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一)

编者按: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记录整理了部分高中物理典型例题,以20XX 年《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力学和电学为重点,编辑如下,供各校教师、高三同学参考。实践证明,考前浏览例题,熟悉做过的题型,回顾解题方法,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力学部分

1、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

____

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

设细绳与水平夹角为α,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α=F,其中F=12牛

将绳延长,由图中几何条件得:Sinα=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

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的合力F’与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的

三角形△OEG与△ADC相似,则:得:牛。

想一想:若将右端绳A 沿杆适当下移些,细绳上张力是否变化?

(提示: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

张力仍不变。)

2、如图2-1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B上,质量为m

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分析与解:物块向下先作加速运动,随着物块的下落,两绳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因为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F,所以随着两绳间的夹角减小,两绳对物块拉力的合力将逐渐增大,物块所受合力逐渐减小,向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物块的合外力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因为两绳间夹角继续减小,物块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物块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下降速度减为零时,物块竖直下落的距离达到最大值H。

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出相应的θ角,再由θ角求出相应的距离h,进而求出克服C端恒力F所做的功。

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出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θ=120°,所以θ=60°,由图2-2

知:h=L*tg30°=L [1]

(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L[2]

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W=F*h’ [3]

由[1]、[2]、[3]式联立解得:W=(-1)mgL

(3)出物块下落过程中,共有三个力对物块做功。重力做正功,两端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做负功。两端绳子拉力做的功就等于作用在C、D端的恒力F所做的功。因为物块下降距离h时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得:mgh-2W= [4]

将[1]、[2]、[3]式代入[4]式解得:Vm=

当物块速度减小为零时,物块下落距离达到最大值H,绳C、D上升的距离为H’。由动

能定理得:mgH-2mgH’=0,又H’=-L,联立解得:H=。

3、如图3-1所示的传送皮带,其水平部分 ab=2米,bc=4米,bc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一小物体A与传送皮带的滑动摩擦系数μ=0.25,皮带沿图示方向运动,速率为2米/秒。若把物体A轻轻放到a点处,它将被皮带送到c点,且物体A一直没有脱离皮带。求物体A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

分析与解:物体A轻放到a点处,它对传送带的相对运动向后,传送带对A的滑动摩擦力向前,则 A 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设此段时间为t1,则:a1=μg=0.25x10=2.5米/秒2 t=v/a1=2/2.5=0.8秒

设A匀加速运动时间内位移为S1,则:

设物体A在水平传送带上作匀速运动时间为t2,则

设物体A在bc段运动时间为t3,加速度为a2,则:

a2=g*Sin37°-μgCos37°=10x0.6-0.25x10x0.8=4米/秒2

解得:t3=1秒(t3=-2秒舍去)

所以物体A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t=t1+t2+t3=0.8+0.6+1=2.4秒。

4、如图4-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AB长为16米,传送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释放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0.5,求:(1)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2)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g=10米/秒2)

分析与解:(1)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α1,(此时滑动摩擦

力沿斜面向下)则:

t1=v/α1=10/10=1米

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V=10米/秒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此时f沿斜面向上)则:

即:10t2+t22=11 解得:t2=1秒(t2=-11秒舍去)

所以,t=t1+t2=1+1=2秒

(2)W1=fs1=μmgcosθS1=0.5X0.5X10X0.8X5=10焦

W2=-fs2=-μmgcosθS2=-0.5X0.5X10X0.8X11=-22焦

所以,W=W1+W2=10-22=-12焦。

想一想:如图4-1所示,传送带不动时,物体由皮带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到皮带底端B用的时间为t,则:(请选择)

A. 当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

B. 当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C. 当皮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可能等于t。

D. 当皮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可能小于t。

答案:(B、C、D)

5、如图5-1所示,长L=75cm的静止直筒中有一不计大小的小球,筒与球的总质量为4千克,现对筒施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21牛的恒力,使筒竖直向下运动,经t=0.5秒时间,

小球恰好跃出筒口。求:小球的质量。(取g=10m/s2)

分析与解:筒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作用后做竖直向下的匀加速运动,且

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而小球则是在筒内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跃出筒

