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历史解释:即历史的主体(历史学家)通过历史的中介(主要是历史资料,如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对历史的客体(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等)作出相应历史观的解释。

2.历史遗产:即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综合,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诸如各种生产工具、设备、生活用具、居住房屋、衣饰装束、交通工具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诸如科学文化知识、理想和情操、道德和礼仪、习俗和风尚、生活方式、情趣、爱好等。

3.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4.史学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5.计量史学方法: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即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史料分析从而得到结论的一种方法。从17世纪到19世纪,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和统计资料的日益完备,已使历史研究引入了计算,逐渐形成了历史统计学,主要研究经济史和人口史,但由于计算手法的初级,研究的性质、对象与传统史学大同小异,所以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计量史学。进入20世纪之后,新史学家们对历史的定性研究感到日益不满足,他们认为某种历史现象仅靠描述和定性往往是错误的,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通过定量研究有可能对特定主题产生较精确的、有说服力的认识。计量方法远未能成为取代其他方法的唯一科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特别是其成果的枯燥,使其日益远离普通读者,失去了史学的社会功能,这些都是计量史学亟需解决的大问题。

6.史家四长:指的是要想做为一个史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资格:即:史德、史识、史识。史德是对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史学:是指要具备史学知识。史识是讲历史学家的观察力。史才是讲作史的技术。

7.“五德始终”历史循环论: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主张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过程的历史理论。

8.历史系统方法:用系统论方法研究历史,它要求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观念出发,认识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并进而从历史过程发展所表现的整体与部分(历史要素)结构、层次、环境的关系中,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历史系统方法的根本特点和要求。

9.三统三正: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历史循环论,并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稍加变通后提出的理论,以不同正朔为标志的改制法则。“三统”是指黑统白统赤统,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三正”是指夏正商正周正,三正是春秋

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法制度。这种改制只是为了表明新的皇帝重新受天命统治人民,其实质却没有丝毫改变,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简答题】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

程,它可以通过人们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历史必须重视研究人的活动和人本身的价值,重视人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

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因此,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研究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从社会存在中去寻找产生的原因和答案。

3)社会性质、社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存在于生产方式之中,必须用社会经济结构去

说明社会的政治结构,用社会经济的变化去解释社会文化、哲学、宗教、科技、政治、军事、伦理等的变化,去说明社会历史的运动。

4)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与历史上特有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相联

系。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方法。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5)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因此,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研究历史应该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同时要正确评价个别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史料鉴别的主要方法

1)校勘: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2)辨伪:“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

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3)考证:本证法、旁证法、理政法、人证、反证、孤证。

3.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认为整个世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系统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系统论认为自然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组成的;认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机体具有应变外界刺激的自动调节能力。

怎样正确运用整体系统分析方法?

(一)整体分析: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求在考察历史运动时,应当首先把历史看做

一个整体过程。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都不过是整体过程的一个部分,因而只有从历史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更深刻理解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二)层次分析:历史系统内部由若干层次构成的,研究历史要逐层次的探讨,包括考察不同

层次的特点及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历史整体的全过程和全貌。

(三)结构分析: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和整体之间的联系的关系。因此

考察历史过程时,应该划清楚它的结构,结构的内容和成分,然后才能研究这些结构在历史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环境分析方法:即历史过程的整体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环境”与“平衡”是

系统论中两个相联系的基本概念。系统论认为一个开放性系统能保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在于系统本身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破坏,系统要么回到当初产生的原始平衡状态中去,甚至灭亡,要么改变系统本身不适应环境的要求,通过调节机

制以达到对环境新的“平衡”。

(五)动态分析:即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历史问题,在视野上应当树立开放观。对历史人

物的评价就要用动态分析方法。

4.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

历史认识的三极分别是历史主体、历史中介和历史客体。这三级是能动统一的。历史主体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人,主要是指历史学家。历史中介是指历史资料。历史客体是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从历史主体与历史中介的关系来看,挖掘丰富的历史资料决定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程度;历史学家不主动、积极地利用历史资料也不可能去认识历史事实。从历史中介与历史客体来看,没有历史资料就无法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没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就没有历史资料。从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来看,历史事实要靠历史学家去发现、去认识;没有历史学家就没有历史主体的出现,也就不能发现、认识历史客体。

5.简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导和高度影响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指南;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论据,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一)哲学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

1)从理论上说,哲学为一般科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2)从中外历史实践看,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都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的哲

学形态的变革都会引起一场史学革命。古代希腊哲学学派林立,决定了古希腊形形色色的历史学派;欧洲中世纪史学,神学居统治地位;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史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

史学的成就充实和丰富着哲学的内容,为哲学提供史实的依据和素材,从而推动哲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

可以指导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能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有效地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1)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依据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指南,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公式,不能随意用来套用,

更不能任意阉割使用。

6.为什么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史料是否充备和正确,也是确定历史学家选择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

3)史料可以使各种现象互相补充、相互论证,对正确描述历史事实、取得科学的结论和阐

述观点有极大的帮助。

如何搜集和整理史料?

