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生理学大题

病理生理学大题

1. 简述脑死亡的概念,诊断标准和意义。
概念: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判定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15min人工呼吸后无自主呼吸 (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 (6)脑血液循环停止,确诊脑死亡最可靠指标 意义:利于判定死亡,为法律问题提供依据,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的时间和合法的依据

2.以外伤大出血为例,说明发病学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的规律
大出血造成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引起a-肾上腺素受体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的皮肤,内脏,肾脏小学馆和微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升高,微循环贯流减少。而b-肾上腺素受体受刺激,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微循环非营养型血流增加,营养型血流减少,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一段时间后,内脏微血管自律现象先消失,终末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微循环血液灌多流少,毛细血管血液瘀滞,处于低灌流状态,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是不是所有的脱水患者都会出现少尿?请说明理由。
由于血液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相应减少,导致多尿和低比重尿。

4. 哪种脱水容易导致休克,为什么?
低渗性脱水容易休克。由于水分由细胞外液向渗透压高的细胞内转移,进一步减少细胞外液量,并且由于液体的转移,血容量减少。且患者未补充体液,ADH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少,导致尿。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5.哪种脱水不容易休克,为什么
高渗性脱水不容易休克。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引起渴觉中枢兴奋,喝水多。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ADH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血容量得到回复。因此不容易休克

6.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以哪种减少为主?为什么
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因为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向渗透压高的外液转移。且细胞外液高渗,引起渴觉中枢兴奋,喝水多。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ADH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所以引起细胞脱水,导致细胞皱缩

7.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如何调节?
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1)渴觉的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渴觉中枢—主动饮水 (2)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

透性,重吸收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升高 (3)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肾动脉压下降,肾小球率过滤下降,交感神经兴奋—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强—循环血量升高 (4)心房利尿肽:利尿排钠扩血管

8.试述低钾血症对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的影响
细胞膜静息点位等于钾平衡电位,所以低血钾时,静息电位嘉奖,使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 影响:(1)心肌兴奋性升高(2)传导性降低(3)自律性升高(4)收缩性先升高,严重缺钾时降低

9.试述高血钾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兴奋性先高后低(2)传导自律收缩都下降

10.为什么可用钠盐和钙剂治疗高血钾症?
高血钾的主要危害在它对心肌毒性,可导致心室停搏,机制是高血钾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降低和对K的通透性升高,使心肌兴奋性先高后低,传导自律收缩都下降。因此(1)细胞外Na升高,使Na内流增加,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加快,可改变心肌传到,自律细胞的4相去极化加速,自律性升高 (2)细胞外Ca2增高,收缩性升高

11.低钾血症和严重高钾血症导致骨骼肌兴奋性降低的机制是什么?
(1)低钾血症:由于K+浓度减少,Em负值增大,出现超极化,使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 (2)高钾血症:细胞内外K浓度差小,静息电位负值变小,阈电位减少,兴奋性升高,但再下降时,快钠通道失活,兴奋性嘉奖

12.正常机体如何调节酸碱平衡,各种调节方式有何特点?
(1)血液缓冲:血液中有5种缓冲系统,其中碳酸氢盐系统最重要,含量最多,但不能缓冲挥发酸。作用迅速但不持久(2)细胞的缓冲作用: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液缓冲系统,如H+-k+,H+-Na+,Na+-K+,CL—HCO-的交换细胞内液含量多因此作用很大,(3)肺调节:通过调节CO2排出量调节血浆碳酸浓度:H+浓度高,兴奋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加强,肺通气量升高,CO2排出加强。肺的调节作用大,迅速,进队挥发酸CO2有效 (4)肾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分泌H+和NH4+,重吸收和新生成HCO3-。肾小管上皮细胞H+上升—酶活性增强—肾小管分泌H+和NH4+,重吸收HCO3-。肾的调节作用缓慢,但持久和效率高

13.测定AG对判断酸碱平衡的意义?
AG增高提示有固定酸增多的代谢性酸中毒,多以AG大于16mmol/L作为判断标准。如SO4增多时,H+与血浆中饭的HCO3-反应,HCO3消耗,H+剩余,代谢性酸中毒。SO4作为未测定阴离子,AG升高

