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乘龙快婿成语典故故事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乘龙快婿成语典故故事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乘龙快婿成语典故故事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乘龙快婿成语典故故事

乘龙快婿的意思及由来

春秋时代,秦穆公最小的女儿名叫弄玉,长得非常漂亮,擅长吹笙,穆公非常喜欢她,一心要替她选择一个理想的丈夫。

有一天夜里,弄玉梦见天上西南方出现一个美貌的男子,骑着彩凤来到她所住的楼房前的凤台上,对她说:“我是太华山的主管人,玉帝叫我来和你结为夫妇,我们应该在中秋节这一天见面。”

说着,他就拿出身边带来的赤玉萧吹起来,音调非常好听;弄玉听得不觉陶醉了。第二天,她就把这个梦告诉了穆公,穆公立时派人到太华山去找这个吹箫的人。后来在太华山找到了,一个名叫萧史韵人,随即带到穆公的面前,并且叫他吹箫,这一次吹出来的箫声比弄玉在梦中听到的还要美妙。穆公常高兴,而在厅子后面偷听的弄玉,也情不自禁地说:“他真是我的好丈夫啊!”

当天正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他俩结婚了。结婚不久,萧史教弄玉学吹箫。大约半年以后的一个晚上,夫妇俩正同在月光下面吹箫,忽见一只紫色的凤停在凤台左边。又有一条赤色的龙停在凤台右边。这时萧史才说他原本是天上的神仙,因为和弄玉天生有姻缘,所以特地前来配婚,但不能长久地住在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骑凤,双双腾空而去了。

【原文】

“乘龙快婿”是一个神话故事。因故事里面萧史是乘着一条龙飞回天上的,而他又是秦穆公喜爱的好女婿,所以后来的人凡称赞别人的女婿,就说是他的“乘龙快婿”或“乘龙佳婿”。

此典出自《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子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风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风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乘龙快婿成语

【汉语注音】:chéng lóng kuài xù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历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称赞别人的女婿。女婿的美称,适合用在强调别人女婿很有前途的时侯。

【乘龙快婿的意思】:乘龙:比喻得婿如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赞别人的女婿好。

【乘龙快婿的近义词】:东床快婿、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的反义词】:;

【乘龙快婿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非常疼爱她的的女儿弄玉,秦穆公很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君。弄玉生得一副花容月貌的样子,而且特别会吹笙,有天晚上,弄玉楚里看到一位俊男在他的绣楼前吹着箫,这位男子来到弄玉面前温柔地她说:“玉帝命我来跟你成婚,时间就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那一天,我就在太华山上住。”男子说完又吹起了玉箫。弄玉第二天把昨天天的楚跟秦穆公说了,秦穆公听了后便马上命人到太华山去找到了那个吹玉箫的男子,原来他的名字叫萧史。秦穆公见到萧史后

感到很满意,于是弄玉跟萧史便在中秋这一天结为了夫妻。后来他们的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就这样日子很快过了半年,有一天弄玉跟萧史在一起吹箫、笙,突然有一条赤龙和彩凤飞落在萧史的身边,箫史这时对弄玉说道:“我是天上的神仙,不能在人间长留,现在必须回到天庭去了。”弄玉不想与箫史分离,于是二人一起去跟秦穆公道别,秦穆公无法违背天意只能让夫妻二人回到天庭。于是萧史乘着赤龙弄玉驾着彩凤向天庭腾空而去。

【乘龙快婿例句】

《魏书.刘昞传》:“……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俊,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特许龙,言得婿如龙也。”

明.汤显祖《紫钗记.回求仆马》:“待做这乘龙快婿,骐骥才郎,少的驷马高车。”

峻青《海啸》第三章:“实际上,谁也不知道他申家大院里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个威风凛凛的乘龙快婿。”

【乘龙快婿造句】

莆田人家里要是没有男孩子就想要招附马爷,都希望能招个乘龙快婿到家里来。

有位大方的岳母娘在女儿结婚的时侯送给她的乘龙快婿一辆宾利高极轿车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

乘龙快婿的典故故事

相传春秋时代(约公元前700年),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着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着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不饮不食,不下数年。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

