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状物散文阅读汇总

状物散文阅读汇总

状物散文阅读汇总
状物散文阅读汇总

散文复习之状物散文

状物散文:作者通过状物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或借物抒怀、或由景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用来象征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过的文章:《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那树》《落叶》《行道树》《爱莲说》

解读思路:

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窗前的树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④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⑤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⑥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⑦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⑧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

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⑨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⑩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

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

契。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请结合文中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填入后面表格空缺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槐树的四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又自信潇洒。

步骤一:文章的思路步骤二:洋槐的特征步骤三:作者的情感

(一)总起

(①-④)

窗前的槐树高大粗壮满足幸福

(二)分写(⑤-?) 四季的

槐树

春季的槐树灿烂壮丽精神为之一振

夏季的槐树郁郁葱葱生出一种感动

秋季的槐树金碧辉煌不觉得感伤和悲凉

冬季的槐树挺拔骄傲活得自信、潇洒

(三)总结(?-?) 窗前的槐树

衰而复荣

败而复兴

神秘默契

常见考点

1、写景状物散文的开头命题

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包括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不是开门见山,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在开头通过对本文主要表现的事物之外的他物的描写,来委婉地、曲折地表现。如果命题是问这样写的作用,我们可从两个方面作答。结构上 A.引出下文XX内容,含蓄、委婉、自然;内容上:A.写出了什么意境,或营造了什么氛围

如果开头不是通过它物写景,而出现与上述类型相反的情况,如,“XX啊,令人难忘的XX啊!”这样直抒胸臆的开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①内容上:直抒胸臆,表达了对XX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给全文定下了浓重的抒情基调。②结构上:点题(或照应题目),与结尾遥相呼应(不一定都有,只是结合本文进行的分析)。③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XX的描写。

2、景、物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

抓住反映“物”最本质的字、词,进行概括总结。而这些字词主要存在于抒情议论性的段落,或夹叙夹议的段落

3、明确技法,分析效果。

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青瓦情思段锡民

(1)朦朦胧胧的细雨,如轻纱,如薄雾,柔柔地曼笼着沧桑百年的老瓦房,编织了一幅天然的意境幽远的水彩画;瓦垄里雨丝汇成的水滴,晶莹地滚落,“滴滴答答”地滴在阶下,仿佛多情少女弹奏的琵琶心曲……

(2)如果,你从废墟里挖出了一枚远古的瓦片,请你捧起它来读吧。你会读到我们远祖凝聚在这小小瓦片里的心血,你的眼前会掠过一个伟大民族的耀眼的智慧之光。

(3)当我们远古的祖先从山洞、地穴里走出的时候,当他们聪明的大脑已不再满足茅草、石片、黄泥做屋顶遮风挡雨的时候,当他们迷茫的目光被熊熊的火光点亮的时候,当第一片青瓦铺上屋顶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我们这个种族正在一步步走向文明,一步步走向智慧,一步步走向辉煌。

(4)假如有一只神鹰,从遥远的大周王朝一直飞来,那么它从天空俯瞰大地,无论是繁华的皇城都市还是热闹的集镇码头,无论是杏花烟雨的春时江南还是霜染红叶的秋日北国,看到的定然是大片大片的青瓦屋顶。

(5)青瓦,是难得的雅俗共赏、贵贱成宜的建筑材料。这小小的瓦片,似乎有神奇的魔法:宫廷等繁华场所铺上了青瓦,就会显得庄严大气;而庄稼院等普通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十分得体。同样,寺庙等宗教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异常肃穆;园林等休闲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特别精致;商贾人家等富庶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格外豪华;书院等文化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相当典雅;甚至连剧院酒肆勾栏等娱乐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分外华丽。

(6)更难得的是,青瓦有一颗平常心,无论铺设在何处,都一样忠于职守,为人们遮风避雨、送暖挡寒。铺在宫殿上,它不因主人的权势而骄奢;铺在庙宇间,它不因神灵的高贵而自诩;铺在商铺屋顶,它不会因主人生意盛衰而变节;铺在庄户人家檐上,它不会因家园贫寒而负心。青瓦,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是真正的名流、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伟人、大腕:他们都因和百姓心心相通而受到景仰,他们都因平常心和谦逊而赢得尊重。