14.发热,呕吐导致脱水并发休克,此时可发生哪些酸碱平衡紊乱?
呕吐导致脱水,可发生代

谢性碱中毒。(1)H+从肠道大量丢失,造成HCO3-不能中和(2)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分泌H+多,重吸收HCO3多(3)胃液中K+Cl-丢失,导致肾小管分泌H+多,重吸收HCO3多。 休克导致全身性循环缺氧,乳酸增多,发生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若并发休克肺,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以上情况可单独发生也可混合发生

15.AG增高型代谢酸中毒常见原因有哪些?
(1)固定酸生成增多:如饥饿,糖尿病,体内脂肪分解导致酮体生成多。或缺氧休克呼吸骤停等,有氧氧化障碍,无氧酵解增加,乳酸生成增多(2)固定酸排泄减少;主要通过肾脏,如肾功能衰竭,滤过率下降时,固定酸不能排泄(3)非氯性酸性药物摄入增多;如水样酸中毒

16.酸中毒对机体影响?防治原则?
(1)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
(2)中枢神经系统:ATP生成生成减少能量不足,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增多
(3)骨骼系统 骨质脱钙等(4)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
防治:(1)治疗原发病,结合临床表现和气血报告治疗病因(2)纠正酸中毒(3)防治低血钾和低血钙 (4)谨慎补碱

17.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1)中枢系统功能障碍 GABA减少,缺氧导致(2)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3)低钾血症

18.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会发生什么类型缺氧?
(1)感染会引起严重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组织性缺氧,(2)休克导致组织低灌流,引起循环性缺氧 (3)导致血氧分压降低,引起低张性缺氧

19.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
(1)交感神经的作用:缺氧所致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肺血管的a受体,血管收缩 (2)体液因素:缺氧促进肥大细胞,肺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能收缩血管,如白三烯,TXA2,内皮素。能扩张血管的有前列环素,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组胺等。 (3)缺氧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缺氧导致平滑肌细胞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促进Ca2内流,肌细胞收缩

20.缺氧可发生哪些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
(1)呼吸系统变化:代偿性:氧分压降低,刺激主动脉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肺泡加强 。损伤性:抑制呼吸中枢,呼吸减弱停止。高原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出现湿罗音等
(2)循环系统变化:代偿性心血管反应1.心输出量增加2.血流分布改变3.肺血管收缩4.毛细血管增生 。 损伤性变化 1.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2.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左右心肌功能障碍3.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兴奋、细胞

内外离子分布异常4.静脉回流减少:乳酸、腺苷等扩血管物质增多
(3)血液系统 代偿性反应1.红细胞增多2.氧离曲线右移 。损伤性变化: 红细胞↑--血液黏滞度和血流阻力↑。红细胞内2,3-DPG过多 肺内Hb与O2结合ˉ 动脉血氧饱和度ˉ
(4)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轻度缺氧或缺氧早期:血液重新分布保证脑组织血流供应
失代偿:严重缺氧或长时间缺氧: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水肿和脑细胞受损
(5)组织和细胞: 代偿性反应 细胞利用氧能力↑,糖酵解↑ , 低代谢状态 ,肌红蛋白等携氧蛋白↑。损伤性变化:细胞膜损伤, 线粒体损伤, 溶酶体损伤,细胞凋亡

21.应激时神经内分泌有什么反应?有什么防御意义?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前者的外周效应表现为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急的急性反应,如儿茶酚胺对心脏的兴奋和对外周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的调整可使应急的组织供血更成分。还能引起进账,焦虑的情绪反应。 后者兴奋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肝糖原储备,脂肪动员,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抗炎作用,稳定细胞膜

22.简述热休克蛋白的生理功能:
在蛋白质水平山起到防御,保护作用,基本功能是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位移,维持和受损蛋白质的修复,移除,降解