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着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导语:通过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指有空子可以钻。(机:机会。乘:趁。)举例: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举例:一个人无论求学或做事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有口难言: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举例:如果这事你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难言了。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没有顾忌.多含贬义。 举例: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气象:情景。) 举例: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举例: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举例:山顶上云雾笼罩,看上去若隐若现。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举例: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 飘飘欲仙: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欲:将要。飘飞上升) 举例:“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是乐不可支、飘飘欲仙了。 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苍:灰白色。) 举例: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瞬:一眨眼;息:呼吸。) 举例:时代瞬息万变,一味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 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举例: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指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 举例: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有志竟成的道理。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茂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风采和才华。茂:旺盛。) 举例:我们还年轻,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代,应多学点东西,不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 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 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 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越人与狗: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这条狗跑到越 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 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 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 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 报自己。 不过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 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 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 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一天,它突然扑到 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 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 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篇三】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乘人之危: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 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 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 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 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 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走进寓言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掩耳盗铃 教学设计荆海匣 一、指导目标: 1、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三、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过程: (一) 教师谈话引导,揭示课题,激起学习欲望 出示幻灯片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在咱们语文课本的第三单元是关于过寓言故事一 个单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幻灯片2,3,4,生:《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 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出示幻灯片5,引导学生理 解“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 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出示幻灯片6,师:同学们,你看到过这个图片,谁说说这个 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生:《掩耳盗铃》。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来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言内容 出示幻灯片7,大家一起读课题“掩耳盗铃”。课文中掩耳 盗铃是什么意思呢? 生:掩是捂住,盗是偷的意思。掩耳盗铃就是说一个人捂住 耳朵偷铃铛。 师:自由读课文《掩耳盗铃》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读准课文的生字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回答。 (三)师生探讨课文重点内容。出示幻灯片9 1,这个人为什么要偷别人的家的铃铛? 你们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我觉得他可能想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 听不见铃声了,就可以偷铃铛了,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师:噢,说得真好。你们是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问题, 很会读书,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偷铃铛时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还 是听得到,还是会发觉。这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 生:这个人还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不错,简直是自作聪明。 生:这个人很愚蠢。 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四)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意思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掩耳盗铃的人从偷到被抓住后的 心理变化过程。出示幻灯片10、11、12。 生: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生: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出示幻灯片13,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学 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出示幻灯片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用欺骗自己的方法去欺 骗别人。 “掩耳盗铃”已作为成语使用。请学生联系寓言的内容用自 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五)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生:掩住耳朵偷铃铛会被人发现,指不要用欺骗自己的办法去欺 骗别人,这样做是不好的,会失败的。 (六)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出示幻灯片15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板书:读思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 寓意; 板书: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 说明; 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板书:道理 三、总结

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最新成语故事测试三年级成语故事知识竞赛

三年级成语故事知识竞赛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5分) 1.“比喻非常喜爱某人,从而连带喜欢和他有关的人或物。”请根据这句话写出相应的成语。(1分) 2.“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己原有的长处。”请根据意思写出成语。(1分) 3..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原名是。(1分) 4..司马光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编写了一部总结兴旺教训,可供统治者借鉴参考的历史书,这就是《》。(2分) 5.补全成语:(12分)()竽充()( )耳盗( ) 守( )待( ) 完( )归( ) 拔( )助( ) 狐( )虎( ) ()羊补牢指()为马龙争()斗 画()点睛兔死()悲如()得水 6.下面给出了成语的上半部分,请把下半部分补齐。(4分) 千里之行,()。一言既出,()。 近朱者赤,()。知无不言,()。 7.成语应用:(4分) 陈明把作文写完了,但是为了凑字数,在最后又加上了一段,这真是。我本以为自己的书法水平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今天的书法展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水平,我感叹自己曾经就是一只。 《检阅》一课中,儿童队员们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后还是队长,尽快地作出了决定,使得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用这种是无法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的。 二、判断题:(20分) 1、《了如指掌》这个故事中,有许多人对祶礼不了解,就向孔子请教。(对) 2、《乐极生悲》这个故事中,齐宣王接受淳于髠的劝告,不再彻夜饮酒作乐了。() 3、《毛遂自荐》中,毛遂说服楚王和平原君联合抵抗赵国。() 4、《弄巧成拙》中,《九曜图》中水晶瓶里的莲花是孙知微画上去的。() 5、《前车之鉴》中的贾谊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对) 6、《杞人忧天》是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对) 7、《人鼠之叹》中,正在偷吃粮食的老鼠被李斯吓得四下逃窜。() 8、铜人的嘴上封上三道封条。形容言谈相当谨慎,不肯轻易开口。(对) 9、夏天用扇子把席子扇凉,冬天先把被子焐热再请父亲睡下的是黄香。(对) 10、《图穷匕见》中,荆轲带着一张名画作为礼物去见秦王。( ) 三、选择题。(25分) 1.《一鸣惊人》中,齐威王有个怪癖,喜欢听笑话、猜谜语。淳于髡打算用( C ) 来劝告齐威王。 A 故事 B 笑话 C 谜语 D 讲道理 2.《运筹帷幄》中,刘邦夸奖( D )在军帐之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于千里之外,( B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隔,( C )统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 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国去游玩。刚开始,他的亲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别人骗了。后来看他主意已定,实在没法劝阻,只好让他出发了。 没过几天,这个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到南方去,就应该朝南方驾车,可这个傻子却将车子朝着北方赶。这时,有个认识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 “你到哪儿去?” “我要到楚国去玩。”傻子答道。 “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把马车往北赶呀?” “不要紧,我的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好马也没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对,什么时候能跑到呢?” “没关系,我带的钱很多,我的路费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说。 “钱再多也没用,你的方向错了,一定跑不到楚国的。”好心人又提醒他说。 “你放心吧,我的车夫是个好车夫,他赶车很快,我会赶到楚国的。”傻子笑着答道。 那个好心人见他太糊涂了,实在劝不住,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他的马车越走越远。 【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惊弓之鸟: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赏析 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他按郭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注释]甘:甜的。 [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注释]楚:指古代楚国人。 [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胆:苦胆。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青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注释]闻:听到。 [提示]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开朗了许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健,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凑巧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提示]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持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

