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经典小说之一。小说中呈现了一段帝王将相的风云故事,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着多向的意义。而小说中最能引起人们讨论的人物应该就是曹操了。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众说纷纭;有用“奸雄”概之的;有用“英雄”概之的;有用“奸贼”概之的;有用“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概之的……评价很多,

争论十分激烈,说明了曹操这一形象是罗贯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笔者认为不能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把曹操的形象概括完整,因为曹操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他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品质优秀,是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

一、曹操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特征

1、奸诈。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就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人呢?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较奸诈吧。在三国演义的很多回合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诈。在第一回中就有写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只为了达到自己放荡的意图,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从小就具有政治家的资质。曹操一出场,就给人一个狡诈的形象,尽显了他奸诈的本色。在第二十回中中描写到:“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这回说的是当曹操擒住张辽之后,张辽不肯投降,曹操大怒要杀了张辽,经刘备、关羽等苦苦求情,他听了之后又马上掷剑换上一副笑脸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给张辽松了绑,还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这就是曹操,用他的“巧诈”成就了自己的功名。在“借头压军心”中也尽显曹操狡猾与奸诈。话说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外而粮草将绝,曹操面临着一个军事家最大的忌讳他是如何解决的呢?他首先用了第一个欺诈手段就是用小斛来发粮,如果不用小斛发粮的话,根本就闯不过当前的难关。但是这种欺诈的手段已经引起军心的怨愤,要如何平军心,曹操竟然想出了“借头压军心”的奸计,自私与毒辣使曹操嫁祸于人,以解脱自己,他对王垕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汝妻小吾自养之,汝自无虑也。”这里每个字句都渗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冷酷。如果说用小斛发粮是曹操奸诈的第一层次的话,那么王垕的被杀则是他奸诈的“升华”,可以说仓官王垕的死是与小斛发粮的命令同时酝酿、决定的。(2)曹操篡汉。民间认为曹操是个奸诈小人,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篡汉。在古代的时候,皇帝就是一国之本,国之根基,但是曹操却要自己当皇帝,肯定就要受到人民的唾骂,从这个方面来说也应该是人民认为他奸诈从而不喜欢他的一个原因吧。(3)最后可能还因为曹操说了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负我”的话,让人们更加痛恨他的奸诈。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到老朋友家去休息,突然听到朋友家有磨刀子的声音,以为被出卖,于是把他们一家都杀了,可是到后面才发现是他误杀了朋友一家,于是说下了上面的话。也许就是因为以上的几个原因,所以才让人们一提到曹操就想到他的奸诈吧。

2、猜忌、狠毒、阴险。这也是曹操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猜忌、狠毒、阴险则明显体现在借故杀人与借刀杀人中。比如说,曹操在杀杨修时就采用了借故杀人。由于杨修的侍才放旷让曹操有了杀杨修的想法,但是碍于曹操有一个“爱才”的名声摆在外面,所以他只能忍,但是偏偏这个有点自大的杨修在他军事行动不利,心烦意乱,有气没地方撒的时候窥透了他内心的秘密,揭穿他的“鸡肋”哑谜,所以才使曹操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个难得的机

会,给杨修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了,而且这个罪名很正当,使他因猜忌而杀人的恶劣行为成为合法的,曹操就这样顺利的除掉了一个眼中钉。孔融给曹操推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祢衡,但是祢衡向来就看不起曹操。于是曹操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来羞辱祢衡。可惜在宴会上,曹操反被祢衡击鼓辱骂,让他失尽了面子,他也是恨得牙痒痒,曹操就想借刘表的手来杀祢衡,最后是黄祖做了他的义务刽子手。牺牲他人的性命为自己解除困难这种毒辣与自私的高度结合更是曹操的拿手好戏。再看“梦中杀人”。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中害己,他精心编造了一个“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但是他知道凭他只是在嘴上说说,肯定是没有人相信的,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曹操又自导自演了一场梦中杀人的好戏,再看看他醒后的表演,“佯惊问”、“痛哭,命厚葬之。”这次的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曹操的要求:“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在这里也让人感觉到了曹操的猜忌、狠毒、阴险。

3、多疑与狂妄。曹操总是运用权奸巧诈来消除自己不喜欢的人,主要的原因还表现在曹操生性太多疑了,他总是认为别人要谋害他,睡觉都要编出个“梦中杀人”的事来保护自己,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会多留个心眼。比如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汉献帝想除去曹操,于是密诏董国舅入宫,颁“衣带诏”,董国舅刚过宫门,恰巧遇见了曹操。曹操便多疑盘问,当知道汉献帝送锦袍玉带给董国舅时,马上就要董将衣带解下,并对着太阳光细细地详看。好在汉献帝对他早有防备,衣带诏才能够有惊无险地带出宫门。在这里曹操的“多疑猜忌”就完全暴露出来了。曹操不仅多疑,还很狂妄自大。比如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就是抓住了曹操的性格特点,就知道曹操害怕雾太大,诸葛亮会使诈,于是搞偷袭,结果就是白白送了对手十万支箭;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被一个响雷吓的筷子都掉了,曹操认为他胆小如鼠,结果对他放松了警戒,酿成大错放虎归山;在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十面埋伏落荒时竟然仰天长笑,笑话周瑜.诸葛亮的智慧不过如此……。从这些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曹操的狂妄,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轻视对手,才会造成自己的失败。在《三国演义》罗贯中着力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众多类型人物的塑造,对曹操性格的直接描写不多,但是对于曹操的描写都是将人物性格置于故事情节之上,从整体上完成对曹操形象的个性化塑造。在罗贯中笔下,曹操完成了“权奸巧诈”的绝妙表演,是罗贯中给予了曹操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表现,而“权奸”正是曹操之所以赢得天命攸归的根本原因。

4、善于玩弄权术。曹操为什么能在激烈的战争中生存并发展下来,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是他这个人很善于玩弄权术。想刘备被吕布所追,穷困奔许,曹操的幕士曾劝他杀掉刘备以绝后患,他却待刘备如兄弟,且允许出兵助刘攻吕。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曹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刘备在曹操这里收到了礼待。为什么曹操不趁机杀了刘备,以绝后患呢?实际上曹操的内心早就盘算了:“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杀掉人气那么高的刘皇叔,无异于自绝于民,这种赔本的买卖,聪明的曹操当然是不会干的。从这里就能很清楚的看到曹操对权术的掌握是很稳当的。曹操一直都很欣赏关羽的武艺,也很器重关羽,一直想将关羽招入麾下,但是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义气深厚、刚直不屈让曹操束手无策。于是攻打徐州的时候,终于有了关羽兵败遭困的机会,他首先是不惜以答应关羽“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但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等极为苛刻的条件为代价,换取了关羽的“归顺”。为了争取关羽的“归心”,他又变强制为笼络,设大宴、以客礼对待身为败军之将的关羽,“延之以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小宴三日,大宴五日”,“送美女十人”;见到关羽的战袍旧了,以“异锦做战袍一领相赠”;了解到关羽的战马瘦,赏之以赤兔马,企图以这样关怀备至的爱护、尊敬和信任作为征服关羽,削弱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使关羽亲近自己。然而关羽最后还是“挂印封金”单骑寻兄而去,他的幻想完全破灭了,但此刻他仍然拒绝幕士们

“追而杀之,以绝后患”的建议,仍旧对关羽表示尊敬、依恋,赠路费,赠征袍。其实他这样做不仅仅是做给关羽看的,更是做给天下人看!从表面上看,曹操要招收关羽的计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