23.简述应激和疾病的关系
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重要作用。可诱发,恶化疾病,若应激原持续作用机体,可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24.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哪些?
(1)活性氧的作用:破坏细胞膜结构,信号分子生成异常,蛋白质失活,DNA损伤(2)钙超载:ATP生成减少,激活钙依赖性降解酶,促进活性氧生成(3)白细胞的作用:阻塞微循环,释放活性氧(4)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线粒体受损

2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发生哪些功能和结构变化?
①心功能变化:心率失常,心肌顿抑,微血管顿抑,心肌细胞水肿,心内膜下出血,梗死②脑功能变化:脑水肿,脑细胞坏死,兴奋性降低,抑制性氨基酸增高③肾功能变化:肾功能受损,血清及肝升高④防治:今早恢复血流,缩短缺血时间,低压低温低钙再灌注液,清除活性氧,钙拮抗剂,补充ATP

26.简述DIC的分期和各期特点
DIC分3期:(1)高凝期:凝血系统激活,血中凝血酯酶增高导致微血栓形成,表现为高凝状态 (2)消耗性低凝期:大量凝血酶产生,微血栓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血

液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表现。(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凝血酶和FXIIa等激活纤溶系统,使纤溶酶产生,同时FDP形成导致纤溶和抗凝作用增强,出血非常明显。

27.试述休克和DIC的关系
急性型DIC常伴休克,DIC与休克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休克不一定合并DIC。若休克合并DIC则必然难治。 DIC不是休克难治的唯一因素。机制:广泛微血栓形成,血容量下降,血管床容量扩张,心泵功能降低

28.DIC导致的贫血有什么特点
可发生微血管病型溶血性贫血,见于慢性DIC或亚急性DIC,除了有溶血性贫血的特点,血中还可看见形态特殊的异性红细胞或碎片,如盔甲性,星形,三角形,新月形,成为裂体细胞,可塑性低,脆性高,易溶血

29.试述DIC发生机制
(1)组织损伤,大量TF入血,启动外凝血途经,可提高FⅦ活性(2)VEC(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既可激活内凝途径,也可激活外凝途径(3)血细胞破坏和血小板激活(4)促凝血物质进入血液

30.根据DIC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是?
(1)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切除肿瘤,取出死胎,抢救休克(2)改善微循环(3)重建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 (4)维持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31.DIC患者出现广泛出血的机制是:
(1)广泛的凝血栓形成,使凝血物质被消耗减少,造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血液处于低凝状态(2)继发性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凝血块溶解,凝固性进一步降低(3)FDP大量形成,具有抗凝血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促进出血

32.试述休克缺血期特征和变化机制
特点: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组织缺血缺氧 表现:微循环小血管持续收缩。关闭的毛细血管增多。毛细血管前阻力的增加大于后阻力的增加。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路迅速流入微静脉
变化机制:(1)交感神经兴奋(2)体液机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a受体作用使小血管收缩,b受体作用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 血管紧张素II增多,收缩小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加压素增多,促进小血管痉挛

33.试述休克淤血期特征和变化机制
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组织淤血性缺氧 表现:前阻力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 血小板聚集、WBC嵌塞,血液“泥化”,后阻力↑↑ 。后阻力大于前阻力。
变化机制:(1)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 ( 2 )血液流变学改变, WBC粘附嵌塞,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大于前阻力

34.试述休克微循环衰竭期特征和变化机制
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表现: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血细胞黏附聚集加重,微血栓形成。 毛

细血管无复流现象。变化机制:(1)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2)DIC形成

35.感染性休克导致缺氧的类型有哪些?
可引起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并发休克肺将引起乏氧性缺氧

36. 简述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代偿适应机制有。
(1)机能和代谢的代偿①心腔功能性扩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即握指Frnnk-Starling 心肌定律:“在一定限度内,心肌初长度与心肌收缩力成正比”所进行的代偿。②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儿荼本分肤增加,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2)形态结构的代偿——心肌肥大。心肌肥大是心血管疾病时一种重要的代偿形式。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心肌纤维中的肌节增多而使心脏总的收缩力增强,从而使心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功能稳定状,是一种强而有力的代偿。