部编三年级上教案10.成语故事

10.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1)懂得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回答不出别人的问话;(2)理解寓意,懂得言行要前后一致。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夸口、戳穿、腮帮、俸禄”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4)指导写字。 三、精读《自相矛盾》 1.组织学生自由地读寓言。 2.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3.领读课文。 4.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5.交流小结。 6.组织学生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用矛戳盾,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7.组织交流,并进行小结: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8.精讲:首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矛戳盾会怎样;再分析结果与卖矛和盾的话。 9.揭示道理:

三年级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臵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 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

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

00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 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 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 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002郑人置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前往市场,却忘了带量好 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 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用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 也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003截竿入城——出自《笑林》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 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这是在说持竿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 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004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美女,名叫西施,她的身材、长相、一举一动都很美。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这副病态,在别人眼里很妩媚可爱。西施有个邻居叫东施,是个丑姑娘。她看见西施病态的表情很美,就模仿起来。她本身没有病,却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邹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她这样装模作样,别人反而不觉得她更丑了。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人有,不 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 005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 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 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 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 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 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006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 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三年级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三年级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鹤立鸡群】 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狐假虎威】 【成语释义】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 【成语溯源】 一天,森林里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狐狸,他高兴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把抓住狐狸,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开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万兽,不信,你按我说的做试试看。” 老虎看着狐狸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按它说的做了,自己走在狐狸的后面,在森林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见到这个场面,都吓得跑开了。狐狸在前面得意扬扬地笑着说:“怎么,我说老虎兄弟,这下,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老虎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是啊,狐狸大哥,小弟以后可

不敢这样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狐狸心想:“没想到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还出来和我斗呢,哎呀,赶紧跑吧,一会遇到一只聪明的老虎,我就完了……”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事非常规范。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

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越人与狗: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这条狗跑到越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报自己。 可是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一天,它突然扑到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很渺(miao)小,见识少。 出自《庄子?外篇?秋水》有一天,一只住在废井里的青蛙向一只从海里来的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高兴时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虾、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观赏游玩呢!”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去井里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揠苗助长:揠(ya):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然而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狐假虎威:假,借用,依仗。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跑,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鹬蚌相争: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yu pang) 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

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

小学三年级必读书成语故事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曹植 B孔子C 张良 D司马睿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 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A 妙笔生花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 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10分) 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2.姜太公钓鱼—,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 “______________”的佳话。 4.“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或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其中的“矛盾”原 指的是。现在指的是。 三、阅读题(10分)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 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 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 先生只好逃走了。 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2分) 2.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而后来只好 逃走的原因是。(4分) 3.“滥竽充数”现在作为成语使用,比喻没有真正才干,混在行家里凑数,或者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请你用这两种意思各写一句话。(4分)

(完整word版)三年级阅读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 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的环境。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成语释义及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bù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详细解释】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滥竽充数làn yúchōng shù 【释义】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详细解释】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