口时,筒的位移比小球的位移多一个筒的长度。

设筒与小球的总质量为M,小球的质量为m,筒在重力及恒力的共同

作用下竖直向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小球做自由落

体运动。设在时间t内,筒与小球的位移分别为h1、h2(球可视为质点)如图5-2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得:

又有:L=h1-h2代入数据解得:a=16米/秒2

又因为筒受到重力(M-m)g和向下作用力F,据牛顿第二定律:

F+(M-m)g=(M-m)a 得:

6、如图6-1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其接触面光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若A、B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系数都是μ,用水平力F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求:(1)A、B间的相互作用力(2)为维持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力F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A在F的作用下,有沿A、B间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据题意,为维持A、B 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时,A处刚脱离水平面,即A不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此时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零。

本题在求A、B间相互作用力N和B受到的摩擦力f2时,运用隔离法;而求A、B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时,运用整体法。

(1)对A受力分析如图6-2(a)所示,据题意有:N1=0,f1=0

因此有:Ncosθ=m1g [1] , F-Nsinθ=m1a [2]

由[1]式得A、B间相互作用力为:N=m1g/cosθ

(2)对B受力分析如图6-2(b)所示,则:N2=m2g+Ncosθ[3] , f2=μN2 [4]

将[1]、[3]代入[4]式得: f2=μ(m1+ m2)g

取A、B组成的系统,有:F-f2=(m1+ m2)a [5]

由[1]、[2]、[5]式解得:F=m1g(m1+ m2)(tgθ-μ)/m2

故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取值范围为:0<F≤m1g(m1+ m2)(tgθ-μ)/m2

想一想:当A、B与水平地面间光滑时,且又m1=m2=m时,则F的取值范围是多少?(0<F≤2mgtgθ=。

7、某人造地球卫星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15倍。试估算此卫星的线速度。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g=10m/s2。

分析与解: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设地球与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m,则:= [1]

又根据近地卫星受到的引力可近似地认为等于其重力,即:mg= [2]

[1]、[2]两式消去GM解得:V===2.0X103 m/s

说明:n越大(即卫星越高),卫星的线速度越小。若n=0,即近地卫星,则卫星的线

速度为V0==7.9X103m/s,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即环绕速度。

8、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B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1、m2、R与V0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分析与解:如图7-1所示,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V0,A球受到向下重力mg和细管向上弹力N1的作用,其合力提供向心力。那么,N1-m1g=m1 [1]

这时B球位于最高点,速度为V1,B球受向下重力m2g和细管弹力N2

作用。球作用于细管的力是N1、N2的反作用力,要求两球作用于细管的合

力为零,即要求N2与N1等值反向,N1=N2 [2],且N2方向一定向下,对B

球:N2+m2g=m2[3]

B球由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V0,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即m2V12+m2g2R=m2V02 [4]

由[1][2][3][4]式消去N1、N2和V1后得到m1、m2、R与V0满足的关系式是:

(m1-m2)+(m1+5m2)g=0 [5]

说明:(1)本题不要求出某一物理量,而是要求根据对两球运动的分析和受力的分析,在建立[1]-[4]式的基础上得到m1、m2、R与V0所满足的关系式[5]。(2)由题意要求两球对圆管的合力为零知,N2一定与N1方向相反,这一点是列出[3]式的关键。且由[5]式知两球质量关系m1<m2。

9、如图8-1所示,质量为m=0.4kg的滑块,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

点由静止开始向B点运动,到达B点时外力F突然撤去,滑块随即冲上半径为 R=0.4米的

1/4光滑圆弧面小车,小车立即沿光滑水平面PQ运动。设:开始时平面AB与圆弧CD相切,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令AB连线为X轴,且AB=d=0.64m,滑块在AB面上运动时,其动量随位移的变化关系为P=1.6kgm/s,小车质量M=3.6kg,不计能量损失。求:

(1)滑块受水平推力F为多大? (2)滑块通过C点时,圆弧C点受到压力为多大? (3)滑块到达D点时,小车速度为多大? (4)滑块能否第二次通过C点? 若滑块第二次通过C点时,小车与滑块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5)滑块从D点滑出再返回D点这一过程中,小车移动距离为多少? (g取10m/s2)

分析与解:(1)由P=1.6=mv,代入x=0.64m,可得滑块到B点速度为:

V B=1.6/m=1.6=3.2m/s

A→B,由动能定理得:FS=mVB2

所以 F=mVB2/(2S)=0.4X3.22/(2X0.64)=3.2N

(2)滑块滑上C立即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mg=mVC2/R 而VC=VB 则

N=mg+mVC2/R=0.4X10+0.4X3.22/0.4=14.2N

(3)滑块由C→D的过程中,滑块和小车组成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滑块始终紧贴着小车一起运动,在D点时,滑块和小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V DX。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C=(M+m)V DX

所以 V DX=mV C/(M+m)=0.4X3.2/(3.6+0.4)=0.32m/s

(4)滑块一定能再次通过C点。因为滑块到达D点时,除与小车有相同的水平速度V DX外,还具有竖直向上的分速度V DY,因此滑块以后将脱离小车相对于小车做竖直上抛运动(相对地

面做斜上抛运动)。因题中说明无能量损失,可知滑块在离车后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D点的正上方(因两者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运动,具有相同水平速度),所以滑块返回时必重新落在小车的D点上,然后再圆孤下滑,最后由C点离开小车,做平抛运动落到地面上。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 C2=mgR+(M+m)V DX2+mV DY2

所以

以滑块、小车为系统,以滑块滑上C点为初态,滑块第二次滑到C点时为末态,此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注意:对滑块来说,此过程中弹力与速度不垂直,弹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得:

mV C=mV C‘+MV 即mV C2=mV C’2+MV2

上式中VC‘、V分别为滑块返回C点时,滑块与小车的速度,

V=2mV C/(M+m)=2X0.4X3.2/(3.6+0.4)=0.64m/s

V C’=(m-M)V C/(m+M)=(0.4-3.6)X3.2/(0.4+3.6)=-2.56m/s(与V反向)

(5)滑块离D到返回D这一过程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距离为:

△S=V DX2V DY/g=0.32X2X1.1/10=0.07m

10、如图9-1所示,质量为M=3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 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V0=4m/s,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铁块与弹簧相碰过程中,弹性势能的最

大值E P。

分析与解:在铁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此弹簧压缩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的共同速度(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在铁块相对于木板往返运动过程中,系统总机械能损失等于摩擦力和相对运动距离的乘积,可利用能量关系分别对两过程列方程解出结果。

设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分别为V和V’,由动量守恒得:mV0=(M+m)V=(M+m)V’ 所以,V=V’=mV0/(M+m)=1X4/(3+1)=1m/s

铁块刚在木板上运动时系统总动能为:EK=mV02=0.5X1X16=8J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最后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总动能都为:

E K’=(M+m)V2=0.5X(3+1)X1=2J

铁块在相对于木板往返运过程中,克服摩擦力f所做的功为:

W f=f2L=E K-E K’=8-2=6J

铁块由开始运动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fs=3J

由能量关系得出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P=E K-E K‘-fs=8-2-3=3J

说明:由于木板在水平光滑平面上运动,整个系统动量守恒,题中所求的是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题时必须要用到能量关系。在解本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①.是要知道只有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即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才最大;弹性势能量大时,铁块和木板的速度都不为零;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也不为零。

②.是系统机械能损失并不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而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差值,故在计算中用摩擦力乘上铁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距离。

11、如图10-1所示,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墙固定,另一端与倾角为θ的斜面体小车连接,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上叠放一个物体,已知小车质量为 M,物体质量为m,小车位于O点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小车从O点拉到B点,令OB=b,无初速释放后,小车即在水平面B、C间来回运动,而物体和小车之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求:(1)小车运动到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和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b的大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小车和物体一起运动过程中,在某一位置时,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

零。

分析与解:

(1)所求的加速度a和摩擦力f是小车在B点时的瞬时

值。取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

律:kb=(M+m)a 所以a=kb/(M+m)。

取m为研究对象,在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θ=macosθ

所以,f=mgsinθ+m cosθ=m(gsinθ+cosθ)

(2)当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的零时,小车的加速度变为a’,小车距O点距离为b’,取m为研究对象,有:mgsinθ=ma’cosθ

取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kb‘=(M+m)a’

以上述两式联立解得:b‘=(M+m)gtgθ

说明:在求解加速度时用整体法,在分析求解m受到的摩擦力时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两者交互运用是解题中常用的方法,希读者认真掌握。