36.心力衰竭时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的机制是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3个机制:(1)肌浆网对Ca2+处理功能障碍,摄取能力减弱,储存量减少,释放量下降 (2)心肌细胞膜Ca2+内流障碍,包括电压依赖性Ca2+通道、Na+-Ca2+交换体功能障碍,Ca2内流受阻 (3)肌钙蛋白功能障碍,与Ca2+节后受阻

37.肥大心肌发生衰竭的机制是什么?
主要机制是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1)心肌重量的增加超过了心脏交感神经元轴突的增长,交感神经密度下降,肥大心肌的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消耗增多(2)肥大心肌毛细血管数量不足,微循环灌流不足,心肌缺血(3)肥大心肌表面积与体积比值下降(4)线粒体数量不足,氧化磷酸化水平下降(5)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心肌能量利用障碍(6)肌浆网Ca2+功能障碍,储存减少,释放下降

38. 什么是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
向心性肥大:压力负荷↑→收缩期室壁张力↑→新生肌节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室壁增厚,心腔无明显扩张;
离心性肥大:容量负荷↑→舒张期室壁张力↑→新生肌节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心腔明显扩张。

39.为什么心衰病人可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可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减轻心理衰竭的程度,还能减小心肌肥大和纤维化的作用

40.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心力衰竭时,心肌舒张障碍的机制有:
(1)心肌收缩性降低:1.心肌细胞坏死,凋亡,成分减少;2.能量代谢障碍;3.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2)心肌舒张功能降低:1.主动舒张障碍2.心肌顺应性降低3.心肌舒张负荷减小与舒张被动阻力增大
(3)心室壁舒缩协调障碍

4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于失血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什么?
两者都有心输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流减慢,

但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饮心泵功能降低,血量增多,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上升,静脉压升高,引起肺循环充血和淤血,。而失血性休克因失血,循环血量不足,肺循环和体循环不足,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可以降低,也可正常(代偿)

41.试述心力衰竭时,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和发生机制
(1)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心衰者,在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原因是肺淤血肺水肿
(2)端坐呼吸:重症心衰这,不能平卧,采取座位。原因是平卧时,下半身静脉血回流着呢更多,加速肺淤血和水肿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症心衰者,在半夜入睡中忽然气闷而惊醒,呼吸困难

42.心脏疾病时,机体有哪些代偿性变化?
①心脏代偿:心率加快,紧张心扩张,心肌肥大。②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血流量分布,红细胞增多,外州血管和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③神经体液代偿:心输出量不足,缺血缺氧,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能加大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另一方面会加大负荷,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等。

43.呼吸衰竭患者可出现哪些酸碱紊乱?为什么
(1)呼吸性酸中毒:见于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CO2排出受限,产生高碳酸血症
(2)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的低氧血症,导致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多
(3)呼吸性碱中毒:见于ARDS,因严重肺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
(4)代谢性碱中毒:常见于慢性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因排出co2过多,体内代偿增加的HCO3-来不及排出

43.呼吸衰竭时的低氧血症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答:(1)代偿作用:轻度缺氧时产生①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②心血管代偿反应:轻度缺氧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还可引起血液重新分布,即心脑血管扩张,内脏皮肤血液减少,这对保护生命器官是十分重要的。
③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红细胞生成增加。(2)损害:作用严重缺氧时呼吸抑制、心功能抑制、心输出量降低,严重时可使微血管扩张,重要生命器官血流灌注减少,甚至细胞代谢障碍,全身各器官功能均受损。

45.试述肺气肿患者用力呼吸时呼吸困难的机制
等压点的概念:用力呼气时胸内压和气道内压均高于大气压,在呼出气道上,压力由小气道至中央气道逐渐下降,通常将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的气道部位成为等压点
等压点上移:健康人用力呼气时等压点位有软骨支撑,因此软骨不闭合。肺气肿患者用力呼吸,肺泡

弹性回缩力下降—肺泡内压下降—气道内气压下降加快—等压点逆气流方向移动—等压点上移至无软骨支撑的小气道上—用力呼气时小气道闭合—呼吸困难

47.肺性脑病是?机制是?
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病机制: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48.试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1)肺动脉压升高:肺小动脉收缩,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氢离子浓度↑(2)心肌受损、心脏负荷加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内外离子分布异常(3)心室舒缩活动受限:胸内负压的改变和肺部病变,妨碍心脏舒缩

