艰辛,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万向集团这条航船从此启锚远航,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工场作坊式、多样化生产的初创阶段(1969年至1979年) 创办之初,鲁冠球带领众人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正是这种“多角经营”,使他们在当时一无足够的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凭精神、凭体力、凭苦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状况,使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下来,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 但是,多角经营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企业仅有的一点资金和技术力量。为了长远发展,1979年,他们进行战略调整,把70多万元年产值的“多角”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2)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1980年至1989年) 八十年代,公司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战略方针,以专业化为基础扩大企业规模,把技术进步效益与员工的利益紧紧挂钩,依靠技术进步,走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国际大市场,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赢得了市场。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1980年,公司把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全厂员工半年没发奖金,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深地烙在了员工心中。 从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公司开始了全面企业整顿。这些整顿内容包括:“先生产后生活”,公司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入,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先质量后产量”,建立了产品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先上学后上班”,公司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让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先制度后制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道工序。1980年底,公司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从而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2年开始,万向的产品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获得了国家银质奖。 在此基础上,万向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手段,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产品道路,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将生产与销售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1980年到1989年期间,钢材提价1.3倍,煤提价5倍,虽然万向的产品价格基本不变,职工年收入却增加了6倍,经济效益年均增长40%以上。凭借高质量、低成本,万向成了国内的行业老大。 (3)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飞跃阶段(1990年至1999年) 进入九十年代,公司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谋求跨行业、跨国界发展。 1990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向集团正式成立。1994年,集团董事局创建,对下属各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让下属企业成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直接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董事局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重大决策,搞好资本经营。集团对下属企业行使发展、控制、组织三大职能。在此组织管理结构格局下,形成了“外大内小”的特色,避免了大企业容易出现的应变迟钝的“恐龙症”,达到了缩小管理幅度,增强对外开拓能力的目的。

福布斯排行榜大企业(55人)

三、福布斯排行榜大企业(55人) (以下46人由省经信委会同省工商联负责邀请) 李彦宏百度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亚军龙湖地产集团董事长 马化腾腾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永行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陈发树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 鲁冠球万向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欣SOHO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郭广昌复星国际董事长 王传福比亚迪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磊网易董事长 孙广信新疆广汇董事长 朱共山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黄伟新湖集团董事长 李新炎龙工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卢志强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 张志东腾讯董事长 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 刘忠田忠旺集团董事长 张宏伟北京东方集团董事长 陈丽华富华集团董事长 高德康波司登集团董事长 张力富力集团董事长 张茵玖龙纸业董事长 - 1 -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 吏玉柱巨人集团董事长 周福仁西洋集团董事长 傅光明圣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立深圳立业集团董事长 安康华兰生物工程集团董事长 陈义红中国动向董事长 方威辽宁方大集团董事长 戚金兴滨江房产董事长 沈文荣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 陈天桥盛大网络公司董事长 张桂平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 陈金霞涌金集团董事长 何金明人人乐商业集团董事长 张志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 朱孟依合生创展董事长 王文京融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鲜扬恒鼎实业董事长 (以下9人由有关市政府负责邀请) 何享健美的集团董事长(合肥) 许家印广州恒大地产集团董事长(合肥) 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合肥) 杨惠妍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合肥) 沈国军银泰集团董事长(合肥) 吕向阳融捷投资董事长(合肥) 黄如论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合肥) 祝义材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山)林秀成三安集团董事长(芜湖) 四、产业转移省市大企业(1 34人) (由省经信委会同省工商联负责邀请) - 2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号*********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浅析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地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例 姓名******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徐卓镛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地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地研究成果.文中合法应用他人地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地任何形式地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地论文或成果. 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后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地学士学位;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本人地行为进行通报; 3.本文按照学校规定地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地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地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地逐渐增长,浙江地民营企业产值占据了全省经济很大比例,从前期地三分之一到半壁江山,直到现在有地地区地民营经济占百分之八十,成为支柱产业.浙江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打破了区域地界限,于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看准了国外更广阔地市场,向国外直接投资,让企业地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性,浙江民营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地过程中也将面临不计其数地风险和困难,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探索解决,才能保证国外市场地顺利运营.在此,本文主要以浙江民营企业万向公司作为实例,分为三个部分对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地风险和应对措施做了一定地阐述:第一,就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做了描述;第二,就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地风险做了一些分析;第三,对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地措施列出了对应地参考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直接投资,风险,措施

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目录 一、公司概况 (3) (一)公司简介 (二)对万向集团的SWOT分析 二、万向集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6) 三、万向模式——反向OEM模式 (8) (一)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汽车配件供应商 (二)把产品转移到国生产 (三)打上原来的品牌返销国际市场 四、其他模式 (10) 五、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国购并再次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跨国购并战略中,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大型骨干企业表现突出外,中海油、海尔集团、万向集团、华立集团等一批正在崛起的企业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万向集团竞争优势的分析和国际化模式的探索,综合比较了中国各大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模式,并提出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万向集团“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加入WTO则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融合,国市场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避风港,即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也将对中国企业敞开更大的门户。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万向集团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通过其“走出去”的经历展现其国际化历程。 一、企业概况 (一)公司简介 万向集团(工业)公司始创于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以“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品牌化、合作全球化、资本市场化”为目标,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现运营万向电动汽