搜集史料的方法有:利用工具书;通过平时读书,阅读报纸、刊物等积累资料;注意从考古发掘中积累新资料;通过调查和采访搜集资料,特别是口碑资料。

整理史料的方法有: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

7.重构历史过程的方法有哪些?

按时间观念重构历史;按空间观念重构历史;按内容和性质来重构历史。

8.简述当代西方计量史学的优缺点

优点:

1)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使传统史学无法处理的大量史料得以合理的处理和适当利用

2)可以使原来不够确定的历史问题,得到可靠数据的证明

3)可以补充资料的欠缺,可以帮助进行历史预测

4)开拓了新的学科,扩大了新的研究领域

5)可以促进史学研究的现代化

缺点:

1)不利于历史知识的普及

2)适用范围和研究对象受到极大限制

3)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从而使客观数据失去效用。

9.简述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一)史学与文学有联系也有区别

1)区别:史实务求真实,文学可以虚拟夸张,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

2)联系:史学和文学都是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史学与文学在思

维形式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某种一致性。

(二)历史研究必须借助文学

1)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史学提供研究历史的材料和观点

2)利用文学作品来证史和补史

3)文学的发展对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进步的文学思潮和优良的文风能促进史学的发展;落后的文学思潮和不良文风则对史学产生消极影响。

4)只有去伪存真,齐虚留实的文学材料才能为历史研究所用。

10.史学论文选题的方式和依据是什么?

方式:选老师布置的题目;自己选题。

依据:

1)结合目前的学术动向

2)把握学术界近期内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热点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根据社会、群体的需要来选题

5)选题的个人经验:从老师讲课或听学术讲座中发现问题;多看论文、从论文中受到启发,

从而发现问题;选题尽量地把题目选小一点;使用新方法、新角度去分析问题。

11.历史比较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出发,进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比较研究。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观念出发,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宏观比较:就是指站在历史整体的角度,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贯通的或者高度概括性的比较研究,对历史系统的认识,历史本质的揭示,历史规律的发现主要靠宏观比较研究才能获得。

微观比较:指不论从时间观念或是从空间观念出发,都是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各种不同的、特殊的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

12.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几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史学概论的内容由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三部分构成。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主要研究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思想的发展与历史观的演变、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历

史唯物主义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思和运用。

史学方法论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所做的理论阐释。主要内容包括史料的收集、整理与鉴别;重构历史过程;新史学方法。

史学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反思。主要研究历史的可知性和历史学的科学性、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思维方式的特征、历史认识的检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

13.简述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一)历史认识对现实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二)历史的具体功用

1)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功能

2)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预见未来

3)陶冶人们的品格情操和启迪人们的智慧

4)增强参与意识,提高执政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决策

【补充】: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①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②关于人类社会运动过程的原理;

③关于历史主义的原则。

2.历史创造者的命题:

①反对“普通老百姓”,帝王将相也有功,反对阶级观;

②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原理解释……(纳粹党)。

3.民族关系:

①反对只是单纯的注重到经济合作;

②应注意到民族关系的不平等;同化,战争……

③强调其实武力战争和同化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史学概论题目整理

史学概论 1,谈谈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天命神学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它的突出特点是把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天命或种种神灵意志。 阶段 (一)古希腊史学 1.希腊神话 2.《荷马史诗》: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3.希昔阿德:他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田功农时》描述的不是神和英雄的活动,而是凡人的劳动生活。 4.希罗多德:他努力从人事的角度探讨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战争的结局,注意观察分析历史事变之间的因果联系,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他注重史实的考订。草创了历史叙述体。《历史》(《希波战争史》) 5.修昔底德:他具有比希罗多德更为彻底的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是第劳 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 动成果。”他注重利用原 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