49.肝功能障碍患者为什么容易出血?
肝脏是多种凝血物质和康宁物质生成和清除的场所,当肝功能受损时,多种中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导致容易出血

50.血氨增高为什么会引起肝性脑病?
(1)干扰脑内能量代谢,使乙酰辅酶A合成减少,影响三羧酸循环,ATP减少(2)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造成脑功能障碍(3)对神经细胞膜有抑制作用:干扰了atp酶的活性

50.为什么肝功能合成障碍患者容易感染?
肝脏是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生成的场所,能清楚肠道来的有害抗原性物质。肝kuffer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血中异物,细菌和细菌毒素等,是抵御细菌病毒感染的主要屏障。肝功能障碍时以上功能就消失

51.为什么严重肝病患者在碱中毒情况下容易发生肝性脑病?
在生理PH值下,动脉血中的氨容易以NH4+形式存在,NH3仅为1%,但在血Ph增高时,NH4+变成NH3增多,NH3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造成肝性脑病

52.肝硬化患者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时为什么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血液进入消化道,血中蛋白质经肠道细菌作用,产生大量NH3;出血还造成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对肝和脑进一步损伤,增加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53.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1)形态学变化:突出的改变有两个:一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斑片状脱落,刷状缘缺失或变薄,二是远端小管腔内有大量管型形成,形态改变(2)功能受损:1.肾小管阻塞:阻塞使原尿流出受阻,引起少尿,使有效率过压降低.2.原尿返漏:是指肾小管中的原尿经损伤的小管壁渗漏到肾间质,形成恶性循环(1)(2)共同导致GFR下降,导致尿少

54.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低血钙症的机制是什么?
(1)因血液中钙磷浓度积为恒定值,当肾排出磷减少使血磷浓度升高时,血钙浓度会降低(2)由于肾实质破坏,维生素D3生成不足,肠道钙吸收减少(3)血磷升高时,

肠道的磷酸根分泌增加,与食物中的钙结合,难吸收(4)肾毒物损伤肠道,影响钙吸收

55.论述急性肾衰少尿期的机体主要变化
主要是少尿无尿成分异常内环境紊乱
(1)少尿无尿成分变化:尿Na升高,有管型,蛋白质以及多种细胞
(2)水中毒:由于排水少,内生水多,输液过多导致。会出现浮肿,肺水肿,脑水肿,心功能不全
(3)氮质血症: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积蓄
(4)高钾血症:尿量减少,肾小管受损,导致排K减少,可导致心律失常等
(5)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分泌H,NH3减少,HCO3-重吸收减少,GFR降低

55.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尿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1)原尿流速快,肾血流集中在建存肾单位,使GFR增高,原尿形成增多,流经肾小管时流速增快,肾小管来不及重吸收(2)健存肾单位滤出的原尿中溶质含量代偿性增高,产生渗透性利尿(3)尿浓缩功能降低,肾小管髓袢血管少,易受损,由于CL-主动吸收减少,使髓质高渗环境难形成,因而尿液不能浓缩,尿量增加

56.试论慢性肾衰时钙磷代谢的变化及机制
答:慢性肾衰的早期血磷水平可基本维持正常,因为慢性肾衰早期GFR减少引起肾脏排磷减少,使血磷水平升高,刺激PTH分泌增加,PTH通过抑制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磷排出,使血磷降至正常水平。但在慢性肾功衰晚期。由于残存肾单位太小,PTH分泌增多已不能维持磷的充分排出,故血磷水平显著升高。 慢性肾衰出现血钙降低,其原因是①血中钙、磷浓度乘积为一常数,当血磷升高时,血钙就降低;②肾脏合成的1、25 -(OH)2 -D3酶促进肠道对Ca2+ 的吸收,肾实质破坏后,1、25 -(OH)2 -D3合成减少,因而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③血磷升高,肠道中磷酸钙开成,从而妨碍钙的吸收;④体内某些毒性物质的遗留可使小肠粘膜受损而使钙的吸收减少。