12、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o,如图11-1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 3Xo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O点的距离。

分析与解:物块自由下落,与钢板碰撞,压缩弹簧后再反弹向上,

运动到O点,弹簧恢复原长。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条件。压缩弹簧

及反弹时机械能守恒。自由下落3Xo,根据机械能守恒:

所以

图11-1 物块与钢板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 mv0=(m+m)v1(v1为碰后

共同速度)

V1=V0/2=

物块与钢板一起升到O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2mV12+Ep=2mgx0 [1]

如果物块质量为2m,则:2mVo=(2m+m)V2,即V2=Vo

设回到O点时物块和钢板的速度为V ,则:3mV22+Ep=3mgx0+3mV2 [2]

从O点开始物块和钢板分离,由[1]式得:

Ep=mgx 0 代入[2]得:m(Vo)2+mgx 0=3mgx 0+3mV 2

所以,V 2=gx 0 即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二)

电学部分

1.如图22-1所示,A 、B 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 ,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的中央各有小孔M 、N 。今有一带电质点,自A 板上方相距为d 的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 、M 、N 三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不计,到达N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按原路径返回。若保持两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A .若把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 点下落仍能返回。

B .若把B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 点下落仍能返回。

C .若把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 点下落后将穿过

N 孔继续下落。

D .若把B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 点下落后将穿过

N 孔继续下落。

分析与解:当开关S 一直闭合时,A 、B 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

变,当带电质点从M 向N 运动时,要克服电场力做功,W=qU AB ,

由题设条件知:带电质点由P 到N 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

质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即:mg2d=qU AB

若把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 保持不变,上述等式

仍成立,故沿原路返回,应选A 。

若把B 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 保持不变,质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不变,而重力做功增加,所以它将一直下落,应选D 。

由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 和D 是正确的。

想一想:在上题中若断开开关S 后,再移动金属板,则问题又如何?(选A 、B )。

2.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 ,加上

如图23-1(b )所示的方波形

电压,电压的最大值为U0,

周期为T 。现有一离子束,其

中每个离子的质量为m ,电量

为q ,从与两板等距处沿着与板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射入两

板间的电场中。设离子通过平行板所需的时间恰为 T (与电压变化周期相同),且所有离子都能通过两板间的空间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试求:离子击中荧光屏上的位置的范围。(也就是与O‘点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重力忽略不计。

图22-1 图23-1 图23-1(b)

分析与解:

各个离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其水平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经过电场所需时间都是T ,但不同的离子进入电场的时刻不同,由于两极间电压变化,因此它们的侧向位移也会不同。

当离子在t=0,T ,2T……时刻进入电场时,两板间在

T/2时间内有电压U 0,因而侧向做匀加速运动,其侧向位移

为y 1,速度为V 。接着,在下一个T/2时间内,两板间没有

电压,离子以V 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侧向位移为y 2,如图23-2所示。这些离子在离开电场时,侧向位移有最大值,

即(y 1+y 2)。

当离子在T=t/2,3/2T,5/2T……时刻进入电场时,两板间电压为零,离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侧向位移,经过T/2时间后,两

板间有电压U 0,再经过T/2时间,有了侧向位移y 1,

如图23-3所示。这些离子离开电场时有侧向位移的

最小值,即y 1。

当离子在上述两种特殊时刻之外进入电场的,

其侧向位移值一定在(y 1+y 2)与y 1之间。根据上述

分析就可以求出侧向位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所以,离子击中荧光屏上的位置范围为:

3.如图24-1所示,R 1=R 2=R 3=R 4=R ,电键S 闭合时,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C 的正中间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电键S 断开时,小球向电容器一个极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小球带上与极板同种性质的电荷。设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小球反弹后恰好能运动到电容器另一极板。若不计电源内阻,求:(1)电源的电动势,(2)小球与极板碰撞后的带电量。

分析与解:(1)电键S 闭合时,R 1、R 3并联与R 4串联,

(R 2中没有电流通过)

U C =U 4=(2/3)ε

对带电小球有:mg=qE=qU C /d=(2/3)qε/d 得:ε=(3/2)

mgd/q

(2)电键S 断开后,R 1、R 4串联,则U C ’=ε/2=(3/4)mgd/q [1]