(7)我对青瓦存有特殊情感,我曾亲手烧过半年的青瓦。

(8)细腻的黄土加上细细的沙子做青瓦的原料,然后用木制的模具做成瓦坯,在大太阳下晒上两天,再慢慢阴干,就可以入窑了。在窑里码好瓦坯后,用土封好窑顶,就开始点火。窑门上方有一个小小的观察孔,是专门“看火候”的,什么时候停火,全凭师傅的经验,停火过早,瓦烧得“生”,就不结实;停火晚,瓦会烧得变形。“住火”以后封好窑门,就开始“上水”。窑顶已事先用土围成了一个圆盘,挑来井水,倒进圆盘,让水慢慢渗入窑里。这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水渗得太慢,瓦同样不会结实,渗得太快,高温的瓦窑有可能发生爆裂。这道工序完成,就可以等着“出窑”了。

(9)烧瓦是个辛苦活,可这里也有乐趣,当墨蓝色的还有些烫手的瓦片从窑中搬出,两片瓦轻轻撞击,发出铿锵的声音,证明是质量不错的青瓦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况且寒冷的冬天可以坐在温暖的窑门边闲侃,夏夜可以躺在凉爽的工棚里听蝈蝈们弹琴,秋日可以趁着忙碌间隙,从旁边的农田里挖来地瓜,擗来成穗的玉米,埋在滚烫睁窑顶土里。不一会,就烤熟了,那滋味不知比街头小摊上烤的强多少倍。

(10)烧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用无声无形的言语,形象地描绘了青瓦从一堆泥土锻炼成有用之材的过程;它教给我们只有经过水和火的考验才能坚韧的道理;它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宠辱不惊、质朴做人……青瓦,是我的老师。

(11)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

1.文章题为“青瓦情思”,但第一段却从细雨写起,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读”出了青瓦的哪些内涵。(4分)

3.请简要赏析第六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4、怎样理解文章第11段“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孔林二月兰李木生

⑴兰花,多有贵族。二月兰,却是世界上海两万多种兰花里的平民平民,当然易被忽视,常遭践踏,只是愈抑愈扬,再大的强力也按捺不住,蓬勃的生命就在七八千年里生生不息着。

⑵如北大燕园中曾经伴着季羡林度过风雨的二月兰,南京理工大学冷杉园里常与市民耳鬓厮磨的二月兰,都是那样的气象独具,名传于世。可是,最能动我心魄又让我惊诧不已继而深爱不止的,还是中国曲阜孔林的二月兰。

⑶清明前后,当你在夹道而列的千年桧柏里,走过一千多米长的林前神道,再穿过高大的红墙与森严的古侧柏相夹的长长的甬道,当你终于停在孔林门下,仰面注视着林门上古韵滞重的“至圣林”三个篆体大字,正让胸间充溢着肃穆与沧桑之感的时候——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迈过这个短促而又高大的门洞,竟是一个如初生婴儿般清新娇嫩、又如新娘样羞怯热烈的紫蓝色的世界!二百多万平方米的二月兰,正怒放着扑怀而来,让你一下子投入在梦幻般的世界里,庄严的孔林陡然亲切生动。

⑷人们也许会先入为主地直奔孔林的孔子墓园,而对这花的海洋视若无睹。但是二月兰自在地开放着,不求闻达,不谋地位,无欲则静地在天地之间释放着也享受着自己生命的美丽与快乐。

⑸紫里泛着蔚蓝,蓝里透出着雪白,白里又浸染着淡红,全沐在春日嫩黄的阳光里,人就仿佛远离了尘世,神游于这彩色雾岚般的梦幻之中。这时,隐约着却是早已沁入在空气里与心脾间的爽冽和畅的清香,让人忍不住一次次深长地呼吸吐纳。这可是天上地下难以寻找的气息啊,草香,泥土香,树木香,去秋落入在草丛中的黄叶的香,全被二月兰的清雅之气酿成了一种非凡而又家常的圣洁之香。就连鸟的啼叫与太阳金色的光羽,都熏染着二月兰的味道。