56.举例说明矫枉失衡学说
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排磷减少使血磷增高和血钙降低,后者刺激PTH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可促进肾排磷和重吸收钙,以纠正钙磷失衡,但当肾小球滤过基督减少时,PTH不能促进肾排磷,血PTH过高引起新的失衡,导致骨脱钙和软组织钙盐沉着而受损。

57.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内分泌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什么后果?这些后果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1)肾性高血压;机制;1.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心排血量增多2.肾素分血管紧张素泌增多,阻力大、3.肾脏合成PGE2,PGA2等扩血管物质物质减少(2)肾性骨营养不良;机制;1.高磷,低钙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VitD3活化障碍、3.酸中毒(3)肾性贫

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性物质对骨髓造血的抑制3.毒性物质对血小板功能障碍4.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加速5.毒性物质对肠道吸收造血原料的抑制

58.简述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机制;1.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心排血量增多2.肾素分血管紧张素泌增多,阻力大、3.肾脏合成PGE2,PGA2等扩血管物质物质减少

59.肝功能不全氨中毒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①干扰脑能量代谢②干扰脑内神经递质-神经介质成份改变,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导致脑功能抑制③干扰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

60.急性肾衰竭机制?
1.肾小球因素:少尿发生的关键是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降低。肾血流减少和肾小球病变均可导致GFR降低。
(1)肾缺血:主要是由于肾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肾血管内凝血引起。
(2)各种肾小球病变,使肾小球膜受累,滤过面积减少,也可导致GFR降低。
2.肾小管因素:
(1)肾小管阻塞:临床上可见于异型输血、挤压综合征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2)原尿回漏:原尿经受损的肾小管管壁处返漏入间质,可直接造成尿量减少,还可引起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使囊内压升高,GFR减少,出现少尿。
3.肾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1)受损细胞:包括肾小管细胞和内皮细胞。
(2)细胞损伤的机制:代谢障碍和膜转运破坏是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的主要机制。包括:①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②自由基增多;③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④磷脂酶活性增高;⑤细胞骨架结构改变;⑥细胞凋亡激活。
(3)细胞增生与修复的机制:①缺血缺氧的基因调节反应。通过上调或下调相关基因,进而扩张血管和清除毒物等而修复组织;②产生并激活应激蛋白;③多种生长因子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促进细胞增生和组织修复;④细胞骨架与小管结构的重建。

61.内皮细胞损伤是DIC的重要激活途径?
①内皮细胞表达大量的TF,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②血小板和内皮下胶原粘附,并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③内皮细胞分泌TFPI、AT-Ⅲ、TM减少,抗凝力量减弱。释放t-PA和PAI-1比例失调后,后者相对增多,使纤溶作用减弱④FⅩⅡ与内皮下胶原纤维接触而被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62.心功能不全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的代偿意义?
1.动用舒张期储备:形成有效横桥数增多,提高细肌丝对钙离子敏感性,增强心肌收缩力。2.动用收缩期储备:PKA引起钙通道磷酸化,通道开放时间增加,钙内流增多,促使肌浆网释放更多钙离子增加收缩能力。3.心率加快:心肌中NE浓度增高,加快窦房结自律细胞舒张