图23-2 图23-3 图24-1

小球向下运动与下极板相碰后,小球带电量变为q’,向上运动到上极板,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d/2-qU C’/2-mgd+q’U C’=0 [2]

由[1][2]式解得:q’=7q/6。

4.如图25-1所示为矩形的水平光滑导电轨道abcd,ab边和cd边的电阻均为5R0,ad边和bc边长均为L,ad边电阻为4R0,bc边电阻为2R0,整个轨道处于与轨道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为B。轨道上放有一根电阻为R0的

金属杆mn,现让金属杆mn在平行轨道平面的未知拉

力F作用下,从轨道右端以速率V匀速向左端滑动,

设滑动中金属杆mn始终与ab、cd两边垂直,且与轨道

接触良好。ab和cd边电阻分布均匀,求滑动中拉力F

的最小牵引功率。

分析与解:mn金属杆从右端向左端匀速滑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mn相当于电源,其电路为内电路,电阻为内电阻。当外电阻最大时,即当mn滑到距离ad=(2/5)ab时,此时电阻R madn=R mbcn=8R0时,外阻最大值R max=4R0,这时电路中电流最小值:I min=ε/(R max+r)=BLV/(4R0+R0)=BLV/5R0

所以,P min=F min V=BLI min V=BLVBLV/5R0=B2L2V2/5R0

5.如图26-1所示,用密度为D、电阻率为ρ的导线做成正方形线框,从静止开始沿竖直平面自由下落。线框经过方向垂直纸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且磁场区域高度等于线框一边之长。为了使线框通过磁场区域的速度恒定,求线框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与解:线框匀速通过磁场的条件是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安培力与重力平衡,即:F安=mg [1]

设线框每边长为L ,根据线框进入磁场的速度为,则安培力可表达为:

F安

=BIL=[2]

设导线横截面积为S,其质量为:m=4LSD [3]

其电阻为:R=ρ4L/S [4]

联立解[1]、[2]、[3]、[4]式得:

h=128D2ρ2g/B4

想一想:若线框每边长为L,全部通过匀强磁场的时间为多少?(t=2L/V)

线框通过匀强磁场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Q=2mgL)6.如图27-1所示,光滑导轨EF、GH等高平行放置,EG 间宽度为FH间宽度的3倍,导轨右侧水平且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呈弧形升高。ab、cd是质量均为m的金属棒,现让ab从离水平轨道h高处由静止下滑,设导轨足够长。试求:(1)ab、cd棒的最终速度,(2)全过程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

图25-1 图26-1

分析与解:ab 下滑进入磁场后切割

磁感线,在abcd 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ab 、cd 各受不同的磁场力作用而分别作

变减速、变加速运动,电路中感应电流

逐渐减小,当感应电流为零时,ab 、cd

不再受磁场力作用,各自以不同的速度

匀速滑动。全过程中系统内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内能,总能量守恒。

(1)ab 自由下滑,机械能守恒:mgh=(1/2)mV 2 [1]

由于ab 、cd 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任何时刻通过的电流总相等,金属棒有效长度 L ab =3L cd ,故它们的磁场力为:F ab =3F cd [2]

在磁场力作用下,ab 、cd 各作变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反,当εab =εcd 时,电路中感应电流为零,(I=0),安培力为零,ab 、cd 运动趋于稳定,此时有:BL ab V ab =BL cd V cd 所以V ab =V cd /3 [3]

ab 、cd 受磁场力作用,动量均发生变化,由动量定理得:

F ab △t=m (V-V ab ) [4] F cd △t=mV cd [5]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ab =(1/10),V cd =(3/10)

(2)根据系统能量守恒可得:Q=△E 机=mgh-(1/2)m (V ab 2+V cd 2)=(9/10)mgh 说 明:本题以分析ab 、cd 棒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为主要线索求解。

注意要点:①明确ab 、cd 运动速度稳定的条件。

②理解电磁感应及磁场力计算式中的“L”的物理意义。

③电路中的电流、磁场力和金属棒的运动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变化复杂,解题时抓住每一瞬间存在F ab =3F cd 及终了状态时V ab =(1/3)V cd 的关系,用动量定理求解十分方便。

④金属棒所受磁场力是系统的外力,且F ab ≠F cd 时,合力不为零,故系统动量不守恒,只有当L ab =L cd 时,F ab =F cd ,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时,系统动量才守恒。

7.如图28-1所示,X 轴上方有匀强磁场B ,下方有匀

强电场E 。电量为q 、质量为m 、重力不计的粒子y

轴上。X 轴上有一点N (L.0),要使粒子在y 轴上

由静止释放而能到达N 点,问:(1)粒子应带何

种电荷? (2)释放点M 应满足什么条件? (3)粒

子从M 点运动到N 点经历多长的时间?

