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有下划线的都城要求掌握简单示意图)

第一章

1.Q: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度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①私有制:传子不传贤财产私有筑城保护财产土地私有

②市、市井:固定的交换场所,最初的城市型居民点

③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成为独立部门,手工业及商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区分出来,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第二章

1.《考工记匠人营国》中关于城市规模、布局、城门、道路、城市等级等方面内容,总结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观念及影响。

⑴基本内容

①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②以礼治国的规划制度

③形成经纬的道路: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

④方格网的规划方法

⑵观念:营国制度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反映了礼制营建建设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

⑶影响: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观念。

2.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为小邑

都——凡是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成为都

市——市相当于虚、场(集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

城——有的外筑土墙、有的外为池沟、有的外为木栅栏,说明城为防御性构筑物,为保护君王统治,“筑城以卫君”

廓——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造郭以守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国——在周代国于城意义相同

3.商、周的都城及代表城市名称

商——商城(郑州)、殷墟(安阳小屯)

周——西周:丰京、镐京东周:洛邑

第三章

1.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鲁城、郑韩故城、淹城的布局特征。

△燕下都

①着眼城防,将平时建设与战时防御要求紧密结合;

②改变通行的以外廓充作经济活动综合区的规划方式,按照军事需求,以整个外廓为城防区。

③利用河道加固城防,利用河道作为分区规划的分界标志,为城市提供水源和航运之便。△赵邯郸

①旧邯郸扩展为廓,改造成为赵都的经济活动中心区。廓北设置离宫别苑,为利用原采邑城邯郸大夫宫室区改建扩充。

②以“一宫一城”为单位,聚合两宫一苑组成一座形制特殊、别具一格的宫城。三城主次分明,结构严谨。

△齐临淄

①城廓分工的规划格局。营丘旧城(内城)承担政治活动中心的职能,另建外廓充作经济活动中心。

②改革旧“宫市”,建立大规模的城市公共集中商业区,繁荣城市交换经济,改变了市的性质。

③市所在之“岳里”,两条南北干道“六轨之道”——“庄”。庄岳之间为战国时齐临淄城最繁华的地方,岳里仍为闹市,称为“岳市”。

④从交通实际要求出发,厘订道路数量、分布布局及路幅宽度。

△楚郢都

①城的型制规整,规划结构亦严谨,体现出与前述诸城不同的城市风貌。廓环城套列,型制基本保持营国制度城廓配置的传统格局。

②引流入城,城内河道纵横。郢都分区规划充分发挥这一地理特征,利用河道分布所形成的格局,结合分区的功能,合理安排城市的分区规划结构。

③城垣转角处以切角方式替代传统的构筑型制,为革新城隅设计创造了经验。道路交通由实际要求而定,有“一道三涂”的型制和“一道一涂”之制。

△鲁城

①不规则横长方形;四角成圆角,有城壕,西北城壕利用古洙水河道;共11座城门;已发现10条主干道路;中部偏北有大规模夯筑基址;

②城东南部及南部未见大型居住遗址和作坊遗址,宫室遗址的南、东南面分布着许多大型建

筑遗址,历时900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

△淹城

①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且三个城门不在一个方向;三道城墙都有护城河;

②内城中心可能是王城遗址,至今地面还基本保持着城市遗址;

第四章

1.秦咸阳的规划思想

秦都咸阳的布局的独创性借驰道,复道等将咸阳周围二百里内大批宫馆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摹拟天体星象,环卫在咸阳城外围,更加显示“天极”咸阳宫的广阔基础,也突出了它的尊严。

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廓,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

2.西汉长安的修建过程及布局特点

修建过程:

①利用秦离宫兴乐宫扩建为长乐宫。(惠帝之后为太后所居,称东宫)

②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建造,未建大型土台;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粮仓,作坊。(杨城延)

③宫殿建成后建城墙。

④城西修建章宫,城内修桂宫、明光宫。

⑤王莽在城南修辟雍等礼制建筑。

⑥东汉改为陪都,称西京。

⑦东汉末年烧毁,南北朝时前秦、后秦、北齐、北周均建都与此,隋文帝时废弃。

布局特点:

①平面不规则北侧依渭水而建。

②城门12座

③城内道路为东西南北正交,与城门相对的有为主要道路,宽40-50米;

④宫殿——占城中的大部分,各宫有宫墙、宫门,并有架空道相通。

⑤作坊——城东北为手工业作坊。

⑥市——据记载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的东西两侧。集中设市反映当时商业已较发达,需要集中管理

⑦闾里——居住地段,闾里内“室居栉比,门巷修直”。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即为里的门。长安城共有160个闾里,

⑧礼制建筑——城南安门外数组礼制建筑,为皇帝祭祀用。

第五章

1.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城市破坏严重

②迁徙频繁

③佛教

④南方出现了大城市

⑤出现了革命

⑥南北城市差异缩小,很多朝代城市重心南移。

2.曹魏邺城规划布局的特点及其影响

布局特点:

①分区——由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东西城门的干道,道北为政治生活区,道南是经济活动区和平民居住区,形成“市南宫北”的总体规划格局。

②宫殿布局——宫城位于城北,是典型的“前朝后寝”布局。

③城防。除了筑有城垣,,在铜雀园西北构筑了著名的高大坚固的“三台”。附近设有武库,宿以禁兵,严密保卫都城和宫殿区。

④苑囿。宫西有铜雀苑,便于皇室日常游憩。此外,玄武苑位于城西北,苑中有可载舟师的玄武池及鱼梁、钓台、竹园、葡萄园等。

⑤居住区。邺城开始实行里坊制。宫之东是贵族居住区戚里,一般平民居住区在城南。

⑥市场。邺城彻底改变了“前朝后市”的规制,取消了宫后设市的做法,而将它设置在城的东、西两面。因为这里居民集中,又有客馆、都亭、都道等,便于交易。。

影响:

曹魏邺城采取了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旧制不同的规划布局,废除“前朝后市”,将宫廷及附属用地与居民闾里和市严格分区,将园苑与宫室毗邻布局,强化中轴线。其规划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

①分区明确。利用东西干道,划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将统治阶级和平民严格区分开来,从而改变了汉代宫室与坊里相参,或为坊所包围的都城格局,开创了南北朝以至隋唐都城布局的先例。

②宫居城北中部,为全城的核心,官署的布局也很严整。

③开创了宫殿区和官署集中布局的先例。

3.六朝建康的演变过程及主要特点

建康即今南京市,孙吴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自孙吴定都以来,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都于此。

孙吴建康城的规划结构要点

①建康城是采取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来布置。

②秉承传统的城廓分工规划概念。内城是以宫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外廓形成以市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区。

③建康虽未筑城,但就其篱栅布置,实为三重城环套格局。

④以宫的中轴线充作全城规划结构主轴线,沿此轴线修筑城市南北主干道――“驰道”,自宫门直达廓门。

⑤沿淮置市,故城市总体布置与曹魏邺城相似,是市南宫北格局。

4.隋唐长安的规划特点、总体布局、影响p48-56

特点

①.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②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

③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总体布局

①规模宏大、布局整齐。主要分为廓城、皇城和宫城三个组成部分为,城套城的布局形式。

②廓城呈长方形,总面积达83平方公里,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最大的城市。

③城墙是夯土板筑,外有城濠。东墙有夹城复道,是为住在大明、兴庆宫的皇帝和妃嫔在曲江池游乐方便而建筑的。外廓城东、南、西三面各有三个城门。

④城市总体布局遵循轴线与对称原则,全城为极为规整的棋盘式格局。

⑤在地形利用上,注意城内的地形起伏,尽量使宫、庭、寺、庙、楼、观等高大建筑物布置在高处,,以塑造富有立体感的城市空间。

影响

长安城的规划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在许多方面类似长安,宋代东京汴梁也受其影响。金中都和元大都受其间接影响。

5.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第六章

1.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①出现定期集市,称为草场,虚,场等,有些集市逐渐发展为市镇。

②商业发展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厢。同一行业往往集中在一条街或一个地区中。延续千年的坊市制度全面崩溃,向街巷制转变。

③一些城市加砌了砖石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深广的壕沟。

④城市规模大

⑤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

⑥大运河一直对北方的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⑦许多城市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布局多不规则。