万向集团信贷风险评估的报告

附件八 情况说明:根据上海银监局的相关要求,本次我行应提供对万向集团的信贷风险评估报告,但考虑到万向集团注册在浙江省的集团客户,其在上海主要的经营管理平台为万向资源有限公司,而我行也仅与万向资源有限公司建立了较长时间的授信合作关系,鉴于上述情况,我行本次仅对万向资源有限公司的信贷风险提供评估报告,敬请谅解。 评级结果 年度2007 2008 2009 等级AA AAA A 企业概况 万向资源成立于2004年5月,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已 全部到位,由万向集团公司全资持有,以进口贸易及转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获得有色金属(含贵金属)、能源、黑色金属三大类产品的流通服务贸易资质,目前年贸易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粗铜及铜产品贸易商之一,与上下游企业均建立了长期的采购、供货关系,经 营趋向稳定。 评级观点 ●公司处于鲁冠球所控制企业群的核心地位,其对下属子公司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公司在有色金属、能源等贸易领域经营多年,应收账款周转情况较好,主营业务获现能力较强; ●有色金属、能源贸易板块经营前景尚可,且人民币升值也将为公司带来较高的汇兑收益。 风险揭示 ●整个集团未完全摆脱家族经营管理模式,领导人个人能力、个人魅力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司存货、期货保证金对资金占用较大,近年来对外投资力度持续增加,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公司负债增长迅速,银行贷款、关联借款大幅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明显,财务状况并不理想。 万向资源有限公司信贷风险评估报告A级表明: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 偿还能力较强;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未来经营与发展易受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 影响,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会产生波动。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订重大战略合作

证券代码:000559 证券简称:万向钱潮编号:2010-061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订重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协议概述 1、为支持公司在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围绕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快升级提高的需要,经与万向集团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万向电动汽车”)友好协商,三方于2010年12月29日在杭州市萧山区签订了《关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董事会审议表决情况:公司董事会于2010年12月29日召开2010年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签订重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议案》。万向集团公司持有本公司51.53%的股权,是本公司控股股东,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上交易构成了关联交易。公司董事会在审议上述议案时,关联方董事回避表决,非关联董事一致投票赞成该议案。 以上协议签订交易无须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也无须获得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二、协议方概况 1、万向集团公司

注册资本:45000万元 注册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路 经营范围:实业投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制造、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范围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承包境外机电行业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的劳务人员;国内贸易(法律、法规禁止的限制的项目除外)。 2、万向电动汽车 注册资本:35000万元 注册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三路 经营范围:电动车辆及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电池的研究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商用车、电池的销售,旅游休闲电动车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车辆、汽车及零部件的技术服务,实业投资,经营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限止或禁止的除外)。 三、协议主要内容 1、万向集团公司和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承诺:①公司所开发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为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的优先或独家供应商。具体采购协议由本公司、万向电动汽车公司双方按照市场价格协商确定;②万向电动汽车公司将利用自身长期开发积累的技术基础,对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给以技术及市场业务等方面全力的支持。 2、万向集团公司承诺:鉴于万向电动汽车公司虽已有十余年的纯电动汽车及电动力总成开发生产的历程,但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前景尚不确定,且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本身的生产经营也仍在亏损和不稳定的状态,为此,为了支持公司的稳健发展,万向集团公司承诺在公司认为入股万向电动汽车公司的条件成熟,并提出入股动议时,

中国跨国并购失败案例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以及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失败案例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以及 分析 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篇 1 2021年6月2日,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并购悍马品牌签署谅解备忘录,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品牌所有权益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但此项并购最后的实现,尚需要获得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准。 2021年7月15腾中重工日表示,公司已经向发改委提交了申请,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正式进入官方审批阶段。对收购悍马和悍马国产两个步骤的审批,分别由商务部和发改委担任之责。就审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方面,发改委态度尚待明确。油耗问题是发改委不能通过悍马国产的关键问题。 2021年08月14日由于腾中和通用在商议悍马资产的具体价格上出现了分歧,所以一再延期签约时间。 2021年08月21日腾中重工为了准备接受悍马,正在积极部署相关工作,并挖来奇瑞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强,准备在上海成立悍马中国的运营团队,主要负责进口悍马在华的销售工作。