分析与解:(1)粒子由静止释放一定要先受电场力

作用(磁场对静止电荷没有作用力),所以 M 点要在-Y

轴上。要进入磁场必先向上运动,静上的电荷要向上运动必须受到向上的电场力作用,而场强 E 方向是向下

的,所以粒子带负电。

(2)粒子在M 点受向上电场力,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运动。在 O 点进入匀强磁场后,只受洛仑兹力(方向沿+X 轴)做匀速周围运动,经半个周期,回到X 轴上的P 点,进入匀强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零。然后再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在X 轴上P 点进入匀强磁场,做匀速圆运动,经半个周期回到X 轴上的Q 点,进入匀强电场,图27-1

图28-1

再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此后,粒子重复上述运动直到 X 轴上的N 点,运动轨迹如图28-2所示。

设释放点M 的坐标为(0.-y O ),在电场中由

静止加速,则:qEy O

=mV 2 [1]

在匀强磁场中粒子以速率V 做匀速圆周运

动,有:qBV=mV 2/R [2]

设n 为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次数(正整数)

则:L=n2R ,所以R=L/2n [3]

解[1][2][3]式得:V=qBL/2mn ,所以

y O =qB 2L 2/8n 2mE (式中n 为正整数)

(3)粒子由M 运动到N 在电场中的加速运

动和减速运动的次数为(2n-1)次, 每次加速或减速的时间都相等,设为t 1,则:y O

=at 12=qEt 12/m

所以t 1=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周期为t 2,共n 次,t 2=πm/qB

粒子从M 点运动到N 点共经历的时间为:

t=(2n-1)t 1+nt 2=(2n-1)BL/2nE+nπm/qB (n=1、

2、3……)

8.平行金属,板长1.4米,两板相距30厘米,两板间

匀强磁场的B 为1.3×10-3特斯拉,两板间所加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29-1图所示。当t=0时,有一

个a 粒子从左侧两板中央以V=4×103米/秒的速度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如29-2图所示。不计a 粒子的重力,求:该粒子能否穿过金属板间区域?若不

能,打在何处?若能,则需多长时间? (已知a 粒子电量

q=3.2×10-19库,质量m=6.64×10-27千克)

分析与解:在t=0到t=1×10-4秒时间内,两板间加有电压,a

粒子受到电场力和洛仑兹力分别为:F=qu/d=q×1.56/0.3=5.2q 方向竖直向下

f=qBv=q×1.3×10-3×4×103=5.2q 方向竖直向上

因F=f ,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

△S=v △t=4×103×1×10-4=0.4米

在t=1×10-4秒到t=2×10-4秒时间内,两板间无电场,a 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迹半径为:

r=mv/qB=(6.64×10-27×4×103)/(3.2×10-19×1.3×10-3)=6.37×10-2米<d/4

所以粒子不会与金属板相碰。面a 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2πm/qB=(2×3.14×6.64×10-27)/(3.2×10-19×1.3×10-3)=1.0×10-4秒

图28-2

图29-1 图29-2 图29-3

则在不加电压的时间内,a 粒子恰好能在磁场中运动一周。当两板间又加上第2个周期和第3个周期的电压时,a 粒子将重复上述的运动。故经13/4周期飞出板外(t=6.5×10-4秒)其运动轨迹如29-3图所示。

9.如图30-1所示,虚线上方有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

下,虚线上下有磁感强度相同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ab 是一根长L 的绝缘细杆,沿电场线放置在虚线上方的场中,

b 端在虚线上。将一套在杆上的举正电小球从a 端由静止释放

后,小球先是加速运动,后是匀速运动则达b 端。已知小球与

绝缘杆间的动因摩擦数μ=0.3,小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当小

球脱离杆进入虚线下方后,运动轨迹是半圆,圆半径为L/3。

求:带电小球以 a 到b 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电场力

所做功的比值。

分析与解:(1)带电小球在沿杆向下运动时,

其受力情况如30-2图示。

水平方向:F 洛=N=qBV [1]