2.周世宗对开封的改建

①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

②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③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

④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

3.比较北宋东京与隋唐长安,分项叙述北宋东京的变化和发展

4.平江图的名词解释

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图正确的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5.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②完善的上,下水道,河道既满足人民饮用水源,又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

③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一开始就都由刘秉忠主持,一些外国的建筑工匠也参加了规划和修建工作,城市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从选点,地形勘测到先铺筑地下水道,再营建宫殿等,可以看出工作的周密,这就保证了元大都一气呵成建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

第七章

1、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①城市建设上的规划特征:各级统治中心城市按照礼制进行规划(南京、北京)

②灵活自由的布局形式:关厢。新城形态和道路不规则

③城市中园林的建设:私家、皇家

④商业布局更加灵活

⑤随着火药的使用,明朝改建加固城墙,或新建设防城市。

2、明代南京的城市布局和形态

典型的不规则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城区以及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

①外城,利用天然土坡

②皇城偏于一侧,填湖而成

③宫城居于皇城正中

④城内布局东南-政治区中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北-军事区中-文化区

3北京被确立为都城的原因

明初定都南京,虽然接近东南经济中心,但不利于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同时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中心逐渐北移,因此原封藩于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地位后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平。

4明代北京的特点

①明代北京城布局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

②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都以元大都为基础,并进行了外城扩建,在街区内部,以胡同作为内部联系的道路,胡同多为东西向

④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5城37坊。

⑤明代城区市肆与元大都不同,由于通惠河填塞与城市向南发展,逐渐在正阳门外大街、东西河沿岸一带形成繁杂的商业区,由于此处为自发形成,因此街道布局极不规整。

⑥园林建设较明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⑦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取水多为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

5 清代北京的变化

①宫殿重建

②内城驻八旗兵,建王亲贵族府第

③西郊园林,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畅春园、颐和园等),府第多建在西城。

④大运河仓库大多集中在接近大运河的城东,出现地区性及行业性的会馆,贵西城,富东城(东富西贵)

6简述明清成都、兰州、平遥、景德镇199

㈠明清成都

①城圈:蜀王府(皇城)及府城;满城及贡院两座小城。

②形状:外城随锦江河道布局,非正南北。明朝皇城后建,按规制建成正南北。

③市肆:城市东南商铺集中,特别是位于皇城东南的市中心商业区和东门外水码头一带。锦官城——盛产锦缎。茶馆、赌坊、酒楼

④住宅——平房院落式

⑤蓉城——园林绿化,五代蜀后主遍植芙蓉。

㈡明清兰州城

①城址的特点:丝绸之路;黄河

②形状特点:明先筑长方形的内城,又增筑外郭,将东西南关包围起来,后又在东关北侧加筑外郭,称新关。

③兴起:行政因素和经济因素。原在陇右和河西之间,清设甘肃省,兰州居中。“茶马互市”

④道路: 东西向轴线道路为主。

第八章

1 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演变及特点p233-239

演变:

①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称闾里,里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②汉长安中有闾里,里内是一些排列很整齐的住宅院落,严格管理的封闭的坊里制,完全是按照封建统治者为便于管制居民的要求建造的,与城市居民生活是违背的,因而唐长安城的后期,坊里的严格管理制度逐渐松弛,而后来即逐渐完全突破了坊里制。

③宋代城市中也有坊的制度,但已非唐长安的形式,无坊墙及坊门,通常指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单位。

特点:

①.居住区的组成形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东西各异。

②由于古代城市一般平面为方形城墙,方格形路网,所以街巷与居住区划分也比较整齐,而城外自发形成的关厢地区则较乱。

③住宅的庭院中一般均有绿化种植,整个院子往往在绿荫笼罩下,整个居住区建筑面积很大,很少有公共绿地,但总的绿化覆盖面积相当大。

④城市住宅的建筑质量有很大差别。

⑤古代居住区的布局与工作地点也有一定关系,官僚贵族的住宅多接近宫城。

⑥水网地区的城镇,居住区的布局与河网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

2我国古代城市形态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规则形

①方形:大同,太原,太谷,正定,南汇,奉贤,林县,拜泉,神木

②圆形:嘉定,青浦,嘉兴,上海,罗山(河南),合肥

不规则形

①沿河城镇:玉山,景德镇,沙市,株洲,弋阳,赣州,会昌,婺源

②山城:重庆,万县,石城,西昌,雅安,石楼

③双重城:绥远,归化,夏河,平凉,安康

④多重城:河南周家口城,甘肃天水

第二篇近代部分

1. 简述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类型p254

第一类城市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第二类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变化。