历史叙述体。《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二)古罗马史学 1.李维:《罗马史》(《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他大力宣扬爱国主义,赞颂罗马 的历史及罗马人祖先的美德和业绩,讴歌罗马历史上的英雄,用罗马先人的美德来针砭时弊,唤起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美德。 2.塔西佗: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以“道德史家” 著称。他的历史著作被后人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在史学思想上,他主张记事载言须摒弃一切主观不良动机。《历史》、《编年史》 (三)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希腊史学 1.波里比阿:《历史》(《通史》)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视作一个统一体加以研究,注意各不同地区历史事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通史。他研究历史,不限于陈述历史事件,还努力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他提出了一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他主张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功用是以史为鉴,因此,历史研究的任务是求真;波里比阿还对史学家的素养提出了要求。波里比阿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四)中世纪史学一基督教史学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1. 史家四长:指的是要想做为一个史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资格: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史德是对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史学是指要具备史学知识。史识是讲历史学家的观察力。史才是讲作史的技术。 2. 史学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 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 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3. 三统三正: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历史循环论,并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稍加变通后提出的理论, 以不同正朔为标志的改制法则。“三统”是指黑统白统赤统,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三正”是指夏正商正周正,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法制度。这种改制只是为了表明新的皇帝重新受天命统治人民,其实质却没有丝毫改变,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4. 计量史学方法: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即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史料分析从而得到结论的一种方法。从17 世纪到19 世纪,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和统计资料的日益完备,已使历史研究引入了计算,逐渐形成了历史统计学,主要研究经济史和人口史,但由于计算手法的初级,研究的性质、对象与传统史学大同小异,所以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计量史学。进入20 世 纪之后,新史学家们对历史的定性研究感到日益不满足,他们认为某种历史现象仅靠描述和定性往往是错误的,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通过定量研究有可能对特定主题产生较精确的、有说 服力的认识。计量方法远未能成为取代其他方法的唯一科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特别是其成果的枯燥,使其日益远离普通读者,失去了史学的社会功能,这些都是计量史学亟需解决的大问题。 5.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6. “五德始终”历史循环论: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 ,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主张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过程的历史理论。 7. 历史解释:即历史的主体(历史学家)通过历史的中介(主要是历史资料,如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对历史的客体(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等)作出相应历史观的解释。 8. 历史遗产:即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综合,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 ,诸如各种生产工具、设备、生活用具、居住房屋、衣饰装束、交通工具等;一类是“精神文化” ,诸如科学文化知识、理想和情操、道德和礼仪、习俗和风尚、生活方式、情趣、爱好等。 9. 历史系统方法:用系统论方法研究历史,它要求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观念出发,认识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并进而从历史过程发展所表现的整体与部分(历史要素)结构、层次、环境的关系中,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历史系统方法的根本特点和要求。 【问答】 1.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可以通过人们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历史必须重视研究人的活动和人本身的价值,重视人在历 史过程中的地位。 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研究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从社会存在中去寻找产生的原因和答案。 3)社会性质、社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存在于生产方式之中,必须用社会经济结构去说明社会的政治结构,用社会经济的变化去解释社会文化、哲学、宗教、科技、政治、军事、伦理等的变化,去说明社会历史的运动。 4)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与历史上特有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相联系。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方法。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历史的 基本要求之一。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概要) 一、名词解释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二、论述 历史学的学科结构 ①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 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 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 综合(秦汉专题史) ②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 (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 第一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意谓书中所论及的都是为匡时救国被迫非说不可的问题。

二、列举 1.修史制度论 (1)君举必书----慎言行 (2)人君不观史 (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 (4)整体修史制度 2.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着作 (1)梁启超 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 批判传统史 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 1920年以后 着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 1901年《中国史叙论》 (2)章太炎 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