竖直方向:qE=f [2] (匀速运动时)

又因f=μN [3],联立解[1][2][3]式得:qE=f=μqBV b

小球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qBV b =mV b 2/R=3mV b 2/L ,所以

V b =qBL/3m

小球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W 电-W f =mV b 2

W 电=qEL=μqBV b L=0.3×qBL (qBL/3m )=q 2B 2L 2/10m

所以,W f =W 电-mV b 2=q 2B 2L 2/10m-(m/2)(q 2B 2L 2/9m 2)=2q 2B 2L 2/45m

所以,W f /W 电=(2q 2B 2L 2/45m )/(q 2B 2L 2/10m )=4/9。

10.如图31-1所示,从阴极K 射出的电子经U 0=5000V 的电势差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

向从中央射入两块长L 1=10cm ,间距d=4cm 的平行金属板AB 之间。在离金属板边缘L 2=75cm 处放置一个直径D=20cm ,带有记录纸的圆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内,电子发射的初速度不计。

(1)若在金属板上加以U 1=1000V 的直流电压(A 板电势高)后,为使电子沿入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到达圆筒,应加怎样的磁场(大小和方向);

(2)若在两金属板上加以U 2=1000cos2πtV 的交流电压,并使圆筒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以n=2转/秒匀速转动。试确定电子在记录纸上的

轨迹形状,并画出1秒钟内所记录到的图形。

分析与解:偏转极板上加恒定电压 U 后,电

子在电场中受到恒定的电场力作用,故所加的磁

场方向只要使运动电子所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

场力等大反向即可。偏转极板上加上正弦交流电后,板间电场变为交变电场,电子在板间的运动

是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偏出极板后作匀速直线运动,电子到达圆筒后,在筒上留下的痕迹是电子在竖直方向的“扫描”和圆筒匀速转动的合运动。

图30-1 图30-2

图31-1

据动能定理:eU0=mV02,得电子加速后的入射速度为:

V0= =4.2×107m/s

(1)加直流电压时,A 、B 两板间场强:

E1=U1/d=1000/(4×10-2)=2.5×104v/m

为使电子作匀速直线运动,应使电子所受电场力与洛仑兹力平衡,即:qE1=qBV0, 得:B=E1/V0=(2.5×104)/(4.2×107)=6×10-4T

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

(2)加上交流电压时,A 、B 两板间场强为:

E2=U2/d=1000cos2πt/(4×10-2)=2.5×104cos2πt v/m

电子飞离金属板时的偏距为:y 1

=at12

=(eE2/m )

(L1/V0)2

电子飞离金属板时的竖直速度为:V y =at 1=(eE2/m )

(L1/V0)

从飞离板到到达筒的偏距:y 2=V y t 2=(eE2/m )(L1/V0)

(L2/V0)=(eE2L1L2)/(mV02)

所以在纸筒上的落点对入射方向的总偏距为:(如图31-2所示)

y=y 1+y 2=(L1/2+L2)(eE2L1/mV02)=(L1/2+L2)(L1U2/2U0d )

=(10/2+75)×10-2×(10×1000cos2πt )/(2×5000×4)=0.20cos2πt m

可见,在记录纸上的点以振幅0.20m ,周期T=2π/ω=1

秒而作简谐运动。因圆筒每秒转2周(半秒转1周),故

在1秒内,纸上的图形如图31-3所示。

11.如图32-1所示,两根互相平行、间距d=0.4米的金属

导轨,水平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2T ,

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金属滑杆ab 、cd 所受摩擦力均为f=0.2N 。两根杆电阻均为r=0.1Ω,导轨电阻不

计,当ab 杆受力F=0.4N 的恒力作用时,ab 杆以V 1做匀速直线运动,cd 杆以V 2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差(V 1- V 2)等于多少?