2. 举例说明租界城市的特征

原有经济中心,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往往是江河的入海口

带有明显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建筑风格多样,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混杂

规划上体现各国规划思想

3. 铁路对近代城市的影响

铁路是西方国家开拓殖民地的有效方法,铁路沿线往往成为投资者的势力范围。铁路运输网络为近代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促进了煤矿开采,棉纺织业的发展,成为那个想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1)

古代城市的形成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岁月。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进入氏族社会。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开始聚族而居,形成固定的居民点——村落。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 2、规模: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 两种:木骨泥墙房屋和干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起源: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是些城堡。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 美国着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的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我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精神文化+战争+夯筑技术) 1、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 农业相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2、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两 次社会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 3、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 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 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 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 何不同性质? 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周代王城制度 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 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 12、西汉“五都”有哪些? 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 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 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 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有下划线的都城要求掌握简单示意图) 第一章 1 画图并说明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 中国建筑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 、巢居(中国建筑穿斗结构的主要起源 )、处于这样的地理条件下,主要凭惜树木构筑窝棚,这就是所谓“巢居”。这种居住方式既可避免猛兽的侵害,也可以脱离潮湿的地面,实质上它是远古猿人“住在树上”的直系发展。 半穴居、地面建筑,其 中穴居和巢居持续的时间最长,是另两种形式的原型。 2.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第二章 1. 默写《考工记匠人营国》中关于城市规模、布局、城门、道路、城市等级等方面内容,总结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观念及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道路等级——明确了全国城市网络规模的等级、大小和道路的宽度。 建筑布局——规定了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与北京故宫的“前朝后寝”、“外朝内庭”一致。 色彩——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建造形制——“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2.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 .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和关系 邑与都——邑为居民点,奴隶主驻地;凡邑有宗庙、先君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邑与市——并非所有邑都有市 城与国——同义 城与廓——古文献“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3.商、周的都城及代表城市名称 第三章 1.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鲁城、郑韩故城、淹城的布局特征。 燕下都 特征: ?着眼城防,将平时建设与战时防御要求紧密结合; ?改变通行的以外廓充作经济活动综合区的规划方式,按照军事需求,以整个外廓为城防区。 ?利用河道加固城防,利用河道作为分区规划的分界标志,为城市提供水源和航运之便。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一般人民城外廓。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201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2015年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 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三、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认真做课后习题,考研题型基本离不开课后题的原型,将课后题做清楚明白,专业课基本就不会成为你的问题。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材料综合相对于其它只考一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前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

中国城市建设史(快速记忆版)

一、原始时代 城市形成: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2、有永久性大型建筑3、有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4、一定城市基础设施5、密集的居民居址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起源: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二、周代 城与廓: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 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周礼.考工记》 背景:《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技术的著作,春秋时代营国制度的总结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大意:建筑师营建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门,城中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 道路宽度为车轨的九倍,城中间为王宫,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后面为商业市场,市与朝各占地一百亩。 背景:1、社会伦理2、是儒家学说的基石3、礼乐关系的建立为政治制度而服务。 影响: 1、等级思想贯穿其中2、城市规划的独特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3、祭祀观念影响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意义:体现的营国制度是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小结(1)城市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偏小(2)形成三级城邑网。 (3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4)城市建设有了一定规制。 三、春秋 《管子》; 制度:选择城址强调了城市的给排水、防洪,要求因地制宜。 影响和意义:是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打破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 城市规划思想:(1)城市分布密度问题 2)提出城池选址的原则 3)提倡因地制宜4)创立较全面的功能分区5)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的协调6)城郭之制 春秋战国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形制多不规整。(2)城市规模庞大(3)城廓分功明确4)城市分区有显著变化。 四、西汉长安 建设阶段:(1)汉武帝时,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西面建未央宫,又在两宫之间建武库。2)汉惠帝时筑长安城墙,建东西二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的北面建明光宫,在未央宫的北面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宫。 规划特点:1)总体采用前朝后市2)城内有官署、市场、居民区3)闾里制 意义:1、城内有官署、市场、居民区2、从总的形制和布局与“面朝后市”相符3、在规划建设上,宫殿占地面积大4、闾里制5、人口规模增大6、为加强集权,管理贵族富豪,形成了城市带。 五、东汉洛阳 总体规划特点①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奠定了礼制基调。②南北轴线的出现③沿袭营国制度④旧城改建类型。 六、曹魏邺城 影响:1)功能分区明确,中轴线对称应用于城市。2)以宫为中心,遵循礼制呈上启下3)功能区分布灵活创新