⑹二月兰每一株单一的茎上,都诞生着长幼有序的十七八个花的兄弟姊妹——最幼的米粒大小地绿着,有白苍的绒毛隐约在初绿间;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一旦开放,就如纵情展翅,那恣意伸展的四片花瓣,会让人以为是翩然的双蝶在飞,六枚微颤的金蕊则俨然是蝴蝶的须了。时有真蝶飞临,又恍若兰的开放,竟惹得蜜蜂绕追,缠绵不去。

⑺次第的开放,犹如前赴后继,也就能在一两个月里,不管晨昏,只见精神抖擞的二月兰,而不见它们的萎顿。

⑻其实,二月兰也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为了春日的绽放,其茎的底端几乎耗干了水分,而接近花序的上部,则又嫩又脆,饱满着血液般的汁水,一碰就断的。只是看似柔弱的,比石头更有着坚忍与柔韧的力量。

⑼二月兰没有柏树的四季常青,却能让一个一个活泼崭新的生命组成谁也无法扑灭的浩大的阵势。而林墙再高大威武,也无法挡住全部的阳光,跳出墙之阴影的二月兰当然尽着性子开放,就是处在墙的阴影之下从而晚开的二月兰,也是毫不退让

....,一直逼到

墙的根部,不顾一切

....地生叶萌蕾。那种支支棱棱不怯不退的气度,那种迟早也要绽放的倔强,倒直白地捅开了墙之虚弱的老底。

⑽今年大旱,又冷的时间久长,连松柏都现着些锈色。只有一株一株的二月兰,努力地生与长,在这死别之地生聚成蓬勃的紫蓝色的海洋,就连从林中穿过却早已干死了的洙水,也澎湃起紫蓝色的潮汛。

⑾林的冬之静雪、秋之红叶、夏之浓绿当然各有着非常的美妙,但是惟有这春天里的二月兰,已然成为一种“现象”,既能与乡亲百姓亲密无间,又可以感动润泽八方学人的心灵。改用唐人一句话,正可谓“生不用有名与钱,但愿一识二月兰”。

1.简要分析文章第⑵段的作用。

2.阅读第⑶至⑺段,简要概括孔林二月兰的特点。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

②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跳出墙之阴影的二月兰当然尽着性子开放,就是处在墙的阴影之下从而晚开的二月兰,也是毫不退让

...

....,一直逼到墙的根部,不顾一切.地生叶萌蕾。

4.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发出“生不用有名与钱,但愿一识二月兰”的感慨呢?

红豆树下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⑥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⑦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⑧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⑨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惠软骨病的人……

⑩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11)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1.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3分)

2.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3分)

3.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3分)

4.第⑩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惜?(4分)

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草记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在问,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③我不禁喟然长叹:哦,大凡尘世,任何地方都有生命的存在,漠漠边关沙地,也是如此;而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呀!要想树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湖水里的鹅可以毛隔水,岸上的树可以叶子圆阔,高山的树可以叶子尖针,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宿呢?

④“这草很多吗?”我问牧人。

⑤“当然很多,你再往北走,沙地上全是这种草呢。”

⑥“那走过的草坝子上怎么没这种草?”

⑦“它是苦命的,一旦绿了一片沙地,什么花草都来长了,有了蜂儿,有了鸟儿,它却就长不成了。”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2.作者认为“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请概括佛手肿生活的自然环境及生存的手段。(3分)

3.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4分)

4.为“草”作记,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面对佛手肿,“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请谈谈这一现象对你写作方面的启示。(4分)

一棵树的智慧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 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

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3分)

时间(1)今年由春到夏今年暑假

经历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

(2)(3)

数采取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3.“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

故乡红叶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

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

(1)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2)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分)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 答题技巧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一、文体知识积累 (一)基本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整体感知 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如: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练习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景状物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绝唱 严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

五年级阅读训练: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来源:360教育网)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五讲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 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顺序写,或按从整体到部分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 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 3.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例如:《世纪宝鼎》一课就描写了宝鼎的构造特点和艺术价值,我们按这些给文章分段。 总而言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借这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模拟试题】 阅读训练: (一)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 比一比,再组词。