分析与解: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若回中的感应电动势是由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则通常用ε=BlVsinθ来求ε较方便,但有时回路中的电动势是由几根棒同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如果先求出每根导体棒各自的电动势,再求回路的总电动势,有时就会涉及“反电动势”而超纲。如果取整个回路为研究对象,直接将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ε=用于整个回路上,即可“一次性”求得回路

的总电动势,避开超纲总而化纲外为纲内。

cd 棒匀速向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f 方向水平向左,则安培

力F cd 方向水平向右,由左手定则可得电流方向从c 到d ,且有:

F cd = IdB = f

I = f /Bd ① 图31-2 图31-3 图32-1

取整个回路abcd 为研究对象,设回路的总电势为ε,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根据B 不变,则△φ=B △S ,在△t 时间内,

△φ=B (V 1-V 2)△td

所以:ε=B (V 1-V 2)△td/△t=B (V 1-V 2)d ②

又根据闭合电路欧母定律有:I=ε/2r ③

由式①②③得:V 1-V 2 = 2fr / B 2d 2

代入数据解得:V 1-V 2 =6.25(m/s )

12.如图33-1所示,线圈abcd每边长l=0.20m,线圈质量m1=0.10kg、电阻R=0.10Ω,砝码质量m2=0.14kg.线圈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5T,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h=l=0.20m.砝码从某一位置下降,使ab边进入磁场开始做匀速运动.求线圈做匀速运动的速度.

解析:该题的研究对象为线圈,线圈在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安培

力F安、绳子的拉力F和重力m1g相互平衡,即

F=F安+m1g. ①

砝码受力也平衡:

F=m2g. ②

线圈匀速上升,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

I=Blv/R, ③

因此线圈受到向下的安培力

F安=BIl. ④

联解①②③④式得v=(m2-m1)gR/B2l2.

代入数据解得:v=4(m/s)

13.如图34-1所示,AB、CD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间

距离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

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在导轨的A、C端连接一个阻

值为R的电阻.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质量为m,从静止开始

沿导轨下滑.求ab棒的最大速度.(已知ab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

解析:本题的研究对象为ab棒,画出ab棒的平面受力图,如图34-2.ab棒

所受安培力F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BIl=B2l2v/R,则ab棒下滑的加速度

a=[mgsinθ-(μmgcosθ+F)]/m.

ab棒由静止开始下滑,速度v不断增大,安培力F也增大,加速度a减小.当a=0时达到稳定状态,此后ab棒做匀速运动,速度达最大.

mgsinθ-(μmgcosθ+B2l2v/R)=0.

解得ab棒的最大速度

vm=mgR(sinθ-μcosθ)/B2l2.

14.电阻为R的矩形导线框abcd,边长ab=l、ad=h、质量为m,自某

一高度自由落下,通过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h,如图35-1

所示.若线框恰好以恒定速度通过磁场,线框内产生的焦耳

33-1 图

34-1 图

34-2 图35-1

热是.(不考虑空气阻力)

解析:线框以恒定速度通过磁场,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减

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线框内产生的焦耳热.根据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得:Q=mg·2h=2mgh.

15.如图36-1所示,A是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电阻为R.现

维持线框以恒定的速度v沿x轴运动,并穿过图中所示的匀强磁

场B区域.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线框从图示位置开

始运动,则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

图36-2中的:[]

解析:由于线框进入和穿出磁场时,线框内磁通量均匀变化,

因此在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

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穿出磁场时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因此应选B.

想一想:若将题39改为:以x轴正方向作为力的正方向,则

磁场对线框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为图36-3中的:[]

同理可分析得正确答案应选C.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三)

光学部分

1.如图48-1所示,折射率为n 的玻璃砖的两面是平行的,玻璃砖厚度为h ,一束细光束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为i ,光线一部分从上表面反射回空气中;另一部分折射入玻璃砖,在玻璃砖下表面发生反射,又在上表面折射后射入空气中。

求:上表面的反射光线I 与下表面反射,折射回到空气的光线II

的侧移距离为多少?

分析与解:光路图如图48-2所示。光线射到A 点,反射光

线为I ,折射光线射到下表面C 点再反射到上表面B 点,形成折

射光线II 。 由折射定律知:[1]

由图知:AB=2htgr [2] 光线Ⅱ相对I 的侧移距离d 为:

d=ABcosi [3]

36-1 图

36-2 图

36-3 图48-1

图48-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