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085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085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一、招生信息 招生院系:建筑学院 招生专业:085300城市规划 授予学位:专业硕士;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规划硕士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 ③356城市规划基础 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城乡规划学综合专业知识。 四、参考书目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德华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建筑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建筑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研究方向01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城市规划与设计 04景观建筑学 05建筑技术科学 初试科目0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4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小时) 0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0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或513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301数学一或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802建筑物理 参考书目602 (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向荣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同济大学出版社[英]杰弗瑞?杰里柯//苏珊杰?里柯译者:刘滨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周维权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802 建筑物理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①第一次西周初年,政治中心在丰镐对于黄河下游,特别是原来商代的中心地区,不便统治,故周武王时,曾命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及成周两个城市,目的是将殷商顽民管制于成周。第二次,解放后,在洛阳西部发现东周时代夯土城墙址可能即为周王城,其部分以为涧水冲毁,部分在涧水西岸,文化遗址多为东周及春秋时代,与该城建于西周不符,故可推断进行了第二次筑城高潮。②主要城市:丰京,镐京,洛邑,成周。③丰京?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洛邑监视殷顽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成周用于集中管制顽民。 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都城,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竖直街九条横街,经途九轨指路宽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是行政办公,后面是市场,市与朝各方百步。②影响:1“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都按这个制度,而且越往后,都城的建设越严格按照此制度,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清北京,这也与儒家思想受推崇有关.2农业之国的周朝,规划与井田制有关,城市形制完整。3前堂后寝,与后来北京外朝内廷一致。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秦统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纷争局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实行有益于全国统一,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措施。如: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及郡县制度;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于首都,促进其发展。建立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在政策上重农工商业的发展,各国都成虽被拆除,但这些城市依旧是地区的商业中心,如淄博,邯郸,寿春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都会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南海,会稽,琅琊,芝罘等。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①建国之初,利用秦代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汉武帝在城西修建章宫,城内桂宫,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光武十年修长安高庙,修西京宫室,东汉末年被董卓烧毁,南北朝修复,隋文帝时废弃。②布局: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城门12个,同城的大道由3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为驰道,帝王专用;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城南至曲江终南山为上林苑,城内九市,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闾里多,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的地形,因地制宜先建前殿,城内直至曲江池,终南山全部为上林苑范围,为帝王专用园林。③以秦长安城为基础修建,西南龙首山要求修建配合地形,修建过程中有战争破坏,人口增多,城市扩大,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富豪,修筑陵城。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①当时,长安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宫室荡然,人口稀少,短期难恢复,匈奴也日益南下,对关中有威胁,洛阳虽在战争中有破坏,但南宫尚好,由于地理交通水运便捷,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②东都洛阳城是一座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窄而南北宽,其中仍以宫殿为主,南北两宫几乎占据了城内一半土地,南北宫之间均为方整的闾里,街道呈方格形,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大街各五条,相互交叉形成24段,约有140多个闾里,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魏文帝曹丕亦建都洛阳,当时南宫已残破不堪,遂拆除改为闾里,而将主要宫殿建在北宫,另在东北角建金镛城。 12:西汉“五都”有哪些?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南阳,吴都建康,魏都邺城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①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为两部分。