状物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思路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四述----整合答案: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例:《与植物相处》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1) 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4)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5)开放题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1、整体感知题

题目示例:(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与植物相处”的原因。(2)阅读全文,说说“小草令我怦然心动”的原因。(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1、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 (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①了解主要内容; ②归纳中心意思;③分析题目含义(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 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 2.代词指代的内容 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 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词语的语境义 例:1.对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2.根据语境,解释“在生命的初期……,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一句中“芬芳”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词

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怎样阅读状物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 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 (一)红菊花 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整朵花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多么惹人喜爱呀!

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怎样阅读状物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 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 (一)红菊花

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整朵花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多么惹人喜爱呀! 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哪有这么美丽的花朵啊! 1.用“~~~”画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2.第2自然段中用( )括起来的部分,作者抓住红菊花 的、 、 三个部分来具体描写。 3.下面是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请选择正确的意思是( )。 (1)红菊花的茎和叶子都是墨绿的,花瓣是弯弯曲曲的,很好看。 (2)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开了。我最喜欢其中那美丽的红菊花。 (3)红菊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惹人喜爱。 4.把这篇短文背诵下来。 (二)文竹 我家书桌的一角摆着一盆文竹。它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也不像月季那样娇艳迷人,而是以它那绿色的美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文竹四季常绿。 初春,它那绿油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毛茸茸的绿叶。暮春时节,文竹的新芽上又抽出了许多嫩绿、纤细的新叶片,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文竹就悄悄的随风起舞,刚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树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百花开始落叶了。可文竹还是那样绿油油,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叠一片,成了一块绿阴。让人感到清雅,文静。 寒冬,许多花都凋谢了,而文竹还像仓松、翠柏那样挺立着。它那每片苍郁伸展的绿叶上,似乎都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它是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2019届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训练“写景状物类”夜晚 新人教版

2019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写景状物类”夜晚新人教版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署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

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 的和乡村夜晚 的 ,抒发了作 者 的思想感情。(3分) 2、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子(2 分) 仿 写:

三年级语文阅读-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一、基础知识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如《赵州桥》、“状动物文”如《燕子》、“状植物文”如《荷花》。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静物的描写顺序:样子、结构、用途 动物的描写顺序:外形、动态、习性 植物的描写顺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根、茎、叶、花、果 2、抓住实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包括:托 物寄情、托物言情、托物言志。 在阅读文章时,要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 么情,言什么志。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采用按照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经 常采用的是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张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 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热点题型 1、把握状物类文章中心,方法有: ①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句段,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思路,方法有: ①弄清楚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 ②特别注意那些过渡性的句子和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串联文章描写的画面和对象。 ③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它的变化一般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典例剖析 ___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的细雨淋醒了。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 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柔嫩的绿叶。 五月,正是它披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 状物文章阅读 【阅读指导】怎样阅读状物文章 所谓状物文章,就是对一个事物或一系列事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描写,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可分为状静物——锅、碗、电冰箱以及建筑物等;状动物——飞禽、走兽、昆虫等;状植物——花、草、树、果等。阅读状物文章,我们要抓住其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写动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2.弄清描写顺序。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香味、作用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理解写作意图。 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或咏物言志,或状物抒情,或托物寓意,通过状物表达自己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的一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4.体会修辞手法。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

问、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还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一小蜡灯 前不久,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小蜡灯。它令我爱不释手 ....。 小蜡灯不但小巧玲珑,而且非常别致。它的顶部有一个金属圈,圈里缀着一颗水晶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亮,水晶球的两旁还有金属丝绕成的花朵与它相伴,看上去非常华丽,犹如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头上的花冠,美丽极了!小蜡灯的中间部分就是放蜡烛的地方,形状宛如一把搁在架子上的小提琴,仿佛优雅的琴声能从这里流泻而出。 这样美丽的造型点上蜡烛一定会更加漂亮。我迫不及待 ....地拿出一个仙人花式的蜡烛,取来火柴,“嚓”的一声,火柴点燃了放在固定位置上的蜡烛。蜡烛发出了明亮的烛光,红红的,灿灿的,把烛光前的装饰品映衬得就像一条发光的裙子,摇曳的烛光使这条“裙子”飘荡起来,那感觉别提多美妙了…… 看着小蜡烛,我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就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美丽的烛光映红了我心中的一个誓言:老师,我要像您一样,用红红的烛光照亮他人。 阅读训练 1写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晶莹.()花冠.()造型.()摇曳.()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 爱不释手: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