除极速率,使心率加快。4.体循环脏器血流重新分配:交感兴奋增高,通过α肾上腺素受体引起外周血管选择性收缩使循环脏器血流重新分配,保障心脑灌流量,增强心泵功能。

63.缺血再灌注活性氧增多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 当组织缺血缺氧时,由于 ATP 生成减少,膜泵失灵,钙离子进入细胞增多,激活钙依赖性蛋白酶,使 XD 大量转变为 XO 。同时因缺血缺氧, ATP依次分解为 ADP、 AMP、腺苷、肌苷和次黄嘌呤,而次黄嘌呤自身不能代谢生成黄嘌呤,使 XO 的底物堆积。再灌注时,缺血组织重新得到氧,在缺血时大量蓄积的次黄嘌呤在XO的作用下形成黄嘌呤,继而又催化黄嘌呤转化为尿酸,这两步反应都是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结果产生大量的 O2·- 和 H2O2 , O2· - 和 H2O2 在金属铁参与下,形成 OH · 。
2.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 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时耗氧量显著增加,其摄入 O2 的 70%~90% 在还原型辅酶 Ⅱ 氧化酶和还原型辅酶 Ⅰ 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另外组织缺血可激活补体系统,或经细胞膜分解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再灌注期间组织重新获得氧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或氧爆发,可损伤组织细胞。
3.线粒体功能受损 因缺血、缺氧使 ATP 减少,钙进入线粒体增多,使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进入细胞的氧经 4 电子还原成水减少,而经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多。而钙离子进入线粒体可使锰 ~ 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降低,使氧自由基生成进一步增加。
4.儿茶酚胺自身氧化增加 各种应激性刺激,包括缺血、缺氧,均可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代偿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在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通过自氧化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5.诱导型NOS表达增强。6.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降低。

64.休克代偿期(缺血期)的血流变化特点?代偿意义?
①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前阻力增加为显著)。② 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③ 微循环灌流减少(少灌少流)。④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微循环缺血缺氧更为明显(灌少于流)。 意义:(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通过上述调节,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变化;(2)、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休克早期,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和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显著减少,

而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的血液供应。

65.弥散障碍为什么PaO2降低但PaCO2正常?
因为CO2的溶解度大→弥散系数大;CO2弥散速度快;能较快地弥散入肺泡使PaCO2与PACO2取得平衡。

66.为什么低渗性脱水会造成体循环衰竭?
因为第一渗透压低,不会引起口渴,第二,由于低渗,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增多。第三,以上使细胞外液减少的更严重,细胞间液入血,之后循环血量减少,机体为了避免再减少,就不再顾及渗透压,使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抗利尿激素增多,使水再吸收增多。如果以上不能维持的话,那就休克了,然后就微循环衰竭了。

67.低渗性脱水对机体影响?
1.易发生休克。2.脱水体征明显。3.尿量变化:严重脱水,血浆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引起少尿。4.尿钠变化:病变早期尿钠减少,晚期或重度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患者出现尿钠增多。

68.休克晚期为什么称难治期?机制?
是微循环衰竭期,采取输血补液及多种抗休克措施,仍难以纠正休克状态。1.微血管麻痹性扩张。2.DIC形成:①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使血液粘度增高,处于高凝状态。②凝血系统激活。③TXA2/PGI2平衡失调。

69.少尿、无尿产生机制?
1.肾前性急性肾衰: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急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上升→少尿、内环境絮乱。2.肾后性急性肾衰:尿路阻塞→肾小球囊内压增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少尿无尿、内环境絮乱。3.肾性急性肾衰:①急性肾小管坏死②急性肾实质疾病。

70.少尿引起的代谢絮乱?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絮乱。

71.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机制和表现有何不同?
1.一氧化碳中毒: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高于氧气,接合形成HbCO,不能与氧气接合,还可抑制红细胞糖酵解。HbCO含量在10%-20%出现头疼乏力眩晕恶心呕吐;50%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死亡,皮肤黏膜樱桃红色。2.亚硝酸中毒:可使血红素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其中三价铁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了结合氧能力,导致缺氧。当含量超过10%可出现缺氧表现,30%-50%出现全身青紫、头疼、精神恍惚、意识不清、昏迷。当高铁血红蛋白达到15g/L出现皮肤黏膜咖啡色的肠源性发绀。

72.慢性肾衰的泌尿功能变化?
1.尿量变化:早期夜尿多尿,晚期少尿。2.尿渗透压变化:①低渗尿②等渗尿。3.尿沉分变化:①蛋白尿②血尿脓尿。

73.低钾血

症导致机体死亡原因和机理?
导致呼吸肌麻痹、严重呼吸障碍甚至呼吸骤停。由于细胞外注脚K+浓度急剧下降,细胞内、外K+浓度梯度增大,细胞内K+外流增多,导致静电息位负值增大,细胞膜处于超松化阻滞状态,于是除极化发生障碍,从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停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