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域,正中为宫城,其中不止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和广场。东西轴线南部为房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正方的房里。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正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 ②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某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级当时的等级森严。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城。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①春秋末年——战国筑金陵邑城——三国建都城建邺——晋改名为建康②在东晋王朝初年国力很弱,只是利用孙吴时代的都城,局部改建宫殿,称建康宫,后又改建。在东晋中期,新建军政中心东城府。建西周城,安置诸王。这样就形成了宫城,东府城,西周城鼎足之势。三城之间是居住坊里和商市,城共9门,每道三门,上有重楼,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事园林新建。③建康城因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地区,山,河,湖地形复杂,而且由于各朝逐步扩建而成,整个城市呈不规则形,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坊市地区比较凌乱,有明显自发发展的情况,建康城实际上是一组城市形成。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①南北朝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向江淮流域,但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出现了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分离的情况。大运河开挖,沟通了南北交通,运河沿线发展了一些城市,国内经济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得到发展。②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重要的通商港口城市:广州,扬州,泉州.重要的商业城市:宋州,淮阳,泗洲,汴州.三大商业都市:广州,扬州,汴州③唐代在隋朝大兴城和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了东,西都长安与洛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规划布局,严整的坊里,市肆制度,对后代和日本城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10万户城市增加到40个;出现繁华的商业街;南方城市成为巨大经济中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大规模营建都城并继承汉族城市规划传统;集镇大大增加;有的发展为城市;城市防御工事加强,城市发展迅速,形成关厢;坊里的封闭模式被打破。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 响?①由于城市是完全新建的,所以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加明显,城 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采用严格的坊里制 度,道路突出宫殿,一切从皇帝意图出发。城市规模:道路宽,坊里大得 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城 市对称布局突出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突出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 图整体,使道路,坊里,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 建设的优良传统,隋唐长安在布局上的整体性,超过了以往任何城市. ② 长安城的规划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汴梁, 金中都,元大都也都受其影响,也是当时外国城市规划学习的榜样,如日 本平安京。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 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城址,规模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 全国最大的城市?①春秋时长江江面很宽,达50里,唐代扬州有子城和罗 城,子城在蜀岗,为春秋时的邗城②战国时建沟城,楚怀王十年的广陵城, 秦统一扬州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城市有发展,汉初为盐铁等工业中心, 城址扩大,隋时有子城和罗城③a位于富庶的长江下游,又是长江与大运 河的交汇处b江,淮,盐的集散地c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 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隋唐东都的建设使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产生分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两中心的联系,洛阳的供应条件较长 安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优势,开封与殷商时代就出现不少 城市,古代文化发展较快,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工 商业交通重镇,五代建都政中心,商业都会,经济发展会对政治中心东迁 起引导作用,起到积极影响。 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肆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 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 义?绘平面简图。①道路系统:城市道路一官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 成井字形的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多成方格形,也有丁字形相交的;开封 的市肆街道分布在全城,与居民区相混杂,沿街,沿河道开设各种商铺, 形成商业街,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文化娱乐 设施多出现在城门附近或闹市区。②开封城内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了 夜市和晓市,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阶级发展的需要。③严格的里坊制, 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限制了人们经济活动,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宋开封 居住的街巷增加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使经济较快发展。 33:宋代平江府(苏州)有何悠久历史?平面规划布局有何特色?