写景状物散文解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景物主的散文。它把自然山水、人工景、民俗貌当作主要描写象,写出它的形声色味、情特性,充分展示其采魅力,以吸引人、感染人, 作者情意的目的。 此散文通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作者此地、此景的喜之情或以索,或移步景以空索。常运用象征和比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 是以外在形象来表作者生命的真理的感悟。 常型及解技巧: 一、句子含的解答:(如2010年第8) 的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或短用了比、比、借代、象征等表方法。 答,把它所指的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如2004年第10,2009年第7,2010年第7) ( 1)它本身的作用;( 2)合句子境。 1.比、人:生形象; 答格式:生形象地写出了+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加气、一气呵成等;答格式: 了+象+特性 3.:引起者注意和思考; 答格式:引起者+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 加气等; 4.比:了??突出了?? 5.反复:了??加气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007 年第 9 ) 1、内容上 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 2、构上: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四、文章或段落内容的归纳综合(2004 年第 14 题, 2007 年第 11 题, 2006 年第 8 题) 不要漏掉文中的信息,提炼自然段的段意 五、有关表现手法的是赏析(2009 年第 12 题) 运用的方法 +具体内容 +作者情感 常用的方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六、写景技巧:( 2009 年第 10 题) 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 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解题思路和关键: 一、读文本 初读,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圈画关键词或句子,做到心中清楚:1)每节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把握主要内容);2)为什么要写作本文(把握中心主旨);3)怎样来写作本文的?(找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二、找规律 就写景状物类散文来说,景因情生,景随情变,情景关系十分紧密。作者选择的景物, 一定关照着他内在的情感和感悟。写景状物——抒情(主旨) 有一条基本的创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为揭示主旨作铺垫,后一部分则卒章显志。 表现思路大致归结为三步曲:主要的景物——其它的景物——揭示主旨。主要景物的描述为 了直接揭示散文的主旨,其它景物的描述除了起到与前者形成对比或类比、反衬或正衬的作 用外,还有引对象、作铺垫等作用。环境描写则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的作用。 三、抓词句 1、抓体现内容情感的句子,初读时就勾画中心句、题旨句、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 注意文章各段间关系,总分取总,并列合并,层进取后,因果取果: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 就是文章的内容;透过文章内容,就可见出作者情感。

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答题技巧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 题型三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吸引人、感染人,传递作者情意的阅读目的。 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真理的感悟。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如2010年第8题)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如2004年第10题,2009年第7题,2010年第7题)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007年第9题) 1、内容上 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 2、结构上: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四、文章或段落内容的归纳综合(2004年第14题,2007年第11题,2006年第8题) 不要漏掉文中的信息,提炼自然段的段意 五、有关表现手法的是赏析(2009年第12题) 运用的方法+具体内容+作者情感 常用的方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六、写景技巧:(2009年第10题) 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解题思路和关键: 一、读文本 初读,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圈画关键词或句子,做到心中清楚:1)每节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把握主要内容);2)为什么要写作本文(把握中心主旨);3)怎样来写作本文的?(找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二、找规律 就写景状物类散文来说,景因情生,景随情变,情景关系十分紧密。作者选择的景物,一定关照着他内在的情感和感悟。写景状物——抒情(主旨) 有一条基本的创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为揭示主旨作铺垫,后一部分则卒章显志。表现思路大致归结为三步曲:主要的景物——其它的景物——揭示主旨。主要景物的描述为了直接揭示散文的主旨,其它景物的描述除了起到与前者形成对比或类比、反衬或正衬的作用外,还有引对象、作铺垫等作用。环境描写则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的作用。 三、抓词句 1、抓体现内容情感的句子,初读时就勾画中心句、题旨句、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注意文章各段间关系,总分取总,并列合并,层进取后,因果取果: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透过文章内容,就可见出作者情感。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