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着作:《訄书》论文集 (3)夏曾佑 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 着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4)陈黼宸 着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 (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 (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 (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 4.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 A、史学思想:“求真实,供借鉴”精义 B、学术信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 (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第一,它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的区别。“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③既包括自然史,也包括人类史的“历史”就是从广义上对历史的理解。而单单指人类社会史的“历史”,便是从狭义 上对历史的理解。第二,历史应该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过去形态。 历史主要特点:第一,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前提。第二,一度性,又称一去不复返性,第三,复杂性,第四,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类客观历史的统一性,又可以叫做普遍性,是指历史所共同的东西、普遍的存在,其实际所说的即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的多样性,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实。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一统的,历史的统一性即规律性,通过历史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五,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第六,人类社会的历史还与自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 1.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2.历史的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补充。它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3.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史学: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史学最早起源于史官,史学起源于史书,史学,说到底就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史学的分科:第一,按照史学所研究历史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书,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现代周一 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 等。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其创始 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后来的 正史亦都是断代史,如,《旧唐 书》、《新唐书》、《宋史》、《元史》 等。现在,可以泛指对某一历史 时期历史的研究与阐述的学科 和书 著,如,原始社会史、中国近代 史等;史书,如范文澜的《中国 近代史》、胡绳的《从鸦片战争 到五四运动》等。第二,按照史 学所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 度,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地区 史和乡土史等。世界史,指其研 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 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 著。如,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 现代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国 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 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都 称国别史,如,英国史、法国史、 日本史和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 关史书。地区史,指只涉及到世 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 科和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 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 史书。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 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 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书 著。如,东北史、西藏史、台湾 史、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第 三,按照历史的不同领域、不同 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可以有各 种不同学科的专史。如,经济史、 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民族 史、宗教史、 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战争 史,以及国际关系史等的研究与 相关史书。第四,由对人类客观 历史的研究与阐述转而对史学 自身进行研究和阐述的一些学 科和书著。如史学理论;以研究、 史学史。 史料: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 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史料的种类:1.史迹遗存。历史 遗址,墓葬。2.历史文献资料, 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 口碑资料(一些历史事件、历史 进程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历史 人物的亲朋故友,在他们心中保 存着不少当时历史的事实情景, 都不同程度地有一本历史“陈年 旧帐”),文字资料包含史部类, 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子类,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外国人著述 类 史料的搜集方法:充分利用工具 书,分类搜集法,追踪搜集法, 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报刊搜集 史料,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 料,利用互联网络搜集史料 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意 义:是我们能够认识研究人类历 史的唯一源泉,是由客观历史到 史学的中介。认识历史和进行史 学研究的前提,可以更加形象逼 真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其 他史料得以保存和是能够恢复 历史面貌的唯一材料 理论是史学研究的指导:第一, 它可以使人们把零碎的、分散的 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发现它们其 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和认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理 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 揭示历史本质。第三,史料的鉴 别、整理同样需要正确理论的指 导。 .史与现实::其一,历史总是吸 引着现实的人们。现实的人们不 但不忘记历史,而且总要从历史 当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 二,现实又总是要为历史的认 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供给 其新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其 三,现实还能够给历史研究提供 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推 动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宏观带有 全局、整体的意思,而微观则指 的是局部和个别。宏观与微观的 认识是与人类客观历史现象的 特点,如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 然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部性 和整体性、个别性和联系性等, 紧密地联系的。具体地说:宏观 认识历史,应该是从总体上、联 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 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 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 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微观认 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 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 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 行观察。宏观认识历史,所用方 法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微观 认识,则偏重于计量、辨伪、校 勘、考据等的方法。联系,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作为史 学界和某一位史学家,可以有所 分工,有所偏重,第二,从认识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 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 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2、史学的功能 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 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 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 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 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 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 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 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 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 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 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 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 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 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 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 物 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 历史 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 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t试卷(精品)

文学概论(一)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 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 B:节奏 C:格律 D:押韵 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 A:毛宗岗 B:金圣叹 C:脂砚斋 D:张竹坡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 A:情调 B:气势

历史06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06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06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多方面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生活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传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在先前各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因此也就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留下来的遗产加以继承或更新,由此就产生了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具有不同利害关系的阶级和阶层,所需要的“史鉴”或“史师”是各不尽相同的,判断其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是由于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的本体论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3、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强调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且认为人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突出代表有弗洛伊德主义、萨特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是,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这是一种主张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其中包含两种倾向,一是强调领袖、精英人物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二是强调群体的、大众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是前一种倾向的代表者,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是后一种倾向的代表者。 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的第二个特点是,由于它强调人的精神支配下的意志、目的、动机决定历史进程,而人的意志、目的、动机是变化无常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由此断言历史是没有规律的。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看到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比忽视精神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科学主义或结构功能主义的史学本体论胜出一筹;但是它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客观条件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尤其看不到引起人们的思想、意志、目的、动机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源来自于物质生活,看不到其发展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并由此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存在,从而陷入了谬误。 4、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还直接主导着史学认识论。 5、后现代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倡导者:法国的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哲学思潮,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一系列理念,进行猛烈地批判和否定。由于其否定的对象主要是18世纪以来在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现代理性”,这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s试卷(最新)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1分)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1分)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3、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1分)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4、“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1分)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5、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1分)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6、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1分)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7、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1分)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8、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1分)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9、中国最早的诗论是()(1分)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0、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1、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1分)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12、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1分)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3、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1分)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14、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1分) A:严肃文学 B:纯文学 C:精英文学 D:大众文学 15、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1分) A:孔子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完整word版)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简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运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而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导和高度影响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成果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依据,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1)从理论上讲,哲学从理论上为一般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2)从中外历史的实践看,可以说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都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的哲学形态的变革都会引起一场史学革命。(二)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史学的成就充实和丰富着哲学的内容,为哲学提供史实的依据和素材,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1)可以指导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2)能够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3)能够有效地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1)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指南,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公式,不能随意搬来套用,更不能任意阉割使用。哲学与史学的关系:哲学是史学的灵魂,对史学起指导作用,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反之,史学为哲学提供历史材料和史学依据,丰富和充实哲学的内容。 什么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因素归结为唯心史观。它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主义历史观;二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2)、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界,因为难以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②阶级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用;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产生。 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成为可能;②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成长和革命实践。③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 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①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圣西门、傅立叶从生产领域开始建设社会制度的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学说。②十九世纪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梯叶里、基佐、米涅③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含着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发生期的特点是什么? ①力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有系统的介绍和全面的理解;②强调运用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从实际出发,并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③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创建工作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1)历史发展规律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运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马克思还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