①春 秋时代为吴国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 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一直是江南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②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市道 路成方格形,主要是井字形或丁字形相交的,河道东西三条,南北四条, 人称三横四直,城中很多坊,但无坊墙及坊门,仅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商 业在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坊;宋代佛道两教并崇,因而这类建筑很多,苏 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北朝时已有相当规模,以后更加发展,成为独具风格 的古典园林艺术。 34:宋刻《平江图》有何价值?从中反映出古代江南城市骨架的相对稳定 性和空间的走向开放,如何解释?①这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 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作品。宋代城市现状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 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证据,更是 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展现了当时测绘水平的高 超。②古代江南城市的骨架是河道,河道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 脉,因此不会随便迁址,这就是相对稳定性。古代江南城市的格局不同于 北方城市那样平面规则方正,这也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 没有严格的里坊制,是不规则的街巷,这就是空间轴向的开放。 36:泉州城市布局有何特点?元末以后泉州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①泉 州城市平面式不规则的,一方面是河道导致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 于逐渐的扩建形成,最先建造的子城的平面和一般古代城市一样,由方城 及正对四个城门的十字形街道形成骨架,城市发展时,沿城门外的出城干 道延伸,城市扩建时,沿新发展的地区外围修筑城墙,泉州的道路系统虽 然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正规则,但仍以原来子城内的十字街及其延长线为 骨架形成不太规整的方格网系统。②海盗侵扰,海禁,帝国主义东侵,港 口淤塞。③元朝统治者对于工商业多度剥削,导致城市萧条明清闭关锁国, 商业受遏制,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更要注重加强海防以及保护生 态。抵制、排斥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是泉州港衰败的根本原因。 38:元大都规划建设有何特点和成就?绘制平面简图。是唐长安后,平地 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 至今保留下来。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 —a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反映 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加 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b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相结合; c完善的上下水道;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都是由刘秉忠负责元大都:统 一规划,统一建设,多方参与,机制保证。 41:明南京城市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盛况,试通过对其布局的说明加以简 要描述。南京城市是我国典型的不规则型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殿区 及反应商业及手工业的自发成长的市肆区,市肆区集中于鼓楼从南秦淮河 这一带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主要为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规则,明太祖 时因商旅繁盛,曾大量新建廊坊,塌房,供商旅居住并作为货栈,明代手 工业非常发达,清代以后更加发达,专门设有江宁织造府,明代的南京城 也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并且当时的宗教建筑也很多。 43:明代中都建设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中都规划布局手法对后来的北京规 划有何影响?①脱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国家财力物力,劳民 伤财,计划过大,朱元璋的英明决断,及早“下马”,避免隋炀帝的历史覆 辙。②明北京城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历代程度规划传统。 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皇宫为中心。皇城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充分运用中轴对称的布置手法。44:明代北京城规划是如何利 用和更改旧元大都的?绘示意图说明①李永乐元大都的街道作为基础② 京城范围和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部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 ③居住单元与元大都相仿,用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④市肆与元大 都不同,在正阳门外的大街,东西河沿岸形成一条繁杂的商业区,由于是 自发形成,道路布局极不规则。⑤园林较元大都有较大发展,在中轴线上 有了景山公园⑥城市水系基本沿用元大都。①明北京城的布局集成了历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整个城都以宫城为中心,完全符合左祖右社②在城市布 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了中轴线,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为元大都的基础,④商业市肆与元大都不同,改 在城南⑤居住区在皇城四周,划分为三个坊⑥城市水系沿用元大都 46:成都有何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如何?明清 时代形成的城市平面有何特征,为什么?1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为四川盆 地西部丘陵环绕的一小块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称天府之国;2 成都自秦汉以来成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工商业也十分繁 华,西汉时成为五大商业都会之一,唐代商业繁荣仅次扬州,有扬一益二 之称。汉末为益州治所,明清时皆为成都府,为四川省会城市;3由于筑成 时顺随河道,城市基本上呈正方形,但不规则,城池和街道非正南而是东 北,西南向,皇城位于商城中心,方正规则,正南北,因而与整个城市平 面及道路呈一角度。 48:明代边防体系在陆上和海边是怎样的?试述不同边防城市经济发展不 同境况与其它地理区位和形势演变的关系?①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 长城沿线内侧修筑了大量的军士卫所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 线的九边重镇,在东南沿海也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城市,防御千户所。②a 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军事防御职能,较强的政治,经 济职能b千户卫所城市一般以驻屯为主,经济职能相对较弱,有不少非军 籍居民c防堡,寨为纯粹的军事设施,居民基本以驻为主,基本没有经济 职能。 