典型考题详解3(状物文章阅读) 垂柳 辉英 ①每当搭乘3路巴士行经花园道电车站旁边时,只要向路西扫上一眼,便必然会接触到某座楼下的两三株垂柳。诚然不错,只不过是两三株垂柳,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②大惊小怪的地方当然没有,不过那两三株垂柳特别容易引起我的好感,却是真的。亚热带的,老榕树小榕树比比皆是,想去发现几棵柳树,虽不能说是难过大海捞针,但想找得到毕竟不太容易,而垂

柳,就更不多见了。 ③家乡是个树木之乡,大多是榆树、桦树、树和柳树,特别是柳树,在小路边、河岸旁一些荒地上,它总是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房前房后,村里村外,也必定有绿柳满布,蔚然成林。 ④幼小的时候,还不曾养成爱护树木的美德,一到了三春季节,常常找上了柳树,给它平添了麻烦,不,还不如说给它带去了无妄之灾更为好些。我们三三五五的乡下孩子,把垂柳的嫩枝折下来,然后把枝上的嫩皮三拧两拧,抽出了枝木,剪成了小段,那圆圆的柳皮,便可以当成小喇叭一样,由每

个含入口中的人吹出来一些声音。我们管它叫"哨子","哨子"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你吹我也吹,像是一个交响乐团。 ⑤这交响乐团的演奏,当然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可怜那些柳枝,平白受了伤害,地面上有的是残叶和断枝,现在回想起来,真够揪心的了。 ⑥柳树在我的家乡,不但是最为普遍的树,也是极容易生长的树。一棵柳树,特别是古老的垂柳下面,它在乡下常常是人们歇脚午睡的好地方,垂下的柳条慢慢地拂动,替你赶走了人间最讨厌的苍蝇。

⑦垂柳成林,正像是一种倒挂林。春天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都是白白的絮芽,白中带绿,绿中带黄,活像开了一些小朵的白花。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像满天的棉花,又像满天的白雪,而树下又是碧绿的田野。 ⑧记忆犹新的与垂柳有关的往事,莫过于幼小时候在乡间的打秋千了。乡下孩子有乡下孩子的创造,我们早已习知把两条垂柳的枝条,扎结成U字形,人往那结好的枝条上一坐,你推我推,秋千就打了起来,一棵垂柳,可以结出两三副秋千。 ⑨由于家乡的垂柳随处皆是,也就和它做了很好的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一、文体知识积累 (一)基本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整体感知 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如: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要达到的效果(主旨) (二)动笔点评 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读书的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语言特点等。 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

(完整版)三四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三四年级怎样阅读状物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 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 (一)红菊花 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整朵花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多么惹人喜爱呀! 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哪有这么美丽的花朵啊! 1.用“﹏﹏﹏”画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2.第2自然段中用( )括起来的部分,作者抓住红菊花 的、 、三个部分来具体描写。 3.下面是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请选择正确的意思是( )。 (1)红菊花的茎和叶子都是墨绿的,花瓣是弯弯曲曲的,很好看。 (2)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开了。我最喜欢其中那美丽的红菊花。 (3)红菊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惹人喜爱。 4.把这篇短文背诵下来。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 巧 一、散文常识 特征:形散神不散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 ,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 摘关键句 自己的话概括 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 方法: 1 、看标题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表现手法: 3、准确表达。 ( 1) 摘关键词

、看注释、看过度句(段)、看开头结尾句、看抒情议论句 6、看反复出现句(段) 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四、写景状物 +作者技法)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 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 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 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 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 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2、分析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 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一、散文常识 特征:形散神不散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二、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 3、准确表达。(1)摘关键词 (2)摘关键句 (3)自己的话概括 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 方法:1、看标题 2、看注释 3、看过度句(段) 4、看开头结尾句 5、看抒情议论句 6、看反复出现句(段) 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 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 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 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状物类文章阅读

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 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所以,阅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如《落花生》一文,作者通过描写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和苹果、石榴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按照采用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如《高大的皂荚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