2021年08月24日腾中高管准备飞抵底特律与通用展开最后的谈判。悍马的正式出售协议也将于此次商旅中签订并对外公布。但交易生效前还需通过中美双方监管部门的批准。 2021年0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彻底回绝了腾中的收购申请,理由为腾中上报的收购报告中,仅仅收购悍马的品牌,不属于发改委核准项目。 2021年10月10日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9日宣布,双方就通用汽车旗下高端全路面品牌悍马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腾中将以1.7亿美元左右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 2021年02月01日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已和美国通用汽车达成协议,将悍马收购交易的最后期限延期一个月。即将该笔收购交易在1月31日到期最后期限延长到2月底,并同时等待中国监管层的批准。 2021年02月25日(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 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篇2 2021年5月,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在美国以200万美元收购一家即将破产的美国三叶系统公司的特定资产,其中包括若干涉及云计算(Cloudputing)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型收购却遭遇了“安全魔咒”,2021年2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华为收购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2016年07月01日 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那么收购美国电脑汽车制造商Fisker 公司,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 关键词关键词::万向集团,国际化,本地化,并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研究》(71132001)和科技部课题《充分利用美国科技创新资源——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研发、并购活动》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尤为重要。万向集团(简称万向)作为我国制造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民营企业,其国际化之路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一、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 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 在国外,万向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12%。万向是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3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能取得如此业绩,与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有密切关系。万向国际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开拓阶段——产品走出去 1984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国舍勒公司贴牌生产3万套万向节,由此开启了万向的国际化之旅。 国内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汽车车型及技术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而国外一些技术则有很大改变。因此,要改变国内市场,万向需要通过“走出去”了解国外情况。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万向作为一家乡镇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进不了国家的计划。为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万向开始考虑在国外销售产品的可能性,于是参加了广交会,决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万向一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是通过进入汽车维修市场和汽车零部件超市。经过几年的运营,万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成本优势和技术质量优势初步凸显。 第一阶段万向的产品定位为万向节,从而奠定了企业的起点较高。从企业产品“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万向人的眼界变宽,开始放眼国际市场,市场变大了。 扎根阶段——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人员走向国际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总结

思考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2)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 3)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 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 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鲁冠球对万向集团的战略方案设计与战略方案管理

鲁冠球对万向集团的战略设计与战略管理 众所周知,起步于乡镇企业的万向集团,被誉为民营企业中的常青树,用一句有学术意味的话来说,就是一家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不仅如此,她还是一家发展速度相当快的绩优企业、著名企业。中国民营企业数以千万计,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她的当家人鲁冠球更是理所当然地被誉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今年初他被CCTV评为2001年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之一,同时又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21位企业领袖之一,这使他的常青树色彩更为鲜明。对于这些,笔者不想详述。笔者在此只想探讨一下鲁冠球及其万向集团最核心的成功之道。 作为曾在万向集团董事局工作过的一员,笔者非常清楚地知道,促成鲁冠球和他的企业成为常青树的因素非常之多,若一一列举,便不胜枚举。但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他都不是决定性的。这个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鲁冠球作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非常善于对他的企业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管理。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鲁冠球由于天赋和后天的刻苦学习(每天阅读的信息量大约四五万字),具备了真正企业家的多种素质,二是他拥有作为真正企业家的核心能力——对自己的企业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管理的能力。也许他本人并不以为然,或他本人对此并不认同,但笔者认为这确属事实——一个让人兴奋的事实。 限于篇幅,本文不拟研究鲁冠球作为一位真正企业家所具备的各种素质,而只集中笔墨探讨一下鲁冠球是如何对他的万向集团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管理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企业战略设计和战略管理是一个很理论、很学术的话题,但在鲁冠球这儿它首先是一种实践——一种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实践。而鲁冠球与很多企业领导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在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同时重视思考、重视总结、重视学习。而他对万向实践的思考、总结、学习以至于再实践、再思考、再总结、再学习其实就是笔者所说的他对万向集团的战略设计与战略管理。 结合鲁冠球的经营实践,笔者觉得,战略设计与战略管理其实并非两个问题,就其实质是一个问题。准确地说,战略设计只是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由于它在战略管理中的极端重要性才被单列出来,并与战略管理相提并论。之所以说它极端重要,是因为战略设计的问题不解决,谈战略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在笔者看来,没有战略设计,就没有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家而言,战略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搞清自己企业的“母战略”是什么。“母战略”的说法是笔者的“发明”,它指的是企业的总体战略,而总体战略的本质是产业战略。战略设计的任务,其实就是要确立企业的总体战略,也就是要解决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包括产品选择问题,下同)以及在所选产业中“做多大”的问题。那么如何确立企业的总体战略呢?笔者认为,确立企业总体战略的任务主要有二: 一是选择企业所要从事的产业,这里包括在产业上搞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问题。若搞多元化,其中的主业又该如何选择,是搞相关的多元化,还是搞非相关的多元化。这其实就是企业“做什么”的问题。 二是企业在所选产业中“做多大”的问题,主要是在所选主业中“做多大”的问题,也就是要在所选产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的问题。一般而言这里也包括企业“在整个企业界要居于何种地位”的问题。 先谈谈鲁冠球在产业选择即在“做什么”方面的探索。 对于鲁冠球而言,在创业初期,企业的总体战略是不太明确的,笔者以为用“生存型多元化产品战略”来概括当时他的企业的总体战略是比较合适的。为了生存,除了万向节之外,他还拾遗补缺,生产过犁刀、铁耙、船钉、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正是这种“生存型多元化”,使他当时在一无足够资金,二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