49:我国明代陆上和海上城寨防御手段从城寨平面上得到哪些反映?举例 说明。陆上城寨以杀虎堡为例,由于新旧两堡之间东西筑墙连成一体,杀 虎堡仅留南门,门有瓮城,城内沿北墙正中建有玄武庙,平集堡有玄武门, 南门较大有瓮城,中间的夹城开东西二门, 海上城寨以水城为例,水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城内东西之间的街道为主 要街道,西北东南向,偏西跨街建有鼓楼,与鼓楼对峙的还有钟楼,南北 们之间也有街道但稍微错开,并不对正。 52:明代平遥城、太谷城繁荣的因素是什么?给城市建设带来什么成果? ①平遥和太古城为全国性的票号中心城市,主要是由于晋商的崛起②在城 市建设方面,平遥太古城内票号,商铺众多,票号建筑在前,中间为管理 部分,后有客房,沿街建筑十分考究,内部装饰华丽,但由于这种经济发 展仍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并没有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 因而也没有突破封建城市的布局。 54:从南翔镇平面布局看我国江南小城镇在利用河道进行规划建设方面的 经验和特色。城镇在四条水道交汇处的十字港形成中心,并沿四条睡到向 后延伸形成十字形主要街道,也沿河道形成十字形,与大街贯通的小巷多 达40余条,街巷较狭窄,弯曲,呈典型的自发性城镇的路网格局。 58: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可分为那几个阶段?从这些阶段的社会经济历史背 景说明其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①19世纪中叶至末叶,鸦片战争结束后, 清王朝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租界“,这一时期洋 务派采用资本主义技术开办工厂,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大量新兴 城市出现;②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马关条约》签订,辛亥革命没 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连年战争,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租 界畸形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海江浙地区发展较 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④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战以前,政治 中心在南京,经济中心在上海,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并制定过程规划; ⑤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夕,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使一些城市得到新建和 扩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地区基本没什么建设,解放区着手改变一些 就城市的不合理状况。共产党提出了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 城市建设方针,开始城市建设工作。 61:略述上海近代史上三次城市规划的大意及其历史评价。第一次城市规 划:1927年开始着手规划,1929年提出“上海新区及中心区的规划”。意义: 由于经济政治上的原因,该规划没有实现,由美国的市政专家作为顾问, 受到欧美规划理论的影响,一些中国建筑师在建造“中国固有形式”的建 筑方面起了献策所用,在中心区规划中试图采用中国传统手法。第二次城 市规划:1938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开始着手上海城市规划,意义:在规划 图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军用机场,军事机关,码头有仓库,铁道等占有突出 位置,规划图虽然画的很细致,但形式主义色彩很浓厚。第三次城市规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手上海后再次开始上海的规划,这次规划分 为一二三稿。意义:这次规划由于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无法实施,尽 管如此与中国近代其他城市的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 多,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 起了一些作用62: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的上海市规划三稿有哪些在二稿基 础上的改进?应用了哪些当时较先进的规划理论?在中国近代城建史上有 何价值?改进:①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比重,研究工 业区的分布②工业区附近建立独立住宅区③拟定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 ④引入式港口,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发现了实际问题如“编 组站”的设置问题,“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 价值:与近代中国其他城市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多, 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起了 一些作用。 65:青岛有何优越自然地理条件?1910年德国人所作的青岛规划是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的? ①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有着天然的海陆优势,而成为五大外贸口 岸之一②众多地区进出口物资主要集散地。③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 国家联系的纽带,④同时也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港口设于 胶州湾内,可以避免海浪直接冲击,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非常好,道路与 绿化结合很好 66:日本占领青岛时期的规划有那两个层次?略述其大意并加以评述。① 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 及“母开计划”②企图扩大城市范围,成为华北战略基地及掠夺物资的港 口③青岛市将胶州,即墨两县划入,还拟扩充大港,新建运煤港,(客运通 过住宅到新市中)将客运与货运分开④将“母市”向北拓展,并拟将其扩 为一带形城市。青岛是帝国主义独占城市,有长期的建设目的,因而有一 定的规划,建设不像其他半殖民城市一样混乱。在城市规划的一些共体技 术及方法上, 69:旧中国在帝国主义独占下的城市规划有何共同点?如何评价?①城市 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有的偏重军事,有的工商,有的宫城,交 通也有综合的②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居住分离③引 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早期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占领时期则现代主义色彩主 义色彩浓重④表现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在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资本主义 有过统一规划的城市,①城市内各项物质要素安排比较合理②城市风格统 一,③建筑物及道路配合地形④建筑形式与色彩与地区的天然地形环境良 好结合,道路对景的变化及城市轮廓线的处理,绿化的细部处理⑤市政工 程的技术问题可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